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沈陽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推廣碩士學位論文摘要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為胡頹子科(Elaeagnaceae),屬于(Hippophae)落葉灌木的一種。沙棘因為喜光喜濕,所以能夠適應干旱、鹽堿、風沙等貧瘠的地區(qū),尤其是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同時還具沙棘果實具有營養(yǎng)價值、藥用價值及經濟價值,因此,在生態(tài)建設中優(yōu)于其他樹種,它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使得土壤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良。沙棘有實生和無性2種繁殖方式,在生產方面,到目前為止使用過無性繁殖的方式,這樣的單株種性比較優(yōu)良,不但繁殖系數(shù)比其他繁殖方式高出20倍,結果時間還能提前2年。無性繁殖一共有三種方法,分別是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和分株繁殖。其中,分株繁殖方法很少使用。在本文中,采用的實驗材料是李沙6號、實優(yōu)2號和遼阜2號,這3種都是遼寧地區(qū)主要的沙棘品種。對這些品種繁殖方法進行系統(tǒng)研究,采取小區(qū)實驗對照的方法,分別從每個品種的種子的繁殖、硬枝扦插、嫩枝扦插這三個方面進行試驗,通過各個對比得出結論,結果表明: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對沙棘種子進行沙引發(fā)處理,研究其對種子萌發(fā)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溫度為15℃時進行這項處理,相比于CK,對于種子來說,在發(fā)芽率和發(fā)芽的情況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提高,分別為90%和66%,初始萌發(fā)時間也提前了9天。硬枝扦插試驗中實優(yōu)2號成活率82%>遼阜2號的成活率80%>李沙6號的成活率79%,當年生的三種地徑平均值最大的是實優(yōu)2號,為4毫米;其次是李沙6號,為3.毫米;最小的是遼阜2號,為3.7毫米;當年生苗高:平均苗高最大的是實優(yōu)2號,為45厘米;其次是李沙6號,為42厘米;最低的是遼阜2號,為39厘米。嫩枝扦插試驗中實優(yōu)2號成活率96%>遼阜2號的成活率95%>李沙6號的成活率94%。當年生三種平均地徑最大的是實優(yōu)2號,為4.5毫米;其次,是李沙6號,為4.3毫米;最小的是遼阜2號,為4.1毫米;當年生平均苗高最大的是實優(yōu)2號,為48厘米;其次是李沙6號,為44厘米;最低的是遼阜2號,為42厘米。總體來看,通過本文中對照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在實生繁殖時采用引發(fā)處理在15℃條件下對種子萌發(fā)效果更好。這種方法運用在實際生產中非常的實用,有效的解決了沙棘成活率低已經生長量慢的情況,使沙棘生產更加科學規(guī)范,有利于大規(guī)模的種植。綜合來說,可以采用的繁殖技術有:1.用嫩枝扦插的方式;2.可以把細沙、牛糞、煤灰渣或者碎石等作為扦插的基質;3.選取2年生的沙棘作為插穗母樹,這樣以來會生根很多的根,成活率自然而然就提升了。(4)選用有5、6節(jié)數(shù)的插穗進行扦插繁殖,保證生根率;(5)灌溉水中含有的微生物及N、P、K元素的含量影響苗木生長量,應采用儲放一段時間后的方塘水進行苗木灌溉;(6)適當增加施肥量會提高苗木生長量。關鍵詞:沙棘;實生繁殖;硬枝扦插;嫩枝扦插英文摘要沈陽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推廣碩士學位論文ABSTRACTHippophaerhamnoidesisElaeagnaceae,deciduousshrubHippophae.Seabuckthornverybrightlight,likewet,notresistanttoshade,tohightemperature,lowtemperature,drought,barrenandsalt,sandandsoonhasstrongadaptability;Meanwhileseabuckthornfruithasnutritivevalue,medicinalvalueandeconomicvalue,therefore,itisbetterthanthatofothertreespeciesintheecologicalconstruction,playedanimportantroleinpreventingwaterlossandsoilerosion,soilimprovement.Hippophaehastworeproduction,includingseedpropagationandasexualreproduction.Atpresent,asexualreproductionisthemostusedinproduction.Asexualreproductioncankeepgoodkindofsexofindividualandstrongtwoyearsinadvance,andcanimprovethepropagationcoefficientofmorethan20times.Asexualreproductionhasthreekindsofmethods:hardbranchcutting,twigcuttingsandplantbreeding,pointsstrainswithless.Inthispaper,themainseabuckthornvarietiesinLiaoningareaLiShaNo.6,ShiYouNo.2andLiaoFuNo.2asexperimentalmaterials.Thepapermakeasystematicstudyonthebreedingmethodsofthesevarieties.thevarietiesoftakethemethodofcellreproduction,experimentalcontrol,theseedsofhardwoodcuttings,cuttingswerecomparedandexperimentalresultsasfollows:(1)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conditions,theeffectofsandprimingonseedgerminationwasstudied,theresultsshowthatthetemperatureof15℃undertheconditionofthepurpleseedbeadstotriggerthebesteffect,comparedwithCK,theinitialgerminationtimearound9dinadvance,thegerminationrateandgerminationpotentialincreasedto90%and90%respectively,and28.21.(2)Inhardbranchcuttingexperiment,thesurvivalrateofShiYouNo.2is82%>thesurvivalrateofLiaoFuNo.2is80%>thesurvivalrateofLiShaNo.6si79%,theaveragediameterofShiYouNo.2is0.40cm2>theaveragediameterofLiShaNo.6is0.39cm>LiaofuNo.2si0.37cm;Theseedlingheight:theseedlingheightofShiYouNo.2is45cm>theseedlingheightofLiShaNo.6is42cm>theseedlingheightofLiaoFuNo.2is39cm.(3)Intwigcuttingexperiment,thesurvivalrateofShiYouNo.2is96%>thesurvivalrateofLiaoFuNo.2is95%>thesurvivalrateofLiShaNo.6si94%.TheaveragediameterofShiYouNo.2is0.45cm2>theaveragediameterofLiShaNo.6is0.43cm>LiaofuNo.2si0.41cm;Theseedlingheight:theseedlingheightofShiYouNo.2is48cm>theseedlingheightofLiShaNo.6is44cm>theseedlingheightofLiaoFuNo.2is42cm.Overall,intheactualproduction,inordertoimprovethesurvivalrateandseabuckthornseedlingsgrowth,thusimprovethescale,standardizedproductiontechnology,throughthisarticlecontrolexperimentdatashowsthatwhenthehealthbreedingusingsparkprocessingin15℃conditionsbetterforseedgermination.Onthewhole,itcanbeusedinbreedingtechnology:(1)usingtwigcutting;(2)thesubstratumcanusesand,cowdung,coalashandrubble;(