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鄉(xiāng)年鑒》及其漢譯本對比分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1.gif)
![《沙鄉(xiāng)年鑒》及其漢譯本對比分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2.gif)
![《沙鄉(xiāng)年鑒》及其漢譯本對比分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3.gif)
![《沙鄉(xiāng)年鑒》及其漢譯本對比分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4.gif)
![《沙鄉(xiāng)年鑒》及其漢譯本對比分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d67afe94af04e14f09b11828f417f3b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沙鄉(xiāng)年鑒》及其漢譯本對比分析摘要:生態(tài)批評以地球為中心分析文學文本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深刻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探討生態(tài)文學文本在重塑人與自然和諧關系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將從生態(tài)批評視角出發(fā),探討生態(tài)文學文本的翻譯問題,具體將聚焦《沙鄉(xiāng)年鑒》的翻譯,并從詞法、句法和修辭三個方面對比分析該文本的三個漢譯本,試論生態(tài)批評對生態(tài)文學文本翻譯的指導作用,探討不同譯者在重構人與自然關系方面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效果。關鍵詞:生態(tài)批評;《沙鄉(xiāng)年鑒》;生態(tài)文學翻譯;對比研究;Abstract:Eco-criticismmeansanalyzingtheman-naturerelationshipintheliterarytextsfromanearthcenteredperspective,criticizinganthropocentrismanddiscussingtheroleofEco-literaturethatplaysinreshapingaharmoniousman-naturerelationship.ThispaperwilldiscussthetranslationoftheEco-literaturefromtheperspectiveofEco-criticism.TheChinesetranslationofASandCountyAlmanacisthemainfocusofthisthesis.AcomparativestudyofthreeChineseversionsofthisbookwillbemadeandanalyzedatthreelevels.ThispaperaimstoprobeintoEco-criticism'sguidanceonthetranslationofEco-literatureandstudytheapproachesemployedindifferenttranslationsinreshapingtheman-naturerelationshipandtheeffectsthattheseapproacheshaveexerted.Keyword:Eco-criticism;ASandCountyAlmanac;translationofEco-literature;comparativestudy;0、引言近半個世紀以來,生態(tài)危機逐漸演變成全球性問題,并已成為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之一。因此,人類不得不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由此也催生了各人文社科領域的生態(tài)研究,其中就包括文學領域的生態(tài)批評研究。生態(tài)批評以地球為中心分析文學文本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深刻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探討生態(tài)文學文本在重塑人與自然和諧關系中所起的作用。那么針對生態(tài)文學文本的翻譯,譯者應如何在翻譯的過程中保留原文中的生態(tài)思想呢?不同的譯者對原語文本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移植是否存在個體差異呢?目前學術界對此并未給予應有的關注,本文將作嘗試性的探討。生態(tài)文學著名代表作之一《沙鄉(xiāng)年鑒》受到世人廣泛的關注和喜愛,被視為環(huán)境保護主義的圣經。作者利奧波德的生態(tài)思想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其提出的“土地倫理”理念和“像山一樣思考”思想也因此被廣為人知?;谏鷳B(tài)批評相關理論知識,本文將試論生態(tài)批評對生態(tài)文學文本翻譯的指導作用,探討不同譯者在重構人與自然關系方面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效果。此外,本文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三個譯本中,郭丹妮譯本可讀性更強,更受讀者歡迎。