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統(tǒng)編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知識點總結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tǒng)的發(fā)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內容提要】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國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時期,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大變革時期,上承秦漢帝國、下啟隋唐帝國,為隋唐的大一統(tǒng)奠定基礎。政治上,國家6由長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統(tǒng),各民族政權的制度創(chuàng)新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礎;經濟上,由于江南的開發(fā),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南北經濟趨向平衡;文化上,科技持續(xù)領先世界,南北文化差異明顯但走向交融,儒、釋、道三教共同發(fā)展,玄學產生,文學承上啟下,豐富多彩;民族關系上,繼春秋戰(zhàn)國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時空坐標】【知識提綱】一、三國與西晉1.三國:魏(220年)、蜀(221年)、吳(222年)2.西晉:建立:266年、統(tǒng)一:280年、滅亡:316年3.五胡內遷:匈奴、羯、鮮卑、氐、羌;主導政局二、東晉與南朝1.東晉:建立,317年;滅亡,420年。2.東晉的士族3.南方朝代更替:420—589,南方先后經歷了宋、齊、梁、陳,合稱為“南朝”。4.江南的開發(fā)(1)原因(2)表現(xiàn):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5.民族交融6.六朝的疆域三、十六國與北朝1.十六國2.淝水之戰(zhàn)3.北魏(1)建立與北方的統(tǒng)一(2)北魏孝文帝改革(3)北朝的演變(4)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 【重點解析】1.五族內遷: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shù)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yōu)閺浹a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shù)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shù)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魏晉之際,在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的情況下,胡族內遷形成高潮。在這一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歷史上泛稱為“五胡”。到魏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后,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調敞,中原漢族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機起兵南下爭奪中原地區(qū)的控制權,于是中原大亂,史稱“五胡亂華”。2.士族制度(1).士族,又稱門第、世族、世家、巨室、門閥等。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2).門閥政治:魏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國家選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導致門閥士族壟斷了政府的重要官職。他們又通過大族之間互相聯(lián)姻,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構成了一個門閥貴族階層,并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權制度,即“門閥政治”。政治上,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經濟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社會生活,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庶族是指土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稱寒門。)文化上,崇尚清談,占據(jù)高級文官職位。(3).形成原因:①歷史根源,東漢以來的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②經濟原因,土地兼并嚴重,經營莊園,漸成割據(jù)。③政治原因,魏晉政權統(tǒng)治基礎是士族,皇帝依賴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土族制度的政治保障。(4).衰落:至隋唐兩代,廢止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5).衰落原因:①士族自身的腐朽,與生俱來的特權導致士族缺乏執(zhí)掌政權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②隋唐科舉制的實行動搖了士族的政治基礎;③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經濟基礎;④唐朝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⑤農民起文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機以軍功崛起,進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3.南方的開發(fā)魏晉南北朝江南迅速開發(fā),南北經濟差異明顯縮小,趨于平衡,為唐朝安史之亂后經濟重心南移創(chuàng)造條件。江南開發(fā)的原因有:①中國北方戰(zhàn)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②北方大量人口南遷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并帶去先進的技術、工具和經驗。