3)theforestageisbigger,theparentofcuttingsrooting,thesurvivalrateislow,shouldchoose2yearsrinreicuttingstoreproducetheparent;(4)thehigherthesectionnumbertherootingrateofcuttings,shouldchoosethenumberofsection5-6cuttingsoncuttingpropagation;(5)theirrigationwatercontainsmicrobesandthecontentofN,P,Kelementsaffectingseedlinggrowth,shouldbeusedinstoreforaperiodoftimeaftertheFangTangseedlingirrigationwater;(6)increasingfertilizercanraiseseedlinggrowth.Keywords:Hippophaerhamnoides;Sexualpropagation;Hardwoodcutting;Greenwoodcutting第一章前言沈陽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推廣碩士學位論文第一章前言1.1沙棘起源與特征1.1.1沙棘起源與分類沙棘屬系植物分類學家林奈(C.Linnaeus)是在1753年的時候通過Hippophaerhamnoides為模式進行種建立的,DonD.在1825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柳葉沙棘CH.saliclia)和西藏沙棘(H.tibetana),后來vonSchlechtendalD.F.L.1863年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沙棘的種類,然而在沙棘的分類問題上直至今天仍然存有爭議。ArneRousi是芬蘭著名的沙棘專家,他長期從事沙棘的種植研究工作,并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分析,1971年,他撰寫了關于沙棘的系統(tǒng)性的文獻,將沙棘的種類分為了沙棘、柳葉沙棘以及西藏沙棘三種九亞種,ArneRousi撰寫的關于沙棘的分類的文獻對后世在進行沙棘屬植物的分類工作時,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奠定了分類的基礎。據(jù)《中國植物志》植物分類系統(tǒng)及A.Rousi的研究,將全球范圍內的沙棘屬植物分為4個種9亞種。歐亞其他地區(qū)只有4亞種,只有我國境內發(fā)現(xiàn)了4個種,都是原產種類,分別為:沙棘、西藏沙棘、柳葉沙棘、肋果沙棘(H.neurocarpa),以及5亞種,即江孜沙棘(H.rhamnoidessubsp.gyantsensis)、蒙古沙棘(H.rhamnoidessubsp.mongolia)、云南沙棘(H.rhamnoidessubsp.yunnanensis)、中國沙棘(H.rhamnoidessubsp.sinensis)和中亞沙棘(H.rhamnoidessubsp.turkestanica)。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沙棘屬的種類增加到7種9亞種,這是我國學者廉永善在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后,以系統(tǒng)演化為背景,按照形態(tài)特征建立起來的分類體系。其中,新增加了一個種為江孜沙棘。并且,根據(jù)有皮和無皮的現(xiàn)象分別兩組種級。至于沙棘屬植物的起源,,A.Rousi等早在1971年就有過論述。我國植物學家吳征錳從地理成分和起源上對沙棘進行了研究,認為沙棘兼有地中海和中亞植物區(qū)系的特征[3]。關于沙棘的發(fā)源地,廉永善通過沙棘屬原始類群在地理上三維的分布空間進行了考察,又對生態(tài)因子的最適量圖進行了研究分析,除此以外還對沙棘果實中Vc的含量進行了檢驗和比較,通過以上種種的步驟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沙棘是沙棘屬中最原始的類群。李坤等學者對這個觀點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些學者認為沙棘的起源中心并不是單一的,其中一種是原生中心,主要以我國的四川為中心,輻射到周邊的一些地區(qū);第二種是次生中心,分布在中亞地區(qū),以及高加索一帶。1.1.2沙棘的生物學特性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為胡頹子科(Elaeagnaceae),屬于(Hippophae)落葉灌木的一種,別名醋柳、黃酸刺、酸刺等。它的枝較光滑,也有的品種有些稀疏小刺。它的主根非常的淺,盡管如此,沙棘的根系非常的發(fā)達,它的須根就如同大豆一樣,上面有大量的根瘤菌,便于吸收營養(yǎng)。這種根形狀,使沙棘有著很高的萌粟性,成活率和繁殖率都很高。半干旱及半濕潤地區(qū)是野生沙棘的生長地,它們最喜歡河谷階地或河漫灘,這些地區(qū)的土壤含水量較高,其次是干早的草原地區(qū)[5]。沙棘對于環(huán)境要求較低,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它是喜光、耐干旱植物,并且對溫度的要求很低。因此能夠生長在鹽堿、丘陵、風沙等自然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高低緯度貧瘠地區(qū)。沙棘最大的特性是喜歡潮濕,對土壤的濕潤條件要求較高,這種現(xiàn)象和沙棘在干旱地區(qū)也能生長的現(xiàn)象非常的矛盾,但其實沙棘有著很強的抗逆性,它發(fā)達的根系為它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提供了條件。還有的品種能夠采用無性系生長的方式,這樣以來就增強了種群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這充分表明沙棘能夠通過生理整合作用,來緩解資源的匱乏,適應多種環(huán)境。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沙棘的根系形態(tài),有著很強的水文形態(tài)特點。據(jù)此,他們認為沙棘是典型的中生植物,甚至可以歸類為中生水生植物[8]。1.1.3沙棘資源及分布在歐亞大陸地區(qū),分布在東經2°~123°、北緯27°~69°之間。從具體的區(qū)域來說,最北方是芬蘭等波羅海岸,最南方是尼泊爾和錫金南面的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最東邊是俄羅斯貝加爾湖以東的地區(qū),最西面則是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沙棘屬植物都有著大量的分布[7]。尤其以喜馬拉雅山及其毗鄰地區(qū)分布的沙棘屬植物最為密集,屬于沙棘屬植物的原始類群中心以及類群分化中心,共發(fā)現(xiàn)了7種5亞種。其中常見的有中國沙棘和原始類群柳葉沙棘,并且還有西藏沙棘。這種沙棘進化較為先進,屬于有皮組類群。我國沙棘資源在該地區(qū)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野生型,主要品種是中國沙棘;第二種是人工栽培的大果沙棘。這種品種是從國外引進,還有部分是通過人工雜交選育出來的。世界上九成的野生沙棘資源都在中國,我國的沙棘屬植物資源非常得豐富,類群分布的也最多,不管是面積還是資源,蘊藏量都是最大的。從現(xiàn)有的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的沙棘資源分布的非常廣泛,從黑龍江到新疆,南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用具體的地理來表達就是在東經70°32′-121°45′北緯27°44′-48°35′之間,都有著沙棘可以被稱為是一種生長在森林向草地過渡地區(qū)的植物[8]。的身影。而沙棘的分布范圍非常的奇特,這里不僅有東南部的濕潤森林區(qū),還有西北部的草原荒漠區(qū)以及青藏的高寒植被區(qū),沙棘分布的范圍恰恰是這三種植物的過渡地帶。根據(jù)這個分布特點,國內的學者們一致認為,沙棘屬植物也1.1.4沙棘的特征及價值1、生態(tài)價值由于沙棘能夠抵抗嚴寒和缺水,并有著很強的耐鹽堿性,因此,適應的環(huán)境范圍很廣,而且生長繁殖的速度較快,很適合矮林方式的生產作業(yè);其次沙棘的根系固氮能力非常的強,使沙棘能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在退化的土壤中種植是一個很好的植物品種。在我國的許多地區(qū),利用沙棘來控制土壤侵蝕,防護水土流失,收到了明顯的成效[9-10]。沙棘還具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在亞洲國家的農村地區(qū),沙棘果實被開發(fā)成為一種增值產業(yè),增加了當?shù)剞r民的收入。加拿大充分利用沙棘作為農莊防護林,這樣不僅保護了野生動物棲息地,還可以防止土壤侵蝕,使得錳礦地區(qū)的開墾環(huán)境得到保留,事實證明加拿大的這樣的人做法效果非常的明顯。1985年錢正英同志提出,治理黃土高原土壤流失問題,可以從開發(fā)沙棘資源入手。這個提議,使沙棘的生態(tài)效益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榆林市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地區(qū),大力利用沙棘資源,通過對土壤進行改良從而使水土流失的現(xiàn)象的到很好的控制。