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092-2015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GB 51092-2015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GB 51092-2015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GB 51092-2015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_第4頁
GB 51092-2015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用

人人文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

Codefordesignofpulpandpapermakingplant

GB51092-2015專用

主編部門:中國輕工業(yè)勘察設計協(xié)會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施行日期:2015年11月1日

人人文庫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5北京

專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

GB51092-2015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網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3層

郵政編碼:100038電話:(010)63906433(發(fā)行部)

新華書店北京發(fā)行所發(fā)行

北京市科星印刷有限責任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8印張205千字

人人文庫2015年10月第1版2015年10月第1次印刷

統(tǒng)一書號:1580242·748

定價:44.00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侵權舉報電話:(010)63906404

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寄本社出版部調換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

第773號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

《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的公告

專用

現(xiàn)批準《制漿造紙廠設計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

GB51092—2015,自2015年11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

3.1.12、3.1.13、7.2.8、13.1.4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

行。

本規(guī)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2015年3月8日

人人文庫

前言

本規(guī)范是根據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09年〈工程建設

標準規(guī)范制定、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09〕88號)的要求,由

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編制而成。

本規(guī)范編制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總

結設計、咨詢及總承包工程的實踐經驗,參考國家有關標準和國外

先進標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完成了規(guī)范報批稿,最

后經審查定稿。專用

本規(guī)范共分14章和6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為:總則,術語,

工藝,廠址與總體規(guī)劃,熱能動力,總平面與運輸,電氣系統(tǒng),自控

儀表,建筑,結構,給水排水,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清潔生產、節(jié)能

減排和環(huán)境保護以及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等。

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

由中國輕工業(yè)勘察設計協(xié)會負責日常管理,由中國海誠工程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體內容的解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

請寄送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漿造紙事業(yè)部(地址:上

海市寶慶路21號;郵政編碼:200031;E-mail:info@haisum.

com)。人人文庫

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輕工業(yè)長沙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輕工業(yè)武漢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輕工業(yè)南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1·

中國輕工業(yè)成都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輕工業(yè)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戚永宜張裕福靳福明王蘅胡菊華

梁斌陳玲玲羅健雄張飛躍詹緒遠

張小江劉聲遠韋思強梁群劉愛瑾

寇九貴陳新陳蕾徐靈通周原

陳先德江山紅段啟坤麥東嚴寶英

陳軍楊衛(wèi)湘張勁松甘慶權李蓉

王建王丹程建國周錫政謝俞雷

翟陽吳伏安鄺湘泉鄭積昌聶欣蔚

夏欣李國慶朱曉華張磊李見

熊術娥權軍專用

主要審查人:王志杰王宗存王國森甘鐘盧寶榮

劉傳聚李勤李耀何北海邵啟超

張小龍房桂干黃運基曹暉樊燕

戴冠民

人人文庫

·2·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工藝…………………(6)

3.1一般規(guī)定………………(6)

3.2工藝技術及設備選擇……(8)

3.3工藝設備布置……………(23)

3.4工藝管道………………專用(27)

3.5中心檢驗分析室…………(30)

3.6機修車間………………(31)

3.7倉庫……………………(33)

4廠址與總體規(guī)劃…………(37)

4.1廠址……………………(37)

4.2總體規(guī)劃………………(38)

5熱能動力…………………(40)

5.1一般規(guī)定………………(40)

5.2熱負荷…………………(40)

5.3燃料供應………………(41)

5.4主人人文庫要設備選擇……………(41)

5.5化學水處理……………(42)

5.6煙氣凈化處理……………(42)

5.7其他配套設施……………(43)

5.8供熱系統(tǒng)………………(43)

5.9壓縮空氣站……………(43)

6總平面與運輸……………(44)

·1·

6.1主要經濟技術指標………(44)

6.2總平面布置……………(45)

6.3物流運輸………………(50)

6.4豎向設計………………(52)

6.5管線綜合布置……………(54)

6.6綠化……………………(54)

7電氣系統(tǒng)…………………(56)

7.1一般規(guī)定………………(56)

7.2供電……………………(56)

7.3車間配電………………(61)

7.4電氣照明………………(69)

7.5防雷及接地……………專用(72)

7.6電修……………………(75)

8自控儀表…………………(77)

8.1一般規(guī)定………………(77)

8.2監(jiān)控系統(tǒng)………………(77)

8.3儀表……………………(78)

8.4信號報警及安全聯(lián)鎖保護系統(tǒng)……………(79)

8.5控制水平………………(80)

8.6控制室與機柜室…………(81)

8.7供電及供氣……………(82)

8.8接地……………………(83)

8.9安人人文庫裝及材料……………(83)

8.10儀修……………………(85)

9建筑…………………(86)

9.1一般規(guī)定………………(86)

9.2主要車間建筑設計………(86)

9.3防火……………………(87)

9.4建筑安全………………(87)

·2·

9.5生產輔助用室……………(88)

10結構…………………(89)

10.1一般規(guī)定………………(89)

10.2設計荷載………………(92)

10.3構筑物及設備基礎……(93)

10.4結構防腐蝕……………(95)

11給水排水…………………(97)

11.1一般規(guī)定………………(97)

11.2取水……………………(97)

11.3給水處理………………(98)

11.4消防給水………………(98)

11.5排水工程………………專用(99)

11.6廢水處理………………(99)

12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101)

12.1一般規(guī)定………………(101)

12.2室內外計算參數………(101)

12.3生產車間采暖通風……(103)

12.4空氣調節(jié)………………(106)

12.5制冷站…………………(106)

12.6防排煙…………………(106)

13清潔生產、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境保護………(107)

13.1一般規(guī)定………………(107)

13.2選人人文庫址與總圖布置的環(huán)境保護要求………(107)

13.3備料……………………(108)

13.4化學制漿………………(108)

13.5機械制漿………………(109)

13.6廢紙漿…………………(109)

13.7造紙……………………(109)

13.8堿回收…………………(110)

·3·

13.9其他……………………(110)

14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111)

14.1一般規(guī)定………………(111)

14.2防火防爆………………(111)

14.3防雷、電氣安全…………(112)

14.4防燙……………………(114)

14.5安全色、安全標志………(114)

14.6噪聲防護、防振動………(115)

14.7防塵……………………(115)

14.8防毒、防腐、防輻射……(116)

14.9防暑、防寒、防濕………(116)

附錄A制漿造紙廠所用的水、電、蒸汽和壓縮空氣專用的

質量標準和技術參數要求…………(118)

附錄B工藝管道不同介質的流速表………(120)

附錄C制漿造紙廠主要建筑物火災危險性分類表………(123)

附錄D主要車間樓板安裝檢修等效荷載…(125)

附錄E制漿造紙廠各生產車間和工作場所設計照明系統(tǒng)的

照度標準值…………(128)

附錄F制漿造紙廠用電設備需要系數(Kx)

及功率因數(cos)…………………(130)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134)

引用標準名錄…………………(135)

附:條文說人人文庫明…………………(139)

·4·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Processdesign……………(6)

3.1Generalrequirements……(6)

3.2Processtechnologyandequipmentselection………………(8)

3.3Layoutofequipment……(23)

3.4Processpiping…………專用(27)

3.5Centraltestingandanalysisrooms………(30)

3.6Equipmentmaintenanceshops……………(31)

3.7Warehouses……………(33)

4Millsiteselectionandmasterplanning………………(37)

4.1Millsiteselection………(37)

4.2Masterplanning…………(38)

5Thermalandpowerengineering………(40)

5.1Generalrequirements……(40)

5.2Heatloads………………(40)

5.3Fuelsupply……………(41)

5.4Selection人人文庫ofmajorequipment……………(41)

5.5Chemicalwatertreatment………………(42)

5.6Fluegaspurification……(42)

5.7Otherauxiliaryfacilities…………………(43)

5.8Heatsupplysystem……(43)

5.9Compressedairstations…………………(43)

6Generallayoutandtransport……………(44)

·5·

6.1Majoreconomicandtechnicalindicators…(44)

6.2Generallayoutplan……(45)

6.3Transport………………(50)

6.4Verticaldesign…………(52)

6.5Integratedpipelinearrangement…………(54)

6.6Greenspaces……………(54)

7Electricalsystem…………(56)

7.1Generalrequirements……(56)

7.2Powersupply……………(56)

7.3Workshoppowerdistribution……………(61)

7.4Electriclighting…………(69)

7.5Earthingandlightningprotection………專用(72)

7.6Electricalmaintenanceshops……………(75)

8Automationandinstrumentation………(77)

8.1Generalrequirements……(77)

8.2Monitoringandcontrolsystem…………(77)

8.3Instrumentations………(78)

8.4Signalalarmandsafetyinterlockprotectionsystem………(79)

8.5Levelofcontrol…………(80)

8.6Controlroomsandrackrooms……………(81)

8.7Powerandairsupply……(82)

8.8Earthing………………(83)

8.9Installation人人文庫andmaterial…………………(83)

8.10Instrumentmaintenanceshops…………(85)

9Architecture………………(86)

9.1Generalrequirements……(86)

9.2Mainworkshopsarchitecturaldesign……(86)

9.3Fireprotection…………(87)

9.4Buildingsafety…………(87)

·6·

9.5Auxiliaryrooms…………(88)

10Structure…………………(89)

10.1Generalrequirements…………………(89)

10.2Designloads……………(92)

10.3Structuresandequipmentfoundations…(93)

10.4Corrosionpreventionforstructures……(95)

11Watersupplyanddrainage……………(97)

11.1Generalrequirements…………………(97)

11.2Waterintake…………(97)

11.3Watertreatment………(98)

11.4Firefightingwatersupply………………(98)

11.5Drainage………………專用(99)

11.6Wastewatertreatment…………………(99)

12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101)

12.1Generalrequirements…………………(101)

12.2Indoorandoutdoordesignconditions……(101)

12.3Workshopheatingandventilation………(103)

12.4Airconditioning………(106)

12.5Refrigerationplants……(106)

12.6Smokecontrolandsmokeexhaust………(106)

13Cleanerproduction,energyconservation,emission

reduc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107)

13.1General人人文庫requirements…………………(107)

13.2Environmentalprotectionrequirementsinsiteselection

andmasterplanning……(107)

13.3Preparationofmaterials………………(108)

13.4Chemicalpulping………(108)

13.5Mechanicalpulping……(109)

13.6Deinkedpulp…………(109)

·7·

13.7Papermaking…………(109)

13.8Alkalirecovery…………(110)

13.9Otherconsiderations……(110)

14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111)

14.1Generalrequirements…………………(111)

14.2Fireandexplosionprevention…………(111)

14.3Lightningprotectionandelectricalsafety………………(112)

14.4Burnandscaldprevention………………(114)

14.5Safetycoloursandsafetysigns…………(114)

14.6Noiseandvibrationcontrol……………(115)

14.7Dustcontrol……………(115)

14.8Protectionagainsttoxics,corrosionandradiation專用…………(116)

14.9Protectionagainstheat,coldanddamp…(116)

AppendixAQualitystandardandtechnicalparameter

requirementforpapermakingmillwater,

electricity,steamandcompressedair………(118)

AppendixBFlowvelocityofvariousmediuminto

plantpiping…………………(120)

AppendixCClassificationoffirehazardsformain

buildingsinpapermakingplants……………(123)

AppendixDEquivalentuniformlydistributedloadsof

floorinstallationandmaintenanceof

人人文庫mainworkshops……………(125)

AppendixEMinimumilluminancerequirementsfor

variousbuildingsinpulpandpapermaking

plants…………(128)

AppendixFDemandcoefficientKxandpowerfactorcos

ofvarioustypesofelectricalequipmentin

pulpandpapermakingplant…(130)

·8·

Explanationsofwordinginthiscode………(134)

Listofquotedstandards……(135)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39)

專用

人人文庫

·9·

1總則

1.0.1為了在制漿造紙廠設計中,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

方針、政策,合理利用資源,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省工程投資、縮

短工程建設周期,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清潔生產、運行安全可

靠,制定本規(guī)范。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采用木材、非木

材、廢紙為原料的制漿造紙廠的工程設計。

1.0.3制漿造紙廠的設計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范外,專用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

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人人文庫

·1·

2術語

2.0.1植物纖維原料plantfibermaterial

用于制漿造紙生產的速生豐產林木、工業(yè)和農產品剩余物中

的木質部纖維。

2.0.2廢紙漿wastepaperpulp

廢紙經過工業(yè)化處理,用于造紙生產的紙漿。

2.0.3制漿pulping

植物纖維原料分離出纖維成為紙漿的過程專用。

2.0.4備料rawmaterialpreparation

將制漿原料去除雜質并切成一定規(guī)格料片的生產過程。

2.0.5堿法制漿alkalinepulping

一種應用堿性溶液蒸煮植物纖維原料的化學制漿方法。

2.0.6硫酸鹽制漿kraftpulping

氫氧化鈉(NaOH)與一定比例的硫化鈉(Na2S)為制漿化學

品,在化學品回收過程中補充硫酸鈉(Na2SO4),以平衡制漿化學

品中OH-和HS-離子有效成分的生產紙漿的過程。

2.0.7蒸煮digesting

在一定的壓力、溫度條件下,制漿化學品將植物纖維中的木素

溶解并與人人文庫纖維分離的過程。

2.0.8氧脫木素oxygendelignification

在堿性、一定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用氧去除蒸煮后纖維原料

中殘余木素的生產過程。

2.0.9洗滌washing

經過多段串聯(lián)將溶解于制漿藥液中的木素等有機物與纖維分

離以取得潔凈漿料的生產過程。

·2·

2.0.10黑液blackliquor

從硫酸鹽或堿法制漿纖維中分離出的制漿藥液,內含木素等

有機物的液體。

2.0.11篩選screening

用篩縫間隙或圓孔直徑的大小將紙漿纖維與纖維束和其他雜

質分離的生產過程。

2.0.12凈化cleaning

將造紙纖維與其比重不同的雜質分離的過程。

2.0.13無元素氯漂白elementalchlorinefree(ECF)