③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安定,并具有發(fā)展農業(yè)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④南方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交融。⑤一些統(tǒng)治者采取了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興修水利等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北方農業(yè)雖遭到破壞,但總體上還在恢復和發(fā)展。曹魏時,馬鈞改進了翻車,用于農業(yè)灌溉。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評價歷史上對孝文帝改革的評價存在很大的爭議,早在古代,批評孝文帝漢化政策的言論就多見于有關典籍,\t"/item/%E5%8C%97%E9%AD%8F%E5%AD%9D%E6%96%87%E5%B8%9D%E6%94%B9%E9%9D%A9/_blank"馬端臨、\t"/item/%E5%8C%97%E9%AD%8F%E5%AD%9D%E6%96%87%E5%B8%9D%E6%94%B9%E9%9D%A9/_blank"葉適、\t"/item/%E5%8C%97%E9%AD%8F%E5%AD%9D%E6%96%87%E5%B8%9D%E6%94%B9%E9%9D%A9/_blank"王夫之、\t"/item/%E5%8C%97%E9%AD%8F%E5%AD%9D%E6%96%87%E5%B8%9D%E6%94%B9%E9%9D%A9/_blank"趙翼等人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斥責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是“好名慕古而不實見國家大計”,強調“國勢之衰,實始于此。一傳而\t"/item/%E5%8C%97%E9%AD%8F%E5%AD%9D%E6%96%87%E5%B8%9D%E6%94%B9%E9%9D%A9/_blank"宣武,再傳而孝明,而鼎祚移矣”
。指出孝文帝是典型的虛偽之徒,“拓跋宏之偽也,儒者之恥也。夫宏之偽欺人而遂以自欺久矣”。而當代著名史學家黃仁宇卻認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國再統(tǒng)一的工具”。孝文帝改革積極意義有①.北方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工具得到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產量增多,畜牧業(yè)得到發(fā)展。手工業(yè)生產日益活躍,商業(yè)活動也日趨活躍。②.政權\t"/item/%E5%8C%97%E9%AD%8F%E5%AD%9D%E6%96%87%E5%B8%9D%E6%94%B9%E9%9D%A9/_blank"封建化加速:遷都洛陽以后,鮮卑統(tǒng)治者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對北魏社會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③.促進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僅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更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消極作用有①.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內容是恢復禮樂,是“迂腐的儒化”,“消極的漢化”,學來的主要是漢文化的糟粕,漢人的繁縟腐朽。②.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沒有振興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國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認為孝文帝漢化改革,丟掉的是拓跋的長處──勇武質樸,削弱了北魏的軍事力量,這是孝文帝終不能強大魏國的重要原因。③.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揚棄的全盤漢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t"/item/%E5%8C%97%E9%AD%8F%E5%AD%9D%E6%96%87%E5%B8%9D%E6%94%B9%E9%9D%A9/_blank"門閥士族制度,這使得尚無文化積淀的鮮卑拓跋貴族迅速腐化,這嚴重消蝕了北魏統(tǒng)治者的銳氣與活力,激化了社會矛盾與沖突,致使北魏統(tǒng)治迅速由盛轉衰,歸于滅亡?!颈菊n小結】三分天下,司馬一統(tǒng),八王之亂,五胡內遷,北方戰(zhàn)亂,司馬重建。東晉士族,國家支柱,朝代更替,建康依然,江南開發(fā),進步明顯。北方十五,還有成漢,漢族制度,影響深遠,淝水之戰(zhàn),重現(xiàn)混亂。孝文改革,全面學漢,緩解矛盾,社會發(fā)展,再次分裂,隋文一統(tǒng)。【思維導圖】
統(tǒng)編版部編版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知識提綱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統(tǒng)一》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內容提要】宋朝(960年-1279年):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18帝,享國319年,是古代文明的成型時期。政治上: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并通過分權與收權來加強專制集權;科舉制的完善與文官體制的發(fā)展,形成“重文輕武”的局面;同時少數(shù)民族政權并立,且常有摩擦,民族交融加強的同時邊疆壓力和財政危機突出;軍事上:吸收晚唐、五代軍閥割據(jù)的教訓,兵制有較大改變。【時空定位】【知識體系】一、宋初專制集權的強化1.背景:(1)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的演變,中書門下成為最高機構,相權膨脹;(2)唐末、五代以來的藩鎮(zhèn)割據(jù)、武將干政,中央集權的削弱;(3)宋初統(tǒng)治者對前代經驗與教訓的吸取。2.措施:(1)中央:分割相權。