本文將嘗試為生態(tài)文學文本的翻譯提供新的研究視角。1、相關研究現狀分析著名學者胡庚申曾提出了著名的“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生態(tài)翻譯學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態(tài)學途徑的翻譯研究,抑或生態(tài)學視角的翻譯研究(胡庚申,2008:11)。在2013年,胡教授重新定義了“生態(tài)翻譯學”,他指出生態(tài)翻譯學作為一種從生態(tài)視角縱觀翻譯的研究范式,以生態(tài)整體主義為理念,以東方生態(tài)智慧為依歸,以“適應/選擇”理論為基石,是一項系統(tǒng)探討翻譯生態(tài)、文本生態(tài)和“翻譯群落”生態(tài)及其相互作用、相互關系的跨學科研究(胡庚申,2013:27)。近年來,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在中國方興未艾,有學者也給出了不同的見解。生態(tài)翻譯學不過是生態(tài)主義浪潮中翻譯研究的“生態(tài)轉向”。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來看,生態(tài)翻譯學實際是“非生態(tài)”的研究(苗福光,王莉娜:81)。在翻譯學與生態(tài)學的交叉研究方面,MichaelCronin在其著作TranslationandGlobalization中指出翻譯對于語言和文化的保護不能撇開政治因素,并提出translationecology的概念,將之定義為翻譯實踐應該控制著弱勢語言的使用者和譯者(Cronin,2003:167)。在這里,translationecology意味著維護語言生存和文化平衡。許建忠也曾在其著作《翻譯生態(tài)學》中響應了Cronin的觀點,他指出,翻譯生態(tài)學是翻譯學和生態(tài)學相互滲透的結果,并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簡單地說,翻譯學就是研究有關翻譯現象,解釋翻譯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許建忠,2009:2-4)。換句話說,翻譯生態(tài)學意指將生態(tài)學的研究成果介紹到翻譯研究中來,從而讓翻譯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建立聯系,從生態(tài)學的視角研究翻譯??傊?以上的幾位學者無疑都是從生態(tài)學的視角研究翻譯或者將生態(tài)學與翻譯學結合起來做研究。他們借用了生態(tài)學的相關理論在研究和分析翻譯學。苗福光曾指出,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者不可能不注意到稍早一點、在世界文學乃至人文社會學科領域驚醒的一場“思維的范式革命”——生態(tài)主義研究的勃興(苗福光,2007:8)。后來,苗福光和王莉娜又提出,反觀生態(tài)翻譯學的發(fā)生發(fā)展,不難發(fā)現,沒有一位學者是站在生態(tài)批評視角來探討生態(tài)翻譯學的,相反,大家是借用和改造了達爾文的“適應/選擇”學說來研究翻譯的(苗福光&王莉娜,2014:80)。目前翻譯學與生態(tài)學的交叉研究主要是借用生態(tài)學的研究成果對翻譯現象進行重新闡釋,而對“實指”研究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沒有系統(tǒng)探討翻譯時如何再現原語文本中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沒有專門探討翻譯在增強人們的生態(tài)意識方面可以發(fā)揮的作用(陳月紅,2016:63)。1972年,JosephW.Meeker首次提出“文學生態(tài)學”的概念,其旨在采用跨學科的方法“對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的生物主題進行研究”(JosephW.Meeker,1972:9)。1978年,美國學者WilliamRueckert提出了“生態(tài)批評”這一概念(WilliamRueckert,1978:105)。在上世紀九十年代,CheryllGlotfelty界定生態(tài)批評為探討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之關系的研究,即運用一種以地球為中心的方法研究文學(胡志紅,2015:73)。朱新福認為,生態(tài)文學批評是探討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一種文學批評理論,它旨在確定文學、自然、文化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建一種生態(tài)詩學理論(朱新福,2003:135)。國內著名生態(tài)批評學者王諾在吸收國外定義之利弊后說,生態(tài)批評是在生態(tài)主義、特別是生態(tài)整體主義思想指導下探討文學與自然之關系的文學批評(王諾,2013:8)。因此,生態(tài)批評即是從一種跨學科的視角研究文學與自然的關系的學科,生態(tài)批評也將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緊密地結合聯系了起來,尤其是與自然環(huán)境有關的文學作品。談及生態(tài)批評,生態(tài)與語言之間的關系不容忽視。