郭店楚簡《太人生水》篇輔助材料的整合與整合_第1頁
郭店楚簡《太人生水》篇輔助材料的整合與整合_第2頁
郭店楚簡《太人生水》篇輔助材料的整合與整合_第3頁
郭店楚簡《太人生水》篇輔助材料的整合與整合_第4頁
郭店楚簡《太人生水》篇輔助材料的整合與整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郭店楚簡《太人生水》篇輔助材料的整合與整合

《泰生水》是郭店的一篇短篇小說。由于其第一部分(第1-8頁)與“太一”和“水”有關的宇宙生成理論已經(jīng)消失,沒有在現(xiàn)有的文獻中找到。這一文獻極富思想價值,而且《太一生水》全篇又和郭店楚簡《老子》丙本合抄,邏輯上不排除是對《老子》本文的傳,甚至《老子》本文一部分的可能,因此引起極大轟動。關于《太一生水》的論著很多,但這些論著大多都只關注《太一生水》的上半部分,1而對《太一生水》的下半部分(第9—14簡)的研究卻非常薄弱,和下半部分相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太一生水》作出全面注釋、整理的論著上,2其中專門以下半部分為討論對象的論文只有兩篇,即裘錫圭的《〈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3和丁四新的《楚簡〈太一生水〉第二部分簡文思想分析及其宇宙論來源考察》。4由于研究的不足,《太一生水》的下半部分仍然存在很多有待考察的地方,例如,和上半部分的關系問題;是否需要分章的問題;何為主題的問題;如何解釋“青昏”、“其名”的問題;“道”、“天道”、“天地”的關系問題;《太一生水》下半部分和《老子》的關系問題,等等,至今為止觀點紛呈,在每一個問題上幾乎都沒定論,存在進一步探討的空間。本文著重對下半部分獨立性與整體性的問題展開研究,因為這是其他一切問題展開的前提。筆者認為,《太一生水》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是完全獨立的兩篇文章,將兩者合在一起討論是很多誤解的源頭?!短簧返南掳氩糠?第9—14簡)是一個整體,沒有必要在其內(nèi)部再分章節(jié),可以命名為“天道貴弱”篇。在竹簡編聯(lián)上,筆者認為不必改動最初整理者的方案,1而且應該像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那樣將其整合起來。這里,依照我們的理解,先列出“天道貴弱”篇本文并作出白話翻譯,以便討論的展開(數(shù)字代表簡號,“■”表示墨塊。“〔〕”表示補字。)。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積于〔弱。〕□□□□□□9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請問其名。以10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圣人之從事也,亦托其11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并立,2故訛其方,不使相〔當:天不足〕12于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于東南,其上〔□于□。不足于上〕13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4天道專門扶持弱小的一方。也就是故意識削弱有成者以幫助新生者,把從強大一方削減下來的部分,增加給〔弱小的一方?!场酢酢酢酢酢跄_下的土地,其實質(zhì)是土,人們給它的名稱是“地”。頭上的天空,其實質(zhì)是氣,人們給它的名稱是“天”?!暗馈币嗖贿^是天道的字而已,請問天道的名(實質(zhì),亦即原理和作用)是什么?依道行事的人一定要托道之名(即依賴、遵循天道的作用方式),就既能成事又能長壽;圣人做事也一樣要托道之名(即依賴、遵循天道的作用方式),就既能成功又不傷身。你看天與地,其名(土和氣)其字(天和地),相互間屬于爭競的對立方,所以天道就有意交錯其位,不使兩者〔對抗。因此,(天下的地理形勢呈現(xiàn)為)當天空〕在西北部位有所不足時,下面的土地就變得高而強;當土地在東南部位有所不足時,上面的天空〔就變得□□□。天道的規(guī)律是“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一、關于“道”與“弱”第9—14簡為何會和第1—8簡(我們稱之為“太一生水”篇)放在一起,成為《太一生水》的一部分?雖然沒有明確的說明,但郭店楚簡最初整理者的依據(jù)顯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上下兩部分竹簡形制和抄寫筆跡相同。不過,這不能成為絕對的理由,因為從竹簡形制和抄寫筆跡上看,《太一生水》和郭店楚簡《老子》丙篇也完全相同,但郭店楚簡的整理者還是慎重地把兩者區(qū)分了開來。