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崇山冰橋與木拱廊橋的比較研究
這座橋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人們可能會對這座橋產生很多悲傷和血液。這座橋似乎是所有建筑中最浪漫、最浪漫、最神圣的建筑。在中國和外國,無數悲傷和浪漫的故事都發(fā)生在橋上。2001年初秋,筆者首次回到繆氏祖籍地———福建壽寧縣犀溪鄉(xiāng)犀溪村尋根時,被犀溪村旁的福壽橋———一座真正的貫木拱廊橋所震撼,深為其獨特的結構形式、精妙的建筑藝術、豐富的人文遺產折服,并尋古鉤沉,成此拙文。1夢瑤畫廊、福建省和浙江省1.1閩浙木橋形制宋代畫家張擇端描繪的《清明上河圖》中橫跨汴水兩岸的所有橋梁里,最優(yōu)美的便是那座形似彩虹的“汴水虹橋”,它與河北趙縣的安濟橋,泉州的萬安橋,潮州海陽的廣濟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中原地區(qū)的虹橋,由于金兵攻陷汴京,宋室南渡偏安,汴水失去輸送漕糧的重要作用,加上連年戰(zhàn)亂,汴河久無疏浚,漸至涸廢。人們普遍認為,虹橋至明代以前就已消失,建橋技術也失傳了。虹橋是否真正成了遺夢?20世紀70年代末期,文物工作者首先在浙江南部發(fā)現了保存完好的木拱橋。1979年11月,茅以升主持的《中國古橋技術史》編寫工作會議,專門就新發(fā)現的浙南迭梁橋進行深入研究。1980年10月,經實地考察,確認北宋時期盛行中原的虹橋技術并未失傳。在閩浙交界的崇山峻嶺中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眾多精美的、世所罕見的木拱廊橋。塵封900多年的迭梁結構木廊橋重見天日。1996年出版的《中國古橋技術史》共記載木拱橋11座,其中泰順4座。之后,又在閩浙山區(qū)發(fā)現近百座木拱橋,主要分布在閩東北的壽寧、屏南、周寧、古田和浙西南的泰順、景寧、慶元、龍泉等地。論數量,閩多于浙;論保存質量,則浙優(yōu)于閩;論建橋時間最早,專家認為閩浙廊橋的歷史比《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更為悠久。因為浙江泰順三條橋清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修建時曾發(fā)現唐貞觀(627~649)年號舊瓦,(1)1982年經實地考察發(fā)現該橋有片舊瓦,上刻有“丁巳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二日開工作瓦”,另外還在上游10余米的石壁上發(fā)現唐宋時期的舊橋遺址,其柱孔結構與明清時期的木拱橋結構有相似之處。這南北兩種橋是一脈相承,還是花開兩支?這疑案謎夢還有待專家考證分解。1.2要獨特的景觀功能閩東北、浙西南毗鄰交界,這里嶺峻溪深,危峰幽壑。古代山民開門見山,出門跨澗,動輒翻山越嶺,跨水過橋。道路坎坷,行旅艱難,修橋鋪路出行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多雨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又在客觀上要求加蓋廊屋、側板以保護橋身,廊橋成為當地百姓交流、聯(lián)歡集會、祭祀的中心;更重要的是閩浙山區(qū)盛產木材和廉價勞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應天時、地利、人和,產生了橫跨高山深澗之間、奔騰溪流之上的如虹般的木拱廊橋。因此,廊橋是典型的山地人居建筑遺產,并經過幾百年的艱辛探索、實踐,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廊橋文化。廊橋不僅是交通設施,還兼有驛站、祭祀、社交、貿易等大量民俗、文化、經濟、社會方面的功能,以及風水景觀的功能。廊橋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鄉(xiāng)土情感,它是明清時期閩浙山區(qū)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諸多內容的重要載體。