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山堂詩文稿》的版本及特點_第1頁
《海浮山堂詩文稿》的版本及特點_第2頁
《海浮山堂詩文稿》的版本及特點_第3頁
《海浮山堂詩文稿》的版本及特點_第4頁
《海浮山堂詩文稿》的版本及特點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浮山堂詩文稿》的版本及特點

馮偉敏(151-1580)出生于海浮山。山東臨朐人。明代著名的散曲和雜劇作家。其散曲作品,和康海、王九思一起,被視為明前期豪放之作的代表,甚至較康、王受到更多的贊譽。任中敏曾稱揚馮惟敏“才氣之橫溢,筆鋒之犀利,無往而不淹蓋披靡,篇幅雖多,各能自舉,不覺其濫,亦非康王一派之所及也”(卷二“派別第九”)。馮惟敏寫作的劇本有《不伏老》和《僧尼共犯》兩種,兩種均備受揄揚。錢謙益稱贊《不伏老》“當在王陂《杜甫游春》之上”(P390),青木正兒以為“曲辭語語本色,直迫元人”(P191)。祁彪佳贊揚《僧尼共犯》“刻畫之極,漸近自然”(P168)。也正因為馮惟敏在散曲和劇曲創(chuàng)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有關馮惟敏生平與著述的研究,一再受到人們的關注。關于馮惟敏的著述,除雜劇外,長期以來研究者依據的材料主要為盛明百家詩本《馮海浮集》、《馮氏家集》之《石門集》以及《海浮山堂詞稿》。馮惟敏在其《海浮山堂詞稿引》中提到的《山堂輯稿》不但一直未被利用,甚至被認為已佚。鄭騫《馮惟敏及其著述》一文稱:“惟敏文只存以上三篇,余文未見?!~稿自序云:‘刻山堂輯稿于潤州’,《輯稿》今佚,其中或有文耶?”韓偉《明曲家馮惟敏生平事跡考述》則稱“他自刻了曲集《山堂輯稿》,這是惟敏的第一部散曲集”。然而,《山堂緝稿》到底是怎樣一部書稿?《山堂緝稿》又是否已經佚失了呢?這是一個至今未有結論的問題。近來,筆者因教學與科研的需要,閱讀明代曲家的詩文作品集。發(fā)現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集部中,赫然記錄著一部馮惟敏的詩文作品集:“海浮山堂詩稿五卷文稿五卷,明馮惟敏撰,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而且就珍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似乎有了解答的希望。懷抱著一份驚喜,我借出了這部“詩文稿”,它使我相信,不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量馮惟敏的作品一直沒有被利用,而且這本“詩文稿”應該就是學者們渴求的《山堂緝稿》。《山堂緝稿》并沒有佚失。“海浮山堂詩稿五卷文稿五卷”四冊一函,函套題《海浮山堂詩文稿》,每冊封面則題“山堂緝稿”,冊以元、亨、利、貞為序。第一冊卷首有許《山堂緝稿序》。第一冊含“海浮山堂詩稿”卷之一、卷之二、卷之三;第二冊含“海浮山堂詩稿”卷之四、卷之五、“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一;第三冊含“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二、卷之三;第四冊含“海浮山堂文稿”卷之四、卷之五。每冊版心亦相應題“海浮山堂詩稿”或“海浮山堂文稿”;各卷以天干甲乙丙排序,并加注頁碼一二三,如第一卷即標為“甲一、甲二、甲三、……”,第二卷即標為“乙一、乙二、乙三、……”,直至“癸一、癸二、癸三……”。從全書來看《海浮山堂詩文稿》即《山堂緝稿》。理由有以下數點:首先,《詩文稿》四冊一函,不但每冊均題名“山堂緝稿”、卷首有“山堂緝稿序”,而且冊之間的排序和卷之間的排序頗為完整,自成系統(tǒng)(冊以元、亨、利、貞為序,卷以甲乙丙丁為序)。其次,據馮惟敏“丙寅閏月”所作的《海浮山堂詞稿引》:“余今刻《山堂輯稿》于潤州。