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海南省高三年級上冊學業(yè)水平診斷(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屆海南省高三年級上冊學業(yè)水平診斷(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屆海南省高三年級上冊學業(yè)水平診斷(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屆海南省高三年級上冊學業(yè)水平診斷(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屆海南省高三年級上冊學業(yè)水平診斷(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南省2022屆高三上學期學業(yè)水平診斷(一)歷史試題

一、單選題

1.下圖為公元前5000年以來中國主要新石器文化遺存分布示意圖。這說明,我國

單城農出及濟文化區(qū)

本畫衣業(yè)燮濟文化區(qū)

?泉策埋濟文化區(qū)

A.區(qū)域文化在交融中發(fā)展B.先民活動受到地域限制

C.遠古北方文化長期領先D.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主國有時采取“賜予”附從的戎狄一位華夏祖先的方式,如晉惠公稱

其軍事附庸姜戎為“四岳之后”,想借上古時期四岳輔佐帝堯的傳說規(guī)誡姜戎,使之成為襄

助晉國成就霸業(yè)的“不侵不叛之臣”.這一做法有利于

A.消弭諸侯之間紛爭B.增進政治認同

C.突破宗法制的約束D.強化政權正統(tǒng)

3.《史記》記載,秦朝統(tǒng)一后,“道九原抵云陽,塹山埋谷,直通之”,“略取陸梁地,為

桂林、象郡、南?!保瑢τ陬愃频倪@些記載,有人將其歸為好大喜功,有人認為是暴政,有

人說是郡縣制的“配套工程”。這說明

A.歷史結論是多數(shù)學者觀點的綜合B.史學界即成結論是無可置疑的

C.歷史結論受到研究學立場的影響D.看待歷史以道德優(yōu)先評價為準

4.下表是西漢政府編寫的編戶齊民內容。這反映了,西漢

(1)戶主名字所在地縣出生地、里、爵、姓名、年齡

(2)家內所有成員名單與戶主關系、姓名、年齡

(3)家庭財產及估價奴婢、田宅、牲畜、生產工具

(4)其他原配妻子的籍貫、一些重點掌握的人物的身高與膚色

A.政府重視對人口的管控B.關心民眾居住的穩(wěn)定性

C.發(fā)揮了勞動者的創(chuàng)造力D.賦稅收支狀況得到改善

5.“十六國”稱謂源于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書中道:“五涼、四燕、三秦、二

趙,并成、夏為一卜六?!贝搌櫵龅倪@一局面

A.形成與南方政權宋的對峙B.屬于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更替

C.結束于北魏統(tǒng)一北方之時D.使得民族間隔閡逐漸消失

6.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出,種一頃花、植一頃榆或種三十畝葵,比種谷獲利多,只

要適當配備人力,使用雇傭勞動,即使“單夫只婦”之家,也能從中多獲利。這體現(xiàn)了該書

A.提倡種植非糧食作物B.重視經濟效益的思想

C.關注農業(yè)的精耕細作D.注意市場行情的變化

7.下圖為隋朝主要糧倉分布圖。圖中糧倉投入使用主要得益于

A.全國統(tǒng)一格局形成與社會穩(wěn)定B.統(tǒng)治者個人喜好及北方農業(yè)發(fā)展

C.大運河的開鑿與江南經濟發(fā)展D.造船業(yè)發(fā)達與糧食儲備技術進步

8.最初,“諫官掌獻替,以正人主;御史(臺)掌糾察,以繩百僚”。北宋微宗時,諫官

“凡朝政闕失,悉許論奏,則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在非其人,事有失當,皆得課

正”,臺官“凡官司稽違,悉許彈奏。則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當劾,

皆得糾正”。這一變化

A.細分了臺諫職權B.維護了朝廷綱紀C.鉗制了皇帝權力D.有利于吏治清明

2

9.宋時,西湖舟船,“無論四時,常有游玩人貨假,舟中所需器物,一一畢備,但朝出登

舟而飲,暮則徑歸,不勞余力,惟支費錢”。東京“凡雇覓人力、干當人、酒食作匠之類,

各有行老供雇”。這反映出,宋代

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B.雇傭關系的盛行C.百姓生活的富足D.手工產品的豐富

10.元世祖時,派姚天福為山北遼東道按察使,姚天福組織人興修水利和教授農田種植方法。

元仁宗時,派徐善卿為沙井路(在新疆天山北)總管府判官,徐善卿勸教居民力田耕稼,又

設學校加以教育。這些舉措

A.平衡了邊疆與內地的經濟利益B.有助于增強邊疆與中央的聯(lián)系

C.增強了地方上行省的經濟實力D.是對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H.王守仁說:“位天地,育萬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也”,“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

