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墓志的起源與文體的成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F/15/wKhkGWVniHeAKG06AAMasle2XS0303.jpg)
![中國古代墓志的起源與文體的成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F/15/wKhkGWVniHeAKG06AAMasle2XS03032.jpg)
![中國古代墓志的起源與文體的成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F/15/wKhkGWVniHeAKG06AAMasle2XS03033.jpg)
![中國古代墓志的起源與文體的成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F/15/wKhkGWVniHeAKG06AAMasle2XS03034.jpg)
![中國古代墓志的起源與文體的成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F/15/wKhkGWVniHeAKG06AAMasle2XS030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墓志的起源與文體的成立
墓志銘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數(shù)量眾多的一個類別。它不僅是傳記文學的偉大學科,而且可以為不同類型的學術研究提供信息。就傳世文獻而言,墓志往往是古人文集中收錄最多的一體;就出土文獻而言,墓志更是考古發(fā)現(xiàn)中數(shù)量最大的文獻種類。也因為如此,古代的墓志尤其是新出土的墓志歷來受到學者們的重視。但迄今為止,學界對于墓志的起源和墓志文體的成立,仍然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關于墓志的起源,中國學者如趙超、熊基權、程章燦、朱智武、黃金明,日本學者日比野丈夫、水野清一等已多有論述。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墓志實物和拓片相繼出土和公布,加以文體研究的日益興盛,已有的結論不斷受到來自出土文獻和文體演變研究新成果兩方面的挑戰(zhàn)。關于墓志文文體的研究,目前學界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對墓志的實物形態(tài)和文字形態(tài)缺乏全面綜合的考察,故而將實物的墓志碑石與相關的文字載體結合起來研究就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基于此,有關墓志的起源和墓志文體的成立問題,就有必要進行重新探討。一、墓志起源說的不足前人對于墓志起源問題主要有周漢說、戰(zhàn)國說、秦代說、西漢說、東漢說、魏晉說、南朝說等七種說法(1),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研究可總結為兩種情況:一是將墓志的起源與志墓(2)的風氣混為一談;二是將墓志的起源與成熟的墓志文體等同劃一。筆者以為這兩種說法均未能準確反映墓志起源的真實情形。任何事物的產生都經(jīng)由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墓志亦然。我們既不能將處于量變階段的銘旌和刑徒瓦志當作其起源的標志,更不能等到成熟的墓志文出現(xiàn)時才給它定性、定名。要考察墓志的起源,還得從墓志的基本功用入手。顧名思義,墓志是記載了志主的姓名、生平和卒葬等信息,埋設于墓中,且具有一定形制的志石或志磚。設置墓志的最初目的是用來標識墓地,因此,只要是具備了這樣的功用與形制的志石和志磚,縱然不以“墓志”命名,仍可看作是墓志的最初形態(tài)。循此觀點,在整合新出土文獻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重新探討墓志的起源問題。(一)關于用例的研究要確認墓志的起源,首先要找到“墓志”一詞最早的用例,這是研究墓志的學者們大體一致的看法。