四川的阿壩州在生態(tài)建設中,也采用了沙棘植物,其對環(huán)境的保護效果,明顯高于其他植物[11-14]。2、營養(yǎng)價值沙棘的價值往往是基于它的果實的營養(yǎng)價值。目前,經過檢驗和測定,沙棘的果實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以及精油,營養(yǎng)十分豐富。數(shù)據(jù)顯示,用100克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作為標準進行比較,其中,番茄為12mg,桔子為50mg,草莓為64mg,獼猴桃為300mg,而沙棘的含量則在800-1100mg之間,有的甚至高達2100mg。此外,沙棘的果實中還蘊含著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胡蘿卜素和脂肪酸等豐富的物資。其中,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含量比我們日常食用的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都高。其還是一種很好的動物飼料,它的葉子也是蘊藏著大大的能量的,有很多的營養(yǎng)物資以及生活活性物質。3、藥用價值沙棘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個價值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就被前蘇聯(lián)的學者所關注,并發(fā)起了藥用調查。1977年,沙棘油在我國和前蘇聯(lián),被批準為醫(yī)院臨床使用藥物,并被列入藥典。亞歐國家對沙棘的藥用價值進行了大力的開發(fā),截止到目前,十幾種不同形式的沙棘成分藥物問世,用于治療各種疾病。沙棘油可以起到消毒、消炎的作用,能夠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組織的再生。在治療角膜傷口、美容、皮膚移植等方面使用。根據(jù)前蘇聯(lián)的學者研究,沙棘樹皮中含有5-羥色胺(hippophan),這種物質能夠控制人體腫瘤的生長。我國也在積極研究沙棘油的抗腫瘤功效[16]。1.2國內外沙棘資源研究進展在世界范圍內,沙棘資源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以及俄羅斯。其次是蒙古、芬蘭和尼泊爾等國。大約150年年前,人類就開始了人工栽培沙棘。其中,俄羅斯在很久以前就進行了對沙棘的栽培和研究,特別是對沙棘的育種研究,一直領先世界。截止到目前,俄羅斯培育出沙棘優(yōu)良品種超過一百個;除以以外,蒙古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九對沙棘的資源進行了研究,進行良種選育工作,并且取得了的大得成果。經過十幾年的研究,選育出了-烏蘭格木、泰勒和強格曼三個新品種[17-18]。新品種不但果實大,產量高,沒有刺,還能夠適應當?shù)貒篮纳L環(huán)境;芬蘭在沙棘分類及細胞學方面也有著大量的研究,積極保護沙棘資源,并展開對其的利用;而尼泊爾由于技術水平有限,最近幾年才開始這項研究工作。當下,更多的國家的科研人員對沙棘展開了研究,其營養(yǎng)成分更為西方國家所關注,興起對沙棘功能制品的研發(fā)。俄羅斯側重以沙棘油為原料的保健藥品的開發(fā)。在今天的世界,多種類型的沙棘產品已經走上市場[18-20]。我國對沙棘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紀。在方藏醫(yī)的經典經典名作《四部醫(yī)典》中,就有了沙棘屬植物的介紹;公元十三世紀,蒙古醫(yī)典中就記載了沙棘藥方。但可惜的是,之后對沙棘的研究和利用就停止了。后來在上世紀的50年代,沙棘來時作為防林互林的作用存在,沙棘的栽植技術研究才開始。沙棘果實的營養(yǎng)成分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徐仲呂教授對其化學成分做了初步分析研究,而然在當時的社會中并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到八十年代,沙棘受到了我國的重視,許多省區(qū)組織人員開展了沙棘研究,主要研究人工種植技術,同時也對沙棘資源的綜合開發(fā)以及利用進行了研究,專門設立全國沙棘協(xié)調辦公室,后成立沙棘專業(yè)委員會。一本專業(yè)刊物《沙棘》也創(chuàng)辦起來。這是世界上唯一以植物名稱命名的雜志。上述的時期,我國對于沙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林和育苗方面,以解決國內當時實際的生產需要,這些研究也是零散的。1984年,我國對沙棘的研究進入了一個高峰時期。內蒙古林業(yè)大學的周世權和藍登明兩位教授,全面考察了中國沙棘,他們從天然的沙棘中挑選出樹枝光滑、果實大且活性物質含量較高的植株,經過培養(yǎng),最終培育出21號等優(yōu)良的中國沙棘;接著,內蒙古水利科學研究院人員培育出適應性更強、經濟利用價值高的國內外雜交沙棘品種。目前,我國的沙棘種植面積在世界上最大。建立了國際沙棘科研中心,其研究人員和世界許多國家進行了研究合作,并得到了許多國際組織的支持。建立了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沙棘學術交流會制度,這些措施,有利于世界各國更好地加強在沙棘領域的合作[21-24]。1.3實生繁殖除了上述的繁殖方法,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選用了一個方法簡單,成本低、見效快的沙棘屬植物的種植方法,那就是種子繁殖法,這種方法也叫做實生繁殖。前蘇聯(lián)工作者對如何催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采取了多種實驗方法。近年來,我國在種植沙棘方面,也采取了這種繁殖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生態(tài)效益。但種子繁殖也存在著雄株多雌株少的問題,此外,還會出現(xiàn)一些子代和母代相比,優(yōu)良性缺失的現(xiàn)象。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內蒙地區(qū)的野生沙棘林雌株的占比約為48%,而人工林這個數(shù)據(jù)還不到16%,采用種子繁殖方法的沙棘種植園這個比例為39%。一些報道說,延安地區(qū)有沙棘雌株占比只有16.2%。俄羅斯的這一比例在30-51%之間,顯然遠遠高于我國的這一數(shù)據(jù),這就使我國的沙棘經濟效益處于不利的地位。這也是為什么蘇聯(lián)、蒙古等國會大量的推廣無性繁殖的沙棘苗,只有為了育種的需要才利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25]。1.3.1種子引發(fā)種子引發(fā)概述:英國的Heydecker教授首次提出種子引發(fā)(seedpriming)這個概念。這種方法的要點就是要把握種子的性質和它的吸水速率,采取不同的條件,以達到控制的目的。其方法是:先讓種子以較慢的速度吸水再逐步回干最終停留在吸脹階段,促使種子萌發(fā)的一種播前種子處理技術[26]。它的原理是種子在控制條件得現(xiàn)象下緩慢吸水,這樣細胞內的結構、核內的DNA得到修復并且提高了酶的活性,通過萌發(fā)的初始階段,而胚根尚未突破種皮,處于發(fā)芽的準備狀態(tài)從而為萌發(fā)做好生理準備的一種種子處理技術[27]。自1973年以來,各國的學者以不同植物作為實驗對象,對它們的種子進行引發(fā)處理,來考察種子引發(fā)對于不同植物的應用效果。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采用種子引發(fā)的方式,通過對種子的生理過程進行干預,這樣可以使種子的發(fā)芽率得到提高。引發(fā)處理除了可以快速的縮短種子發(fā)芽時間,使發(fā)芽時間相對集中、出苗整齊均一,提高未成熟的]、或者老化的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而且也可以解決種子因逆境[33-35]和自身等因素產生的萌發(fā)問題[36-38],出苗快而齊,增強幼苗早期的抗性[39],成苗率高[40],并且對一些農作物起到最終達到增產目標的作用[41],這種處理措施,不僅提高植物種子的活力,種子萌發(fā)起到促進作用,并能夠增強幼苗的強壯性。Heydecker把種子的發(fā)芽過程分成兩個階段,即初始的不可逆階段和細胞生長及發(fā)育階段,引發(fā)的種子是通過了不可逆的萌發(fā)初始期但并未能生長,在胚根伸出,種子有著很強的耐干旱能力,所以,引發(fā)后的種子,盡管經過了風干干燥降低水分,仍然可以貯藏起來,并能夠保持“引動”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即引發(fā)的種子在一定條件下可貯藏一定時期[43]。引發(fā)方法包括滲透引發(fā)(osmopriming)、水合引發(fā)(hydropriming)、固體引發(fā)(Solidmatrixpriming)、等多種方式。所謂的滲透引發(fā)就是把種子浸泡在低濃度溶液中,根據(jù)種子內外滲透壓不同,使種子緩慢吸水,這種引發(f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種子發(fā)生吸脹傷害現(xiàn)象,提高種子萌發(fā)質量[44-47]。