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曲譜《甘州》補論_第1頁
唐大曲譜《甘州》補論_第2頁
唐大曲譜《甘州》補論_第3頁
唐大曲譜《甘州》補論_第4頁
唐大曲譜《甘州》補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大曲譜《甘州》補論

(二)《甘州》超載研究插入:曲譜原始版1。一、《九宮大成賦》中的“小石角”元·鮮于樞:【八聲甘州】《向滿目夕陽影里》(散曲,無名殘?zhí)?七、《天宮志》中的“仙呂”是唯一的歌曲元·石子章:【八聲甘州】《天涯羈旅》(散曲,無名殘?zhí)?《唐紀六宋初不存匯編》《甘州》大曲在唐代是來自邊地、亦冠以邊地之名的著名大曲之一。但在唐代有關史料中卻見不到甚么記述、或流傳的歌詞之類?!稑犯娂贰敖~”收有五言四句一首寫別情的小歌、牌名作【甘州】的,似出五代間之作。但卻未在大曲之列而雜于其它酒筵歌曲。本書第一章,已論宋初不存整套唐人大曲;宋人每有所作,僅據(jù)尚有歌遍遺聲者,以意足成之而已。至于《甘州》,則宋初四十大曲中亦無蹤跡。如在酒筵歌曲中尋訪,除去前、后蜀所傳二、三小曲外實已無存?!陡手荨穼τ诮袢苏f來,可以說是來蹤去跡都不清楚的一套大曲。萬樹《詞律》以來有的研究,曾以為《甘州》源自龜茲所制;說什么:“《西域志》載:龜茲國工制《伊州》、《甘州》、《涼州》等曲,皆翻入中國?!睂崉t傳聞之詞,非史非志;論者只知有龜茲,不知有他而已。此說實出蔡絳《詩說》所謂“唐人西域記”?!侗屉u漫志》曾以“《涼州》定從西涼來”、“造諸曲皆未可知”、“何豫于龜茲?”、“置之勿論可也”數(shù)語定論,不須今人再加研討了。今譯《甘州》各譜,當可用以研究:其樂究出河湟之間?抑出西陲邊境庫車等地?蓋文史資料所闕,其在遺音之風格,仍可自見也!一、同一譜,則2又一體宋代所傳《甘州》諸曲,并無唐代大曲中原相連貫的較大段落,而只有少數(shù)零散的短小歌遍。連同無曲譜傳世的詞調(diào)一并數(shù)來,柳永《樂章集》的兩種【甘州】之外,就全都來自前、后蜀諸調(diào)了??芍陡手荨反笄宕g大約只在蜀地猶有部分傳承,而曾任太常博士的柳永作【甘州令】與【八聲甘州】也可能來自“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宋史·樂志》“教坊”)其間之樂工傳譜;也有可能轉手得自后唐李存勖破蜀所獲,因而傳之北方者(從毛文錫【甘州遍】可見)?!侗屉u漫志》載:“《甘州》,世不見,今‘仙呂調(diào)’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偽蜀毛文錫有【甘州遍】,顧瓊、李王旬有【倒排甘州】,顧瓊又有【甘州子】,皆不著宮調(diào)。”可見宋代直至南宋間對于《甘州》各曲還是并不十分了然的。毛文錫作【甘州遍】《秋風緊》實為跟隨王衍降唐后,頌揚后唐戰(zhàn)勝契丹之舉。其悲壯慷慨,可謂雄視五代柔靡風氣的清新之作: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云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zhàn)馬血沾蹄。破蕃奚。鳳凰詔下,步步躡丹犀。*2遍查今樂,可惜這首【甘州遍】并無樂譜傳于后人。但應想見,選《甘州》此調(diào)以合剛健詞情,似可說明原出曲調(diào)應與河湟間、西北民族的馬背豪歌有關。譯出前、后蜀其他《甘州》遺譜以后,已可見到:在音樂上,它們的音調(diào)聲情,未必也象王衍詞、顧瓊詞一樣,那樣“柳眉桃臉”的。