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師春學期古今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線作業(yè)二_第1頁
2023年福師春學期古今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線作業(yè)二_第2頁
2023年福師春學期古今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線作業(yè)二_第3頁
2023年福師春學期古今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線作業(yè)二_第4頁
2023年福師春學期古今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線作業(yè)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福師春學期《古今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線作業(yè)一

一、單選題(共15道試題,共30分。)V

I.(先秦漢語里"是"字重要是A

A.指示代詞(相稱于"此")

B.系詞

C.動詞

D.名詞

滿分:2分

2.C被”字表達被動的用法,大約產(chǎn)生于)A

A.戰(zhàn)國末期

B.漢代

C.魏晉時期

D,唐代

滿分:2分

3.(下列句子中是被動句的是:D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孟子?告子下)

B.百里奚舉于市。(同上)

C.晉韓室子聘于周,王使請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D.屈原放逐于楚國。(鹽鐵論?刺相)

滿分:2分

4.古代漢語的指示代詞也有與現(xiàn)代漢語大體相稱的近和遠指。下列表達遠指的是:D

A.""是"

B."斯"

C.“茲“

D."夫"

滿分:2分

5.('()是指以動詞為中心詞(構(gòu)成的詞組A

A.動詞詞組

B.名詞詞組

C.形容詞詞組

D.介詞詞組

滿分:2分

6.(下列句子中,"疑問代詞+動詞”是狀中詞組的是:D

A.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B.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紀)

C.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孟子?離婁上)

D.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滿分:2分

7.(在古代漢語里,名詞經(jīng)常用作狀語表達各種不同的意義。下列句子中表達工具的是:

D

A.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B.彼秦者……虜使其民。(戰(zhàn)國策?趙策)

C.夫山居而谷汲者,腹臘相遺以水。(韓非子?五蠹)

D.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滿分:2分

8.(南北朝時期產(chǎn)生了一個第三人稱代詞是B

A.渠

B.伊

C.他

D.其

滿分:2分

9.(為了使"之“字語法的作用充足體現(xiàn),我們把定中詞組中的"之"字統(tǒng)稱為0。B

A.介詞

B.助詞

C.連詞

D.代詞

滿分:2分

10.(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詞表“稍微”之義的是:D

A.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quán)。(史記?項羽本紀)

B.其后,秦稍蠶食諸侯。(史記?魏公子列傳)

C.仆自去年八月來,痞疾稍已柱時間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與李翰林連書》)

D.如水清冷,便有極清處,有稍清處。(朱子話類)

滿分:2分

11.(下列句子中“于"用來表達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因素的是:A

A.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B.師還館于虞。(左傳?僖公五年)

C.子路宿于石門。(論語?憲問)

D.季氏將有事于顓臾。(論語?季氏)

滿分:2分

12.(下列句子中助詞"之"用來強賓語前置的是:A

A.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

B.螭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飲埃土,下飲黃泉,專心一也。(荀子?勸學)

C.仲尼之徒天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D.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逍遙游)

滿分:2分

13.('“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屬于()結(jié)構(gòu)。A

A.動賓

B.動補

C.連動

D.偏正

滿分:2分

14.(下列句子中"頗"用作副詞表達限度的減輕或數(shù)量的減少的是:A

A.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深觀蛟龍。(《論衡?別通》)

B.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李白《猛虎行》)

C.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頗似筆架。(徐霞客《游白岳日記》)

D.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田矣?(史記?河渠書)

滿分:2分

15.(下列句子中連詞“若“表達并列關(guān)系的是:A

A.天地開辟,人皇以來,隨壽而死若中年天亡以億萬數(shù)。(《論衡?論死》)

B.必有忍也,若能濟也。(國語?周語)

C.愿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告父之仇。(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D.時有軍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漢書?食貨志上)

滿分:2分

二、判斷題(共20道試題,共40分。)V

1.('在古今漢語里,不及物動詞一般都不帶賓語。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2.(在古代漢語里,副詞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它的位置總是置于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邊,

不能遠離動詞或形容詞。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3.(在古代漢語里人稱代詞的體系還不夠完備,嚴格說來,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4.(古今漢語否認式中必須有否認詞。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5.('“吾乃梁人也?!笔桥袛嗑洹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6.(“公入而賦”是連動詞組.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7.("'被"字帶施事者的被動式產(chǎn)生于東漢末。)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8.(在古代漢語里,"曾'作副詞是表達事情發(fā)生在過去,與"曾經(jīng)”的用法相同。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9.古代漢語都沒有重疊形式。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0.“尹氏大師,維周之氏。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中"四方是維

"天子是毗"中的"是”是強調(diào)前置賓語的助詞,兩個語句均屬動賓結(jié)構(gòu)。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1.“子歸,何以報我?”是賓語前置句。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2.從組合功能上說,古今形容詞一般都能同限度副詞和否認副詞"不"組合。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3.(在古代漢語,形容詞經(jīng)常同介詞結(jié)構(gòu)組合成述補結(jié)構(gòu)的形容詞詞組。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4.(在古漢語里,量詞的體系還不完備,只有計算人或事物單位的物量詞,沒有表達動作

行為單位的動量詞。表達動作行為的數(shù)量,是用數(shù)詞直接置于動詞前。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5.(",被"字帶施事者的被動式產(chǎn)生于東漢末。)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6.(在古代漢語里,名詞直接與數(shù)詞組合受特定條件的限制,應用范圍很窄,并且結(jié)合