目前使用的引發(fā)劑有小分子無機鹽(如KNO3、NaCl、CaCl2、K3PO4等),小分子有機物(如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丙三醇、甘露醇、乙酰水楊酸等)和大分子有機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烯醇等)。目前大量研究顯示不同植物甚至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種對每種引發(fā)劑的反應效果不同,有的促進,有的抑制。引發(fā)劑既可以單獨的使用同時也能夠混合使用,硝酸鉀與尿素聯(lián)用引發(fā)蘇丹草種子,可加快種子萌發(fā)、提高發(fā)芽率[48],硝酸鉀與磷酸氫鉀能夠合用作為鴨茅和葦狀羊茅種子的引發(fā)劑[49]。水合引發(fā)。首先,預浸種子;然后將種子放在相對濕度為100%的密封環(huán)境中。它的優(yōu)點就是通過對給水條件進行控制,從而使種子能夠緩慢又充足的吸水,保持定量。和傳統(tǒng)的浸種技術相比,能有效地控制種子的吸水量,防止出現(xiàn)吸脹現(xiàn)象,從而影響到種子的發(fā)芽率。固體引發(fā),亦稱基質引發(fā),是固體基質作載體達到引發(fā)效果的一種引發(fā)技術。能夠用于這種引發(fā)的物質常見的有蛭石、珍珠巖、沙子等。這些物質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吸水性、體積和表面積較大但密度小,其顆粒大小和結構多樣,和種子不粘連。更重要的一點是,不含有明顯的化學性質,對作物種子不產生毒害性。1.3.2引發(fā)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每一種植物,都有著適合的引發(fā)方式,其效果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各個方式最后的結果一定都有所不同,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提高質量較低的種子的活力,使種子能夠在惡劣的溫度條件下更快地發(fā)芽;可以提高發(fā)芽和出苗的均一性,增加它的產量和抗逆境的能力,使出苗率得到提升,同時還可以增加幼苗的高度、干重及鮮重;從根本上克服遠紅光的抑制作用,從而減少熱休眠效應;另外在抗病能力上也要注意,預防猝倒?。槐苊獬霈F(xiàn)植物吸脹冷害[52]。修復種子細胞膜,通過促進貯藏物質的動員以及物資的能量轉化,使其發(fā)生轉錄和翻譯,促使其內部合成保護物質,這樣細胞在不斷地、加速的分裂,更好的萌發(fā)新芽。目前,被常使用的引發(fā)方法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PEG滲透是最常被應用的最有效的引發(fā)方法,但存在很多限制性問題:溶液價格昂貴,增加了種植成本;其密度大,通氣性差,容易滋生微生物,影響引發(fā)的種子質量;容易留下殘留物在種子表面,難以清除[54];廢液處理困難等。而水合引發(fā)和固體引發(fā)兩種方法,都比較簡單易行,無需復雜的設備,降低了種植成本。但水合引發(fā)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浸種,水合引發(fā)存在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會引起在浸種時種子吸水不均、由于水勢過高而造成吸脹傷害,引發(fā)期間微生物在種子表面生長,影響種子的正常發(fā)育,進而影響人工栽植的建植等缺陷[55]。固體基質引發(fā)是現(xiàn)在常用的引發(fā)方法,固體基質便宜且可重復利用,但引發(fā)效果因植物種類不同而各異,甚至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種之間也存在差異,還存在引發(fā)后與某些種子難分離的問題。1.4無性繁殖目前,在沙棘的生產上,多采用無性繁殖的方法。主要是嫩枝扦插、硬枝扦插、壓條繁殖及根萌條繁殖等一些方法。其中在俄羅斯被普遍使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技術。而蒙古多使用嫩枝扦插法,以此保護優(yōu)良品種的優(yōu)良性。在這方面我國一直在進行探索和研究,但還沒有被廣泛使用在生產上[56-58]。1.4.1硬枝扦插技術采條選取木質化枝條時,要注意母株的優(yōu)良性,通常,母株必須具備高產、健壯,并且一定要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的能力。以樹齡為2年的最為合適。采條的合適時間為10月到次年的1月,溫度在1-15℃之間。枝條采摘之后,放置在窖內采用低溫砂藏的方法進行催根,砂藏時間愈久效果愈好。也可以在3月下旬采摘,然后立刻現(xiàn)插[59-61]。插前處理通常,在栽植前,一定要用流水沖洗或者用浸泡的方法插穗,不管是經過砂藏還是剛采摘下來的。還可以使用生長素類物質,浸泡或者涂抹,可以更好地保證成活。比如在芬蘭的恩蘇試驗站,那里為了保證成活率,插穗必須要在叫噪乙酸(濃度為0.01%)溶液中浸泡20小時以后再進行栽植。國內的火樹華教授,采用的是茶乙酸(NAA)速蘸處理方法,促進枝條的生根率[62]。扦插及插后管理在5月上旬,開始栽植插穗。首先,要選取肥沃的土地,土壤一定要疏松并且要深度熟化。其次,做好苗床。苗床的尺寸寬為1.5米左右,高位20厘米左右。然后,要在苗床上挖一道溝,溝的尺寸約寬1厘米,深10厘米。這時樣插穗就可以直插或者斜插在溝里。保持2-3個芽露在地面上。而栽植的方式多為70x10-12厘米。接下來進入生根期,在這個時期內,要注意土壤的保濕,田間最大持水量要維持在80%以上[63-64]。在生根之后,可以適當?shù)販p少水量。浸灌或噴灌都屬于灌溉,但是心思灌溉的時候水量要保持在每公頃為100—200立方米。在6、7、8三個月之間,需要施的氮、磷120、鉀肥都分別為120公斤,分三次施用。肥料要用液體,每公頃100米放3溶液的量。定植以后后要及時的灌水、松土和除草是必不可少的。1.4.2嫩枝扦插技術采條嫩枝插條的方法最佳采集季節(jié)要在枝條積蓄養(yǎng)份最多的時候,6月上旬一直到8月初。通過枝條生長和發(fā)育的程度不同,解剖生理學的狀態(tài)也各有不同。采集的插條,以生長在樹冠上光照[67]部位集中的生長枝為最佳。首先在采集的過程中,一定不能使用插條干枯。清晨是最佳的采集時間,這個時候母樹組織內水分含量是最高的。另外要允許插條時帶有少量夏季側枝的枝條,這樣有助于發(fā)育較好的生根插條,要記住扦插時不要減掉,把插條制成長7~12cm的插穗,對上部保留2~3對葉片,對下部切口要在芽下3~4mm,而上切口要在芽上2~3mm處。插前處理俄羅斯的科研人員,在采條之后,要馬上把它放在溶液里浸泡,等過去了一段時間,取出來,再放入叫噪丁酸的溶液中,水溫要保持在20-25攝氏度,一佛那個處理16小時,處理完以后插條能迅速形成許多不定根叉?;饦淙A教授取叫奈乙酸、吲哚丁酸、茶乙酸三種溶液各500ppm,將樹條在這三種溶液中速蘸之后,觀察其催根效果,經過比較,發(fā)現(xiàn)茶乙酸的催根效果最好。他又采用了不同濃度的茶乙酸進行試驗,最后得出這樣一個發(fā)現(xiàn),500ppm的濃度效果是最好的。扦插及插后管理插穗應栽植在塑料溫室里,要求有噴霧裝置,并能夠很好地進行排水。河砂和粗粒砂都可作為基質,還可以用砂與泥炭土。兩者按照3:1的比例進行混合。另外把鋸末:沙棘樹下土為10:3:1的進行混合,并形成混合物。定枝初期的氣溫通常在19℃,24攝氏度的溫度是溫室里最適宜的溫度,而空氣的的濕度則要保持90%以上,灌水量可以慢慢減少。并保持溫室處于通風狀態(tài)。插穗生根后2—3周,就可以煉苗了[72]。1.4.3扦插繁殖技術研究概況植物的所有遺傳基因信息存在于植株體的幼嫩細胞中,通過人工的誘導,進行分裂,然后再進行分化,組建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個體。這就是扦插的原理。扦插技術受到扦插基質、扦插時間和插穗的規(guī)格影響較大。其次,外界的環(huán)境因素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扦插基質扦插基質起著固定插穗的作用,并為其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礦質元素,滿足其生根的需要。這類物質也叫做生根基質。最佳的扦插基質要有較好的排水性和通氣性,并且對插穗沒有病毒危害。每種植物因對營養(yǎng)物質和礦物質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扦插基質成分也不一樣。如在我國,學者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不少的結果:賈梯等通過研究,認為最佳的翅果油樹綠枝扦插基質是砂和珍珠巖;而鄭蓉等則發(fā)現(xiàn)了最佳的馬尾松扦插基質是珍珠巖;吳玉華等指出將相同比例的園土和河沙混合,是最佳的四季桂花扦插基質;羅杰等發(fā)現(xiàn),蛙石和珍珠巖最適合月季半成熟枝條扦插繁殖;張海洋等發(fā)現(xiàn),用珍珠巖和全營養(yǎng)土按照4:1的比例進行混合,成為紫景天扦插基質最佳的一種;沈紅香等和張雪平等認為,珍珠巖和蛙石按照相同比例混合,是最好的天竺葵和一串紅扦插基質;楊燕紅等發(fā)現(xiàn),腐葉土是胡頹子扦插的最好基質等等[73-75]。扦插時間外部環(huán)境對扦插的影響也很大,因此,應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保證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以滿足扦插枝條的生根需要。