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縣城鎮(zhèn)建設中雨水利用技術的選擇_第1頁
靖邊縣城鎮(zhèn)建設中雨水利用技術的選擇_第2頁
靖邊縣城鎮(zhèn)建設中雨水利用技術的選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靖邊縣城鎮(zhèn)建設中雨水利用技術的選擇

根據(jù)現(xiàn)代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概念,城市雨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雨水收集和城市處理技術的發(fā)展起源于雨水利用。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始關注城市雨水利用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其中國外發(fā)達國家城市雨水資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有較為成熟的工程技術及制度保證。目前,城市雨水系統(tǒng)的功能已開始由單一的快速疏排為主向排漬與利用并重,乃至向以利用為主轉化。因此,城市雨水排水工程方案的確定在理念上,應綜合考慮雨水的排放與在匯水流域內盡可能的集蓄。1城市雨水利用的實踐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收集和利用路面雨水,70年代修筑了集流面收集雨水,并開始研究雨水回灌地下水技術;德國雨水資源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種:屋面雨水收集系統(tǒng)、雨水截污與滲透系統(tǒng)、生態(tài)小區(qū)雨水資源化系統(tǒng);丹麥每年能從居民屋頂收集645萬m3的雨水,占居民沖洗廁所和洗衣服實際用水量的68%,相當于居民總用水量的22%。此外,瑞典、荷蘭、德國、澳大利亞、伊朗等國,都在實施用雨水進行地下水人工補給。我國城市雨水利用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甘肅開展的“121”工程、“雨水集流節(jié)灌”工程、陜西省的“甘露”工程、寧夏南部的“窯窖農業(yè)”是雨水利用的代表和典型。從雨水利用技術上來說,國內雨水利用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2靖邊區(qū)雨水資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2.1干旱—靖邊縣氣候及降水情況概述靖邊縣所在榆林市位于陜西省的最北部,地處黃土丘陵溝壑向毛烏素沙漠的過渡地帶。該區(qū)域屬干旱——半干旱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是: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氣候干熱,夏末雨量增多,多以暴雨出現(xiàn),并常夾冰雹;秋季降雨較多,氣溫下降快;冬季受西伯利亞冷氣團影響,嚴寒而少雪。形成以草地、灌木及少量的喬木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草場地貌特征。據(jù)靖邊氣象站1957—2008年觀測資料(見表2-1、2-2),該地區(qū)多年平均氣溫7.8℃,多年平均蒸發(fā)度1835mm,多年平均降水量395.4mm。降水年內主要集中于6-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3%,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詳見直方圖2-1;降水年際變化呈現(xiàn)豐、平、枯年交替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一般5-6年為一個降水周期,歷年最大降雨量為744.6mm(1964年),最小降雨量為205mm(1965年),年際最大變幅3.78倍,歷年最長降水期為9天,連續(xù)最大降水量114.9mm(8天),呈現(xiàn)降水集中的特點,特別是連續(xù)降水期,極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2.2雨水最優(yōu)利用量確定以靖邊縣西城區(qū)為例,計算該地區(qū)的雨洪資源。依據(jù)《榆林地區(qū)實用水文手冊》中靖邊縣雨量站年最大3、5、7日暴雨頻率計算雨洪量,結果如表2-3所示。根據(jù)相關資料估算可利用的雨量,多年平均雨水可利用量,結果如表2-4:W=A(h-b)α計算結果表明,由于城區(qū)面積較大,可收集的水量可觀。在收集率為10%時,即可完全滿足該地區(qū)水面面積為200畝的蒸發(fā)等消耗,在該地區(qū)進行雨水資源化利用,將取得的效果是很可觀的。3城市雨水利用的發(fā)展概況結合國內外雨水利用技術現(xiàn)狀,針對靖邊縣的雨水資源特征,該地區(qū)雨水資源化過程中的工作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1小區(qū)集中式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統(tǒng),包括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統(tǒng)、屋頂綠化雨水利用系統(tǒng)、園區(qū)雨水集蓄利用系統(tǒng)。由雨水匯集區(qū)、輸水管系、截污裝置、存儲、凈化和配水等幾部分組成;1.2分散式雨水滲透系統(tǒng)和集中式雨水滲透系統(tǒng),可分為分散滲透技術和集中回灌技術兩大類:主要有滲透地面、滲透管溝、滲透井、滲透池(塘)及綜合滲透設施等措施;1.3雨水綜合利用系統(tǒng),即生態(tài)園區(qū)雨水集蓄利用系統(tǒng),通過人工凈化和自然凈化的結合,雨水集蓄利用、滲透與園藝水景觀等相結合的綜合性設計,從而實現(xiàn)建筑、園林、景觀和水系于一體的花園式生態(tài)建筑;1.4雨水利用控制系統(tǒng),主要指雨水的水質控制,雨水水質控制是現(xiàn)代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特征,相應控制措施主要為源頭控制即城市大氣污染控制、屋面雨水水質控制、改善路面污染狀況、路面雨水截污裝置、初期雨水棄留裝置等。目前,我國雨水利用方面還存在諸如技術落后、缺乏系統(tǒng)性,更缺少法律、法規(guī)保障體系等問題,我國大中城市的雨水資源化基本還處于探索與研究階段,該技術的進一步實施和推廣需展開更多研究。3.1雨水利用技術方法的選用北方缺水干旱地區(qū)雨水資源利用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解決旱季用水問題,所以它以收集利用為主,滲透、排放為輔。具體的做法可包括:增加城市綠地面;增加透水建筑物的面積,如停車場、人流量較少的道路及人行道采用多孔瀝青及混凝土地面或草皮磚;超出其滲透能力地面的雨水通過滲透管、滲透池收集利用;建設屋面雨水集蓄與回用系統(tǒng)等。3.2雨水利用的政策法規(guī)支持制定包括綠地種草栽花、植樹造林、道路除塵、公園灌溉、清潔車輛、建筑開發(fā)利用雨水的法規(guī),同時制定一些優(yōu)惠政策,鼓勵人們利用雨水。進一步講還需要制定一些限制這些行業(yè)占用飲用水的地方法規(guī),以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強制性的其利用雨水。3.3居民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