1.3壽寧木拱廊橋據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壽寧縣志》卷之二《建置志》所記,當時有名字的“津梁”就有53座。據最新調查統(tǒng)計,壽寧境內現存的木拱廊橋共19座。其最早的木拱廊橋是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建的西城橋,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更名檐溪橋。橋梁為3層迭架,底層用3扇牛頭串拱,中層用杉木梁架,再橫架面梁,上豎柱子,用2寸厚木板鋪成橋面,兩邊木板圍欄,加刷油漆,上架枋桁檁子、角板、椽子。橋中樓閣,宏偉壯觀,雕梁畫棟,造型古樸。1984年該橋被拆除改建為石拱橋。一代名橋毀于人禍,悲哉痛哉。現存最古老的廊橋是縣城內蟾溪上的升平橋,始建于明天順六年(1457年),后圮于水,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古橋長25.4m,寬5.6m,拱跨23.4m,底層27根拱梁,30根橫梁,橋面48根木柱,分列9間,橋屋面正中間升起歇山或屋頂,形成重檐橋屋,其造型之奇巧令人贊嘆。壽寧木拱廊橋跨度最大的是下黨鄉(xiāng)的鸞峰橋。該橋建于清嘉慶五年(1800年)正月,1963年曾修繕。橋全長47.6m,橋寬4.9m,單跨跨度37.6m,超過了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古橋梁中單跨凈跨最大(37.02m)的石拱趙州橋,堪稱中國木拱廊橋之最。壽寧貫木拱廊橋有4個特點:(1)跨度大。壽寧廊橋跨度超過30m的就達9座,其中鸞峰橋、楊溪頭橋跨度都達37.6m,并列全國之最??缍却?是貫木拱廊橋技術含量最高的體現,是驗證結構形式優(yōu)劣的重要標志之一。(2)數量多。據有關專家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現存木拱橋不超過200座,閩浙約80多座,壽寧縣就有19座,堪稱全國縣級廊橋數量之最。(3)點集中。城關地區(qū)現存4座,其它地區(qū)也相對集中。這為文物保護、合理利用、觀光旅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4)年代全。建橋延續(xù)時間從清乾隆至中華民國,從解放后至文革期間,延續(xù)時間長,年代序列齊全,猶如一幅廊橋歷史長卷。1.4北突出、閩浙木拱廊橋泰順是浙江南部的一個山區(qū)縣,與福建的壽寧縣為鄰,世稱“浙南屋脊”。根據清光緒年間重編的《分疆錄·建置·津梁》記載,縣境內僅古橋梁就有87座,泰順現有木拱廊橋32座,其中貫木拱廊橋6座。泗溪溪東橋與北澗橋是姐妹橋,兩橋相距1km多,兩橋結構、造型相似,都為同門師徒所建溪東橋長41.7m、寬4.86m,高10.35m,單孔跨徑25.7m,梁架上建廊屋15間,中間高起為樓閣,兩頭翼角飛挑,雄偉壯觀。始建于明隆慶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1945年)重建。北澗橋長51.87m,寬5.37m,高11.22m,單孔跨徑29m,橋屋20間。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清嘉慶八年(1803年)重建,1987年重修。橋頭石碑上記載著橋史和幾次修葺情況。北澗橋最大特點是古樹、廊橋、老街、古宅自然結合,儼然一幅古意盎然的宋畫,作為廊橋杰作,被載入《中國橋梁藝術》。1989年兩橋同列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三條橋,位于洲嶺鄉(xiāng)和墻溪鄉(xiāng)交界溪上。由原先3條巨木跨河為橋而得名,橋長32m,寬3.96m,高9.55m,單孔跨徑21.26m,橋屋11間。始建于宋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該橋歷史悠久,造型古樸壯觀,被編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仙居橋,位于仙稔鄉(xiāng)仙居村水尾。