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五縣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開封五縣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開封五縣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開封五縣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開封五縣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開封五縣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關于“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正式實驗前的預實驗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B.實驗中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處理插條的時間應相同C.預實驗需要設置空白對照,在此基礎上的正式實驗可不設置空白對照D.該實驗中低濃度組用浸泡法處理插條,高濃度組用沾蘸法處理插條2.已知雄蠶(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對桑葉的利用率高,且只用雄蠶的繭繅絲可以提高生絲質量,因此蠶絲界常單選出雄蠶來飼養(yǎng)。蠶翅的顏色由位于Z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讓灰翅雌蠶與黑翅雄蠶交配,所得F1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灰翅雌蠶∶灰翅雄蠶:黑翅雌蠶∶黑翅雄蠶=1:1:1:1.現(xiàn)利用F1個體進行雜交,其中可以快速辨別F2中雌雄個體的雜交組合是()A.灰翅雌蠶×灰翅雄蠶 B.灰翅雌蠶×黑翅雄蠶C.黑翅雌蠶×灰翅雄蠶 D.黑翅雌蠶×黑翅雄蠶3.下列有關細胞分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分化是遺傳物質改變的結果B.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C.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股來說,細胞分化是不可逆轉的D.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4.生長素和乙烯都在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中起重要作用。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體內生長素含量會影響乙烯的合成B.生長素促進植物生長,乙烯促進果實發(fā)育C.生長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乙烯是植物從環(huán)境中吸收的D.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廣泛分布,乙烯只分布在成熟果實中5.下圖一是某雄性動物體內一個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細胞(只表示部分染色體),圖中字母表示其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圖二表示該動物體內某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內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甲曲線)和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乙曲線)。據(jù)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由圖一可推測具有這種基因型的動物可能是雄性蜜蜂B.圖一表示細胞正在進行有絲分裂,其產生的子細胞可能是精原細胞C.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相同位點上出現(xiàn)不同基因的變化只發(fā)生在BC段D.形成圖二中EF段變化的原因是初級精母細胞分裂形成了兩個次級精母細胞6.圖為DNA復制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根尖細胞中,DNA復制過程都發(fā)生于細胞核內B.該過程以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C.酶1可使磷酸二酯鍵水解,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鍵的形成D.a鏈與c鏈的堿基序列相同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布氏田鼠是內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喜棲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環(huán)境,其天敵有草原雕、草原狐等。(1)研究人員在1984~2004年間每年的植物生長期(4~10月),對錫林郭勒草原某地布氏田鼠的種群數(shù)量進行調查,結果如圖1。①調查布氏田鼠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田鼠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中_____直接決定其種群密度。②據(jù)圖可知布氏田鼠種群密度有明顯的季節(jié)波動現(xiàn)象,試推測4~8月田鼠種群密度大幅增加的原因是_____。生產實踐中可根據(jù)4月的種群密度及其_____預測本年度鼠害情況,及早防治。(2)通常情況下,動物對道路、車輛趨向于回避。