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教學習慣的文化特質(zhì)
從深層次意義上講,教育改革就是教育文化的改革。教學改革中暴露的問題不單是技術性的問題,而更多的是文化層面的問題。在當下的教學改革中,暴露出許多教學文化方面的問題,譬如舊的、壞的教學習慣形成了現(xiàn)實中對教學改革的文化阻滯力。在教學改革中,已歷史性地提出了必須改變舊的、壞的教學習慣,養(yǎng)成新的、好的教學習慣,樹立新的教學文化觀念,運用新的教學行為方式,構(gòu)建新型教學文化的課題。從教師個體的角度來看,教學改革就是一種挑戰(zhàn)其教學習慣的活動。教學習慣是認識一位教師、一所學校教學文化的窗口,改變教學習慣是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方式、構(gòu)建新型教學文化的著力點。然而,由于教學習慣所固有的保守性、自動性、二重性等文化特質(zhì),阻滯著教學文化的變革。魯迅先生曾在其所撰的《習慣與改革》一文中言道:“倘不深入民眾的大層中,于他們的風俗習慣,加以研究,解剖,分別好壞,立存廢的標準,而于存于廢,都慎選施行的方法,則無論怎樣的改革,都將為習慣的巖石所壓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時?!?1)魯迅先生的這段話警示我們,在改革中要加強對習慣的研究,甄別好壞習慣,注重壞習慣的改變。故此,在當下的教學改革中我們有必要詮釋教學習慣的文化意蘊,追究教學習慣的文化特性,并探尋其變革的文化路向,這正是當下深化教學改革所遇到的而有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一、教育習慣的文化意義1.“習慣”是教師的特定行為方式在闡述教學習慣的文化意蘊時,有必要首先對它的上位概念“習慣”進行簡要的釋義。在我國古代典籍中,習慣稱為“習貫”,意謂習于舊貫習于故常??鬃釉?“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洞蟠鞫Y記·保傅》云:“少成若天性,習貫之為常?!绷硗?古籍中的單字“習”亦可以表達“習慣”的意涵,《尚書·太甲上》記載:“茲乃不義,習與性成”?!稘h書·董仲舒?zhèn)鳌酚醒?“習聞其號,未燭厥理”。此處的“習”均表示慣常、習慣的意涵。我國權威辭典《辭?!穼ⅰ傲晳T”釋義為:“(1)由于重復或多次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2)指經(jīng)過不斷實踐,已能適應新情況?!?2)《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習慣”釋義為:“(1)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2)在長期里逐漸形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3)《新牛津英語詞典》將“習慣”釋義為:“一種固定的或者有規(guī)律的傾向或常規(guī)行為。特別指那些很難祛除的傾向或者常規(guī)行為?!?4)從我國古代典籍的理解和權威詞典的釋義來看,“習慣”意謂人們因長期受某種特定的文化氛圍熏染和某種心理定勢的影響而養(yǎng)成的慣常性行為方式。它是“自然存在著”的東西,是理當如此的自然而然,(5)是個人特定行為方式的直接存在。一位教師在日常教學文化活動過程中,如何面對學生、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展開教學過程的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如何處理與同事的關系,均存在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而當這種行為方式延伸到各種新的教學情境和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即便形成一種習慣。譬如,有的教師總是微笑面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親和力,師生關系融洽,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而有的教師卻總是不茍言笑,冷峻面對學生,學生見其臉而色變,畏懼而不敢親近半步,師生關系冷漠緊張,課堂教學氣氛沉悶窒息;有的教師奉行合作主義,愿意與同事協(xié)商合作,教學行走于開放的課堂之中。而有的教師奉行個人主義,不愿與同事協(xié)商合作,教學行走在“孤島”之上;有的教師因循守舊,照本宣科,拿著“舊船票”去登教學改革的“新客船”。有的教師則積極進取,善于改革創(chuàng)新,勇于站在教學改革的潮頭浪尖。