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語文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編熱點3信息推斷-信息轉化合乎邏輯與事實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1C/wKhkGWV2YG-ATeR5AAJkEvAac4I138.jpg)
![新高考語文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編熱點3信息推斷-信息轉化合乎邏輯與事實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1C/wKhkGWV2YG-ATeR5AAJkEvAac4I1382.jpg)
![新高考語文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編熱點3信息推斷-信息轉化合乎邏輯與事實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1C/wKhkGWV2YG-ATeR5AAJkEvAac4I1383.jpg)
![新高考語文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編熱點3信息推斷-信息轉化合乎邏輯與事實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1C/wKhkGWV2YG-ATeR5AAJkEvAac4I1384.jpg)
![新高考語文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編熱點3信息推斷-信息轉化合乎邏輯與事實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1C/wKhkGWV2YG-ATeR5AAJkEvAac4I13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3:信息推斷——信息轉化合乎邏輯與事實(2020·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問題。(3分)①《古文觀止》是一個文章選本,“觀止”本于《左傳》記載季札在魯國觀看樂舞時贊美的話:“觀止矣!”②這個選本是清朝吳楚材、吳調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它備受讀者喜歡是有原因的。本段簡述《古文觀止》,點明其備受讀者喜歡。①第一,一般說來,它體現了比較進步的文學主張。②古代的選本,梁朝蕭統(tǒng)的《文選》也很著名。③那時的文學主張,認為哲理散文和歷史散文都不能入選。④《文選》除詩歌外,選的主要是駢文,是一種講究辭藻、對偶、聲律的文章。⑤唐朝韓愈起來提倡古代的散文,稱為古文,用來反對駢文。⑥這種主張是進步的。⑦《古文觀止》正是貫徹了韓愈以來的古文家的主張。本段點明《古文觀止》受讀者喜歡的第一個原因:體現了比較進步的文學主張。第②~④句以《文選》為例指出那時的文學主張,認為哲理散文和歷史散文都不能入選,主要選駢文。第⑤~⑦句指出《古文觀止》貫徹了韓愈以來的古文家的進步主張。①第二,一般說來,入選這個選本的文章豐富多彩,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比較高的。②自從韓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選本在《古文觀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選錄《左傳》《國語》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觀止》的選文從《左傳》開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③不過真德秀是道學家,他用封建倫理的眼光來選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藝術性,所以他的選本不受歡迎。④《古文觀止》所選,像先秦的歷史散文《曹劌論戰(zhàn)》《魯仲連義不帝秦》,表現當時人的智慧和品德;兩漢文《治安策》和《出師表》,反映出當時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現出作家的遠見和忠誠;唐文《捕蛇者說》,深刻暴露封建統(tǒng)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惡;宋文《岳陽樓記》,通過不同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這些名篇,都是古今傳誦。⑤這個選本所選文章的豐富多彩,也表現在文章的體制上,⑥選本也選了幾篇韻文、駢文。⑦嚴格講起來,古文跟駢文是對立的。⑧但就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講,古文由散體趨向駢體,再由駢體回復到散體,完全不選駢體,就看不出這種變化來。第三、四段點明《古文觀止》受讀者喜歡的第二個原因:文章豐富多彩,既表現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也表現在文章的體制上。第②~④句對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和《古文觀止》做了對比,真德秀選文忽略了文章的藝術性,《古文觀止》所選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比較高的。第⑥~⑧句點明《古文觀止》的文章的豐富多彩表現在文章的體制上。①第三,這個選本的編選體例也有它的好處。②蕭統(tǒng)的《文選》分很多門類,煩瑣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辭令、議論、敘事三類。③《古文觀止》不分類,按時代先后排列,從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變的跡象。④這個選本得以廣泛流傳,跟它的篇幅也有關。⑤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編選《古文淵鑒》,稱為御選。⑥用皇帝的名義來刊行,卻不能廣為流布,這跟它用真德秀的體例有關,也跟篇幅有關。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本段論述《古文觀止》受讀者喜歡的第三個原因:編選體例的好處。第②③句用蕭統(tǒng)的《文選》和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分類過多與《古文觀止》不分類,形成對比。第④~⑥句用《古文觀止》廣泛流傳與《古文淵鑒》不能廣為流傳,跟篇幅有關,形成對比。