英國學者ArranStibbe說到,生態(tài)和語言之間的關系主要就是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主要受制于人類的思想、觀念、觀點和世界觀,反之亦然(Stibbe,2015:2)。此外,翻譯和語言緊密相連,因此,鑒于生態(tài)批評的跨學科性,翻譯和生態(tài)批評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聯。生態(tài)批評與翻譯都屬于人文社會學科,其都是研究把人類的精神世界、意識形態(tài)和人類社會作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西班牙學者CarmenValeroGarcés長期致力于翻譯與生態(tài)批評的交叉研究。通過對比分析研究《瓦爾登湖》的譯本,她強調生態(tài)批評對譯文具有重要意義,生態(tài)批評為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從而呼吁人們去重新思考文學與地域的關系(Carmen,2011:257)。CarmenValeroGarcés還指出了環(huán)境人文主義對于翻譯生態(tài)文學的重要性,研究翻譯與生態(tài)批評的關系要重視翻譯的重要性(Carmen,2012:141)。因此,生態(tài)批評與翻譯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研究空間。美國生態(tài)文學包括生態(tài)小說、生態(tài)詩歌等,自然文學是美國生態(tài)文學的重要分支之一。美國生態(tài)文學進入中國讀者視野的時間較晚,最早的譯介始于20世紀40年代末對《瓦爾登湖》的譯介,之后進入相對沉寂期。目前生態(tài)文學的譯介無論從體裁和題材上都比較單一化,不夠全面。未來生態(tài)文學的譯介,理應進行進一步拓展。只有多元化的生態(tài)文學譯介才能帶給讀者多維的環(huán)境想象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對生態(tài)文學的研究淵源多于對其翻譯的關注。生態(tài)文學的相關翻譯研究尚屬空白,有深入研究的空間(馬軍紅,2015:32/35)。針對生態(tài)文學作品的翻譯,譯者應該如何翻譯呢?翻譯研究者或譯者必須充分認識到中西傳統(tǒng)中人與自然關系建構的不同模式及其發(fā)展,在翻譯實踐中遵守“生態(tài)翻譯”的原則。事實上,在英譯漢翻譯實踐中,特別是在英語自然文學的漢譯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陳月紅,2016:67)。從目前來看,國內關于生態(tài)文學的翻譯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少數幾部作品上諸如《瓦爾登湖》等?!锻郀柕呛纷鳛槊绹鷳B(tài)文學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國內外諸多學者曾經從生態(tài)學、文學和翻譯的角度去研究該作品。馬軍紅對梭羅自然寫作作品在中國的譯介數量做過統(tǒng)計,其中《瓦爾登湖》排名首位。《沙鄉(xiāng)年鑒》作為自然寫作的經典著作之一,國內學者對其關注和研究目前還不是很多。國內的學者主要還是從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自然觀念和土地倫理的角度在研究《沙鄉(xiāng)年鑒》?!渡赤l(xiāng)年鑒》的翻譯研究也比較單薄,而從生態(tài)批評視角研究《沙鄉(xiāng)年鑒》翻譯的先例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本文嘗試選擇具有生態(tài)價值的文本《沙鄉(xiāng)年鑒》作為對象,從生態(tài)批評視角研究《沙鄉(xiāng)年鑒》的翻譯問題,探討翻譯在增強讀者生態(tài)意識方面可發(fā)揮的作用,擬為生態(tài)文學文本的翻譯研究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2、《沙鄉(xiāng)年鑒》及其漢譯簡介《沙鄉(xiāng)年鑒》是美國著名生態(tài)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Leopold)(1887-1948)所寫的一本非小說書籍,堪稱自然文學作品的經典之作。AldoLeopold被認為是美國野生生物管理之父和美國的先知,這本書描述了AldoLeopold提倡的一種關于“土地倫理”的思想。這本自然寫作短文合集被視為美國保護運動中劃時代的書。該書印刷超過兩百萬冊,已被譯為十二種語言?!渡赤l(xiāng)年鑒》一書活躍和改變了環(huán)境運動,并促進生態(tài)學的廣泛影響。ASandCountyAlmanac(《沙鄉(xiāng)年鑒》)與Walden(《瓦爾登湖》)和SilentSpring(《寂靜的春天》)被稱為自然文學三部曲,《沙鄉(xiāng)年鑒》一書更是被稱為美國環(huán)境保護運動的“圣經”,也曾被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為“20世紀自然寫作領域十大好書之一?!币惨讶脒x我國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推薦閱讀書系。在書中,AldoLeopold主張人與動物、植物和土地應該和諧相處,共生共榮(Leopold,1966:99)。在其提出的“土地倫理”概念中,AldoLeopold強調了人與土地的共存以及人類與動植物的共存的重要性。在《好櫟樹》章節(jié),AldoLeopold還積極倡議“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意味著人類不再是宇宙的中心,在描述櫟樹命運的時候,他對砍倒的櫟樹表達了深刻的同情之心。