在這里,無論是微笑面對學生還是冷峻面對學生,無論對同事奉行合作主義文化還是個人主義文化,無論是穩(wěn)固守城還是改革創(chuàng)新,均是教師個人特定的教學行為方式。久而久之,此種教學行為方式就會固化,即便成了一種教學習慣。所謂的教學習慣,就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養(yǎng)成的某種比較穩(wěn)定的、帶有自覺性和潛意識特征的教學行為,是教師在特定教學文化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教學上的自動傾向性。亦即,教學習慣是教師反復某一教學行為而形成的不自覺的狀態(tài),是教師特定教學行為方式的直接存在。2.從“砌入”到“習慣”習慣形成于“感覺規(guī)定”的“重復”和“練習”。(6)它是跟著“感覺規(guī)定”照著做、反復如此所形成的一種“感覺規(guī)定”的結(jié)果,是一個人長期養(yǎng)成的行為模式的固化。從表面上看,它是一個人行為模式的表征。然而,此種長期養(yǎng)成的行為模式,不是一種純粹的行為動力定型,不是純粹經(jīng)驗、形體的,而是以精神為內(nèi)容。(7)它是以感覺經(jīng)驗形體的樣式呈現(xiàn),以“對倫理事物的習慣”為內(nèi)容。(8)此種“重復”和“練習”是要將“感覺規(guī)定的特殊東西或形體的東西”,“深深砌入到靈魂的存在中去”,(9)使外在感性、感覺的東西,變成內(nèi)在精神、靈魂的東西,成為精神、靈魂的直接存在。通過這個“砌入”,內(nèi)在精神性的東西有了自己的形式,成了現(xiàn)實具體的。(10)這樣一來,人的習慣便成為其精神、靈魂的顯體,人的信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均會通過其習慣表現(xiàn)出來。教學習慣形成于教學行為的反復練習,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行為特征。從表面上看,教學習慣是一種教學行為的表征,而從內(nèi)在看,教學習慣是一種教學觀念、教學思維的反映。教學習慣將感性、形體的教學行為“砌入”到教學觀念、教學思維之中去,其實質(zhì)是使教學觀念、教學思維本身獲得一種感性形式。譬如,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師德是通過端莊的儀表、模范的舉止、得體的語言等存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通過愛生敬師、教學相長、允許學生質(zhì)疑詰難等存在,自由的教學思想是通過獨立思考的懷疑批判精神等存在,如此等等。通過這個感性、形體的教學行為的“砌入”,教學內(nèi)在精神性的東西有了自己的形式,成為教學現(xiàn)實具體的存在。盡管教師的教學行為習慣有時是無意識或有意識形成的,但均能從中解讀出支撐這種行為習慣的教學觀念文化。教學習慣的形成過程其實是教學觀念文化的形成過程,同樣,教學習慣的改變也必然是教學觀念文化的改變。一位教師特定的教學觀念文化和教學行為方式、一所學校獨特的教學文化品格,總是存在于日常教學習慣之中,并總是通過其日常教學習慣而呈現(xiàn)。故此,我們可以這么說,一種教學習慣是特定教學觀念文化的顯體。3.教學習慣的內(nèi)涵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習慣是其普遍存在的行為方式,無論我們是否愿意,它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黑格爾曾言:“習慣的形成包括精神活動的所有種類和階段?!?11)依據(jù)人的活動方式,習慣大致被分成三大類:一是外在形體習慣,這是指無意識的身體姿態(tài)舉止;二是行為活動習慣,這是習以為常的無意識行為;三是精神心理習慣,這是指無意識的精神心理活動。(12)無論是從外在形體到行為活動,抑或是從行為活動到精神心理,習慣都普遍地存在著。亦即,習慣存在于人的一切文化活動方面。作為教學這種特殊認識活動組織者的教師,在其教學文化活動的方方面面滲透著各種各樣的教學習慣。依據(jù)教師教學文化活動的方式,教學習慣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教學外在形態(tài)習慣。這是指教師無意識的儀表風度,包括教師的外在形象容貌、舉止行為、穿著打扮。如笑容可掬、和藹可親的外表形態(tài)或不茍言笑、冷若冰霜的外表形態(tài),彬彬有禮、為人師表的舉止行為或佻達不羈、不可仿效的舉止行為,端莊得體、合乎禮儀的穿著打扮或輕浮邋遢、不合禮儀的穿著打扮,等等。其二,教學行為活動習慣。這是指司空見慣的無意識教學行為。如日常教學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教師對學生的仔細觀察、用心傾聽、熱心交談或?qū)W生不聞不問、大聲訓斥、嚴厲懲罰等。