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中考語文散文閱讀專題專題訓練專項訓練及解析_第1頁
部編中考語文散文閱讀專題專題訓練專項訓練及解析_第2頁
部編中考語文散文閱讀專題專題訓練專項訓練及解析_第3頁
部編中考語文散文閱讀專題專題訓練專項訓練及解析_第4頁
部編中考語文散文閱讀專題專題訓練專項訓練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中考語文散文閱讀專題專題訓練專項訓練及解析一、中考語文散文閱讀專題練習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廢園外巴金

①晚飯后出去散步,走著走著我又走到這里來了。

②從墻的缺口望見園內的景物,還是一大片欣欣向榮的綠葉。在一個角落里,一簇深紅色的花盛開,旁邊是一座毀了的樓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樓前一排綠欄桿還搖搖晃晃地懸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開得正好,大的花瓣,長的綠葉。這些花原先一定是種在窗前的,我想,一個星期前,有人從精致的屋子里推開小窗眺望園景,贊美的眼光便會落在這一簇花上。也許還有人整天倚窗望著園中的花樹,把年輕人的渴望從眼里傾注在紅花綠葉上面。

④但是現在窗沒有了,樓房快要傾塌了。只有園子里還蓋滿綠色,花還在盛開。倘使花能夠講話,它們會告訴我,它們所看見的窗內的面顏,年輕的面顏,可是,如今永遠消失了?;ㄒ嬖V我的不止這個,它們一定要說出8月14曰的慘劇。精致的樓房就是在那天毀了的,不到一刻鐘的工夫,一座花園便成了廢墟了。

⑤我望著園子,綠色使我的眼睛舒暢。廢墟么?不,園子已經從敵人的炸彈下復活了。在那些帶著旺盛生命的綠葉紅花上,我看不出一點被人踐踏的痕跡。但是耳邊忽然響起一個女人的聲音:“陳家三小姐,剛才挖出來?!蔽一仡^看,沒有人。這句話就是在慘劇發(fā)生后的第二天聽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過這個園子,不過不是在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樓房的后邊。在那個中了彈的防空洞旁邊,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記不起了,躺著三具尸首,是用草席蓋著的。中間一張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隨便一看,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人腿。人們還在那里挖掘。遠遠地在一個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從炸塌了的圍墻缺口看進去,七八個人帶著悲戚的面容,對著那具尸體發(fā)愣。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識的罷。那個中午婦人指著露腿的死尸說:“陳家三小姐,剛才挖出來?!币院髲牧硪粋€人的口里我知道了這個防空洞的悲慘故事。

⑦一只帶泥的腿,一個少女的生命。我不認識這位小姐,我甚至沒有見過她的面顏。但是望著一園花樹,想到關閉在這個園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覺得心里被什么東西搔著似的痛起來。連這個安靜的地方,連這個渺小的生命,也不為那些太陽旗的空中武士所容。兩三顆炸彈帶走了年輕人的渴望。炸彈毀壞了一切,甚至這個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這樣地逃出囚籠,這個少女是永遠見不到園外的廣大世界了。

⑧花隨著風搖頭,好像在嘆息。它們看不見那個熟悉的窗前的面龐,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罷。

⑨但是一座樓隔在它們和防空洞的中間,使它們看不見一個少女被窒息的慘劇,使它們看不見帶泥的腿。這我卻是看見了的。關于這我將怎樣向人們訴說呢?

⑩夜色降下來,園子漸漸地隱沒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搖頭的姿態(tài)還是看得見的。周圍沒有別的人,寂寞的感覺突然侵襲到我的身上來。為什么這樣靜?為什么不出現一個人來聽我憤慨地講述那個少女的故事?難道我是在夢里?

?臉頰上一點冷,一滴濕。我仰頭看,落雨了。這不是夢,我不能長久立在大雨中,我應該回家了。那是剛剛被震壞的家,屋里到處都漏雨。(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中“走著走著我又走到這里來了”?!坝帧弊謱懗隽俗髡邔π@的留戀,這里是他在戰(zhàn)亂中得到慰藉的地方。B.“陳家三小姐,剛才挖出來?!边@句話兩次出現,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又直接抒發(fā)了作者滿腔仇恨、滿腔憤懣的感情。C.末段寫雨,有明顯的象征意味,既寫出了當時形勢的險惡,又表現了對抗日暴風雨早日到來的期盼。D.本文寫少女的死,只拈出一個細節(jié)來刻畫,不去作平鋪直敘的交代,這樣寫給人印象更為鮮明強烈。(2)文章第⑩段中,作者連用三個問句,其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3)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繪花,你認為作者的意圖是什么?【答案】(1)D(2)敵人的卑劣、少女的慘死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他要控訴抗議,而黑暗、寂寞使他無法傾訴而感到壓抑,更是為了能鮮明強烈地表達這種無法抑制的悲憤之情;表現了對年輕生命被扼殺的無限痛惜和對卑劣、兇殘的曰本侵略者的無比憤恨。(3)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聯(lián)想到少女,花成為全文的抒情線索;花和廢墟形成強烈對照,烘托出濃厚的悲劇色彩;花仍在盛開,少女已慘死,抒發(fā)了作者哀傷憤懣的情感?!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沒有留戀慰藉的意思;B花是全文線索;C沒有期盼。選項A就是詞語的作用不當,選項B則為文章的結構線索理解錯誤,選項C是對“雨”的象征意義理解不當。因此在命制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有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2)此段文字中,作者連用三個問句,只要結合文章主旨“作者對年輕生命被扼殺的無限痛惜和對卑劣、兇殘的日本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就能很好地答出它的作用:敵人的卑劣、少女的慘死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他要控訴抗議,而黑暗、寂寞使他無法傾訴,倍感壓抑,作者連用三個反問句正是能更鮮明強烈地表達這種無法抑制的悲憤之情。(3)首先在文中找到描繪花的語句,文章②③④⑤⑧段都寫到花,然后從內容、結構、文章主旨等方面進行分析。從內容上看,花是對少女美好青春的烘托,也是與廢墟的對照,產生發(fā)人深省的震撼效果,從主旨上看花這一形象中飽含作者的哀傷悲憤之情;從結構上看,花貫穿全文,是行文線索。最后要分條列寫。故答案為:⑴D;⑵敵人的卑劣、少女的慘死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他要控訴抗議,而黑暗、寂寞使他無法傾訴而感到壓抑,更是為了能鮮明強烈地表達這種無法抑制的悲憤之情;表現了對年輕生命被扼殺的無限痛惜和對卑劣、兇殘的曰本侵略者的無比憤恨。⑶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聯(lián)想到少女,花成為全文的抒情線索;花和廢墟形成強烈對照,烘托出濃厚的悲劇色彩;花仍在盛開,少女已慘死,抒發(fā)了作者哀傷憤懣的情感。【點評】(1)本題考查文本內容及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錯誤選項一般都是不會引起爭議的硬傷;

(2)本題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這類試題,不要浮于語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簡單地理解為詞句的表層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點進行片段研讀和探究,結合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緊扣文章中心主題分析其深層意思。

