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1頁
(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2頁
(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3頁
(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4頁
(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版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

一.填上空題(共3小題)

1.解釋加點詞的古今意義。

(1)必固其根本

古:;今:。

(2)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古:;今:。

(3)則縱情以傲物

古:;今:。

(4)故略上報

古:;今:。

(5)于反覆不宜鹵莽

古:;今:。

(6)度義而后動

古:;今:。

2.挖空練習。

諫太宗十思疏(奏章)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句式:),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3.古今異義。

①必固其根本

古義:

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凡百元首

古義:

今義: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③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古義:

今義:盡情。

④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古義:

今義:走路。

⑤役聰明之耳目

古義:

今義:智力發(fā)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

二.文言文閱讀(共3小題)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題。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挥闷渥h,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葙Z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

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

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

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p>

②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這

B.莫不殷憂而道著殷:富足

C.則思謙沖而自牧牧:養(yǎng),這里指提高修養(yǎng)

D.雖董之以嚴刑董:督責

(2)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李牧連卻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賂秦而力虧

C.雖董之以嚴刑以地事秦

D.其可忽乎其聲嗚嗚然

(3)下列對“十思”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提出,作為帝王,在他計劃營造宮殿時,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以盡可能減輕百姓負擔,使他們安居樂業(yè)。

B.帝王擔負著治理天下的重任,當他產生驕傲自滿時,就應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樣寬廣低下,有能容納百川的胸懷。

C.帝王擔心自己偏信讒言邪說,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惡,將要施恩獎賞人時,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愛而賞錯。

D.帝王喜歡到郊外去打獵,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

(4)《諫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最后一句指出,君主不必“虧無為之大道”。但其實要達到“無為”,還需“有所為”。那么,根據的意思,如果想達到“無為”,君主應該怎么“有所為”?請用文章里總結性的原句回答。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唐太宗任人唯賢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即太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碧跒橹當咳荩窦佣Y異,擢拜諫議大夫。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鉤[注],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宮,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闭髟侔菰唬骸氨菹聦С际寡裕妓愿已?。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珪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

(《貞觀政要任賢》)

[注]中鉤:春秋時,齊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管仲輔佐公子糾。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帶鉤。后公子小白獲勝即位,是為齊桓公,他以管仲為相。

(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征雅有經國之才雅:平素,向來

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

C.非卿忠誠奉國奉國:獻身為國

D.多所弘益弘益:補益,增益

(2)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號紀年,是唐高祖李淵的年號。

B.“太子洗馬”中的“洗馬”即“在馬前馳驅”之意,為太子的侍從官,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

C.“擢拜諫議大夫”中的“擢”指降官,類似的還有“左遷”“謫”等。

D.“太宗幸九成宮”的“幸”指皇帝親臨到某地。

(3)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魏征原是太子的謀臣,唐太宗既誅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動之以情,終于使唐太宗寬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者又同此宴?!边@句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歸附唐太宗后,覺得遇見了知己之主,因而對以前的所為感到慚愧難當,決心效忠唐太宗,竭盡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委以重任。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譯文:

②尋以疾乞辭所職。

譯文:

③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

譯文:

④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

譯文:。

三.語言表述(共1小題)

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藏糧于民”一直是我國傳統(tǒng)的儲糧方式。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xù)保持高位,牢牢地把“糧袋子”抓在了自己手里。老百姓常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然而在糧食連年豐收、國家糧庫充盈的今天,①,不少農戶家庭甚至”零存糧”。農民存糧積極性不高,不禁讓人②。居安當思危,當務之急,國家應出臺政策、采取措施,③,這樣才能在糧食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

四.解答題(共1小題)

8.唐太宗批閱《諫太宗十思疏》后,“披覽忘倦,每達宵分”,可見魏征的勸諫很有成效。這篇奏疏能說服唐太宗,論證手法的巧妙運用功不可沒。請選擇一種論證手法加以分析。

五.作文(共1小題)

9.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边@句話引發(fā)了你哪些思考?給你帶來哪些啟示?

