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植物學視角下的拉薩食用花卉研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1.gif)
![民族植物學視角下的拉薩食用花卉研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2.gif)
![民族植物學視角下的拉薩食用花卉研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3.gif)
![民族植物學視角下的拉薩食用花卉研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4.gif)
![民族植物學視角下的拉薩食用花卉研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fde37770965c83c4863c144da63a478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族植物學視角下的拉薩食用花卉研究
在云南南部的亞熱帶、亞熱帶山脈和麗江下游兩側的山區(qū),有40多萬人口的民族。這是一個以狩獵和老虎聞名的民族。劉朔生,1995。這里因逆溫層的存在而山地雨林分布至季風常綠闊葉林帶以上,與溝谷雨林的片斷結合,形成垂直帶倒置現象(姜漢僑,1980)。流域兩側山地也較低平,河谷相對比較開闊,受到潮濕氣流的影響,形成溫度較高、降水較多的氣候特征,年降水量約為1750~2500mm,不僅是云南全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也是全國的多雨中心之一(劉怡濤等,2002)。1研究領域和方法1.1采集野生植物研究地區(qū)為思茅市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翠云區(qū)、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及臨滄市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所涉及的民族為拉祜族。研究對象為云南拉祜族傳統食用的花卉及其相關知識。拉祜族歷史上以輪歇農業(yè)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旱谷、玉米、蕎麥,所種的糧食一年只能維持半年的生計,另外半年要靠采集野生植物來充饑(劉茁生,1995),如毛車藤(Amalocalyxyunnanensis)、千張紙(Oroxylumindicum)、大野芋(Colocasiagigantea)、菜蕨(Callipterisesculenta)、革命菜(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等。至今,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拉祜族的火把節(jié),還要采集野菜或挖野生藥材煮稀飯供全家食用(劉茁生,1995)。這個長期與森林和大山為伴的民族,在漫長的以游獵和采集植物為生的歷程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經驗與文化知識(劉怡濤,1999)。1.2文獻研究和野外調查自1990年開始,作者就開始關注云南各民族的食花文化現象,并對其中的拉祜族食用花卉及其相關的原住民知識進行了專項考察,利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民族植物學、植物資源學、生態(tài)學、生物多樣性、原住民知識及其相關領域的考察和研究工作。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文獻研究:查閱和收集與云南拉祜族利用植物資源有關的各種文獻資料,包括地方志、植物志、藥物志、民族志、中草藥圖冊、風物志、食譜等書藉,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2)實地調查:先后進行了兩次為期一個多月的專項野外考察,采用多學科多領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野外調查與民間訪談(Martin,1995),對食用花植物進行實地考察,采集證據標本和拍攝憑據照片等,對植物種類進行詳盡的植物學和民族植物學的記錄。此外,人類學與植物分類學的方法也用于研究工作的不同時期。野外工作除遵循民族植物學和文化人類學的一般原理外,還采用了“提問法”(Questionnaires),即“5W+1H”法(王潔如等,1995)。(3)室內分析:在室內工作階段,注重結合跨學科的文獻研究,著重證據標本及證據照片的鑒定,對食用花卉進行資料分析和編目整理。