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分配正義從弱勢群體的觀點看
姚大志教授2011年在《哲學研究》第三版上發(fā)表了《公平分配:從弱勢群體的角度來看》一文,發(fā)表了在不同場合討論的公平分配問題。隨著爭論的深入展開,一個導致我們之間各種分歧的根本原因開始顯露,這就是我們對于何為分配正義從一開始就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本文將先對這兩種不同理解作出說明,然后對包含在姚大志教授理解中的五個觀點提出質(zhì)疑。在我看來,這五個觀點也是我國學界不少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持有的觀點,因此,希望本文不但能得到姚大志教授的指教,而且也能引起學界同仁的關(guān)注,以達到推動我國政治哲學研究深入發(fā)展的目的。一分配正義不是生物正義何為分配正義?在筆者看來,分配正義意指判斷一種分配是否正義的原則。對此,我在《關(guān)于分配正義的三個問題——與姚大志教授商榷》一文中表明:分配正義是“分配的正義”的簡稱,由形容詞“分配的”(distributive)和名詞“正義”(justice)構(gòu)成,“分配的”指的是由社會或國家來分配收入、機會和資源,“正義”指的是給每個人以其應有,分配正義概念的含義是社會或國家在分配上給每個人以其應有。換言之,給每個人以其應有的分配就是正義的分配,反之就是不正義的分配。當然,對于“給每個人以其應有”,人們會有種種不同的理解,但這是下一個層次的問題。正是基于對分配正義概念的這種理解,我在這篇文章中多次強調(diào):分配正義只涉及如何在人們中間分配財富、機會和資源,而不涉及人們在福利上得到不斷改善。從對分配正義的上述理解出發(fā),我進而提出,對于判斷一種分配是否正義的原則——“給每個人以其應有”,應作一種“平等主義的”理解。不過,在我的另外兩篇商榷文章中,因受所爭論的問題的限制,我對自己的這種理解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而只是在一個注釋中提到,“我也認為正義的分配是平等主義的,但我對平等主義的理解與姚大志教授的理解存在分歧”。(段忠橋,2012年,第20頁)此外,我還指出:“就當代西方政治哲學家在這個問題上的主張而言,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正義的分配應是平等主義的,盡管他們對‘平等主義’的含義,特別是有關(guān)平等的對象,即在哪些方面的平等,持有種種不同的看法。”(同上)那么,我理解的“平等主義”有什么含義?其含義是消除由當事人本身不能為之負責的不利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所造成的分配不平等。我的這種理解既源自馬克思在《哥達綱領(lǐng)批判》中有關(guān)按勞分配的兩個弊病的相關(guān)論述,也源自著名政治哲學家、牛津大學教授G.A.科恩在《論平等主義正義的通貨》中關(guān)于“優(yōu)勢獲取平等”的論述(科恩說,他提出“優(yōu)勢獲取平等”是基于他對平等主義的這樣一種理解,即“它的目的是要消除非自愿的劣勢”。cf.Cohen,2011,p.14),和他在《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中關(guān)于“社會主義的機會平等”的論述。1按照我的理解,正義的即平等主義的分配,其含義不是消除所有的不平等,而是只消除因當事人本身不能為之負責的不利的自然條件(例如天生殘疾)和社會條件(例如家境貧寒)所造成的不平等。分配正義在姚大志教授那里意指什么?對此,他有三個相關(guān)的表述:(1)“分配正義的實質(zhì)是社會通過正義的制度和政策來分配收入、機會和各種資源”(姚大志,2011年,第108頁);(2)“分配正義要求政府承擔改善弱勢群體狀況的社會責任”(同上,第112頁);(3)“分配正義是一種制度設(shè)計”。(姚大志,2012年,第99頁)從這三個表述可以推斷,分配正義在姚大志教授那里意指社會或政府應當實行的正義的分配收入、機會和各種資源的制度。簡言之,分配正義意指政府應當實行的正義的分配。那么,政府應當實行的“正義的分配”其含義又是什么?對此,姚大志教授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說明。第一種說明: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不過,對于這其中的“平等主義的”意指什么,姚大志教授實際上又給出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從否定方面的解釋:“一種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這種主張所針對的是不平等,它意味著“一種不平等的分配是不正義的”。