橋長41.83m,寬4.89m,單跨34.14m,廊屋18間,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重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仙居橋曾四度毀于水患并四次重建。作為經典案例,入選茅以升主編的《中國古橋技術史》。泰順貫木拱廊橋有3個特點:(1)技術高,曾創(chuàng)3項全國之最———a.跨度最大(三灘橋跨度42m);b.壽命最長(葉樹陽橋曾存在511年);c.紀年最早(溪東橋系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有確切紀年最早者)。(2)造型美—每座橋造型或精巧、或典雅、或粗獷、或古補,各具特色。(3)精品多。另外,值得大書一筆的是浙江慶元縣舉水鄉(xiāng)的如龍橋,長28m,寬5m,單孔跨徑19.5m,橋屋11間。始建年代已無從考查,但橋屋墨書重修日期是“明天啟五年(1625年)”。即便從重修之日算起,如龍橋也是我國現存的、迄今發(fā)現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木拱廊橋。如龍橋,樓、亭、橋三者合一,如意斗拱層層迭加,造型巧奪天工,當數全國之最。2001年7月被列為木拱廊橋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浙廊橋眾多,如瑰寶鑲嵌在群山之間,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小區(qū)域內存在如此眾多的廊橋,這在世界上是極其罕見的。貫木拱廊橋,世界獨一無二。其造型古樸別致,典雅大方,同周邊的青山綠水融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經許多橋梁專家論證,閩浙的木拱橋結構與《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非常接近,但技術遠遠超過汴水虹橋。橋上架屋,更勝一籌。至于因影片《廊橋遺夢》而一夜成名的美國國家級歷史保護單位麥迪遜廊橋,無論是單孔跨度、年代、外形,還是技術含量,都不能與閩浙廊橋相提并論。2穿過橋,解決舊夢想廊橋顧名思義即建有屋廊的橋。壽寧稱“厝橋”,周寧稱“蝦蛄橋”,松溪稱“飯筷橋”,泰順稱“蜈蚣橋”。2.1木拱廊橋的結構特點木拱廊橋的種類有貫木拱廊橋、八字撐木拱廊橋、伸臂梁木平廊橋、木平梁廊橋、石拱木廊橋,其中貫木拱廊橋,是一種直木貫架組合,亦拱亦梁的弧形橋,技術含量最高,是廊橋中的精品,建筑學上稱為迭梁拱橋。它采用梁木穿插的特殊而巧妙的結構形式,十分符合力學原理,施工技術先進,橋體造型優(yōu)美,是我國木構建筑技術與藝術的集大成者,在中國橋梁史上極具研究價值。這種結構,使用較短的梁木構件,不用橋墩,不需釘榫,而以剪切叉穿插擠壓的形式,橫跨較寬的水面,十分穩(wěn)固,整座橋梁構架全由大小勻稱的巨大圓木縱橫相置、交叉搭置、互相承托、逐節(jié)伸展,形成完整的木撐架式主拱骨架,拱架兩端或固定在巖石上,或石墻上,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載,但其產生的向上反彈應力,則容易使結構失穩(wěn)遭破壞。好比兩手十指交叉,壓力向內不能分開,而向外拉則容易分開。為克服向上的反力,民間工匠巧妙地采用了橋面上加蓋廊屋,應力平衡了,橋身就穩(wěn)固了。廊橋無柱,單跨飛越,既避免了洪水沖襲橋柱帶來的毀塌,又可防止過往船只的磕碰。木拱廊橋有幾大優(yōu)點:(1)結構簡單。整體骨架由縱、橫構件搭置及相承托。(2)構件標準化,用來建橋的木梁,只有大小長短的區(qū)別,甚至可以把橋拆下之后,用原有的這些構件異地重建,重修之后的廊橋,保存了原有的神韻,修建如舊。(3)施工簡便。構件類型少,便于加工、預制、安裝及運輸,以短構件拼接達到長跨度。節(jié)間裝配完成,就具一定強度,施工簡便。(4)就地取材,節(jié)省費用。(5)牢固耐久,高壽者可達500年。木拱廊橋在建筑構造上還特別注意防曬、防雨、防潮。廊屋復蓋整個橋面,屋檐出挑深遠,拱骨外緣釘擋風板,橋下拱骨外露,通風良好保持干燥。橋臺用塊石、卵石干砌,排水通暢。橋地面上架石,則是慶元木拱橋的獨創(chuàng)。2.2橋橋的建筑藝術表達—建筑藝術別具一格素有“長虹飲澗、新月出云”美稱的木拱廊橋,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廊橋”,形似垂虹,狀如彎月。