其三,教學精神心理習慣。這是指無意識的教學觀念和教師心理活動,如互助合作、自我反思、懷疑批判或個人獨行、不善思考、墨守成規(guī)等。無論是從教師的外在形體到教師的教學行為活動,抑或是從教學行為活動到教學心理,都普遍地存在著教學習慣。一言以蔽之,教學習慣貫穿于教學文化活動的各個層面,滲透在教學生活的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二、教育習慣的文化特征1.舊的教學習慣:“習之中人固而信”保守性,亦稱頑固性、抗變性,是習慣最顯著的文化特質(zhì)。習慣的保守性即指某種行為經(jīng)過多次重復,不斷地得到強化,一旦形成習慣就趨于定型穩(wěn)固,較難改變,進而成為我們?nèi)松谑浪@得的一種依賴。在空間上,表現(xiàn)為落后于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安于現(xiàn)狀,墨守成規(guī),排斥與抗拒新鮮事物;在時間上,表現(xiàn)為用過去的原則來對待現(xiàn)在和將來,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凡事凡物越老越好,越舊越好,越古越好。習慣成自然,習慣成定式,習慣形成之后就很難改變或消除。清代文學家劉善在《習慣說》一文中講述了一件非常耐人尋味的故事:他住的一間屋子里,“室有洼,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蔽堇镉锌?每走到那兒,腳總要被絆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別扭,時間一長也習慣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樣安穩(wěn)。后坑填平,劉善“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犹钇?走到原來洼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他心里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于是,他感嘆道“習之中人甚矣哉”,習慣一旦養(yǎng)成真厲害啊!這則故事告示我們:習慣具有巨大的保守性,一旦養(yǎng)成,就成為人的自然而然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教學習慣最明顯的一大文化特質(zhì)就是保守性,表現(xiàn)為它形成之后就很難改變或中斷,如果被改變或者被中斷,就會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其消極作用是使教學行為走向呆板和僵化。中國傳統(tǒng)教學文化底蘊深厚,當教學改革倡導的許多新型教學文化入侵時,它仍然顯示出強大的文化阻滯力,這種極其嚴重的封閉的保守性迫使它很難吸收新型教學文化,一直以極其閉守自我的文化特質(zhì)而發(fā)展著,面臨教學改革,它想方設法阻抗著。誠如魯迅先生所言:“體質(zhì)和精神都已硬化了的人民,對于極小的一點改革,也無不加以阻撓,表面上好像恐怕于自己不便,其實是恐怕于自己不利,但所設的口實,卻往往見得極其公正而且堂皇。”(13)特別是經(jīng)過長期教學文化傳統(tǒng)熏染、業(yè)已內(nèi)化為教師職業(yè)性情并且以身體自動化方式體現(xiàn)出來的教學習慣具有強大的延續(xù)力而表現(xiàn)于教學行為方式上的保守性。當下,盡管教學改革的呼聲一片高漲,而舊的教學習慣中那些與當今時代精神和價值追求不相符合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現(xiàn)實中對教學改革的文化阻滯力。這種舊的教學習慣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束縛著教師的教學觀念,固化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阻抗著教學文化的變革,成為教學改革進程中的一塊巨大的絆腳石。故此,教學改革必須以改變舊的、壞的教學習慣為基本前提。2.自動性的影響自動性是習慣的又一重要文化特質(zhì)。習慣是經(jīng)過長期重復或練習而固定下來的行為方式,是一個人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行為的自動化?!吨袊倏拼筠o典》將“習慣”釋義為:“與人的需要直接聯(lián)系的自動的動作系統(tǒng)。習慣是一種特殊的行為熟練。