bleaching

用二氧化氯(ClO2)取代氯氣和次氯酸鹽作為漂白劑的漂白。

2.0.14全無氯漂白totalchlorinefree(TCF專用)bleaching

使用完全沒有含氯元素漂白劑的漂白。

2.0.15堿回收alkalinerecovery

將提取出的蒸煮廢液通過一定的工序轉化為制漿所用的堿并

回收能源的過程。

2.0.16多效蒸發(fā)multi-effectevaporation

將幾個蒸發(fā)器串聯(lián)運行的蒸發(fā)操作過程。

2.0.17堿回收爐alkalinerecoveryboiler

利用濃黑液中的有機物燃燒,并將黑液中的無機物通過燃燒

生成的熔融物回用的特種鍋爐。

2.0.18綠液greenliquor

用稀人人文庫白液或清水溶解堿回收爐燃燒產生熔融物的溶液,呈綠

色。

2.0.19苛化recausticizing

含有效成分Ca(OH)2的石灰溶液與澄清后的綠液反應,將其

中的Na2CO3轉化為NaOH的過程。

2.0.20白液whiteliquor

苛化反應后生成的溶液。

·3·

2.0.21白泥limemud

苛化反應后生成并經沉淀過濾后形成的灰白色膏狀物體。

2.0.22脫墨deinking

用一定量的脫墨劑以浮選或洗滌的方式將廢紙漿中的油墨與

造紙纖維分離的生產過程。

2.0.23熱分散thermaldispersion

在一定溫度下,以高剪切力作用于廢紙纖維,使之分散,并使

油墨、蠟、膠黏物等細化和剝離的生產過程。

2.0.24漿料準備stockpreparation

在我國通常稱為打漿工段,是紙和紙板抄造前纖維原料前處

理的生產過程。含打漿、配漿、損紙?zhí)幚淼裙ば颉?/p>

2.0.25打漿beating專用

用盤磨、錐形精漿機等設備將造紙纖維切斷、纖維兩端分絲帚

化的生產過程。

2.0.26白水whitewater

產生于制漿造紙生產過程、含有少量纖維的生產過程用水。

2.0.27白水回收whitewaterrecovery

用過濾、氣浮、沉淀等方式將纖維與水分離并將纖維和澄清的

白水回用于生產的過程。

2.0.28配漿stockblend

將適用于所生產產品的各種漿料、損紙及紙內施膠劑等濕部

化學品均勻混合的生產過程。

2.0.29人人文庫濕部wetend

指造紙機的烘干裝置之前的網部和壓榨部。

2.0.30干部dryend

指造紙機從進入烘干裝置之后到壓光機之間的部分,通常含

若干組前烘缸、表面施膠、機內涂布、后烘干部等部分。

2.0.31流漿箱headbox

利用流體力學的原理將漿料中的單根纖維懸浮在白水之中并

·4·

將之均勻分布在紙頁成型網上的裝置。

2.0.32流送系統(tǒng)approachsystem

將造紙漿料稀釋、除渣、除氣、篩選并流經,經過計算和特定布

置的管道送入流漿箱系統(tǒng)。也被稱為短循環(huán)(shortcirculation)。

2.0.33損紙broke

濕部、干部、完成及紙加工過程中斷紙及切邊產生的紙。

2.0.34紙幅寬度webwidth

造紙機卷紙機處的紙或紙板的寬度。

2.0.35凈紙寬netwebwidth

經過復卷機裁切左右兩邊紙邊后,紙幅的寬度。

2.0.36左(右)手機left(right)handmachine

面對設備中物料運行的方向,傳動在左(右專用)側,稱之為左(右)

手機。

2.0.37涂布顏料pigment

用于紙頁表面涂布的顏料。

2.0.38涂料coatingcolor

涂于紙或紙板表面,由顏料、膠黏劑及其他添加劑組成的涂布

劑。

2.0.39完成finishing

指對紙和紙板壓光、卷取、復卷或平板切紙、包裝、入庫等工序

的統(tǒng)稱。

人人文庫

·5·

3工藝

3.1一般規(guī)定

3.1.1生產車間的設計生產能力應滿足設計依據的要求,各車間

能力應協(xié)調平衡,供水、供熱、供電等動力供應與生產車間需要相

適應。

3.1.2生產線規(guī)模以制漿能力劃分,應符合表3.1.2的規(guī)定。

表3.1.2制漿能力劃分

單線年制漿能力Q×10000專用(t/a)

規(guī)?;瘜W漿

化學機械漿

木漿竹漿其他非木漿

特大型Q≥60Q≥20Q≥20Q≥30

大型30≤Q<6015≤Q<2010≤Q<2015≤Q<30

中型15≤Q<3010≤Q<155≤Q<105≤Q<15

小型Q<15Q<10Q<5Q<5

3.1.3生產線規(guī)模以堿回收黑液固形物的處理量劃分應符合表

3.1.3的規(guī)定。

表3.1.3堿回收黑液固形物的處理量劃分

人人文庫單線堿爐日處理黑液固形物量Q(tDS/d)

規(guī)?;瘜W漿

其他非木漿

木漿竹漿

特大型Q≥3000Q≥1000Q≥800

大型1500≤Q<3000750≤Q<1000400≤Q<800

中型750≤Q<1500500≤Q<750200≤Q<400

小型Q<750Q<500Q<200

·6·

3.1.4生產線規(guī)模以造紙能力劃分應符合表3.1.4的規(guī)定。

表3.1.4造紙能力劃分

單線年造紙能力Q×10000(t/a)

規(guī)模

紙板和包裝紙印刷書寫紙生活用紙及薄頁紙

特大型Q≥60Q≥40Q≥6

大型30≤Q<6020≤Q<403≤Q<6

中型15≤Q<3010≤Q<201.5≤Q<3

小型Q<15Q<10Q<1.5

3.1.5制漿造紙廠生產能力的計算應以成品漿(風干)產量為依

據,造紙項目生產能力的計算應以復卷后的產量為依據。

3.1.6生產車間年工作日應按340d計算,除特專用別注明外應為每

日三班連續(xù)生產。

3.1.7制漿造紙廠可分為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的制漿工程或綜合

性的制漿造紙工程、以廢紙漿為原料的制漿造紙工程和以商品漿

為原料的造紙工程,以及以植物或非植物纖維為原料的特種紙工

程。

3.1.8工藝設計總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生產工藝的總體設計應進行物料平衡、水平衡及能量平衡

計算。

2選擇的設備應先進、成熟、穩(wěn)妥、可靠、系列化、標準化,符

合統(tǒng)一性、互換性及機械化和自動化要求。

3車人人文庫間布置應符合總體設計原則及總平面布置的要求,做到

經濟實用、整齊、緊湊,適當照顧美觀;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滿足

通風、采光要求;應設置必要的辦公及生活設施。

4設備及管道布置應便于施工、安裝、操作及檢修。

5液體物料輸送宜利用位差自流,避免迂回與多次泵送,力

求管線最短;應防止噪聲與振動的影響,并應有良好的操作條件與

環(huán)境。

·7·

3.1.9制漿造紙廠宜包括備料車間、制漿車間、漿板車間、堿回收

車間、化學品生產車間、造紙車間、紙加工車間和原料儲存場、中心

化驗室、倉庫、機修車間、動力等輔助生產車間和設施。

3.1.10生產工藝設計適用范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化學制漿車間設計應適用于間歇或連續(xù)蒸煮器的化學制

漿工藝。使用其他類似工藝及原料的化學制漿車間工藝設計可參

照使用。

2機械制漿車間設計應適用于化學熱磨機械漿工藝,其他類

型機械漿可參照執(zhí)行。

3廢紙制漿車間設計應根據產品的種類及質量要求,分為脫

墨漿和非脫墨漿,生產使用的原料應為廢紙。

4造紙車間設計應適用于以各類漿種生專用產印刷書寫紙、紙

板、生活用紙的工藝。生產其他特殊紙種和技術改造的造紙車間

工藝設計可參照執(zhí)行。

3.1.11生產車間設計范圍和界限宜以建筑物、構筑物外1米為

界,當生產車間為露天布置時,應以布置區(qū)域四周道路路沿為界。

3.1.12以各類植物纖維為原料生產硫酸鹽化學漿和堿法制漿的

制漿造紙廠必須設置堿回收車間或木素綜合利用。

3.1.13嚴禁采用元素氯漂白生產工藝。

3.1.14工廠用水、電、蒸汽和壓縮空氣的質量標準和技術參數應

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要求。

人人文庫3.2工藝技術及設備選擇

3.2.1原料儲存場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原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原木的質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造紙用原木》

GB/T11717的有關規(guī)定。

2)外購木片質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造紙木片》

GB/T7909的有關規(guī)定。

·8·

3)竹子的枝丫、葉子應去除,竹捆中無霉爛、蟲蛀的竹桿。

原竹長度宜小于3.0m,每捆直徑宜小于300mm。

4)外購竹片長度應為15mm~30mm,合格率應大于80%,

竹片水分不應大于40%。竹片中不得夾帶金屬、石子、

泥沙等雜物以及霉爛、變質、燒焦的料片。

5)甘蔗渣應除髓,除髓率應大于等于20%。蔗渣外觀應無

霉爛及變質現(xiàn)象,無夾帶砂粒、石塊及金屬等雜物。

6)荻葦葉中的葦穗應打凈,莖呈淡黃色,無霉爛及變質現(xiàn)

象,無雜草、砂粒、石塊及金屬等雜物。

7)麥草應葉少、無根、無霉爛及變質現(xiàn)象,捆中無夾帶砂粒、

石塊及金屬等雜物。

8)廢紙宜打包供貨。廢紙包中無夾帶砂粒專用、石塊及金屬件

等雜物,其他混雜物不宜超過1.5%,水分不宜大于

15%。

2各種原料的總儲存數量應根據當地的條件、原料收購的期

限及運輸條件而定。

3當廠區(qū)范圍內原料儲存場地不夠儲存全部原料時,應貯原

料可安排在中間堆場儲存。

4原料儲存場的設備宜使用機械化設備。運搬物料應沿最

短的距離進行,減少中間轉載。

5原料儲存場選用設備的能力,宜按工廠每日原料需要量的

1.5倍配備,并宜選用同類型的設備。

6原人人文庫木的堆垛和拆垛,宜采用輪式抓木起重機,原木的運輸

宜采用爪式裝載機。

7商品木片、竹片堆垛宜采用裝載機、推土機或移動式膠帶

運輸機。輸送宜采用膠帶運輸機。

8草類原料的上垛,宜采用移動式起重機或移動式膠帶運輸

機。草類原料宜采用車輛運輸方式,也可采用膠帶運輸機。

9甘蔗渣的濕法堆垛,宜采用膠帶運輸機高架棧橋上料,推

·9·

土機輔助堆垛和壓實,拆垛上料宜采用裝載機、推土機。

10廢紙堆垛和拆垛宜采用移動式叉車。

3.2.2備料車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原木備料應由鋸斷、去皮、樹皮分離、原木洗滌、除鐵、削

片、篩選、再碎、儲存及樹皮處理等工序組成。

2商品木片備料應由木片接收、篩選、再碎、洗滌、儲存等工

序組成。

3竹子備料應由上料、切片、篩選、大片再碎、洗滌、儲存輸送

等工序組成。

4蔗渣備料應由開包、除髓、堆存輸送、洗滌等工序組成。

5荻葦、麥草備料應干法備料,由上料、切料、篩選、除塵、儲

存等工序組成;濕法備料由上料、切料、篩選、除專用塵、水洗、脫水、洗

滌水處理、儲存輸送等工序組成。

6各種原料加工都應清除塵埃、金屬物、污泥、石子等雜質以

及霉爛、變質、燒焦的原料。

7各種料片質量應滿足制漿生產工藝要求。

8原料進車間前應按種類進行分選、計量,出備料車間的制

漿原料成品宜計量。

9當切斷多種原料時,應分別處理,不得混切。不同原料,不

同品種的半成品在料倉儲存時,應分隔,不得混合儲存。

10木片、草片、竹片應篩選,大片料宜處理后回篩;過厚木片

宜經壓潰后直接與篩選后合格木片混合。

11人人文庫料片洗滌水應循環(huán)利用,補充水量為10%~30%,廢水

進廢水處理廠前應經過預處理,補充水宜采用中水。

12備料車間的設備能力應滿足蒸煮工段裝料時間的要求。

13原木剝皮應選用機械剝皮。

14原料的削片應根據原料的不同特性選用合適的設備。

15荻葦、麥草備料宜設置備用生產線。

16料片凈化流程應根據原料和制漿方式選用。

·10·

17料片中間儲存的容量應根據備料車間工作時間確定。

3.2.3化學制漿車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化學制漿車間應包含下列生產環(huán)節(jié):

1)蒸煮工段應包括上料、蒸煮、噴放、配堿、熱回收、臭氣收

集等工序。

2)洗篩工段應包括洗滌(黑液提?。?、篩選、凈化、濃縮等工

序。

3)漂白工段應包括氧脫木素、漂白、洗滌及漂白用化學品制

備等工序??稍黾雍缶x工序。生產本色漿時不應設漂

白工段。

2蒸煮工藝應采用低能耗連續(xù)或間隙蒸煮。

3硫酸鹽木漿蒸煮過程中的排放氣體應收專用集處理。

4蒸煮過程中產生的廢熱應回收利用。

5蒸煮過程中產生的臭氣應收集處理。

6藥液和黑液加熱循環(huán)宜采用間接加熱方式,冷凝水應回

收。

7蔗渣、狄葦、麥草蒸煮宜采用預浸漬工藝。

8應采用多段逆流洗滌,黑液提取率不應低于表3.2.3-1取

值要求。

表3.2.3-1黑液提取率取值表

分類

ⅠⅡⅢ

漿種

木色硫酸鹽人人文庫木漿999695

漂白硫酸鹽木漿959085

漂白葦漿928885

漂白蔗渣漿928885

漂白麥草漿858075

漂白硫酸鹽竹漿959085

本色硫酸鹽竹漿999695

·11·

9?jié){料篩選宜采用多段篩選流程,并應控制適當的尾漿量。

10漂白工藝宜采用多段漂白。

11應從工藝流程、設備選擇及管道、布置、排水設計方面采

取措施,減少泡沫產生。

12漂白工段排放的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宜進行纖維回收并

設置室外混合池。

13制漿主要資源和能源消耗指標應符合表3.2.3-2、表

3.2.3-3、表3.2.3-4所規(guī)定的取值要求。

表3.2.3-2取水量取值表(m3/t風干漿)

分類

ⅠⅡⅢ

漿種

漂白硫酸鹽木漿4550專用55

漂白硫酸鹽竹漿455055

本色硫酸鹽木漿354560

本色硫酸鹽竹漿405060

漂白葦漿110120130

漂白蔗渣漿110120130

漂白麥草漿100110130

表3.2.3-3纖維原料消耗量取值表(絕干t/t風干漿)

分類

ⅠⅡⅢ

漿種

漂白硫酸鹽人人文庫木漿2.152.252.35

漂白硫酸鹽竹漿2.152.252.35

本色硫酸鹽木漿2.052.152.25

本色硫酸鹽竹漿2.052.152.25

漂白葦漿2.22.32.4

漂白蔗渣漿(除髓)2.22.32.4

漂白麥草漿2.42.52.5

·12·

表3.2.3-4綜合能耗取值表(kg標煤/t風干漿)