既迄工,乃別輯此卷刻之”,則《山堂緝稿》當刻于嘉靖丙寅,而今天所見《海浮山堂詩文稿》的許序,亦作于嘉靖丙寅【注文1】,且言“先生樂府諸調別有刻,茲不序”。與《詞稿引》所述正相吻合。再次,《海浮山堂詩文稿》之“詩稿”與“文稿”版式一致。均采用左右雙邊、上下單邊?!霸姼濉?、“文稿”半頁9行,行17字;字體亦完全相同,橫輕豎重,方方正正。最后,《詞稿》(原刻本)卷四附錄,[南呂一枝花]套題注云“有引見文稿”,今《文稿》中確有此文;《光緒臨朐縣志》又著錄有《山堂詩稿》;如此則馮惟敏的作品,結集的有《文稿》、有《詩稿》?!肚ы曁脮俊分浢魅酥鲎罘Q豐富,關于馮惟敏的著作,《千頃堂書目》寫道:“馮惟敏《山堂緝稿》,又《山堂詞稿》,又《擊節(jié)余音》?!?P570)并未提到《詩稿》、《文稿》,且今見之《海浮山堂詩文稿》第二冊,《詩稿》卷五與《文稿》卷一相接,許《山堂緝稿序》僅言樂府諸調在外,故《山堂緝稿》當即由《詩稿》、《文稿》兩部分組成?!渡教镁兏濉?《海浮山堂詩文稿》)刊刻于嘉靖丙寅(公元1566年),在時間上應是馮惟敏最早的集子。許的序說:“今余掛冠山中,海浮君由淶水令改教京口,言念通家,停車見訪,則又識海浮君。……既而海浮別去,俄王、孟二文學持所刻《山堂緝稿》問序。余昔蓋嘗窺見一班,而今何幸得盡睹其全也?!痹S(1504-1586)字仲貽,號石城。嘉靖十四年(1535)會試第一。官至南京尚寶卿,罷歸,接續(xù)顧主盟詞壇。《山堂緝稿》中所收錄的作品,到馮惟敏在鎮(zhèn)江為官時期止?!恶T海浮集》為明俞憲所編《盛明百家詩》之一種。俞憲字汝成,號岳率,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曾官山東按察使。俞憲編《盛明百家詩》“乃隨各集撮其大略,匯存家塾,以備一代故實,庶幾后之覽者有考云”(P402《明詩凡例》)?!懊考鳛樾⌒?紀其籍履。”(P394皇甫《盛明百家詩序》)《馮海浮集》前面俞憲所作的小序稱:“予東藩,海浮忽為一巡院所虐,逮系省城,因得縱觀其詩文,然未有集也。故嘗刻少洲詩而不及海浮。比得其集并南游詩數十篇”,文末題“隆慶戊辰長夏”(1568年),則《馮海浮集》的刊刻稍后于《山堂緝稿》,其中作品多同于《山堂緝稿》,較《山堂緝稿》多收的作品則基本是鎮(zhèn)江時期的作品,如《姚伯子徐來亭小集因送呂山人》、《別家》、《別諸生示姜子業(yè)》、《烏江三首》、《試院喜晴同諸僚長限韻》、《貴竹道中》、《柬李太守磐石》、《吊黃鶴樓》、《方定溪侍御遷湖廣僉憲余由楚來未遇必便道過山中歲暮余方次池口未及訪晤聊此寄懷二首》、《石頭城有懷》等?!妒T集》為萬歷丙申(1596年),康丕揚選,侄孫琦校刻本。“先生家東海,距余舍僅三百里,何幸近大雅之居若此其甚,又何幸于宗伯公而得并舉于鄉(xiāng)。一日宗伯出所裒諸先生詩若干卷示余曰:此先大父輩遺業(yè)也,惟吾子序而傳之?!瘪T琦(1558—1603),惟敏次兄惟重之孫。萬歷五年(1577)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禮部尚書。帝欲用為相,未果而卒。《石門集》中所收作品與《山堂緝稿》大多相同,較《山堂緝稿》多收的作品則包括了馮惟敏仕宦后期的作品,如《雄州送弟》等。三個集子中,以《石門集》為最晚出?!逗8∩教迷~稿》,雖然馮惟敏的自序署“丙寅閏月”,但因今所見本中,有不少丙寅以后的作品,故鄭騫先生認為是“惟敏晚年手定本,而仍用原序”。以過去僅見的馮惟敏的詩集《石門集》和《馮海浮集》統(tǒng)計,《石門集》收錄詩150首,《馮海浮集》收錄詩153首,二者相加,去其重復,共得馮惟敏的詩作247首。而《山堂緝稿》的出現,則使這個數字大增了。《山堂緝稿》(《海浮山堂詩文稿》)全書共十卷,詩文各五卷。其中《詩稿》收錄詩404首,包括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五絕、六絕、七絕各體。