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九年級化學(xué)上冊講練(人教版)_第1頁
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九年級化學(xué)上冊講練(人教版)_第2頁
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九年級化學(xué)上冊講練(人教版)_第3頁
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九年級化學(xué)上冊講練(人教版)_第4頁
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九年級化學(xué)上冊講練(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學(xué)習目標課題1燃燒和滅火學(xué)習目標知識點一知識點一知識講解燃燒的條件燃燒的條件一、燃燒的概念: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氧化反應(yīng)。一、燃燒的概念: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氧化反應(yīng)。【燃燒條件探究實驗】在500mL燒杯中加入300mL熱水,并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圖75Ⅰ),觀察現(xiàn)象。用導(dǎo)管對準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觀察現(xiàn)象?!緦嶒灲Y(jié)論】1.由上述實驗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3.由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或空氣)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燃燒條件:燃燒條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以上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知識點二知識點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實例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實例1.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或放入較多的蔬菜;2.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澆滅;油罐著火時需用水噴淋降溫;3.撲滅森林火災(zāi)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及以上事實,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清除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以及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所以說,滅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壞燃燒的條件。如果發(fā)現(xiàn)火險或遭遇火災(zāi),一定不要慌張,要沉著應(yīng)對。如果火勢不大,可根據(jù)起火原因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滅火器材將火撲滅;如果火勢較大或有蔓延的趨勢和可能,應(yīng)立即撥打119火警,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墻壁跑離著火區(qū)域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nèi)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藥在極小的空間燃燒而引起爆炸。家庭用的天然氣、煤氣或液化石油氣等如果泄漏,可燃性氣體聚集在通風不良的廚房等有限空間里,遇到明火就會急劇地燃燒,很有可能發(fā)生爆炸事故,而造成生命和財產(chǎn)的嚴重損害?!痉蹓m爆炸實驗】如圖所示,剪去空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底側(cè)各打一個比膠皮管外徑略小的小孔。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罐。從膠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氣(人距離該裝置遠一些),使面粉充滿罐,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上述實驗說明,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就越劇烈。加油站、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內(nèi),都標有“嚴禁煙火”字樣或圖標,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煊锌扇夹缘臍怏w或粉塵,它們遇到明火,就有發(fā)生爆炸的危險。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guān)的圖標如圖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guān)的圖標如圖考法考法一:燃燒和滅火詳見以上講解【例1】(2023秋·河南南陽·九年級期末)為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養(yǎng),某校舉行了消防安全知識競賽。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室內(nèi)起火,打開所有門窗通風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C.家中燃氣泄漏,立即打開排氣扇通風D.在煤爐上放一壺水能防止CO中毒【答案】B【詳解】A、室內(nèi)起火,不能打開所有門窗通風,以防空氣流通造成火勢蔓延,故A錯誤;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隔絕空氣,打到你滅火的目的,故B正確;C、家中燃氣泄漏時,燃氣與空氣混合后的氣體明火、靜電、電火花或加熱易爆炸,立即打開排風扇會產(chǎn)生電火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故C錯誤;D、CO在難溶于水,故在煤爐上放一壺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錯誤。故選B。【例2】化學(xué)實驗探究與跨學(xué)科實踐活動。結(jié)合教材粉塵爆炸實驗,如圖。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A.加油站、面粉廠和煤礦的礦井內(nèi)必須嚴禁煙火B(yǎng).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就越劇烈C.實驗中燃著蠟燭能提高面粉的著火點D.火藥在有限的空間燃燒而引起爆炸,易燃易爆物與周圍要留有足夠的防火距離【答案】C【詳解】A、加油站、面粉廠、煤礦等場所都含有可燃性的氣體或粉塵,可燃性的氣體或粉塵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所以加油站、面粉廠和煤礦的礦井內(nèi),必須嚴禁煙火,說法正確;B、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以促進燃燒,說法正確;C、可燃物的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一般是不變的,點燃蠟燭是為了使溫度達到面粉的著火點,說法錯誤;D、火藥在有限的空間燃燒而引起爆炸,所以易燃易爆物與周圍要留有足夠的防火距離,說法正確。