今傳有譜的《甘州》詞調(diào),在王灼所“志”者,如顧瓊【甘州子】,宋人謂:“不著宮調(diào)”,可能是狐疑難定之故。郭茂倩大概略晚于王灼,他的《樂府詩集·近代曲辭》引注五代間《樂苑》曰:“《甘州》,羽調(diào)曲也?!苯袢怂姽糯z譜則注作“小石角”。王灼所見毛、顧、李等人諸作,大概又失注調(diào)名;這就是“不著宮調(diào)”一語的來由了。顧瓊【甘州子】《一爐龍麝》在《九宮大成》中注明:“即【甘州曲】?!钡谌f樹《詞律》中,卻以前蜀后主王衍的【甘州曲】《畫羅裙》為詞調(diào)正例;另以顧瓊【甘州子】作為“別調(diào)”。(見卷一,七十八頁)《碎金詞譜》則以【甘州曲】為詞調(diào)正例;以【甘州子】為同調(diào)之“又一體”看待之。這是因為:萬樹僅從“詞律”出發(fā);而謝元淮兼及音樂體式之故。以下先作句式的比較,以見“詞調(diào)”的差別:《詞律》因后一首,首句少四字,末句落“許”字,兼又不同牌名,遂分立兩調(diào)?!端榻稹穭t以其牌名可通,樂譜亦可視作大體相同的“變體”,因而遂作同調(diào)之又一體看。即如本書一章、二節(jié)所論“撰詞”、“填詞”之別,前、后蜀當時樂工實是根據(jù)同一樂譜(即其“樂體在聲”者)來“填唱”此二詞的略有差異之詞句的。其間處理其字句與靈活運用音調(diào)之處,實非宋以后的“固守詞律”者可以想見。謝元淮把二曲之間的音樂作“又一體”看,雖比萬樹已經(jīng)近乎知樂,卻已把其中的差別看得過重;不知傳統(tǒng)音樂中的“演唱”,其稱“度曲”,真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的了。以下再作兩詞合樂之“節(jié)”的比較,以見這種“同體”的差別:以上比較,是以相同樂音把詞字對在一起的。可以看出同一曲譜的配字有交錯。圓括號()中的字句,表示與相對字句使用相同曲調(diào),但有移位處理。當然也可以猜測為:此二曲原在大曲中是一“前、后疊”換頭換尾的音樂處理卻被分作兩曲填詞。但如細加判斷時,注意“口脂香”的結尾“脂”“香”皆陰平,可用c—c歌之;“在風塵”的結尾“風”字作陰平,“塵”字卻為陽平,唱腔須自高轉下,只好改用c—g來演唱了。(這里只以骨干音講解示意。)這是說明,即使被填詞家完全視作一體的詞,音樂上往往卻不相同;反之,被看作并非一“體”之歌時,唱家卻根據(jù)出自完全同一的、一紙“原始譜”。前、后蜀所傳的《甘州》曲雖然不見宋初的史料根據(jù),但從后文第四章所作樂調(diào)考證中,可以知道,確曾經(jīng)由宋初下傳。此處就從略了。二、第三,我國古代社會認為,各基本說三、這三三所示《樂章集》柳永自注,【甘州令】《凍云深》、【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皆“仙呂調(diào)”。柳永是當行的詞人,也是當行的音樂家。應該知道五代間《樂苑》為《甘州》著錄的“羽調(diào)”。從柳永一般處理前代所傳詞牌樂調(diào)名問題的作法看來,他是深悉其間的名實變化情況的;往往盡力保持舊傳調(diào)名,不得已時則求其實而盡可能接近舊名。【甘州令】自注“仙呂調(diào)”,至少從宋人講“七羽”的角度講,可以不違五代著錄。從舊傳笛色調(diào)高恰合前文第二章、第五節(jié)“比較表”2.a.太常律“仙呂調(diào)”說來,也可證明此譜恰合柳永時代的真?zhèn)鳌V劣凇景寺暩手荨俊秾t瀟暮雨灑江天》,就頗難說而有待研究了。第一個問題是王灼所見【八聲】慢,肯定不會是柳永的【八聲甘州】。除了王灼不曾點明作者外,還有南宋大晟律“仙呂調(diào)”已非柳永時之“仙呂調(diào)”可比。