以《海浮山堂詩稿》所收,加上《石門集》和《馮海浮集》比《詩稿》多收的48首詩(《石門集》中有33首為《海浮山堂詩稿》所無,《馮海浮集》中有19首為《海浮山堂詩稿》所無,此52首中有4首重復),共得詩452首。也就是說,《山堂緝稿》使馮惟敏詩作的數量增加了205首,比《石門集》和《馮海浮集》的總和多出近百分之八十三。加上《直隸易州志》收錄、不見于各集的一首七律【注文2】,則今可見的馮惟敏詩有453首。馮惟敏的文,鄭騫《馮惟敏及其著述》著錄三篇,即《礦洞議》、《重修三義祠碑記》、《海浮山堂詞稿自序》,然《海浮山堂文稿》五卷,收錄文八十篇,包括敘、碑志、行狀、祭文、雜著。于是馮惟敏現存文章的數目達到八十三篇,比過去所知道的增加了近27倍。馮惟敏的文終于得以完整的面貌,展示于讀者的面前。馮惟敏的詞,鄭騫《馮惟敏及其著述》一文稱“未見”,但在《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五“雜著”類有一篇《賀王指揮君輔平盜帳詞并引》,其中即記錄了一首[滿江紅]詞。綜上所述,馮惟敏的文學作品,除散曲、劇曲以外,今天可以讀到的大約有詩453首,文83篇,詞1首,賦2篇(賦見《石門集》)。借助于這部《山堂緝稿》(《海浮山堂詩文稿》),以往馮惟敏研究中的許多問題有了重新認識的可能,對馮惟敏的分析也得以更加深入。比如關于馮惟敏的生平事跡,我們現在可以作出更清晰、細致的描述。談到馮惟敏的少時經歷,鄭騫先生在他的《馮惟敏及其著述》一文中說:“在南京時,兄惟健,惟重與諸名士結文社,惟敏與焉,識許石城邢雉山諸人”。然許《山堂緝稿序》云:“余弱冠與鄉(xiāng)中諸子會文于青溪之上,適冶泉芹泉二君自臨朐來,從其先大夫宦游留曹……。于是始識冶泉芹泉二君。暨余謬列春曹,少洲君初授邑令,邂逅京邸,議論頗合,則又識少洲君。今余掛冠山中,海浮君由淶水令改教京口,言念通家,停車見訪,則又識海浮君”(許《山堂緝稿序》)。據此,許與馮惟敏的相識是在馮惟敏任鎮(zhèn)江教授的時候,并不是在年少隨父宦游時。當年惟健(冶泉),惟重(芹泉)與諸名士結文社,惟敏未與焉。談到馮惟敏的仕宦經歷,鄭騫先生在《年表》“嘉靖四十二年”下寫道:“諸書皆以淶水解官,改鎮(zhèn)江教授二事連書。今按《詞稿》卷二有[朝天子]‘解官至舍’二十首,自注云:‘余以癸亥秋解官,自分優(yōu)游山水,無意世事’;《詞稿》卷一[雙調新水令]‘仰高亭自壽’套自注:‘余以乙丑冬客潤州’;據此二事,知本年解官后,曾歸臨朐閑住年余”。今據馮惟敏《賀海云王先生授紀善敘》:“顧不肖非能言者,時方以解官息肩海上,慨然服先生之明,而信其能為忠孝人以成其學,于是乎述?!?《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三)據《送仰泉遷金堂掌教敘》:“余解簿領之職且一年,而有郡博士之命,又一年而適郡齋?!?《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三)知馮惟敏淶水解官后將近一年,有鎮(zhèn)江教授的任命,又一年始到任。馮惟敏的文章佐證了鄭先生的觀點。文章中正面、直接的陳述,使馮惟敏這一段仕宦經歷更清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關于馮惟敏的交游,透過《賀梅林胡先生兩薦敘》一文,我們了解到馮惟敏和胡宗憲有通家之誼:“梅林胡君英年擢第,來長益都。性篤而敏,溫而介,殆有所以待之矣?!薄懊妨峙c予有通家之誼?!?《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一)梅林是胡宗憲的號。胡宗憲生于正德七年(1512),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曾為山東青州府益都縣尹,頗得民心,后因母喪離任。馮惟敏與胡宗憲的交往,有助于我們對其早期活動的考察。由《□昆山柬俞仲蔚梁伯龍》詩,我們看到馮惟敏和梁伯龍南北兩位曲家的交往,看到他和當時文壇的聯系:“獨有昆山秀,應多種玉人。