988年,日本學者森下義郎撰寫了《扦插技術與理論》一書,他指出,插穗的的采集時間對插穗的效果影響很大,要想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就要選擇在休眠期采條。而且,不同的樹種,采條的最佳時間也不同。經過多次的試驗,國內學者楊永生在2002年指出,尖杉最適合在春季扦插;陳曉芬和吳曉明發(fā)現(xiàn),南方紅豆杉冬季,尤其是11月下旬扦插最佳;李福秀認為,12月份最適合豬母果扦插;黎霞等研究表明,12月份銀葉扦插最好。謝前途認為,6月份最適合茶樹扦插等[76-78]。插穗的選擇通常,在插穗從樹上采摘下來之后,到扦插前這段時間里,只有依靠自身體內原有的物質營養(yǎng)保持活力。如果插穗的長度太短,包含的營養(yǎng)物質太少,無法滿足自身在扦插前這段時間的需要;如果長度太長,又會影響其生根率。因此,剪切插穗時,要保持適宜的長度和粗度。才能提高扦插生根率。1977年,白東河經過大量的扦插試驗,從中得出沙棗插穗的長度在12-15cm之間時生根率是最高的;1979年,周林等大沙棗扦插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插穗的粗度在1cm左右時,成活率最高;2004年,周建勇指出,落葉樹種的插穗最佳長度是在10到20cm之間;草本類為7-10cm,生根率最佳[79];2008年,周志剛發(fā)現(xiàn),2年里生的四合木插穗最好的長度就是10cm。在相同的母樹上剪切的插穗,直徑小的生命力較弱,生根能力較差,不容易形成層厚。環(huán)境因子插穗在生根過程中,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很大。如果光照太強,而水分不足,就會導致插穗體內的水分蒸發(fā)過多,從而引起枯萎;如果光照不足,空氣中的濕度過大,導致插穗的光合作用減弱;再加上基質中氧氣的不流通,引起插穗腐爛。如果溫度太高,則會抑制插穗內酶的活性,影響生根。郭云文等通過對山蕎麥扦插繁殖進行研究,得出其最好的透光量、晝溫以及夜溫分別是在30-50%,21—27攝氏度以及15攝氏度左右;王濤指出,植物扦插基質中的含水量應該達到10%左右,最佳的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80-82]。1.5沙棘的繁殖技術沙棘對環(huán)境有著很高的適應性,使用通常的林木繁育方法都能夠成活。但如果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生產,并能夠保證其品質,就要采用最適宜的特定的繁殖方法。種子繁殖也叫有性繁殖,這種方法具有簡單可行的優(yōu)點,但有著很多缺陷:首先,采種操作相對困難。其次,種子的異質性大,難以控制苗木的雌雄株比例。雌株的數(shù)量少,降低果實的產量;并且它們一般會失去母體的優(yōu)良性狀,整體質量下降。所以,這種繁殖方式多使用在雜交育種上,不適宜經濟林及人工種植沙棘。為了避免上述缺陷,通常采用無性繁殖的方式。嫁接方式可以控制雌雄比例,也能夠縮短培養(yǎng)周期,提前結果時間。但其操作繁瑣,后期管理工作量大,只有在對中低產林進行改造時采用[83]。由于沙棘有著發(fā)達的根系,因此可以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培育苗木。這種方法保證了較高的成活率,苗木的長勢旺盛。但需要較大數(shù)量的苗木。因此,生產效率較低,無法在短期內生產出大量苗木;還有壓條繁殖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有著較高的壓條率,但育苗效率低,無法廣泛應用。此外,還有,沙棘組培繁殖方式,這種方式在研究上雖然也取得了成功,但其缺點較多:第一,外植體的選擇比較單一;第二,要在無菌條件下操作,難度較大;第三,投入成本高[84]。目前,只是用這種方式培育出了植株的幼苗,還沒有成為成苗。因此,還無法廣泛推廣這種技術。目前,扦插繁殖是廣泛使用的沙棘繁殖技術,在這方面,我國的研究人員也投入了最多的研究。扦插繁殖的方法分兩種,分別是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而這種分類的依據(jù)是通過枝條的木質化的程度進行區(qū)分的。除此以外,扦插的方式也有好幾種,分別有葉插、枝插、根插等幾種,區(qū)別在于進行扦插的繁殖器官不同。扦插方式有著簡單易行、見效快、產量高的優(yōu)勢,而且這些幼苗都保持了母體的優(yōu)良性狀。有效地提高雌株數(shù)量,避免了有性繁殖方式的缺陷。要想培育出優(yōu)良的苗木,首先要有優(yōu)良母樹或采穗圃。在整個過程中,使插穗生根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亞奧知道出生的根質是非常重要的,他直接影響著苗木的成活率。第一種,嫩枝扦插法。首先要用半木質化帶葉的枝條來代替插穗,這種枝條還處于生長期內,所形成的層細胞往往他們的分裂能力是非常的強的。在扦插后,根原基就會很快的形成,然后在慢慢的分化成不定根。根的質量和品種、類型、采條時間等因素有關。此外,還要重視扦插前插穗的預處理。在扦插后,注意控制好溫濕度,做好后期管理工作。這種繁殖方式被廣泛應用在沙棘的生產上。第二種,硬枝扦插。選取完全木質化的枝條作為穗。這種枝條生根率較高,對條件要求比較簡單,不需要溫室,可以直接進行露地扦插。生產周期短,當年可以就可以出圃。專家們對于扦插之前的預處理都非常重視。1.6研究的目的與意義荒漠化嚴重地影響著世界上許多的國家,我國深受其害。在我國的許多地區(qū),水土流失的情況在不斷地加重,從而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在不斷地惡化。環(huán)境問題十分嚴峻。植被的生態(tài)作用逐漸開始被人們所重視,特別是沙棘,有著很強的恢復生態(tài)作用。即使是氣候干旱貧痔的廢棄土地,沙棘也憑著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很好地生長。成為荒山、荒灘上的主要樹種或伴生樹種,能夠顯著改善周圍環(huán)境,防風固沙,改良土壤;其林冠層能夠截留降雨,枯落物層的持水作用,根系具有較強的固土作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沙棘減少環(huán)境的污染物,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此外,沙棘有著龐大的根系和很強的固氮能力,提高了土壤里的氮素量,增加了土壤養(yǎng)分,不但有利于其它植物的生存和發(fā)展,促進了伴生、混交物種的生長,這樣一來,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就將更加的優(yōu)良。豐富了當?shù)厣锏姆N類,形成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沙棘還有著重要的藥用價值。作為一種中藥材,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沙棘展開了研究開發(fā)。當下,我國正在推進中藥現(xiàn)代化、國際化工作,中藥材的標準正在提高,這就要求中藥材企業(yè)的生產嚴格規(guī)范。而原料的質量,嚴重地影響著產品的質量。而不同的栽培技術和生長條件不但影響著沙棘的質量,還和產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加大對沙棘的繁殖技術研究,以促進這項規(guī)模生態(tài)經濟的發(fā)展[85-86]。在2002年6月1日國家藥品監(jiān)督局頒布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oodAgricultualPracticeofplantandanimalofmedical,簡稱GAP),以此為指導,制訂出了中藥材品種種植的標準以及其操作的規(guī)程(簡稱SOP),推廣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更好的建立起科學的。合理的種植、加工以及貯運的渠道,從質量和數(shù)量上為產業(yè)化生產提供保障[87]。目前,對沙棘的價值研究更加深入,其食用和藥用功能被更多地開發(fā),出現(xiàn)了大量的沙棘產品加工企業(yè),各種沙棘產品陸續(xù)走上市場。市場對對沙棘苗木的需求量大增,而要緩解這種緊張的局面,就要提高沙棘的種植技術,進行規(guī)?;鸵?guī)范化種植。我國在近二十年來,對沙棘的繁殖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具體的項目集中在扦插繁殖方面。但專家們對于這項技術的研究結果大不相同,導致沙棘的種植標準無法統(tǒng)一。采用硬枝扦插繁殖,從栽種到生根,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在內外部綜合因素的作用下,插穗生成不定根。本文總結了之前專家們的科研成果,實驗材料選取的是主要沙棘品種李沙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3種,對這些品種繁殖方法進行系統(tǒng)研究,采取小區(qū)實驗對照的方法,對各個品種的種子在繁殖、硬枝扦插、嫩枝扦插進等步驟上進行了對比實驗。選擇最佳的繁殖方法,為沙棘生產提供技術上的指導。有利益提高沙棘的種植技術,從而為奠定其規(guī)范化和規(guī)模化的基礎,進而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種植、加工、貯運一條龍渠道。1.7技術路線沙棘屬于珍貴的植物資源,兼具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隨著人們對沙棘的研究深入,其價值被更多人所知曉,沙棘產品的開發(fā),導致需求量增加。