分類

ⅠⅡⅢ

漿種

漂白硫酸鹽木漿450550550

漂白硫酸鹽竹漿550600650

本色硫酸鹽木漿400450500

本色硫酸鹽竹漿400450500

漂白葦漿90010001100

漂白蔗渣漿(除髓)90010001100

漂白麥草漿95010001150

14選用間歇蒸煮器時,宜選擇同規(guī)格的3臺~5臺。

15選擇間歇蒸煮器時,應以所需的總容專用積作為計算的依

據。

16采用蒸煮鍋時,噴放鍋的單臺容積宜為單臺蒸煮器的3

倍,噴放鍋的總容積不宜超過蒸煮器總容積的2倍。

17采用連續(xù)蒸煮器,在選擇噴放鍋時,噴放鍋的總容積應滿

足1.5Hr的儲存要求。

18漿料洗滌和黑液提取應采用多臺或多段串聯(lián),逆流洗滌。

19不同漿種應根據纖維平均長度,配以合適的篩孔。當選

用外流式壓力篩多段篩選時,漿料濃度宜低于3.5%,通過縫篩的

流速宜低于1m/s。

20氧脫木素應根據不同原料和規(guī)模選用單段或兩段氧脫木素。

21人人文庫當多段漂白時,漂白塔容積的確定可根據計算量加大,加

大量不應超過15%。

22當多段漂白時,洗滌設備宜采用與粗漿洗滌同類型的設備。

23化學制漿車間洗選和漂白工段,應根據主要設備最重件

的重量選用吊裝起重設備。

3.2.4機械制漿車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化學熱磨機械漿質量應滿足紙種生產的質量要求或商品

·13·

漿的質量要求,并根據不同質量要求,確定生產工藝。

2主要資源和能源消耗指標應符合表3.2.4所規(guī)定的取值

要求。

表3.2.4化學熱磨機械漿主要資源和能源消耗取值表

分類

ⅠⅡⅢ

漿種指標名詞

用水量CTMP182228

(m/t風干)APMP202530

纖維原料消耗量CTMP1.51.61.8

(絕干t/t風干)APMP1.81.92.0

綜合能耗

CTMP100011001100

(kg標煤/t)專用

風干漿

APMP110012001300

(外購能源)

3生產流程中宜設置木片接收倉和預蒸倉,并配置稱重裝置。

4磨漿溫度和濃度應按照原料和產品的要求確定。

5磨木機排出的漿料應進行篩選,分出的粗渣應送渣磨機進

行再磨、再篩選。

6漂白化學機械漿宜采用高濃過氧化氫漂白技術。漂白塔

宜設置在一段高濃磨或篩選脫水之后。

7洗滌篩選后的紙漿宜經濃縮后中濃儲存。

8白水應循環(huán)使用。

9機人人文庫械漿車間盤磨臺數的確定應按每日機械漿最大產量及

單機能力計算。第一段磨應為高濃磨。第二段磨宜根據需要達到

的紙漿游離度來選擇。

10機械漿車間的貯漿池總容積不宜低于4h的機械漿產量。

11機械漿車間宜在磨漿機上方配備起重設備。

3.2.5廢紙制漿車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進入廢紙制漿車間的原料應滿足生產的要求,對不符合質

·14·

量要求的原料應進行分揀。

2廢紙制漿的生產工藝應按照原料種類、原料品質及用途不

同,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流程。

3廢紙碎解可采用連續(xù)生產或間歇生產,應根據產能、原料

特性、生產情況、紙種等確定。脫墨漿宜采用中濃及高濃碎解;非

脫墨漿宜采用低濃、中濃及高濃碎解。低濃碎漿機應用于連續(xù)碎

解;中濃及高濃碎解機應用于間歇碎解。

4非脫墨漿生產工藝宜采用纖維分級系統(tǒng),白水應逐級回

用。

5廢紙漿應使用過氧化氫漂白或其他還原漂白劑漂白。

6廢紙碎解設備應包括立式、臥式和轉鼓式等,碎解濃度應

分為低濃、中濃及高濃,根據生產工藝應合理選專用擇,應同時配置除

雜質系統(tǒng)。

7間歇式碎漿機宜配置碎漿用白水槽。

8廢紙制漿車間宜采用多盤濃縮機進行漿料的濃縮。

9廢紙制漿車間宜采用鏈板輸送機上料,選用變頻電機以控

制廢紙的進料量。鏈板輸送機的傾角不宜大于25°。

10資源和能源消耗指標基準值應符合表3.2.5規(guī)定的取值

要求。

表3.2.5廢紙制漿資源和能源消耗取值表

分類

ⅠⅡⅢ

漿種指標名詞

用水量人人文庫脫墨廢紙漿131822

(m/t風干)本色廢紙漿91318

纖維原料消耗量脫墨廢紙漿1.01.11.2

(絕干t/t風干)本色廢紙漿0.80.91.0

綜合能耗脫墨廢紙漿310355390

(kg標煤/t風干漿)

(外購能源)本色廢紙漿230280310

·15·

3.2.6漿板車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漿板車間宜包括漿料的凈化、脫水、干燥(生產干漿時)、切

板和打包等工序。

2漿板機傳動應采用交流變頻電機,其他生產過程中能力變

化范圍大的設備宜采用變頻電機。

3漿板干燥宜采用節(jié)能型干燥方式并配置余熱回收裝置。

4漿板車間白水應送至儲漿塔稀釋漿料,循環(huán)使用。

5干漿板機脫水宜使用夾網成型器。

6漿板車間宜設置濕部排濕氣裝置。

3.2.7造紙車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造紙機抄造幅寬的選擇應根據產品在市場流通的規(guī)格的

倍數計算。當有多種規(guī)格時,宜按此類產品在市專用場流通的比例綜

合確定。

2造紙機的日生產能力應按下式計算:

Q=1.44VBmqK/1000(3.2.7)

式中:Q———產量(t/d);

V———速度(m/min);

Bm———紙幅寬(m);

q———紙幅定量(g/m2);

K———造紙機總效率(%)。

3造紙機左右手機型的選用應根據造紙車間在全廠的位置、

物流方向及主立面方向綜合確定。

4供人人文庫造紙車間抄紙用的漿料濃度宜控制在3%~4%。

5除特種紙的特殊要求外,紙漿的打漿和配料宜采取連續(xù)生

產工藝。

6供造紙機用漿料,宜經過精選、凈化處理,當前段制漿生產

工藝有完善的紙漿凈化工藝時,也可不設凈化設備。造紙機漿料

流送系統(tǒng)的管道設計與連接方式應符合排氣與消除脈沖的要

求。

·16·

7造紙用的白水應首先在本車間工藝流程中回用,纖維應回

收,填料、涂布紙的涂料應回收。

8造紙車間的損紙應經處理后全部回用。涂布以后的損紙

宜與涂布以前的損紙分別處理、儲存并均勻地回用。

9造紙機干燥部應采用節(jié)能型干燥方式,冷凝水應回收利

用,主冷凝水槽閃蒸產生的二次蒸汽應綜合利用,干燥部氣罩應采

用封閉式氣罩。

10真空系統(tǒng)產生的白水應收集后回到車間白水系統(tǒng)使用,

透平真空泵排出氣體宜收集后綜合利用,真空系統(tǒng)對外排氣管上

宜設消音裝置。

11造紙車間油站、壓縮空氣站、制氧站、制冷站、冷缸、電機、

減速機等系統(tǒng)的冷卻水應全部回用,在水資源短專用缺的地區(qū)宜設冷

卻塔循環(huán)使用。

12粉狀造紙化學品的溶解宜設置防塵和排氣裝置。

13造紙化學品槽、罐出料口宜布置在底部,排污管可布置在

泵的吸入口。

14造紙機總效率宜按76%~94%計取,纖維不可回收損失

率宜按1%~3%計取。

15造紙機和輔助系統(tǒng)的選擇應根據紙種、產量的要求、造

紙車間的工作制度及造紙機的公稱能力,通過物料平衡計算確

定。

16損紙漿池的總容積宜按照容納造紙機連續(xù)斷頭0.5h以

上的損紙人人文庫儲存量設置。干漿板碎解后,宜有0.5h以上的儲存時

間。

17造紙車間應配備檢修及吊裝用的起重設備,起重設備的

配置應滿足最重最大件的安裝和維護要求。當造紙機中含有楊克

烘缸時,車間最大吊裝重量宜按除楊克缸之外的最重件計算,楊克

缸的吊裝宜使用臨時吊裝設備。

18用于生產本規(guī)范規(guī)定的紙種用水質量標準應符合本規(guī)范

·17·

附錄A的要求。

19紙品主要資源和能源消耗指標應符合表3.2.7-1、3.2.7-2

所規(guī)定的取值要求。

表3.2.7-1生產用水量取值表(m3/t成品)

分類

ⅠⅡⅢ

紙種

新聞紙121820

印刷書寫紙253035

涂布紙303235

生活用紙252730

白紙板252730

紙板類箱紙板2022專用25

瓦楞紙202225

表3.2.7-2造紙生產綜合能耗取值表(kg標煤/t風干漿)

分類

ⅠⅡⅢ

紙種

新聞紙400500600

印刷書寫紙500550600

涂布紙550650750

生活用紙600700800

白紙板400500600

紙板類人人文庫箱紙板400500600

瓦楞紙420480540

20造紙用化學品不得使用含有汞、鎘、鉛或六價鉻化合物的

染料及致癌芳香胺的染料。

21造紙車間的工藝設備宜采用高效節(jié)能設備,上漿泵和造

紙機傳動應采用交流變頻電機,其他生產過程中能力變化范圍大

的設備宜采用變頻電機。

·18·

3.2.8堿回收車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堿回收率應符合表3.2.8-1基準值所規(guī)定的指標要求。

表3.2.8-1堿回收率取值表(%)

分類

ⅠⅡⅢ

漿種

漂白硫酸鹽木漿979592

漂白硫酸鹽竹漿959391

本色硫酸鹽木漿979592

本色硫酸鹽竹漿959290

漂白葦漿858075

漂白麥草漿7875專用70

漂白麥草漿706560

2針葉木漿黑液應分離皂化物。稀黑液槽、混合黑液槽、半

濃黑液槽均應配有皂化物分離裝置。

3多效蒸發(fā)生產工藝中效數的選擇,應綜合考慮黑液特點、

能源價格、設備投資、生產規(guī)模等因素。

4宜選擇降膜板式蒸發(fā)器或降膜管式蒸發(fā)器,并宜配置帶結

晶蒸發(fā)的蒸發(fā)器(組)。

5蒸發(fā)工段的稀黑液應經過濾除去纖維和雜細胞,過濾裝置

宜設在化學制漿車間。

6當人人文庫采用結晶蒸發(fā)工藝時,蒸發(fā)工段的濃黑液,應先送燃燒

工段芒硝黑液混合槽與堿灰混合,再泵回蒸發(fā)工段結晶蒸發(fā),進行

結晶蒸發(fā)產生高濃黑液,最后送燃燒工段堿回收爐燃燒。

7黑液取樣宜設集中取樣臺。取樣后的黑液應回收,可接至

負壓效蒸發(fā)器的進液管上。

8蒸發(fā)工段宜設高壓水泵、堿洗等裝置。

9蒸發(fā)工段的真空泵宜選用高效水環(huán)式或蒸汽噴射式。

·19·

10末效的二次蒸汽應采用間接冷凝,回收余熱。硫酸鹽漿

生產工藝中污冷凝水宜進行蒸汽汽提,臭氣應集中處理。

11應充分考慮黑液、冷凝水閃蒸汽熱量的利用。

12黑液管道設計宜設置檢查、清洗、取樣點。

13堿回收爐給水指標應按堿爐的要求執(zhí)行。

14大、中型堿回收爐生產的高壓(次高壓)過熱蒸汽,應實行

熱電聯(lián)產。當堿回收爐提供的蒸汽為主要熱源時,熱電站其他燃

料的鍋爐蒸汽參數(壓力、溫度)宜與堿回收爐一致。

15全水冷壁堿回收爐送風宜采取三次給風,按堿回收爐特

征與工藝要求分別設置風機和空氣預熱器。二次風可分高、低二

次風,低二次風設置堿灰系統(tǒng)下料灰管和吹灰系統(tǒng)氣封,高二次風

可混合臭氣入爐燃燒。專用

16芒硝還原率宜大于90%。

17堿回收爐負荷的波動范圍,連續(xù)運行最高負荷宜為額定

負荷值的110%。連續(xù)運行最低負荷宜為額定負荷值的70%~

75%。

18大型堿回收爐應設電梯,中型堿回收爐可設置電梯。

19堿回收爐的引風機電機宜選用變頻調速電動機。

20溶解槽槽體的設計應設防爆孔。

21送風機風量應按堿回收爐額定能力的130%計算,風壓

宜按工藝需要的120%計算。

22除氧給水能力應為堿回收爐額定蒸發(fā)量的120%。

23人人文庫堿回收爐灰斗出口應保持密封,不可漏入空氣,宜借助熱

風密封。堿回收爐灰斗出口的總刮板輸送機宜傾斜布置,傾斜角

度宜為3°~5°。

24堿回收爐煙囪高度應按環(huán)保要求及廠址確定,煙囪及煙

道內壁應有防腐措施。

25大型堿回收爐宜使用汽輪機抽氣吹灰,其他堿回收爐宜

用自產蒸汽吹灰。

·20·

26大型堿回收爐的靜電除塵宜設置三列,每列負荷宜為額

定負荷的50%。特大型堿回收爐的靜電除塵可設置四列。其他

堿回收爐的靜電除塵宜雙列設置,不應設置旁通煙道,每列負荷宜

為額定負荷的75%。

27靜電除塵器入口煙溫度設計為170℃~180℃,不宜低于

150℃。

28當多臺堿回收爐共用煙道時,每臺堿回收爐的排煙支道

上應設排煙擋板。

29硫酸鹽漿黑液堿回收爐收集的堿灰應回入黑液系統(tǒng)。堿

法制漿黑液堿回收爐收集的堿灰可用稀白液或綠液溶解后送入溶

解槽。

30制漿造紙廠中有其他燃料的電站鍋爐專用時宜集中設軟水

站,統(tǒng)一供應軟水。

31所有清潔冷凝水應送回堿回收爐或鍋爐給水系統(tǒng)。

32堿回收爐給水泵應設置備用泵,并應設置雙電源。當無

獨立雙電源時,應設應急給水泵。

33堿回收爐溜槽冷卻水宜由高位水箱供水,水箱應有

40min~60min的貯量。溜槽冷卻水的進出口水管不應接出支管。

溜槽冷卻水出水管上不應設閥門。進水管的控制閥應設在便于操

作的位置。大型鍋爐可用真空虹吸軟水系統(tǒng),并應帶有冷卻器,其

他堿回收爐的溜槽冷卻水可用普通凈化水。

34溶解槽應設有蒸汽消音裝置,蒸汽消音控制閥應設在操

作方便和人人文庫安全的位置。大型堿回收爐應按蒸汽消音設計,不宜用

綠液消音。

35堿回收爐應按設計要求,分別設置連續(xù)排污擴容器、定期

排污擴容器,其位置應考慮排水和乏汽的排放,并應保證系統(tǒng)流

暢、合理。

36堿回收爐汽包的安全閥排空管、啟動生火放氣的排空管

均應設置消音器。

·21·

37當堿回收爐停爐時,應設置回收系統(tǒng)中黑液的裝置。

38堿回收爐啟動和停爐時所用的燃油供油系統(tǒng)宜采用工作

油泵加壓的爐前循環(huán)系統(tǒng)方式。當堿回收爐距專用油槽小于

100m時,可由貯油槽直接供油。

39堿回收爐啟動和停機時所用的重油儲存槽的油溫應低于

90℃。

40溜槽冷卻水出口水溫宜小于65℃。

41苛化工段的白液質量參數應滿足制漿生產要求。

42苛化工段所采用石灰質量應滿足苛化生產工藝和白液質

量的要求。

43苛化工段各儲存槽儲存時間應滿足生產的連續(xù)、穩(wěn)定運

行的要求,同時應兼顧設備投資和運行能耗。專用

44苛化度應為80%~85%。

45綠液宜設置澄清、儲存裝置。

46石灰儲存宜采用封閉式石灰倉。

47當采用優(yōu)質石灰時,宜選用道爾式消化提渣機。

48消化后的石灰渣含堿應為0.2%~1.0%。

49白液澄清可采用壓力過濾器或澄清器,白泥洗滌設備可

采用澄清器、預掛式過濾機、壓力過濾機等過濾裝置。

50應設置白泥洗滌工序。

51綠泥干度、綠泥殘堿、白泥干度、白泥殘堿應滿足后續(xù)處

理要求。

52人人文庫木漿,竹漿白泥應回收利用,利用率應符合表3.2.8-2所

規(guī)定的指標要求。

表3.2.8-2白泥利用率取值表(%)