如果我們能夠從道德上說明“一種不平等的分配為什么是不正義的”,那么就從否定的方面證明了平等主義的道德合理性。造成不平等分配的原因有三類:一是社會條件或家庭出身,二是自然天賦,三是抱負和努力程度。就前兩類原因來說,由于一個人出身于什么樣的家庭或者具有什么樣的自然天賦完全是偶然的,從道德的觀點看不是應得的,因此,“社會需要用正義的(平等主義的)分配來糾正這種不平等”。(姚大志,2011年,第109頁)二是從肯定方面的解釋:“就分配正義而言,平等待人意味著每個人在財富、機會和資源的分配中也都是平等的。這種分配的平等有強弱兩種含義之分:在強的意義上,每個人在財富、機會和資源的分配中享有平等的一份;在弱的意義上,每個人在財富、機會和資源的分配中享有平等的資格。無論哪一種含義,都意味著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同上)這里需要指出,姚大志教授從否定方面講的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其含義是只糾正因家庭出身和自然天賦所導致的不平等,而不糾正因抱負和努力程度所導致的不平等。而他從肯定方面講的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其含義卻是每個人在財富、機會和資源的分配中享有平等的一份或享有平等的資格,而這與他們的抱負和努力程度無關(guān)。因此,盡管無論從否定方面講還是從肯定方面講,正義的分配都應該是“平等主義的”,但由于“平等主義”在它們那里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因此它們講的不是同一的正義的分配,而是兩種不同的正義的分配。第二種說明是:一種不平等的分配也能夠被看作是正義的。姚大志教授首先強調(diào),“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2,但從另外一些方面看,平等的分配又是不可能的。說平等不可能,既指平等的分配是不可取的,也指它是不可行的。使平等分配不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道德上的,一個是動機上的。”(姚大志,2011年,第109頁)就前者而言,如果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起點,而只是由于抱負和勤奮的差別導致了收入的不平等,那么這種不平等是不需要矯正的。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用平等分配來矯正不平等,在道德上是不可取的。就后者而言,人是需要激勵的,如果分配是人人平等的,而無論他們是勤奮還是懶惰,這在某種意義上等于是鼓勵懶惰,從而所生產(chǎn)出來的商品和服務也會更少,因而平等分配是不可行的。姚大志教授接著提出,“不平等的分配是現(xiàn)實的,但它不是正義的;平等的分配是正義的,但它是不可能的。這種推理似乎走向了一條死路,一種政治哲學的二律背反。這種二律背反意味著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存在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為了跨越這條鴻溝,我們應該尋找能夠擺脫這種二律背反的第三條道路。而為了找到這第三條道路,我們應該展現(xiàn)另外一種思路?,F(xiàn)在讓我們這樣來思考:從正義的平等分配出發(fā),在什么情況下,一種不平等的分配也能夠被看作是正義的?”(同上,第110頁)正是從這種思路出發(fā),姚大志教授對“正義的分配”的含義又給出了另一種說明:“如果我們現(xiàn)在選擇另外一種‘不平等的分配方案’,出于某種機制,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會大大增加總體收入,從而使每個人的收入都增加了,即使對于收入最少者也是如此”;“如果這些收入更少的群體是理性的,而且不平等不是非常嚴重,那么他們會同意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方案,即使另外一個群體會比他們的收入更多一些,這樣這種不平等的分配就是正義的。”(同上)姚大志教授雖然對“正義的分配”的含義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說明,但他實際上認可的只是第二種說明所講的分配,因為第一種說明所講的分配盡管是“應該”的,卻又是“不可能”的。