(3)本題考查重要物象在文中的用意,可從情節(jié)線索、推動情節(jié)、烘托心情和表達主旨等幾方面分析;“花”是美麗的,文章主要寫對一位少女在日寇的炸彈下喪失生命的感慨,而對花的多次描繪,也正是出于對同樣美好生命的聯(lián)想;“在一個角落里,一簇深紅色的花盛開,旁邊是一座毀了的樓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樓前一排綠欄桿還搖搖晃晃地懸在架子上”被炸毀的房子和欣欣向榮的花形成了對比,凸顯出戰(zhàn)爭的殘酷與被愛;“這些花原先一定是種在窗前的,我想,一個星期前,有人從精致的屋子里推開小窗眺望園景,贊美的眼光便會落在這一簇花上。也許還有人整天倚窗望著園中的花樹,把年輕人的渴望從眼里傾注在紅花綠葉上面”由花而想到愛花賞花的人,但少女已經死了,仍舊盛開的花襯托出已死少女的命運悲慘,烘托情感。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只欠母親趙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發(fā)生在同一時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錄取通知書的到來,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沒有把握,雖然自我感覺考得不錯。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學校,更是個未知數。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馬家先一帶有幾位考生已經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體驗到什么是心焦或焦慮,不安和焦慮也會有助于打碎平庸。

郵遞員騎著自行車一天送兩回信:上午約十點,下午約四點,我是天天盼著決定命運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馬家巷大院內同一群少年玩耍。

“趙鑫珊,通知書!”郵遞員的叫聲。

我拆信的手在顫抖。旁邊圍觀的少年首先叫了起來:“北京大學!”

中國章回小說常用這樣兩句來形容人的幸福時刻:“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我看到母親的表情是滿臉堆笑,為兒子的勝利。

第二天,母親為我收拾行裝。一共帶兩個箱子,一條繡花被子。

母親把一件件衣服放進箱里,并用雙手撫平,淚水便滴在衣服上。

“媽,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應該快活才是!”我這一說,媽媽的淚水流得更多,但她沒有解釋她為什么哭。

后來我成長了,讀到唐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才漸漸明白母親為什么暗暗垂淚。

母親不善言辭。她預感到,兒子這一走,在娘身邊的日子就不會多。母親的預感是對的,大學六年,我一共回過三次家,加起來的時間不到兩個月,主要原因是買不起火車票。

母親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訴我,我去北京讀書的頭兩年,媽媽經常哭,以至于眼睛受傷,到醫(yī)院去看眼科。

聽妺妹這樣述說往事,我發(fā)呆了好一陣子。我對不起母親!過去我不知道這件事。我后悔我給母親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來鄰居對我說:“你娘總是手拿信對我們說:“你們看我兒子的信,就像電報,只有幾行字!’”我總以為學校的事,母親不懂,不必同母親多說一一今天,我為我的信而深感內疚!在校六年,我給母親報平安的家信平均每個月一封。每封不會超過三百個字。

六年來,我給母親的信是報喜不報憂。這點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確,不讓母親為我分心、牽掛、憂愁。按性格,我母親的憂心太重,不開朗。以下事情我就瞞著母親:我非常窮,卻老說我的助學金很多、足夠。去學校報到,母親東借西借,為我湊了三十元,后來我就再也沒有向母親要過一分錢。當時我父親已接近破產,家境貧窮。“反右”運動我受到處分,也沒有告訴母親。讀到四年級,我故意考試考砸主動留一級,更瞞著她。她也沒有覺察,我怎么要讀六年。

大妹妹問過母親:“媽,你為什么最喜歡哥?”

“你哥是媽燒香拜佛求來的崽?!?/p>

祖父一共有五個兒子。我父親是長子,母親頭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兒,不到兩歲便天折不久,我二嬸生了兒子叫趙寶珊,這樣一來大家庭的長孫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親的地位大受威脅,遭到歧視。在飯桌上,祖父常用諷刺的口吻,冷言冷語敲打我母親:“先長胡子的,不如后長須的?!币馑际嵌鸷髞碚呔由?,先得了兒子,我母親落后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重男輕女,母以子貴現象很嚴重。

母親忠厚、老實,只好把眼淚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萬壽宮拜佛,求菩薩保佑賜給她一個兒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剛四歲,母親便讓我讀書,發(fā)蒙,為的是趕上大我兩歲的寶珊。所以整個小學、中學,我和堂兄寶珊都是同年級,母親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進了大學,我才知道。母親說:“你為娘爭了口氣!”

離開家鄉(xiāng)的前一夜,媽舍不得我,抱著我睡。當時我十七歲。其實自我出生,從沒有離開過娘。好在我走后,還有弟弟妹妹在母親身邊。

往北京的火車漸漸開動的時候,我看到我母親、大妹妹梅秋(十歲)、弟弟光華(八歲)和小妹云秋(四歲)久久站在站臺上目送我。這回媽沒有哭。

我這個人,活到今天,誰也不欠,只欠我母親的,沒有能在她身邊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內疚。(1)下列選項對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收到通知書時,母親滿臉堆笑,為兒子的勝利感到欣慰,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滿足,更對兒子今后似錦的前程充滿期望。B.我臨行前,母親暗暗垂淚是因為她明白兒子這一走,等待她的將是聚少離多的苦悶日子。C.散文用拙樸自然的語言,真摯動人的情感,勾勒出一個飽含濃情的兒子對母親懺悔式的追憶。D.當趙寶珊出生后,母親為了掙回在趙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賜給她一個兒子,反映了當時社會重男輕女、母以子貴的現象很嚴重。(2)文章開頭寫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發(fā)生在同一時刻”,有何意義?請結合全文內容分析。(3)文中母親有怎樣的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敬鸢浮浚?)A(2)①從內容上,體現了“我”收到了通知書,令“我”和母親都格外高興,所以“笑”;但這一分別,將是“我”終身的遺憾,從此不能侍奉在母親身邊,所以“哭”。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之情。②在結構上,文章是以回憶式的結構安排的,以幸福的情節(jié)開頭,以懺悔的情緒結果,而此句正好照應了全文的的結構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調,自然地引出下文敘述,有助于讀者對散文情感的把握。(3)①不善言辭:默默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淚。②充滿母愛:為兒子四處籌錢準備學費。③忠厚、老實:對祖父的諷刺忍氣吞聲。④好強:偷偷去萬壽宮拜佛,為了“我”能趕上堂兄而早早讓“我”讀書、發(fā)蒙?!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更對兒子今后似錦的前程充滿期望”錯誤,于文無據,從文中來看,當“我”收到通知書時,母親滿臉堆笑,主要是為兒子的勝利而感到欣慰,為自己的良苦用心獲得成就而感到滿足。故選A。(2)本題中,從內容上看,第①段“人生的笑和哭常常發(fā)生在同一時刻”引起下文第⑨段“我”接到通知后引起的母親的笑和文本第?段“我”上學母親的哭;從結構上看,下文就是圍繞母親的笑和哭來敘述,由此可以看出該段有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其次,第①段的“人生的笑和哭常常發(fā)生在同一時刻”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根據以上分析可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3)根據文中語句“母親把一件件衣服放進箱里,并用雙手撫平,淚水便滴在衣服上”可以看出母親不善言辭的性格特點;文本“去學校報到,母親東借西借,為我湊了三十元”可以看出母親對孩子的愛;文本“在飯桌上,祖父常用諷刺的口吻,冷言冷語敲打我母親:‘先長胡子的,不如后長須的?!笨梢钥闯瞿赣H忠厚老實的性格特點;文本“我剛四歲,母親便讓我讀書、發(fā)蒙,為的是趕上大我兩歲的寶珊”可以看出母親好強的性格特點;根據以上分析可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問題。故答案為:⑴A;⑵①從內容上,體現了“我”收到了通知書,令“我”和母親都格外高興,所以“笑”;但這一分別,將是“我”終身的遺憾,從此不能侍奉在母親身邊,所以“哭”。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之情。②在結構上,文章是以回憶式的結構安排的,以幸福的情節(jié)開頭,以懺悔的情緒結果,而此句正好照應了全文的的結構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調,自然地引出下文敘述,有助于讀者對散文情感的把握。⑶①不善言辭:默默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淚。②充滿母愛:為兒子四處籌錢準備學費。③忠厚、老實:對祖父的諷刺忍氣吞聲。④好強:偷偷去萬壽宮拜佛,為了“我”能趕上堂兄而早早讓“我”讀書、發(fā)蒙?!军c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從語句理解、手法分析、內容分析、主題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斷。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2)此題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讀文章,理解文意,從內容和結構分析作用。(1)內容角度。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調),與全文主旨有怎樣的聯(lián)系。(2)結構角度。這是重點。既要考慮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慮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開頭段,則要考慮:①點明題目;②開門見山;③總領全文;④為下文作鋪墊,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使文章有波瀾;⑤交代思路等作用。(3)此題考查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yǎng)、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憶半農魯迅