分類

ⅠⅡⅢ

漿種

硫酸鹽木漿989085

硫酸鹽竹漿656055

·22·

53石灰窯應設置補充石灰石系統(tǒng)。

54石灰窯出料應設置粉碎機。

55回收石灰有效氧化鈣(CaO)應不小于80%,粒度不應大

于30mm。

56窯尾(沉降室)煙溫范圍應為180℃~250℃。

57冷卻筒出口料溫不應高于50℃。

58大型轉窯的引風機應配用變頻電機。

3.3工藝設備布置

3.3.1設備布置除應滿足本規(guī)定外,還應滿足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化

工裝置設備布置設計規(guī)定》HG/T20546的有關規(guī)定。

3.3.2備料車間內及車間附近應留有原料運輸專用車輛的停放與周

轉場地。

3.3.3當輸送原木或木段時,普通膠帶輸送機上升角度應小于

14°,輸送料片時應小于18°。當場地受到限制時,可采用大傾角膠

帶輸送機或斗式提升機。

3.3.4鏈板輸送機的傾角不宜大于25°。

3.3.5當布置設備時,主要設備之間、設備與建筑物之間的最小

距離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0160的有關規(guī)定。非防火設計因素規(guī)定的間距宜符合表

3.3.5的規(guī)定。當設有通道時,應增加1.5m~2.5m。

表3.3.5主要設備布置最小間距(m)

項人人文庫目操作面非操作面

設備與設備≥1.0≥0.6

設備與柱或墻≥0.8≥0.6

3.3.6道路、鐵路、通道和操作平臺上方的凈空高度或垂直距離

應符合表3.3.6的數值要求。

·23·

表3.3.6道路、鐵路、通道和操作平臺上方的凈空高度或垂直距離

項目說明尺寸(mm)

廠內主干道5000

道路

裝置內道路(消防通道)4500

鐵路軌頂算起5500

鐵路

終端或側線5200

操作通道、平臺2200

管廊下泵區(qū)檢修通道3500

兩層管廊之間1500(最?。?/p>

管廊下檢修通道3000(最?。?/p>

斜梯:一個梯段間休息平臺的垂直間

5100(最大)

距專用

直梯:一個梯段間休息平臺的垂直間

通道、走道和檢修9000(最大)

所需凈空高度

重疊布置的換熱器或其他設備法蘭

450(最?。?/p>

之間需要的維修空間管墩

臥式換熱器下方操作通道2200

反應器卸料口下方至地面(運輸車進

3000

出)

反應器卸料口下方至地面(人工卸

1200

料)

爐子爐子下面用于維修的凈空750

人人文庫人孔中心線與下面平臺之間的距離600~1000

立式、

臥式容器;人孔法蘭面與下面平臺之間的距離180~1200

平臺立式、法蘭邊緣至平臺之間的距離450

臥式換熱器;

設備或蓋頂法蘭面與下面平臺之間

塔類1500(最大)

的距離

3.3.7操作平臺寬度不宜小于800mm。

3.3.8年結冰期少于25d的地區(qū),可采取露天、半露天的布置方

·24·

式。當采取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時,設備、電氣、儀表應設置防雨防

凍設施。

3.3.9應根據設備檢修的需要設置吊裝設施和吊孔。

3.3.10當采用多層建筑布置時,除應設有主要工作樓梯外,還應

設置輔助樓梯。

3.3.11真空洗漿機的安裝高度應符合真空水腿的要求。

3.3.12廠房跨度應符合系統(tǒng)設備布置和起重機對廠房跨度的要

求。

3.3.13廠房高度應按下式進行計算:

H=H1+H2+H3+H4+H5+H6+H7(3.3.13)

式中:H1———廠房起吊層標高(m);

———設備操作面至設備最高點距離();

H2m專用

H3———起重機的高度(m);

H4———設備吊裝的安全距離要求(m);

H5———吊裝設備的最大高度尺寸(m);

H6———屋頂照明、通風等的空間要求(m);

H7———行車運行要求的安全距離(m)。

3.3.14當吊裝路線下有操作走臺時,吊裝設備最底部邊緣與走

臺頂部最小安全距離不應小于2.2m。

3.3.15設置吊裝設備的廠房,設備吊裝點與廠房柱子的凈距離

不宜小于1.2m。單臺無吊裝設備上部宜設置手動葫蘆軌道或吊

點,葫蘆起吊重量和軌道長度應根據設備檢修要求設置。

3.3.16人人文庫車間內漿溝、水溝、管溝、電纜溝、風道宜平行排列,不宜

平面交叉,當必須交叉時,應做好防水處理。

3.3.17設備布置除應滿足工人操作和車間排熱、排濕要求外,還

應滿足設備更換、檢修網籠、轉鼓、篩鼓、螺旋等部件所需的空間。

3.3.18造紙車間跨度應根據造紙機寬度及造紙機換網換輥時的

操作要求確定。造紙機的主體部分應布置在主跨內。

3.3.19造紙機換網操作時,當網架拉出后,宜留有大于1.2m的

·25·

操作距離。造紙機傳動側宜留有大于1.0m的檢修通道。

3.3.20造紙車間內物料堆存面積宜根據廠內倉庫堆存能力與送

料制度確定,在流漿箱前應留有備用網、輥等堆存區(qū)域。

3.3.21造紙化學品制備工段不宜布置在車間主跨內,宜利用物

料液自流方式布置設備。

3.3.22真空泵、空氣壓縮機、風機等噪聲較大的設備宜設置消

音、隔音裝置。

3.3.23經常操作的閥門宜集中于主操作層。

3.3.24設備及槽罐排污閥和溢流口附近以及泵進口側均應設地

溝。

3.3.25引風機宜設于地面,機房宜獨立設置。

3.3.26生產過熱蒸汽的大、中型堿回收爐宜靠專用近熱電站布置,并

宜共用煙囪。

3.3.27堿回收爐各部分樓面采用懸吊結構時,各次風道、灰斗、

下降管、各部聯(lián)箱、溜槽、爐墻部件,不應與堿回收爐平臺、扶梯鋼

架采用固定剛性連接或焊接。與爐體連接的供風管、給水管、排污

管應設彈性支吊架。

3.3.28堿回收爐運轉層不宜采用鋼平臺。

3.3.29距堿回收爐薄弱環(huán)節(jié)釋放方向小于10m范圍不得設休

息室、會議室、化驗室。

3.3.30溶解槽的排氣管宜垂直布置,不應有水平管段。當必須

彎曲時,彎頭角度不應小于120°,并應減少彎頭數量。從溶解槽

頂引出的人人文庫直管段不應少于2m。排氣管不宜正對溜槽設置。排氣

管出口應超過堿回收爐爐頂或廠房屋面2m,不應設風帽。

3.3.31靜電除塵控制室應單獨設置,并應有通風、防塵設施。

3.3.32連續(xù)苛化器間的標高差不宜小于300mm。

3.3.33石灰轉窯宜采用半露天布置。

3.3.34生產車間宜設置化驗室、檢修室、備品備件庫、貴重品暫

存室、工具間、值班室。

·26·

3.4工藝管道

3.4.1壓力管道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設

計許可規(guī)則》TSGR1001和《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工業(yè)管

道》TSGD0001的有關規(guī)定。

3.4.2工藝管道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金屬管道設計規(guī)

范》GB50316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遵循管線短、附件少的原則。

3.4.3工藝管道設計時應滿足自控儀表安裝和使用的要求。

3.4.4不同介質的管道、閥門材料應根據介質的腐蝕性能和設計

使用壽命合理選用。

3.4.5工藝管道不同介質的流速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B的要求。

3.4.6管道連接的方式應根據輸送介質的操作專用條件及在該條件

下介質的特性確定。

3.4.7管道材料計數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直管長度可根據不同管徑的直線管段分別統(tǒng)計實際值。

2管道附件的計數應根據管道圖中的實際個數統(tǒng)計數量。

3閥門數量應根據流程圖中的個數統(tǒng)計。

3.4.8工藝管道、公用工程總管和電氣、儀表電纜橋架宜架空敷

設布置在管廊(管架上),規(guī)劃布局應整齊有序,也可采用管溝及埋

地敷設。

3.4.9短距離管道可敷設在不影響檢修或操作通道的地面上,

當管道需穿越通道時,應在管道的上方加設鋼結構的跨越過道

(橋)。人人文庫

3.4.10敷設在地下的水管管頂不宜高于冰凍線。當高于冰凍線

布置時,應采取防凍措施。

3.4.11敷設于地面下的需加熱保護的管道和需要檢查、維修的

管道,應布置在管溝內。其他埋于地下的管道應有不小于300mm

厚的保護覆蓋層。

3.4.12穿過道路的埋地管道,管頂埋深不應少于700mm。

·27·

3.4.13埋地熱管道的熱膨脹量應小于40mm,所挖的溝應用松

散的砂回填。

3.4.14裝置中需要經常機械清掃的管道,彎管處應安裝帶有法

蘭的接頭或者應有彎曲半徑最少為5倍管徑的彎管。對于從一端

清洗的管道,兩對法蘭之間的距離應小于12m。而對于從兩端清

洗的管道,兩對法蘭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24m。

3.4.15對于需要偶然機械清掃的管道,應裝有足夠便于拆卸的

分段法蘭。

3.4.16從釋放壓力的設施排放到封閉系統(tǒng)的管道,宜排放到總

管并且管道上不應有袋形。

3.4.17跨越人行通道的室內工藝管道凈空高度不應小于2.2m。

當跨越車間內運輸設備通道時,管道高度應滿足專用設備運輸的要求。

室外工藝管道跨越運輸線路的高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

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3.4.18跨越設備、電動機或電器開關柜等的管道,上方不宜有焊

縫、閥門及其他管道附件,當有特殊情況必須安裝管件時,該設備、

電動機或開關柜等應設有防滴漏措施。

3.4.19室內外多根管道的排列應滿足使用、安裝、檢修的要求,

并應合理分布管架的荷載。

3.4.20管道表面溫度大于60℃時,應設置保溫裝置。當保溫后

的管道表面溫度在環(huán)境溫度以下時,應根據工藝、防結露和經濟性

要求設置保冷層。有關管道保溫和保冷的計算、材料選擇及結構

要求等應人人文庫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設備及管道絕熱技術通則》

GB/T4272、《設備及管道絕熱設計導則》GB/T8175、《設備及管

道保冷技術通則》GB/T11790和《工業(yè)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設計

規(guī)范》GB50264的有關規(guī)定。

3.4.21管道布置時應減少流體阻力損失,設計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不宜過多或曲率過小的彎曲。

2不宜采用一頭堵死的三通管來代替彎頭。

·28·

3管道分流時宜在分流后縮徑,不宜先縮徑而后分流。

3.4.22閥門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閥門的布置應符合閥門的構造和介質特征的要求,閥門應

布置在操作、檢修方便的地方,并不應妨礙設備本體及管道等的拆

裝和檢修。

2豎管上的閥門,安裝高度宜為距操作地面1.2m,當閥門中

心離操作地面超過2m時,對集中布置或操作頻繁的閥門宜設置

操作平臺。

3水平管線上閥門的閥桿不宜朝下安裝。

4重型閥門或閥門集中處應有支吊架安裝的位置,不宜將閥

門和管道的重量支承在設備上。

3.4.23室內管溝應統(tǒng)籌布置,廠房內及其他位專用置溝道的布置,應

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管溝走向應適應生產工藝流程的需要,并應減少溝道長

度。

2應減少溝道交叉,當無法避免時,應按干溝讓濕溝,電纜溝

讓管溝和壓力管讓自流管的原則處理。

3不應將管溝布置在主要通道下方,應防止被煤粉、灰渣或

白泥等雜物沾染或堵塞。

4溝內管道宜作單層布置。

5管溝應有排水措施。

3.4.24管道布置時,管道與梁、柱、墻、地溝壁和管道與管道之間

應留有便人人文庫于操作的距離。

3.4.25工藝管道設計時應設置管道坡降,坡降設計宜符合下列

規(guī)定:

1自流管沿介質流向坡降應按下列要求取值:

1)紙漿、濃黑液、苛化液、白泥、綠泥、填料液等管道不應小

于3%;

2)除填料管外,其他輔料管不應小于1%;

·29·

3)污水管應在0.5%~1.0%之間;

4)白水、稀黑液、綠液不應小于0.5%;

5)其他自流管應在0.3%~0.5%之間。

2壓力管的坡降應符合下列要求:

1)沿介質反流向坡降不應小于0.2%;

2)沿介質順流向坡降,蒸汽、壓縮空氣、真空管道等不應小

于0.2%。

3.4.26管道和支架應進行除銹和防腐處理,除銹應符合現(xiàn)行國

家標準《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8923的有關規(guī)

定;防腐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涂料防腐蝕技

術規(guī)范》SH3022的有關規(guī)定。

3.4.27工藝管道的基本識別色、識別符號和安全專用標識應符合現(xiàn)