以上表明,對于何為分配正義我和姚大志教授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在我看來,姚大志教授的理解是難以成立的,因為包含于其中的五個觀點都是不能成立的。二如何理解分配正義姚大志教授將分配正義理解為政府應當實行的正義的分配,他的這一理解的依據(jù)是什么?我們知道,在人們使用一個概念時,如果不對其作出特殊的限定或說明,那通常都要依據(jù)這一概念原本的含義來使用它。正因為如此,科恩在談到分配正義概念時說,如果我的一些批評者堅持要求我必須僅以通常的話語說出我認為正義是什么,那“我就給出正義是給每個人以其應有這一古老的格言”。(cf.Cohen,2008,p.7)戴維·米勒在談到正義原則時說:“在斷定每一種關(guān)系模式具有其獨特的正義原則時,我訴諸讀者對我們所謂正義的‘語法’的理解。依照查士丁尼的經(jīng)典定義,作為一種一般意義上的德性的正義乃是‘給予每個人應有的部分這種堅定而恒久的愿望’。”(米勒,第39-40頁)我在前邊表明,分配正義概念本身的含義是社會或國家在分配上給每個人以其應有,如果這種理解沒有問題,那不管人們對其中的“正義”——“給每個人以其應有”——作何種理解,從中都得不出它意指的是“政府應當”給每個人以其應有的結(jié)論。那么,姚大志教授為什么在不作任何限定或說明的情況下,就徑直把正義即給“每個人以其應有”理解為政府應當做什么的概念,并進而把分配正義理解為政府應當實行的正義的分配呢?我認為,這是因為姚大志教授在分配正義問題上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即分配制度的設(shè)計應基于對正義的思考。在他看來,分配正義是一種制度設(shè)計,而制度設(shè)計就要“首先我們思考目前社會存在什么樣的正義問題(比如說存在嚴重的不平等),然后我們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提出相應的制度設(shè)計”。(姚大志,2012年,第100頁)他還明確表示,“我自己在正義問題上持有一種建構(gòu)主義的觀點,即我們思考一個正義的社會應該是什么樣的,然后按照我們的正義理想來設(shè)計相關(guān)的制度”。(姚大志,2013年,第44頁)然而,無論姚大志教授對正義作何種理解,任何一種分配制度的設(shè)計都不可能僅基于對正義的思考。這是因為,任何一種分配制度所要實現(xiàn)的價值都不能僅限于正義,它還要實現(xiàn)福利、自由、和諧等其他價值。由此說來,在被設(shè)計的分配制度中,正義至多只是被思考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因素。此外,分配制度的設(shè)計不僅要思考其他各種價值,而且還要思考制約分配制度得以實行的物質(zhì)條件和經(jīng)濟關(guān)系。因此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種分配要求雖是正義的,但因?qū)崿F(xiàn)它的物質(zhì)條件還不具備而不會被分配制度所采納??梢?姚大志教授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而他正是基于這種不能成立的觀點,將分配正義徑直理解為政府應當實行的正義的分配。分配正義不是正義前邊表明,姚大志教授雖然認為“一種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但他又因其“是不可能的”而要另辟一種思路,并進而提出“一種不平等的分配也能夠被看作是正義的”。在我看來,姚大志教授的這一論證暗含著他在何為分配正義問題上持有的另一個觀點,即正義的分配必須是可能的。仔細分析一下姚大志教授的論證可以發(fā)現(xiàn),在講完“平等的分配”是正義的但又是不可能的之后,他沒有再講平等的分配是否因其“不可能”就是不正義的,而是話鋒一轉(zhuǎn),要人們?nèi)タ紤]“從正義的平等分配出發(fā),在什么情況下,一種不平等的分配也能夠被看作是正義的”,并由此進而提出,一種不平等的分配方案,只要能使每個人的收入都增加并得到收入更少的群體的同意,它就是正義的。而這就規(guī)避了一個問題:如果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是正義的,那“平等的分配”還是正義的嗎?由于“平等的分配”與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分配,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姚大志教授不能說它們同時都是正義的,而只能說后者是正義的。