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該主張

A.否定了先秦的孔孟儒學B.體現(xiàn)了經世致用的特點

C.順應了專制時代的需要D.肯定了個人的主體意識

12.19世紀前期,清朝統(tǒng)治者說:“制夷要策首在封關,無論何國夷船,概不準其互市,

而禁絕茶葉、大黃,有以制伏其命”,“中華能制外夷者在此,而外夷受制于中華者也在此。”

據此推知,清朝統(tǒng)治者

A.世界認知貧乏B.推行朝貢貿易C.禁絕海外貿易D.防范侵略得當

13.馬克思指出:“與此同時,在中國,壓抑著的、鴉片戰(zhàn)爭時燃起的仇英火種,爆發(fā)成了

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撲滅的憤怒烈火?!瘪R克思意在說明,鴉片戰(zhàn)爭

A.動搖了大清王朝統(tǒng)治根基B.激發(fā)了中國人的反抗意識

C.直接引發(fā)了中國抗英斗爭D.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國迷夢

14.下圖為外國在華部分企業(yè)的投資變動統(tǒng)計(單位:百萬美元)。列強在華企業(yè)投資變動

的主要推動力源于

A.通商口岸的開放B.清政府的巨額賠款

C.《馬關條約》的簽訂D.《辛丑條約》的簽訂

15.《清鑒輯覽》記載:“開制度局以定規(guī)模,設十二局以治新政,立民政局以地方自治……

(光緒)帝皆嘉納之。然以見制西后,無權不能劇行,欲借群臣之議以定之。”據此可知,

戊戌維新運動

A.觸犯了封建勢力的利益B.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抵制

C.沖擊了中央集權的政體D.對政治民主化作了探索

16.《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tǒng)率全國

海陸軍,制定官制官規(guī),任免文武官員等,但行使職權時,須有國務員副署。受參議院彈幼

時,由最高法院組成特別法庭審判?!边@說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A.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防止了袁世凱的專斷奪權D.在制度建設上的成效顯著

17.1937年7月11日,日本陸海軍在作戰(zhàn)計劃中決定,以平津地區(qū)為主要作戰(zhàn)地區(qū),防止

局勢走向擴大或進入膠著狀態(tài),同時要“極力避免對華中及華南使用兵力”,并要求在三四

個月內爭取結束戰(zhàn)爭。這一計劃

A.預示日本開始全面侵華B.易導致日本侵華戰(zhàn)線過長

C.成為日軍作戰(zhàn)基本綱領D.在淞滬會戰(zhàn)中受沉重打擊

18.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自4月1日起,用人民幣按1:9.5的

比價,收回東北銀行和內蒙古人民銀行發(fā)行的地方流通券。10月1日,決定在新疆發(fā)行有

維吾爾文的人民幣在全國流通,同時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銀行發(fā)行的銀元券。中央人

民政府的舉措旨在

A.統(tǒng)一財經與鞏固政權B.統(tǒng)一貨幣與搶占市場

C.活躍市場與改善民生D.發(fā)展金融與提振經濟

19.到1950年,新中國與6個亞洲國家、12個歐洲國家建立外交關系。至1969年底有50

個國家同中國建交。進入20世紀70年代,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包括非洲的26個國家,拉丁

美洲的13個國家,東南亞、南亞的5個國家,西亞的7個國家,太平洋的5個國家。這可

用于佐證

A.“一邊倒”外交政策的效果明顯B.中美關系對中國外交環(huán)境的影響

C.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增大D.中國聯(lián)合國席位的恢復歷程曲折

20.《人民日報》官方文章中的詞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和“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在1992年前出現(xiàn)過8次,1993年以后消失了。這反映出