(二府三司制)①一正:中書門下(政事堂)作為行政機構,設多名同平章事(宰相),掌最高行政權。②三副:副相參知政事分割行政權;樞密院長官樞密使分割軍權;三司使分割財權。(2)地方:全面收權。①軍事——收精兵:“杯酒釋兵權”,“強干弱枝”;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更戍法”。②行政——削實權:所有州直屬中央;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官掌地方性政權;設通判監(jiān)督地方。地方實行路、州、縣三級。③財政——制錢谷:由轉運使負責,將地方賦稅(除一小部分作地方開支外)運送到京師或指定地點。④司法——強復審,死刑需報中央復審核準,強化中央對地方司法權的掌控。監(jiān)察制度:設提點刑獄司,專職監(jiān)察刑獄。官僚體制:科舉制的完善與文官體制的發(fā)展。影響:積極:①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分裂局面;②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強化了專制集權;(2)消極:①中樞權力分割過細,降低了行政效率,致使政治風氣保守疲沓;②不利于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③逐漸形成“三冗”局面,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北宋的統(tǒng)治危機
1.邊境危機:原因:①北宋政府的積貧積弱;②北宋的守內虛外、強干弱枝;③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崛起:遼宋西夏連年征戰(zhàn),民族矛盾激化。表現(xiàn):①北部:A.遼朝占領燕云十六州;B.時常南下侵擾,通過“歲幣”、盟約等勉強安定。②西北:與西夏屢戰(zhàn)屢敗,通過“歲賜”維持穩(wěn)定財政危機:一職多官、恩蔭、科舉等導致“冗官”,擴充軍隊導致“冗兵”,加之戰(zhàn)爭賠款、邊疆危機、大興土木等導致“冗費”,致使宋朝積貧。政治危機:收回兵權、分割軍權,分化事權,軍隊戰(zhàn)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致使宋朝積弱;土地兼并嚴重、苛捐雜稅繁重,激化階級矛盾,致使政治危機。北宋的改革慶歷新政(1043年—1045年)背景:①宋夏戰(zhàn)爭的失敗激化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②為革除弊政、維護封建統(tǒng)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核心:整頓吏治結果:失敗失敗原因:改革觸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反對;宋仁宗動搖。影響:揭開了北宋變法改革的序幕
2.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1069年—1085年)
(1)背景:①必要性:積貧積弱導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會危機:財政、邊疆和政治危機;②可能性:A.“慶歷新政”為王安石變法提供了經驗教訓;B.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改革決心;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為宰相,推行變法。③目的:擺脫積貧積弱和社會危機,實現(xiàn)富國強兵,鞏固封建統(tǒng)治。核心:富國強兵
(3)措施:①富國: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
②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軍器監(jiān)③育才:A.改革科舉制:廢詩賦取士舊制,以經義策論取士B.整頓太學:撰注教材《三經新義》,作為考試依據(jù)(4)評價:①性質: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是社會改良性質的改革。②積極性:A.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B.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的進步;C.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③局限性:A.未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的危機;B.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農民的負擔依然沉重。四、南宋的偏安(1127年-1279年)1.原因:(1)外部:①金的崛起、勵精圖治、實力強大;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組織生命周期與戰(zhàn)略選擇考核試卷
- 電機制造中的電機運行監(jiān)測技術考核試卷
- 棉麻企業(yè)人力資源激勵制度與績效管理體系優(yōu)化實踐考核試卷
- 十年后的家鄉(xiāng)初一語文作文
- 前方初二語文作文
- 描寫風景的初二語文作文大全
- 皮革制品的環(huán)保標準與國際認證考核試卷
- 電路分析與儀器設計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yè)的企業(yè)文化塑造與傳承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質量管理規(guī)范與標準考核試卷
- 2022年四川省阿壩州中考物理真題及答案
-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結構選型
- 房屋硬裝裝修合同范本
- 豐田鋒蘭達說明書
- 2023年東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招生(放射科)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2022年甘肅省張掖市輔警協(xié)警筆試筆試模擬考試(含答案)
- 勾頭作業(yè)施工方案
- 中醫(yī)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
- 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
- LY/T 1556-2000公益林與商品林分類技術指標
- GB/T 3522-1983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冷軋鋼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