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鋸條有鋸卡系統(tǒng)頻率參數(shù)的測量與分析_第1頁
帶鋸條有鋸卡系統(tǒng)頻率參數(shù)的測量與分析_第2頁
帶鋸條有鋸卡系統(tǒng)頻率參數(shù)的測量與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帶鋸條有鋸卡系統(tǒng)頻率參數(shù)的測量與分析

最先進的臺式木質帶鋸機在鋸條的切割面(狹窄面)和木材接觸面的上下安裝導向鋸卡。裝在機座上的下鋸卡為固定夾板型,而滾輪型上鋸卡則隨鋸解木材徑級、高度不同,可上下移動調整,保持適當位置,以減小切削邊鋸解中受沖擊時發(fā)生的擺動。為進一步拓展帶鋸條振動的理論研究,本文采用頻譜分析法,在帶鋸機靜態(tài)和負載下,對帶鋸條有鋸卡系統(tǒng)中的切削邊和非切削邊頻率進行測量分析,以期提供試驗支持。1鑒定帶鋸機的間距本文用電渦流位移傳感器(非接觸有源傳感器),測量有鋸卡時帶鋸條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和工作頻率。傳感器安裝時端頭與鋸條鋸身平面的間距約1mm,這樣在其間距空間就形成了一個磁場。當帶鋸機運行或靜態(tài)激勵使鋸條振動時,由于鋸條與探頭間產生了相對位移,其磁場也就發(fā)生了變化。電渦流位移傳感器的試驗原理是,通過采集由傳感器前置器解調后的鋸條晃動(抖振)的低頻信號,經濾波、放大、數(shù)據(jù)采集和頻譜分析過程,在頻譜中得出帶鋸條結構固有頻率值。2測試安裝2.1帶鋸機的剛度試驗所用MJ397型木工帶鋸機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表1。鋸條為直背齒形,材料為65Mn,鋸身寬度(不含齒高)B=76.5mm,鋸身厚度s=1.0mm,鋸身長度L=5400mm,上、下鋸輪軸線間的最大距離(緊、松邊)l=(5400-3.14×700)÷2=1600mm=1.6m,密度ρ=7800kg/m3,橫截面面積A=0.1×7.65×10-2=7.65×10-3m2。帶鋸輪轉速為970r/min,故其工作頻率為16.2Hz(1倍頻)、32.42Hz(2倍頻)等。圖1為MJ397型木工帶鋸機的滾輪型上鋸卡,滾輪與鋸條間留有間隙。當機床運行、鋸條晃動時(抖振)與滾輪接觸,帶動滾輪繞其自身軸線轉動,產生導向作用。2.2渦流位移傳感器(1)南京安正CRAS振動及動態(tài)信號采集分析系統(tǒng),由信號調理、信號采集和Sscras信號與系統(tǒng)分析軟件組成;(2)CWY-DO-501電渦流位移傳感器2只,由探頭、延伸電纜和變換器(前置器)組成。特點是非接觸式測量、頻響寬、靈敏度與分辨率高、線性測量范圍寬和抗干擾能力強等,其靈敏度為8mv/μm;(3)橡膠力錘1把;(4)試材: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規(guī)格為:600mm(長度)×200mm(寬度)×60mm(厚度),含水率26.2%,氣干密度0.358(g/cm3)。3固有頻率和工作頻率根據(jù)結構動力學的隨機激勵理論,采用非接觸式的電渦流傳感器位移法,用橡膠錘激振靜態(tài)有鋸卡時的帶鋸條,測量靜態(tài)情況下的鋸條固有頻率和系統(tǒng)工作頻率;在有負載時(鋸切時)測量動態(tài)情況下鋸條緊、松邊的固有頻率和系統(tǒng)工作頻率。測試框圖見圖2。圖2中,a表示上鋸卡到工作臺的距離(取256mm,398mm)、上鋸輪中心到工作臺面的距離為h=892mm。因本鋸機下鋸卡與鋸條兩側的間隙均大于3mm,故本文未考慮下鋸卡的影響。4靜態(tài)和負載下錨點檢測頻率的確定本試驗環(huán)境溫度19℃、環(huán)境濕度21%,無外界強磁場干擾和無腐蝕氣體侵蝕,電源電壓交流220V,頻率為50Hz,對每種測試狀態(tài)均進行3次測量。試驗前,將帶鋸條安裝在帶鋸機上,帶鋸輪實際張緊力T為3485N,測試現(xiàn)場見圖3。用電渦流位移法測量靜態(tài)和負載下鋸條切削邊、非切削邊的頻率時,按圖2連接儀器的通道。參數(shù)設置:分析頻率和低通濾波頻率為50HZ;數(shù)據(jù)塊取4;FFT塊長度為2048;電壓范圍為±10V,工程單位為mV;校正因子設8,選取Hanning窗計權函數(shù),并采用線性平均方式等。5測測板及測點布置上述測量時,其試驗文件含義見表2,頻譜圖如圖4~7所示。試驗表明,在靜態(tài)情況下鋸條緊邊一側有上鋸卡時,其緊邊固有頻率(27.54Hz)高于松邊固有頻率(22.56Hz)。這說明處于緊邊上的鋸卡對鋸條系統(tǒng)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相當于弦的長度減少,固有頻率提高,符合將帶鋸條的振動簡化為弦振動理論的力學模型,即基頻,見圖4(文件名:jt-jb-1-3)、圖5(文件名:jt-sb-1-1)。同時,鋸卡的位置和鋸卡的存在,并不影響鋸條在開機鋸解時某些頻率,如工作頻率16.21Hz和32.42Hz,見圖6(文件名:dt-jq-sb-1-1)、圖7(文件名:dt-jq-sb-2-1)。圖4中的固有頻率27.54Hz、圖5中的22.56Hz不會與圖6、圖7中的16.21Hz、32.42Hz等1倍工作頻率、2倍工作頻率等產生耦合而發(fā)生共振現(xiàn)象。從圖6、圖7中可以看出,16.21Hz、32.42Hz處有較穩(wěn)定的高峰,特別是2倍工作頻率32.42Hz分量大大超過1倍工作頻率16.21Hz分量。另外其時域波形穩(wěn)定,每轉出現(xiàn)2個峰,無大的加速度沖擊現(xiàn)象,故判斷上、下鋸輪軸線不平行或軸承安裝傾斜或偏心,整個帶鋸機系統(tǒng)有不對中故障存在,其原因可能是裝配不當或調整不夠精細。由于受鋸卡位置點的約束而改變其弦長l等緣故,上鋸卡到工作臺的距離a=398mm時的松邊基頻(19.14Hz)高于a=256mm時的松邊基頻(19.04Hz),體現(xiàn)出上鋸卡與上鋸輪軸線距離越近,帶鋸條系統(tǒng)固有頻率就越高的特征。6帶鋸機的簡化模型(1)安裝鋸卡后,靜態(tài)情況下帶鋸條緊邊固有頻率高于松邊頻率,說明鋸卡對帶鋸條系統(tǒng)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提高了鋸條緊邊的剛性,直觀上,鋸卡對帶鋸條的振動起到限制作用,符合帶鋸條振動簡化為弦振動理論的力學計算模型,即基頻,其中張緊力T視帶鋸機靜止或運動時的不同受力情況而不同。(2)上鋸卡與上鋸輪軸線距離越近,帶鋸條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就越高,亦符合弦振動理論的力學計算模型。(3)鋸卡的位置和鋸卡的存在,不影響鋸條在開機鋸切時工作頻率。(4)測試中的系統(tǒng)工作頻率與電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