4

A.國家對報刊宣傳加強了管控B.商品經濟退出了歷史舞臺

C.經濟體制改革出現(xiàn)重大突破D.經濟所有制結構發(fā)生變化

二、材料分析題

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的一組中國古錢幣。

圖1龜茲五銖圖2開元通寶圖3永樂通寶

圖1:鑄行于西域古龜茲國的一種通用貨幣,發(fā)現(xiàn)地在今新疆庫車一帶。一面有漢文篆

體“五銖”、一面有龜茲文字,或“五銖”漢字與龜茲文字同鑄于一面,又稱為“漢龜二體

五銖”錢。

圖2:考古人員在新疆北庭故城的外城墻南門遺址發(fā)現(xiàn)。實際重量不再以錨、銖、兩的

二十四進制計量,開始以厘、分、錢、兩的十進制去計量,起用這種新衡制,換算便利。

圖3:近代以來在南海和國外很多國家、地區(qū)不斷有永樂通寶的大宗發(fā)現(xiàn)。錢面文字“永

樂通寶”四字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從右而左直讀,其文字筆畫清秀,制作上鑄工精湛,整

齊劃一,錢文秀選。

(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貨幣的基本特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圖1、圖2、圖3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具有的史料價值。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1861年開始到1895年,清朝統(tǒng)治集團一部分當權人物和某些開明的士大夫

開展的洋務運動,以“求強”“求富”為目的,在軍事、工礦企業(yè)、交通運輸和文化教育等

許多領域,向西方國家學習。這場歷時35年的洋務運動,以1884年爆發(fā)的中法戰(zhàn)爭分為前、

后兩期。洋務運動雖然成效有限,客觀上助成了一些新的政治和社會因素產生。

——據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整理

材料二思想文化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影響于社會政治和經濟。社會生產方式

和經濟基礎發(fā)生了變化,思想文化也必然要隨之發(fā)生變化。19世紀70—90年代,隨著資本

主義近代企業(yè)和資產階級的出現(xiàn),反映新興民族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維新思想隨之興

起。

——摘編自李侃、李時岳等著《中國近代史》

(I)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洋務運動的特點。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世紀70—90年代中國社會產生的新因素及

原因。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夏,毛澤東專門召開有關國家資本主義的座談會。在講話中,他指出,

資產階級不走國家資本主義,沒有路走,大勢所趨;我們不走國家資本主義,也沒有別的路,

因為需要它?!爸袊F(xiàn)在的資本主義經濟,其絕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種形

式和國營社會主義經濟聯(lián)系著的,并受工人監(jiān)督的資本主義經濟。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已經不

是普通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是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經濟,即新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薄翱?/p>

以開投資公司,還本付息??梢愿銍鵂I,也可以搞私營。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

義?!?/p>

——摘編自余源培《“國家資本主義”與落后國家社會主義建設》

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中國在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現(xiàn)在

還不如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是事實?!辟Y本主義社會存在的“有些東西并不能說是資本主

義的”?!百Y本主義制度和它的各種丑惡頹廢的東西”是資本主義的,我們要堅決加以抵制:

而“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fā)展的科學和技術、所積累的各種有益的知識和經驗”,

則“是人類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不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必須繼承和學習”。

——摘編自段曉萍《論鄧小平對資本主義認識的創(chuàng)新》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53年有關國家資本主義座談會召開的背景及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鄧小平對資本主義的態(tài)度,并說明其在實踐運用中

的體現(xiàn)。

三、論述題

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它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由于人民群眾社會

實踐的推動和思想家們的概括提煉,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這些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對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時于中華民族的成長壯大,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這些優(yōu)秀文化

傳統(tǒng)的相互凝聚和整合,便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由于中國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

深,表現(xiàn)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單純的,而是一個包含著諸多要素的思想體系?!疤?/p>

6

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為”“貴和尚中”就是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體內容。

——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

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

參考答案

1.D

【解析】

根據材料中我國分布的新時期文化示意圖可知,我國文明起源呈現(xiàn)多元一體的特征,D項正

確;材料未涉及區(qū)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先民活動受到地域限制及北方文化長期領先的說法,

排除ABC項。故選D項。

2.B

【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春秋戰(zhàn)國各宗主國對華夏族祖先的認同,這一做法對于增進政治認同,推動民

族融合等方面發(fā)揮巨大作用,B項正確;該做法并未消弭戰(zhàn)爭,排除A項;材料與突破宗

法血緣關系的束縛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強化政權正統(tǒng)的說法無關,排除D項。故選B

項。

3.C

【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歷史學界對秦始皇經略邊疆的行為有著不同的評價,如有人將其歸為好大喜功,