行國家標準《工業(yè)管道的基本識別色、識別符號和安全標識》

GB7231的有關規(guī)定。

3.5中心檢驗分析室

3.5.1中心檢驗分析室可單建或與辦公樓(室)合建。

3.5.2中心檢驗分析室應包括物理檢測室和分析化驗室。

3.5.3分析化驗室應設置通風櫥;排水管道宜選用耐化學腐蝕材

料。

3.5.4物理檢測室根據產品檢測需求,宜設置恒溫恒濕室。

3.5.5工藝研究室供電應同時設置380V、220V兩路供應。

3.5.6中人人文庫心檢驗分析室的位置宜接近生產車間環(huán)境比較安靜清

潔的地方,不宜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及噪聲或振動很大的設備裝置。

3.5.7中心檢驗分析室室內凈高宜為3.0m~3.5m,進深不宜過

深,不應影響自然采光。

3.5.8中心檢驗分析室內設有蒸煮、造紙小型試驗機時,宜布置

在底層,并宜與分析室隔離。

3.5.9中心檢驗分析室的窗應能開啟,門應向外開,通道寬度宜

·30·

為2m,宜少拐角,藥品庫應采取耐腐蝕及防火防爆措施。

3.5.10分析化驗室應設試驗桌,試驗桌的布置可沿墻或在室中

部排列。洗滌槽可布置在試驗桌一側,通風柜應設有機械排風。

3.5.11散熱的電熱設備和電爐,以及測定儀器設備應放在工作

臺上,臺寬宜為700mm~800mm,臺高宜為800mm。

3.5.12天平室應布置在無振動,無高溫影響的環(huán)境;天平室不宜

有陽光直射,溫度變化應小。

3.5.13量熱室布置宜避免陽光直射。

3.5.14送進中心檢驗分析室的水質、水壓宜與生產車間相同。

3.6機修車間

3.6.1機修車間應承擔全廠設備的日常維修和專用簡單設備所需零

部件的維修任務。

3.6.2機修車間配置應根據生產規(guī)模、產品品種、企業(yè)所在地的

外部協(xié)作條件確定。大型造紙廠內且附近沒有輥筒磨床維修條件

的,可配置輥筒磨床。

3.6.3機修車間宜由金工、鈑焊工段組成。機修車間的輔助設

施,宜包括工具間和乙炔、氧氣瓶間,以及辦公、更衣等生活設施。

3.6.4機修車間各工段的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及建筑最低耐火

等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有關

規(guī)定。

3.6.5金工工段宜由機床加工、鉗工裝配和輔助工種等生產系統(tǒng)

及工具間人人文庫組成。宜配置車床、銑床、刨床、鏜床、鉆床等設備。

3.6.6金工工段面積應包括生產機床占用面積,鉗工裝配、工具

間和倉庫等面積。

3.6.7金工工段的機床布置應保證安全作業(yè),方便加工工件的起

吊裝卸,并應便于機床檢修、切屑清理。

3.6.8機床的布置間距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機床與墻之間不宜小于1000mm。

·31·

2機床與機床之間宜為800mm~1500mm,前后之間宜為

1000mm~1200mm。

3機床與通道之間宜為200mm~400mm。

4機床外形與柱子的距離不宜小于600mm。

3.6.9金工工段除應按機床要求設計供配電外,檢修平臺、鉗工

臺、劃線平臺、砂輪機等附近還應設置動力插座;在布置機床的部

位,每隔8m~12m宜設一只局部照明插座。

3.6.10金工工段生產用水量,應按加工噸備件耗水量1.1m3/t

計算,并應配有手壓升壓泵。每臺機床的冷卻水量,宜按0.6L/h

或0.01m3/晝夜(兩班生產)計,中小型磨床可按0.02m3/晝夜(兩

班生產)計。

3.6.11鈑焊工段宜由鈑金和鉚焊兩部分組成專用。宜配置卷板、剪

板、切割等加工設備以及焊接設備和相應的檢驗儀器;不銹鋼和有

色金屬維修量較大的儀器應配置氬弧焊機。

3.6.12鈑焊工段應包括原材料加工、焊接組裝和材料庫、成品

庫、工具間、輔助材料庫等部分。廠房面積宜按平均每平方米建筑

面積年維修量計算,宜為0.3t/m2~0.5t/m2。電焊區(qū)應位于通風

較好的位置。

3.6.13鈑焊工段放置機床部分的地面荷載宜為1t/m2~3t/m2,

鉚焊部分地面荷載宜為2t/m2,氧氣、乙炔瓶庫的地面、墻壁應防

水防腐蝕。

3.6.14鈑焊工段的氧氣、乙炔瓶庫與有爆炸危險的房間距離應

大于30m人人文庫,25m以內的建筑物不得用明火取暖,室內應設有通風

和消防設施;氧氣、乙炔瓶應采用防爆型照明燈具,在卷板機、剪板

機等設備附近應設置動力插座。

3.6.15小型制漿造紙廠氧氣、乙炔瓶庫房面積宜為6m×12m;

大中型制漿造紙廠氧氣、乙炔瓶庫房庫房面積宜為12m×24m。

當氧氣、乙炔瓶間在同一建筑物內時,中間應用墻體隔斷,地面荷

載宜為8kN/m2~10kN/m2,庫內應設置防爆燈,開關應裝在門外。

·32·

3.7倉庫

3.7.1倉庫應包括原料庫、成品庫、化學品倉庫、備品備件庫、五

金器材庫、金屬材料庫。

3.7.2化學品危險品應按化學性質的不同,分類儲存于各種倉庫

內。

3.7.3生產多品種文化用紙的造紙廠,宜設置產品中轉倉庫,產

品儲存天數宜采用7d。

3.7.4倉庫的耐火等級、層數和建筑面積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3.7.5漿板庫、成品庫和化工原料倉庫面積可按下式計算:

Q1T

S=專用(3.7.5)

qK

式中:S———倉庫面積(m2);

Q1———成品生產量或物料需用量(t/d);

T———儲存天數,應根據市場采購情況、運輸條件確定;

K———場地的單位面積儲存能量(t/m2);

q———場地有效系數。

3.7.6其他倉庫面積可按表3.7.6指標計算。

表3.7.6其他倉庫面積指標

制漿造紙廠

5101520304550以上60

生產規(guī)模(萬t/d)

倉庫面積指標

人人文庫181512109877

(m2/t日產量)

其他倉庫總面積(m2)30004400520058808000100001050012500

備品備件庫3333343537384042

其他倉庫

設備器材庫3031323335353637

面積分配

金屬材料庫2221202018181615

比例(%)

其他倉庫1515141210986

·33·

3.7.7倉庫高度應根據存放貨物及使用設備而定。

3.7.8倉庫大門寬度和高度,應根據運輸設備及包裝的外形尺寸

確定。

3.7.9庫內地面應有防潮措施,地面宜采用耐磨、不起灰砂、強度

較高的面層材料?;瘜W品倉庫應根據所儲存化學品的性質采取防

腐措施。

3.7.10危險化學品應分類、分垛儲存,每垛占地面積應小于

100m2,垛與垛間距應大于1.00m,垛與墻間距應大于0.5m,垛與

梁、柱間距應大于0.3m,主要通道的寬度應大于2m。

3.7.11金屬材料庫區(qū)的布置,應遠離散發(fā)有腐蝕性氣體和粉塵

的設施,并宜位于上述設施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3.7.12金屬材料庫和備品備件倉庫的設計應符合下專用列規(guī)定:

1金屬材料、備品備件、勞保用品等可單獨設倉庫,也可合并

為綜合倉庫。

2貴金屬材料和精密儀器儀表應根據其儲存要求單獨儲存。

3一般金屬材料可采用露天堆場儲存。當采用室內儲存時

應設計為單層倉庫,倉庫跨度不宜小于15m,凈空高度不宜小于

6.5m。地面設計荷載不宜小于40kN/m2。室外或室內儲存時均

應配備起重及搬運設備。

4大件備品備件室內儲存時宜設計為單層倉庫,并應配備起

重及搬運設備。小件備品備件宜采用人工操作的擱板式或橫梁式

貨架儲存、手動或電動移動式貨架并配備叉車搬運儲存,也可采用

裝入小型箱人人文庫柜儲存在貨架上。

5金屬材料倉庫采用貨架儲存時,宜采用懸臂式貨架。當金

屬材料倉庫與其他物料合并為綜合倉庫時,宜設計為多層倉庫。

底層儲存的金屬材料和較大件的備品備件,宜就地存放;兩層及以

上各層儲存小件物料,可采用貨架儲存;底層可配備起重及搬運設

備,兩層及以上各層可配備手動或電動葫蘆起重設備。

3.7.13金屬材料倉庫通道寬度,應根據搬運的方式和運輸設備

·34·

的規(guī)格型號確定。當采用橋式起重機或配備叉車作輔助搬運時,

主通道寬度不宜小于5.00m,前移式叉車通道寬度不宜小于

2.80m,輔助通道寬度不宜小于2.00m。金屬材料倉庫應留設切

割斷料設備所占用的面積。

3.7.14備品備件或勞保用品采用擱板式貨架儲存人工操作手推

車搬運時,主通道寬度不應小于2.00m,貨架間上架的取貨過道寬

度宜為1.00m~1.50m。

3.7.15采用橋式起重機時,應根據采用的起重機型號及物料堆

放高度或貨架高度進行核算;采用橋式聯(lián)合堆包機的機械化倉庫,

凈空高度不宜小于8m;多層倉庫首層凈空高度不應小于4.50m。

當底層配備懸掛式或橋式起重機時,底層凈空高度不應小于

6.50m,第二層及以上各層凈空高度宜為3.50m專用~4.50m。

3.7.16倉庫裝卸站臺宜與倉庫緊鄰且平行于倉庫縱向軸線,站

臺的高度應與運輸車輛相適應,鐵路運輸站臺應高出軌頂1.0m~

1.1m;其他運輸車輛站臺宜高出地0.80m~1.55m。

3.7.17站臺寬度應滿足搬運作業(yè)和堆放的需要。采用人工搬運

時,站臺寬度不應小于2.5m;采用叉車搬運時,站臺寬度不應小于

4.0m;采用移動式輸送機時,站臺寬度不應小于4.5m~6.0m;采

用移動式懸掛裝車時,站臺寬度不應小于4.5m~6.0m。

3.7.18裝車站臺應設置防雨棚。汽車裝卸站臺的防雨棚寬度宜

超出站臺邊3.0m;鐵路裝卸站臺的防雨棚寬度宜超出車廂外側。

汽車站臺宜設置手動、液壓或電動氣袋式高度調節(jié)板。

3.7.19人人文庫庫內使用電動車輛運輸時,主通道寬度宜為3.50m;不使

用電動車輛運輸時,主通道寬度宜為3.00m。倉庫內每隔20m~

30m應有較寬的橫貫車道,通道寬度宜為2.50m~3.00m,應位于

庫門處。庫內的輔助通道寬度宜為0.8m~1.0m,貨物離墻間距

宜為0.1m~0.5m。

3.7.20物料單件重量在30kg~50kg以下,收發(fā)的數量較大時,

宜采用起重運輸設備。

·35·

3.7.21倉庫內無堆高要求,且載重量在2.0t以下時,可選用電

動液壓托盤搬運車或全電動托盤搬運車。

3.7.22當搬運起重量較小時,可選用懸掛式橋式堆垛機。堆垛

高度在4m以下時,可采用地面控制,懸掛式橋式堆垛機大車行走

速度宜小于40m/min;堆垛高度在4m以上,且儲存及出入庫量較

大的倉庫,宜選用橋式堆包機,并應采用駕駛室控制。橋式堆包機

軌頂高度不宜大于12m,跨度不宜小于18m。

3.7.23成品庫宜采用抱夾式叉車,漿板庫可采用叉車或橋式起

重機。

3.7.24二層及以上倉庫的垂直運輸設備應采用電梯或升降機,

不應采用手動或電動葫蘆、橋式起重機等起重設備躍層操作。

3.7.25用于爆炸危險區(qū)域內的機械設備應選用專用防爆型。當選用

橋式起重機時宜選用地面控制。

3.7.26叉車及其屬具配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金屬材料庫、備品備件庫宜配備載重量3.0t以上的叉車。

2桶裝或袋裝為集裝單元時宜配備載重量1.0t~3.0t的叉

車,起升高度宜大于3.0m。當貨物堆垛高度較高時,宜采用高位

叉車。

3當貨架高度小于或等于7m時,宜選用前移式蓄電池叉

車、起重量1.5t以下的平衡重式蓄電池叉車或燃氣叉車;當貨架

高度大于7m時,應選用適用于高層貨架的高位叉車。

4封閉的倉庫內,宜選用蓄電池或燃氣叉車;敞開或半敞開

的倉庫內人人文庫,可選用內燃機叉車。

·36·

4廠址與總體規(guī)劃

4.1廠址

4.1.1廠址選擇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

范》GB50187的有關要求。

4.1.2廠址選擇應全面論證和評價項目建設對當地經濟、社會和

環(huán)境的影響,并應進行技術、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的多方案比較后擇

優(yōu)確定。

4.1.3大型制漿造紙廠廠址應具備充沛合格專用的水資源、土地資

源、環(huán)境容量、能耗指標和便捷的外部交通運輸優(yōu)勢。工廠外部交

通運輸工程、水電氣等外部能源供應工程以及環(huán)境保護工程等所

需用地應全面考慮。

4.1.4廠址應滿足近期建設所必需的場地面積,充分利用荒地、

劣地,避免占用基本農田。對廠址土地權屬類別、用地性質、土地

利用狀況、占用耕地情況、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等做深入細致的調

研,并應結合工廠遠期發(fā)展規(guī)劃的需要,考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

4.1.5廠址選擇應位于城市(鎮(zhèn))、居住區(qū)或人群集聚地的全年最

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并應滿足有關防護距離要求。廠址應避免

位于風景區(qū)、森林及自然保護區(qū)、文物古跡和歷史文物頻現(xiàn)地區(qū),

遠離飛機人人文庫場起降區(qū)域,避免受江、河、湖、海、山洪(潮)水威脅。位

于受江、河、湖、海、山洪(潮)水威脅地帶的工廠,防洪(潮)標準應

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的有關規(guī)定。

4.1.6廠址應選擇具備適宜的自然地形坡度和較好的工程(水

文)地質條件的場地。不應在工程(水文)地質構造復雜、自然災害

多發(fā)地區(qū)進行廠址選擇。

4.1.7廠址選擇用地涉及填海造地時,應符合海洋功能區(qū)劃和海

·37·

域使用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要求,并確保廠址不受海潮、海嘯等威脅。

建廠是否會對周邊海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交通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應進

行全面的相關論證。

4.2總體規(guī)劃

4.2.1總體規(guī)劃應滿足制漿造紙廠生產、交通運輸、安全衛(wèi)生、環(huán)

境保護等要求??傮w規(guī)劃應做到功能分區(qū)合理,生產流程和物流

交通路線短捷順暢,公用工程設施布置應靠近負荷中心,物流倉儲

設施布置宜靠近貨運通道及可利用的裝卸線或裝卸設施。總體規(guī)