第二是認為《太一生水》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內(nèi)部完整而統(tǒng)一,不可再分。之所以有這種想法,首先,可能與“太一”和“道”相關的思路有關系。郭店楚簡整理者給《太一生水》所做第一個注是“太一,在此為道的代稱”。然后引用了以下兩段文獻:《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背尚⑹?“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稱。言大道曠蕩,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薄秴问洗呵铩ご髽贰?“道也者,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1其實,《太一生水》上半部分并無“道”字,而下半部分出現(xiàn)了“道”,即“天道貴弱”、“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從事”。這個“道”究竟如何解釋,是有爭議的,只有一部分學者將“太一”和“道”聯(lián)系起來,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道”是“太一”的字,2但下半部分并沒有再提到“太一”,很難確認下半部分的“道”是在延續(xù)上半部分“太一”的話題?!秴问洗呵铩ご髽贰氛f“太一”是“道”的名,而《太一生水》則說“青昏其名”,如果理解成“青昏是其名”,就成了“青昏”是“太一”的名,如果把“青昏”視為“請問”的假借,讀為“請問其名”,就成了請問“太一”的名,這樣,就和《呂氏春秋·大樂》所說“太一”是“道”的名有很大距離,因此,《呂氏春秋·大樂》不能成為解釋《太一生水》的有效證據(jù)。有學者力圖從“天道貴弱”的角度打通《太一生水》的前后文,例如,王博《〈太一生水〉研究》認為“天道貴弱”是《太一生水》的主旨,因為在《老子》3中,有很多水的論述,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老子》第78章,第187頁)“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第8章,第20頁)他提出:老子對“水”的認識,主要是集中在“柔弱”上面的。根據(jù)“弱者道之用”的認識,柔弱被認為是道的性質(zhì),所以在這一點上,水“幾于道”。這里包含著的一個認識是:在世間的萬物中,水是最接近于道的東西。在我看來,這種認識已經(jīng)為《太一生水》把“水”置于突出的位置奠定了基礎。而同時,水的柔弱的性質(zhì)也合乎該篇“天道貴弱”的主題。4也就是說,他認為《太一生水》把水置于那么高的地位,不光是為了說明天地等由水構成,也是為了說明“天道貴弱”的現(xiàn)象。這樣就能把上半部分的水和下半部分的“貴弱”有機關聯(lián)起來。不過在我們看來,《太一生水》上半部分所描述的水,只是宇宙生成的重要關節(jié)和要素,和柔弱沒有任何關系。而下半部分的“天道貴弱”也不能簡單等同于《老子》的柔弱觀,《老子》強調(diào)的是柔弱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即“弱之勝強,柔之勝剛”(《老子》第78章,第188頁),“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老子》第43章,第120頁),或者強調(diào)其謙卑、處下、不爭之品性。而《太一生水》的“天道貴弱”并非因為崇尚柔弱而提倡謙卑不爭。從“天道貴弱”的下文“削成者以益生者”看,這里的“貴弱”其實是壓制強者、扶持弱者之意,也就是《老子》“損有余以補不足”(《老子》第77章,第186頁)之意。5因此,“弱”在這里不是指“弱”的特性和作用,而指的是弱的一方??梢?試圖通過“天道貴弱”打通《太一生水》全文是不合適的。也有學者關注《太一生水》中那些兩兩相應的要素,如廖名春注意到“天”、“地”在《太一生水》中頻繁出現(xiàn),“不但簡九至簡十四是天地對舉,簡一、簡五、簡七也是如此。其神明、陰陽、寒熱、濕燥、缺盈、成生、強弱、上下,都是兩兩成偶、正反相對”。6因此,他甚至提出,“天道貴弱”前可以補為“地道賤強”。應該說這是受到《太一生水》上半部分影響而導致的慣性思維。上半部分天地、神明、陰陽、寒熱、濕燥、缺盈這些兩兩相對的因素,是以“太一”為首的萬物生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必然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相反相輔,共同構成了時空及宇宙運行的基本原理。而下半部分雖然也出現(xiàn)了天地、上下、強弱這些對立元素,但重心已完全不同,即論述的是天地上下之間如何因爭競而導致強弱消長,而“天道”又如何通過“貴弱”的原理在天地上下之間建立平衡。