2研究結果2.1食用玫瑰花的種類多,分布、功能廣泛中國的熱帶地區(qū)包括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廣東雷州半島、廣西南部、云南南部至西南部,以及臺灣的恒春半島,但只有云南南部的思茅市及西雙版納州與廣闊的南亞熱帶地區(qū)相連接,屬內陸氣候,熱帶雨林的發(fā)育不受海洋颶風干擾,物種的傳播也不受到海洋的阻隔,因此,其植物種類的豐富和雨林繁茂在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劉怡濤等,2001)。思茅市(原思茅地區(qū))地處99°09′~102°19′E,22°02′~24°50′N之間,北回歸線橫穿其境。屬于低緯地帶,年平均氣溫為10.3~13.2℃。由于地形地貌、氣候及土壤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思茅市植被類型豐富多彩,云南亞熱帶氣候和北熱帶氣候條件的植被類型在思茅市幾乎均有分布。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占全區(qū)總面積的62.8%,高于全省和全國水平。據初步統計,在這個“森林王國”中有高等植物352科1688屬5600多種(其中種子植物245科1441屬5000多種),國家級保護珍稀植物58種。拉祜族食用花卉的種類十分豐富,根據我們的調查,共有92種,分別屬于37個科(表1)。該地區(qū)5000多種種子植物中就有92種植物的花可以食用,除33個栽培種外,其余都是野生的土著植物,大多分布在海拔600~2000m的熱帶雨林和山地亞熱帶地區(qū)。從植物的生活型而言,除了大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花卉外,還有喬木,如攀枝花(Bombaxceiba)、棕櫚(Trachcarpusfortuneri)、白花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evar.candida),甚至連粗壯的老莖上開出的火燒花(Mayodendronigneum)也是美味佳肴。也有當地田邊地頭或林中常見的小草,如野牡丹花(Melastomaoffine)、東紫蘇(Elsholtziabodinieri),亦有少數水生植物如荷花(Nelumbonucifera)等。從這些可食用花分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植物的多樣性及對其進行保護的重要性。在92種食用花卉中,雖然部分種類的功效是以藥膳為主,我們認為這也是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予以收錄。在這些食用花卉中,有栽培觀賞的花卉,如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木芙蓉(H.mutabilis)、滇山茶(Camelliareticulata)、紫葳(Campsisgrandiflora)、雞冠花(Celosiacristata)等;有果樹和農作物,如芭蕉(Musasapientum)、柚子(Citrusgrandis)、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絲瓜(Luffacylindrica)等;也有被人們視之為害的鳳眼藍(Eichhorniacrassipes),甚至是平時人們見著就害怕的火麻(Urticamacrorrhiza),輕輕一碰著就象火燒火燎一樣疼痛難耐。根據我們的調查,拉祜族在采集火麻時只要在手上長長的吹口熱氣,就不會被蟄著。2.2對當地民俗的理解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環(huán)境或具有一定地理距離時,其選擇的食用花種類有很大的不同,這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居住環(huán)境及海拔高度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有些廣布種并不一定被不同區(qū)域內的同一民族采集食用居住在潮濕山區(qū)的民族,偏重于選擇辛辣類的食用花卉,如瀾滄阿里的拉祜族就普遍喜好采集食用姜花類(劉怡濤,2000,2002),而遠在滇東南金平縣者米的拉祜族就沒有食用姜花類植物的習慣,在瀾滄的富邦鄉(xiāng)一帶食用的種類與數量均有限。有一些栽培花卉的食用及其加工方法則隨著花卉的引種栽培而得以傳播,在分布區(qū)內的各民族幾乎都能夠接受,如木芙蓉花、朱槿花、荷花等。