有人認為是暴政,有人說是郡縣制的“配套工程”,這主要和史學立場或者角度的不同有關,

C項正確;歷史結論是通過綜合考證得出來的,并非是多數(shù)學者觀點的綜合,排除A項;

史學界的結論受到史料、階級立場、時代背景等因素,結論并非是完全準確的,排除B項;

看待歷史應該以客觀公正為主,排除D項。故選C項。

4.A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編戶齊民規(guī)定凡政府控制的戶口都必須按姓名、年齡、籍貫、

身份、相貌、財富情況等項目一一載入戶籍,被正式編入政府戶籍的平民百姓,該制度利于

國家征收賦稅,提供穩(wěn)定的兵源,反映的是政府重視對人口的管控,A項正確;材料與關心

民眾居住穩(wěn)定性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該制度不利于發(fā)揮勞動者的創(chuàng)造力,排除C項;

材料與政府的賦稅收支狀況是否得到改善的說法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5.C

【解析】

材料“涼、四燕、三秦、二趙,并成、夏為一卜六''是對十六國分裂局面的描述,最后在5世

紀完成北方的統(tǒng)一,C項正確;這一時期形成與東晉對峙時期,排除A項;十六國是中國

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并非是簡單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更迭,排除B項;當時民族隔閡仍

然存在,排除D項。故選C項。

6.B

【解析】

材料“種一頃花、植一頃榆或種三十畝葵,比種谷獲利多”體現(xiàn)的是《齊民要術》對經濟效益

提高的重視,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經濟效益,非提倡種植非糧食作物,排除A項;精

耕細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盡可能的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材料未涉及,排除C項;材料

與重視市場行情變化的說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7.C

【解析】

根據地圖可知,糧倉主要分布在長安洛陽附近和大運河通往江南的一段,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qū)經濟文化往來,再加上此時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大運河

實現(xiàn)南糧北運,C項正確;圖中糧倉并未分布在全國,與全國的統(tǒng)一關系不密切,排除A

項;統(tǒng)治者個人喜好與糧倉的分布無關,排除B項;圖中糧倉投入使用主要得益于大運河

的開鑿與江南經濟發(fā)展,“造船業(yè)發(fā)達與糧食儲備技術進步”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排除D項。

故選C項。

8.D

【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諫官的職責由最初的以正人主轉變?yōu)楸O(jiān)察百官,說明的是這一時期君主專制的

強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的清明,D項正確,排除C項;材料與細分臺諫職

權的說法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維護朝廷綱紀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故選D項。

9.A

【解析】

根據材料“無論四時,常有游玩人貨假,舟中所需器物,一一畢備,但朝出登舟而飲,暮則

徑歸,不勞余力,惟支費錢”“凡雇覓人力、干當人、酒食作匠之類,各有行老供雇”可知,

8

材料體現(xiàn)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便利了人們的生活,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宋代商品經濟

的發(fā)展,無法得出“雇傭關系的盛行“,排除B項;僅憑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百姓生活的富

足''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手工產品的豐富“無法體現(xiàn),排除D

項。故選A項。

10.B

【解析】

材料“派姚天福為山北遼東道按察使,姚天福組織人興修水利和教授農田種植方法徐善卿

勸教居民力田耕稼,又設學校加以教育''體現(xiàn)的是元朝政府對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這有利于增

強邊疆與中央的聯(lián)系,B項正確;材料與平衡邊疆與內地的經濟利益無關,排除A項;材

料未涉及增強地方上行省的經濟實力說法無關,排除C項;D項是行省制度的影響,與材

料無關,排除。故選B項。

11.D

【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王守仁提出學關鍵是合乎本心。與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

論,也不能認同,王守仁之意,并不以孔子的言論作為標準,這樣肯定了個人的主體意識,

D項正確;該主張肯定了個人的主體意識,沒有涉及先秦的孔孟儒學,排除A項;經世致

用是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的主張肯定了個人的主

體意識,沒有體現(xiàn)“順應了專制時代的需要”,排除C項。故選D項。

12.A

【解析】

根據“無論何國夷船,概不準其互市,而禁絕茶葉、大黃,有以制伏其命”可知清政府認為通

過限制海外貿易就能對外國形成制約,這說明清朝統(tǒng)治者對當時的世界形勢缺乏正確的認知,

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統(tǒng)治者意圖通過限制海外貿易以制約列強,并不是要推行朝貢