劃應經多方案技術經濟比選后擇優(yōu)確定。

4.2.2防護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廠與城鎮(zhèn)、居住區(qū)、人群集聚地之間衛(wèi)生專用防護距離應符

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GBZ1和《造紙及紙制

品衛(wèi)生防護距離第1部分:紙漿制造業(yè)》GB11654的有關規(guī)定。

2原料儲存場、危險品倉庫應遠離城鎮(zhèn)居民區(qū),架空高壓輸

電線路的防火、防爆、衛(wèi)生及環(huán)境保護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

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

《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guī)范》GB50545的有關規(guī)定。

3三廢處理設施宜位于廠區(qū)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及

廠區(qū)邊緣地帶。

4.2.3交通運輸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廠的交通運輸規(guī)劃應根據生產需要和當地交通運輸現(xiàn)

狀及發(fā)展人人文庫規(guī)劃,結合自然條件與總體規(guī)劃要求,統(tǒng)籌安排。

2運輸方案應結合廠內外運輸要求,經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

擇優(yōu)確定。

4.2.4用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總體規(guī)劃應將主要生產設施、動力、公用輔助設施、交通運

輸工程、環(huán)境保護工程等用地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遠近結合,

分期實施,并應對土地利用進行合理性分析。

·38·

2分期實施的工廠總體規(guī)劃,應分別列出近期和遠期規(guī)劃達

到的各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與廠區(qū)分開的單獨場地的主要技術

經濟指標可分別計算。

3總體規(guī)劃其他配套的生活福利、教育衛(wèi)生、商業(yè)文化等設

施用地應與城鎮(zhèn)或工業(yè)(開發(fā))區(qū)總體規(guī)劃協(xié)調銜接,其用地不應

納入工業(yè)項目建設用地范疇。

專用

人人文庫

·39·

5熱能動力

5.1一般規(guī)定

5.1.1設計前應取得全廠生產、生活熱負荷資料和燃料、水質及

其他基礎資料。

5.1.2供熱方案應根據全廠用熱負荷特點,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后

確定,宜采用熱電聯(lián)產。

5.1.3熱電站建設應根據熱負荷的需要,確定最佳方案。

5.1.4鍋爐房設計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范外,還應符專用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鍋爐房設計規(guī)范》GB50041的有關規(guī)定;熱電廠(站)設計根據蒸汽

初參數及單機容量大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小型火力發(fā)電廠設計規(guī)

范》GB50049和《大中型火力發(fā)電廠設計規(guī)范》GB50660的有關規(guī)定。

5.1.5當燃料中涉及制漿造紙廢棄物等生物質燃料時,應符合現(xiàn)

行行業(yè)標準《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規(guī)范》CJJ90的有關規(guī)定。

5.2熱負荷

5.2.1用熱負荷應包括生產工藝、空調、采暖通風和生活等用熱負荷。

5.2.2確定設計熱負荷,應調查供熱范圍內的熱用戶供熱量、供

熱參數、用熱方式、回水情況。熱負荷應包括現(xiàn)狀熱負荷、近期熱

負荷、規(guī)劃人人文庫熱負荷,對主要熱用戶應繪制典型日的設計熱負荷和年

持續(xù)熱負荷曲線。

5.2.3供熱蒸汽參數應根據工藝用熱負荷、參數特點,綜合熱源

的蒸汽參數,經濟、合理地確定。

5.2.4供熱系統(tǒng)的各壓力等級,應按工藝要求和管路損失確定,

不宜超過三級,對熱電聯(lián)產項目,應綜合汽輪機抽、排汽壓力及調

整范圍確定壓力等級。

·40·

5.3燃料供應

5.3.1燃料主要品種應為煤、油、天然氣。在燃燒和環(huán)保條件許

可的情況下,漿廠及以廢紙為原料的紙廠產生的具有一定熱值并

可焚燒的生物質造紙廢棄物,宜和鍋爐燃料摻加以綜合利用。

5.3.2處理量較大且含水量較高的污泥,入爐焚燒前宜采取機械

脫水或干燥脫水處理,選擇的脫水方式應經過經濟技術比較后確定。

5.4主要設備選擇

5.4.1鍋爐設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鍋爐選型應適應當地供應的燃料品種,對有摻燒造紙廢棄

物要求的,應優(yōu)先選擇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專用

2鍋爐的蒸汽參數應根據熱負荷要求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

定,對熱電聯(lián)產鍋爐,應優(yōu)先采用高等級參數。

3容量相同的鍋爐,宜選用同一制造廠的同型設備。

4鍋爐臺數和容量,應根據設計熱負荷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

定,不宜少于2臺,當其中任何一臺鍋爐停用時,其余鍋爐應仍能

滿足連續(xù)生產的熱負荷要求。

5.4.2汽輪機設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鍋爐單臺容量20t/h及以上者,經技術經濟論證具有明顯

經濟效益的,應優(yōu)先選擇熱電聯(lián)產。

2應根據熱負荷的大小,遵循“以熱定電和適度規(guī)?!钡脑瓌t

確定機組人人文庫容量。應優(yōu)先選擇較高參數、較大容量和經濟效益更高

的供熱式機組。

3汽輪機機型的最佳配置方案,應在充分核實熱負荷的基礎

上,根據設計的熱負荷曲線特性,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4熱負荷常年穩(wěn)定的熱電站,可按全年基本熱負荷優(yōu)先采用

背壓式汽輪機;熱負荷不穩(wěn)定,波動較大的企業(yè),特別是摻燒了造

紙廢棄物的熱電站,宜采用抽氣凝汽式汽輪機或背壓式汽輪機和

·41·

抽氣凝汽式汽輪機搭配的方式,其熱電比應大于100%。

5.5化學水處理

5.5.1鍋爐水處理系統(tǒng)應根據鍋爐類型、參數、水汽質量要求進

行設計,應滿足鍋爐供水和水質調節(jié)的需要,工業(yè)鍋爐水處

理設計應當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用水軟化除鹽設計規(guī)范》

GB/T50109的有關規(guī)定;電站鍋爐水處理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

準《火力發(fā)電廠化學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5068的有關規(guī)定;鍋爐

給水及爐水水質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額定出口蒸汽壓力小于3.8MPa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

準《工業(yè)鍋爐水質》GB1576的有關規(guī)定。

2當額定出口蒸汽壓力不低于3.8MPa時,專用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

準《火力發(fā)電機組及蒸汽動力設備水汽質量》GB/T12145的有關規(guī)定。

5.5.2在滿足鍋爐給水水質標準的同時,宜結合全廠生產工藝水

質要求,集中建設化學水處理站。

5.5.3鍋爐補給水處理方法和系統(tǒng)的選擇,應根據原水水質、給

水及爐水的質量要求、補給水率、鍋爐排污率、設備和藥品的供應

條件及環(huán)境保護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發(fā)電用鍋爐的補

給水處理系統(tǒng)還應與鍋爐的鍋內裝置和過熱蒸汽減溫方式相適

應。

5.5.4造紙烘缸等采用蒸汽間接加熱的設備產生的凝結水應設

凝結水回收人人文庫裝置,并應送回凝結水箱使用。

5.6煙氣凈化處理

5.6.1鍋爐應配置煙氣凈化系統(tǒng),煙氣凈化系統(tǒng)宜采用單元制配

置方式。

5.6.2摻燒造紙廢棄物的鍋爐,應采用煙氣凈化系統(tǒng)去除煙氣中

酸性污染物及其他有害物,除塵設備應采用袋式除塵器或電袋除塵器。

5.6.3煙氣的排放應進行在線監(jiān)測。

·42·

5.7其他配套設施

5.7.1鍋爐的點火及助燃,可采用輕柴油。當工廠附近有穩(wěn)定的

燃氣供應時,也可采用燃氣點火及助燃。

5.7.2點火油系統(tǒng)供油能力應滿足容量最大的一臺鍋爐所配燃

燒器的燃油量要求。

5.7.3運煤系統(tǒng)應按全廠鍋爐總耗煤量、運煤系統(tǒng)的工作制度和

運煤線路的數量確定;對摻燒造紙廢棄物的物料輸送,應根據其物

料特性來選擇合理的輸送方式。

5.7.4除灰渣系統(tǒng)應根據鍋爐排渣方式、煙氣凈化系統(tǒng)的型式、

灰渣特性、地形、地質、氣象、交通、環(huán)保和灰渣綜合利用方式及節(jié)

水、節(jié)能要求確定。專用

5.8供熱系統(tǒng)

5.8.1熱力管道設計參數應根據本規(guī)范第5.2節(jié)熱負荷的計算確定。

5.8.2當用汽有特殊要求或用汽參數不同時,蒸汽干管采用單

管、雙管或多管系統(tǒng)的選擇,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5.8.3廠區(qū)的熱力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設,也可根據廠區(qū)實際情況部

分采用地溝和直埋敷設,架空熱力管道可與其他管道敷設在同一管架上。

5.8.4減溫減壓器、減溫器和蒸汽分配裝置,宜布置在熱電站區(qū)域內。

5.9壓縮空氣站

5.9.1壓人人文庫縮空氣站的設計規(guī)模應依據工藝、自控等用戶所需的用

氣量、用氣參數、用氣品質要求,計入同時使用系數、管道系統(tǒng)漏損

系數后計算確定。

5.9.2制漿造紙廠壓縮空氣站的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壓縮

空氣站設計規(guī)范》GB50029的有關規(guī)定。

5.9.3壓縮空氣站的布置可根據工廠具體情況,集中布置或布置

在用氣車間內。

·43·

6總平面與運輸

6.1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6.1.1總平面設計根據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等具體情況,宜列出

下列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廠區(qū)用地面積(hm2)。

2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m2)。

3露天堆場、露天操作場及固體廢物填埋場用地面積(m2)。

4道路(回車場)及廣場用地面積(m2)。專用

5建(構)筑物用地面積(m2)。

6總建筑面積(m2)。

7計算容積率的總建(構)筑物面積(m2)。

8綠化用地面積(m2)。

9建筑系數(%)。

10容積率。

11綠地率(%)。

12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重(%)。

13投資強度(萬元/hm2)。

14土(石)方工程量(m3)。

15人人文庫圍墻長度(m)。

16鐵路長度(km)。

6.1.2除容積率以外,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

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2012中附錄B《工

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計算規(guī)定》的有關規(guī)

定。

6.1.3容積率應按下式計算:

·44·

計算容積率的總建(構)筑物面積

容積率=(6.1.3)

廠區(qū)用地面積

6.1.4計算容積率的總建(構)筑物面積,應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

1建(構)筑物面積應按建(構)筑物外墻建筑軸線計算。當

該建(構)筑物層高超過8m時,該層建(構)筑面積應加倍計算;高

度超過8m的露天設備、容器、裝置等的覆蓋面積應加倍計算。

2圓形(圓錐形)構筑物及擋土墻面積計算應按實際投影面

積計算。

3貯罐區(qū)面積計算應按防火堤軸線計算,未設防火堤的貯罐

區(qū)應按成組設備的最外邊緣計算。

4天橋、棧橋的面積應按外壁投影面積計算。

5架空敷設的室外管廊可按管廊支柱間的專用軸線寬度加1.5m

乘以管廊長度計算;單柱支撐的室外管架可按管架最外邊緣寬度

乘以管架長度計算。

6露天設備、容器面積為獨立設備、容器時應按其實際用地

面積計算;為成組設備、容器時應按設備、容器場地鋪砌范圍計算。

7露天堆場及露天操作場面積應按堆場(操作場)實際區(qū)域

面積計算;當原料垛高超過8m時,應加倍計算。

6.1.5主廠區(qū)范圍外的公用配套設施的建設用地、分期建設的工

廠或改擴建工廠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人人文庫6.2總平面布置

6.2.1總平面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總平面布置應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工程及水文地質條件,

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礎工程費用。應對總平面布置做多方案

比選,在項目建設實施階段對總平面布置作進一步優(yōu)化??偲矫?/p>

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

的有關規(guī)定。

·45·

2應根據工廠特點合理劃分功能分區(qū),組織協(xié)調好物流、人

流。各功能分區(qū)內的各項設施布置應緊湊有序,宜按性質及使用

功能相近的單個小建筑物進行合并組合。

3應確定總平面布置的固定端和規(guī)劃發(fā)展端。工廠發(fā)展用

地宜預留在廠區(qū)用地紅線外。需要預留在廠區(qū)內的發(fā)展用地應符

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

定。

4改擴建的工廠總平面布置應與原有總體布局的功能分區(qū)

協(xié)調,利用與改造原有建(構)筑物及設施,改善與提升工廠的總體

布局和生產管理。

6.2.2廠區(qū)通道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符合通道兩側建(構)筑物及露天設施專用對防火、防塵、防

爆、防振動、防噪聲、安全及衛(wèi)生防護間距的要求。

2應符合鐵路、道路與帶式輸送機通廊等工業(yè)運輸線路的布

置要求。

3應符合各種工程管線、管廊和綠化的布置要求。

4應符合施工、安裝及檢修的要求。

5應符合豎向設計中護坡、擋土墻等的布置要求。

6應符合預留發(fā)展用地的要求。

6.2.3主要生產設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主要生產設施應露天化、聯(lián)合化、集中化布置。其他輔助

生產設施宜合并建造;當采用大型聯(lián)合廠房(倉庫)形式布置時,建

筑占地面人人文庫積、防火分區(qū)面積、安全疏散、防火間距及消防通道等應

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2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確定生產廠房的朝

向,并應滿足建筑節(jié)能、自然通風和采光的要求。

3主要生產設施應布置在工程地質良好的地段。連續(xù)蒸煮

器、堿回收爐、石灰窯及運行車速超過1000m/min的造紙機不宜

布置在工程地質條件不均勻地段。

·46·

4聯(lián)系主要生產設施之間的膠帶輸送機廊道等布置,應按照

工藝流程要求,緊湊合理,簡捷順暢,避免迂回折返。

5堿回收爐、石灰窯尾及自備熱電站鍋爐的煙囪宜采用共用

煙囪或集束,煙囪應布置在主要生產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的全年

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煙囪與防塵、防振動、防噪聲要求較高的

車間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鍋爐房設計規(guī)范》GB50041和

《小型火力發(fā)電廠設計規(guī)范》GB50049的有關規(guī)定。

6.2.4露天堆場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原料儲存場宜布置在廠區(qū)邊緣地帶,遠離明火及散發(fā)火花