故選C;【例3】下列關(guān)于燃燒和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將木柴架空燃燒,目的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燒B.油鍋著火,用鍋蓋蓋上,是為了降低可燃物的溫度C.逃離火災(zāi)現(xiàn)場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盡量貼近地面逃離D.救火時,不要貿(mào)然打開所有門窗,以免空氣對流促進火勢蔓延【答案】B【詳解】A、將木柴架空燃燒,目的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不符合題意;B、油鍋著火,用鍋蓋蓋上,是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的目的,符合題意;C、逃離火災(zāi)現(xiàn)場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過濾有毒煙塵,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小,高處二氧化碳含量高,故盡量貼近地面逃離,不符合題意;D、救火時,不要貿(mào)然打開所有門窗,以免空氣對流,提供充足的空氣,促進火勢蔓延,不符合題意。故選B?!纠?】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銅片上的白磷不燃燒,紅磷燃燒B.向熱水中的白磷通氧氣,白磷會燃燒C.熱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熱量D.該實驗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這一結(jié)論【答案】B【詳解】A、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而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紅磷不燃燒,故選項說法不正確;B、向水中白磷通氧氣,白磷是可燃物,能與氧氣接觸,溫度也達到了著火點,白磷會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C、熱水的作用除了提供熱量,還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故選項說法不正確;D、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而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紅磷不燃燒,由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還能得出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強化訓(xùn)練強化訓(xùn)練1.(2023秋·江蘇淮安·九年級??计谀┮粓龃蠡鹜梢粋€煙頭引起,故防火要從細節(jié)做起,煙頭在火災(zāi)中“罪狀”是()A.使可燃物達到燃燒的溫度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氣 D.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答案】A【分析】燃燒的條件是:(1)具有可燃物;(2)可燃物與氧氣接觸;(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缺一不可。【詳解】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沒有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燃燒的煙頭能夠放出熱量,從而使溫度升高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可燃物就燃燒起來,故選A。2.(2023·甘肅蘭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關(guān)說法與之不相符的是()A.加油站、面粉廠必須嚴禁煙火B(yǎng).天然氣泄漏,應(yīng)立即打開排氣扇C.圖書、檔案失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D.車載香水中含酒精,夏天應(yīng)避免長時間暴曬【答案】B【詳解】A、加油站、面粉廠的空氣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氣、面粉粉塵,為防止發(fā)生爆炸,必須嚴禁煙火,故選項說法與“消防安全日”相符;B、天然氣泄漏,立即打開排氣扇會產(chǎn)生電火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故選項說法與“消防安全日”不相符;C、二氧化碳滅火后不留有痕跡,不會造成圖書、檔案的損壞,圖書、檔案失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故選項說法與“消防安全日”相符;D、酒精具有可燃性,車載香水中含酒精,夏天應(yīng)避免長時間暴曬,以防止發(fā)生火災(zāi),故選項說法與“消防安全日”相符;故選:B。3.如圖所示的公共標識中,與消防安全有關(guān)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A【詳解】①為易燃物質(zhì)標志,與消防安全有關(guān);②為節(jié)約用水標志,與消防安全無關(guān);③為禁止吸煙標志,與消防安全有關(guān);④為禁止放易燃物,與消防安全有關(guān);⑤為禁止鳴笛標志,與消防安全無關(guān)。故選A。4.在2023年江蘇省化學(xué)實驗調(diào)研比賽上,有選手展示了“泥土蠟燭”的創(chuàng)新實驗,實驗裝置如圖。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石蠟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當石蠟沸騰后,石蠟燃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實驗中土壤是可燃物 B.土壤不會改變石蠟的著火點C.石蠟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發(fā)生物理變化 D.泥土中有較多孔隙,能形成毛細管輸送蠟燭蒸氣【答案】A【詳解】A、“泥土蠟燭”的燃燒是石蠟沸騰后,石蠟蒸氣在燃燒,土壤不是可燃物,故A符合題意;B、物質(zhì)的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一般是不能改變的,即土壤不會改變石蠟的著火點,故B不符合題意;C、石蠟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泥土中有較多孔隙,能形成毛細作用輸送蠟燭蒸氣,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5.下列關(guān)于酒精燈的說法錯誤的是()A.酒精燈外焰燃燒最充分,溫度最高B.可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C.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用濕布蓋滅D.用燈帽蓋滅酒精燈,使酒精和空氣隔絕【答案】B【詳解】A、酒精燈外焰部分與氧氣接觸最充分,燃燒最充分,溫度最高,故A正確;B、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否則會引起火災(zāi),故B不正確;C、酒精燈碰翻灑出酒精著火了可以用濕抹布蓋滅,以隔絕氧氣和降低溫度,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故C正確;D、用燈帽蓋滅酒精燈,使酒精和空氣隔絕,沒有氧氣則酒精熄滅,故D正確。故選B。6.下列關(guān)于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木炭發(fā)生不完全燃燒時,也會釋放的熱量B.燃燒時產(chǎn)生的CO2含有少量的CO,可以用點燃的方法除去COC.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燒時會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而污染空氣D.