所以,并不能因為都有“兩兩成偶、正反相對”的因素,就說上下文是彼此關聯(lián)的。鄭吉雄也指出上半部分有天地、神明、陰陽、四時、寒熱、濕燥,下半部分有天地、名字等對偶現(xiàn)象,認為《太一生水》全文以“無名”、“有名”為界別,“無名”者,太一、天道,藉天與水之“反輔”而顯;“有名”者,即上述天地、神明、陰陽、四時、寒熱、濕燥、名字這些相對相當之事物,藉由相輔相激,周而復始。“‘道’是超越于存有界的根源,‘反輔’是在無名之‘道’對于‘天地’的絕對的作用下,‘天地’反過來體現(xiàn)了‘道’的存在;‘相輔’則是‘天地名字并立’后,神明、陰陽、四時、寒熱、濕燥在存有界的層次上,二元相對的互動”。1然而,下半部分的天地、名字固然屬于“有名”的范疇,但其內(nèi)容看不出有刻意要與“太一”這種“無名”相對應的意思,天道則很難僅僅歸于“無名”,2天地、名字之關系也不能用相輔相激,周而復始來形容。李零也有類似觀點,他說:“簡文第一章(即第1簡到第8簡)已講過道所包含的若干二元對立,現(xiàn)在則是講這些二元對立中的弱方總是受到‘天道’的惠顧?!?這個論斷有模糊之處。首先,《太一生水》上半部分并無“道”字,其次,下本部分的“天道”和“太一”不能等同。如筆者所反復論述的那樣,即便出現(xiàn)二元對立的因素,《太一生水》上下兩部分在討論這些二元對立因素時,其重心也是不同的,不具備延續(xù)性。其實早就有學者懷疑上下兩部分是否可以合為一體。例如,比利時學者戴卡琳指出:除去這一行(第9簡),其余兩大段的內(nèi)容相對連貫:前者(竹簡1—8)是關于某種宇宙生成的次序,既長于也不同于《老子》中的,但類似于其它文章。后者(竹簡10—14)是更加艱澀的一段。它在一個更加抽象的高度進行聯(lián)系,大談命名、事功、避害以及圣人的地位等等。兩段文字唯一似乎相同的地方:運動(無論是宇宙論的還是更加現(xiàn)實的)的完美次序是基于一個靜止的、空虛的中心,即連續(xù)的、可見的秩序的不可見的強大主宰。4可惜的是,未見戴卡琳后來有進一步的論證。我們接受戴卡琳應區(qū)別對待的觀點,但不同意她將第9簡另外考慮的主張。此外,如果說上下部分存在相通之處,我們和戴卡琳的認識也有所不同,更為重要的相似在于思維方式,那就是從天道到人道,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展開。5明確提出《太一生水》應該分作兩篇者,是丁四新。他說:竹簡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主要是講太一如何生成天地萬物的具體過程。這個“太一”,一方面是實體性的,且具有它的個體性特征;另一方面它又超越性地流行于生成的萬事萬物當中,是萬物的母根和本經(jīng)。第二部分的文本從其敘述特征來說,與第一部分并沒有語路上的相續(xù)和關聯(lián)。而在思想內(nèi)容上,主要談論的是“天地名字”的問題。它包括天地的構成,天地名字的內(nèi)涵,以及天地名字的具體功用:以“道”(字)從事而以“青昏”(名)長身,以及以其解釋中國大陸地勢的成因等。這也與第一部分的思想內(nèi)容頗不一樣。因此從思想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太一生水》第一部分(前八支竹簡)和第二部分(后六支竹簡)并沒有同篇的理由。我認為還是把它們一分為二較為恰當,前八支竹簡仍名為《太一生水》,后六簡則更名為《天地名字》。其中《天地名字》篇可能原由兩章組成,第9號竹簡及其后所缺之簡構成一章,第10至14號竹簡構成另一章。1丁四新敏銳地意識到《太一生水》的前后兩部分其實差異性要大于一致性,兩者間很難找到前后連貫的主題,不存在思維以及敘述上的連續(xù)性。與其硬性組合為一個整體,還不如分開更為合理。我們認為這一見解是很有道理的。不過,丁四新將《太一生水》分為兩篇的立場并不是很堅定,他在一處注釋中又提出:第9號竹簡與其它五支竹簡,在內(nèi)容上頗不協(xié)調(diào),我甚至懷疑它不是屬于這一部分文字的。嚴格說來,應該把《太一生水》現(xiàn)有的十四支竹簡分為三個部分,前八支竹簡為一部分,第9號竹簡單獨作為一部分,后五支竹簡又作一部分,各部分的關鍵詞和中心內(nèi)容不同。2也就是說丁四新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太一生水》應該分為三個部分,除了《太一生水》篇、《天地名字》篇之外,甚至還有可能存在《天道貴弱》篇,只是因為竹簡殘斷而不見了。這就是他在論述《太一生水》下半部分時,幾乎不談第9簡“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積于……”這部分內(nèi)容的原因。對于他來說,第9簡是個尷尬的存在。雖然勉強放入《太一生水》下半部分,但在思想上與第10簡以后部分不相融洽,只能選擇回避。丁四新雖然認為《太一生水》內(nèi)部應該分為上下兩篇,但他提出這兩篇分屬兩種不同的宇宙論思想,這兩種宇宙論都流行于當時的楚地??