但對墓志最早用例的確定和墓志起源問題的論述過程卻有較大的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1.總的來說,它始于北魏2.關于志文類,即視角初解以柯昌泗、程章燦為代表。柯昌泗認為:“此諸石文字,從不見有墓志銘等字。但云某某之墓,或云某某之柩,或竟不用標題,知當時尚無墓志之名也。劉宋劉懷民,后魏南安王楨(太和廿年),始以為標題。后魏齊郡王簡,始有篆蓋(太和廿二年),于是墓志之名實體用咸備。”(3)程章燦認為:“就我們現(xiàn)在所掌握的材料來看,《謝珫墓志》乃是最早的以墓志為標題的?!?4)可見,二人雖同持劉宋說,但所確認的最早用例并不一致。3.最大法確定墓志起源之時間以黃金明為代表。他認為:“魏晉,受碑文的影響,墓中銘刻變得活躍起來,并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即使是那些藏于墓中的碑,題名不一,寫法不一,不僅沒有出現(xiàn)墓志這一名稱,也沒有形成一種人們確認的形制?!秉S氏雖然對于墓志起源的時間斷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卻沒有列舉具體用例作為立論的依據(jù)。驗之出土文獻,對上述三說進行檢討,都是有待商榷的。總體上看,他們對于墓志最早用例的時代確認都較遲。實質上,“墓志”一詞最早的用例乃是刻于漢和帝永元四年(92)的刑徒磚志。王佑曾捐獻其先人所藏的一批墓磚拓片中的一方云:“永元四年九月十四日無任陳留高安髡鉗朱敬墓志”43。從同時出土的其他志銘以及埋葬地點來看,這個志銘僅僅使用了“墓志”這一稱謂,其實物形態(tài)則是刑徒瓦志??梢娂幢闶褂昧恕澳怪尽币辉~,也不一定就是真正文體形態(tài)的墓志。(二)《斷方案一:《感染研究方面,該志主已出現(xiàn),其符合研究中國現(xiàn)代墓葬的需求,在研究的基礎上,其也可以是研究該墓志所見近年出土于山東省日照市的《高彥墓磚》云:“瑯琊郡左尉高君,諱彥,始建國天鳳五年三月廿日物故?!钡?冊,27該墓磚刻于天鳳五年(18),記載了志主的姓名、職官和卒日,已具備了墓志的基本功能,唯形制與后世的墓志略有出入(1)。而新出土的三塊刻于東漢時期的墓磚在內容和形制上已與后世的墓志較為接近,可以看作是墓志的雛形??逃谟榔绞?73)的《姚孝經(jīng)墓磚》于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師縣。該磚擺放在前室入口處,形制規(guī)整,呈方形,正面磨光,背面平整無紋,高、寬均為40厘米,厚5厘米。雖然從墓磚的形制和擺放位置來看,它與后世的墓磚已無二致,但從記載的內容來看,這塊墓磚仍然屬于買地券性質,不過已經(jīng)兼有墓志的功能??逃谠醵?115)的《張盛墓記》為方形,高、寬均為40厘米。志云:“故左郎中鄧里亭侯沛國豐張盛之墓。元初二年記?!钡?冊,39記載了志主的職官、姓名和葬年,從形制到內容都與成熟的墓志相近??逃诠夂退哪?181)的《崔顯人墓磚》云:“彭城水丞崔顯人,光和四年五月八日葬,千秋不發(fā)?!钡?冊,33墓磚呈方形,長、寬均為33厘米。不僅在形制和記載的內容方面都符合墓志的要求,其中的“千秋不發(fā)”更可看作是后世墓志銘中時常出現(xiàn)的讖詞的源頭。綜合看來,筆者以為刻于元嘉元年(151)的《繆宇墓志》可以看作是墓志起源的標志。其文云:故彭城相行長史事呂守長繆宇,字叔冀。巖巖繆君,禮性純淑,信心堅明,□□□備。修京氏《易經(jīng)》□□□。恭儉禮讓,恩惠□□?!酢醺妗?念遠近敬向。少秉□里□□府召,退辟□□,執(zhí)念閭巷。□相□□,□賢知命。復遇坐席,要舞黑紼。君以和平元年七月七日物故。元嘉元年三月廿日葬。第1冊,172該石1980年被發(fā)現(xiàn)于江蘇徐州邳縣西北青龍山南麓的繆宇墓中,原刻于墓內后室橫額上。與此前的墓磚相比,該志不僅對志主的姓名、職官和卒葬情形的介紹更加詳細,而且還增加了對繆宇生平事跡的記載,個別地方還運用了略帶修飾性的語句。其形制和行文方式都已與秦代的刑徒瓦志、西漢的告地策等大不相同,而與后世成熟的墓志頗為接近。因此可以說,《繆宇墓志》完全具備了墓志在功用和形式方面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墓志起源的標志??逃谘屿淞?163)的《□通封記》亦被認為是早期的墓志。柯昌泗云:“山東圖書館藏延熹六年子臨為父通本作□封記,名曰□封,亦壙中之石。