這是小峰出給我的一個題目。

這題目并不出得過分。半農去世,我是應該哀悼的,因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這是十來年前的話了,現在呢。可難說得很。

我已經忘記了怎么和他初次會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陳獨秀先生去請來的,到了之后,當然更是《新青年》里的個戰(zhàn)士。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創(chuàng)造,就都是的。這兩件,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F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約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單是剪下辮子就會坐牢或殺頭的了。然而這曾經是事實。

但半農的活潑,有時頗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無謀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襲擊敵人的時候,他還是好伙伴,進行之際,心口并不相應,或者暗暗的給你一刀,他是決不會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為沒有算好的緣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時最惹我注意的是陳獨秀和胡適之。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里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一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半農卻是令人不覺其有“武庫”的一個人,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

所謂親近,不過是多談閑天,一多談,就露出了缺點。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上海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但他好像到處都這么的亂說,使有些“學者”皺眉。有時候,連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寫稿,但試去看舊報去,很有兒期是沒有他的。那些人們批評他的為人,是:淺。

不錯,半農確是淺。但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倘使裝的是爛泥,一時就看不出它的深淺來了:如果是爛泥的深淵呢,那就。更不如淺一點的好。

但這些背后的批評,大約是很傷了半農的心的,他的到法國留學,我疑心大半就為此我最懶于通信,從此我們就疏遠起來了。他回來時,我才知道他在外國鈔古書,后來也要標點《何典》,我那時還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說了幾句老實話,事后,才知道半農頗不高興了,“駟不及舌”,也沒有法子。另外還有一回關于《語絲》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會上見過一回面,那時候,我們幾乎已經無話可談了。

近幾年,半農漸漸的據了要津,我也漸漸的更將他忘卻:但從報章上看見他禁稱“蜜斯”之類,卻很起了反感:我以為這些事情是不必半農來做的。從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長嘆。我想,假如見面,而我還以老朋友自居,不給一個“今天天氣……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許會弄到沖突的罷。

不過,半農的忠厚,是還使我感動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來有人通知我,半農是要來看我的,有誰恐嚇了他一下,不敢來了。這使我很慚愧,因為我到北平后,實在未曾有過訪問半農的心思。

現在他死去了,我對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時也并無變化。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他的為戰(zhàn)士,即使“淺”罷,卻于中國更為有益。我愿以憤火照出他的戰(zhàn)績,免使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八月一日?!咀⑨尅竣?928年魯迅任《語絲》主編期間,選登了一篇讀者來信。這封信糾正了劉半農發(fā)表在該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個史實性錯誤。②指劉半農于1983年到1934年間發(fā)表于《論語》《人世間》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詩集》和《雙風凰磚齋小品文》等。(有刪改)(1)下面對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散文回憶了我與劉半農交往的經歷,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劉半農持肯定態(tài)度,對半農死之前幾年的表現不滿。B.“不錯,半農確是淺”,對于“淺”字,批評劉半農的人理解為思想“膚淺”,我的理解是其文章“內無武器”。C.“從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一句,可見魯迅對劉半農后來變節(jié)繼續(xù)寫陳腐的文言文表達不滿。D.本文是按照“現在一過去一現在”思路行文,語言樸實無華,情感真繚,既寫出劉半農的成績,也寫出半農的不足。(2)下面對魯迅相關作品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最早的白話小說叫《狂人日記》,作品中的狂人是魯迅批判的人物形象。B.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所選的《理水》一文,選自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C.《記念劉和珍君》是魯迅的一篇雜文,文章對劉和珍等學生徒手請愿行為不贊成。D.《墳》《野草》《故事新編》《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續(xù)編》是魯迅著名雜文集。(3)聯(lián)系最后一段,談談你對“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一句的理解。(4)根據原文概括魯迅與劉半農之間的關系由親到疏的原因?!敬鸢浮浚?)B(2)C(3)①“這憎惡”是魯迅從朋友立場出發(fā)所產生的一種情感,是他對劉半農關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②魯迅是站在“于中國更為有益”的高度來要求劉半農的,他認為劉半農應該始終做一個戰(zhàn)士。③寫“僧惡”劉半農的近幾年,是為了肯定與突出他過去的戰(zhàn)績,以免“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4)①劉半農出國留學,“我”懶于通信,從此兩人疏遠起來;②魯迅在《何典》序文中說了“老實話”;③在《語絲》上發(fā)表了指出劉半農錯誤的讀者來信,使劉半農感到不快;④劉半農后來“據了要津”,也影響了兩人的關系;⑤劉半農禁稱“蜜斯”之類,劉思想趨于保守;⑥“五四”退潮后,劉半農思想發(fā)生了變化,“弄爛古文”,這是兩人疏的最根本原因?!窘馕觥俊痉治觥浚?)B項,“不錯,半農確是淺”,對于“淺”字,批評劉半農的人理解為思想“膚淺”,我的理解是其文章“內無武器”。其中“我的理解是其文章‘內無武器’”錯誤。根據原文,“但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倘使裝的是爛泥,一時就看不出它的深淺來了:如果是爛泥的深淵呢,那就更不如淺一點的好?!边@是我對劉半農的贊美,是說劉半農的坦率和真誠。B錯誤。故選B。(2)A項,“作品中的狂人是魯迅批判的人物形象”錯誤,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于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的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的象征形象,一個敢于向現實的世俗社會挑戰(zhàn)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征形象,所以,狂人不是作者批判的人物形象,而是歌頌的人物形象。A錯誤。B項,“《理水》選自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錯誤,《理水》選自魯迅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B錯誤。C項,正確。D項,“《墳》《野草》《故事新編》《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續(xù)編》是魯迅著名雜文集"錯誤,其中《墳》《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續(xù)編》魯迅的雜文集,《野草》是魯迅的散文詩集;《故事新編》是魯迅的小說集。D錯誤。(3)本段文字共有四句話。其中第一句寫作者對他的感情沒有變,不管生死;第二句強調憎惡之情也只是朋友間的憎惡。第三四句寫出了憎惡的原因:一是我希望劉半農是十年前的劉半農,有益于中國的劉半農;近幾年的劉半農令我憎惡,是魯迅的一種表達方式,“我愿以憤火照出他的戰(zhàn)績”,來突出他以前的戰(zhàn)績,以免“使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保?)本文是按照“現在一過去一現在”思路行文,語言樸實無華,情感真繚,既寫出劉半農的成績,也寫出半農的不足,作者的感情也是有愛有惡。故答案為:⑴B;⑵C;⑶①“這憎惡”是魯迅從朋友立場出發(fā)所產生的一種情感,是他對劉半農關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②魯迅是站在“于中國更為有益”的高度來要求劉半農的,他認為劉半農應該始終做一個戰(zhàn)士。③寫“僧惡”劉半農的近幾年,是為了肯定與突出他過去的戰(zhàn)績,以免“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⑷①劉半農出國留學,“我”懶于通信,從此兩人疏遠起來;②魯迅在《何典》序文中說了“老實話”;③在《語絲》上發(fā)表了指出劉半農錯誤的讀者來信,使劉半農感到不快;④劉半農后來“據了要津”,也影響了兩人的關系;⑤劉半農禁稱“蜜斯”之類,劉思想趨于保守;⑥“五四”退潮后,劉半農思想發(fā)生了變化,“弄爛古文”,這是兩人疏的最根本原因?!军c評】⑴此題考查分析鑒賞文學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涉及句段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等方面。此類題要求學生全面把握文章內容、結構、主旨、手法的基礎,明了各個選項的設題角度,仔細辨別,判定正誤。一般錯誤的選項的命題都會有明顯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細閱讀文章找到這些問題。⑵此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應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文學常識主要涉及作家作品及文體知識,重點是作家風格,作品內容、手法、主題及文體特征與常用手法。大多與教材選文有關,學生在學習中對相關重點要有意識記,同時可以結合古詩文、成語、典故的學習予以積累。⑶本題考查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解答本題,應抓住關鍵詞語,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再根據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理解句子。解答本題關鍵在理解“朋友的憎惡”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憎惡,通觀全文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尋找其內涵,其關切、愛護、惋惜的涵義是看得出來的。⑷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篩選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應根據對文意的理解,從文本中篩選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運用文中詞語概括作答。本題的答題區(qū)間主要在7、10段,但是要準確理解這個問題,必須建立在明確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劉半農與他人對比,及其自身前后對比的基礎之上。解答本題從文中所敘事件、所寫人物中反映出來的感情傾向入手。“由親到疏”在文中是有分界點的,在分界點后依序查找,不難得出答案。問題是要注意解答全面,表達簡潔準確。4.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亂世中的美神梁衡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她被當作了愁的化身,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快樂。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yè)結合點——金石研究。蜜一樣的生活,滋養(yǎng)著她綽約的風姿和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造。請看兩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減字木蘭花》)