日常生活中燃料完全燃燒對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答案】B【詳解】A、燃燒是一種放熱發(fā)光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木炭發(fā)生不完全燃燒時,也會釋放的熱量,說法正確;B、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點燃,燃燒時產(chǎn)生的CO2含有少量的CO,不可以用點燃的方法除去CO,說法錯誤;C、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而污染環(huán)境,說法正確;D、日常生活中燃料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多,一氧化碳少,對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都有著積極的意義,說法正確。故選B。7.下列關(guān)于燃燒和滅火說法錯誤的是()A.在加油站使用不會引發(fā)燃燒、爆炸B.撲滅森林火災(zāi)時設(shè)置隔離帶的目的是為了清除和隔離可燃物C.將木柴架空燃燒,目的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燒D.用嘴吹滅蠟燭時,氣流使蠟燭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從而熄滅【答案】A【詳解】A、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加油站附近彌漫汽油分子,在加油站使用可能會引發(fā)燃燒、爆炸,說法錯誤;B、滅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隔絕氧氣,撲滅森林火災(zāi)時設(shè)置隔離帶的目的是為了清除和隔離可燃物,說法正確;C、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接觸面積越大,可燃物燃燒越充分,將木柴架空燃燒,目的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燒,說法正確;D、滅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隔絕氧氣,用嘴吹滅蠟燭時,氣流使蠟燭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從而熄滅,說法正確;答案:A。8.(2023·北京·統(tǒng)考中考真題)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燒;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燒,乙中白磷燃燒。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紅磷的著火點為。A.該實驗?zāi)茯炞C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接觸B.該實驗?zāi)茯炞C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C.若將甲中的白磷換成紅磷,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D.若將乙中的白磷換成紅磷,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接觸【答案】D【詳解】A、乙中通入氧氣前,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沒有與氧氣接觸,白磷不燃燒,通入氧氣后,乙中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且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由此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接觸,故選項說法正確;B、通入氧氣后,甲中白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白磷不燃燒,而乙中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由此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項說法正確;C、若將甲中的白磷換成紅磷,通入氧氣后,甲中的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沒有達到著火點,紅磷不燃燒,而乙中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由此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項說法正確;D、若將乙中的白磷換成紅磷,通入氧氣后,甲中白磷不燃燒,乙中的紅磷也不燃燒,不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接觸,故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9.實驗小組用圖1裝置探究白磷燃燒溫度變化,在試管中加入5g白磷,連接好裝置后放入60℃熱水中,5秒鐘后推注H2O2溶液,測得數(shù)據(jù)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白磷的著火點是60℃B.左邊試管內(nèi)有大量白煙生成、氣球逐漸變癟C.15s時,白磷停止燃燒D.溫度由545.7℃變?yōu)?05.5℃,證明氧氣能助燃【答案】D【詳解】A、由數(shù)據(jù)曲線圖可知,溫度升高,說明白磷燃燒放出熱量,所以白磷的著火點小于60℃,故A選項說法不正確;B、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裝置內(nèi)氣體體積膨脹,氣壓增大,氣球逐漸變大,白磷燃燒完畢,恢復(fù)至室溫過程中氣球逐漸變癟,故B選項說法不正確;C、15s時,容器已知恢復(fù)至原來的溫度,此時反應(yīng)早已經(jīng)完全,因此白磷應(yīng)該在510s之間停止燃燒,故C選項說法不正確;D、試管中的白磷放在60℃的熱水中,白磷燃燒,通入氧氣后,燃燒更旺,溫度由545.7℃變?yōu)?05.5℃,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故D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军c睛】本題考查學(xué)生結(jié)合數(shù)字化實驗的圖像進行化學(xué)實驗的分析,對于學(xué)生化學(xué)能力有一定要求。10.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條件而進行的實驗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觀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燒,乙中的白磷燃燒B.該實驗可以探究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C.該實驗可以探究燃燒需要氧氣D.可反復(fù)呈現(xiàn)白磷燃燒與熄滅的現(xiàn)象【答案】B【詳解】A、甲中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沒有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乙中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并與氧氣接觸,能燃燒,故A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該實驗的變量是是否與氧氣接觸,因此該實驗可以探究燃燒燃燒需要氧氣,不能探究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B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該實驗的變量是是否與氧氣接觸,因此該實驗可以探究燃燒燃燒需要氧氣,故C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該裝置可以通過反復(fù)的倒置呈現(xiàn)白磷反復(fù)燃燒與熄滅的現(xiàn)象,故D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1.