瓜果蔬菜的引種栽培也會與當地文化碰撞而產生一些新的附加產品,如南瓜(Cucurbitamoschata)、絲瓜(Luffacylindrica)、芭蕉等水果,在云南省或者是其他省區(qū)的栽培區(qū)域,當地百姓并不食用其花,而在拉祜族聚居的地區(qū),這些瓜果的花卻成了美味佳肴。一把傘南星(Arisaemaerubescens),為天南星科植物,拉祜語(acaoba),在大多數地區(qū),人們都因為其有毒,而不敢食用它,但在瀾滄縣的富邦,當地的拉祜族就有一套辦法來除卻此種植物的毒素,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加工方法就是把花葶(包括除去花序后的佛焰苞)莖干洗凈,在太陽下暴曬至干癟后,加入作料腌制,其味酸。一把傘南星在當地亦可以作為豬飼料。總之,居住在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原住民族有不同的食物來源和文化背景,即使是同一民族,因為地域的差異也會導致文化的差異,因而產生不同的飲食習慣,選擇的食用花種類也會有極大的區(qū)別。有些植物在不同的區(qū)域內雖然都被食用,但食用的目的和意義并不如一在滇南的思茅民間,端午節(jié)被認為是一個水土置換的節(jié)令,是一年中的一個轉折。民間醫(yī)生認為這時是一年中最易致病的時節(jié)。需要吃上一些藥物來驅逐沉積一年的濁氣,同時也要補益正氣來抵抗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疾病(劉怡濤等,2003)。類似的認識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間亦有,他們在每年的5~6月份,要食用多種當地盛產的杜鵑花,根據我們的調查,已知至少有20種杜鵑屬植物的花在白、彝、納西、拉祜以及漢等民族中被用作蔬菜食用,其中食用最多的是大白花杜鵑(Rhododendrondecorum)、粗柄杜鵑(Rh.pachypodum)(劉怡濤等,2002,2001)。在這一季節(jié)食用杜鵑花在當地亦被認為是有換水土的作用,對人體健康有益。但各個民族在認識上并不一致,納西族認為開白花的杜鵑花對人類與動物是滋補的;而白族人相信食用杜鵑花能幫助消化并減去體內的油脂貯存(劉怡濤等,2001);拉祜族則認為食用杜鵑花能夠健胃消食。杜鵑花味道鮮美,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有潤肺清喉、益氣寧神、調和經血,強健大腦神經的功效(劉怡濤,2000;劉怡濤等,2001)。2.3植物凈化的加工采集哪些種類的花、食用花的哪些部位,與該民族對自然和該植物的認識有關,是人們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逐漸積累知識的結果。盡管許多種類的花卉有微毒,但人們還是找到了許多消除毒素的辦法,如水漂、水煮、水焯等前期加工,以及食用部位的選擇。如杜鵑花類(Rhododendronspp.)采回后一般不隔夜堆放,以防變質,通常要去掉有毒的花蕊和帶苦味的苞片,只要大而肉質的花瓣;花色艷麗且肥厚的攀枝花,則需要去掉有苦澀的花蕊,而芭蕉花甚至連肥厚的花苞片均可食用;上述這些種類都需要趁新鮮放在水中煮沸幾分鐘后,取出浸泡在冷水中,每天換1次水,漂洗3~5d后方可食用(劉怡濤,1997)。芋頭花(Colocasiaesculenta)則必須剝去芋花桿表皮,掐去佛焰苞內有微毒的肉穗花序,如果不去掉,帶毒性的這些部位會使食用者有麻嘴的感覺。有許多花卉是食用末開放的花序,而不是等它開放時才食用,如棕櫚花、檳榔花(Arecacatechu)及小果野芭蕉(Musaacuminata),均是當地拉祜族的風味的菜肴。有些植物的花粉不能食用,在食用前需摘除;而松花粉和油菜花粉卻是傳統的可食用花粉。上面提到的一把傘南星是一種普遍認為有毒的植物,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瀾滄縣富邦鄉(xiāng)的拉祜族卻用一套特殊的加工方法來去除毒素,他們首先摘除花序,只留佛焰苞及花葶,洗凈后暴曬至干癟,加入調料腌制成酸菜食用(劉怡濤等,2002)。有些種類以花序的莖干作為食用部位,如秋海棠(Begoniaspp.)。許多種秋海棠的花序軸均可以生食,味酸甜可口。有些種類以花序的苞片作為食用部位,如姜科許多種類的花序均可食用,而整個花序是以碩大的肉質狀苞片為主的(劉怡濤,2002)。2.4化學加味劑加工拉祜族的烹調方法多種多樣,炒、煮、涼拌為通常的吃法,還可蒸、燉、舂(將食物與調料一起入石臼,舂細而食)、烤(用明火)、焐(利用柴薪燒后的炭灰余熱,焐制食用)、腌、炸。拉祜族最有特色菜肴是鮮花焐肉,逢年過節(jié)或是野外勞作之余,經常制作。通常把采摘的鮮花與肉片及佐料用冬葉或者芭蕉葉包裹,埋入火塘中柴薪燒后的炭灰中,用余熱焐制。拉祜族的鮮花焐肉,嗅著香氣濃郁,吃著麻辣開胃,不膩,是餐飲佳品。