研究人員研究道路和放牧等干擾對布氏田鼠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在放牧草場和禁牧草場內,分別選擇寬6m的砂石路,在與道路平行的方向上,由近及遠各設置4組樣地,調查田鼠種群密度。結果如圖2所示。①試解釋放牧導致布氏田鼠種群密度增加的原因_____。②據(jù)圖2分析布氏田鼠種群密度與距道路遠近的關系是_____,請嘗試對此現(xiàn)象做出解釋_____。8.(10分)下圖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卮鹣铝袉栴}。(Ⅰ、Ⅱ代表生理過程,①、②、③代表物質)(1)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稱為____________。(2)圖中①是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3)I代表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階段。(4)II代表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階段,其場所是____________。9.(10分)研究人員對小鼠的酒精成癮機制進行了研究。(1)將小鼠置于訓練裝置中(圖1),每次在鈴聲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時間后小鼠聽到鈴聲就吸吮飲水裝置,小鼠的這種反應屬于_____,其結構基礎是_____。(2)訓練成功后,研究人員進行了連續(xù)26天的酒精成癮測試(如表),苦味物質相當于負面刺激。時期處理成癮前期第1~3天在鈴聲后提供15%酒精第4~5天在鈴聲后提供摻入苦味物質的15%酒精成癮期第6~19天無限量供應水和15%酒精成癮后期第20~22天在鈴聲后提供15%酒精第23~26天在鈴聲后提供摻入苦味物質的15%酒精成癮前期小鼠酒精攝入量無顯著差異,且第4~5天的飲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據(jù)成癮后期酒精攝入量(如圖2)的差異,將小鼠分為甲、乙、丙三組。據(jù)圖可知,丙組小鼠的行為特點是_____,說明已經成癮。(3)小鼠腦內mPFC區(qū)與行為控制有關,PAG區(qū)與對負面刺激的反應有關。①mPFC區(qū)一些神經元的軸突延伸進入PAG區(qū),與該區(qū)神經元形成興奮性_____聯(lián)系,PAG區(qū)的興奮使動物回避負面刺激。檢測mPFC區(qū)神經元的活動,發(fā)現(xiàn)與丙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組小鼠更多神經元處于興奮狀態(tài)。②推測丙組小鼠mPFC區(qū)神經元的相對抑制狀態(tài)導致其酒精成癮。利用光遺傳技術進行檢驗,實驗組相關處理是第一組_____、第二組_____(填選項前字母)。A.以甲、乙組小鼠為實驗材料B.另取接受過鈴聲訓練的小鼠為實驗材料C.向小鼠mPFC相關神經元中導入光激發(fā)后能引起氯離子內流的蛋白質的基因D.向小鼠mPFC相關神經元中導入光激發(fā)后能引起鈉離子內流的蛋白質的基因E.進行連續(xù)26天的酒精成癮測試F.在第4~5天和23~26天進行光激發(fā)支持上述推測的實驗結果是_____。(4)結合生活實際,寫出上述研究的應用前景_____。10.(10分)有資料表明: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中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shù)已高居全球首位。糖尿病分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部分糖尿病是由于患者體內的抗體1和抗體2水平異常引起,其機理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中分析,血糖濃度上升,會刺激下丘腦的感受器進而通過神經刺激分泌________,作用的靶細胞是________,通過促進________,而降低血糖。從圖中分析可看出,人體內調節(jié)血糖平衡的機制是________調節(jié)。(2)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分泌,其作用是________,從而使血糖濃度升高至正常水平。(3)兩種類型的糖尿病都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嗎?________(填“能”或“不能”),據(jù)圖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11.(15分)以下是孟德爾實驗未曾出現(xiàn)過的實驗現(xiàn)象,回答下列問題。(1)某種煙草黃花與白花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A、a控制。多株純合黃花煙草與純合白花煙草雜交,F(xiàn)1均為黃花,F(xiàn)1自交所得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黃花:白花=35:1.讓F1與白花植株雜交,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黃花:白花=5:1.分析發(fā)現(xiàn),F(xiàn)2中A、a基因頻率相等。則據(jù)此推斷,顯性性狀為____________。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某同學運用假說一演繹法的思路對孟德爾的假說之一“在體細胞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即生物個體為二倍體)”進行了修改,合理的新假說應為____________。根據(jù)上述假說及測交實驗結果可知:F1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對應的數(shù)量比例分別為____________。(2)X染色體和Y染色體有同源區(qū)段和非同源區(qū)段。