請以“源泉”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或看法。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六.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

10.下面是某高中語文組實施新型作文評價方式的流程圖。請據此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00字。

(進階篇)2022-2023學年下學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版高一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節(jié)選)

參考解析與試題解答

一.填上空題(共3小題)

1.解釋加點詞的古今意義。

(1)必固其根本

古:樹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3)則縱情以傲物

古:放縱自己的情感;今:盡情。

(4)故略上報

古:給……回信;今:向上級報告。

(5)于反覆不宜鹵莽

古:書信往返;;今:朝相反方向覆蓋住。

(6)度義而后動

古:適宜;今:正義、義氣。

(1)必固其根本古:樹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古:路人;今:走路。

(3)則縱情以傲物古:放縱自己的情感;今:盡情。

(4)故略上報古:給……回信;今:向上級報告。

(5)于反覆不宜鹵莽古:書信往返;今:朝相反方向覆蓋住。

(6)度義而后動古:適宜;今:正義、義氣。

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來自多讀多練,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文言文學習中歸納和積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增加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積累,掌握文言詞法和特殊句式的特點,增強文言文的語感,學習文言文的構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鑒文言文的表述方式和表現手法,牢記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2.挖空練習。

諫太宗十思疏(奏章)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建造、興建,這里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的事情則思知止以安使……安定人,念高危危險則思謙沖謙虛而自牧養(yǎng),懼滿溢容器中的水溢出來,比喻驕傲自滿而聽不進不同意見則思江海下居于……之下百川,樂以……為樂盤游游樂,這里指田獵則思三驅以為把……作為度(句式:省略句),憂擔心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謹慎地把事情做完,慮壅蔽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則思虛使……謙虛心以納下采納臣下的意見,想讒邪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則思正使……端正身以黜排斥,罷免惡奸邪小人,恩所加則思無因因為喜以謬不恰當地、錯誤地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過多地使用刑??偞耸迹肫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竭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恩惠,信者誠信的人效獻出其忠。文武爭馳爭著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赤松子和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之壽,鳴琴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輕易的天下就實現大治了,不言而化(百姓)得到教化。何必勞使……煩勞神苦使……辛苦思,代下司職,役役使聰明之耳目,虧減損無為無為而治,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其自然之大道最高的治世原則哉!

故解析為:

建造、興建,這里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的事情使……安定危險謙虛養(yǎng)容器中的水溢出來,比喻驕傲自滿而聽不進不同意見居于……之下以……為樂游樂,這里指田獵把……作為省略句

擔心謹慎地把事情做完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使……謙虛采納臣下的意見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使……端正排斥,罷免奸邪小人因為不恰當地、錯誤地過多地使用

竭盡恩惠誠信的人獻出爭著做好自己的事情赤松子和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垂衣拱手。比喻很輕易的天下就實現大治了(百姓)得到教化

使……煩勞使……辛苦役使減損無為而治,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其自然最高的治世原則

根據課文的解釋和有關的譯文,結合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分析判斷這些詞語的意思,從而作出解釋。

3.古今異義。

①必固其根本

古義:樹木的根

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凡百元首

古義:君王

今義: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③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古義:放縱自己

今義:盡情。

④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古義:形同陌路

今義:走路。

⑤役聰明之耳目

古義:聽覺、視覺靈敏,特指君王的視聽

今義:智力發(fā)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

①必固其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句意: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基。②凡百元首:古義,君王。今義,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句意:所有君主帝王。③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古義,放縱自己。今義,盡情。句意:得志以后,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④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古義,形同陌路。今義,走路。句意: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⑤役聰明之耳目:古義,聽覺、視覺靈敏,特指君王的視聽。今義,智力發(fā)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句意:勞損聰明的耳目。

故解析為:

①樹木的根。②君王。③放縱自己。④形同陌路。⑤聽覺、視覺靈敏,特指君王的視聽。

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來自多讀多練,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文言文學習中歸納和積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增加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積累,掌握文言詞法和特殊句式的特點,增強文言文的語感,學習文言文的構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鑒文言文的表述方式和表現手法,牢記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二.文言文閱讀(共3小題)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題。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