習慣和熟練都是自動化的動作系統(tǒng),任何習慣離開熟練的動作都無法完成?!?14)從生理機制上來說,習慣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趨于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習慣成因主要是由一定的刺激情景與個體的某些動作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穩(wěn)固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條件反射的鏈索系統(tǒng)。這樣,當個體在同樣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時,條件反射的鏈索系統(tǒng)就會自動地出現(xiàn),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或自動地進行同樣的有關動作。自動性一旦形成,就很難被其他因素影響,很難改變。自動化的行為更快速、更穩(wěn)定。如開車時的操縱駕駛盤或加油或換排,這種行為是一種經(jīng)過學習或者訓練而定型自動化了的行動方式,每次身體的運動不需積極意志加以支配,其形成是在潛意識下進行的。自動性是教學習慣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質(zhì)。由于教學習慣是長時間地對某些教學行為進行重復、強化而形成,故此多數(shù)教學習慣行為是已經(jīng)熟練化甚至無意識化了的動作技能。從心理機制上說,教學習慣是經(jīng)過長期的強化與積累,最終建立起來的一種關于教學行為的自動化和定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任何一種良好的教學習慣一旦建立之后,大腦皮層就會根據(jù)刺激物的特點,依照穩(wěn)定的先后次序和固定的強弱位置而自動化地進行一系列的條件反射活動,就不必再要別人去幫助提醒,也不必再花費什么意志努力。教學習慣的自動性雖然有在需要的時候它可以不借助意識努力就能夠自動指導教學行為的優(yōu)點,但其更大的缺陷是在不需要的時候即使有意識地去阻止這教學習慣的消極影響,它也會尋找機會表現(xiàn)出來,對合理的教學產(chǎn)生干擾。(15)在教學改革中,舊的教學習慣總是彌漫在教學的方方面面,滲透在教學生活之中,其自動性自然而然地對教師發(fā)生著持久而深刻的影響,像一只無形的手牽制著教學文化觀念和教學行為方式的變革。誠如溫元凱先生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潛結(jié)構(gòu)的改造》一書的前言中指出:“你搞改革,沒有人公然站出來反對,但你每走一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步,就會發(fā)現(xiàn)來自四面八方的牽制力,使你動彈不得。這種牽制力往往使你感到對手強大,但又看不到摸不著,猶如唐·吉訶德大戰(zhàn)風車?!?16)這個牽制力表現(xiàn)于教學改革中,就是那些舊的教學習慣的自動性形成了一股在現(xiàn)實中對教學文化變革的強大阻滯力。3.教學習慣對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影響習慣有好壞之分、優(yōu)劣之別,它具有二重性。就習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而言,它可以分為好習慣和壞習慣。所謂好習慣是對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起積極作用,適應人的正常需要,且對人具有正向價值的一類習慣。如讀書、看報、晨練、尊重他人、文明禮貌、講究衛(wèi)生、做事有目的有計劃等。所謂壞習慣是指對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起消極作用,不能適應人的正常需要,且對人具有負向價值的一類習慣。如吸煙、酗酒、賭博、隨地吐痰、不講衛(wèi)生、工作學習敷衍拖拉、做事無目的無計劃等。良好的習慣使人終生受益,不良的習慣則對人終身貽害。因此,我們要在積極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同時,隨時注意抵制不良習慣滋生。教學習慣也具有固有的互相矛盾、互相對立的兩種屬性,就教學習慣對教師和學生生活的影響而言,它可以分為好的教學習慣和壞的教學習慣。好的教學習慣是指對教學起積極作用,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且對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具有正向價值的習慣。在教學文化活動過程中,有的教師習慣于欣賞與贊美學生,習慣于尊重與關懷學生,習慣于幫助與激勵學生;有的教師習慣于與同事相互理解與支持,習慣于與同事交流與合作,習慣于與同事切磋與協(xié)商;有的教師習慣于拓展教材,習慣于引導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開展合作、探究、體驗、交往、實踐等學習活動;有的教師習慣于多讀書、勤思考、善積累、重反思。