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的瓊樓玉苑,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急病而亡。后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走進她的生活。剛結婚之后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清照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fā)張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隨之入獄。由于友人幫忙,她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李清照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一個女人心中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地熄滅了,這怎么能不令她沮喪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游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游: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本來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也是代代不絕。更何況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亂世呢?問題在于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崩钋逭詹挥傻玫钩橐豢跊鰵?,她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使自己勉強沒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她甚至沒有機會和他們交往,只有獨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甜蜜的愛情激發(fā)了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豐富了她的詞作內容,從她早期的詩作宛然可見她迷人的風姿。B.文章第一段中的“凄冷”既包括詞人愁苦的內心世界,也包括讀者感受詞人內心而獲得的一種凄美之感,這將“凄冷”上升到“美”的高度。C.讀李清照的詞要善于解讀她的“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的“愁”都表達了詩人的“相思之愁”。D.國家不幸詩人幸,多災多難的亂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達到這樣的高度,是因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愛巢傾覆的痛楚融入了詩作。(2)文章開篇說“她被當做了愁的化身”,請簡要分析本文中“愁”有哪些具體內涵?(3)這篇文章多處運用反襯,從文中找出兩處,并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答案】(1)C(2)愁的含義:①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的閑愁,是一種甜蜜的愁;②國破家亡,對國家民族的憂心。③遭遇感情傷害,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熄滅帶來的痛苦之愁。④不被理解、不被接納、不被認同的孤獨之愁。⑤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無人傾訴的孤獨之愁。(3)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襯李清照晚境的凄涼;②以世道的艱難反襯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愛情、生活的磨難反襯李清照的心靈美、詩歌美;④以世風“才藻非女子事”來反襯李清照的執(zhí)著。通過多角度的反襯,突出了李清照身處逆境,關心國事,仍然進行不懈的藝術追求的堅強品格,使“亂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窘馕觥俊痉治觥浚?)C項,“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的“愁”都表達了詩人的“相思之愁”錯誤?!耙环N相思,兩處閑愁”的意思是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主要是表達李清照對丈夫的相思之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意思是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這是李清照后期的詩詞,除了表達對丈夫的相思之愁外,還表達對國家命運維艱、個人身世飄零的憂愁,多種愁緒交織在一起。故選C。(2)該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應的句子(信息點):“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但這在李清照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一個女人心中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地熄滅了,這怎么能不令她沮喪犯愁呢?”“國運維艱,愁壓心頭?!薄案星樯畹耐纯嗪蛯颐褡宓膽n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薄皢栴}在于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里,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笨忌梢愿鶕@些材料進行分析作答。(3)縱觀全文,作者從李清照早年的幸福生活寫到了晚年的凄涼處境,用世道的艱難困苦來一步步突出李清照高大美麗的形象,重點描寫了她遭受的愛情悲劇和生活磨難,以及當世人對她的不理解,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般的女詞人形象: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yè)還是愛情婚姻,決不隨波決不湊合。考生可以圍繞這些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故答案為:⑴C;⑵愁的含義:①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的閑愁,是一種甜蜜的愁;②國破家亡,對國家民族的憂心。③遭遇感情傷害,愛的火花就這樣永遠熄滅帶來的痛苦之愁。④不被理解、不被接納、不被認同的孤獨之愁。⑤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無人傾訴的孤獨之愁。⑶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襯李清照晚境的凄涼;②以世道的艱難反襯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愛情、生活的磨難反襯李清照的心靈美、詩歌美;④以世風“才藻非女子事”來反襯李清照的執(zhí)著。通過多角度的反襯,突出了李清照身處逆境,關心國事,仍然進行不懈的藝術追求的堅強品格,使“亂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军c評】(1)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點)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2)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點)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文章開篇說“她被當做了愁的化身”,請簡要分析本文中“愁”有哪些具體內涵?”,立足考查文本內容的分析概括,然后快速提取文本相關信息,仔細讀文本,再細致深入地進行分析。信息篩選題的步驟一般為:審清題干要求--確定答題區(qū)域,篩選要點--整合信息--分點作答。(3)本題考查藝術手法,又稱表現手法、寫作特色。指作者在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現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較為常見的有比喻、夸張、象征、烘托、渲染、對比、反襯、伏筆、暗示、雙關、擬人、排比等。藝術手法與內容有著密切的互為依存的辯證關系,因為手法運用的終極目的在于使藝術作品的內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現。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心底最掛念的人吳念真