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

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

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②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1)根據前后文語意,賈誼十八歲時,憑借著能賦詩作文而在郡中有名,因此,“于郡中”做“聞”的狀語,不能分開,故排除D.根據后文“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這一句,可知是“吳廷尉為河南守”,吳廷尉是“為河南守”的主語,不能斷開,故排除A.“召置”是動詞,其支配的賓語是“門下”,二者不可分開,故排除B.故解析選C.譯文:賈生的名叫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能賦詩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氣。吳廷尉當時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羅致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

(2)A.錯誤,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因而,選項中“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的說法是錯誤的。故選A。

(3)C.錯誤,“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沒有提及,只是“后歲余,賈生征見”?!叭蚊麨樽约虹姁鄣男鹤恿簯淹醯奶担直硎咀约阂脖炔簧腺Z誼”順序不當,應該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然后才“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故選C。

(4)①短:詆毀。擅權:攬權。紛亂:使……變得混亂。譯文:于是詆毀賈誼說:“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雹跀担簩掖巍Q裕赫f,指出?;颍河械摹O?,削減。譯文: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

解析:

(1)C

(2)A

(3)C

(4)①于是指責賈誼的過失說:“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p>

②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

參考譯文:

賈生的名叫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能賦詩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氣。吳廷尉當時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羅致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吳郡守治理政事、安撫百姓在全國最有成績,過去又因與李斯是同鄉(xiāng)而常向李斯學習,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擔任廷尉。吳廷尉便向皇帝推薦賈誼,說他很年輕,頗為通曉諸子百家的學說。于是,文帝便把賈誼召到朝廷任命為博士。

當時賈誼才二十歲出頭,在朝臣中是最年輕的。每當皇帝詔令臣下商議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無言答對,而賈誼卻總是答得很完滿,人人都感到賈誼所講的,正是自己所要說的。于是,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才能趕不上賈誼。文帝也很喜歡他,一年之內,就把他從博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漢興到文帝經過二十多年,天下已經安定,朝野和睦,應當更定歷法,改變所崇尚的顏色,訂正法令制度,統(tǒng)一官名,大興禮樂,便詳細草擬了各項儀禮和辦法,建議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重新確定官名,全部變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剛剛即位,謙恭謹慎,一時還顧不上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諸侯回到封國,都是賈誼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議,打算把賈誼提撥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絳侯周勃、穎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人都嫉妒賈誼,便在皇帝面前詆毀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輕沒有經驗,專想攬權,把許多事情都搞亂了。”因此,皇帝從此也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建議,并派他去作了長沙王吳差的太傅。

賈誼已經辭別朝廷前往任所,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氣候潮濕,自認為壽命不會長久,又因為是被貶謫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時候,作了一首賦,來憑吊屈原。

又過了一年多,賈誼被征召到京城晉見皇帝。正趕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賜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詢問鬼神的本源。賈誼就詳細說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談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向賈誼面前移動。談完之后,文帝說:“我好久不見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今天看來還是不如他。時間不長,就任賈誼為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是文帝喜愛的小兒子,好讀書,所以文帝讓賈誼做他的師傅。

文帝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諫阻,認為這樣做禍患就會由此產生。賈誼屢次上書,指出諸侯勢力過大,有的封地連接數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文帝不聽。

幾年以后,粱懷王騎馬時,從馬上跌下摔死了,沒有后代。賈誼認為自己這個老師沒有當好,很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賈誼死時只有三十三歲。

做文言文閱讀時,要掌握利用文言實詞儲備做鋪墊,以技巧推斷詞義的方法做好文言實詞推斷題;利用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學會把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運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虛詞解題;細心研讀文本內容,理解文意,大膽判斷取舍,調通疏浚,做好文言閱讀概括分析、文言翻譯題。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偞耸迹昶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B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這