①以上三點,當是此書能廣泛流布的原因。②不過此書也有缺點,約略說來如下:③一、編者識力不高。④像李陵《答蘇武書》,歷來都疑為后人偽托,此書也加選錄。⑤還有宋朝人論歷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點發(fā)議論,并不能夠真正考慮當時歷史的全面情況,⑥這類文章也選多了。⑦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響。⑧選文所選《史記》,像《伯夷》《管晏》,這些傳記議論多而不致力刻畫人物,⑨編者選這些是看中它們的唱嘆和轉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摘編自振甫《談談<古文觀止>》)本段總結全文??陀^指出此書存在的缺點。第②~⑥句指出此書缺點之一是編者識力不高,并以李陵《答蘇武書》和宋朝人論歷史人物的文章舉例。第⑦~⑨句指出此書缺點之二是受到八股文的影響,并以《伯夷》《管晏》這些傳記議論多而不致力刻畫人物舉例。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細讀文,抓要素(見專家解文)析選項,明關鍵回原文,細比對明確常見設誤類型,找準分析方向,明確應對策略信息推斷常見命題設誤類型:①推斷前提錯誤;②推斷過程不符合邏輯;③推斷結論不合理。[分析方向一]推斷前提是否有據推斷前提是否有據,就是分析前提是否合乎文本內容,分析作為推斷的依據與原文內容是否一致。首先,在“審選項抓關鍵”的過程中,分出前提與結論,格外關注關聯詞語;其次,分析選項的前提時思考:(1)前提是否混淆范圍,原文內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體的,到了選項就成整體或局部了。(2)前提是否混淆了語氣,注意前提中表示或然語氣的限制語,如“可能”“大概”“也許”“差不多”“將會”——推斷可能成立;前提中表示必然語氣的限制語,如“一定”“必定”“肯定”——導致推斷不能成立;有時則是相反的。這就需要在解答題目時仔細比對選項中的前提與原文的信息是否一致。[分析方向二]推斷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分析推斷的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就是分析假設推斷、條件推斷、因果推斷、目的推斷等邏輯關系是否合理。選項一般以假設、條件、因果、目的等復句形式呈現。一、假設推斷選項用假設復句的形式表述文本內容,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作為前提,后一個分句說明假設情況一旦實現所產生的結果作為結論。常見的關聯詞:如果……就……,若……就……,要……就……。有時關聯詞會省略,但整個句意是假設推斷的。要判斷假設推斷類選項是否符合邏輯,需要把握兩點:(1)假設關系是否成立,就是選項的假設關系是否符合文本內容(文意就是假設關系);(2)假設的前提和結論是否對應文本中文意的假設和結論,不能把前提和結論互換,也不能偷換前提和結論。二、條件推斷選項運用條件關系的復句來表述文本內容,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作為推斷的前提,后一個分句說明在這個條件下一旦實現所產生的結果作為推斷的結論。根據前提和結論又可分為:①充分條件:不排除其他條件也會引起同樣的結果,常用關聯詞“只要……就……”;②必要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不能產生后面的結果,常用關聯詞“只有……才……”;③無條件:排除一切條件,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常用關聯詞“無論……都……”。判斷這類選項,先區(qū)分選項是充分條件復句或必要條件復句,還是無條件復句。回歸原文,分析原文內容是否與之匹配。思考三方面:(1)前后分句是否構成條件關系;(2)是否將原文中的個別因素、措施等轉述成充分條件或必要條件;(3)是否將原文中的充分條件轉述成必要條件,或反之。三、因果推斷(果因推斷)選項運用因果復句形式表述文本內容,前一個分句是原因,作為結論產生的前提,后一個分句是這個原因產生的結果,作為結論;也可能反之,構成“果因推斷”。常用關聯詞語: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有的直接用“因此”關聯結論。分析選項的推斷形式是由因到果還是由果到因,關注選項句中的“因”與“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以及一些表示因果關系的關鍵詞,如“之所以、是因為”等;同時還要注意因果(果因)推斷是否成立。四、目的推斷選項運用目的復句形式表述文本內容,分句中一個分句表述實現某種目的或避免某種結果,但有時目的是隱含信息,一個分句表示為此而采取的行為,常見關聯詞:為了、以、以便、用以、為的是、以免、省得等。判斷此類選項正誤,首先考慮目的復句是否成立,再考慮“目的”和為了實現“目的”采用的措施、方針等是否與原文內容匹配。[分析方向三]推斷結論是否合理推斷結論是根據文中已有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以此推彼、以已知推未知、以現在推未來、以整體推局部以及因果互推等。根據選項結論的語意來源,選項推斷又分為文內推斷和延伸推斷。一、文內推斷文內推斷是選項前、后之間的關系,由原文中重點語句(一般為長句)內部的語意、句間關系或關鍵段落中重要概念推斷出來,結論是原文應有之意,結論一般由“可見”“說明”“總之”等詞語領起。文內推斷的結論在選項中一般用在“由此可見”“說明”“總之”等詞的后面,看這些詞語表述的結論是否能依據原文內容相關信息推斷出來,注意兩點:1.結論過于絕對,特別注意選項中表述過于絕對的詞語能否在原文中有與之匹配的信息。如2018年全國卷ⅠT3C項:結論“雖然能發(fā)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于促進新思想生成”,“無助于”就過于絕對了,原文表述為“……可能無助于思想的創(chuàng)新”。2.結論與原文相悖。如2018年全國卷ⅠT3A項:結論“在歷史上是互相隔膜的”,原文第四段說它們之間是“相互滲入”“包含”與“統(tǒng)一”的,因此,與原文信息相悖了。二、延伸推斷延伸推斷不是原文內部意思的推知與挖掘,而是由此及彼,由文內到文外,推斷出源于文內,實屬文外的結論。這種推斷既有有限的延伸,又是合理的推斷,結論一般由“啟示”“將會”“應該”等詞語領起。