此外,AldoLeopold將荒野比作遠離科學技術和工業(yè)污染的自然環(huán)境,呼吁人們“像山一樣思考”,重視生態(tài)整體主義和生態(tài)和諧。《沙鄉(xiāng)年鑒》一書在美國首次出版于1949年。1989年,時任蘭州大學環(huán)境史專業(yè)侯文蕙老師首次將ASandCountyAlmanac一書翻譯成了漢語《沙鄉(xiāng)的沉思》,《沙鄉(xiāng)的沉思》在1992年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隨著時間流逝,國內多名譯者先后翻譯了ASandCountyAlmanac一書,因此,ASandCountyAlmanac在我國也就出現了多個漢譯本。截止日前,筆者發(fā)現ASandCountyAlmanac共有15個中文譯本,并已被23家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92、1997、2010、2016侯文蕙;1996邱明江;1998、2004、2005、2014吳美真;2005孫健等;2010、2013、2016李靜瀅;2010張富華等;2011、2016郭丹妮;2011岑月;2013、2015彭俊、2014王鐵銘、2014朱敏、2015舒新、2016李芳紅、2016李強、2018胡向春等。ASandCountyAlmanac的中文譯本名也出現了《沙鄉(xiāng)的沉思》《原荒紀事》《沙郡年紀》《沙郡歲月》和《沙鄉(xiāng)年鑒》等多個譯名。3、譯本對比研究為分析不同譯本中譯者的生態(tài)翻譯觀,筆者選取了三個漢譯本進行對比研究,即1992年侯文蕙版的《沙鄉(xiāng)的沉思》、2010年李靜瀅版的《沙郡年記》和2016年郭丹妮版的《沙鄉(xiāng)年鑒》。侯文蕙譯本是國內第一個漢譯本,李靜瀅譯本是翻譯專業(yè)教師精心打造的譯本,而郭丹妮譯本是相對較新的一個譯本。通過仔細閱讀原文本和相關譯本,筆者將從詞法、句法和修辭三個方面對比分析三個譯本之間的差異,透過譯本分析三個譯者的生態(tài)觀。由于篇幅有限,每一個層面均只舉一例。3.1、詞法詞是漢語中最小的語言單位。詞的種類繁多,常見的詞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連詞和介詞等。副詞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起修飾、限定作用的詞。常用來說明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tài)等所涉及的范圍、時間、程度、情感以及肯定或否定的情況(劉月華,2001:209)。副詞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為或狀態(tài)特征的詞,用以修飾動詞、形容詞、其他副詞或全句,表示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概念。副詞種類繁多,功能強大,常見的副詞有時間副詞、頻率副詞、地點副詞、方式副詞、程度副詞、關系副詞等。3.1.1、語氣副詞的使用語氣副詞作為副詞的一種,是表示語氣的副詞,常用來作為全句的修飾語。常見的語氣副詞為竟然、簡直、難道、也許等。從意義上講,語氣副詞表達的是說話人對話語真實性的主觀意見或態(tài)度,它是語言具有主觀性的表現,這一點與其他的副詞有著根本的區(qū)別(齊春紅,2006:16)。因此,語氣副詞與主觀性有很大關系。漢語中的語氣副詞是表示語氣范疇的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語氣副詞在功能語氣和意志語氣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為表述性功能、評價性功能和強調性功能(齊滬揚,2003:62)。換句話說,語氣副詞與語氣緊密相連,作者或譯者的語氣可以通過語氣副詞表達出來。實例1:原文:Ourrecordis642geesecountedinon11April1946.(AldoLeopold,1966)侯譯:1946年4月11日,我們記錄下來的大雁數目是642只。(侯文蕙,1992)李譯:我們的最高紀錄出現在1946年4月11日,共計有642只大雁。(李靜瀅,2010)郭譯:根據我們的記錄,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一日,來到我們農場的大雁最多,竟然有六百四十二只!(郭丹妮,2016)分析:在此例中,侯譯本和李譯本都是直譯。從生態(tài)整體主義來看,郭譯本似乎更甚一籌。在李譯本中,“最高紀錄”是對record的一個解讀。在譯本中,漢語語氣副詞“竟然”引導出了一個感嘆句,強化了作者的語氣,也因此更好地表達出了作者對于大雁數量之多的那份驚喜之情。當然,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來講,大雁的數量關乎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與否。3.2、句法在漢語中,句子也是基本單位之一。不同的句型具有不同的功效,作者能傳達出不同的信息和感覺。此外不同的信息和感覺也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從語氣上劃分,漢語中一共有四種不同語氣的句子,即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陳述句是用來陳述一件事情的句子,分為肯定句和否定句兩類。疑問句是用來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包括有疑而問和無疑而問兩類。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包括要求和禁止兩類。