B.莫不殷憂而道著殷:富足

C.則思謙沖而自牧牧:養(yǎng),這里指提高修養(yǎng)

D.雖董之以嚴刑董:督責

(2)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C

A.臣聞求木之長者李牧連卻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賂秦而力虧

C.雖董之以嚴刑以地事秦

D.其可忽乎其聲嗚嗚然

(3)下列對“十思”理解不當的一項是D

A.提出,作為帝王,在他計劃營造宮殿時,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以盡可能減輕百姓負擔,使他們安居樂業(yè)。

B.帝王擔負著治理天下的重任,當他產生驕傲自滿時,就應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樣寬廣低下,有能容納百川的胸懷。

C.帝王擔心自己偏信讒言邪說,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惡,將要施恩獎賞人時,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愛而賞錯。

D.帝王喜歡到郊外去打獵,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

(4)《諫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最后一句指出,君主不必“虧無為之大道”。但其實要達到“無為”,還需“有所為”。那么,根據的意思,如果想達到“無為”,君主應該怎么“有所為”?請用文章里總結性的原句回答。

(1)A.正確,譯文:這好像是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B.錯誤,“殷”,修飾“憂”,應該譯為深切的。譯文: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C.正確,譯文: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修養(yǎng)。D.正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故解析選B。

(2)A.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他。譯文:我聽說尋求樹木生長的。/李牧連連使他們后退。B.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因果。譯文: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賄賂秦國因而使自己力量受到虧損。C.介詞,用。譯文: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用土地來侍奉秦國。D、副詞,怎么/代詞,它的。譯文: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它的聲音“嗚嗚”的樣子。故解析選C。

(3)D.錯誤,原文中說“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意思是:喜愛狩獵就想到網三面留一面。“三驅”,據說古代圣賢之君在打獵布網時只攔住三面而有意網開一面,從而體現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種解釋為田獵活動以一年三次為度。因而,選項中“帝王喜歡到郊外去打獵,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的說法錯誤。故選D。

(4)結合文本內容: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意思是:君主應該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因此,“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應該是“有所為”,“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應該是想要達到的“無為”。

解析:

(1)B

(2)C

(3)D

(4)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參考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好像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余,現在守衛(wèi)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用威風怒氣來嚇唬,臣民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里卻不服氣。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做文言文閱讀時,要掌握利用文言實詞儲備做鋪墊,以技巧推斷詞義的方法做好文言實詞推斷題;利用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學會把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運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虛詞解題;細心研讀文本內容,理解文意,大膽判斷取舍,調通疏浚,做好文言閱讀概括分析、文言翻譯題。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唐太宗任人唯賢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即太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碧跒橹當咳荩窦佣Y異,擢拜諫議大夫。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鉤[注],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宮,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珪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

(《貞觀政要任賢》)

[注]中鉤:春秋時,齊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管仲輔佐公子糾。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帶鉤。后公子小白獲勝即位,是為齊桓公,他以管仲為相。

(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B

A.征雅有經國之才雅:平素,向來

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

C.非卿忠誠奉國奉國:獻身為國

D.多所弘益弘益:補益,增益

(2)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號紀年,是唐高祖李淵的年號。

B.“太子洗馬”中的“洗馬”即“在馬前馳驅”之意,為太子的侍從官,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

C.“擢拜諫議大夫”中的“擢”指降官,類似的還有“左遷”“謫”等。

D.“太宗幸九成宮”的“幸”指皇帝親臨到某地。

(3)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D

A.魏征原是太子的謀臣,唐太宗既誅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動之以情,終于使唐太宗寬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者又同此宴?!边@句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歸附唐太宗后,覺得遇見了知己之主,因而對以前的所為感到慚愧難當,決心效忠唐太宗,竭盡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委以重任。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譯文:如果陛下您不采納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龍顏、觸犯忌諱呢?

②尋以疾乞辭所職。

譯文:不久因為生病請求辭去官職.