直到我十六歲離家之前,我們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張床上,睡在那種用木板架高、鋪著草席,冬天加上一層墊被的通鋪。

這樣的一家人應該很親近吧?沒錯,不過,不包括父親在內。

父親可能一直在摸索、嘗試與孩子們親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門而入。

同樣地,孩子們也是。

小時候特別喜歡父親上小夜班的那幾天,因為下課回來時他不在家。因為他不在,所以整個家就少了莫名的肅殺和壓力,媽媽準確的形容是“貓不在,老鼠嗆須”。

午夜父親回來,他必須把睡得橫七豎八的孩子一個一個搬動、擺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來的空間。

那時候我通常是醒著的。早就被他開門閂門的聲音吵醒的我繼續(xù)裝睡,等著洗完澡的父親上床。

他會稍微站定觀察一陣,有時候甚至會喃喃自語地說:“實在?。克蛇@樣!”然后床板輕輕抖動,接著聞到他身上檸檬香皂的氣味慢慢靠近,感覺他的大手穿過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個人被他抱了起來放到應有的位子上,然后拉過被子幫我蓋好。

喜歡父親上小夜班,其實喜歡的仿佛是這個特別的時刻──短短半分鐘不到的來自父親的擁抱。長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們坦承這種裝睡的經驗,沒想到他們都說:“我也是!我也是!”或許親近的機會不多,所以某些記憶特別深刻。

有一年父親的腿被礦坑的落盤壓傷,傷勢嚴重到必須從礦工醫(yī)院轉到臺北一家私人的外科醫(yī)院治療。

由于住院的時間很長,媽媽得打工養(yǎng)家,所以他在醫(yī)院的情形幾乎沒人知道。某個星期六中午放學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沖動,我竟然跳上開往臺北的火車,下車后從火車站不斷地問路走到那家外科醫(yī)院,然后在擠滿六張病床和陪伴家屬的病房里,看到一個毫無威嚴、落魄不堪的父親。

他是睡著的。四點多的陽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臉上。

他的頭發(fā)沒有梳理,既長且亂,胡子也好像幾天沒刮的樣子;打著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腳趾甲又長又臟。不知道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幫他剪趾甲。護士說沒有指甲剪,不過,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眾人的注視下,低著頭忍住一直冒出來的眼淚,小心翼翼地幫父親剪趾甲。當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頭才發(fā)現父親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睜著眼睛看著我。媽媽叫你來的?不是。你自己跑來?沒跟媽媽說?沒有。笨蛋!

直到天慢慢轉暗,外頭霓虹燈逐漸亮起來之后,父親才再開口說:“暗了,我?guī)闳タ措娪?,晚上就睡這邊吧!”

那天夜晚,父親一手撐著我的肩膀,一手拄著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過長長的街道,去看了一場電影。

一路上,當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和父親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著月色去九份看電影的情形的同時,父親正好問我說:“記不記得小時候我?guī)闳ゾ欧菘措娪???/p>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個人到臺北、第一次單獨和父親睡在一起、第一次幫父親剪趾甲,卻也是最后一次和父親一起看電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戲院大很多的電影院,叫遠東戲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紀錄片,導演是市川昆,片名叫《東京世運會》。

片子很長,長到父親過世二十年后的現在,還不時在我腦袋里播放著。(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筆觸細膩,長于細節(jié)刻畫,父親擁抱孩子、父親受傷住院的落魄、我為父親剪腳趾甲、父親與我看電影等幾個片段寫得簡淡而動人。B.文章中的父親本來是一個充滿溫情、十分關愛孩子的人,但礦上繁重的勞作和家境的貧困,使他變得威嚴刻板、不擅長情感表達與溝通。C.在醫(yī)院里我給父親剪完趾甲后,父親與我的對話,表現出父親復雜的內心,既有對兒子獨自前來探望的擔心和責備,也有欣慰與感動。D.文章結尾準確記述了電影院的名字,電影的類型、導演以及片名,表明“我”記憶清晰深刻,從而表達了對父親的掛念,照應題目。(2)孩子們?yōu)槭裁础疤貏e喜歡父親上小夜班的那幾天”?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3)吳念真被稱為“全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這篇文章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敬鸢浮浚?)B(2)①父親嚴肅,不懂得與孩子親近,父親不在家,孩子們便感到自在不拘;②平日里很難得到與父親親近的機會,此時能被父親擁抱,感受到父親的關愛和親近。(3)①作者講述口吻溫和,語言簡淡,如話家常,給人以親近感;②善于捕捉細節(jié),刻畫細膩,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感動;③回憶與現實交織,拓展了故事的時空;④情感細膩厚重,動人心弦?!窘馕觥俊痉治觥浚?)B項,“威嚴刻板、不擅長情感表達與溝通”與“礦上繁重的勞作和家境的貧困”無必然因果關系。故選B。(2)文中說“小時候特別喜歡父親上小夜班的那幾天,因為下課回來時他不在家。因為他不在,所以整個家就少了莫名的肅殺和壓力,媽媽準確的形容是‘貓不在,老鼠嗆須’?!边@就表明父親在家,孩子們感到拘束不自由;父親不在家,孩子們便感到自由自在,沒有了拘束?!斑@樣的一家人應該很親近吧?沒錯,不過,不包括父親在內。父親可能一直在摸索、嘗試與孩子們親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門而入?!备赣H嚴肅,不懂得怎樣與孩子親近?!跋矚g父親上小夜班,其實喜歡的仿佛是這個特別的時刻──短短半分鐘不到的來自父親的擁抱?!逼饺绽锖茈y得到與父親親近的機會,此時能被父親擁抱,感受到父親的關愛和親近。這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父親上小夜班的最溫馨感人的理由。(3)閱讀作品可知,全文回憶與現實交織,吳念真講述父親的故事時,口吻溫和,語言簡淡,如話家常,擅長通過細節(jié)展示父親的形象,如:父親把假睡的孩子抱起來放好蓋好被子——“然后床板輕輕抖動,接著聞到他身上檸檬香皂的氣味慢慢靠近,感覺他的大手穿過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個人被他抱了起來放到應有的位子上,然后拉過被子幫我蓋好。”父親受傷住院的落魄情景——“他的頭發(fā)沒有梳理,既長且亂,胡子也好像幾天沒刮的樣子;打著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腳趾甲又長又臟。”我為父親剪腳趾甲——“小心翼翼地幫父親剪趾甲。當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頭才發(fā)現父親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睜著眼睛看著我?!备赣H與我看電影——“父親一手撐著我的肩膀,一手拄著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過長長的街道,去看了一場電影?!边@幾個片段富有生活氣息,寫得雖然簡淡,但是簡單的敘述中包含作者細膩而厚重的情感,讀來動人心弦。故答案為:⑴B;⑵①父親嚴肅,不懂得與孩子親近,父親不在家,孩子們便感到自在不拘;②平日里很難得到與父親親近的機會,此時能被父親擁抱,感受到父親的關愛和親近。⑶①作者講述口吻溫和,語言簡淡,如話家常,給人以親近感;②善于捕捉細節(jié),刻畫細膩,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感動;③回憶與現實交織,拓展了故事的時空;④情感細膩厚重,動人心弦?!军c評】⑴此題考查分析鑒賞文學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涉及情節(jié)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運用等方面。此類題要求學生全面把握文章內容、結構、主旨、手法的基礎,明了各個選項的設題角度,仔細辨別,判定正誤。一般錯誤的選項的命題都會有明顯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細閱讀文章找到這些問題,然后對照四個選項,逐一分析比照,最終確定答案。⑵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細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文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容。⑶本題考查對文章手法的掌握能力。敘述視角有兩層含義,一是敘述者的敘述視角,也就是作者的敘述視角;一是人物的敘述視角,即文中的人物的敘述視角。前者,主要表現為人稱的變化,即第一、二、三人稱的敘述視角;后者,就是文中從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文章的敘事視角的選取,同樣是為情節(jié)、人物、主旨服務,解答時要扣緊這幾點;還要注意敘事角度的選取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接受與聯(lián)想,更好地調動讀者的參與感受。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蘇東坡突圍余秋雨