梢哉f,僅僅在應該將《太一生水》剖為兩篇這一觀點上,筆者支持丁四新,但在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上,完全不同于丁四新,不認為《天道貴弱》篇是一種宇宙論,而只是敘述了一種天道的作用和原理,并通過從天道到人事的思維方式和敘述方式,要求人必須接受這種作用和原理,展示的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道家思維。3因此,將《太一生水》上下兩部分當作一個整體,只是郭店楚簡最初整理者一個暫時的、權宜的處置,然而一旦定型,就造成一種難以改變的思維定勢。其后果是,學者們很少去懷疑這種處置的合理性,反而千方百計試圖為文本內(nèi)部思想的統(tǒng)一性尋找證據(jù)。下半部分的內(nèi)容成了上半部分《太一生水》篇的輔助材料或注腳。我認為這正是《太一生水》的研究歧義迭出,難以整合的原因,也是上半部分備受關注、下半部分不受重視、難以深入的原因。既然《太一生水》上下兩部分的差異不可否認,不妨后退一步,先視其為不同的文章,然后探討下半部分是否存在獨立的主題和完整的論述。打開和《太一生水》上半部分的硬性連接,或許正好能夠化解《太一生水》研究中存在的許多誤解。二、《寶寶名字》、《一種有效說》的編碼是按“統(tǒng)計法”上的一種觀點,其又分以下兩章《太一生水》上半部分是一個整體,這點沒有人懷疑;然而,下半部分是否可以視為一個整體,卻始終存在爭議。這一方面是因為9號簡和13號簡均有殘斷,4導致了能否編聯(lián)和如何編聯(lián)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于“天道貴弱”和“天地名字”的關系理解不同,導致了分歧的出現(xiàn)?!短簧返淖畛跽碚邔⒌?號竹簡單獨列出,可能是因為覺得此簡難以與其他五簡拼合。李零則把下半部分所有6支竹簡拼接起來,合為一章: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責于〔□;□于弱,□于□〕。9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10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圣人之從事也,亦托其11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并立,故訛其方,不思相〔當:天不足〕12于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于東南,其上〔□于□。不足于上〕13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141鄭吉雄同樣將這6支竹簡拼接起來,視《太一生水》下半部分為完整一章,但9號簡的最后部分,他處理為“積于〔弱〕……”2即懷疑其后面有缺簡。丁四新雖然也按最初整理者的順序排列,但如前所述,他將10號簡以下部分命名為《天地名字》篇,而將9號簡單獨列出,稱為《天道貴弱》篇。李銳也提出最初整理者的編聯(lián)是可取的,不過他把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完全整合為一體,形成如下格局:君子知此之謂〔圣。夫地道賤強而〕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資于〔弱;因時以成萬物?!?。3在“天道貴弱”前補“地道賤強”,是接受了廖名春《試論郭店簡〈太一生水〉篇的綴補》的見解,補“因時以成萬物”則顯然受了《太一生水》上半部分的影響,認為“地道”、“天道”也是促使萬物生成的兩種“力”。其實如前所述,《太一生水》上下兩部分重心完全不同,下半部分的“天道”雖然可以視為一種力量,但這種力量并非促使萬物生成,而是在通過損益維持平衡上發(fā)揮著作用??梢源_定的是,從“天道貴弱”開始,文章的重心已經(jīng)完全轉(zhuǎn)移了。劉信芳《荊門郭店楚簡老子解詁》和陳偉《〈太一生水〉校讀并論與〈老子〉的關系》均主張把第9簡放到第12、13號簡之間,這里引陳偉的釋文: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請問其名,以10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圣人之從事也,亦托其11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并立,故過其方,不思相[尚]。□□□12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積于〔弱。是故天不足〕9于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于東南,其上□□□?!