第二是王灼當時見有【象甘州八聲】,并且知道它是大晟律“中呂調(diào)”。他還進一步說明:此曲原是出自宋代樂工根據(jù)舊有大曲素材、改編而入“中呂調(diào)”者。第三點是根據(jù)“八聲”二字,判斷柳永此曲的音調(diào)型態(tài)問題。第三,如再追究是否可以尋得柳永此曲,下文將在研究元散曲【甘州八聲】以后,回過頭來再予討論。三、從【八聲甘州】看元曲中的【八聲甘州】見《中原音韻》,入“仙呂”。今存樂譜見《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卷五,有鮮于樞《向滿目夕陽影里》、石子章《天涯羈旅》二曲。讀譜可知它們同出一調(diào)。用七聲音階。此曲應是金、元入主中原時得自宋初的傳世曲調(diào):“仙呂調(diào)”【八聲甘州】。它的古老,原本就超過南宋“存名而不存實”的大晟“仙呂調(diào)”【八聲慢】偽作,或“中呂調(diào)”【象甘州八聲】那種改作、擬作??傊?不論古老的程度,或真實程度,全都遠勝南宋。說可能性,金、元此調(diào)如果得自遼國,其為唐五代《甘州》的嫡裔,就如僅存詞調(diào)的毛文錫【甘州遍】相同,已較柳永【八聲甘州】更為接近古曲了??梢酝普摿馈景寺暩手荨康脑~調(diào)依據(jù),原本四韻。理由如下:第一,詞學在傳統(tǒng)上都講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慢詞”。第二,南宋的大晟“仙呂調(diào)”【八聲慢】,應是據(jù)北宋柳永“仙呂調(diào)”【八聲慢】“頂名”而造的。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作為詞牌而言,實名【八聲慢】。它的原來詞調(diào)才是【八聲甘州】,原本四韻而無八韻。原本應該只及慢詞之半闕。第三,元曲出自詞調(diào)時,一般都添“襯字”、即據(jù)原曲更增聲腔。此一曲牌反而簡短于柳永詞調(diào),樸實于《九宮》卷一“仙呂宮”引子所用曲調(diào)。第四,勘比柳永詞與鮮于樞《向滿目夕陽影里》所用詞句,柳永詞正合鮮于詞及其音樂曲調(diào)者,恰為起自“不忍登高臨遠”之后半闕:元·鮮于樞【八聲甘州】:向滿目夕陽影里,見遠浦歸舟,帆力風降。山城欲閉,時聽戍鼓絳絳*。群鴉晚嘈*千萬點,**注意“帆力風降”的“降”字,音:hang.強大粗壯之義,平韻?!笆膉iangjiang”的“絳”字,從音,音:jiang.形聲,平韻?!皻w思難收”的“思”字,讀去聲,作名詞解。無論從文字的音韻講,或從音樂曲調(diào)的詞、曲關系講,其間的相合,真可說天衣無縫。次從柳永詞之為“慢曲”而言,比之來自遼金的【八聲甘州】卻已多加繁聲了;再衍而為前、后闕的變化,真所以為【八聲慢】,于上可見?!景寺暩手荨吭舅捻?自不待言?!鞍寺暋钡谋玖x當作“八音之樂”講,應已無疑。遺留下來的問題是譯譜之中,“應聲”當在何處?這已是下章的論題了。關于宋初《甘州》之作,李興《中呂調(diào)》宋傳《甘州》有關詞調(diào)中,并文辭皆不傳者有:【甘州破】、【倒排甘州】;今人得見文辭而失其樂譜者有:毛文錫【甘州遍】。文辭附存樂譜者有:1.顧瓊【甘州子】《一爐龍麝錦帷旁》2.王衍【甘州曲】《畫羅裙》3.柳永【甘州令】《凍云深》4.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5.鮮于樞【八聲甘州】《向滿目夕陽影里》6.石子章【八聲甘州】《天涯羈旅》此外,見有“琴歌”收存者,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曲,在傳世于日本的心越禪師蔣興儔(1639—1695)《東皋琴譜》(刊于1676前,約當清·康熙間)中存見。