要獲得正確的結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推斷的邏輯性和前提的真實性,這兩點在前文已經論述,同時,考生還要注重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格外關注文本內容是否能夠推斷出選項預測的結果,這個結果是否合乎社會常理,即一般的規(guī)律,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典例】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忘言得意”是玄學在認識方法上提出的一個主要觀點,也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重要思維方式之一。玄學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說:“夫欲定物之本者,則雖近必自遠以證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則雖顯而必自幽以敘其本?!边@里的“本”“始”即他所謂無形無象、無稱無名的“道”。郭象也同樣強調,欲求圣人之道,不應停留在有形之“跡”上,而應當進而把握其“無跡”之“所以跡”。因此,“忘言得意”的實質,就是認識事物不要停留在跡象上,而要深入內部去把握其根本。就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們深化對宇宙、社會認識的要求。對于“得意”,王弼認為要通過言象獲得,而郭象不僅僅講“寄言以出意”,還更多地強調通過“超言絕象”的“冥合”去獲得。無論哪一種,都強調要充分發(fā)揮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而“得意”之深淺,又與認識主體的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就此而言,這種認識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得之于外、證之于內、內外合一、主客通明的過程。這也正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點?!巴缘靡狻闭摬粌H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思維方式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論,尤其是欣賞論也有著巨大的影響。中國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歡那些“意猶未盡”“韻味無窮”的文學藝術作品。對于只能就眼前呈現的形象來評論文學藝術的人,則認為他根本不夠一個真正欣賞者的資格。蘇軾就在一首論畫詩中寫道:“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敝袊@種傳統(tǒng)的欣賞論,給文學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同一對象,不同的欣賞者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賞,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賞者,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心情下,對同一欣賞對象也往往有不同的體會。欣賞者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以至可以完全離開創(chuàng)作者的原意,體會出另一種新意來。玄學的“忘言得意”論,無論在思維方式上,還是在文學藝術的欣賞上,都表現出一定的主觀隨意性。這從一方面來說,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缺乏精確性的弱點,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卻又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主觀能動性和靈活性,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學本身,即是借用這種思維方式,才把人們的思想從兩漢今文經學的荒誕和古文經學的煩瑣中解放出來,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宋明理學正是繼承著這一方法而發(fā)展起來的。(摘編自樓宇烈《玄學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忘言得意”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重要思維方式之一,也是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B.“忘言得意”中的“言”不僅可指語言,還可指形象,“意”則可理解為本質、韻味。C.“忘言得意”論對中國傳統(tǒng)文藝的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影響巨大,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自由。D.“得意”的深淺,取決于認識主體素質的高低,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的重要特點。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關“本”“始”“跡”“所以跡”的觀點,是揭示“忘言得意”實質的依據。B.文章引用蘇軾論畫詩中的句子,可直接證明中國人在藝術欣賞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點。C.對于“忘言得意”論在思維方式和文藝欣賞上表現出的主觀隨意性,文章辯證分析,指出利弊。D.文章先論述“忘言得意”作為認識方法的意義,再論述“忘言得意”對文藝欣賞的影響,最后總結。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根據王弼的思想,如果僅僅著眼于事物的“近”“顯”之處,就無法把握事物的根本。B.對如何才能“得意”,王弼與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強調發(fā)揮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C.欣賞作品時,欣賞者的體會若與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完全不同,就會更有新意和價值。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維方式,玄學就很難把人們的思想從兩漢經學中解放出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在一個盤子里共餐的會食方式,雖然是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但以現在的眼光看,它算不上優(yōu)良。