某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種群中偶然產生了一個雄性突變型個體(突變型與野生型構成了一對相對性狀),該雄性突變型個體(甲)與多只野生型雌性個體雜交,產生大量子代,子代中雄性只有突變型,雌性均為野生型,若干代后出現(xiàn)了雌性突變型個體(期間沒有發(fā)生基因突變),產生上述現(xiàn)象最可能的原因是控制該突變型性狀的基因位于甲的____________,且為顯性突變。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D【解析】生長素類似物和生長素的作用相同,都具有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要設置一系列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梯度。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驹斀狻款A實驗可以為進一步的實驗摸索條件,也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以免設計不周,盲目開展實驗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A正確。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插條的時間是無關變量,無關變量應遵循適宜且等量的原則,B正確。預實驗需要設置空白對照,在此基礎上的正式實驗可不設置空白對照,進行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的相互比較即可,C正確。實驗的處理方法是無關變量,不同濃度所用的處理方法應該相同,D錯誤。2、C【解析】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雌性為ZW,雄性為ZZ?,F(xiàn)讓灰翅雌蠶與黑翅雄蠶交配(相關基因用A/a表示),F(xiàn)1雌性既有灰色,又有黑色,說明親代黑翅雄蠶基因型為ZAZa,黑色是顯性,灰色是隱性。P為黑翅雄蠶ZAZa,灰翅雌蠶ZaW,F(xiàn)1為黑翅雄蠶ZAZa、灰翅雄蠶ZaZa、黑翅雌蠶ZAW、灰翅雌蠶ZaW?!驹斀狻緼、F1灰翅雌蠶(ZaW)×F1灰翅雄蠶(ZaZa),F(xiàn)2為ZaZa、ZaW,雌雄個體均為灰色,不能快速辨別F2中雌雄個體,A錯誤;B、F1灰翅雌蠶(ZaW)×F1黑翅雄蠶(ZAZa),F(xiàn)2為ZAZa、ZaZa、ZAW、ZaW,雌雄個體均為黑色和灰色,不能快速辨別F2中雌雄個體,B錯誤;C、F1黑翅雌蠶(ZAW)×F1灰翅雄蠶(ZaZa),F(xiàn)2為ZAZa、ZaW,雄性為黑色,雌性為灰色,能快速辨別F2中雌雄個體,C正確;D、F1黑翅雌蠶(ZAW)×F1黑翅雄蠶(ZAZa),F(xiàn)2為ZAZA、ZAZa、ZAW、ZaW,雄性和雌性都有黑色,不能快速辨別F2中雌雄個體,D錯誤。故選C。3、A【解析】關于“細胞分化”,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1)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2)細胞分化的特點:普遍性、穩(wěn)定性、不可逆性;(3)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4)細胞分化的結果:使細胞的種類增多,功能趨于專門化。【詳解】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A錯誤;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B正確;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說,細胞分化是不可逆轉的,C正確;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D正確。4、A【解析】根據(jù)題意,生長素和乙烯都是植物激素,都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天然化合物;生長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長旺盛的部位,乙烯在植物各個部位都有合成和分布;各種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如乙烯含量增高,會起到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驹斀狻浚痢斨参矬w內生長素的含量達到一定值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過來又抑制了生長素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A正確;B、生長素促進植物生長,乙烯促進果實成熟,B錯誤;C、生長素和乙烯都是植物自身合成的,C錯誤;D、生長素和乙烯各器官各器官均有合成和分布,D錯誤。故選A?!军c睛】本題考查植物激素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能力5、B【解析】分析圖一:圖一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分析圖二:圖二表示該生物體內某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內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甲曲線)和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乙曲線)。