①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蘇東坡寫于黃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壯麗的對話。

②我非常喜歡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但總覺得語堂先生把蘇東坡在黃州的境遇寫得太理想了。語堂先生酷愛蘇東坡的黃州詩文,由酷愛渲染開去,渲染得風雅、圣潔。其實,就我所知,蘇東坡在黃州還是很凄苦的;優(yōu)美的詩文,是對凄苦的掙扎和超越。

③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狀態(tài),在他寫給李端叔的一封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④我初讀這段話時十分震動,因為蘇東坡這個大名人是有很多朋友的。應酬、唱和,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內容,他一半是為朋友們活著。但是,一旦出事,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蘇東坡那一封封信,千辛萬苦地從黃州帶出去,卻換不回一丁友誼的信息。原來的世界已轟然消失,一代名人就混跡于樵夫漁民間不被人認識。本來這很可能換來輕松,但他又覺得仍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自己,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這封無關宏旨的信,他也特別注明不要給別人看。

⑤他真的害怕了嗎?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煩,而絕不怕為道義、為百姓、為朝廷、為皇帝捐軀。他經過“烏臺詩案”已經明白,一個人蒙受了誣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個道理來。無法洗刷,無處辯解,就像有些學者提出的“醬缸文化”,跳在里邊,怎么也抹不干凈。蘇東坡怕的是這個,沒有哪個高品位的文化人會不怕。但他的內心仍有無畏的一面。他給李常的信中說:

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髄,直須談笑于死生之際?!m懷坎壕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

多么真誠的勇敢,多么灑脫的情懷!但是,讓他在何處做這篇人生道義的文章呢?沒有地方,沒有機會。于是,蘇東坡剛剛寫完,支頤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燒毀。

⑥這是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孤獨無告。那闕著名的“卜算子”道盡了這種精神遭遇:

缺月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⑦正是這種唯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他在寂寞中反省過去。這是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他無情地剝除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這些曾為他帶來官職、榮譽和名聲。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習慣于淡泊和靜定。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⑧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氣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幸好,他還不年老,44歲至48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還大有可為。

⑨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⑩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有刪減)(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第②段提及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意在引出自己的觀點,強調蘇東坡在黃州時期凄苦的生活狀態(tài)。B.文中引用蘇東坡的書信和作品,更加真實地展示蘇東坡的境遇與精神,豐富了文章內容,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C.文中③④段敘寫蘇東坡在黃州時期感受著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他斷絕了與昔日好友的往來,過著孤獨的生活。D.作者根據歷史事實,又展開想象,描述了蘇東坡的遭遇和心境,表達了對蘇東坡的深切同情和無限敬仰之情。(2)簡析文章第⑨段劃線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妙處。(3)簡要分析題目“蘇東坡突圍”的含義?!敬鸢浮浚?)C(2)比喻和排比。將“成熟”比喻成“光輝”“音響”等,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蘇東坡“從容”“大氣”等精神品格的內涵;排比語勢強勁,節(jié)奏鏗鏘,更能體現蘇東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貴精神,表達作者的崇敬之情。(3)“突圍”。指實現突破或超越。精神人格方面:突破了官場束縛,回歸清純、淡泊,真正走向成熟、從容。文化方面:寫于黃州的那些作品宣告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解析】【分析】(1)C項,曲解文意,不是蘇東坡斷絕與友人的往來,是友人不肯與蘇東坡往來了,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故C錯誤。故選:C。(2)劃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成熟”比喻成“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不理會哄鬧的微笑”、“洗刷了偏激的淡漠”、“無須聲張的厚實”,生動形象地詮釋了“成熟”的內涵和表現,表達了對蘇東坡“從容”“大氣”等精神品格的欣賞與贊嘆。劃波浪線的句子還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一連串的比喻,連用七個排比的句式,在多方位多角度詮釋“成熟”內涵的同時,也使語勢強勁,節(jié)奏鏗鏘,更能體現蘇東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貴精神,表達作者的崇敬之情。(3)題目的含義,重在理解“突圍”二字?!巴粐?,指實現突破或超越。從文中來看,“蘇東坡寫于黃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他完成了一次永栽史冊的文化突圍?!睂懹邳S州的那些作品宣告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耙残嬷K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是指精神人格方面?!八诩拍蟹词∵^去。這是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他無情地剝除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這些曾為他帶來官職、榮譽和名聲。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習慣于淡泊和靜定。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體味著自然和氣命的原始意味。”他終于突破了官場束縛,回歸清純、淡泊?!斑@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氣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笔钦f經歷苦難后的蘇東坡真正走向成熟、從容。故答案為:⑴C;⑵比喻和排比。將“成熟”比喻成“光輝”“音響”等,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蘇東坡“從容”“大氣”等精神品格的內涵;排比語勢強勁,節(jié)奏鏗鏘,更能體現蘇東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貴精神,表達作者的崇敬之情。⑶“突圍”。指實現突破或超越。精神人格方面:突破了官場束縛,回歸清純、淡泊,真正走向成熟、從容。文化方面:寫于黃州的那些作品宣告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點評】⑴此題主要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這類題,需學生仔細閱讀,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征,然后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⑵此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的題目主要是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常見的修辭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表現手法主要是對比、襯托、動靜、虛實和視聽結合等,答題時先辨析手法,然后結合文句進行解釋,最后明確效果。第⑨段畫線句子將“成熟”比喻成“光輝”“音響”等,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蘇東坡“從容”“大氣”等精神品格的內涵,?體現蘇東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貴精神,表達作者的崇敬之情。⑶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標題的含義的基本能力。小說標題含義的解題思路:在理解題目本意的基礎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義,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義之外是否有語意雙關或文章主旨意義。此題注意結合蘇軾的人生經歷從精神人格方面、文化方面進行分析。7.文學類文本閱讀《我所知道的康橋》(節(jié)選)徐志摩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河的名字是葛蘭大,也有叫康河的,許有上下流的區(qū)別,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倫潭——“Byron’sPool”——當年拜倫常在那里玩的;有一個老村子叫格蘭騫斯德,有一個果子園,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這是上游;下游是從騫斯德頓下去,河面展開,那是春夏間競舟的場所。上下河分界處有一個壩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但康河的精華是在它的中游,著名的“Backs”,這兩岸是幾個最蜚聲的學院的建筑。……最令人留連的一節(jié)是克萊亞與王家學院的毗連處,克萊亞的秀麗緊鄰著王家教堂的宏偉。別的地方盡有更美更莊嚴的建筑,例如巴黎賽因河的羅浮宮一帶,威尼斯的利阿爾多大橋的兩岸,翡冷翠維基烏大橋的周遭;但康橋的“Backs”自有它的特長,這不容易用一二個狀詞來概括,它那脫盡塵埃氣的一種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說是超出了畫圖而化生了音樂的神味。再沒有比這一群建筑更調諧更勻稱的了!論畫,可比的許只有柯羅的田野;論音樂,可比的許只有肖班(通譯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的夜曲。就這,也不能給你依稀的印象,它給你的美感簡直是神靈性的一種。