的地點,且位于廠區(qū)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露天堆場布置

場地應具有良好的排水條件,并應與廠區(qū)總體豎向布置相協(xié)調。

2露天堆場尺度應根據建設場地條件,滿足專用大宗原料、燃料

的裝卸、儲存及轉運要求,并應具備足夠的裝卸車貨位及堆存場

地,合理配置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裝卸、轉運設備。

3當工廠設有鐵路專用線時,露天堆場鐵路裝卸線路布置應

按企業(yè)規(guī)模與作業(yè)性質、作業(yè)量確定。同時綜合企業(yè)其他車間、倉

庫等運輸需求,裝卸線路布置宜相對集中。

4物料應分類分堆、就近儲存,具備便捷的儲運條件,物流走

向不應相互干擾。原料儲存場的堆垛長度應由運輸方式、卸車方

式及卸車時間要求的卸車貨位確定,垛基邊緣之間不應有小于4m

的間隔通道。

5露天堆場的儲存期,應根據原料生長和收獲周期、工廠規(guī)

模、貨物運人人文庫距及運量等條件確定。露天及半露天堆場的安全防護

要求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有關

規(guī)定。

6.2.5動力、公用輔助設施及各類倉庫等的布置,宜靠近負荷中

心、主要用戶或物流出入便捷之處,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

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自備熱電站(鍋爐房)宜靠近負荷中心,并宜預留擴建端。

·47·

自備熱電站不宜布置在工程地質條件不均勻地段。

2總降壓變電站不宜布置在煙囪及其他煙氣粉塵散發(fā)點全

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有水霧場所冬季盛行風向的下風側和

強烈振動源附近;總降壓變電站宜布置在高壓線進、出線方便的一

側。

3車間變配電所、控制(操作)室、壓縮空氣站,宜設在所服務

的車間一側,突出建筑物外輪廓部分,宜不影響管溝、管架及通道

的使用。

4給水處理站的布置應位于廠區(qū)環(huán)境潔凈、給水總管進線線

路短捷,至主要用戶支管線路較短的地段。

5廢水處理站及廢水排放口,宜布置在廠區(qū)全年最小頻率風

向的上風側和地勢較低一側的邊緣地帶。專用

6化學品制備設施、桶裝油庫、乙炔、氧氣瓶間、煤粉制備、汽

車庫及加油站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公用設施,宜布置在廠區(qū)全年最

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的邊緣地帶。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符合

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

防火規(guī)范》GB50160、《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67和《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GB50156的有關規(guī)定。

7石灰石破碎車間、制氧站等產生高噪聲、強烈振動的生產

設施,與相鄰設施的防噪聲、防振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

企業(yè)噪聲控制設計規(guī)范》GB/T50087和《氧氣站設計規(guī)范》

GB50030的有關規(guī)定。

8機人人文庫械(電儀)修理設施宜充分利用地區(qū)社會化生產協(xié)作條

件。當需在廠區(qū)內設置時,宜與倉庫等組合成機修倉庫區(qū)布置。

電儀修理車間宜布置在環(huán)境潔凈,朝向、采光及通風條件較好的地

段,機鉗修理車間室外宜設金屬材料堆場。倉庫區(qū)應有便捷的交

通運輸條件。

9設置在工業(yè)(開發(fā))區(qū)的工廠,按照工業(yè)(開發(fā))區(qū)的總體規(guī)

劃要求,根據國家的能源政策及工廠的實際情況,宜充分利用工業(yè)

·48·

(開發(fā))區(qū)已建成的集中配套公建設施。

6.2.6生產管理及生活設施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生產管理設施布置應位于廠區(qū)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

側,并應布置在便于生產管理、環(huán)境潔凈、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與

城鎮(zhèn)和居住區(qū)聯(lián)系便捷的地點。

2生活服務設施宜布置在廠區(qū)主要人流出入口處,且環(huán)境潔

凈的地段;建筑物應有較好的朝向,滿足日照、采光、通風等要求,

建筑形式、藝術風格應與周邊當地建筑相協(xié)調,符合適用、經濟、美

觀的原則。

3消防站應根據工廠規(guī)模、火災危險程度以及所在地區(qū)消防

協(xié)作條件等因素設置,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

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消防站位置應滿足專用消防車能快速

到達火災現(xiàn)場的要求。消防站還應設有消防練習場地。有條件與

城鎮(zhèn)或鄰近工業(yè)企業(yè)消防設施協(xié)作的,應在區(qū)域內統(tǒng)一布設消防

站。

4生產管理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得超過廠區(qū)總用地

面積的7%。

6.2.7出入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廠宜分設人流與物流出入口,出入口不應少于兩個。

2原料儲存場、成品倉庫出入口宜設地磅計量,地磅周圍應

設停車等待場地。地磅(汽車衡)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

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6.2.8固人人文庫體廢物回收綜合利用及臨時堆放場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廠產生的固體廢物應在回收利用、綜合利用、“資源化”

的基礎上,實現(xiàn)“無害化”安全處置。固體廢物回收綜合利用及臨

時堆放場地,應首先考慮利用當地城鎮(zhèn)或工業(yè)(開發(fā))區(qū)統(tǒng)一規(guī)劃

的相應用地。

2固體廢物回收綜合利用及臨時堆放場地外部位置的選擇、

布置方式、有效容積、存儲期限、運輸工具及線路(道路、管線)應按

·49·

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要求實施,并應防止揚散、流失及二次污染的產

生。

3當企業(yè)固體廢物回收綜合利用及臨時堆放場地布置在廠

區(qū)內時,應充分利用廠區(qū)邊緣荒地、劣地、溝谷。應位于廠區(qū)全年

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同時應滿足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報告對廠

內外周邊環(huán)境的防護要求。

6.3物流運輸

6.3.1物流運輸方式及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廠內外物流運輸方式的選擇應因地制宜,根據工廠所在

地的實際自然條件、生產性質、原材料供應、產品特征及可持續(xù)發(fā)

展的需要,經技術經濟比較后可選擇公路、水(海專用)路、鐵路,包括運

輸管道、運輸棧橋(帶式輸送機)、架空索道等多種組合的物流運輸

方式。運輸方式應高效節(jié)能、安全可靠、運行通暢。總平面布置應

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

規(guī)定。

2應優(yōu)先選擇水(海)路運輸方式,也可選擇水(海)路與鐵路

或水(海)路與公路聯(lián)運的運輸方式。碼頭設計和建設應符合現(xiàn)行

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和當

地相關部門關于海域(內河)航運、航道、港口工程相關規(guī)定、規(guī)范、

技術的要求。

3當采用鐵路運輸方式時,工廠鐵路線路、站場等總平面布

置應符合人人文庫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

《Ⅲ、Ⅳ級鐵路設計規(guī)范》GB50012和《標準軌距鐵路建筑限界》

GB146.2的有關規(guī)定。

4工廠的物流運輸設施及維修宜社會化。當工廠單獨設立

貨運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汽車庫、修

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避開主要

人流出入口,靠近倉庫區(qū)或主要貨流出入口布置。

·50·

6.3.2道路及回車場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廠內部的道路路網布置,應根據工廠交通量及發(fā)展需

求,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期實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符合生產、運輸、消防、安全、施工、安裝、檢修及環(huán)境衛(wèi)

生的要求。

2)應與總平面、豎向布置和主要管線(管廊)走向相協(xié)調,并

應及時排除場地及道路積水。

3)應與廠外道路連接通暢、便捷。廠內主、次干道布置應與

人、貨流向合理銜接。

2廠區(qū)道路布置宜平行或垂直主要建構筑物,呈環(huán)狀布置。

道路路面寬度、縱橫坡度、最小圓曲線半徑、道路交叉、視距等主要

技術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廠礦道路設計規(guī)范專用》GBJ22和《工

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3工廠內道路可兼作消防通道。消防車道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

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和《建筑設計防火

規(guī)范》GB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4工廠內道路類型可采用城市型、公路型和混合型。道路路

面等級、面層類型的確定應根據運輸車輛噸位、交通流量、當地氣

候條件、路基狀況、道路性質、筑路材料、施工及養(yǎng)護維修條件,選

出經濟合理的路面結構組合類型。

5以公路運輸方式為主的工廠,在成品倉庫貨運出口應設置

滿足成品運輸的回車場,回車場面積應根據大型集裝箱車輛最小

轉彎半徑人人文庫、貨運站臺寬度、待運周轉車輛行駛的便捷和消防安全要

求等因素確定。

6廠內道路不宜中斷,在盡頭式道路終端應設置回車場,回

車場面積應根據所通行車輛最小轉彎半徑和路面寬度確定。

7地下管線穿越廠區(qū)主要道路時,應對地下管線采取安全有

效的保護措施,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

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51·

8當廠前區(qū)、廠大門人流集中處采用混合交通影響廠區(qū)行人

安全時,應設置人行道。人行道的設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

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人流干道與廠區(qū)鐵路專用線或貨流干道交叉時,應在

鐵路專用線和貨流干道上方設置人行天橋跨越或其他交

通安全控制措施。

2)經常通過行人而無道路的地方,應設置人行道。

9建設期布置的臨時施工道路宜與永久性道路相結合。

10工廠進行改造、擴建時,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道路,并應做好

新、老道路的銜接。

11廠內道路可根據工廠規(guī)模、年運輸量設置交通標志。交

通標志的形狀、尺寸、顏色、圖形以及位置應符合專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道

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的有關規(guī)定。

6.4豎向設計

6.4.1場地豎向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場地豎向設計應與總平面布置同時進行,應結合廠區(qū)內外

現(xiàn)有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和規(guī)劃的運輸線路、排水系統(tǒng)、周圍場地

標高等環(huán)境因素,根據生產、運輸、防洪、排水、管線敷設及土(石)

方工程等要求,經多方案技術經濟比選后,擇優(yōu)確定。

2場地豎向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

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人人文庫應有利于土地集約節(jié)約利用,滿足生產和運輸要求,并應

確保廠區(qū)不被洪水、潮水及內澇水淹沒。

2)場地平整應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選擇合理的

平整坡度,宜減少場地平整土(石)方、建(構)筑物基礎及

場地支擋、護坡等土(石)方工程量。山區(qū)建廠應保護山

坡植被及現(xiàn)有排水系統(tǒng)。

3)分期建設的工程,應在場地標高、運輸線路坡度、排水系

·52·

統(tǒng)等方面近期與遠期工程相協(xié)調,統(tǒng)籌規(guī)劃。

4)改建與擴建工程應充分利用和保護現(xiàn)有排水系統(tǒng),并應

與原有場地在豎向布置相協(xié)調。

6.4.2豎向設計形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場地豎向設計形式應根據場地的地形坡度變化和工程(水

文)地質條件、廠區(qū)面積、建筑物大小、生產工藝、運輸方式、建筑密

度、管線敷設、檢修施工方法等因素確定。

2豎向設計形式可采用平坡式、階梯式或混合式。當場地自

然坡度較大或場地地形比較復雜時,廠區(qū)豎向設計宜采用階梯式

布置。

3階梯式布置有關臺階的劃分、臺階之間運輸聯(lián)系、臺階及

邊坡處理等技術條件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專用《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

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6.4.3平整標高及土(石)方工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場地的平整標高、坡度要求、填方壓實度、表土處理和土

(石)方工程量的平衡計算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

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和《防洪標準》GB50201的有關規(guī)定。

2建筑物的室內地坪標高,應高出室外場地地面設計標高,

高差宜為0.30m,不應小于0.15m。在山區(qū)建設的企業(yè)場地平整

土(石)方宜保持平衡,并列出場地平整土(石)方平衡表。

6.4.4場地排水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場地應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統(tǒng)。場地雨水的排除方

式,應結合人人文庫所在地區(qū)的雨水排除方式、建筑密度、環(huán)境衛(wèi)生要求、地

質條件等因素,合理選擇暗管、明溝或組合方式。當采用明溝排水

時,宜加鋪砌和設蓋板,明溝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

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排出廠外的雨水,宜接

入城鎮(zhèn)或工業(yè)(開發(fā))區(qū)的既有雨水排水系統(tǒng)或經由自建排水設施

就近引入接納水體,應避免對其他工程設施或農田造成危害。

2當工廠臨近江、河、湖、海洪(潮)水威脅地帶,因條件限制,

·53·

場地平整標高低于洪(潮)水位且廠區(qū)積水不能自流排除時,應采

用機械排澇措施。

6.5管線綜合布置

6.5.1管線綜合布置應與總平面布置、豎向設計和綠化布置相結

合,管線之間、管線與建(構)筑物、道路、鐵路之間在平面及豎向上

應相互協(xié)調,緊湊合理、節(jié)約用地、安全可靠。

6.5.2管線敷設方式的確定,應根據管線內介質的性質、工藝要

求、生產安全、交通運輸、施工檢修和廠區(qū)條件等因素,經技術經濟

比較后確定。

6.5.3管線綜合布置應將干管布置在用戶較多或支管較多的一

側,或將管線分類布置在管線通道內。管線通道專用應與道路、界區(qū)控

制線平行布置。在滿足安全的條件下,應采用共架、共溝布置。地

下(上)管線、管溝、管架、管廊的布置敷設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

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6.5.4管線綜合布置應減少管線與鐵路、道路交叉。有可燃性、

爆炸危險性及有毒性介質的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設方式且不應穿

越和跨越與其無關的建(構)筑物、生產裝置、輔助生產及倉儲設

施、貯罐區(qū)。

6.5.5山區(qū)建廠,管線敷設應充分利用地形。應避免山洪、泥石

流及其他不良地質的危害。

6.5.6分期建設的項目,管線布置應進行近期管線集中,遠近期

結合的全面人人文庫規(guī)劃。

6.5.7改(擴)建工程中的管線綜合布置,不應妨礙現(xiàn)有管線的正

常使用,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

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6.6綠化

6.6.1綠化應結合當地自然條件、植物生態(tài)習性及抗污性能,因

·54·

地制宜,合理布置工廠綠化用地。

6.6.2綠化應與總平面布置、豎向設計和管線布置統(tǒng)一考慮,充

分利用廠區(qū)非建筑地段及零星空地;應利用管架、棧橋、架空線路

等設施的下面及地下管線帶上面的場地布置綠化。廠區(qū)綠地率、

樹木與建(構)筑物和地下管線的最小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關規(guī)定。

6.6.3廠區(qū)內道路彎道及交叉口、鐵路專用線與道路平交道口附

近及鐵路專用線沿線的綠化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廠礦道路

設計規(guī)范》GBJ22和《工業(yè)企業(yè)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GB50187的有

關規(guī)定。

6.6.4廠區(qū)土(石)方工程平整時,挖、填方邊坡宜鋪草皮加固,加

強水土保持。專用

人人文庫

·55·

7電氣系統(tǒng)

7.1一般規(guī)定

7.1.1電力設計應包括供配電、車間電力設備、照明、防雷、接地、

電修。

7.1.2電力設計應節(jié)約電能、選用節(jié)能產品、裝設經濟核算的計

量表計,在選用節(jié)能技術和裝置時,應進行技術和經濟比較。

7.2供電專用

7.2.1電力負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采用需要系數法求出計算負荷,宜用單位產品耗電量進行

比較。

2造紙制漿廠用電設備需要系數Kx及功率因數cos可按

照附錄F取值。

3電力負荷等級分類應根據生產特點、非計劃性停電對人身

安全、設備安全以及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因素,確定用電設備

負荷等級分類,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供配電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