所有這些,無疑是好的教學習慣。壞的教學習慣就是指對教學起消極作用,阻滯教學改革的進程,且對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具有負向價值的習慣。在教學文化活動過程中,有的老師習慣于“填鴨式”,習慣于“滿堂灌”,習慣于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而不顧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處理與同事的關系上,有的老師習慣于單兵作戰(zhàn),習慣于不當競爭;在處理與學生的關系上,有的老師習慣于諷刺挖苦,習慣于批評懲罰;面臨教學改革,有的教師習慣于墨守成規(guī),習慣于消極應付;面對教學的困境,有的教師習慣于抱怨、傷感和憂愁,習慣于放棄心中的目標、理想和追求,習慣于遠離與逃避。諸如此類,便是壞的教學習慣。由于教學習慣具有上述互相對立的兩種屬性,作為教學行為習慣主人的教師,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要盡量改掉壞的教學習慣,努力養(yǎng)成好的教學習慣,以促進教學文化朝著良性方向變革。三、改變教育習慣的文化交流趨勢1.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習慣,使其明確的價值取向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其生存與發(fā)展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是以特定社會生活方式為內(nèi)容。習慣在既定的社會生活過程中形成,并在既定的社會生活過程中變遷。習慣作為一種時代精神總是對那個時代的記憶,因而,總是以那個時代、那種特定的社會生活方式為前提。隨著社會物質(zhì)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的精神生活方式也必將或遲或早地發(fā)生變化,習慣同樣如此?!傲晳T作為被組織起來的行為,是次生的、獲得的,而不是自然的、天生的?!币淖兗扔械牧晳T,就要改變形成習慣的“環(huán)境條件”。(17)一個人既生活在既定的社會風俗習慣之中,又在不斷打破既定的社會風俗習慣中前行。生活在社會風俗習慣中的人們,在改變自身日常生活的現(xiàn)實活動中,改變著既有的風俗習慣。(18)教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存在方式,一定的教學習慣是在特定教學生活文化場域中形成的。由于教學生活本身的豐富性、多樣性,以至教師形成的教學習慣也具有多樣性特質(zhì)。在這種多樣性的教學習慣中,隱含著新與舊、好與壞的矛盾。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這些教學習慣的矛盾劇烈斗爭著,最終導致既有的舊的、壞的教學習慣隨著教學文化的變革會逐漸失卻其存在的合理性,而那些適合教學變革的新的、好的教學習慣卻在教學生活中逐漸獲得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生活在教學習慣中的教師,在改變自身日常教學生活的現(xiàn)實活動過程中,改變著既有的教學習慣。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對教師的教學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習慣提出新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對既有的教學習慣進行相應的改變。然而,對教師教學習慣變革的任何要求都需要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并充分考慮教師自身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得到教師的認同與接受,才可能成為現(xiàn)實。我們只有準確地把握當下教師的教學生活樣式,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造與重建,在此基礎上,不斷改掉舊的、壞的教學習慣,養(yǎng)成新的、好的教學習慣,以為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構(gòu)建新型教學行為方式,營造新型教學文化。2.形成群體性的教學文化上面已經(jīng)論及,習慣滲透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習慣的樣態(tài)是多彩多姿的。