其建筑藝術風格古樸、厚重、歷史沉積感很強。廊橋,上廊下橋。上廊似屋與當地民居造型相似,下橋如虹與周圍參天綠樹、深壑峭壁渾然一體。古樸卻顯自然的造型、粗獷但不失細膩的風格,實用而又完善的結構及其營造模式,折射出閩浙先民的建筑審美觀念。泰順泗溪的北澗橋,建橋屋數十間,正中三間突起成二重迭檐,四翼高翹呈大鵬展翅之狀;橋頭兩側各建廂房數間。整座廊橋青磚黛瓦、雕梁畫棟、漆色丹朱。橋頭一側石階處有千年古樟一棵,暮色蒼茫下,樹蔭蔽天,香味彌遠,襯托著北澗橋分外肅穆典雅。而純凈質樸的三條橋,沒有大紅大綠的色彩,只有土生土長的土著裝,常年經風歷雨,泥瓦逐年變黑,長方形的橋體透出濃重的冷色調,如同一個歷經滄桑的世紀老人。廊橋造型絕大部分是左右對稱式,但也有不對稱。泰順筱村鎮(zhèn)坑邊村的文興橋,廊橋一頭飛檐翻翹,極富動感,一頭平鋪直述,簡潔明快。廊橋與周邊民居相結合,是廊橋環(huán)境藝術的一個特色。如泰順三魁鎮(zhèn)的劉宅村仙洞虹橋,橋兩旁都是民居;北澗橋橋街結合,渾然一體;溪東橋橋畔是鄉(xiāng)民的聚會場所,古老的木偶戲常在此隆重上演。廊橋的建筑藝術獨具一格:橋下承重木梁全部敞露,顯示出構件力量的美,橋上廊屋風雨披板掩蔽,為行人遮風擋雨,一露一掩,獨具匠心;橋下承重梁架線條剛勁挺拔,橋上廊屋屋脊曲線柔美,一剛一柔,美妙無比;橋身靜如處子巍然屹立,溪水動如脫兔奔流不息,一靜一動,更具魅力;特別精彩的是飄逸的屋頂輪廓線與遠山起伏的山際輪廓線相呼應,與溪潭水中臥虹倒影相輝映。那如詩如畫的意境,顯示了廊橋的通達美、凌空美、雄壯美、古樸美和古代造橋工匠不凡的建筑設計技藝。2.3佛施工橋的命名閩浙廊橋的一大特點就是橋廟合一。閩浙山民對橋梁都有一種圖騰般的崇拜心理,常以種樹造橋來乞求豐年、平安、好運,故橋上多設有神龕(壽寧19座廊橋,15座設有神龕)。神龕多數設在中部,也有偏居一旁,或正對橋頭獨立建廟。泰順三魁鎮(zhèn)劉宅橋佛龕則設在廊屋的二樓。廊屋中祭祀的對象主要有佛教人物觀世音菩薩,也有道教女神臨水夫人以及只有本地人知曉的神圣。每年正月及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鄉(xiāng)民祭祀,善男信女終日絡繹不絕,紅燭沉香長年氤氳裊裊。為此,廊橋的命名常帶有宗教色彩,如壽寧的“仙宮橋”、“升平橋”、“福壽橋”。壽寧的后墩村步云橋,廊橋旁緊挨著建有一座石拱橋,村民日常皆從石拱橋行走,廊橋則由橋升格為廟。水上橋空中廟,成為廊橋之林獨特的風景線。2.4橋橋的社會功能閩浙廊橋內側壁上常題有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景并茂的遺詩題墨,亭柱屋梁多書有楹聯(lián),無論詠景書懷,都為廊橋畫龍點睛、景上添花。中華民族獨有的楹聯(lián)藝術與橋梁建筑藝術融為一體,相映成趣,構成了無限廣闊的意境,使游覽者產生無限的遐思和精神享受。橋、聯(lián)媲美,互相輝映。壽寧的一些廊橋依稀可見吟詠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詩詞,想必是馮知縣當年在此為官4年,造福一方百姓,而流芳百世。壽寧下黨鄉(xiāng)楊溪頭橋,建于1967年,算是“末代廊橋”,至今橋中擱置毛主席語錄匾,留下“文化大革命”的歷史遺跡,成為特定年代的遺夢。有些廊橋墻上還書有愛橋護橋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告誡過往行人,愛護廊橋;有些廊橋以梁代碑,為造橋工匠留名留責,既提高了工匠的社會地位,又加強了他們的責任感,也為我們今天的研究留下了珍貴的史料。除此,還有單獨建碑,不僅單列建橋時間、人事,而且還書史寫景、歌頌善者、激勵后人。建橋碑既有存史之功,又具欣賞價值,可惜年代久遠,所存不多,至今存留最豐,當屬福建屏南。2.5水力事業(yè)人士,專業(yè)水平低著名橋梁史專家唐寰澄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梁卷》中論述“浙江貫木拱建造的主墨多是福建人,可以認為南宋時福建較之浙江較早地引進改革虹橋”。福建主墨主要在閩東,而閩東廊橋工匠主要為壽寧縣坑底鄉(xiāng)小東村及東山樓自然村的徐、鄭二姓工匠和周寧縣禮門鄉(xiāng)秀坑自然村的張姓工匠。他們幾輩人都以造木拱橋為業(yè),造橋技術代代相傳。