今譯譜見文化藝術出版社1983年版王迪《琴歌》,56頁。七聲音階,亦稱【八聲甘州】,而與詞曲音樂無關。用古琴“正調(diào)”,羽調(diào)式,顯然取法于大晟“中呂調(diào)”者,為對王灼所記略作研究后的琴歌創(chuàng)作,不合本題“遺音研究”,故不取。1-3三曲皆為本書新譯之譜,而別無參照。其中,柳永【甘州令】《凍云深》全合宋初太常律“仙呂調(diào)”,同均七律與調(diào)頭位置皆合,可為宋初《甘州》諸曲傳譜之準則。1.2.兩曲之“小石角”調(diào)名,及有關譯譜問題,將于第一節(jié)中詳細講解。4-6三曲已有今譯發(fā)表在先者,傅譯柳永【八聲甘州】為本書采入附錄,惟據(jù)《碧雞漫志》記載與六字調(diào)笛色,調(diào)整了調(diào)高。又第5曲《向滿目夕陽影里》在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版《中國古代歌曲》第57頁,第6曲《天涯羈旅》在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年版《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選譯》第149頁,皆有今譯發(fā)表,而又皆與拙譯大異。不能不作說明于此。至于其間有關譯譜問題之一切難點,則將在本章第二節(jié)中,詳盡述之。一、作為“仙呂調(diào)”的屬官《甘州》樂調(diào)名無唐時注、錄。《樂苑》曰:“《甘州》,羽調(diào)曲也。”“羽調(diào)”之名,在《樂府雜錄》記康昆侖“彈一曲新翻羽調(diào)《錄要》”句中為專用調(diào)名,特指“黃鐘調(diào)”而非泛稱七羽。同書謂“平聲羽七調(diào)”、“箏只有宮、商、角、羽四調(diào)”等處,曾不連綴“羽”字、“調(diào)”字而成一詞。這是唐代調(diào)名用例。五代時已失唐代法度,稱“羽調(diào)”則兼有“七羽”與“黃鐘羽”廣、狹二義。樂學已失規(guī)矩,而漸導致混淆。柳永【甘州令】《凍云深》自注“仙呂調(diào)”,是當行樂家根據(jù)實傳音樂,合宋初太常律,選調(diào)名之不悖五代記述者而得。這是利用五代稱“羽調(diào)”,按宋人解釋可有七種調(diào)高的廣闊范圍而可“合”其名的。否則,即如本書第二章第四節(jié)所論:時代既異,同名必不同實;同實則必不同名了?!靖手萘睢俊秲鲈粕睢返囊魳非{(diào)來自清代傳世樂譜。用近世首調(diào)唱名工尺字,笛色調(diào)名為“尺字調(diào)”,煞聲在“四”字。據(jù)柳永時代的太常律“仙呂調(diào)”查核此曲時,見二章五節(jié)“比較表”2.a.可知七律全合“仙呂調(diào)”音階,“尺字調(diào)”宮音在D,煞聲“四”字B正合“仙呂調(diào)”調(diào)頭之聲。此譜如是后世樂師所為,則決無如此全合之理。蓋沈括之時,已不解宋初律法;南宋以來,已失北宋律法;遑論元、明、清以來使用至今,亦可知之“大晟律”的白石譜,已皆無人可以假造;并在偶有偽作時,就必然動輒出現(xiàn)漏洞了嗎!因此,今譯此譜,應按宋初原貌譯作D調(diào),調(diào)號雖然使用五個降號,但它的G音位置上,應該加上還原記號,作為升高半音的“變徵”處理。因為,太常律仙呂調(diào)”的“七律”中,這一律規(guī)定是“姑洗”——G音。以D為宮時,必然應該用“正聲音階”(即所謂“古音階”),因作如此今譯處理。