圖中AC段表示分裂間期,CD段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DE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F(xiàn)G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GH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驹斀狻緼、圖一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根據(jù)染色體形態(tài)可知,該生物的基因組成為AaBbXeY,說明該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而雄峰的性別是由染色體條數(shù)決定的,不含性染色體,A錯誤;B、圖一為有絲分裂中期圖像,其產生的子細胞可能是精原細胞或體細胞,B正確;C、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相同位點上出現(xiàn)不同基因的變化可能是基因突變(發(fā)生在BC段)或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發(fā)生在CD段),C錯誤;D、形成圖二中EF段變化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的分裂,使每條染色體上由含有2個DNA變?yōu)楹?個DNA,D錯誤。故選B。6、D【解析】圖示表示DNA分子的復制,其復制有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并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圖中酶1表示解旋酶,酶2表示DNA聚合酶?!驹斀狻緼、DNA復制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此外在根尖細胞的線粒體中也能進行,A錯誤;B、該過程表示DNA分子的復制,以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B錯誤;C、酶1表示的是解旋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氫鍵斷裂,C錯誤;D、DNA分子中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的,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鏈和c鏈均與d鏈堿基互補配對,因此a鏈與c鏈的堿基序列相同,D正確。故選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①.標志重捕法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③.植物進入生長期,田鼠食物供應充足(田鼠進入繁殖期)④.年齡結構⑤.放牧區(qū)由于牲畜的啃食,導致植被低矮稀疏,利于布氏田鼠生存⑥.距離道路越近,布氏田鼠種群密度越高⑦.動物對道路、車輛回避特性導致道路附近田鼠的天敵(草原雕、草原狐)數(shù)量較少【解析】1、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shù)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組成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shù)量發(fā)展的變化趨勢。2、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驹斀狻浚?)①布氏田鼠活動能力強,可采用標志重捕法進行布氏田鼠種群密度的調查。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是種群密度,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②4~8月田鼠進入繁殖期,此時植物進入生長期,田鼠食物供應充足,所以田鼠種群密度大幅增加。依據(jù)種群的年齡結構來預測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可及早了解本年度鼠害情況,及早防治。(2)①草場上放牧時,牧畜啃食植物,導致植被低矮稀疏,由于布氏田鼠喜棲于植被低矮稀疏環(huán)境,所以放牧區(qū)有利于布氏田鼠的生存。②圖2數(shù)據(jù)顯示,距離道路越近,布氏田鼠種群密度越高。由題干信息“通常情況下,動物對道路、車輛趨向于回避”可知,動物對道路、車輛回避特性導致道路附近田鼠的天敵數(shù)量較少,田鼠被捕食概率降低,種群密度增加。【點睛】本題考查估算種群的密度、種群數(shù)量變化,意在考查學生分析曲線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能正確分析題圖。8、(1)葉綠體(2)①.NADPH②.C5(3)光反應(4)①.暗反應②.葉綠體基質【解析】分析題圖:圖中Ⅰ為光反應階段,Ⅱ為暗反應階段;①為NADPH,②為C3,③為C5。【小問1詳解】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稱為葉綠體。【小問2詳解】圖中①是光反應的產物,可與ATP一起供暗反應使用,故為NADPH;③是C3的還原產物,故是C5?!拘?詳解】I中是色素吸收光能并將水分解的過程,是光反應階段。【小問4詳解】II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還原,是暗反應過程,場所是葉綠體基質。【點睛】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尤其是物質變化過程,能正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9、①.條件反射②.反射?、?酒精攝入量高,而且在摻入苦味物質后仍然大量攝入酒精④.突觸⑤.BCEF⑥.BDEF⑦.第一組小鼠都酒精成癮,第二組小鼠都不酒精成癮,對照組有的酒精成癮有的不成癮(具體描述無論在有無苦味物質時的酒精攝入情況亦可,結果要與前面分組對應)⑧.研究人腦是否有類似機制,預測哪些人容易酒精成癮;開發(fā)能提高mPFC區(qū)相關神經元興奮性的藥物,治療酒精成癮【解析】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參與下,人和動物體對體內和外界環(huán)境的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規(guī)律性的反應。