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如圖實驗,三支試管里面充滿氮氣,初始溫度25℃,升溫至60℃后,用注射器同時向②③試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氣。下列說法有誤的是()A.只有②中有燃燒現(xiàn)象B.由①②現(xiàn)象說明可燃物達者火點未必燃燒C.若繼續(xù)水浴升溫,則③中一定會燃燒D.該實驗?zāi)芸偨Y(jié)出燃燒的條件【答案】C【詳解】A.試管①中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試管②中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試管③中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則只有②中有燃燒現(xiàn)象,該選項說法正確;B.①中白磷的溫度達到著火點,但卻沒有燃燒,說明可燃物達到著火點未必燃燒,該選項說法正確;C.正常情況下水的沸點是100℃,水浴溫度最高達到100℃無法達到紅磷的著火點240℃,所以紅磷不能燃燒。③一定不會燃燒。該選項說法錯誤。D.由①②現(xiàn)象對比說明燃燒需與氧氣接觸,由②③現(xiàn)象對比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12.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有關(guān)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熱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熱量 B.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燃燒C.向熱水中的白磷通氧氣,白磷會燃燒 D.降低紅磷的著火點,紅磷也會燃燒【答案】C【詳解】A、熱水的作用提供熱量和使燒杯中的白磷隔絕氧氣,選項說法不正確;B、燃燒的條件為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才能燃燒,選項說法不正確;C、向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且白磷與氧氣接觸,白磷可以燃燒,選項說法正確;D、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一種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13.對比實驗是科學(xué)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圖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當溫度升高至60℃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xù)升高至260℃過程中,又僅③開始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①燃燒可證明白磷是可燃物B.對比③④可知無煙煤的著火點比紅磷的高C.對比①②可知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D.對比①③可知燃燒需要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答案】C【詳解】A、利用如圖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當溫度升高至60℃過程中,僅①燃燒;①燃燒可證明白磷是可燃物,分析正確,不符合題意;B、繼續(xù)升高至260℃過程中,又僅③燃燒,因此對比③④可知無煙煤的著火點比紅磷的高,分析正確,不符合題意;C、①與②中存在兩個變量,無可比性。對比②③可知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分析錯誤,符合題意;D、①中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③中紅磷與氧氣接觸,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紅磷不發(fā)生燃燒,對比①③可知燃燒需要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分析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4.將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濕,用坩堝鉗夾住點燃,待火焰熄滅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關(guān)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燒B.棉手帕接觸不到氧氣,不能燃燒C.被酒精浸濕后,棉手帕的著火點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發(fā)使溫度達不到棉手帕的著火點【答案】D【詳解】A、用坩堝鉗夾住,從下方點燃,待火焰熄滅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熱,使手帕的溫度低于手帕的著火點;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選項說法錯誤。B、用坩堝鉗夾住,從下方點燃,待火焰熄滅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熱,使手帕的溫度低于手帕的著火點;而不是接觸不到氧氣,棉手帕不會燃燒,故選項說法錯誤。C、用坩堝鉗夾住,從下方點燃,待火焰熄滅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熱,使手帕的溫度低于手帕的著火點;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濕、導(dǎo)致著火點升高,著火點是一個定值,不會被升高,故選項說法錯誤。D、用坩堝鉗夾住,從下方點燃,待火焰熄滅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熱,使溫度低于手帕的著火點,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5.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2個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氣球,將2個支管同時伸入相同深度的熱水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c兩處均不燃燒B.紅磷不燃是因為沒有接觸氧氣C.此實驗?zāi)茯炞C燃燒所需的條件D.管口小氣球可防止生成產(chǎn)物污染環(huán)境【答案】B【詳解】A、b處紅磷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c處白磷沒有接觸氧氣,因此均不燃燒,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b處紅磷不能燃燒,是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造成的,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a、c比較可得到燃燒需要氧氣;a,b比較可得到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此實驗?zāi)茯炞C燃燒所需的條件,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管口小氣球可防止生成產(chǎn)物五氧化二磷進入空氣,進而污染環(huán)境,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6.