石方而平,與后代墓志之廣狹厚薄相若矣。漢石惟此二者,可列于墓志。”卷四,239要之,墓志起源于東漢中后期,殆無疑問。二、墓志文體的起源(一)最大的產志點是《陳蘊山墓志》程章燦在評價杜子夏自作墓志文時說:“杜鄴臨終自撰的這篇文字確實像一篇墓志,其臨終自敘生平還開創(chuàng)了后代自撰墓志之例,可惜他沒有使用‘墓志’這個名稱,當然也還不是名副其實的墓志文?!苯酉聛碛终f:“繆襲為改葬其父母而制‘墓下題版文’,就其功能而言,應屬墓志一類,但其文體究竟如何,因原作無存而不能確定。從王儉的記敘來看,此文只是題刻于石版并埋于墓下而已,并沒有標題為‘墓志’,因此也還不是名副其實的墓志文。”138由此看來,要判定墓志文體的成立,首先要確定形名一致的墓志的出現(xiàn)時間。程章燦之所以將《謝珫墓志》看作墓志文體成立的標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認為該墓志“乃是最早的以墓志為標題的”,首次做到了形名一致。實際不然,我們可以在出土文獻中找到早于《謝珫墓志》的實例。曹魏景元三年(262)入葬的《陳蘊山墓志》,志題已明確記作“大魏故陳公墓志”,其全文為:“公諱□,字蘊山,洛陽人也。于景元二年五月朔一日遘疾而殞。越明年辛巳,秋九月朔六日葬于邙麓之側,先人□□是以志之?!?1)《陳蘊山墓志》行文雖然簡略,但志文中已經(jīng)記載了志主的諱、字、鄉(xiāng)邑、卒日、葬日、葬地、刻志的原因等基本信息,該志長36厘米,寬32厘米,長、寬比例也與后來的墓志接近。可見,《陳蘊山墓志》既已經(jīng)具備了最基本的志墓功能,又符合墓志在形式方面的要求。這是目前為止所能見到的最早在標題中寫有“墓志”的記載,說明真正意義上形名一致的墓志在三國末年已經(jīng)出現(xiàn)。雖然《朱敬墓志》和《陳蘊山墓志》都在標題中使用了“墓志”一詞,《陳蘊山墓志》也做到了形名一致,但顯然它們并不是成熟的墓志文。徐師曾在論述墓志文的標題時列舉了20種不同的說法:“至論其題,則有曰墓志銘……曰墓志銘并序……曰墓志……曰墓銘……曰權厝志,曰志某……曰后志……曰歸祔志……曰遷祔志……曰蓋石文……曰墓磚記,曰墓磚銘……曰墳版文,又有曰葬志,曰志文,曰墳記,曰壙記,曰槨銘,曰埋銘。其在釋氏則有曰塔銘,曰塔記。凡二十題,或有志無志,或有銘無銘,皆志銘之別題也?!?49其中以“墓志”命名者只有3種,但不可否認,其余17種大多數(shù)都可以看成是真正的墓志文。而從新出土文獻來看,遲至唐代,仍有不少墓志文尚無標題,但其內容與同時代成熟的墓志文并無二致??梢?并不能僅僅以形名是否一致來判斷一篇文章是不是真正的墓志文。杜子夏自作墓志和繆襲為改葬其父母而制的“墓下題版文”之所以說不能稱為成熟的墓志文,并不是因為其標題中沒有使用“墓志”一詞,而是因為它們與墓志文體成立的基本條件并不完全一致。一種文體之所以能夠出現(xiàn),其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文體的形成及演變既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又是特定社會文化的產物,故文體的研究既要關注文體作為語言形式,其特征及形成演變的歷史,又要考察研究文體形成的社會文化機制及文體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內涵”8。(二)成立墓志文體的條件墓志文體的成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深刻的社會根源和文體演變規(guī)律是兩個最基本的條件。1.碑禁和碑禁之間的矛盾墓志雖然起源于東漢中后期,但當時只是偶爾為之,并不多見,真正大量出現(xiàn)乃是在魏晉之時。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引發(fā)了群雄混戰(zhàn)的局勢,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甚至出現(xiàn)了“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蕭條景象。在當時,碑屬于奢侈品,立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經(jīng)濟凋敝、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人們已無力為其親屬樹立墓碑。