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宋孟堅《歲寒三友圖》中的比德傳統(tǒng)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1.gif)
![論宋孟堅《歲寒三友圖》中的比德傳統(tǒng)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2.gif)
![論宋孟堅《歲寒三友圖》中的比德傳統(tǒng)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3.gif)
![論宋孟堅《歲寒三友圖》中的比德傳統(tǒng)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4.gif)
![論宋孟堅《歲寒三友圖》中的比德傳統(tǒng)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4801f2cdba1e3aca5107bc3f7fb5d4dd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宋孟堅《歲寒三友圖》中的比德傳統(tǒng)
一自然審美理念在繪畫作品中的體現(xiàn)在中國花鳥畫史上,“三古友”的母題深受藝術家的喜愛。所謂“歲寒三友”,通常是指松、竹、梅這三種植物組合,趙孟堅(1199-1264?)《歲寒三友圖》即以折枝法取松竹梅作墨筆表現(xiàn)。畫面上,松針細勁,整齊而富于變化;梅枝挺拔,花朵以濃墨細筆圈鉤,并以淡墨襯染;墨竹單筆濃墨撇葉。三種植物相互交錯,猶如插花置景,極富形式美感。該畫亦工亦寫,墨色濃淡互映,用筆爽勁流利,氣象清新雅潤,一如夏文彥《圖繪寶鑒》中所述的趙氏風格,“清而不凡,秀而雅淡”,表達出傳統(tǒng)文人畫的審美意趣。趙孟堅,字子固,號彝齋居士,宋宗室,集文人、士夫、畫家身份于一身,也是重要的收藏家。他喜畫梅、蘭、水仙等“至清”花卉,法度嚴謹而清氣逼人,使物象的形和畫家的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筆端水墨影,紙上松竹深;寫物要有似,開卷知其人。”有《梅譜》傳世。宋葉隆禮跋趙書《梅竹詩譜》云:“吾友趙子固……少游戲翰墨,愛作蕙蘭……晚年步驟逃禪,工梅竹,咄咄逼真?!弊宓苴w孟源跋:“余幼年隨彝齋兄游,見其得逃禪小軸及閑庵橫卷,卷舒坐臥,未嘗去手,是以盡得楊、湯之妙?!笨梢娮庸堂分駛髯該P無咎一派,同時融入了方筆略加撇鉤的個人風格,后對鄭思肖、趙子昂等人產生影響。在趙孟堅所處的時代,人們對于自然物色的審美已經由外而內,正如曾協(xié)(?-1173)所言,“不取其姿而取其意,不取其意而取其德”1,即不僅關注事物的形色姿韻等自然屬性,更關注由自然屬性引申出來的內在象征寓意,“觀蘭苣而知幽閑之雅韻,觀松柏而知炎涼之一致”2。這種審美傾向其實反映了儒家“比德”傳統(tǒng)在宋代的復興。比德是儒學美學的基本觀念,它將自然物象與人的道德品性聯(lián)系起來,通過比附、暗喻等方式,使自然得以人格化,人格得以對象化。最早提出“君子比德”的人是荀子,在《荀子·法行》中可見“夫玉者,君子比德焉”的記載,然而這種“比德”思想在孔子那里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表示。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荀子·宥坐》)。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劉向的《說苑》以及其他典籍中,我們也能讀到一些雋永的比德言論。宋代儒學的復興使得比德傳統(tǒng)獲得迅速發(fā)展,宋人把自然審美納入到即物究理、格物致知的道德實踐中,弄木蒔花、觀山賞水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義理之趣,寄托人格德馨。這樣,自然便不再是純粹的自然,而是道德化、情感化了的自然;物色審美不再是自然屬性的審美,而是道德理想的觀照;無形的人格光輝,在有形的具體物象中得到了象征?;ㄆ藩q如人品,人品一如花品,這種同值性觀點使得很多花木,如梅、桂、菊、荷、水仙等,在比德中獲得升華,而松、竹、蘭等傳統(tǒng)的比德之象,也更加受到重視。比德是在對自然物色的審美中反觀人格之美,后者是實質,前者是符號,這種審美理念對藝術家處理“心”、“物”關系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澄懷味象”、“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客二元對舉中,他們更加傾向于主觀精神的表達。