③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

譯文:經過良匠的反復錘煉就成為寶器,被人所珍視.

④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

譯文:雖然有病,還不衰老,怎么能讓你這樣辭職呢?。

解答:

(1)B項“抗直”解釋為“急躁,暴躁”有誤,應解釋為“剛強正直”,句子翻譯為:性情又很剛強正直.

(2)C項“擢指降官”表述有誤,“擢”指的是升官.

(3)A項“但魏征動之以情”表述有誤,根據原文“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可知,是因為太宗聽了他的話很受震動才提拔的魏征,無“動之以情”之意;

B項引用的這幾句話的意思是“王珪、魏征,從前侍奉太子,我見了他們就好像見了仇人,沒想到現在卻同在宴會上”,所以不是可以理解,長孫無忌說這話的意思是對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難以理解;

C項“對以前的所為感到慚愧難當”表述有誤,原文找不到依據,他沒有感到慚愧;

D項正確.

(4)①“受”,采納;“何”,表反問,怎么;“龍鱗”,龍顏,句子翻譯為:如果陛下您不采納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龍顏、觸犯忌諱呢?

②“尋”,不久;“以”,因為;“乞辭”,請求辭去,句子翻譯為:不久因為生病請求辭去官職.

③“良”,作名詞,好的工匠;“冶鍛”,反復錘煉;“為…所”,表被動,被;“寶”,珍視,句子翻譯為:經過良匠的反復錘煉就成為寶器,被人所珍視

④“豈”表反問,怎么;“得”,能夠;“爾”,第二人稱,你,句子翻譯為:雖然有病,還不衰老,怎么能讓你這樣辭職呢?

解析:

(1)B

(2)C

(3)D

(4)①如果陛下您不采納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龍顏、觸犯忌諱呢?

②不久因為生病請求辭去官職.

③經過良匠的反復錘煉就成為寶器,被人所珍視.

④雖然有病,還不衰老,怎么能讓你這樣辭職呢?

參考譯文:

武德末年,魏征擔任太子洗馬,見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傾軋奪權,常常勸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殺了太子以后,召見魏征責備他說:“你離間我們兄弟,為什么?”眾人都為他擔心恐懼.魏征慷慨自如,從容回答說:“皇太子如果聽從我的話,必定沒有現在的災禍.”太宗聽了很受震動,對他厚加禮遇,提升他為諫議大夫.多次讓他進入臥室請教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剛強正直,不屈不撓.太宗每次與他談論,都很高興.魏征也很高興遇到知己之主,用盡全力為太宗謀劃.太宗又慰勞他說:“你所諫諍的事情前后有二百多件,都很稱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誠為國,哪里能夠這樣?”貞觀三年,升為秘書監(jiān),參與朝政.他深謀遠慮,提出許多有益的建議.太宗曾對他說:“你的罪過比管仲射中齊桓公的衣帶鉤更重,我任用你卻超過齊桓公任用管仲.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這樣的?”貞觀六年,太宗駕幸九成宮,宴請近臣.長孫無忌說:“王珪、魏征,從前侍奉太子,我見了他們就好像見了仇人,沒想到現在卻同在宴會上.”太宗說:“魏征從前確實是我的仇人,但他盡心為國,應當嘉獎.魏征常常犯顏直諫,不容許我做錯事,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魏征拜了兩拜說:“陛下引導我讓我說話,我才敢直諫.如果陛下不采納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龍顏、觸犯忌諱呢?”太宗很高興,每人賞賜錢財十五萬.貞觀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為鄭國公.不久因為生病請求辭去官職,太宗說:“我把你從囚虜之中選拔出來,委任你要職,你見我的過錯,沒有不諫諍的.你難道不知道金子在礦石中,有什么珍貴呢?經過良匠的反復錘煉就成為寶器,被人所珍視.我正自比為金,把你當作好的工匠.你雖然有病,還不衰老,怎么能讓你這樣辭職呢?”魏征于是不辭職了.