假如你站在王家學院橋邊的那棵大椈樹蔭下眺望,右側面,隔著一大方淺草坪,是我們的校友居,那年代并不早,但它的嫵媚也是不可掩的,它那蒼白的石壁上春夏間滿綴著艷色的薔薇在和風中搖頭,更移左是那教堂,森林似的尖閣不可浼的永遠直指著天空;更左是克萊亞,?。∧遣豢尚诺牧岘嚨姆酵?,誰說這不是圣克萊亞的化身,哪一塊石上不閃耀著她當年圣潔的精神?在克萊亞后背隱約可辨的是康橋最潢貴最驕縱的三一學院,它那臨河的圖書樓上坐鎮(zhèn)著拜倫神采驚人的雕像。

但這時你的注意早已叫克萊亞的三環(huán)洞橋魔術似的攝住。你見過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斷橋不是?你忘不了那橋上斑駁的蒼苔,木柵的古色,與那橋拱下泄露的湖光與山色不是?克萊亞并沒有那樣體面的襯托,它也不比廬山棲賢寺旁的觀音橋,上瞰五老的奇峰,下臨深潭與飛瀑;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環(huán)洞的小橋,它那橋洞間也只掩映著細紋的波粼與婆娑的樹影,它那橋上櫛比的小穿蘭與蘭節(jié)頂上雙雙的白石球,也只是村姑子頭上不夸張的香草與野花一類的裝飾;但你凝神的看著,更凝神的看著,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沾滯不?只要你審美的本能不曾汩滅時,這是你的機會實現純粹美感的神奇?。ㄟx自浙江文藝出版社《徐志摩散文》)(1)下列各項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是對康河的總寫,介紹了康河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等信息,字里行間浸潤著作者對康河的喜愛。B.文章辭采華麗,用詞麗而不俗。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把康橋活靈活現、神韻十足地展現在讀者面前。C.作者以中國畫常用的散點透視法,引導讀者從不同角度瀏覽康橋,選文給我們呈現了三幅傳神寫意的中國水墨畫。D.文中寫景之處多用長句,抒發(fā)感悟多用短句,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形成一種起伏的韻律美。(2)文中寫到克萊亞三環(huán)洞橋時說“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環(huán)洞的小橋”,“怯伶伶”一詞有何效果?文中再三運用“你”的稱呼,有何作用?(3)本文與詩作《再別康橋》都寫了詩人在康橋的生活,請比較兩文的異同點?!敬鸢浮浚?)A(2)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給一個平平凡凡的小橋注入了血脈與精氣神兒,寫出小橋玲玲瓏瓏的風韻和脫俗之美;再三運用“你”的稱呼,使全文筆調顯得熱情活潑,令讀者覺得格外親切,甚至可以凝神想象自己身在其中的感覺。(3)相同點:文和詩都描繪了康橋美麗的景色;都流露了作者對康橋景色的歡喜和眷念之情。不同點:《再別康橋》在喜悅中同時流露了作者對康橋的難分難舍、依依惜別的深情,有一種淡淡的離情別緒,其抒情基調是低緩的;而《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熱情活潑,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康橋的無限喜悅和眷念的感情。【解析】【分析】(1)A項,“介紹了……歷史等信息”錯,原文是“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倫潭……下游是從騫斯德頓下去,河面展開……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可見這段寫了康河的地理、環(huán)境,但是沒有寫康河的“歷史”。故選A。(2)題目是“怯伶伶”一詞有何效果?文中再三運用“你”的稱呼,有何作用?首先找到原句“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環(huán)洞的小橋,它那橋洞間也只掩映著細紋的波粼與婆娑的樹影,它那橋上櫛比的小穿蘭與蘭節(jié)頂上雙雙的白石球,也只是村姑子頭上不夸張的香草與野花一類的裝飾;但你凝神的看著,更凝神的看著,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沾滯不?”,這是在寫三環(huán)洞小橋的獨特的美?!扒恿媪妗币辉~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小橋玲玲瓏瓏的風韻和脫俗之美。再三運用“你”的稱呼,仿佛你就站在作者身旁,他正向你娓娓道來,令讀者覺得格外親切,甚至可以凝神想象自己身在其中的感覺;這種變化使全文筆調顯得熱情活潑。(3)《再別康橋》寫了“金柳”“青荇”“潭水”等意象,描寫了康橋的美麗風光,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對象,寓情于景,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全詩節(jié)奏舒緩,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我所知道的康橋》描寫了康橋的三幅畫面:淡泊悠遠、田園情調的康河壩筑圖;堂皇典麗、調諧勻稱的學院建筑群;超凡脫俗,維妙維肖的克萊亞三環(huán)洞橋,同樣描寫了康橋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只要你審美的本能不曾汩滅時,這是你的機會實現純粹美感的神奇”抒發(fā)了對康橋的喜愛和眷戀之情。并且從寫法來看,“論畫,可比的許只有柯羅的田野;論音樂,可比的許只有肖班(通譯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的夜曲”“但你凝神的看著,更凝神的看著,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沾滯不?”《我所知道的康橋》文筆更加熱情活潑。據此整理出答案:相同點:文和詩都描繪了康橋美麗的景色;都流露了作者對康橋景色的歡喜和眷念之情。不同點:《再別康橋》在喜悅中同時流露了作者對康橋的難分難舍、依依惜別的深情,有一種淡淡的離情別緒,其抒情基調是低緩的;而《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熱情活潑,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康橋的無限喜悅和眷念的感情。故答案為:⑴A;⑵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給一個平平凡凡的小橋注入了血脈與精氣神兒,寫出小橋玲玲瓏瓏的風韻和脫俗之美;再三運用“你”的稱呼,使全文筆調顯得熱情活潑,令讀者覺得格外親切,甚至可以凝神想象自己身在其中的感覺。⑶相同點:文和詩都描繪了康橋美麗的景色;都流露了作者對康橋景色的歡喜和眷念之情。不同點:《再別康橋》在喜悅中同時流露了作者對康橋的難分難舍、依依惜別的深情,有一種淡淡的離情別緒,其抒情基調是低緩的;而《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熱情活潑,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康橋的無限喜悅和眷念的感情?!军c評】⑴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從語句理解、手法分析、內容分析、主題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斷。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⑵本題考查鑒賞小說的表達技巧的能力。人稱的使用非常講究。敘述人稱的表達作用與效果:第一人稱:一般優(yōu)點是給人真實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視野,敘述的空間狹小。第二人稱:一般優(yōu)點是便于交流

感情,給人以親切感,便于強烈呼告。不足是有環(huán)境限制,有明確的傾訴對象。第三人稱:一般優(yōu)點是視野開闊,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便于客觀描述。⑶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心的方向,無窮無盡