加上人工沙棘林的壽命并不是很長,因此,目前沙棘原料供不應求。沙棘的繁殖方式一共有兩種,分別是種子和扦插繁殖。第一種有著優(yōu)良性狀失去的缺陷。第二種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插穗的平均長度在10cm以上。也有采用6cm插穗的報道,每年繁殖量很少。在本文的實驗中,選取的沙棘插穗都小于3cm。這種實驗方式叫做微扦插,主要對其生根的機理進行研究,以增加苗木優(yōu)良品種的采條量,能夠獲取更多的插穗,培育更多的苗木,這些都能夠為沙棘的產業(yè)化和規(guī)模化提供種植的條件。實生繁殖萌發(fā)情況種子引發(fā)實生繁殖萌發(fā)情況種子引發(fā)不同基質對照沙棘不同基質對照沙棘結論不同林齡母樹對照插穗木質化程度對比無性繁殖結論不同林齡母樹對照插穗木質化程度對比無性繁殖不同插穗節(jié)數(shù)對照不同插穗節(jié)數(shù)對照不同插穗密度對照不同插穗密度對照不同灌溉水對照不同灌溉水對照不同施肥量對照不同施肥量對照圖1-1技術路線圖第二章研究地區(qū)的自然概況和實驗方法沈陽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推廣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研究地區(qū)的自然概況和實驗方法2.1研究地自然概況研究地點設于開原市市城東鄉(xiāng)沙棘種植區(qū)。開原市城東鄉(xiāng)沙棘苗圃,占地500畝。苗木為大果無刺沙棘、鈣果等優(yōu)良品種,這些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開原市的地理位置屬于溫帶,其氣候屬于北溫帶的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夏季為3個月,氣候炎熱,最高溫在7月,可達36.5℃,當月平均氣溫在24℃左右;冬季寒冷漫長,1月份最低溫度可以達到-35℃,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均降水量為680毫米。春夏主吹西南風,秋冬主吹西北風。全年的日照時數(shù)一共有2590小時左右。9月末至來年4月末為霜期,無霜期為155天左右。2.2實驗材料與方法2.2.1實驗材料本實驗選取的沙棘品種,分別為李沙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三種。這幾種品種都是遼寧地區(qū)選育出來的,都屬于優(yōu)良的品種。(1)實生繁殖的時間為2013年9月,選用圃地中沙棘實憂品種種子作為材料,經自然晾曬風干后,以干果的形式在貯藏與5℃冰箱6個月。本實驗在吉林農業(yè)大學植物實驗室開展。(2)2014年4月上旬,本實驗開始了。首先,選取優(yōu)良品種的母樹,進行采條。運回試驗室之后立刻對其進行噴水。然后,將插條按照方案的尺寸進行截取,成為插穗。接著,在插穗上做好標記,然后捆綁起來,并將其基部浸泡在清水中。接下來,用圃地土作為基質,在溫室內鋪開約10cm厚。按照5.0×1.0m的尺寸制成插床。最后,在扦插前的1周,一定要用濃度為500mg的高錳鉀溶液用于噴灑基質,起到消毒作用。3小時之后,再用清水沖洗,就可以栽種了。2.2.2實驗方法實生繁殖。(1)采種及種子保存在圃地中挑選出優(yōu)良的母樹,即長勢旺盛,能夠抵抗病蟲害,環(huán)境適應性較強的沙棘樹。在果實成熟后,剪下果枝,采集果實。然后浸泡在清水中,24小時之后,進行清洗,直到洗去種子外面所有的雜質,用清水再沖洗一次,放在陰涼的地方晾干,48小時之后,放入冰箱貯藏。(2)沙引發(fā)處理河沙用180℃高溫烘干1h,用篩子篩去大沙粒及雜質。選取300粒,平均分成3份(每份300粒)。然后用清水沖洗,將質量不好的種子剔除,用紗布包好剩下的沙棘種子,放入0.5%的KMnO4溶液中,浸泡30分鐘,起到消毒作用。流水沖洗至無藥品殘留。將種子分別拌入3份等量的沙子中,按沙子與種子總重量的80%加入去離子水[88],拌勻后置于密閉容器內,分別于15℃、25℃人工氣候箱,35℃的恒溫恒濕箱中進行黑暗引發(fā)7d后,用篩子在流水下將種子淘洗出來,在(25±1)℃的溫度下回干后,在24h后備用。按照上面介紹的消毒方式,至于那些沒有引發(fā)處理的種子全部都作為對照。在25℃左右的溫度下,將處理組和對照組種子放入去離子水中浸泡24小時。(3)發(fā)芽試驗先鋪3層去離子水浸潤濾紙,制作成發(fā)芽床,放入培養(yǎng)容器中,處理好的種子就會均勻的擺放到容器里,蓋上容器的蓋子。放在溫度為25℃左右的陽光下每天照射8個小時,然后放入濕度為80%的人工氣候箱中等候發(fā)芽。每次處理100粒種子,這樣重復3次。(4)萌發(fā)及芽苗形態(tài)指標每天定點(上午10時)觀察發(fā)芽狀況,及時補水,同時記錄不同處理的發(fā)芽始見天數(shù)、每天的發(fā)芽種子數(shù)。實驗的發(fā)芽標準是胚根突破種皮超過2毫米,從置盤日開始計算,一個月后發(fā)芽期結束。在第15日時對發(fā)芽勢進行判斷,發(fā)芽率在一個月滿時進行計算。發(fā)芽試驗結束后從每個處理的3個重復隨機抽取10株正常幼苗測定其芽苗的莖長和根長,精確到0.01mm。并計算發(fā)芽指數(shù)、活力指數(shù)。無性繁殖(1)硬枝扦插開原地區(qū)種植的沙棘,廣泛應用無性繁殖方法進行生產。一般在4月份在母樹上剪下硬枝,5月份開始扦插。采集插穗的具體步驟為:選取-2年生的優(yōu)良品種的苗木作為母樹,其要具備的條件就是樹得形狀要好、長勢必須旺盛、抗病蟲害能力一定要強。所以要從母樹的根部或主干上剪切下發(fā)育程度好的萌生枝條才能夠滿足其條件。采條時間:多在秋末冬初進行,采條后及時進行貯藏。這個季節(jié)的樹枝含水量高,含有營養(yǎng)物質最多。而另外一些樹種里面含有濃度很高的抑制劑,這樣的就需要仔細觀察,選擇秋天樹葉變黃但還沒有落下時采集。插穗的截?。艚兀簭哪笜渖霞羟邢聛淼闹l,因為長短不一,還要按照標準的尺寸剪成插穗。其長度有一個浮動的范圍,要求必須要包含一定數(shù)量的根原始體以及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每株至少要有2個飽滿芽。長度最好在10~25cm。易生根樹種可短些;難生根樹種可長些。插穗切口要平滑。上切口應為平面,斜口。平口的優(yōu)點是生根均勻。單、雙斜口容易生成偏根,但是這種的切面非常的大,如此一來就能夠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養(yǎng)分了。成活率較高。通常,生根較慢,愈是傷害組織生根的樹種愈是要采用這種切口。下切口應在節(jié)的下方1cm左右進行,能夠促進生根。插穗的沙藏催根:有些樹種不容易生根,這種方法可以促進發(fā)芽。在11月份剪切下插穗,在室外進行沙藏催根。到次年春季扦插,能提高發(fā)芽率。方法基本同種子的層積催芽。將插穗捆成小捆,小頭向上排放在沙坑里,用5cm厚的細沙蓋上。然后再放一層。依次如此。一定要注意在貯藏的時候,必須保證其濕度量,做好定期的檢查,避免水分太大引起插穗霉爛,或濕度太小插穗失去水分而干燥。扦插時間:雖然說春秋季都可以,但是最好在春季,并且春季進行扦插的時間最多。春插的最佳時間是芽萌動前。首先要整理好基質,施足底肥。不同的樹種,扦插密度不同。同時,苗圃土壤比較肥沃的,密度可以稍微減小。它的行距多為30~80cm,株距在10~20cm以內。對于速生樹種,以及土壤肥沃者,應減小密度,加大行距,;反之,應小些。扦插方法:扦插的時候可以采用直插或斜插。通常,一些樹種要是容易生根,插穗的長度耶較短的話,并且土壤也非常的疏松,這是就要采用直插的方法。反之,應采用斜插的方法。不過斜插也有些弊端,比如容易出現(xiàn)偏根或彎曲的現(xiàn)象,這樣以來,以后在起苗、包裝及栽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扦插深度要適當。扦插過淺,插穗外露在土外部分多,容易失去水分。扦插進土壤過深的話,并且土里溫度非常的低,氧氣就會不足,生根自然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扦插時,氣候溫暖都比較的濕潤,上面第一芽一定要露出地面。如果扦插時寒冷而干燥,上端要和地面平,然后覆蓋上泥土,以保持溫度和水分。扦插好后,要用腳將土踩實,防止插穗的下端和泥土接觸不密,然后灌足水。(2)嫩枝扦插插前準備:首先在插前1~2年前,要先建立采穗圃,做準備。其中苗木的株行距保持在1m×2m,嚴格控制株高,使其高度不超過1.5m。當了使用3年以后,就要采取稀疏和強度進行修剪。采穗時間:每個地區(qū)氣候的不同,會影響沙棘新稍開始生長的時間也有著不同,因此采穗的時間一定要根據(jù)當?shù)刂l的發(fā)育狀態(tài)決定進行。一般,在遼西等地區(qū),多選在6月中下旬的陰天進行,或者早晚進行也行。母穗林齡:母樹的樹齡不宜過老,通常為2年左右的為佳,扦插育苗效果最好。選地:扦插苗床的土壤為沙壤土,修建在靠近水源電源的地方,另外在地勢上的選擇上也要選地勢高,背風的地方,并且陽光一定要充足,能夠方便排水。修苗床:優(yōu)質苗床是嫩枝扦插育苗的基礎設定苗床時,要根據(jù)噴霧設備的尺寸。苗床的樣式有圓形和方形的。方形苗床的面積要根據(jù)地形和扦插苗木的數(shù)量確定。之后就開始整地。整地深度要求達到15-20cm。方形苗床寬度為1米,圓形苗床寬度為2.2米,并修成高床式,高度為15-20厘米。中心砌一水泥基座,將噴霧設備固定在上面。每床的中間可以鋪設磚道,方便操作。因為需要長時間噴水,在苗床的周邊,要修好排水溝,及時排出多余的積水,影響插穗的發(fā)芽率。扦插苗床的基質:我國不同地區(qū)建造的沙棘嫩枝扦插苗床形態(tài)不同,規(guī)格也不一樣。開原地區(qū)的苗床,高度多為40cm,四周采用磚塊建造,底層預留有許多排水孔。