那前者為什么是不正義的?后者為什么是正義的?從姚大志教授的論證來看,理由只在于前者是不可能的,而后者是可能的。讓我們分析一下他的論證思路:關(guān)于“平等的分配”:1.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2.正義的分配必須是可能的;3.平等主義的分配雖然應該但不可能;所以,4.平等主義的分配是不正義的。關(guān)于“一種不平等的分配”:1.正義的分配必須是可能的;2.正義的分配要能使每個人的收入都增加;3.正義的分配要能得到所有相關(guān)者,特別是收入更少的群體的同意;所以,4.一種不平等的分配只要滿足了上述條件,就是正義的。不難看出,姚教授認為,無論是就“平等的分配”而言,還是就“一種不平等的分配”而言,“可能的”,即可以實現(xiàn)的都是判斷它們是否是正義的一個必要條件。由此可以推論,姚大志教授認為正義的分配必須是可能的。在我看來,姚教授的這一觀點不能成立。一種分配是否是正義的,與一種分配是否是可能的,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問題,因此,它們都不能構(gòu)成決定對方的必要條件。以馬克思講的“按需分配”為例,“按需分配”無疑是正義的,但它在現(xiàn)階段又是“不可能”的,那我們能因其“不可能”就認為它是不正義的嗎?再以當前我國教育資源的分配為例,平等地分配教育資源無疑是正義的,但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們目前還不能做到這一點,那我們能因此認為平等地分配教育資源是不正義的嗎?進而言之,姚大志教授講的“一種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其中的“應該”是從規(guī)范意義上講,他講的“平等的分配是不可能的”,其中的“不可能”是從事實意義上講的,事實意義上的“不可能”能反過來決定規(guī)范意義上的“不應該”嗎?分配正義意圖解決的不平等從把分配正義徑直理解為政府應當實行的正義的分配出發(fā),姚大志教授進而提出,“分配正義所試圖解決的問題是不平等,但不是某個人與另外一個人之間的不平等,而是一個社會群體與另外一個社會群體之間的不平等?!?姚大志,2011年,第108頁)說得再具體一點就是,分配正義試圖解決的是弱勢群體和富裕群體之間的嚴重不平等——貧富差距過大。在姚大志教授的論述中,“弱勢群體”和“富裕群體”的劃分是基于生活狀況的差別,而生活狀況的差別又集中體現(xiàn)在福利,即收入、資源和機會上。(“收入”一般是用金錢表示的,“資源”主要是指教育資源、醫(yī)療資源以及其他同身份相關(guān)的資源,而“機會”則主要是指受教育的機會和就業(yè)的機會。)因此,弱勢群體指的是“它的成員對福利持有最少的合理期望”(同上),或者說,它的成員是那些收入最低、享有最少資源和擁有最少機會的人。與此相應,富裕群體指的是它的成員對福利持有最高的合理期望,或者說,它的成員是那些收入最高、享有最多資源和擁有最多機會的人。那么,分配正義試圖解決的“不平等”又是就什么而言?對此,姚大志教授在談到如何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時有這樣一段論述:“導致人們收入不平等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有客觀條件的差別,也有主觀努力的不同。一個人擁有更高的收入,可能源于客觀的條件(如家庭出身和自然天賦),也可能出于主觀的努力(如更有抱負和更加勤奮)。客觀條件是人們無法選擇的,一個人既不能選擇自己出生于什么樣的家庭,也不能選擇自己具有什么樣的天賦。如果一個人是基于自己無法選擇的客觀條件而擁有更高的收入,那么他對于自己的收入就不是應得的。但如果一個人是基于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擁有更高的收入,那么他對于自己的收入就是應得的。一個人對自己的收入是應得的,意味著他對自己的收入擁有相應的權(quán)利。我們只知道人們的收入是不平等的,但是沒有辦法區(qū)別哪些人的收入基于客觀條件,哪些人的收入基于主觀努力,更沒有辦法區(qū)別一個人的收入中哪些部分源于客觀條件,哪些部分源于主觀努力。”(同上,第111頁)從這段論述可以看出,姚大志教授對分配正義試圖解決的“不平等”實際上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由客觀條件,即由家庭出身或自然天賦所造成的不平等;第二種說法是作為結(jié)果的不平等,而不管它是由客觀條件還是由主觀努力造成的。