GB50052的有關規(guī)定。

4重要負荷的供電場所和設備應配置后備電源。后備電源

可從以下人人文庫幾種供電形式中選擇確定:

1)柴油發(fā)動機。

2)不間斷電源系統(tǒng)(UPS)及應急電源系統(tǒng)(EPS)。

3)電網應急后備電源。

5制漿車間、漿板車間、造紙車間、堿回收車間、二氧化氯制

備車間、廢水處理站的一般負荷,宜采用雙回路供電。

7.2.2供電電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6·

1自備熱電站的設置應根據地區(qū)電網以及本廠熱電聯(lián)產條

件確定。

2當自備熱電站的發(fā)電能力能滿足制漿造紙廠用電時,熱電

站與地區(qū)電力系統(tǒng)之間宜裝設一回路電源聯(lián)絡線,聯(lián)絡變壓器可

根據地區(qū)電網的供電條件、計費方式和節(jié)能要求選擇,聯(lián)絡變壓器

容量宜按一臺容量最大的發(fā)電機停機。當受電容量很小時,變壓

器臺數及容量的選用,需進行經濟技術比較。發(fā)電機的檢修宜與

生產線主設備檢修同期進行。

3當地區(qū)電力網供電時,宜由專用回路供電。

4當僅有一個供電電源,或雖有兩個電源但其中之一的電源

為背壓式汽輪發(fā)電機時,宜自廠外取得備用電源或配置一定數量

的柴油發(fā)電機,容量應確保工廠檢修時必要的照專用明、生活用水、消

防水泵以及電源故障時不宜較長時間停電的設備的需要。

7.2.3供電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變壓器的容量、臺數的選擇,除考慮上述有關條款外,尚應

根據計算負荷、工作班制、初投資、設備折舊及維修費、電能損耗、

供電貼費、電能計費等方式,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并應根據負荷的

重要性和運行方式等因素決定。

2與電網直接連接的主變壓器或聯(lián)絡變壓器中性點的接地

方式,是否采用有載調壓裝置及其分接頭的選定宜根據地區(qū)電網

條件確定。

335kV、10(6)kV饋電線采用放射式、樹干式或鏈式,系統(tǒng)

應經技術人人文庫經濟比較后決定。對井群、生活福利區(qū)及其他零星負荷

的供電,可采用樹干式系統(tǒng)。

4自分段單母線分配負荷接引回路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車間或工段的平行生產流水線,宜由不同的母線供電。

2)便于負荷調配及配合工藝設備維修。

3)兩段母線上的負荷宜平衡,并應與變壓器或發(fā)電機的容

量相協(xié)調。

·57·

4)互為備用的用電設備宜由不同母線段供電。

5當符合下列情況時,廠區(qū)配電電壓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選

擇確定:

1)地區(qū)電網有幾種電壓可供選擇時。

2)發(fā)電機有幾種額定電壓可供選擇時。

3)擴建或改建工程中,原有的供電電壓有必要進行調整時。

4)工廠的用電負荷以及發(fā)電機容量較大時。

6廠區(qū)配電電壓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結果相差不大時,宜采用

較高的供電電壓。

7當符合下列情況時,電動機電壓等級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

選擇確定:

1)大功率電機臺數較多,總容量較大時。專用

2)100kW及以上容量的電動機數量較多時。

8電動機電壓等級的選擇宜符合以下規(guī)定:

1)100kW~400kW電機宜采用660V系統(tǒng)供電。

2)高壓電動機的電壓等級宜為6kV或10kV。

3)低壓電動機的電壓等級宜為380V或660V。

9新建制漿造紙廠,斷路器的額定短路開斷容量選定應符合

5年~10年的電網和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擴建、改建工程中,應對原有

斷路器的額定短路開斷容量進行校驗。

10對于操作次數較多的高壓電動機,可采用真空接觸器。

7.2.4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及電氣測量儀表設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

標準《電力人人文庫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guī)范》GB/T50062的

有關規(guī)定。

7.2.5無功功率補償以及諧波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供配電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52和

《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GB/T14549的有關規(guī)定。

2當全廠無高壓異步電動機或總容量較小時,宜采用低壓電

容器進行無功功率補償。電容器柜宜設在低壓配電室內。

·58·

3當全廠的高壓異步電動機總容量較大時,高壓側可利用自

備熱電站發(fā)電機、同步電動機或裝設高壓電容器進行無功功率補

償。生產車間變電所的低壓側宜采用低壓電容補償。

4工程設計時,應對系統(tǒng)諧波含量進行評估。

5當各類非線性用電設備所產生的諧波對配電系統(tǒng)和其他

電器設備有影響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1)各類大功率非線性用電設備變壓器宜由短路容量較大的

電網供電。

2)對大功率變流設備應采取提高整流變壓器二次側的相數

和增加整流器的整流脈沖數的措施。多臺相數相同的整

流裝置應采用整流變壓器的二次側有一定的相角差或采

用高電壓等級的電源供電的措施。專用

3)宜安裝濾波器。

4)在補償電容器回路中串聯(lián)一組電抗器,感抗值的選擇宜

在可能產生的任何諧波下,使電容器回路的總電抗為感

性。

5)變頻器應采用進線AC電抗器,出線宜采用電抗器或濾

波器;變頻器進線宜采用屏蔽線并接地;出線宜采用變頻

器專用電纜。電機外殼應接地,變頻器的布置宜靠近用

電設備,縮短線路長度。

6)非線性負荷宜采用專用變壓器供電,可采用絕緣型電源

變壓器。

7)人人文庫電纜、信號線、通信線路的敷設,應采取防干擾措施,并應

符合本規(guī)范第7.3.7條的有關規(guī)定。

8)宜選用一次側為三角形接線的三相配電變壓器。

7.2.6變配電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10kV及以下變電站設計規(guī)范》

GB50053、《35kV~110kV變電站設計規(guī)范》GB50059和《3~

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60的有關規(guī)定。

·59·

2當大型制漿車間、造紙車間、漿板車間及堿回收車間用電

負荷較大時,宜單獨設置高壓配電室,向該車間及附近小車間(工

段)負荷配電。

3高壓配電室的高壓開關柜,宜在每段母線設計1個~2個

備用回路,并宜預留1臺~2臺高壓開關柜的位置。

4低壓配電室的低壓配電屏,宜在每段母線設計適當數量的

備用回路,并預留1臺~2臺低壓配電屏位置。

5當高低壓配電室布置在二層平面及以上時,應設電氣設備

的運輸通道,宜設置吊裝平臺。

6制漿車間、堿回收車間、二氧化氯制備車間、氯堿制備車間

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不得設門與變配電所相通。當必須設門時,

變配電所應采取正壓或化學過濾等防腐蝕措施專用。

7所有變配電所的進出線孔洞,應采用阻燃的密封材料嚴密

封堵。設計時宜避免有垂直進出變配電所的孔洞,當不能避免時,

應采取防水措施。

8電纜夾層的凈高不應小于2000mm,但不宜大于

3000mm。車間內變配電室的電纜夾層凈高,供人員活動的短距

離空間不應小于1400mm。建筑面積超過250m2的電纜夾層,疏

散口不宜少于2個,第二出口可設在固定樓梯的室外平臺處。

9電纜夾層中電纜的布置應考慮電纜敷設以及檢修用的通

道。

7.2.7廠區(qū)線路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符合人人文庫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guī)范》GB50217

的有關規(guī)定。

2當廠區(qū)室外電纜線路有管廊時,宜采用在管廊上設置電纜

橋架的方式敷設電纜,電纜橋架宜設置在管廊的上部。

3電纜橋架敷設電纜可采用埋地或電纜溝內敷設方式,應避

免穿越有酸、堿等化學液體侵蝕的區(qū)域和各種露天堆場。

7.2.8嚴禁架空線路穿越原料場。沿原料場道路敷設的架空線

·60·

路,應布置在遠離原料場一側,與堆垛的水平距離不得小于桿塔高

度的1.5倍。

7.3車間配電

7.3.1車間配電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車間低壓配電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

GB50054、《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guī)范》GB50055、《供配電系統(tǒng)

設計規(guī)范》GB50052和《電力裝置的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guī)范》

GB50063的有關規(guī)定。

2車間高壓配電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3~110kV高壓配電

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60的有關規(guī)定。

3電氣設備及線路的選擇,應根據自然環(huán)境專用條件和使用場所

的環(huán)境確定。

4車間的電氣設備與線路,應安裝在操作和檢修便捷處。當

電氣設備的使用環(huán)境條件不能適應環(huán)境因素的特征時,宜將電氣

設備集中安裝在環(huán)境正常的單獨房間內。

5不得將電氣設備布置在物料、水、汽、火焰及化學藥劑可能

噴濺與滴漏的地方。

7.3.2低壓配電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低壓配電系統(tǒng)應與各車間的生產系統(tǒng)相適應。

1)同一生產系統(tǒng)的用電設備宜用同一母線或線路供電。

2)平行的生產系統(tǒng)或互為備用的用電設備宜由不同母線或

人人文庫線路供電。

3)平行生產系統(tǒng)的公用用電設備,當任一生產系統(tǒng)的電源

中斷時,可通過轉換獲得電源。

4)生產系統(tǒng)停電檢修時,應設置檢修電源。檢修電源之間

的間距宜按50m設置。

5)同步電動機及勵磁裝置、冷卻風機、油泵等輔機的交流電

源,應引自同一母線。當上述輔助電機失電時,主電源應

·61·

能自動停止。

2電力與照明負荷宜由同一臺變壓器不同的低壓回路供電。

大型項目可采用專用照明變壓器。遠離變電所的建筑物,電力與

照明負荷可合用低壓回路。

3各變電所低壓側之間的聯(lián)絡線,除作為備用電源外,容量

宜包括檢修及照明負荷,聯(lián)絡開關宜采用低壓斷路器。

4低壓側互相聯(lián)絡的變壓器,當低壓側安裝總低壓斷路器

時,在低壓斷路器兩側均應設置隔離開關或隔離插頭。

7.3.3電動機控制及生產聯(lián)系信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生產過程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統(tǒng)(DCS)、可編程控制器系

統(tǒng)(PLC)控制時,電動機控制宜采用電動機控制中心(MCC)控

制。專用

2除采用控制電源集中供電外,控制回路的電源電壓宜用交

流220V。

3電氣聯(lián)鎖應滿足生產和安全的要求,可靠、簡單、經濟,并

應有解除聯(lián)鎖的措施。當生產過程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統(tǒng)(DCS)控

制方式時,電動機控制及聯(lián)鎖功能宜由分散型控制系統(tǒng)(DCS)完

成,并宜根據操作要求在現(xiàn)場設置啟動、關停按鈕。分散型控制系

統(tǒng)(DCS)應確保電動機的啟停操作、監(jiān)視和運行參數記錄、故障自

動報警等功能。

4需要緊急停車的設備,應就近裝設必要數量的緊急停車按

鈕。

5容人人文庫量為40kW以上的電動機和工藝要求調節(jié)負荷或經常

監(jiān)測運行情況的電動機,宜設置電流監(jiān)視。

6當電源容量、沖擊力矩及啟動壓降滿足設備正常運行要求

時,宜采用全壓啟動。磨木機、熱磨機、真空透平機等大型用電設

備的電動機,當電源容量、沖擊力矩及啟動壓降滿足要求時可直接

啟動;不能滿足要求時宜采用降壓啟動方式。

7除生產工藝要求調速的電機采用變頻控制外,風機、水泵、

·62·

漿泵、輸送機等負荷變化較大的電機宜采用變頻調速控制。

8電動機除應裝設短路保護電器外,還應裝設過載、三相不

平衡保護。電動機保護可優(yōu)先采用智能電動機保護器。當采用熱

繼電器保護、電動機為星形接線時,應采用三極熱繼電器;當電動

機為三角形接線時,應選用帶有斷相保護的熱繼電器。連續(xù)運行

的電動機,熱繼電器可按電動機的額定電流選擇,并應根據電動機

的啟動時間,選?。罚脖峨妱訖C額定電流下的可返回時間。

9在生產操作上有密切聯(lián)系的車間、工段或崗位之間,應按

工藝要求設置聯(lián)系信號、預告或報警信號。

7.3.4電動機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電動機的選擇應與使用環(huán)境、工作方式、安裝型式相適應。

各主要生產車間的電動機,宜采用IP45至IP55專用防護等級的外殼。

2電動機應選擇節(jié)能型,能效等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中

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的有關規(guī)

定。

3電動機的選擇,應根據工藝設備的運行情況,選擇相適應

的電動機工作制。

7.3.5電器設備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各主要生產車間現(xiàn)場電氣設備的低壓電器,應符合現(xiàn)行國

家標準《爆炸和火災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的有

關規(guī)定。多塵和腐蝕性嚴重的場所的保護、啟動設備應裝在與多

塵和腐蝕性嚴重的場所隔離的房間內。

2用人人文庫于開斷短路電流的低壓電器,運行分斷能力應大于系統(tǒng)

預期的短路電流值。低壓框架斷路器的短時耐受短路電流有效值

應大于系統(tǒng)預期的短路電流值。

3用于短路保護的低壓斷路器的分斷能力不滿足要求時,

可用限流式低壓斷路器,或將熔斷器與低壓斷路器串聯(lián)使用,此

時熔斷器可安裝在低壓斷路器的電源側,并應保證兩者特性的

匹配。

·63·

4在保護接零(TN)系統(tǒng)中,當短路保護電器的靈敏度符合

接地故障保護要求時,應采用短路保護兼作接地故障保護;當短路

保護電器的靈敏度不符合接地故障保護要求時,應采取下列方式:

1)在滿足電氣設備正常工作和起動的情況下,應減小斷路

器的瞬時或短延時過電流脫扣器的電流整定值。

2)電力變壓器宜選用Dyn11聯(lián)結組別,替代Yyn0或

Yyn12聯(lián)結組別。

3)可加大配電線路的相導體截面或保護導體(PE或PEN)

截面。

4)可選用專用的零序電流互感器和電流繼電器組成接地故

障保護。

5)可選用專用的剩余電流保護器(RCD)專用。

6)可選用具有單相接地故障保護或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

器。

7)當電動機回路選用智能型電動機保護器保護時,應充分

利用其單相接地故障保護功能或漏電保護功能。

7.3.6專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傳動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造紙機傳動系統(tǒng)宜采用全數字式交流變頻傳動裝置,應

具有在線監(jiān)控、故障自診斷、事故報警、斷電報警以及與

其他各系統(tǒng)的通信等功能。

2)造紙機傳動控制系統(tǒng)宜配置操作員站、工程師站和就地

人人文庫操作裝置。

3)造紙機傳動控制系統(tǒng)應設置可靠的緊急停車系統(tǒng)和事故

音響報警系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