貿易,排除B項;“禁絕”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清朝統(tǒng)治者的這一做法并不得當,

排除D項。故選A項。

13.B

【解析】

材料“爆發(fā)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撲滅的憤怒烈火”強調的是鴉片戰(zhàn)爭對于中

國人反抗火種的激發(fā),B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大清王朝的根基,排除A項;C項說

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材料未涉及對天朝上國迷夢的打破,排除D項。故選B項。

14.C

【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華

投資辦廠,其他列強引用“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后地在中國開設工廠,適應了帝國主義

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C項正確;1842年,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通商口

岸,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列強在華企業(yè)投資變動的主要推動力源于《馬關條約》

的簽訂,“清政府的巨額賠款”并非主要推動力,排除B項;列強在華企業(yè)投資變動的主要推

動力源于《馬關條約》的簽訂,”《辛丑條約》的簽訂”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

項。

15.D

【解析】

材料“開制度局以定規(guī)模,設十二局以治新政,立民政局以地方自治……”體現(xiàn)的是戊戌變法

對西方的學習上升到了制度層面,對政治民主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D項正確;材料與觸犯

封建勢力利益的說法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慈禧太后的態(tài)度,排除B項;材料未涉

及對中央集權體制的沖擊,排除C項。故選D項。

16.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并確立了責

任內閣制,這就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合法性,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中華民國臨時

約法》在思想方面的影響,排除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并未防止袁世凱專權,排除C

項;材料未涉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制度方面的影響或者成效,排除D項。故選A項。

17.D

【解析】

根據“1937年7月11日“、"極力避免對華中及華南使用兵力”可知,這一時期日本發(fā)動了全

面侵華,意圖“極力避免對華中及華南使用兵力”,但在淞滬會戰(zhàn)中中國軍隊進行頑強的抵抗,

使得日本在華中和華南地區(qū)不斷增大進攻力量,擾亂了日本的這一計劃,D項正確;1937

年7月7日日本就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排除A項;這一計劃是為了避免日本侵華戰(zhàn)線過

長,排除B項;這一計劃不是日軍的基本綱領,排除C項。故選D項。

18.A

【解析】

10

根據材料“1951年”“收回東北銀行和內蒙古人民銀行發(fā)行的地方流通券”“決定在新疆發(fā)行有

維吾爾文的人民幣在全國流通,同時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銀行發(fā)行的銀元券”可知,

中央人民政府對東北和新疆地區(qū)貨幣流通的整頓工作,消除了國內貨幣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從根

本上來說是為了鞏固國家政權的統(tǒng)一,A項正確;中央人民政府整頓東北和新疆地區(qū)的貨幣

流通,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權,而不是搶占市場、活躍市場、發(fā)展金融,排除BCD項。

故選A項。

19.B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對中國推行遏制戰(zhàn)略,因此這一時期同歐洲國

家建交數(shù)量少;20世紀70年代受中美關系正?;绊?這一時期同中國建交數(shù)量顯著增加。

說明的是中美關系對中國外交環(huán)境的影響,B項正確;建國初期中國的對外交往受到“一邊

倒''外交政策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增大說法無關,排除C項;

材料與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20.C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的十四大和南方談話使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即開始向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向過渡,因此出現(xiàn)材料中的現(xiàn)象,說明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出現(xiàn)重大突

破,C項正確;材料與國家對報刊的管控說法無關,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商品經濟至

今活躍在歷史舞臺,排除B項;我國的經濟所有制結構仍然是公有制經濟占主導,排除D

項。故選C項。

21.

(1)特征:形制穩(wěn)定,圓形方孔;金屬貨幣為主,銅為主要材質;鑄造技術不斷進步;使

用范圍不斷拓展。

(2)史料價值:民族間交流融合;計量單位的變化;陸上、海上的“絲綢之路”景象(或

古代對外交往狀況);冶金鑄造技術;文字藝術的演變。

【解析】

(1)特征:從材料中貨幣的形制來看,可歸納出形制穩(wěn)定,圓形方孔;從材料中的貨幣材

質來看,可歸納出形制穩(wěn)定,圓形方孔;從材料中的鑄造技術來看,可歸納出鑄造技術不斷

進步;從材料中的貨幣使用范圍來看,可歸納出使用范圍不斷拓展。

(2)史料價值:圖一中的“龜茲五銖”反映的是民族間交流融合;根據材料“實際重量不再以

錨、銖、兩的二十四進制計量,開始以厘、分、錢、兩的十進制去計量”可歸納出計量單位

的變化;從材料中的“永樂通寶”的出土情況來看,可歸納出反映陸上、海上的“絲綢之路''景

象;從材料中的鑄造技術來看,可歸納出冶金鑄造技術:根據材料“其文字筆畫清秀,制作

上鑄工精湛,整齊劃一,錢文秀選“可歸納出文字藝術的演變。

22.