再加上當時盜墓風氣盛行,漢代的皇陵都被盜掘殆盡,人們避之唯恐不及,這時樹碑無疑會招致盜墓賊的到來。上述情況都使立碑稱頌的風氣有所收斂。經(jīng)濟的凋敝也引起了統(tǒng)治者的重視,他們一再強調禁止厚葬,嚴禁立碑。禁碑的風氣始于曹操,漢獻帝建安十年(205),曹操“以天下凋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卷一五,407。整個曹魏統(tǒng)治期間內,碑禁都很嚴厲。正如《宋書·禮志》所載:“魏高貴鄉(xiāng)公甘露二年,大將軍參軍太原王倫卒,倫兄俊作《表德頌》,以述倫遺美,云‘祗畏王典,不得為銘,乃撰錄行事,就刊于墓之陰云爾’。此則碑禁尚嚴也?!本硪晃?407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西晉初年。咸寧四年(278),司馬炎又下禁碑令:“此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傷財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斷之。其犯者雖會赦令,皆當毀壞。”卷一五,407司馬炎這里又點出了碑文自身的缺陷———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又“傷財害人”。正如后人所說:“生時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窮天地之大德,盡生民之能事,為君共堯舜連衡,為臣與伊皋等跡。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塵;執(zhí)法之吏,埋輪謝其梗直。所謂生為盜跖,死為夷齊,佞言傷正,華辭損實?!本矶?66當權者的一再限制,加上碑文自身的缺陷漸為人們覺察,使碑文的創(chuàng)作在漢末逐漸衰落下去。但兩漢時期設立墓碑的風氣已深入人心,人們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感到難以適應,勢必要尋求新的替代物,于是,魏晉時人們又開始“撰錄行事,就刊于墓之陰”,此前已經(jīng)產生的墓志得到了較快發(fā)展,墓志文體也漸趨成立。2.關于墓志文的形成東漢時期的墓志和墓磚,如《朱敬墓志》、《張盛墓記》、《繆宇墓志》等,文字簡單質樸,僅僅是交代了志主的姓名、職官和卒葬時地等最基本的信息,并沒有過多的文學修飾,對志主的德行、設立墓志的宗旨也沒有描述,它們所起到的作用僅是記事和標識墓地。它們的行文方式尚無固定的體式,均帶有一定的隨意性?!蛾愄N山墓志》對志主的姓名、鄉(xiāng)邑和卒葬信息的記載雖然與后世的墓志略同,但仍未能擺脫早期墓志的簡單記事功能,而且這些墓志均無銘辭的特點也是較為突出的。因此,無論是從具體內容還是行文方式上來講,都不能將它們看作成熟的墓志文。墓志從最早的僅僅用來簡單記事和標識墓地的實用工具發(fā)展演變成為一種紀實、頌美兼?zhèn)涞奈捏w,必然受到當時已經(jīng)存在的各種文體特別是與它功能相近的文體的影響。以往的學者在論述這一問題時,多認為墓志文是由墓碑文演化而成,有人甚至認為墓志文就是墓碑文的縮寫,因而他們都強調碑文對墓志文體成立的影響。這與他們將墓志起源認定的過晚有關。碑文體式形成于東漢中葉,墓志亦起源于東漢,因此要考察墓志文體的形成,不能只考慮碑文的因素。筆者以為,秦漢時期的刻石記事文和東漢以來較為繁盛的碑文都對墓志文體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最早的墓志和墓磚僅有少量記事性的文字,顯然是受到了秦漢銘刻記事文和刑徒磚志的影響。秦國有刻石記事的傳統(tǒng),這種風氣一直延續(xù)到了漢代,現(xiàn)存的《揚買山刻石》、《魯孝王刻石》、《治河刻石》等都是西漢中晚期的記事石刻。而從西漢時期墳墓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墳壇刻字和鎮(zhèn)墓文可知,這一記事傳統(tǒng)也被應用到了人們身后事宜的安排上,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當時的刑徒都有磚志來記錄其姓名和去世時間了。