其實,會食制產生的歷史僅一千多年,而優(yōu)良的分餐制比它古老,我們可以尋到不少證據證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國曾實行了至少三千年。古代中國人分餐進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擺著一張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著輕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外的地上?,F代考古已經發(fā)掘到了公元前2500年時的木案實物。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fā)現了一些用于飲食的木案,以及與木案形狀相近的木俎,俎上放有石刀、豬排或豬肘,這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廚房用具實物。陶寺遺址的發(fā)現,不僅將食案的歷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出現的源頭。古代分餐制的發(fā)展與這種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小食案是禮制化的分餐制的產物。隨著飲食禮儀的逐漸形成,正式的進餐場合不僅有了非??季康牟途?還有了擺放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現了。會食制的誕生大體是在唐代,這種飲食方式的改變,源于桌椅形制的改變——周秦漢晉時代,筵宴上實行分餐制,用小食案進食是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現,成為分餐制向會食制轉變的一個重要契機。及至唐代,各種各樣的高足坐具已相當流行,垂足而坐已成為標準姿勢。1955年在西安發(fā)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珪墓,發(fā)現墓室壁畫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在椅子上,雙足并排放在地上,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標準垂足坐姿的證據??梢钥隙?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國人已經基本上拋棄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終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變。用高椅大桌進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繪畫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線索。如傳世的《備宴圖》,描繪了宮中大宴準備的情形:在巍峨殿宇的側庭,擺著大方食桌和條凳,桌上擺滿了餐具和食品。大約從唐代后期開始,高椅大桌的會食已十分普遍,無論在宮內或是民間,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響了飲食方式的變化。而家具的穩(wěn)定發(fā)展,也保證了飲食方式的恒定性。不過,在晚唐五代之際,雖然場面熱烈的會食方式已成潮流,但還只是一種有會食氣氛的分餐制。人們雖然圍坐在一起,但食物還是一人一份,這種以會食為名、分餐為實的飲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會食制轉變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發(fā)展階段。到宋代以后,真正的會食——即具有現代意義的會食才出現在餐廳里和飯館里。在傳世繪畫《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餐館里擺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畫上,也有不少夫婦同桌共飲的場景。宋代的會食,由白席人的創(chuàng)設可以看得非常明白?!稏|京夢華錄》就提到了這種特殊的職業(yè),下請書、安排座次、勸酒勸菜,謂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會食制的產物,他的主要職責是統(tǒng)一食客行動、掌握宴飲速度、維持宴會秩序。現代雖然罕見白席人,但每張桌面上總有東道主一人,他的職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導食客一起舉筷子,一起將筷子伸向同一個盤子。分餐制和會食制都是歷史的產物,那種實質為分餐的會食制也是歷史的產物。當前正值新冠肺炎防控的關鍵時期,人們開始思考混用碗筷以及會餐制隱藏的風險。目前,可以仿照唐代的“大桌分食”。這種分餐制借了會食制固有的條件,既有熱烈的氣氛,又講究飲食衛(wèi)生,而且弘揚了優(yōu)秀的飲食文化傳統(tǒng)。(摘編自《分餐制在古代中國至少流行了三千年》,《光明日報》2020年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食制不如分餐制優(yōu)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會食制的歷史不如分餐制的歷史悠久。B.在陶寺遺址發(fā)現的迄今所見最早的廚房用具實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國出現的源頭。C.家具革新促使古代中國人的坐姿發(fā)生了革命性改變,這也直接導致了飲食方式的改變。D.現代宴飲時,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東道主,由他負責統(tǒng)一食客行動等事務。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飲食方式的變化為緯線組織全文,介紹中國飲食文化的演變歷史。B.文章論證兼顧現實與歷史,采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和類比論證等多種手法。C.文章以《備宴圖》里的畫面為例,有力地證明高椅大桌的會食方式已在唐代流行。D.文章末段總結全文,點明分餐制在當下的意義,并引導人們采用健康的飲食方式。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禮記·禮器》記載:“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彪m是為強調地位尊卑,但客觀上也反映了分餐制的存在。