盡管一個社會會有多種習慣風俗,但是它卻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風俗習慣,正是這種風俗習慣決定了這個社會風俗習慣的基質(zhì)及其樣式。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中,這種占主導地位的風俗習慣應當是具有時代精神、代表社會發(fā)展方向的。而能夠擔當起這種新社會風俗習慣之歷史承負者的,首先是社會先行者的先進分子。一種行為習慣、風尚習俗的變遷,總是需要有先行者的引領。(19)因為在行為習慣、風尚習俗的變遷中,舊的、壞的風俗習慣不會自動消失,新的、好的風俗習慣的形成需要有榜樣的激勵、鼓舞、鞭策與示范。因此,占主導地位的新的、好的風俗習慣需要在具有時代精神、代表社會發(fā)展方向的社會先行者引領作用下,方能引起社會風俗習慣的變遷,才會引起社會文化的進步。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教學習慣,其中必定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教學習慣,也正是這種教學習慣決定了教學習慣的基質(zhì)及其樣式,它在優(yōu)秀教師的引領下,引起教學行為的變革和教學文化的重構(gòu)。亦即,當優(yōu)秀教師的新的、好的教學習慣被傳播與泛化,延伸到教學文化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存在于各種教學文化場域之中時,它就會成為教師群體普遍遵從的教學范式,引起教師群體教學行為方式的變革,形成一種群體性的新型教學文化。在當下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就要充分發(fā)揮這種站在改革潮頭浪尖的優(yōu)秀教學文化的示范引領作用,使得教師群體養(yǎng)成善于反思的習慣、善于觀察的習慣、善于傾聽的習慣、善于合作的習慣、善于科研的習慣、善于創(chuàng)新的習慣。概言之,教學習慣的變遷是一個需要先進教學文化引領的過程,在教學習慣變遷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教學文化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教學文化氛圍,努力改變舊的、壞的教學習慣,養(yǎng)成新的、好的教學習慣。3.示范引領和法制規(guī)范相結(jié)合,促使社會習慣、尚俗習慣的定向轉(zhuǎn)換習慣是一個人反復練習而形成的特定行為模式的固化,習慣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頑固性,要改變它絕非易事。因為人要擺脫自己的既有秉性習慣、放棄既有的意志、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邏輯和人生規(guī)定,這是一種根本性的轉(zhuǎn)變。除非有一種異常強大的外在規(guī)范力量的促使、逼迫,否則,這種從一種生活邏輯跳躍到另一種生活邏輯的轉(zhuǎn)變,依靠個體自身的力量往往無法奏效。因而,要實現(xiàn)這種生活方式、生活邏輯的根本性轉(zhuǎn)變,就必須有一種外在強制規(guī)范力量的存在。這種外在強制力量通過制度文化的規(guī)約,通過生活實踐告訴人們“必須如此”、“不得不如此”。要改變?nèi)藗兊募扔猩盍曅?、道德精?說服教育固然重要,但這種方式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根基性的。為了使社會成員養(yǎng)成文明習慣,社會必須有某種強制性的生活價值及其規(guī)范教育。要言之,在社會習慣、風尚習俗的轉(zhuǎn)變過程中,示范引領和法制規(guī)范二者缺一不可。示范引領是疏、生,法制規(guī)范是堵、禁,二者配合一體,方可促成社會習慣、風尚習俗的定向轉(zhuǎn)變。(20)因此,改變舊的、壞的習慣,養(yǎng)成新的、好的習慣,既要有先進文化的示范引領,亦要有制度文化的懲戒堵塞。教學制度文化是人為制定的、要求師生共同遵守的一種教學思想規(guī)則和行為規(guī)則,通常表現(xiàn)為教學紀律和教學儀式。教學制度文化就其本性屬性而言,具有正式的強制力和約束力。無論教學紀律抑或教學儀式,均蘊涵兩個方面的意義:依教學制度文化行動,就會獲取肯定、贊許,而違反教學制度文化則會受到懲罰、批評。當一種與教學改革精神背道而馳的教學習慣成為教學改革的文化阻滯力時,就需要有一種發(fā)揮強制作用的教學制度文化,并使之內(nèi)化為教師的教學習俗,實現(xiàn)習俗化發(fā)展,從而養(yǎng)成新的、好的教學習慣。