床內底層鋪上一層小石子,上面蓋上一層煤灰渣,然后在上面鋪上一層干凈的河沙。這樣的結構,能夠讓插穗有著充足的空氣和水分。由于河沙和煤灰渣孔隙較大,很難維持水分和溫度,內部溫度變化大,易干燥。為了避免這些缺陷,我們在實驗中,又建了一組用牛糞和草炭做基質的苗床試驗,以進行對比。扦插苗床的消毒:苗床在栽種前選擇晴天進行晾曬2-3天,晾曬完以后,使要用濃度為0.2%-0.5%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苗床上的土壤進行噴灑。2.3研究內容1)沙棘種子在不同溫度條件下沙引發(fā)的研究;2)三種實驗品種的插穗木質化程度對照試驗;3)三種實驗品種不同基質的對照試驗;4)李沙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不同林齡插穗母樹的對照試驗;5)對李沙6號截取的插穗節(jié)數(shù)不同,進行生根率的對照試驗;6)李沙6號的不同扦插密度的對照試驗;7)李沙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在不同水質下生長情況對照試驗;8)對三種實驗品種施加不同的肥量,進行生長量的對照試驗。2.4數(shù)據(jù)分析(1)種子繁殖在本次實驗中,通過對SPSS19.0和Excel軟件的應用獲得了很多的數(shù)據(jù),從而進行了統(tǒng)計,展開分析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其中的差異進行檢驗比較;發(fā)現(xiàn)差異明顯的,然后再通過LSD和Duncan進行比較,并用字母重點標記;通過對比找出差異。再將其還原為試驗真實值,最好用平均值±標準差(Mean±SD)表示,以說明結果。(2)扦插繁殖在扦插后,要做好管理跟蹤工作,每天對生根情況進行調查記錄。插穗開始生根之后,要開始記錄。50天后,把這50內記得生根率、平均生根數(shù)和平均根長的記錄進行全面的匯總,統(tǒng)計出結果。此外,調查的內容包括插穗生根的部位,距離切口的尺寸,對不同的生根類型進行統(tǒng)計,計算出各種類型所占的比例。最后,使用SAS統(tǒng)計軟件對各個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提供分析研究依據(jù)。第三章實驗與結果分析沈陽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推廣碩士學位論文第三章結果與分析3.1種子繁殖在種子繁殖試驗中,實驗的對象為沙棘實憂品種的種子,以沙引的方式,以7天為期限,在不同的溫度下進行,從而一步一步觀察溫度等對沙棘種子的影響。如表3-1、圖3-1.表3-1不同溫度條件下沙引發(fā)7d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①Table3-1Effectongerminationofseedsbypriming7d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溫度(℃)始發(fā)日(d)發(fā)芽率(%)發(fā)芽勢(%)CK16.66±2.89a35.33±2.89a4.00±3.61a157.23±0.58b90.00±1.73b66.00±2.00b258.31±0.47b72.00±1.00c35.33±0.58c3511.23±0.58c50.00±1.00d13.00±2.08d①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的差異(P<0.05)圖1不同溫度條件下沙引發(fā)后種子日萌發(fā)情況Fig.1Conditionongerminationofseedsbysandpriming7d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統(tǒng)計結果(表3-1)表明:同對照相比,各溫度條件下沙引發(fā)處理的沙棘種子始發(fā)日提前5-7d,發(fā)芽率提高到了15%~55%左右,發(fā)芽勢提高11%~62%左右。此外,三種實驗方法得到的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佳的方法是在15℃時進行沙引發(fā)處理,發(fā)芽起始時間約為一周,一個月之內,發(fā)芽率能達到九成,這樣以來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的情況明顯超過其他處理方式;且由圖3-1可以看出該處理的沙棘種子相較其他處理能夠在短期內快速、大量、整齊的萌發(fā)。綜合各指標評價,沙棘種子以沙子為基質(水分含量是種子和沙子總重的80%)的引發(fā)處理在15℃條件下最為適宜。3.2無性繁殖3.2.1插穗木質化程度對扦插苗成活率的影響是本次實驗選取的插穗,是從李沙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這三個品種上截取下來的,有幼枝,也有硬枝。扦插苗成活率在扦插50天后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3-1.表3-2硬枝扦插與嫩枝扦插成活率比較Table3-2Hardwoodandsoftwoodcuttingssurvivalrate種名方式成活率(%)李沙6號硬枝扦插79.0嫩枝扦插94.0實優(yōu)2號硬枝扦插82.0嫩枝扦插96.0遼阜2號硬枝扦插80.0嫩枝扦插95.0從表3-2可以看出,李沙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這三個品種的嫩枝扦插成活率均高于硬枝扦插成活率。說明,在進行沙棘扦插繁殖時最好選取幼嫩枝條進行繁殖,能夠獲得大批量的扦插苗,滿足生產上的需求。3.2.2插穗木質化程度對扦插苗生長量的影響扦插苗從萌芽開始,就進入一個生長相對緩慢的時期,然后才開始快速生長,最后到落葉,進入冬天的休眠。在其一年的生長時期內,每個時期的生長速度有著很大的差異,管理重點也不一樣。所以,種植人員要熟悉其年生長規(guī)律,對于苗木的生長來說,科學的合理的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試驗中,通過選取木質化枝條和幼嫩枝條進行扦插試驗,獲得扦插苗后50天對扦插苗地徑及苗高等生長量指標進行調查分析,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3-3表3-3硬枝扦插與嫩枝扦插一年生地徑、苗高比較Table3-3Hardwoodandsoftwoodcuttingsofannualdiameter,seedlingheightcomparison種名方式地徑(cm)苗高(cm)李沙6號硬枝扦插0.3942嫩枝扦插0.4344實優(yōu)2號硬枝扦插0.4045嫩枝扦插0.4548遼阜2號硬枝扦插0.3739嫩枝扦插0.4142表3-2顯示,三個實驗品種幼嫩枝條,和木質化枝條相比,能夠獲得更多的苗木數(shù)量,且生長量較高。這說明,扦插繁殖質量受到插穗的生理年齡嚴重的影響。所以說,以后在沙棘扦插繁殖的時候,盡可量選取未木質化枝條進行繁殖。3.2.3不同扦插基質對三個品種嫩枝扦插成活率及生長量的影響在本次試驗中,設置了兩種基質,對實驗進行處理,以便進行結果對照:對照,細砂+煤灰渣+碎石;處理方法1,采用細砂+牛糞+煤灰渣+碎石;處理方法2,采用細砂+草炭+煤灰渣+碎石;上述兩種處理方式,不同之處在于基質的配方不同,這樣比例的基質土,其養(yǎng)分含量和苗床溫度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持水性也較高。另外選取3種沙棘品種的嫩枝,做上述的實驗,對嫩枝扦插在不同基質之中的成活率和生長量進行研究。在扦插50天之后,得出的結果如下:表3-4不同基質土對扦插沙棘成活率及生長量的影響Table3-4Effectsofdifferentmediumonthesurvivalrateandgrowthofcuttingseedlings營養(yǎng)土配置種名成活率(%)苗床溫度(℃)基徑(cm)苗高(cm)同一處理苗高差值(cm)處理1李沙6號95.026.60.43444實優(yōu)2號96.026.60.45480遼阜2號95.026.60.41428處理2李沙6號94.525.30.41423實優(yōu)2號95.025.30.42450遼阜2號94.025.30.37396對照李沙6號8402實優(yōu)2號95.024.60.40420遼阜2號95.024.60.35375表3-4顯示:李沙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這三個品種在不同的基質當中,成活率都保持在95%左右。但處理1的苗木生長量地徑和苗高最佳。這表明,在采用扦插苗木的方法時,生長量會受到基質的一定影響。3.2.4不同林齡母樹的插穗對沙棘成活率與生長量的影響這次實驗,實驗品種仍然是6號、實優(yōu)2號、遼阜2號。從這三種母樹中分別選取2年生、3年生、4年生和5年生的插穗。不同樹齡上的插穗成活率及生長量數(shù)據(jù)見表3-5。表3-5不同林齡母樹的插穗對苗木成活率與生長量的影響Table3-5Effectonseedlingsurvivalrateandgrowthofdifferentagetreecuttings種名母樹年齡(a)成活率(%)生長量(cm)地徑高度范圍平均高度李沙6號2950.5040-5045實優(yōu)2號2980.5245-5550遼阜2號2940.5040-5045李沙6號3950.4530-3533實優(yōu)2號3970.4835-4037遼阜2號3950.4530-3532李沙6號4850.4025-2827實優(yōu)2號4860.4225-3028遼阜2號4850.3925-2827李沙6號5800.3520-2524 實優(yōu)2號 5800.3722-2725遼阜2號5790.3620-2524從表3-5可以看出:這三個品種出奇了一致,在2年和3年生插穗的成活率都是最高的,均在94%以上,但是扦插苗后期的生長量地徑、苗高以及苗平均高度2年生插穗的扦插苗要比3年生插穗獲得的扦插苗生長量大,而4年-5年生插穗無論是在成活率上,還是在后期扦插苗生長量上均不如2-3年生插穗獲得扦插苗生長量。