拉祜族更喜歡有除濕作用、辛辣味濃的許多種姜科花卉,大多是用新鮮花序加上佐料舂爛食用;另一種特殊吃法是把花撒上佐料用葉子包起直接在火上烤熟后再舂爛食用,如三對節(jié)(Clerodendrumserratum)、三臺花(C.serratumvar.amplexifolium)的花序(劉怡濤,1997)。拉祜族亦喜歡顏色艷麗的菜肴米飯,他們常用花卉的色素來染飯(龍春林等,1994),如用醉魚草科植物染飯花(Buddleiaofficinalis),染出來的糯米飯呈淡黃色,給人有晶瑩透亮的感覺。食用這種花染過的飯,象征著吉祥、喜慶,祈盼在新的一年人畜興旺,五谷豐登(劉怡濤,1999)。2.5對其它植物的誘導合成見表1科學研究表明,可食花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淀粉、多種氨基酸和糖類,并含有多種維他命和微量元素(劉怡濤,2000)。例如大白花杜鵑(Rhododendrondecorum),通過化學分析就發(fā)現花中含有維生素B6,而且含量高于目前所知的其它所有植物。從這種人們最常食用的大白花杜鵑與家常蔬菜的成分對比可以看出,其熱量、蛋白質、維生素、鈣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十分的高,這些營養(yǎng)物質能夠增強體質,利于人體健康(Pei等,1990)。3結論和討論3.1.資源量豐富本項目在拉祜族聚居地區(qū)所作的調查研究,由于時間和人員及經費的制約,很難做到全面和完整,但就我們的調查統計,該地區(qū)擁有5000種有花植物,就有92種食用花卉,如果對這一項目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研究,食用花卉將不只是92種。許多種類的資源量也是極為豐富的,如白花樹(Bauhiniavariegatavar.candida),廣布于思茅市屬的幾個縣和鄰近地區(qū)的低、中山坡或河谷次生雜木林中,往往形成其中的優(yōu)勢樹種,甚至成林成片,干季盛花期,滿山的白花,成為這一地區(qū)一個獨特的景觀(劉怡濤,2000)。粗柄杜鵑(Rhododendronpachypodum),也是資源量十分豐富的食用花,南端分布到瀾滄、思茅,北至滇西地區(qū)的低、中山坡草地或河谷次生雜木林中,資源量十分豐富,有些地方成為純林,盛花期白花如云,蔚為壯觀(馮國楣,1983)。云南全省普遍食用的棠梨花(Pyruspashia),亦是次生林中的常見種,一棵樹的花最多時超過10kg。3.2花的功能作用用民族植物學和植物化學的手段研究云南民族民間食花文化的歷史,分析研究食用花植物種類、資源、營養(yǎng)成分、加工、食用及貯藏方法等,不僅能增加我們利用各種自然資源的知識,而且對增加現代食物品種,開發(fā)利用云南豐富的植物資源,以備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及文化需要都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3.3其它可資源性的動植物生長和功能農業(yè)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好,對溫飽的追求已成過去,人們開始更加注重飲食的合理化、多樣化和保健功能,注重天然食品的開發(fā)利用。鮮花入饌,不僅形美,令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城市配送貨車運輸承包服務合同
- 2025年度互聯網企業(yè)股東股份收購與轉讓服務協議
- 買賣交易合同(29篇)
- 2024-2025學年第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勤徑學升高中歷史必修上同步練測(統編版2019)
- 2025年光伏產業(yè)協同發(fā)展協議
- 2025年醫(yī)院人員勞動合同格式
- 2025年中學食堂食材供應合同模板
- 2025年二手住宅購買貸款合同指南
- 2025年雙方解除雇傭合同文件
- 2025年黏膜制劑材料項目提案報告模板
- 紅樓夢詩詞全集
-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怎么做-怎么教-
- 苯胺合成靛紅工藝
- 三年級上冊數學脫式計算大全600題及答案
- 2024年度農村電子商務ppt演示課件
- 計算機控制系統 課件 第10章 網絡化控制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 高原反應的癥狀和處理方法
- 南京大學儀器分析習題集
- 空調維保應急預案
- 2023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作文范文及導寫(解讀+素材+范文)課件版
- 模塊建房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