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同課異構活動交流講話稿_第1頁
教師同課異構活動交流講話稿_第2頁
教師同課異構活動交流講話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教師同課異構活動交流講話稿

老師同課異構活動溝通講話稿

各位老師:

我雖然是包頭師專畢業(yè)的,但多少年不接觸教育行業(yè),有一點門外漢的感覺。好在最近多次深入學校,對于教學活動有了肯定的了解和理解。今日,有幸參與了兩個地理老師的同課異構活動,可以說是受益匪淺,感覺了自己的差距,至少是讓我重新了解了中東的地理概況和石油儲量、產量和出口數量。今日我為什么聽課?一方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深入同學和課堂向師生學習;另一方面,主要是對于同課異構這個新生事物不是特別了解,通過進課堂,感受了同課異構的內涵和本真。兩位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思路特別清楚,而且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同時兩位老師語言特別流暢,能夠精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授課的主要內容和精神。下面,我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索。

一、關于對同課異構的認識

同課異構,意思是同一節(jié)的內容,由不同老師依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并上課。由于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同一內容用不同的風格、方法、策略進行教學的課。聽課的老師就通過對這些課的對比,結合他們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過這節(jié)課所經受的過程或沒上過的為自己預備上這堂課進行第二次備課。同課異構就依據同學實際、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老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巴n異構”教學研討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溝通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溝通彼此的閱歷,共享勝利的喜悅。或者,為某個未解問題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維的角度,迥異的風格,不同策略在溝通中碰撞、升華,這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討,可以整體提升老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結合同課異構的內容,我想同課異構主要呈現(xiàn)出兩個特點:一是同課異構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老師的素養(yǎng)。這是一個最大的目標。幾個老師講同一內容,大家相互聽,相互對比,這樣誰好、誰差,可以說是特別明白。課堂的質量表達出老師的綜合素養(yǎng)以及老師的上課水平和技能。然后大家發(fā)言溝通,通過這樣的活動,達到相互溝通、學習、借鑒和啟發(fā)的目的。我以為同課異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讓老師在對比之中查找差距。二是同一內容,不同的教法。這也是教無定法的主要的方式和途徑。本身老師受到自己的學歷以及經受影響,必定會對于社會或者是教材的內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所以說教法也是不同的,這是特別正常的。同一內容,教的讓同學有愛好接受和理解,讓同學活躍起來,激發(fā)同學的思索和參加,這些都是需要達到的目的。

這是我通過傾聽兩位老師對于同課異構的初步想法和感受。

二、關于同課異構存在的一些問題

發(fā)覺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查找差距、提升課堂質量,我想這是我們搞同課異構的最主要的目的。所以說,帶著問題來聽,帶著問題來問,帶著問題來討論和思索,這也是我們搞同課異構的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不討論問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或者是表揚與自我表揚,這就不是我們所情愿看到的。尤其我們都是自家人,就是找毛病,找問題,就是言溝通、研討,最終形成共識,達到共同進步和提高。我們在同課異構活動中,肯定要樹立問題意識,樹立批判與自我批判意識,肯定要找問題、找錯誤。這是我們搞同課異構的最為主要的目的。不要惜情護面,不要感覺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