有了【甘州令】《凍云深》的今譯譜作為宋初《甘州》遺音的宮調(diào)依據(jù),就可以研究前、后蜀【甘州子】(顧瓊《一爐龍麝錦帷旁》)和【甘州曲】(王衍《畫羅裙》)二曲所標“小石角”調(diào)名,應屬哪一個歷史時期?并從樂調(diào)的比較中,恢復已曾失載的宋太常律傳譜之面目了。因為《甘州》大曲在傳統(tǒng)音樂的大河中,曾經(jīng)有過不同的泊舟地點,如不根據(jù)同一標尺而僅各據(jù)其寫定樂譜之時的情況來作譯譜工作,勢必無從可見《甘州》各曲的全局。今即選定柳永《凍云深》作為樂調(diào)標尺,這里也就全以“平西川”得諸樂時的宋太常律樂制來恢復《甘州》的歷史面目。顧瓊【甘州子】的清代傳譜,用“小石角”調(diào)名,不知原出年代。但知:此一“小石角”樂調(diào),已被寫定為“小工調(diào)”首調(diào)笛色譜。其“宮”聲(“上”字)大體為D音?,F(xiàn)在列出它的首調(diào)唱名工尺譜各個譜字的相應音高,即知:這一“小石角”調(diào)頭在首調(diào)唱名“五”字(即標準音高當B音)的樂調(diào),實為北宋后期所用教坊律“小石調(diào)”(即“比較表”3.b.)。此外再無其它可能:現(xiàn)在可知:它在宋教坊律的時代,恰是真正的“小石角”。它和柳永時的太常律“仙呂調(diào)”為什么并不同均呢?見第二章“比較表”可知,這是因為太常律“仙呂宮”D均,在教坊律不應諸調(diào),而必須轉寫為C均之故(見下頁上方比較表):現(xiàn)在已知,顧瓊【甘州子】《一爐龍麝錦帷旁》在宋初應為“仙呂宮”下一律的“無名煞”。它是到了應用教坊律的時代才得到“小石角”之名的。用同一方法來作今譯王衍“小石角”【甘州曲】《畫羅裙》,即可發(fā)現(xiàn):它作為首調(diào)唱名的“工”字煞,同樣也是太常律“仙呂宮”的另一“無名煞”。今譯譜作E宮,也是可合“小工調(diào)”的。不過,它的“乙”字,應該唱作下乙、即音級為“閏”字的清商音階。已于上表可見而不須再作解釋了。須作說明的是前、后蜀所傳【甘州子】、【甘州曲】與柳永的【甘州令】雖則同均,卻不同宮。這三曲的煞聲,又都各不相同。如果原在同一大曲,這是合理的嗎?這一問題,已出譯譜技術問題之外。我們把它留到第七章第二節(jié)中,再作研究。二、第三,賦予柳詞以“角調(diào)”為“仙呂”的登記上一章的第三節(jié)已從詞調(diào)研究中,作出【八聲甘州】元散曲曲牌與柳永詞、詞調(diào)同源的結論。這在進入曲譜研究時,對于譯譜工作來說是具有很有益的參考作用的。前文早已研究過大晟律“中呂調(diào)”【八聲甘州】樂譜,實非柳永當時之譜。充其量,它是南宋時采柳詞入樂的、稱“中呂調(diào)”【象甘州八聲】的一種“擬作”。如果承認該譜也可能屬于某種遺音,也該置于今譯譜附錄,并應改其牌名為【象甘州八聲】。(如此處理,則不失為屬實的真品;否則將落假古董之譏。)也就是說,譯譜工作完成時,如果能象詞調(diào)的判斷一樣,可以確定詞、曲二者吻合無間的話,我們也只能夠找到原配柳詞的后半闕歌調(diào)。即使可尋度曲規(guī)律、復原其前半闕,總也不是完璧了。但是,最重要的問題在于柳永【八聲甘州】原注“仙呂調(diào)”。元散曲【八聲甘州】在《中原音韻》亦入“仙呂”。從而可定宋太常律“仙呂宮”的bD均。第二種固定名工尺字音高標準還有待于證實:是否來源于遼、金的黃鐘律傳統(tǒng)。元散曲這兩首歌如按第二種固定名譯譜,即以“六”字應C音,逢“工、凡、五、一”皆作低半音讀譜時,即可得出準確的太常律“仙呂宮·高大石角”樂曲。宋代以“角調(diào)”為“八聲”之樂。(見沈括《夢溪筆談》所論即知)。應知:此二曲【八聲甘州】原本真正“八聲”的樂曲了。如前所論,我們只能猜測它的“應聲”位置所在;而難于在今譯譜中寫定。