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條件反射。梅子是一種很酸的果實,一吃起來就讓人口水直流。這種反射活動是人與生俱來、不學而能的,因此屬于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個體生活過程中,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由特定的條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條件反射提高了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大腦越發(fā)達的動物,建立的條件反射也就越復雜?!驹斀狻浚?)將小鼠置于訓練裝置中(圖1),每次在鈴聲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時間后小鼠聽到鈴聲就吸吮飲水裝置,這種反應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條件刺激形成的,因此,小鼠的這種反應屬于條件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條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2)訓練成功后,研究人員進行了連續(xù)26天的酒精成癮測試(如表),苦味物質相當于負面刺激。成癮前期小鼠酒精攝入量無顯著差異,且第4~5天的飲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據(jù)成癮后期酒精攝入量(如圖2)的差異,將小鼠分為甲、乙、丙三組。圖中顯示丙組小鼠酒精攝入量高,而且在摻入苦味物質后仍然大量攝入酒精,說明丙組小鼠已經成癮。(3)小鼠腦內mPFC區(qū)與行為控制有關,PAG區(qū)與對負面刺激的反應有關。①mPFC區(qū)一些神經元的軸突延伸進入PAG區(qū),與該區(qū)神經元形成興奮性突觸聯(lián)系,PAG區(qū)的興奮使動物回避負面刺激。檢測mPFC區(qū)神經元的活動,發(fā)現(xiàn)與丙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組小鼠更多神經元處于興奮狀態(tài),說明丙組小鼠的相關神經元處于抑制狀態(tài),因而成癮。②推測丙組小鼠mPFC區(qū)神經元的相對抑制狀態(tài)導致其酒精成癮。為了探究上述推測的正確與否,設計實驗,實驗設計的自變量是相關神經元是否處于抑制狀態(tài),因此實驗相關處理是第一組BCEF、第二組BDEF。在上述推測的支配下,第一組小鼠都酒精成癮,第二組小鼠都不酒精成癮,對照組有的酒精成癮有的不成癮,這樣的結果能證明上述推測。(4)結合生活實際,因為酒精成癮對于人來講是很痛苦的事情,因此需要積極開發(fā)藥物治療,上述研究成果用于實踐的話,則需要積極開發(fā)提高mPFC區(qū)相關神經元興奮性的藥物,治療酒精成癮。同時也能為研究酒精成癮的機制提供新的思路。【點睛】熟知反射的概念及其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能根據(jù)單一變量原則設計實驗時解答本題的前提,能認真讀題并提取相關的有用信息合理分析和作答是解答本題的必備能力。10、(1)①.胰島B細胞②.胰島素③.全身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儲存葡萄糖④.神經—體液(2)①.胰島A細胞②.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3)①.不能②.抗體2所導致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的受體異常,胰島素無法發(fā)揮作用,注射胰島素無法治療【解析】據(jù)圖分析: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一方面血漿中血糖濃度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另一方面,高濃度的血糖刺激葡萄糖感受器產生興奮傳至下丘腦,下丘腦發(fā)出的神經沖動作用于胰島B細胞引起胰島素的分泌,同時,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與其拮抗作用的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作用于組織細胞促進葡萄糖轉運蛋白的作用加速組織細胞攝取、利用葡萄糖,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進葡萄糖轉化為脂肪、蛋白質等非糖物質.抗體1與胰島B細胞的受體結合,導致葡萄糖不能與胰島B細胞的相應受體結合,使胰島B細胞不能分泌胰島素;抗體2與組織細胞中胰島素的受體,從而使胰島素不能與組織細胞的受體結合,發(fā)揮作用,最終均使血糖濃度升高。【詳解】(1)從圖中分析,血糖濃度上升,會刺激下丘腦的感受器進而通過神經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是全身組織細胞,通過促進織細胞攝取、利用、儲存葡萄糖來降低血糖。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調節(jié)血糖平衡的機制為神經—體液調節(jié)。(2)胰高血糖素由胰島A細胞分泌,其作用是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升高。(3)I型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但是II型糖尿病不可以,因為抗體2使胰島素的受體異常,胰島素無法發(fā)揮作用,故注射胰島素無法治療糖尿病。【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血糖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