蘇軾(1037-1101)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中言及“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边@種觀點體現(xiàn)的正是他與文同、米芾等人共同提倡的文人畫追求,即借畫面形象抒個人情感,融書法意趣入筆墨結構。對于蘇軾的繪畫,黃庭堅曾題評曰“東坡墨戲,水活石潤,與今草書三昧,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笨梢娝切┛此坪唵蔚闹袷瘶淠?內蘊著極高的書家才藝與詩人才情。這種理論和實踐,對后來的中國繪畫所產生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心手相應、意象相融被視為繪畫之首要,而形色之求居于其次,因而畫家們的紙上云煙,更加注重借摹影取形而抒情、言志、表節(jié),繪畫的寫意性、象征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畫為心詩,在這種人文背景中,宗室出身的趙孟堅筆下的《歲寒三友圖》就不會只是“常形”的再現(xiàn),它必定蘊含著更加深刻的象征意義。所謂“歲寒”,通常意指寒冷的嚴冬,這樣的季節(jié)里百花凋謝萬木蕭條,而松竹依然蒼翠、梅花凌雪獨放,這種品質深得人們賞識,遂被慢慢結合在一起成為“歲寒三友”。對于那些身處亂世而不肯變其氣節(jié)的志者、身在濁塵而不愿隨勢俯仰的高士來說,它們是“美”、“清”、“貞”的集大成者,是君子風骨的寄托、理想人格的象征。趙孟堅身為宋太祖十一世孫,工詩善文且長于繪畫,他把滿懷的故國情思寄于筆端,尤喜以梅、蘭、竹、石、水仙等母題,表達南渡士人的清高和堅貞,其《歲寒三友圖》,正是那種亂世臨難而不失其德的心志表白。二“歲寒三友”的意義承載,主要源自松、竹、梅各自的意義承載。作為傳統(tǒng)的比德之象,松、竹的地位很早就得到了確立,《禮記·祀器》中即以松竹并喻:“……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甚至《幼學瓊林》這樣的蒙學讀物也以“竹稱君子,松號大夫”來樹立松竹形象。宋人王安石《字說》云,“松為百木之長”,它磥柯多節(jié),盤根虬枝,皮粗厚如龍鱗,葉密生如層云,欹斜層疊,挺拔蒼勁,極具形式美感。其最令人矚目的生物特性是“四時青青,不改柯葉”,因而成為人們進德修身的觀照??鬃釉弧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莊子》記“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劉楨《贈從弟》云:“……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贝送膺€有“草木秋死,松柏猶在”(劉向《說苑·談叢》)等。這類古籍中比比皆是的妙語,讓我們不由自主地由松及人,去回想那些氣節(jié)堅貞、特立獨行的君子賢士們。范仲淹稱松為“君子樹”,“持松之清,遠恥辱矣;執(zhí)松之勁,無柔邪矣;稟松之色,義不變矣。”4強調的正是其清、勁品格。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尤其在古代,“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生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以無此君也”(蘇軾《記嶺南竹》)。而竹的挺拔耐寒、虛心有節(jié)更是受到人們永恒的贊美,白居易的《養(yǎng)竹記》由竹的生物特性念及君子的品德風范:“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眲r夫在《植竹記》亦云“君子比德于竹焉”。在傳統(tǒng)審美體系中,竹的身形姿態(tài)、生物特性與人們的道德追求、人格理想相契合,儒者見其節(jié),逸者以為清,因此成為君子的化身,士夫、隱士共同的寓情對象。情為竹迷的除了王子猷(338?-386)這樣的戀竹名流,更有文與可這樣的墨竹大師。蘇軾將文與可墨竹收藏室命名為“墨君堂”,并以竹觀人:“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以致其節(jié)。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蘇軾,《墨君堂記》)。相對松、竹而言,梅實屬“后起之秀”。晉唐之際,梅在人們眼中還只是非常普通的早春花卉,沒有什么特殊的思想內涵,《四庫全書總目》(清)在《梅花字字香》提要中對這一點說明得也很清楚:“六代及唐,漸有賦詠,而偶然寄意,視之亦與諸花等?!敝刑坪笕藗儗γ坊ㄓ兴匾?較早提出梅有堪比松竹之美的人是朱慶余,其《早梅》云:“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自古承春早,嚴冬斗雪開。