從已出土的刑徒磚志來看,其上所刻的文字確實與早期的墓記有類似之處,如刻于永和三年(86)的一方刑徒磚云:“永和三年□月七日弘農盧氏完城旦史國死在此下?!?2記事石、鎮(zhèn)墓文和刑徒磚志都對墓志文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墓碑文則對墓志文中的一些修飾性語句的出現(xiàn)和墓志文體式的最終定型有著重要的影響?!犊娪钅怪尽?、《□通封記》之前,墓碑文文體已經(jīng)較為完善,并出現(xiàn)了《孟孝琚碑》、《景君碑》等名篇。這些碑文不僅記載了墓主的姓名、職官和卒葬信息,還對其生平事跡和功業(yè)德行進行了介紹和贊美,樹碑頌德在東漢逐漸成為一種飾終的禮典。這種做法漸為同時代的墓志文所吸收,《繆宇墓志》、《□通封記》中的一些略帶文學修飾和頌美的內容當模仿碑文而成。除了內容,在形式方面,墓碑文也對墓志文的定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東漢后期的《鄭固碑》、《鮮于璜碑》等已經(jīng)有了相對固定的行文格式,即在碑文中敘墓主的名字、世系、爵里、行治和卒葬等情況,同時還會對其子嗣或故吏門人的哀悼之情和刊石立碑的目的進行記載,最后接以銘辭,以贊揚墓主的高尚德行。綜上可知,墓志文體成立的條件可歸納如下:就社會環(huán)境而言,因為群雄混戰(zhàn)帶來的經(jīng)濟凋敝引發(fā)了禁碑令的實施,客觀上墓志就成了最為合適的替代物,為墓志的獨立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就文體形態(tài)而言,不僅要對志主的名字、世系、職官、壽年和卒葬年月有大致的介紹,而且要有相對固定的行文方式,這一行文方式還要經(jīng)過文人的潤色或再創(chuàng)作進一步廣為社會所接受。基于這樣的條件,我們再來考察墓志文體的成立問題,就會有的放矢了。(三)墓志文為初文墓志文體的成立時間是學界頗為關注的問題。黃金明說:“有理由相信,墓志這一文體的創(chuàng)立始于顏延之《王球墓志》?!?85程章燦也曾將《王球墓志》作為墓志文體起源的標志,后來修正舊說,認為:“作為有一定行文格式的墓志,是一種起于江左的文體,其出現(xiàn)時間應在晉宋之際?!?36但我們廣泛披閱出土文獻之后,發(fā)現(xiàn)魏晉時期的一些石刻,無論形制還是內容上已經(jīng)與后世的墓志銘非常接近。除前述《陳蘊山墓志》以外,刻于正始二年(241)的《大儒管夫子碑》就是典型的例證。雖題為碑,但其行文格式與墓碑有所不同。特別是碑文的結尾寫道,“惟望門墻,哭泣銘之”,此前墓碑無有如此行文者。其形制也較為獨特,原石拓本長48厘米,寬49厘米,這與碑迥然不同而與墓志頗為接近。我們知道,魏晉時期,曹操、司馬炎先后下過禁碑令。正始年間,正是禁碑令甚嚴的時期。故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之下,就很難出現(xiàn)立于墓前之碑,《大儒管夫子碑》雖以碑名,但也應該是埋于墓中的,故其形體近于志而異于碑,《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徑直將其定名為“管寧墓志”,也是將其作為墓志的別體看待的。因此,我們有理由把墓志文體的成立時間鎖定在魏晉時期。墓志文起源于魏晉,還可以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中找到實證。曹魏時期的文學家繆襲(186—245)已有墓志文的創(chuàng)作?!斗馐下勔娪洝な尽芬鮾€《喪禮》云:“魏侍中繆襲改葬父母,制墓下題版文。原此旨,將以千載之后,陵谷遷變,欲后人有所聞知。其人若無殊才異德者,但記姓名、歷官、祖父、姻媾而已。若有德業(yè),則為銘文?!本砹?56不僅如此,他還曾為其子撰寫墓志銘。新出土《唐故東海徐府君(及)夫人彭城劉氏合祔銘》云:“古之葬者無銘志,起自魏時。繆襲乃施之嗣子?!?164因此,自唐代開始,不少學者即將繆襲看作是墓志文創(chuàng)作的鼻祖。然而,這些墓志文均未能流傳下來,其行文格式是否符合墓志文的規(guī)范不得而知。但西晉初年的傅玄(217—278)撰有《太尉楊彪銘》、《江夏任君墓銘》等,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墓志銘。