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跌倒檢測裝置設計_第1頁
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跌倒檢測裝置設計_第2頁
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跌倒檢測裝置設計_第3頁
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跌倒檢測裝置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跌倒檢測裝置設計

0特征提取模塊圖像污染監(jiān)測的應用方法老年人的跌倒發(fā)生得很高,結果很差。這是老年人的首次傷害。在我國人群中跌倒在意外傷害死因順位中排在第4位,而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則位居首位,并隨年齡的增加跌倒的死亡率急劇上升,在8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達到了高峰。跌倒檢測系統(tǒng)實際是遠程醫(yī)療系統(tǒng)中家庭終端部分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它涵蓋了多個學科的研究領域,包括生理信號檢測與處理、信號特征提取、數(shù)據傳輸?shù)然竟δ苣K。通過對遠端對象動作情況、生理功能的監(jiān)測,為其提供適當?shù)淖o理與醫(yī)療服務。目前,對于跌倒監(jiān)測主要有3類基本方法:1)基于視頻圖像的分析,對象的實時運動由攝像頭監(jiān)測,其不足之處在于不能保證用戶的隱私安全;2)基于聲頻信號的分析,跌倒事件由分析沖擊導致振動的頻率部分判斷,但其安裝比較復雜,資金投入也比較大;3)基于穿戴式的裝置檢測??紤]用戶的隱私權和盡可能減少干擾用戶生活方式,穿戴式的裝置是最適合的,其中,用于跌倒檢測的傳感器主要有加速度傳感器和傾斜計,但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在發(fā)生側倒或最后不是平躺在地面時的情況判斷不太理想。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檢測裝置的硬件設計,提出了魯棒的跌倒算法,僅用加速度值便可檢測出沖擊量與人體傾斜角度,判斷出跌倒事件,并給出實驗結果與結論。1用戶狀況測試系統(tǒng)總體設計模塊如圖1所示:前2個方模塊佩戴在用戶身上,用來感測和判斷用戶狀況,并以無線方式將消息發(fā)送出去;第三,四個電路模塊可放置于用戶住處或者RF接收范圍的的任何地方,用來接收、處理RF的信號,然后,通過以太網或GSM網絡,將信息傳至醫(yī)院或親屬住處。1.1ade傳輸系統(tǒng)硬件設計本裝置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Mica2和TinyOS節(jié)點,由UCBerkeley開發(fā)的一款針對于低功耗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研究平臺。Mica2節(jié)點裝配了AtmelATmega128L微處理器,4kB的RAM和一個433MHz頻率數(shù)據轉換器,在300m的有效覆蓋范圍內傳輸速度可達38.4kB/s,全部由2節(jié)AA電池供電。跌倒檢測系統(tǒng)可以分為5個子部分:數(shù)據采集、數(shù)據調理、數(shù)據處理、數(shù)據傳輸、電源部分,其硬件結構如圖2所示。數(shù)據傳輸部分包含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2種方案,考慮人體佩戴方便的需要,無線方式是必要的。數(shù)據處理部分包括數(shù)據存儲、數(shù)據分析、專家系統(tǒng)等模塊。1.2近似系數(shù)和細節(jié)系數(shù)首先,從信號監(jiān)測模塊輸出的數(shù)字信號通過高斯濾波器濾掉高頻噪音,然后,通過動態(tài)動作模式分析監(jiān)測跌倒事件。本文在信號調理中應用了小波變換理論進行濾波,并得到理想的頻率范圍。在離散小波變換中,信號f(n)通過2個互補的濾波器——低通濾波器g和高通濾波器h,被分成近似系數(shù)V1和細節(jié)系數(shù)W1。前者是大范圍的,低頻部分;后者是小范圍的,高頻部分。然后,再將近似系數(shù)分為第二層近似系數(shù)V2和細節(jié)系數(shù)W2。系數(shù)g與尺度函數(shù)?相關,系數(shù)h與小波函數(shù)ψ相關。函數(shù)如下?j,m(n)=2-j2?