進而言之,我們只知道弱勢群體是收入最低的群體,富裕群體是收入最高的群體,但我們無法知道造成它們之間貧富差距的原因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努力。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姚大志教授講的分配正義試圖解決的不平等——弱勢群體和富裕群體之間的不平等,指的是第一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還是第二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從姚大志教授的相關(guān)論述來看,他認為分配正義試圖解決的不平等只是第二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即只是作為結(jié)果的不平等。因為盡管從“應得”的意義上講,分配正義試圖解決的不平等是第一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但解決這種不平等實際上又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無法知道人們收入中哪些是基于客觀條件,哪些是基于主觀努力。前邊表明,姚大志教授認為正義的分配必須是可能的,既然解決第一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是不可能的,那么,分配正義試圖解決的不平等就只能是第二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正因為如此,在談到弱勢群體和富裕群體之間的嚴重不平等——貧富差距過大時,姚大志教授從不涉及導致它們之間差距過大的原因是什么,而只談如何消除它們之間的差距,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在分配正義問題上,平等主義(平等原則)考慮的是消除兩部分人之間存在的福利差距,這或者通過提高處境更差者的福利,或者通過拉平處境更好者的福利,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姚大志,2013年,第47-48頁)在我看來,姚大志教授的這一觀點顯然不能成立,因為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正義的(平等主義的)分配所要糾正的不平等只是因“不應得”所導致的不平等,即他的第一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但他以無法區(qū)分收入中哪些是應得的和哪些是不應得的為由,將正義的(平等主義的)分配所要糾正的不平等重新定位在只是作為結(jié)果的不平等,即第二種說法所講的不平等,而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解決只是作為結(jié)果的不平等還與解決因“不應得”所導致的不平等相關(guān)嗎?如果不相關(guān),那姚大志教授的觀點,即分配正義解決的不平等只是作為結(jié)果的不平等還能成立嗎?分配正義的目的在于改善弱勢群體的狀況的社會責任從分配正義解決的不平等只是作為結(jié)果的不平等出發(fā),姚大志教授又進而提出,“分配正義的目的是提高弱勢群體的福利水平,讓他們過一種更好的生活”。(姚大志,2011年,第111頁)對此,姚大志教授論證說:“分配正義的實質(zhì)是社會通過正義的制度和政策來分配收入、機會和各種資源,以幫助那些迫切需要社會正義來幫助的人。誰是最需要社會正義來幫助的人?人們憑直覺就確切知道,弱勢群體是最需要社會正義幫助的人。他們的收入最低,工作最不穩(wěn)定,擁有最少的社會保障,生活非常貧困,對福利擁有最低的期望?!?同上,第108頁)他還進而指出,“這種方式符合我們的道德直覺:弱勢群體的成員是最需要社會幫助的人。也就是說,分配正義要求政府承擔改善弱勢群體狀況的社會責任”。(同上,第112頁)這樣說來,由于分配正義的實質(zhì)就在于幫助那些迫切需要社會正義來幫助的人,而弱勢群體的成員是最需要社會幫助的人,因此,只要弱勢群體的福利水平提高了,分配正義的目的就實現(xiàn)了。姚大志教授的上述觀點是難以成立的。這是因為,無論他對正義作何理解,正義都是不同于福利的另一種價值,因而,后者的提高并不等于前者的實現(xiàn)。為了說明這一問題,讓我們假設(shè),在現(xiàn)行的分配制度下,弱勢群體和富裕群體的福利水平分別為5和10,在另一種將要實行的分配制度下,他們的福利水平分別提高到8和12。同前者相比,后者使弱勢群體的福利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其提高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富裕群體,但我們能因此就認為后者比前者更正義嗎?