如《江夏任君墓銘》云:君諱倏,承洪苗之高胄,稟岐嶷之上姿。質美珪璋,志邈云霄。景行足以作儀范,柱石足以慮安危。弱冠而英名播乎遐邇,拜江夏太守。內平五教,外運六奇,邦國人安,飄塵不作。銘曰:峨峨任君,應和秀生。如山之峙,如海之淳。才行闡茂,文武是經(jīng)。群后利德,泊然弗營。宜享景福,光輔上京。如何夙逝,不延百齡。(1)這篇墓志文字雖然不多,但墓志文體所需要的主體條件都已蘊涵其中。綜合《陳蘊山墓志》、《大儒管夫子碑》、《江夏任君墓銘》三文和《徐及劉氏合祔銘》的記載可以判定,符合文體意義上的墓志文在魏晉之際已然出現(xiàn)。三、兩晉南北朝時期魏晉之際的墓志雖然從文體要素上看,已經(jīng)成為一種獨立的體裁,但這種墓志也只是墓志文體的初步形態(tài),顯得梗概簡略又缺乏文采,還要經(jīng)歷較長時間的發(fā)展才能走向成熟和繁榮。故進一步梳理墓志成立之初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演進情況,可以加深對墓志興起和文體獨立的進一步理解??傮w上看,符合文體意義上的墓志文在魏晉之際出現(xiàn)以后,在兩晉時期發(fā)展較為緩慢。就出土實物來看,兩晉時期僅有一些身份高貴的人物才會在卒后埋設墓志,如立于西晉太康四年(283)的《司馬馗妻王氏墓志》(1)和立于東晉咸和四年(329)的《溫嶠墓志》(2)等就是如此。就文體形式而言,這一時期的墓志銘與魏晉之際相比并沒有太明顯的變化。這無疑也與當時的禁碑令有關,禁碑令使墓志代替碑版,但這一代替的初期過程是較為漫長的。故在兩晉時期,埋設墓志也不是普遍現(xiàn)象,只有官僚貴族人物才有這樣的條件,撰寫墓志的文士也就不多。進入南北朝時期,墓志文體才得到較快發(fā)展,但南北朝因為地域不同,發(fā)展的情況也有所差異,其緣由主要在于當時南北對峙,北方統(tǒng)治者對于墓志撰寫有所提倡,而南方的統(tǒng)治者仍然限制,故出現(xiàn)了不平衡的局面。但較兩晉時期,墓志文在南北朝還是得到了發(fā)展的機緣,產生了新的變化,北朝墓志則更為繁盛,甚至成為北朝文學最主要的樣式之一。南北朝時期墓志文體的演進主要體現(xiàn)為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的新拓展。(一)墓志中女性情況的考察南北朝時期墓志銘在內容上的新變,主要表現(xiàn)在記事和頌美兩方面功能的同步強化。墓志銘的記事功能主要由志文來承擔,頌美功能主要由銘文來表現(xiàn)。就志文的記事功能而言,南北朝的墓志銘不僅墓志銘所要求的“十三事”都已大致具備,并且逐漸豐富起來。這時的墓志銘除了志主自身的姓名、籍貫、仕歷等信息變得更為詳盡以外,還加強了對其祖輩、父輩情況的介紹。如新出土《宋故員外散騎常侍明府君(曇憘)墓志銘》云:祖儼,州別駕,東海太守。夫人清河崔氏,父逞,度支尚書。父歆之,州別駕,撫軍武陵王行參軍、槍梧太守。夫人平原劉氏,父奉伯,北海太守。后夫人平原杜氏,父融。伯恬之,齊郡太守。夫人清河崔氏,父丕,州治中。后夫人勃海封氏,父憹。第三叔善蓋,州秀才、奉朝請。夫人清河崔氏,父模,員外郎。第四叔休之,員外郎、東安東莞二郡太守。夫人清河崔氏,父,右將軍、冀州刺史。第3冊,124這段文字除記載了明曇憘的祖、父的仕宦情形以外,更加注重對其家族世系信息的梳理,甚至還介紹了其叔父的情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篇墓志還透露出另外一個重要信息:墓志銘不僅注重對男性的介紹,還對女性的籍貫和族出都有較詳細的交代。如該墓志銘不僅交代了明曇憘祖母、母親及叔母情況,還對其兩任夫人的籍貫及其父輩的仕宦情況作了說明:“夫人平原劉氏,父乘民,冠軍將軍、冀州刺史。后夫人略陽垣氏,父闡,樂安太守。”我們由此進一步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墓志銘中記載女性的信息,《明曇憘墓志銘》并非個案,而是東晉、南朝墓志銘中逐漸增多且普遍存在的情形??逃跂|晉太和三年(368)的《王企之墓志》亦云:“所生母夏氏,妻曹氏。息女字媚榮,適廬江何粹,字祖慶?!钡?冊,12這種內容的擴充不僅反映出兩晉南朝時期女性地位的提高(3),也體現(xiàn)出了墓志銘記事功能的拓展。至于此時的墓志銘中對涉及的相關人物的籍貫和仕宦情況都有較詳細的記載,則是魏晉至南朝前期整個社會注重門第觀念的反映。