以此,只在此處議論;暫且不在寫定的今譯譜中正式發(fā)表,有待來者為之核定也。我以為,如鮮于樞“向滿目夕陽影里”一句,“滿”字似應以工尺字“上五”唱成還原的bD音,待到“夕陽”之“夕”字出口時,再唱成D的原位宮音?!吧匠怯]”句則以“城”字唱高半音,待“欲”字拖腔后半時再還原到原位宮音。此外,“三、四行”一語中,“四”字第二聲亦可唱作“應聲”;至于他處,似乎就不宜太多變化了。三、《甘州》遺骸音樂今天的翻譯1.宋代太昌法“仙祿宮”教方法“小石角”前、后蜀·顧瓊:《一爐龍麝錦帷旁》32.宋代太昌路“仙女樓”教坊法“小石角”甘州歌3.宋代太昌法“呂調(diào)”【甘州賦】5宋·柳永:《凍云深》4.永“仙呂調(diào)”元特性元·鮮于樞:《向滿目夕陽影里》6(附:宋·柳永“仙呂調(diào)”【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后半闕)5.宋·太常律“仙呂宮”(《中原音韻》注“仙呂”)【八聲甘州】元·石子章:《天涯羈旅》6.《對阿姆斯特丹龍蝦》宋·大晟律“中呂調(diào)”【象甘州八聲】宋·柳永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原詞調(diào)【八聲甘州】之新度曲“仙呂”)【八聲甘州】后蜀·顧瓊:【甘州子】《一爐龍麝》二、《碎金詞譜》第八卷第49頁,“北石角”后蜀·顧瓊:【甘州子】《一爐龍麝》三、《碎金詞譜》第8卷第48頁“北石角”前蜀后主王衍:【甘州曲】《畫羅裙》四、《破碎金詞集》第20卷19頁:“北營仙呂調(diào)”宋·柳永:【甘州令】《凍云深》五、包括《九宮大成》和《神仙呂宮》的引人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六、【八聲甘州】【甘州子】:一爐龍麝錦帷旁。屏掩映,燭熒煌。禁城刁斗喜初長?!靖手萸?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羅薦繡鴛鴦。山枕上,私語口脂香。薄媚足精神??上許],淪落在風塵?!靖手葑印?一爐龍麝錦帷旁。屏掩映,燭熒煌。禁城刁斗【甘州曲】: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喜初長。羅薦繡鴛鴦。山枕上,私語口脂香。不勝春。薄媚足精神??上гS,(淪落在風塵)?!侗屉u漫志》說當時的“仙呂調(diào)……有【八聲】慢……而“中呂調(diào)”有【象甘州八聲】,他宮調(diào)不見也”。又說:“凡大曲,就本宮調(diào)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tài)。若【象甘州八聲】,即是用其法于‘中呂調(diào)’。”舊說以為“八聲”指“八韻”而言。如《欽定詞譜》曰:“此調(diào)前、后段八韻故名八聲,乃慢詞也?!薄端榻鹪~譜》亦作如此解釋。以“八韻”而釋作“八聲”是牽強湊“數(shù)”的解釋。從“音韻學”上講,“聲”與“韻”未同范疇而角度不同、意義難通;從音樂上講,“聲”、“韻”也是無法可通的。如果仔細研究前節(jié)所舉毛文錫【甘州遍】《秋風緊》詞例,可以知道,該詞同樣也是“此調(diào)前、后段八韻”不差一“韻”。是否即應稱之【八聲甘州】呢?從《甘州》諸曲看,此曲出自邊地河西之馬背民族。音階結構上多用“七聲”。如其中間一“遍”,獨有“八聲”(即《隋書·音樂志》鄭譯所謂“八音之樂”),亦即多一“應聲”時,稱為【八聲甘州】自然是極富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