如下圖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燒與鼓入的氣體和水溫有關(guān),表中能使白磷燃燒的選項是()選項氣體X水溫/℃A氧氣5B氮氣40C二氧化碳80D空氣80A.A B.B C.C D.D【答案】D【詳解】燃燒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氣、溫度到達著火點A、水溫5℃,未達到白磷40℃的著火點,故不能燃燒,A選項錯誤;B、水溫到達了著火點,但氮氣不支持燃燒,故B選項錯誤;C、水溫到達了著火點,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故C選項錯誤;D、水溫到達了著火點,且空氣中含有21%的氧氣,因此白磷會燃燒,D選項正確;故選D。17.下圖是一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對比實驗,對有關(guān)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論的判斷錯誤的是()A.實驗1中紅磷未燃燒,說明紅磷的著火點高于白磷B.實驗2中白磷燃燒,說明實驗2中的熱水溫度高于實驗1C.實驗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氣,燃著的白磷會熄滅D.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并達到著火點【答案】B【詳解】A、實驗1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分析燃燒的條件:都與空氣接觸,都具有可燃性,通過紅磷未燃燒,說明了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高;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2中水下白磷能燃燒,是因為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符合燃燒條件,故B錯誤,符合題意;C、實驗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氣,燃著的白磷會熄滅,因為沒有了氧氣,白磷不能燃燒,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通過實驗1和2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并達到著火點,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8.某同學(xué)為探究物質(zhì)燃燒條件,設(shè)計并完成如圖中三組對比實驗所示實驗,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下列對此實驗的判斷與認識中不正確的是()A.實驗1觀察到木條可以燃燒,玻璃棒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可燃物B.實驗2在玻璃杯內(nèi)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點燃的蠟燭會熄滅C.實驗3的結(jié)論是不同的物質(zhì)有不同的著火點D.物質(zhì)與氧氣接觸或達到著火點,就可立即燃燒【答案】D【詳解】A、實驗1觀察到木條可以燃燒,玻璃棒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要有可燃物,才能燃燒,不符合題意;B.實驗2在玻璃杯內(nèi)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點燃的蠟燭熄滅,因為隔絕了氧氣,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不符合題意;C.實驗3中,小木條和小煤塊的溫度相同,均具有可燃性,也均與氧氣接觸,實驗中觀察到小木條先燃燒,煤塊后燃燒,這說明不同的物質(zhì)有不同的著火點,不符合題意;D.燃燒有三個同時必備的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缺一不可,符合題意。故選D?!军c睛】燃燒需要三個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19.(2023秋·河南平頂山·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如圖是用電爐進行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升溫至60℃的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xù)升溫至260℃的過程中,僅③燃燒。(1)對比①③,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2)對比②③,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敬鸢浮?1)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詳解】(1)升溫至60℃時,①中白磷燃燒,而③中紅磷不燃燒,因此對比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溫度達到著火點。(2)升溫至260℃時,②中被沙子覆蓋的紅磷不燃燒,③中紅磷燃燒,對比②③,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军c睛】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是:物質(zhì)本身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20.(2023春·廣東惠州·九年級??奸_學(xué)考試)水生命之源。(1)長期飲用硬水不利于身體健康,鑒別飲用水是硬水還是軟水,通常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①凈水常用的絮凝劑是,②“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為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③蘇打又叫做碳酸鈉,也可以用來凈水,可以除去水中的油污,碳酸鈉的化學(xué)式為。(3)2000年悉尼奧運會,生物學(xué)家鄧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壁火炬潛泳3分鐘,利用鎂在氧氣中燃燒,創(chuàng)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觀,實現(xiàn)了火炬的水下傳邀。請回答:火炬中鎂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生活中水能滅火的原理是。【答案】(1)肥皂水煮沸(2)明礬/KAl(SO4)2·12H2O+1Na2CO3(3)降低溫度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詳解】(1)鑒別硬水、軟水,通常使用肥皂水,將肥皂水加入水中振蕩,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軟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①凈水常用的絮凝劑是明礬,其化學(xué)式為KAl(SO4)2·12H2O;②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正負代數(shù)和為零,NaClO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shè)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有:(+1)+x+(2)=0,解得x=+1;③碳酸鈉是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gòu)成的,鈉元素顯+1價,碳酸根顯2價,根據(jù)化合物中的各元素的化合價正負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碳酸鈉的化學(xué)式書寫為Na2CO3。(3)火炬中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滅火原理是隔絕氧氣、降低溫度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