南朝后期,隨著門閥制度的變化,墓志的記事重點也發(fā)生了轉移,這就是對女性情況絕少記載,即使是對男性門第和世系的介紹也大為削減,如梁代的《程虔墓志》第3冊,203、陳代的《衛(wèi)和墓志銘》第3冊,212就是實例。北朝墓志的情況更是如此,即使是高官顯宦和元魏宗室的墓志銘亦不例外,如北魏早期的《元楨墓志》就是證明。再如常景在《元鷙墓志》中介紹志主世系時僅云:“祖陵,散騎常侍、征虜將軍、并州刺史。父肱,散騎常侍、撫軍將、冀州刺史?!?3與后世的墓志銘已無二致,也就是說后世的墓志銘對志主世系的記載主要是承襲了北朝墓志的做法。就具有頌美功用的銘文而言,其寫作力度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更是得到了加強。這時的多數(shù)墓志銘都有銘文,即使是個別志題明確題作“某某墓志”者亦不例外(1)。整個社會對銘文的創(chuàng)作都很重視,這可以從志、銘次序和《藝文類聚》的編撰體例中得到反映。南朝的部分墓志銘采用了先銘后序的寫作順序,將銘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出土《宋故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xiāng)侯、東陽城主劉府君(懷民)墓志銘》第3冊,119即于志題后先列銘文,然后才介紹其里貫、卒葬、婚媾、仕歷等情況。而歐陽詢在《藝文類聚》中更是保留了大量墓志銘的銘文,如謝莊所撰《豫章長公主墓志銘》卷一六,306-307、徐陵所撰《司空章昭達墓志銘》卷四七,844等等,不僅反映了南北朝時期銘文創(chuàng)作的興盛,這種僅摘錄銘文而忽略志文的做法也恰恰體現(xiàn)出了當時重視銘文的社會風氣,而這種風氣一直延續(xù)到了唐代。因為墓志銘的志文和銘文是一篇文章中密切相關的兩個部分,故而這時的墓志也不是志文記事、銘文頌美截然分開的。實際上在志文重記事的同時,也兼有頌美的成分,而銘文重頌美的同時,也兼有記事的功能。就前者而言,主要是因為南北朝時期的不少墓志銘文字數(shù)量都有所增加,北朝甚至出現(xiàn)千字以上的長文,本身即需要一定的潤飾性文字,加之受當時注重辭藻聲律的文學風氣影響,志文中也加入了一些帶有頌美功用的駢詞驪句,如南北朝時期的一些墓志銘在介紹志主的世系、官職時往往引古人作比。朱彝尊云:“嘗怪六朝文士,為人作碑表志狀,每于官閥之下,輒為對偶聲律,引他人事比擬。”卷四七,509以往的學者包括朱彝尊本人對此舉多有非議。實際上,這些文字也可以看成是出于頌美的需要而作,與墓志銘的創(chuàng)作目的有一致之處。就后者而言,這時墓志中銘文的內容則常以隸事為能。不僅文辭典麗,加強對志主嘉言懿行的頌美,而字數(shù)亦較前代有大幅擴充,銘文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重高出后代墓志銘許多,多數(shù)文章志文和銘文的比重達到了三比一甚至二比一,四言長銘更是常常見諸出土文獻。更有甚者,整篇墓志銘除了志主的姓名、仕歷或喪葬年月等難以用韻文概括的文字外,其他內容均用四言韻文寫成,志文與銘文有機地糅合在了一起,如新出土《大魏故持節(jié)龍驤將軍定州刺史趙郡趙謐墓志銘》云:遠源洪休,與贏分流。族興夏商,錫氏隆周。曰維漢魏,名哲繼進。行義則恭,履仁必信。篤生君侯,體苞玉潤。文以表華,質以居鎮(zhèn)。含素育志,非道弗崇。聲貞琁響,跡馥蘭風。貴閑養(yǎng)樸,去競違豐。形屈百里,情寄丘中。報善芒昧,仁壽多褰。辭光白日,掩駕松山。深燈滅彩,壟草將繁。德儀永往,清塵空傳。魏景明二年歲次辛巳十月壬戌朔廿四日乙酉造。54該文除了志題和寫刻年月外,其他內容均用四言韻語寫成,既囊括了志主的世系、仕歷、喪葬情形等信息,也蘊含著作者的哀悼之情和褒揚之意。類似的墓志銘還有很多,如北魏的《元榮宗墓志》52、《元定墓志銘》第3冊,337、《慕容纂墓志銘》第6冊,255等。這種情形既體現(xiàn)了南北朝時期對銘文的重視,也是墓志銘文體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變化。(二)墓志志題的結構和題署方式的新變墓志文體在魏晉之際成立之后,歷經(jīng)兩晉南北朝時期,在形式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首先,墓志的行文方式逐漸穩(wěn)固。