艷寒宜雨露,香冷隔塵埃??鞍岩浪芍?良涂一處栽?!钡搅怂未?人們才開始全面刻意地追求、挖掘梅的花格節(jié)操。首先是梅的清幽風韻,林逋(宋)的一聯(lián)“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把梅的閑雅幽韻表達得淋漓盡致,文與可亦云,“梅獨以靜艷寒香,占深林,出幽境,當萬木未競華侈之時,廖然孤芳,閑淡簡潔,重為恬爽清曠之士之所矜賞?!?其次是梅的堅貞氣節(jié),辛棄疾感嘆它“更無花態(tài)度,全是雪精神”,陸游更是道出了它的高標逸韻:“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梅長在山野水村,開在寒冬臘月,疏影橫斜而暗香浮動,凌寒傲雪而沖寂自妍,這種生物特征經過詩人們有意識的讀解和推崇,漸漸演化成“清”、“貞”之氣的象征?!澳痪l兮,梅質之清。磨而不磷兮,梅操之貞。”6在這種眼光下,梅的花寒、色淡、香冷、枝疏、干老等特點便統(tǒng)統(tǒng)成為優(yōu)點,梅脫穎而出成為群芳中的“集大成者”,獲得與松、竹同等的地位。從上述個體分析可知,松、竹、梅的意義承載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清”、“貞”兼?zhèn)涞木悠犯?。王國維說,“古之君子,其為道者也蓋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則在超世之致,與不可屈之節(jié)而已。”7這“超世之致”與“不可屈之節(jié)”,究其實質,就是“逸者之清”和“志者之貞”。所謂清,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逸者格調,在不如意的塵世中獨善其身、自守操節(jié),表達了出世境界的自由恬靜;所謂“貞”,是一種堅強剛正的志者胸懷,重在責任的自覺與道德的自律,表達了入世精神的剛直不阿。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古之君子的人格理想,也是民族性格的價值追求。人們在松、竹、梅身上,讀解到的正是這種君子品行的獨特魅力。一枝梅花、兩根松枝、幾撇修竹,竟然隱藏著如此復雜深刻的含義,無言地傳達著中國文人畫家的心境和向往。這種象征和比興,類似于西方文論中的“metaphor”(通常譯為“隱喻”)。西塞羅說:“一個隱喻,只要是個好的隱喻,就能直接打動感官,特別是視覺,因為視覺是最敏感的感官:別的感官雖然可以提供……之類的隱喻,但是得之于視覺的隱喻卻比這類隱喻要生動得多,它們幾乎可以把我們不能辨認或不能看到的東西置于心靈之眼的面前?!?這正是視覺直接性的特殊魅力所在。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合璧,視覺的美妙性和解釋力完美地融為一體,文人筆下的藝術母題所承載的象征意義,往往極其深刻且富于變化,正如元代許有壬所言,“兩筆瘦竹一片石,中有古今無盡詩?!比?世紀晚期,于邵(約725-806)為唐德宗壽辰繪《松竹圖》,并撰《進畫松竹圖表并頌》,這是關于松、竹聯(lián)袂入畫的早期記載。其實畫史上,松、竹、梅的入畫時間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晚唐五代隨著花鳥畫的興起,它們也成為較為常見的藝術母題?!稓v代名畫記》(唐張彥遠)錄張璪、王默等擅畫松,蕭悅擅畫竹,并有“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輕而松竹葉也”的記載?!秷D畫見聞志》、《宣和畫譜》亦錄蕭悅、李頗、唐希雅、徐熙、丘慶馀等人繪松、竹、梅,尤其蕭悅畫竹,深得竹之生意,名擅當世。相關作品以梅竹組合為盛,如蕭悅《梅竹鶉鷯圖》、徐熙《梅竹雙禽圖》、徐崇嗣《梅竹鷯子圖》、唐希雅《梅竹雜禽圖》等。值得注意的是,畫家們將梅竹組合入畫的同時,也將桃花、海棠、牡丹、芙蓉等花卉與竹組合入畫,尤以桃竹組合為多,如邊鸞《花竹禽石圖》、黃居寀《海棠竹鶴圖》、丘慶馀《葵花竹鶴圖》等9。由此可以推知,梅竹組合的主要原因是它們在色彩、造型方面互補產生的形式美感,而非思想深意,這與該時期人們視梅為桃李杏一類的普通春花是一致的。竹的青翠修長與梅的疏枝素蕊相互映襯,令人賞心悅目,這種美感不僅令畫家心儀,也為詩人賞識,“竹里梅花相并枝,梅花正發(fā)竹枝垂”10所描述的正是梅竹交映的美麗景致。宋以來,隨著梅的地位提升,梅與松、竹比肩并美的情況漸多。樂士宣曾作《水墨松竹圖》,崔白曾作《梅竹雪禽圖》等。而松竹梅真正作為“歲寒三友”出現(xiàn)在畫面上,則是南宋時期的事情。張元干(1091-1161)的《歲寒三友圖》用文字為我們再現(xiàn)了這種畫面構成:“蒼官森古鬣,此君挺剛節(jié)。中有調鼎姿,獨立傲霜雪?!?0周之翰(宣和三年進士,與張元干大致同時)《爇梅賦》亦云:“春魁占百花頭上,歲寒居三友圖中?!