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1頁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2頁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目標】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和時間。2.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3.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4.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的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難點:1.正確記錄測量結果。2.正確分辨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窘虒W過程】一、導入新課我們在日常活當中,經(jīng)常用感覺來判斷物體的大小、時間的長短,但往往感覺會欺騙我們。問題導入1:紫色的線彎了嗎?橙色的線哪段長?

問題導入2:兩條紅豎線長度相等嗎?問題導入3:帽檐的直徑AB與帽子的高度CD哪個較長?中心的兩個圓哪個面積較大?

問題導入4:放假前一天與開學前一天哪個時間較長?引出主題:單憑感覺不完全可靠!包括這幅靜態(tài)的圖。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實際的測量,從感性的認識轉(zhuǎn)變成理性的認知。二、新課講授(一)長度的單位1.提出問題:想一想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自學課本知道還有哪些新的單位?2.討論交流: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微米、納米。3.歸納總結:4.瀏覽自學:自讀科學小資料,了解有關“米”的規(guī)定。針對訓練1單位換算:54Km=m=nm24nm=mm=km×104×1013×105×1011方法:提前寫出八個單位的換算關系,注意跨單位換算。

(二)長度的測量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1.活動一:引導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教師出示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2.活動二:觀察刻度尺的結構,小組討論,回答問題:(1)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2)它的量程是多少?X|k|B|1.c|O|m(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教師強調(diào):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如果磨損,要從一個清晰的整數(shù)刻度線量起。

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的方法1.活動:學生分組實驗,測量鉛筆的長度、橡皮的寬度等,教師及時糾正問題。

總結: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個字加以概括,即“認、放、讀、記”。

會認:使用前,認清刻度尺的單位、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會放:刻度尺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與所測長度平行,不能傾斜。會看: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針對訓練2讀出物體的長度:注意:即使正好落在刻度線上,也要估讀個零;若沒從零刻度線量起,要減去最初的刻度。使用刻度尺測量作業(yè)本和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

學生合作實驗,教師相機指導。自讀科學小資料,了解常見物體的長度。

(三)長度的估測1.提問:生活中,我們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來測量長度。想一想,議一議,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呢?在實際的生活中可以用來測什么呢?

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問題:(1)估測課桌的長度?一扎為1520cm(2)估測教室的長度?(3)拳頭的周長與腳底的長度很接近3.各抒己見,師生總結:人的身高=兩臂平伸的長度=腳長的7倍;人單臂平伸后指尖到另一側肩膀的長度大約是1米;手指寬度大約為1厘米;拳頭的寬度大約為1分米。

針對訓練3估測長度:;

一支2B鉛筆的長度是18;一元硬幣的厚度約為2。答案:m,dm,cm,mm方法:利用自己熟悉的長度來推測題目中要求的長度單位(四)測長度的特殊方法1.提問:如何測出硬幣的直徑、硬幣的周長、一張紙的厚度、細銅絲的直徑?你能想出多少種測量硬幣周長的方法?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動手操作:(1)平移法:測圓、圓柱體直徑、圓錐體高(2)累積法:測紙厚,細絲直徑

(3)化曲為直:用軟線測較短的曲線長度,例如地圖冊上的鐵路線長。(4)滾輪法:測較長的曲線長度,例如運動場的跑道。(五)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單位

1.提出問題:時間測量的工具有哪些?單位及其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歸納總結:小時(h)、分鐘(min)、秒(s)

測量時間的工具鐘、表;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jīng)常用停表。介紹停表的結構及其讀數(shù)規(guī)則。針對訓練4停表的示數(shù)是?練習使用停表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shù)。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六)誤差1.感知誤差:測量出下列物體的長度

強調(diào):測量值沒有最精確,只有更精確!2.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找出誤差的定義、來源及減小方法。預設:①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②來源:測量工具、測量者、測量方法③減小方法:A.選用精度高的測量工具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C.改進測量方法

3.深化理解誤差,學生交流,回答問題:(1)誤差是不是錯誤?(2)誤差可不可以避免?

預設:①誤差不是錯誤。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不應該發(fā)生的,可以避免;而誤差是由于測量工具及方法等因素造成的。②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盡量減小。針對訓練5

有關誤差的正確說法是()

A.對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

B.在測量中應力求準確,避免錯誤,而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正確,就不會產(chǎn)生誤差。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答案:B三、易錯易混知識點分清:測量值、分度值、準確值、估計值、平均值某同學測量一只鉛筆的長度,測量的結果是:16.58cm,該同學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準確值是______,估計值是______。后來又測量了四次,分別是16.57cm,16.78cm,16.55cm,16.57cm,這支鉛筆的長度是。注意:求平均值時測量值是否存在錯誤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