墓志文體成立以后,各項內容的順序已條理有序并逐漸固定下來,這在兩晉時期雖有所體現(xiàn),但因還在發(fā)展初期,墓志的整體篇幅還是受到了限制。到了南北朝時期,則有了較大改觀。尤其是六世紀前后的北朝墓志,不僅數(shù)量很多,篇幅較長,而且行文方式形成了大體一致的格式。如作于太和二十三年(499)的《元弼墓志銘》26,即按照志題、諱、字、鄉(xiāng)邑、世系、行治、履歷、壽年、卒葬信息等次序進行敘述,作于景明四年(503)的《張整墓志》第3冊,358、正始二年(505)的《崔隆墓志銘》第4冊,42等也都遵循這樣的敘事順序,而這種順序恰恰逐漸成了后來墓志創(chuàng)作的常態(tài)(1)。其次,墓志的文體格式更加完備。這種情況突出表現(xiàn)在志題內涵的擴充和題署方式的新變上。就志題內涵的擴充而言,到了六世紀,不僅多數(shù)墓志銘已經(jīng)有了志題,而且其內涵也較以往更加豐富,志主的姓名、官職、身份等往往在志題中同時出現(xiàn)。有的墓志銘還在志題后加“并序”二小字,如陳太建二年(570)的《衛(wèi)和墓志銘》志題即署作“陳故衛(wèi)將軍墓志銘并序”(2)。這種體式逐漸成為后世墓志銘的通用形式。就題署方式的新變而言,漢魏時期墓志的題署文字多置于文末,或僅署作者,或僅署書者,并不完備。到了南北朝時期,不僅撰書人同時題署的墓志多了起來(3),而且還出現(xiàn)了撰書人題署列在題后文前的新形式,這是墓志題署形式格式化和固定化的標志??逃诒睕龀衅饺?445)的《沮渠安周造像記》首行題為“中書郎中夏侯粲作”第3冊,90,是這一題署方式的濫觴(4)。這種方式一經(jīng)出現(xiàn),即受到題署者的青睞而逐漸流行開來。以梁代為例,除《瘞鶴銘》外,還有刻于天監(jiān)十三年(513)的《梁桂陽國太妃墓志銘》志題下署:“吏部尚書領國子祭酒王暕造?!钡?冊,155刻于普通元年(520)的《故侍中、司空、永陽昭王(蕭敷)墓志銘》題后署:“尚書右仆射、太子詹事臣徐勉奉敕撰?!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區(qū)塊鏈技術股權質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端醫(yī)療器械研發(fā)與生產合作協(xié)議-@-2
- 2025年度智慧農業(yè)管理與咨詢項目合同
- 2025年度航空貨運代理服務合同細則
- 2025年度農業(yè)科技園合作合同范本(2024版)
- 二零二五年度外匯交易員資格認證合同
- 天津2025年度離婚協(xié)議書簽訂前評估指南
- 生活化教學與小學漢字學習的有效融合
- 現(xiàn)代電動汽車電機控制技術及其應用
- 2025年泉州貨車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試題
- 島津氣相色譜培訓
- 2024年03月四川農村商業(yè)聯(lián)合銀行信息科技部2024年校園招考300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睡眠專業(yè)知識培訓課件
- 臨床思維能力培養(yǎng)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十章靜電場中的能量10-1電勢能和電勢練習含答案
-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
- 中國宗教文化 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的特點及現(xiàn)代意義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級事業(yè)單位選聘15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練習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演出經(jīng)紀人培訓
- 蓋房四鄰簽字協(xié)議書范文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 第六章 幾何圖形初步 數(shù)學活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