蓖跹?1137-1218年)亦有《題徐參議畫軸三首·歲寒三友》:“玉色高人之潔,虬髭烈士之剛??膳c此群鼎立,偃然傲睨冰霜?!备鼮槊鞔_的是樓鑰《題徐圣可知縣所藏楊補之二畫》:“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1可確知揚無咎(1097-1169)畫過“歲寒三友圖”。揚無咎,字補之,號逃禪老人,詩詞書畫兼工,尤以墨梅著稱于世。他承墨梅始祖釋仲仁之衣缽,且青勝于藍,這是因為他“學歐陽率更(詢)楷書殆所逼真,以其筆畫勁利,故以之作紙梅,下筆便勝華光仲仁?!?2他的墨梅以水墨涂于絹,托梅之白葩;或以墨圈梅,每瓣三筆兩筆不等。其墨筆圈花之法,鐵梢丁橛,具有很強的書法意趣,為后世所追隨。金冬心(清)說:“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也?!?3在《柳梢青》中,補之以一個畫家的眼光,提出了梅的最佳陪襯意象是“雪月光中,煙溪影里,松竹梢頭”,因此,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組合入畫,對他來說當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表現(xiàn)程式。傳馬遠亦曾作《歲寒三友圖》,清高宗御制詩三集曰:“南宋馬遠有歲寒三友圖。所繪松竹梅。三友圖在內府。乾隆帝有題詩?!瘪R遠,字遙父,號欽山,南宋著名畫家,歷任光宗、寧宗兩朝(約1190-1224年)畫院待詔,有獨步畫院之譽,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他的畫,能把花鳥與山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其《歲寒三友圖》中,勁松傲然挺立,寒梅干老花疏,修竹猗猗,而遠山與近石遙相呼應,體現(xiàn)出院體繪畫的風格成就。舊題馬遠的《雪屐觀梅圖》(無款,絹本設色,縱163.3厘米,橫100.9厘米,上海博物館藏),松、竹、梅同樣被布置在山水之中。近景以拖枝法畫出挺拔長松,松間探出老梅一株、修竹幾竿;水灘邊則老梅橫斜,疏花點點,枝干瘦硬如屈鐵。畫面采用“一角”式構圖,單純簡潔,意境深遠。趙孟堅的《歲寒三友圖》,除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紙本冊頁外,上海博物館另藏一幅絹本紈扇,有“子固”白文印。該圖仍采用折枝法,將松、竹、梅從左下角斜伸入畫。梅在前,用筆稍實;松在后,用筆稍虛,幾片竹葉以濃墨涂染,穿插其間。畫面一如其繪畫風格,蕭散淡逸,清雅襲人。這一時期,歲寒三友不僅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ABS再生造粒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真空蒸汽引射器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鋯鐵紅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針入度測定儀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煤油添加劑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模切版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拋光臺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別墅式熱水系統(tǒng)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臨床檢驗分析儀器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國際工程總承包協(xié)議書
- 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
- 中國銀行招聘筆試真題「英語」
- 江蘇省2023年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指令書填寫規(guī)范(特種設備安全法)參考范本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長方形的面積》-完整版課件
- 五年級上冊英語Module6Unit1Youcanplaybasketballwell外研社課件
- 工業(yè)企業(yè)現(xiàn)場監(jiān)測工況核查表
- 沉淀池及排水溝清理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