①此刻,目光所及的廣闊視域里,眾多植物茁壯茂盛,一派濃郁恣肆的碧綠,噴吐著生命的活力。這里是興隆熱帶植物園,位于海南萬寧。眼前這些樹木花卉,讓我的思緒飛向三十年前,我到過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兩個植物園中的植物大多無異,但相互之間的直線距離就有兩千多公里。兩地之間海陸阻隔,江河縱橫,山脈連綿,然而想象能夠消弭阻隔,就像我此刻的體驗。在意識的調遣下,距離不復存在,方向隨意掌控。意念起動時,即使遠在天涯,卻可以迅疾地化為近在咫尺。

②在華北平原長大的我,十幾歲時把小橋流水的江南,當成心目中最初的遠方。我想象那里的天空和土地,河流和植物,那里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數年后,當我初次踏上那里的土地時,卻分明有一種舊地重游的感覺——腦海中無數次的描畫勾勒,已經讓想象無限接近于真實。后來,陜北高原成為我新的向往。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加,曾經的虛幻變作真實,陌生成為熟悉,然而向往也會同步擴展,沒有停歇。遠方永遠存在,在東西南北的各個方向。目光盡頭的地平線,不過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聲音呼喚著:出發(fā)吧,把靈魂朝著天空敞開,把腳步印在永遠向前方伸延的大地上。

③有許多年了,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某個清靜的時辰,展開一本中國地圖冊,確定其上的一個或幾個地點,放飛思緒。意念抵達之處,多是我曾經留下足跡的地方。神凝氣定之時,我分明看到,一幕幕畫面穿越時光和距離,翩然閃現。那是長白山下小鎮(zhèn)外的原始森林,腳步踩在厚重松軟的腐殖土上,松脂的清香、鈴蘭花的馥郁伴著鳥兒的鳴叫撲面而來;是浙東南永嘉群峰環(huán)抱中的楠溪江,用千百條清澈澄碧的溪水,用奇巖、飛瀑、深潭、古村和老街,打造出了三百里山水畫廊。有時候,借助資料和圖片,我也會把目光投向某個向往已久而尚未遂愿的地方。我想象青海三江源頭的浩瀚壯麗,西藏納木措圣湖邊飄揚的經幡;想象大涼山滿山遍野的金黃色苦蕎麥,大興安嶺深處以馴鹿和獵狗為伴的鄂倫春人家。甚至僅僅是想象,就能夠帶來一種愜意的慰藉。

④這些已經去過或將去到的地方,被造化賦予了各自的美質。壯麗,秀美,遼闊,幽深,雄奇,樸拙……美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繁復多姿。但對于我來說,初次遭逢這些景物,都是一種感動,一種震顫,一道劃過靈魂的閃電;而過后,則是一遍遍地回想,在回想中沉醉,在沉醉中升起新的夢想。

⑤讓我記述一次這樣的閃電和震顫,它曾讓我此生難忘。那是二十多年前,一次在新疆大地上的行旅。是在天山北麓,汽車穿越連綿交錯的農田和林帶,即將駛入浩瀚無垠的千里戈壁。就在它的邊緣,神話一樣,眼前突然閃現出一望無際的向日葵,至少有幾十萬株吧,莖稈高大粗壯,花盤飽滿圓潤,花瓣金黃耀眼。它們齊齊地綻放,一片汪洋燦爛,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燒。在片刻的驚駭后,我覺察到眼眶中盈滿了淚水。不用感到難為情吧!眼淚是一種驗證,是靈魂和情感尚且豐盈飽滿的體現。而此時此地,它是在強烈地證明著風景的大美。這些在當地都是最普通的風景,普通到無人關注,卻讓我鏤心刻骨。因為平凡而普遍,它們更能夠反映此地的自然之美的本質,也更能夠和孕育于風土之中的普遍精神建立起一種關聯(lián)。

⑥只要傾心相與,你就能夠聽到每一處大自然的心跳聲,捕捉到它豐富而微妙的表情變化。每一個地方,它們的天氣和地貌,植被和物候,天地之間諸種元素的組合,構成了各自獨特的聲息色彩。而所有這些地方連接和伸展開去,便是一片大地的整體。久久凝視那一幅雄雞形狀的版圖上,那些你親近過的地方,一種情感會在心中誕生和積聚。那是一種與這片土地血肉關聯(lián)、休戚與共的情感,當它們生發(fā)激蕩時,有著砭骨入髓一般的尖銳和確鑿。你正是從這里,從一草一木,從一峰一壑,建立起對一片國土的感情。家國之愛是最為具象的情感,自然風物是最為直接和具體的體現。這樣你就會明白,前人何以會用桑梓來指代故鄉(xiāng)。

⑦“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因為那個方向,分別是它們的家園所在。每個人的家園之感,都誕生于某一片具體的土地,而家國同構,無數家園的連接,便壘砌起了整個國度的根基。這種對于土地的感情,真實而有力,遠勝過一些抽象浮泛的口號和理論。所以這樣的歌詞才能夠被傳唱幾十年:“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鄙踔烈环N最為深切的哀痛和悲憤,也可以經由風光和自然來獲得寄托。在敵寇鐵蹄踐踏、國土淪喪、百姓流離的黯淡日子里,詩人戴望舒這樣寫道:“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在山川大地之間,祖國的理念清晰而堅實。

⑧讓腳步跟隨著目光,讓詩意陪伴著向往。行走中,遠方化為眼前,異鄉(xiāng)變成家鄉(xiāng),“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每當腳步踏上一個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園的界限向外擴展。而所有的家鄉(xiāng),它們的名字的組合,就形象地描畫出了一個國家的名字,成為對它的標注和闡釋。在被這個名字覆蓋和庇護的一大片土地上,我們誕生和成長,愛戀和死亡。

⑨心的方向,指向的是祖國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種無邊無際的美麗。心的方向,朝著四面八方,無窮無盡。(取材于彭程同名散文)(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寫興隆與西雙版納兩個熱帶植物園的距離遙遠,是為了表現調遣意識不受距離的限制。B.作者年幼時把江南當成心中的遠方,即使未曾去過,無數次想象已讓江南成為舊相識。C.遠方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地方,隨著陌生變?yōu)槭煜ぃh方不斷地向外延伸。D.對去過的地方,作者在回憶中重溫美好,對沒去過的地方,只能借助資料和圖片獲得慰藉。(2)文章①至⑤段使用第一人稱“我”,第⑥段改用第二人稱“你”。請簡要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3)本文的題目“心的方向,無窮無盡”有哪些含義?【答案】(1)D(2)Ⅰ①—⑤段寫自己可以調遣意識到達任何地方,從而帶來慰藉,繼而記述了一次看到美景讓自己感動而震顫的經歷,用第一人稱能真實而細膩地傳達作者的所見所感;Ⅱ第⑥段從“我”的這些經歷得出思考,感悟到的自然風物與家國情感的關系,用第二人稱“你”,便于抒情說理,拉近與讀者的距離;Ⅲ通過人稱的轉換,從個人的體驗感受上升至情理的闡述,由描寫敘述升華到理性思考,體現了文章的層次且增加了文章的深度。(3)①心的方向指意念的方向,不受虛實的限制,方向隨意掌控;②心的方向指腳步的方向,不受時空限制,范圍不斷向外延伸;③心的方向指情感的方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