(1)特點:由部分當權人物主導;以“求強”“求富”為目標;涉及領域多;注重引進利

用兩方先進技術;具有階段性;成效有限。

(2)新因素:中國資本主義近代企業(yè)產生;民族資產階級出現(xiàn);早期維新思想的產生;一

些近代教育文化設施建立;中國第一批新式知識分子出現(xiàn)。

原因:洋務運動的開展;西方文化的傳播;民族危機的加深(或西方列強侵略加強);自然

經濟解體。

【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清朝統(tǒng)治集團一部分當權人物和某些開明的士大夫開展的洋務運動”

可歸納出由部分當權人物主導;根據材料“以'求強”求富'為目的”可歸納出以“求強”“求富”

為目標;根據材料''在軍事、工礦企業(yè)、交通運輸和文化教育等許多領域,向西方國家學習“

可歸納出涉及領域多及注重引進利用兩方先進技術;根據材料“以1884年爆發(fā)的中法戰(zhàn)爭分

為前、后兩期''可歸納出具有階段性;根據材料'‘洋務運動雖然成效有限”可歸納出成效有限。

(2)新因素:根據材料“社會生產方式和經濟基礎發(fā)生了變化,思想文化也必然要隨之發(fā)生

變化”“隨著資本主義近代企業(yè)和資產階級的出現(xiàn)''和所學知識可知,新因素主要體現(xiàn)為中國

資本主義近代企業(yè)產生;民族資產階級出現(xiàn);早期維新思想的產生;一些近代教育文化設施

建立;中國第一批新式知識分子出現(xiàn)?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洋務運動的開展、西

方文化的傳播、民族危機的加深及自然經濟解體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3.

(1)背景:國民經濟全面恢復;一五計劃的制訂實施;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社會主義經濟

比重增大;新生政權初步鞏固;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

影響: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起了推動作用;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

國家資本主義的學說;有助于鞏固和發(fā)展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以后經濟改革提供了經驗。

(2)態(tài)度:學習資本主義的積極因素,抵制資本主義的消極因素。

體現(xiàn):設立經濟特區(qū),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

借鑒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按照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總體思路推進國

12

營企業(yè)改革;實行“一國兩制”,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并利用港、澳、臺地區(qū)的資本主

義發(fā)展社會主義。

【解析】

(1)背景:根據“1953年”、“中國現(xiàn)在的資本主義經濟,其絕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

下的,用各種形式和國營社會主義經濟聯(lián)系著的,并受工人監(jiān)督的資本主義經濟。這種資本

主義經濟已經不是普通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是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經濟'’等內容并結合所學

內容得出國民經濟全面恢復:一五計劃的制訂實施;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社會主義經濟比重

增大;新生政權初步鞏固;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影響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主要是對資

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起了推動作用;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國家資本主

義的學說;有助于鞏固和發(fā)展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以后經濟改革提供了經驗。

(2)態(tài)度:根據,“資本主義制度和它的各種丑惡頹廢的東西,是資本主義的,我們要堅決加

以抵制;而'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fā)展的科學和技術、所積累的各種有益的知識和

經驗',貝IJ'是人類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不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必須繼承和學習’”可知是學習

資本主義的積極因素,抵制資本主義的消極因素。體現(xiàn)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主要包括設立經

濟特區(qū),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借鑒資本主義

市場經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按照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總體思路推進國營企業(yè)改革;

實行“一國兩制”,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并利用港、澳、臺地區(qū)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

等。

24.示例示

論題:中華文化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

闡述:中國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大約從夏朝開始,中國進入青銅時代,春秋時期,孔子確

立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戰(zhàn)國時期學術思想大放異彩,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源頭,漢

代儒學正統(tǒng)地位確立并成為兩千多年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隋唐時期,中華傳統(tǒng)文化輝煌

燦爛,宋代理學形成,明清之際,提倡個性自由的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