壽寧縣坑底鄉(xiāng)東山樓村,有一位造橋孤匠,今年75歲的鄭多金老漢,有專家說,他是橋梁史界認為廊橋工匠的第6代傳人,很可能是國內目前唯一健在的能獨立主持造木拱廊橋的民間工匠。鄭多金師從其父鄭惠福,在閩浙建廊橋18座,現尚存8座,業(yè)績輝煌。2001年11月已“封墨”30多年的鄭老漢,終于迎來了一次“造橋”的機會,中央電視臺10套《探索與發(fā)現》欄目組專程來閩浙兩地拍攝專題片《虹橋尋蹤》,導演請他現場搭制木拱廊橋。6天后,鄭老漢在家鄉(xiāng)附近的小東橋不遠處的小溪上,全部使用木料,完全按古老的搭建虹橋的施工工藝,建起了一座簡易木拱橋,最后走上橋身,坐在橋中央。2003年12月17日,78歲高齡的唐寰澄教授專程從武漢赴壽寧考察廊橋,特地走訪鄭多金。兩位古稀之年的廊橋土洋專家首次在廊橋相會。如今身懷絕技的鄭老漢最擔憂的是父輩的手藝在他這代失傳。是呵,橋毀了可以重建,孤匠走了,那就成千古絕唱了。2.6橋約被鑒定為國家珍貴文物橋約,也稱橋批,即造橋的合同。2003年初壽寧文化館發(fā)現了33份古廊橋橋約,是至今為止我國僅發(fā)現的橋約,已被有關部門鑒定為國家珍貴文物,其中多份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木拱廊橋存在數量極為有限,造橋橋約更是鳳毛麟角,只有傳統(tǒng)的廊橋主墨世家,才有可能收藏此類文物,而且橋約所用普通毛邊紙或宣紙不易久存,經過歲月侵蝕,絕大多數早已損毀。3夢圓橋“世界遺跡”3.1改革前的橋墩維修現狀據說《廊橋遺夢》中的麥迪遜廊橋前幾年因火災而焚毀,成了真正的廊橋遺夢。而閩浙廊橋歷經數百年風雨剝蝕,由于歷史、自然、人為等各種原因,日趨衰敗,而處于風雨飄搖中。一些幾百年的廊橋歷經滄桑,已是風燭殘年,橋板朽蝕,木梁霉爛,無力維修,危在旦夕。地方財政根本無能為力予以維修,廊橋保護成了燙手的山芋。據壽寧縣初步調查統(tǒng)計,1949年至1999年間,毀掉22座木拱廊橋。其中洪水沖毀6座,龍卷風刮毀1座,人為失火而毀4座,拆木拱橋建石拱橋6座,拆木拱橋建公路橋4座。天災原因沖毀橋占13,人為原因拆毀橋占23,50年間,現存木拱橋僅3座。3.2橋橋的危害程度當前廊橋生存主要問題有:同是三四百年“高齡”的古廊橋,地處深山人跡罕至的“大哥”比身處交通要津的“小弟”橋況要好,說明人為損害因素比自然侵蝕、老化對廊橋的危害更大。其次,由于大多數廊橋設有佛龕,香火旺盛,又無專人管理,所以香燭引火隱患很大。有些是隨意拉扯的電線年久老化,存在著火災隱患。有的則在地處要道的廊橋周圍建起了雜亂無章的方盒子,亂搭蓋。橋下搭起了露天公廁、雞鴨棚舍,垃圾堆積橋畔,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P2P平臺借款合同爭議解決途徑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設備租賃與融資租賃合同范本3篇
- 地鐵基坑施工培訓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項目融資抵押借款合同范本3篇
- 朝鮮語翻譯崗位說明書
- 二零二五年度廁所革命工程勞動力派遣合同2篇
- 2024版火車站隔斷玻璃安裝專業(yè)勞務合同3篇
- 診斷學課程設計
- 2024年老舊小區(qū)水電改造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股本擴大:股東權益變動協(xié)議3篇
- 四川新農村建設農房設計方案圖集川西部分
- 《陸上風電場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規(guī)定及費用標準》(NB-T 31011-2019)
- 我和我的祖國拼音版
- 2023年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行政執(zhí)法考試參考題庫(400題)
- 徒步行軍pt課件
- 國家電網公司電網設備缺陷管理規(guī)定國網(運檢3)(文號國家電網企管
- 輸血科(血庫)儀器設備使用、保養(yǎng)記錄表
- 《目標管理》PPT課件
- 膨脹玻化微珠無機保溫砂漿檢測報告
- 最新詢價函模板非常詳盡1[共9頁]
- 湖南某水庫防汛應急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