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感情的句子。3.2.1、陳述句&感嘆句陳述句是用來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的句子,而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感情的句子。感嘆句的主要作用就是表明情感態(tài)度,以抒發(fā)感情為目的,任何感嘆句都具有這一特征。抒情性越強的句子,感嘆性越強,典型的感嘆句是以抒情為惟一表達功能的句子(杜道流2005:40)。三位譯者在各自的翻譯中運用了不同的句型。在對比之后,筆者發(fā)現感嘆句明顯具有更好的閱讀效果。實例2:原文:Indeedheconsidersmyabilitytomakeitcomeassomethingmagical.(AldoLeopold,1966)侯譯:它確實非常關心我的讓熱量奇跡般到來的能力。(侯文蕙,1992)李譯:實際上,它認為我有奇異的魔力,能夠帶來溫暖。(李靜瀅,2010)郭譯:當壁爐把整個小屋變得非常暖和時,它會覺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郭丹妮,2016)分析:在此例中,侯譯本略微不太通順。從句法層面,侯譯本和李譯本都是陳述句,而郭譯本則是感嘆句。“它會覺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明了作者站在狗的立場上在思考問題,能夠傳遞出一種驚喜,然而,另兩個譯本卻沒有此效果。因此,從非生態(tài)中心主義角度上講,這里的感嘆句把狗當成了人類中的一員,設身處地地站在狗的立場上在思考。3.2.2、陳述句&疑問句疑問句也是最常見的句型之一。疑問句的種類一般有四種,即是非疑問句、特指疑問句、正反疑問句和選擇疑問句(呂文華:2008:176)。疑問句的作用在于提出問題,以便從對方獲得信息(劉月華,2004:28)。在實際的語言表達中,每種疑問句都有自己特定的表達功能,有不同的使用背景,表達了不同的語氣和感情色彩(呂文華:2008:177),否則就沒必要存在這么多疑問句。因此,感嘆句和疑問句在表達情感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在對比分析三個譯本后,筆者發(fā)現,在生態(tài)視角方面,疑問句與陳述句相比有著更好的情感效果。實例3:原文:Ifollow,curioustodeducehisstateofmindandappetite,anddestinationifany.(AldoLeopold,1966)侯譯:我跟隨著這個蹤跡,對它的思想活動、欲念及其目的——如果它有的話,感到好奇。(侯文蕙,1992)李譯:我好奇地跟隨其后,想知道臭鼬的心態(tài)和胃口如何,倘若它真有目的地,又在何方。(李靜瀅,2010)郭譯:它在找什么呢?我小心翼翼地跟在臭鼬后面,想看看它是何心態(tài),到底想做什么。(郭丹妮,2016)分析:在此例中,侯譯本和李譯本都是典型的陳述句,也比較忠實于原文。但不難看出,郭譯本更加生動活潑,其里面有創(chuàng)譯的內容,即“它在找什么呢?”這個句子是一個典型的特指疑問句,從而表達了譯者對臭鼬行蹤強烈的好奇心。此外,“小心翼翼”這個成語也運用得活靈活現,表現出了不愿意打攪臭鼬的那種小心和謹慎。3.3、修辭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于各種文章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比喻、擬人和擬聲詞就是非常常見的修辭手法。3.3.1、比喻的使用比喻就是日常人們所說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事物來說明與其本質不同而又有相似之處的另一事物(李慶榮2007:421)。比喻可以說明事理,可以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淺顯,使艱深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具體。比喻還可以描述事物。無論敘事、寫景、狀物,生動的比喻都可以使描述的對象具體化、形象化,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想象,提高人們的感知度(李慶榮2007:426)。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使用可以使譯文更加生動,體現動植物及大自然的活力與魅力。在《沙鄉(xiāng)年鑒》中,AldoLeopold提出了著名的“像山一樣思考”思想,這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比喻,呼吁人們像山一樣思考。實例1:原文:Theysetwingandglidesilentlytothepond,blacklanding-gearloweredandrumpswhiteagainstthefarhill.(AldoLeopold,1966)侯譯:它們鼓起翅膀,靜靜地向池塘滑翔下來,黑色的翅膀慢慢地扇動著,白色的尾部朝向遠方的山丘。(侯文蕙,1992)李譯:它們張開翅膀,黑色的雙腳放低,白色的尾翼映襯著遠方的山丘,靜靜地滑翔到池塘上。(李靜瀅,2010)郭譯:最后,大雁們會輕輕地滑落到池塘上,在遠處灰色山丘的襯托下,它們的羽毛會像雪一樣白。(郭丹妮,2016)分析:在此例中,所有的三個譯本都非常好。在三個譯本中,侯譯本是典型的直譯,李譯本非常流暢,郭本則顯得比較靈活?!跋裱┮粯影住笔且粋€典型的比喻。眾所周知,白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純潔無瑕不容玷污的顏色。