膊蛔阌谏稀?3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44裘錫圭《〈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的編聯(lián)建立在對劉信芳和陳偉的批判基礎之上,并編為兩章,分別命名為“名字”章與“天道貴弱”章: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請問其名。以10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圣人之從事也,亦托其11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并立,故過其方,不思相尚?!蔡觳蛔恪?2于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于東南,其上〔□□□。5■〕13(“名字”章)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責于〔□。是故,不足于上〕9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4(“天道貴弱”章)6也就是說,裘錫圭認為第13簡下面缺三個字,然后就是標志一段結束的墨塊。他指出陳偉《〈太一生水〉校讀并論與〈老子〉的關系》編聯(lián)的失誤在于:第一,9號簡下端當補7字,陳偉僅補了6字。劉信芳《荊門郭店楚簡老子解詁》則多加了一個沒有必要的“也”字(即“積于〔弱也。是故天不足〕”。第二,12號簡“不思相尚”后面三字空而未補,顯然是因為找不到適合上下文的字。1我們認為,就劉信芳《荊門郭店楚簡老子解詁》和陳偉《〈太一生水〉校讀并論與〈老子〉的關系》存在的問題而言,裘錫圭上述這兩點指正很有道理;但并不因此證明其編聯(lián)和分章就一定正確,因為裘錫圭分作兩章的內(nèi)容顯然是相關的,沒有必要被人為分開?!懊帧闭轮械摹啊蔡觳蛔恪秤谖鞅?其下高以強;地不足于東南,其上〔□□□〕”正是“天道貴弱”章“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的現(xiàn)實寫照。李零已指出這一點:我感覺,裘文所謂“天道貴弱”章和“名字”章,它們主題相同,在內(nèi)容上是一個整體,與他所謂“太一生水”章有較大區(qū)別,其共同主題是“損有余而補不足”。2李零還認為,以簡10“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作為“名字”章的開頭,文氣顯得比較突兀,不像是一章的開頭。如果讓9號簡單獨作為一章,又短了一些,不如放在開頭位置,在文氣上也沒有什么不適當。3實際上,裘錫圭對于自己的編聯(lián)存有疑慮,他指出:最后還應指出,我們所分的第二、三兩章原來只是一章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斥。作為我們第二章末簡的13號簡,下端殘去的一段可容納七個字。除去要補給“其上□□□”句的三個字,還剩四個字的地位。如果補上“人道貴強”之類的四字句,文義就可以跟我們的第三章首簡開頭的“天道貴弱”連上。不過在一章之內(nèi),先極力強調(diào)天地是物,接著馬上把“天道”當作“道”的同義詞來用,總顯得有些別扭。所以我們還是把它們分成了兩章。4我們認為,造成《太一生水》下半部分會有各種編聯(lián)和各種分章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受到上半部分“太一生水”篇的牽引。第二,對《太一生水》下半部分是否有共同主題存在分歧。第三,對“天道貴弱”、“天地名字”、“托其名”以及圣人的作為、中國特殊地理形勢這些不同元素之間是否存在有機關聯(lián)存在分歧。我們的結論是,第一,《太一生水》下半部分不是單獨一章,而是單獨一篇,其文意詮釋不應該受上半部分“太一生水”篇的影響。這一點在前文已有論述。第二,《太一生水》下半部分存在著共同主題,那就是按照“貴弱”的天道論去指導人事,以期達到“事成而身長”、“功成而身不傷”的最佳效果。第三,“天道貴弱”、“天地名字”、“托其名”以及圣人作為、中國特殊地理形勢這些不同元素之間并不存在矛盾,可以找到有機關聯(lián)。限于篇幅,后面兩點將另文詳細論述。1正因為不能把握共同主題,不能合理解釋這些不同元素之間的有機關系,才會出現(xiàn)既已分為兩章又覺得應該合為一章的裘錫圭的觀點,以及既已合為一章又覺得應該分為兩章的丁四新的觀點?;谏鲜龇治?我們覺得李零將下半部分整合起來的觀點是可以接受的,對第9簡、第13號簡殘缺部分的七個補字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們不接受他將第9簡以下部分視為《太一生水》之一部分、將“道”理解為“天地”之字、將“青昏”理解為“天地”之名的觀點,反對他從“無名”去解釋“道”,從數(shù)術層面宇宙論去理解《太一生水》全文的立場??偟膩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