然而,要使教學制度文化內(nèi)化為教師的習俗,實現(xiàn)習俗化發(fā)展也需要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首要的一點就是教學制度文化要首先為教師所遵從,這就需要教學規(guī)范的馴化。即教育管理者個人或組織憑借權力、權威和資歷等方面的優(yōu)勢,對教師施以相關教學規(guī)范要求的訓斥與規(guī)約,以此求得對方在情感和意志上的服從的過程。那些不符合規(guī)范的教學習慣,通常被稱為壞的教學習慣,并被給予負強化,被中止、糾正,甚至受到懲罰。也正是通過如此這般的負強化而間接地實現(xiàn)對符合教學規(guī)范的教學習慣的間接強化,從而保證教學規(guī)范的內(nèi)化程度。(21)對那些違反一定教學制度文化的教學習慣,則采用一定的懲戒模式進行堵塞,使得教師在情感和意志上遵循與服從,從而達到改變舊的、壞的教學習慣,養(yǎng)成新的、好的教學習慣之目的。4.習慣養(yǎng)成的意義由于習慣是在反復、重復中所形成,因而,要改變舊的、壞的習慣,養(yǎng)成新的、好的習慣,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的點滴細微處做起。無論是示范群體的引領,抑或是法律制度規(guī)范的懲戒堵塞,都應細致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須著眼于日常生活細微處的“潤物細無聲”之“記憶”作用。“勿以善小而不為之,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范,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了大事。因此,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扒д芍桃韵N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喻老》)不要輕視自己小的缺點和錯誤,因為大的缺點和錯誤就是出于小缺點錯誤的積累。緣此,有了缺點和錯誤就要及時改正。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簡單地以量微蔽質(zhì)、姑息養(yǎng)惡。同理,對善小亦不能輕視無睹?!安环e畦步,無以致千里。”(《荀子·勸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史記·李斯列傳》)我們必須做個“有心人”,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所謂從大處著眼,就是要從習慣對人格塑造和終身發(fā)展的影響考慮。所謂從小處著手,就是從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見“大”。只有在對小惡防微杜漸的同時,對小善滋潤呵護,才能在一個社會形成好的風俗習慣。(22)教學習慣滲透在教學文化活動過程的每一細小環(huán)節(jié)。教學習慣相對于教學觀念文化來說,它是一種潛意識、無意識狀態(tài)。它無明確的意識傾向,但又無時無刻不頑強地表現(xiàn)自己。所謂“習慣成自然”,便是此意。當一種教學習慣成為了“自然存在著”的東西,它的能量就可想而知了。它不僅具有極強的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協(xié)議離婚與訴訟離婚婚姻登記與合同簽訂流程規(guī)范3篇
- 2024年智能養(yǎng)殖場承包合作項目合同范本3篇
- 采購合同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工具3篇
- 采購合同評審表的填寫指導3篇
- 采購合同框架協(xié)議的簽訂前景3篇
- 采購合同風險評估的理論研究3篇
- 采購合同范本實戰(zhàn)3篇
- 2024年度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與優(yōu)化服務合同3篇
- 采購法務與合同的合同審核流程3篇
- 采購合同要素詳盡解讀3篇
- 庫區(qū)倒罐作業(yè)操作規(guī)程
- 幕墻計算表格(自動版)
- 中考作文一材多用寫作指導課件
- 現(xiàn)代操作系統(tǒng)教程(慕課版)-課后習題答案1-8章全帶原題
- PCS-PC簡單使用方法
-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
- 關于更換公務用車的請示
- 國外發(fā)達國家中水回用現(xiàn)狀
- 遠洋漁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
- 塔塔里尼調(diào)壓器FLBM5介紹.ppt
- 相親相愛一家人簡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