B.《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也證明了分餐制在中國歷史悠久。C.嚴峻的疫情形勢之下,分餐制將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接受。這既能弘揚中華優(yōu)秀的飲食文化傳統(tǒng),也是我們最終取得抗疫勝利的關鍵。D.中國古代的分餐制跟西方的分餐制有區(qū)別,中國的分餐制是禮儀等級制度的產物,西方的分餐制則有飲食衛(wèi)生等方面的考慮。熱點3:信息推斷——信息轉化合乎邏輯與事實///數據鏈·失分診斷區(qū)///D///模擬練·沖刺雙一流///1.B作答本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A項,“也是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錯,選項混淆概念。從文章最后來看,“如玄學本身,即是借用這種思維方式,才把人們的思想從兩漢今文經學的荒誕和古文經學的煩瑣中解放出來,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種簡約而深邃的義理之學”,可見“義理之學”跟“忘言得意”不是一個概念。C項,“‘忘言得意’論對中國傳統(tǒng)文藝的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影響巨大,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自由”錯誤,選項把范圍擴大。文中只說到“忘言得意”論“給文學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極大的自由”,未提及給“創(chuàng)作者”也帶來了“極大的自由”。D項,“‘得意’的深淺,取決于認識主體素質的高低,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的重要特點”錯誤,選項曲解文意。根據文章可知,“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的重要特點”是指“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得之于外、證之于內、內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該項所說的“‘得意’的深淺,取決于認識主體素質的高低”。2.B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查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B項,“文章引用蘇軾論畫詩中的句子,可直接證明中國人在藝術欣賞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點”錯誤,“可直接證明……”理解錯誤。從文中來看,“可直接證明”的應是“只能就眼前呈現的形象來評論文學藝術的人……根本不夠一個真正欣賞者的資格”。3.C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義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C項,“欣賞者的體會若與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完全不同,就會更有新意和價值”有誤,選項無中生有。從原文中推不出“……就會更有新意和價值”這一結論,文章第四段只是說“中國這種傳統(tǒng)的欣賞論,給文學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同一對象,不同的欣賞者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賞,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賞者,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心情下,對同一欣賞對象也往往有不同的體會。欣賞者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以至可以完全離開創(chuàng)作者的原意,體會出另一種新意來”。///預測練·命題風向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代辦公家具的環(huán)保理念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 現代生活節(jié)奏下的胃腸疾病預防教育
- 生產制造中的綠色技術升級路徑與策略
- 基坑施工安全專項方案
- 現代服務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及投資策略研究
- 生產安全監(jiān)督與危機管理一體化建設
- 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對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影響
- 現代農業(yè)機械設備智能化國際對比研究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專題5 課題1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說課稿 新人教版選修1
- 9 生活離不開他們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001
-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
- 高三日語一輪復習助詞「で」的用法課件
- 保險業(yè)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計劃
- 2024-2030年中國銣銫及其化合物行業(yè)深度調研及投資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散貨物流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 JJF 2168-2024鹽霧試驗箱校準規(guī)范
- 電子琴簡譜大全100首
- 痛風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護理查房
- 石膏固定骨牽引的護理
- 廚房食材補貨方案
- 2024年重慶市中考數學試卷(AB合卷)【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