郭譯本把大雁的羽毛比作雪也說明了在譯者的眼中,大雁和雪一樣,是純潔無瑕的,因此是不能被打擾的。這樣一個比喻從動物權利角度真切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大雁生活場景圖。3.3.2、擬人的使用擬人也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修辭手法。擬人,即把物當作人來描述。擬人是讓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動作神態(tài)(李慶榮2007:446)。擬人可以增加感情信息,增加美感信息和調解話語風格(陳汝東2004:228)。運用擬人顯得幽默風趣,表達的內容常常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化抽象為具體,化無生命為有生命,闡述事理更容易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李慶榮2007:456)。因此擬人作為修辭手法在文學作品中特別受用,頗受讀者接受和喜歡。實例1:原文:Nooakgrowsabovethereachofrabbitswithoutadecadeormoreofgettinggirdledeachwinter,andre-sproutingduringthefollowingsummer.(AldoLeopold,1966)侯譯:在這10年或更長的時間里,每年冬天都要掉一層皮,每年夏天又重新長出來。(侯文蕙,1992)李譯:每年冬天,橡樹都會被兔子啃掉一圈圈的樹皮,等到來年夏天才會重新發(fā)芽生長。(李靜瀅,2010)郭譯:每年的冬天,野兔們會把櫟樹苗的鮮嫩外皮都吃掉,櫟樹苗只能熬到第二年的夏天重新發(fā)芽。(郭丹妮,2016)分析:在此例中,三個譯本都非常貼切?!癘ak”即可以翻譯成“櫟樹”,也可以翻譯成“橡樹”。在郭譯本中,擬人的用法可謂是一個亮點,“熬”在漢語中表示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等)(現代漢語詞典2016:13)。“熬”通常在漢語中一般不會用來修辭動植物,主要指一個人忍受艱難的處境,“熬”只能修辭人。從生態(tài)批評角度講,郭譯本在這里用“熬”來修辭櫟樹,表達了對櫟樹的喜愛和同情。3.3.3、擬聲詞的使用擬聲詞在文學作品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辭手法之一。擬聲詞,又稱為象聲詞、模聲詞、擬音詞。擬聲詞表現的常是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人的哭、笑、咳嗽、吐痰、動作等聲音;人以外的生物發(fā)出的聲音;無生命體自然地受外力作用發(fā)出的聲音(李鏡兒2007:19)。因此,擬聲詞與聲音緊密相關。擬聲詞使語言形象生動、通俗易懂,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作品和兒童文學常用擬聲詞來突出事物特點、強化感情,使語言生動活潑。擬聲詞也從聲音的角度去描寫表達的對象的動作、形象或者狀態(tài),給人明確的動作感、音樂感,同時得到充分的比喻的修辭效果(李鏡兒2007:167)。總而言之,擬聲詞的使用可以給讀者帶來別樣的閱讀感受。實例1:原文:Therecomeanightofthawwhenthetinkleofdrippingwaterisheardintheland.(AldoLeopold,1966)侯譯:接踵而來的便是一個冰融的夜晚,這時,會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課時分層作業(yè)9訂立合同有學問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5
- 2024-2025學年高中數學課時分層作業(yè)4平面的基本性質含解析蘇教版必修2
- 2024年高中政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第1課第1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高考化學精準押題練第13題化學實驗基礎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第五章6向心力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檢驗工作人員年終總結
-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 外科護士工作計劃報告
- 魯人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15.2《生命最寶貴》聽課評課記錄
- 東入合作協議書
- 江蘇省2023年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易制毒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匯編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指令書填寫規(guī)范(特種設備安全法)參考范本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長方形的面積》-完整版課件
- PDCA降低I類切口感染發(fā)生率
- 工業(yè)企業(yè)現場監(jiān)測工況核查表
- 沉淀池及排水溝清理記錄表
- 急診急救信息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