顯然不能。分配正義的目的為什么是提高弱勢群體的福利水平?從姚大志教授的相關(guān)論述來看,是因為在他看來,正義的分配應當是平等主義的觀點不過是一種虛設(shè)的理想,其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只在于使每個人的福利、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福利都有所提高。用他的話來講就是,“如果我們單純追求平等,那么只要把富人變成窮人就可以了。這不是分配正義的目的。分配正義的目的是提高弱勢群體的福利水平,讓他們過一種更好的生活。因此,它不僅關(guān)注平等——弱勢群體成員與其他群體成員相比的福利之相對差距,而且更關(guān)心現(xiàn)狀——弱勢群體成員的福利之較低的絕對水平?!?同上,第111頁)然而,不管正義的分配應當是平等主義的觀點是不是一種虛設(shè)的理想,正義與福利都不是同一種價值。如果正義的分配像姚大志教授所講的那樣“應該是平等主義的”,那福利的提高怎么能認為是正義的實現(xiàn)呢?如果正義的分配的目的只在于提高弱勢群體的福利水平,那姚大志教授為什么還講正義的分配“應該是平等主義的”呢?從“收入”帶來的分配正義的內(nèi)涵看,不應該把“分配”作為“正義”姚大志教授大概也覺得將分配正義的目的定位在提高弱勢群體的福利水平上有些牽強,為此,他又進而提出,“如果一種不平等的分配得到了所有相關(guān)者的同意,特別是得到了弱勢群體的同意,那么它就是正義的”。(姚大志,2012年,第102-103頁)對此,姚大志教授作了這樣的論證:假設(shè)有兩種分配方案供我們選擇,一種是現(xiàn)有的平等分配方案,每一個相關(guān)的人都得到了平等的一份,另外一種是不平等的分配方案,但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會大大增加總體收入,從而使每個人的收入都增加;我們把所有相關(guān)者分為兩個群體,即“收入更多的群體”和“收入更少的群體”,“收入更多的群體”顯然會贊成不平等的方案,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分配使他們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985.4-2024農(nóng)業(yè)物聯(lián)網(wǎng)通用技術(shù)要求第4部分:畜禽養(yǎng)殖
- GB/T 21551.6-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第6部分:空調(diào)器的特殊要求
- 2025年度大型水利工程采砂廠承包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國際貿(mào)易合同主體欺詐責任劃分與損害賠償合同3篇
- 2025年度鮮羊奶品牌授權(quán)及區(qū)域代理銷售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出租車行業(yè)駕駛員權(quán)益保護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4版加油站柴油訂貨與銷售協(xié)議范例版B版
- 專業(yè)水泥銷售協(xié)議:2024版細則版A版
- 二零二五年度高壓電纜敷設(shè)與維護保養(yǎng)合同大全3篇
- 2024版吉陽區(qū)環(huán)衛(wèi)設(shè)施安全檢查評估合同
- 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及施工現(xiàn)場易發(fā)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huán)節(jié)的預防監(jiān)控措施
- 繼電保護試題庫(含參考答案)
- 《榜樣9》觀后感心得體會四
- 2023事業(yè)單位筆試《公共基礎(chǔ)知識》備考題庫(含答案)
- 《水下拋石基床振動夯實及整平施工規(guī)程》
- 2025年云南大理州工業(yè)投資(集團)限公司招聘31人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風電危險源辨識及控制措施
- 《教師職業(yè)道德與政策法規(guī)》課程教學大綱
- 兒童傳染病預防課件
- 護理組長年底述職報告
- 《住院患者身體約束的護理》團體標準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