望閭尋大隱,鼓棹度重。疇昔披文藻,于今識性真。幽期如不負,高話五湖濱?!?《海浮山堂詩稿》卷之三)俞仲蔚,即俞允文(1513—1579),仲蔚是其字。昆山人,與王世貞同為嘉靖五子之一。伯龍,是著名曲家梁辰魚(1519—1591)的字。梁辰魚的父親名介,出繼叔父九萬為嗣,仲蔚之妻為九萬之女,則仲蔚為梁辰魚之姑父。也是由這首詩,我們找到了《浣紗記》作于嘉靖朝的一個重要證據。明人沈德符在其《萬歷野獲編》中曾有《浣紗記》作于萬歷初年的記載【注文3】,徐朔方先生推論《浣紗記》的寫作當在作者二十五歲(1543)前后(P121—124)。在討論《浣紗記》的創(chuàng)作時間時,徐朔方先生曾以梁辰魚的詩《吳宮曲》為證,認為“人稱五湖之游世所無,恐其破越猶破吳”的詩句,與《浣紗記》第四十五出范蠡的上場詩“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意旨相同,“很可能傳奇和這首詩年代相近”(P123)。而在這首《吳宮曲》中,“五湖”也是梁辰魚詠嘆西施故事的一個重點,一詩之中兩度提及:“朝作吳宮娃,暮托五湖客”、“人稱五湖之游世所無,恐其破越猶破吳”。馮惟敏《□昆山柬俞仲蔚梁伯龍》一詩贊美了梁辰魚的才華,結句“高話五湖濱”,與梁辰魚《浣紗記》的結尾——范蠡做五湖之游——正相吻合。也就是說,在馮惟敏寫作此詩時,梁辰魚的《浣紗記》應該已經完成,并在流傳中大獲好評。馮惟敏《□昆山柬俞仲蔚梁伯龍》一詩的寫作,當在其任鎮(zhèn)江教授期間,故詩題才會為“□昆山柬某某”,而馮惟敏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鎮(zhèn)江,則此詩應寫于1565年到鎮(zhèn)江以后;又因《山堂緝稿》刊行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故此詩應作于1566年《山堂緝稿》刊刻以前。由此推論,《浣紗記》劇本在1565—1566年之前,應該已經風行曲壇。關于馮惟敏對佛教的態(tài)度,研究界代表性的意見認為是排斥的:“此劇(指馮惟敏的雜劇《僧尼共犯》)與《擊節(jié)余音》中之‘勸色目人還俗’套,俱可見惟敏之學,純宗儒家,不以他教為然,非滑稽戲謔之作也。”“本劇(《僧尼共犯》)亦即藉滑稽戲謔來表示他排佛的思想?!?P220)但是在《山堂緝稿》中,我們讀到了馮惟敏更多的有關佛教的議論,如《惠山泉》“此中酌泉水”詩:“此中酌泉水,好水復好山。入山僧亦佳,坐我空谷間。摘茗瀹新芽,為我開心顏。是時春日遲,花鳥亦自閑。緣源歷幽徑,倚仗相與還。我欲舍輕舟,因之學閉關。”(《海浮山堂詩稿》卷之一)“閉關”,指佛教徒閉居一室,靜修佛法。在這首詩中,馮惟敏不但贊揚了惠山僧人,而且表達了對佛教徒生活的一種向往。比如《鎮(zhèn)江府西津渡口玉山報恩寺重修募緣文疏》,在這篇文章的結尾,馮惟敏甚至“口占半偈,法輪重轉玉山頭,鎮(zhèn)靜東南第一州。月印江心觀色相,清光漾漾水悠悠”(《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五)。由這些文字,我們可以更全面地把握馮惟敏對佛教的態(tài)度。同樣,關于馮惟敏的內心世界,我們因為他在《山堂緝稿》中的傾訴而有了更直接、細致、貼切的體會。馮惟敏對閑適生活充滿向往:“弱冠嗜遠游,夙嬰山水癖。”(《七里溪別墅五首》之二、《海浮山堂詩稿》卷之一)這種對山水的熱愛,是我們在《馮海浮集》、《石門集》中隨時可以感受到的。而借助馮惟敏的《賀舊令尹鳳臺壽八敘》、《復友人書》等文章,我們得以進一步體察馮惟敏的內心,更真切、細微地體味到他對官場的態(tài)度:“曩余弱冠不屑舉子業(yè),愿受一廛而為翁氓。翁弗許,使游鄉(xiāng)校?!?《賀舊令尹鳳臺壽八》、《海浮山堂文稿》卷之三)“九躓賢科不一作色介念者,自揣頗明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