(2-jn-m),(1)ψj,m(n)=2-j2ψ(2-jn-m).(2)?j,m(n)=2?j2?(2?jn?m),(1)ψj,m(n)=2?j2ψ(2?jn?m).(2)通過小波多率分析,信號可以從近似系數(shù)和細節(jié)系數(shù)中重建。這是對特定頻率范圍內的信號部分的提取。對01,…,0J-1,WJ和0J進行反變換可以得到第J個細節(jié)信號DJ。同樣,近似信號SJ也可以得到,通過對01,02,…,0J和VJ進行反變換。通過這種方式重建了原始信號中理想的頻率范圍,而其他頻率部分就被濾掉了。2瀑布檢測算法的設計2.1加速度向量的原理在執(zhí)行算法的任何數(shù)據分析之前,應先對裝置進行校準,從而才能準確地分析數(shù)據。具體的校準方式為通過測定1gn的重力加速度值,分別將加速度傳感器的X,Y,Z軸放到水平位置,調整使之值為0。加速度傳感器得到的加速度值包含2部分:一個是地球重力部分,另一個是由人體動作引起的慣性部分。這里,兩部分是同時存在的。建立三維軀體動作模型——以三維空間內的加速度向量為代表,根據物理學的基本理論,特別是重力,加速度和動作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加速度傳感器實際輸出的分析(它反映了各種動作,包括站立、行走、跌倒模型),設加速度輸出為在三維空間中的向量ˉAAˉˉˉ,如圖3。向量ˉAAˉˉˉ可表示成為ˉA=(AX,AY,AΖ)=|A|UAˉˉˉ=(AX,AY,AZ)=|A|U→A.(3)其中,AX,AY,AZ為向量ˉAAˉˉˉ分別在X,Y,Z軸上的投影,|A|是幅值,U→A是單位向量。而人體傾斜角度則可由以下的公式計算出?degree=180°πcos-1(agn).(4)?degree=180°πcos?1(agn).(4)其中,a為ˉAAˉˉˉ的加速度值,gn為9.81m/s2。2.2倒倒檢測算法根據SignalQuest關于老年人跌倒的研究,大多數(shù)能被歸為簡單的跌倒(加速度運動清楚地表明了跌倒與使用者以平躺在地面上結束);復雜的跌倒(加速度運動復雜,且或使用者并非以平躺在地板平面上結束),以及未跌倒(加速度運動引起誤報)。對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進行分析,可以區(qū)分出跌倒類型,從而在設計跌倒監(jiān)測算法時,根據這些具體類型設計相應的檢測策略。流程圖4主要是從整體上對跌倒的檢測判斷過程進行描述。圖4(b)為圖4(a)中I部分的詳細流程,其作用就是檢測老人加速度的大小,確定有無加速度超過正常范圍。在有加速度超過此范圍就進行下一步判斷;若無加速度超過正常范圍,就再重新檢測。圖4(a)中II部分主要是在已經檢測到有加速度超過正常范圍時,對三維空間加速度的判定。其判定結果有:1)加速度與水平面平行;2)加速度與Z軸的夾角在正常范圍內;3)加速度與Z軸的夾角超過正常范圍。在跌倒被探測到發(fā)出跌倒信號后,延遲一定時間又繼續(xù)重新檢查信號。3日常行動實驗為了檢驗裝置和算法的可靠性與正確率,做了4種實驗:1)正常行走或站立;2)快速的坐下;3)向前、向后,側向跌倒;4)跌倒后未平躺。日常行動實驗,如,行走和快速坐下時請一位69歲的老人佩戴進行;在跌倒實驗時,出于安全性考慮,未請老年人參與,而是由3位學生在墊子上完成的。1實驗者是站著或者幾種速度走路的人在25次實驗中,算法可識別出無跌倒事件發(fā)生,無警報發(fā)出,實驗結果如圖5所示。2實驗者盡量快速站立,保持站起來在15次實驗中,盡管開始時檢測到一個大的沖量,但在隨后的傾向分析中檢測到恢復了直立狀態(tài),因此,無必要發(fā)出警報,如圖6所示。3真實情形前倒、后倒、側倒。為了盡可能地模擬真實情形,分成2種情形:第一種為跌倒后迅速站起,返回直立姿態(tài);第二種為跌倒后,實驗者保持躺著,如圖7所示。4系統(tǒng)恢復測試在10次實驗中,算法正確地區(qū)分了2種情形:一種跌倒并躺下;一種跌倒但迅速返回直立狀態(tài)。最后,做了讓實驗者慢慢地躺下的情形,測試算法的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系統(tǒng)并沒有將它當成跌倒。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梢娫摰寡b置能正確地區(qū)分絕大多數(shù)的跌倒事件,發(fā)出警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4明顯的魯棒性本文針對獨居老人的特點,結合微傳感器、數(shù)字信號處理及無線傳輸?shù)燃夹g,利用人體運動產生的加速度,設計了一種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跌倒檢測裝置,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