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測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測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得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三.語言表述(共1小題)

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藏糧于民”一直是我國傳統(tǒng)的儲糧方式。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xù)保持高位,牢牢地把“糧袋子”抓在了自己手里。老百姓常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然而在糧食連年豐收、國家糧庫充盈的今天,①農民存糧卻不斷減少,不少農戶家庭甚至”零存糧”。農民存糧積極性不高,不禁讓人②為國家糧食安全擔憂。居安當思危,當務之急,國家應出臺政策、采取措施,③保障農民存糧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在糧食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

段意:分析“藏糧于民”的意義和應對措施。

①根據后句“不少農戶家庭甚至‘零存糧’”,應是農民存糧卻不斷減少;

②承接“農民存糧積極性不高”,聯(lián)系后句“居安當思危”,應是為國家糧食安全擔憂;

③承接“當務之急,國家應出臺政策、采取措施”,后句“這樣才能”承接本句,應指出要保障農民存糧的積極性。

故解析為:①農民存糧卻不斷減少

②為國家糧食安全擔憂

③保障農民存糧的積極性

答好語句補寫題的關鍵詞:

1.閱讀:語句補寫題雖說考的主要是語言連貫能力,但首先應是閱讀能力。

2.推導:要從兩個角度推導:一是據上下文邏輯的發(fā)展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內容,做到內容上扣得緊;二是由與上下文相關詞語、句式的照應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銜接語,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檢查:檢查補寫后內容是否符合題干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要防止草率審題,盲目機械地答題,如果發(fā)現問題要及時。最好在寫好后代入原文讀一讀,看看是否真的連貫、貼切、嚴密。

四.解答題(共1小題)

8.唐太宗批閱《諫太宗十思疏》后,“披覽忘倦,每達宵分”,可見魏征的勸諫很有成效。這篇奏疏能說服唐太宗,論證手法的巧妙運用功不可沒。請選擇一種論證手法加以分析。

第一段用比喻論證的方法,正面論述“固本”才能“木長”“浚源”才能“流長”“德厚”才能“國安”。第三段提出“積德義”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在前兩段論述的基礎上,此段順理成章而又言簡意賅?!笆肌苯嵌雀饔胁煌嵝烟趶母鱾€側面進行觀照,期能開拓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但這里的“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的求治,不是消極的以不治為治。段中以十個排比句,提出“十思”,然后再用四個排比句,從“智者”“勇者”“仁者”“信者”的表現,來闡述“十思”的效果,字句工整,氣勢磅礴,感染力極強。

文章不是一下筆便開門見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論天下安治的基礎在于“積德義”,而“積德義”是抽象的道理,不易為接受者理解和信服。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深奧的問題通俗化,便在首段開端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況,說明人君安國當積德義,“喻巧而理至”(《文心雕龍論說》)。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還說:“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蔽恼轮斜扔鬟\用的“切”,實際上就是喻體與本意要相切合,要抓住重點,選最集中、最深刻、最精彩的喻體來表現本意。通過類比,推出要“國安”必須“德厚”,就很有論辯力量。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做“伐根”“塞源”。這樣,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的觀點也鮮明地表露出來了。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始”與“終”,“繁”和“寡”,“取”與“守”,“易”和“難”,皆是一正一反,正反互見。有時候并不一定從字面上就能一眼看出,但在內容的實質上仍不失為正反對舉也是有的。“蓋在殷憂,必竭誠以持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其中的“殷憂”與“得志”,正好相反,“竭誠以待下”同“縱情以傲物”,恰是對立。這種寫法的優(yōu)點就在于: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從而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文中正反對比論證,加強了說服力。正反對比論證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對比,使被說明的道理突出來了。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而從反面來說“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因此,根本與長的關系自然而然被人們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歷史的教訓來勸戒太宗時,也注意了正反對比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一繁一寡,最能觸動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體的例子,已走過建國歷史的太宗也會有很多的想法,從而引以為戒的。這些正反對舉,構成一系列對比關系,使是非、得失相得益彰,因而本文的說理顯得非常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