實驗結果表明,越是年齡大的母樹,其插穗的生根率和成活率就越低,生長量相對來說也不是很高。3.2.5不同插穗節(jié)數(shù)對李沙6號生根率的影響在本次實驗中,選取的插穗是從5年生的沙棘優(yōu)良品種李沙6號上截取下來的嫩枝條。分別截取成包含芽數(shù)為1、2、3、4、5、6個,做3次重復實驗。不同處理的生根率見下表。表3-6不同插穗的基本情況Table3-6Thebasicsituationofdifferentcuttings處理節(jié)(芽)數(shù)平均長度(cm)插穗橫切面直徑(cm)A12.350.32B23.880.32C34.910.30D45.930.29E57.300.30F69.440.33從表3-6可以看出:李沙6號的半木質化嫩枝插條的橫切截面直徑與節(jié)數(shù)并不成規(guī)律變化,如A和B兩個處理組,節(jié)數(shù)不同但截面直徑卻相同。這樣處理其實是為了將A和B進行對照,以便進行實驗分析。另外,插條的平均長度與節(jié)數(shù)是成正比的,這也與實際情況相符。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還能看出,插穗的橫切面直徑的大小與其平均長度也無明顯的相關性,如C和E實驗組,雖然橫切面直徑相同,但是他們的平均長度并不一樣。在試驗中選取了6種不同的處理(見表3-7),對插穗進行處理后分別進行扦插試驗,扦插50天后調查統(tǒng)計各處理扦插生根率情況,方差值得分析和多重比較的數(shù)據(jù)見表3-7,3-8。表3-7不同處理扦插生根率比較(%)Table3-7ComparisonofdifferenttreatmentsofCuttingRootingrate(%)處理區(qū)組ⅠⅡⅢA302020B706060C708090D907080E908080F9010090對上表中各處理方式得到的生根率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的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見表3-8。表3-8不同處理生根率方差分析Table3-8Varianceanalysisofrootingrateindifferenttreatments變異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值F0.05F0.01處理9247.7751885.5532.023.335.64區(qū)組77.77238.880.660.667.56誤差588.901058.89總和10094.4417表3-8顯示,處理方法對生根率有著很大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生根率受到插穗節(jié)數(shù)的影響很大。多重比較結果見表3-9。表3-9不同處理生根率差異比較Table3-9Differenceinrootingrateofdifferenttreatments處理平均成活率Xt-AXt-BXt-CXt-DXt-EF93.370.0**30.0*13.313.310.0E83.360.0**20.03.33.3D80.056.7**16.70C80.056.7**16.7B42.519.2**A23.3表3-9顯示,1芽的生根率明顯低于3、4、5、6芽,2芽的生根率明顯低于6芽。實驗證明,生根率和插穗的芽數(shù)成正比。進一步得出,不同的芽數(shù)插穗,對沙棘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響都是存在的,以及存在的依據(jù)。3.2.6不同扦插密度對李沙6號扦插成活率及生長量的影響本次試驗采用利潤和上述同樣的管理條件,選用李沙6號作為實驗材料,通過探討株的行距對苗木的成活率與生長量所產生了那些影響進行探討(見表3-10)。表3-10不同扦插密度對對李沙6號扦插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Table3-10Effectsofcuttingdensityonsurvivalrateandgrowthrateofseedlings扦插密度(cm×cm)扦插株樹(株/㎡)種名苗高(cm)地徑(cm)成活率(%)5×4500李沙6號30-450.30-0.4095實優(yōu)2號40-500.35-0.4597遼阜2號30-400.30-0.35924×3833李沙6號20-300.25-0.3090實優(yōu)2號25-400.25-0.3595遼阜2號25-350.20-0.30896×3556李沙6號20-300.25-0.3085實優(yōu)2號25-430.27-0.3590遼阜2號25-350.23-0.30877×3476李沙6號20-250.20-0.2580實優(yōu)2號25-300.20-0.3085遼阜2號20-300.20-0.2782表3-10顯示:當苗木在距離為5×4cm的時候,空間的分布才是比較合理的,有助于苗木的通風和透光,成活率與生長量雖然上去了,但是成活率和生長率的數(shù)量卻偏少。當株行距為4×3時,株數(shù)達到800多棵,李沙6號和實優(yōu)2號沙棘品種成活率也在90%以上,總結上述株行距及生長量情況發(fā)現(xiàn),當扦插苗的株行距較為適宜時,扦插苗的成活率及生長量均可以達到最佳狀態(tài)。因此,我們在扦插過程中要注意株行距的選擇,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3.2.7不同灌溉水對沙棘不同品種嫩枝扦插的影響插扦植物自身就有著一種所謂的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因此不同的種類澆水的方法也都不同,當灌溉水直接送入盆內,根系是最先接觸和吸收水分的,這是最為常見的澆水方式。還有幾種常見的澆水方法為:浸盆法、噴壺灑水法、細孔噴霧法。在苗木的生長旺季,加大澆水量同時進行施肥,這種方式叫做放水;并沒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而找水就是說在非正常的澆水時間段內,對個別缺水的植株單獨補澆。最好試一試在某一階段進行適當?shù)臏p少或是去暫停澆水次數(shù)和用量,對苗木進行缺水鍛煉,這種方式叫做扣水。苗木的生長度和噴灌的方式有著較大關系。通過將方塘水和深井水對苗木進行噴灌的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表3-11不同灌溉水對苗木生長情況的影響Table3-11Theinfluenceofdifferentirrigationonseedinggrowth重復區(qū)(40株/小區(qū))品種方塘區(qū)(cm)深井區(qū)(cm)差值(cm)1李沙6號402119實優(yōu)2號452520遼阜2號4121202李沙6號382711實優(yōu)2號433013遼阜2號3826123李沙6號342311實優(yōu)2號372611遼阜2號3323104李沙6號32293實優(yōu)2號35341遼阜2號33294合計=SUM(ABOVE)449=SUM(ABOVE)314=SUM(ABOVE)135平均372611表3-11顯示:6月份時,深井水的水溫是低于塘水的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股份發(fā)行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紅花山牽牛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大齒輪鉸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農村林地入股合同范本
- 共用煙道維修合同范本
- 科技企業(yè)如何將ESG融入企業(yè)文化
- 企業(yè)尋求合作合同范本
- 親子活動基地合同范本
- 會展平臺 合同范本
- 8小時工作制合同合同范本
- 湖北省黃岡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中試卷(含答案)
- ××管業(yè)分銷市場操作方案
- 《ISO 41001-2018 設施管理- 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專業(yè)解讀與應用指導材料之15:“7支持-7.6 組織知識”(雷澤佳編制-2024)
- 2024年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人員-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人員(主體結構工程)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向量共線定理》同步課件
- 小學數(shù)學學習經驗交流課件
- 2024年第二批政府專職消防員招錄報名表
- 注塑模具基礎知識
- 2024年單招考試題
-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期末測試卷及答案【可打印】
- 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教學研究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