的形式固定,名詞總是置于數(shù)詞之后。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7.C“項伯殺人”屬于主謂句。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8.(夸父與日逐走。(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中"與"是連詞。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9.(在古代漢語里,動補詞組除了重要充當謂語外,還可以充當主語、賓語或定語。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20.('古今漢語的名詞在句中一般都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三、多選題(共15道試題,共30分。)V

1.(下列句子中"仍"用作副詞表達動作的頻繁的是:ABC

A.壽星仍出,淵耀光明。(史記?封禪書)

B.晉仍無道而鮮胄。(國語?周語)

C.勛謂虞、紹日"吾仍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于左右耳。(后漢書?蓋勛傳)

D.白居易《早興》詩:"半銷宿酒頭仍重。"

滿分:2分

2.古今漢語的動詞句法功能同中有異是指:ABC

A.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同中有異

B.動詞充當定語的同中有異

C.動詞充當狀語的同中有異

D.動詞充當謂語的同中有異

滿分:2分

3.(下列句子中"僅"用作副詞表達范圍小,數(shù)量少的是:AB

A.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zhàn)國策?齊策)

B.齊備奔走,僅以身免。(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C.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韓愈《張中丞傳后敘》

D.自是下謫江陵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白居易《與元九書》)

滿分:2分

4.古代漢語的代詞體系里現(xiàn)代漢語代詞體系中所沒有的是:AB

A.無定代詞

B.輔助性代詞

C.特指代詞

D.疑問代詞

滿分:2分

5.(下列語句中,屬于形容詞和助動詞組合的是:ABCD

A.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上)

B.鼻大可小,小不可大。(韓非子?說林)

C.又安敢毒邪?(柳宗元《捕蛇者說》)

D,自上觀之,至于子骨比干皆局限性貴也。(莊子?盜跖)

滿分:2分

6.(古今漢語里代詞體系的差異涉及:ABCD

A.總體體系的差異;

B.人稱代詞體系的差異;

C.指示代詞體系的差異;

D.疑問代詞體系的差異

滿分:2分

7.C"被"字式產(chǎn)生后能在口語里取代先秦漢語的幾種被動句式的因素是:BC

A.政府規(guī)范統(tǒng)一。

B."被“字式產(chǎn)生后在口語里取代先秦幾種常用的被動式,是口語表達的需要。

C.先秦常見的幾種被動句式,在書面語的表達中都存在不同限度的局限性,不能適應口語表

達的需要。

D.文人的標新立異。

滿分:2分

8.古代漢語動賓結(jié)構(gòu)所表達的意義靈活多樣,下列句子中表達“對(向)賓語怎么樣”的

意義的是:AB

A.遂置姜氏于城穎,而誓之曰……(左傳?隱公元年)

B.君三泣臣,敢問誰之罪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C.文贏請三帥。(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D.提彌明死之。(左傳?宣公二年)

滿分:2分

9.古今代詞在語法上共同點是()AB

A.起替代作用

B.起指示作用

C.都做主語

D,都做中心語

滿分:2分

10.。古今漢語的名詞詞組在語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點:ABC

A.都是以名詞為主體或具有名詞的性質(zhì)。

B.結(jié)構(gòu)方式基本相同,都可根據(jù)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細分為:定中詞組、名詞聯(lián)合詞組、數(shù)量詞組、同位

詞組、方位詞組。

C.在句中重要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

D.名詞詞組作謂語經(jīng)常表達判斷

滿分:2分

11.('古今漢語的名詞組合功能基本相同,表現(xiàn)為:ABCD

A.一般都能同數(shù)量詞組合。

B.名詞和名詞組合,可構(gòu)成聯(lián)合詞組、偏正詞組或同位詞組。

C.都能同動詞組成動賓詞組或主謂詞組。

D,一般都能同介詞組合成介詞結(jié)構(gòu)。

滿分:2分

12.((下列結(jié)構(gòu)中是連動詞組的是:AB

A.公入而賦。(左傳?隱公元年)

B.姜出而賦。(同上)

C.詠而歸。(論語?先進)

D.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逍遙游)

滿分:2分

13.(下列句子中介詞”與"用作引進動作的涉及對象的是:AB

A.夸父與日逐走。(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

B.晝累累與人兼行。(柳宗元《三威》)

C.昔者楚人與越人戰(zhàn)與江。(墨子?魯問)

D.吳王夫差與句踐禽,死于干隧。(戰(zhàn)國策?秦策)

滿分:2分

14.(,古今漢語的名詞組合功能不同表現(xiàn)為:ABCD

A.在現(xiàn)代漢語里,名詞不能同助動詞組合,在古代漢語里,有些名詞在具體語句中能同助

動詞“能”、“可”、“足”、"欲”、“當”等組合,構(gòu)成述賓結(jié)構(gòu)。

B.在現(xiàn)代漢語里,名詞一般都不能同副詞組合,在古代漢語里,有些名詞在具體語句中,

能同副詞直接組合。

C.在現(xiàn)代漢語里,名詞和動詞不可以成"連謂式"。在古代漢語里,名詞和動詞可用連詞”

而"連接,構(gòu)成連謂式。

D.在現(xiàn)代漢語里,名詞不能同"所”組合,在古代漢語里,有些名詞能同“所”字組合,構(gòu)成“所”

字結(jié)構(gòu)。

滿分:2分

15.('下列句子中"且”連接分句表達選擇的是:AB

A.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史記?魏世家)

B.豈吾相不妥侯邪?且固命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C.河水清且直猗。(詩?魏風?伐檀)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項羽本紀)

滿分:2分

福師秋學期《古今漢語語法的異同》在線作業(yè)二

一、單選題(共15道試題,共30分。)V

1.(下列句子中是被動句的是:D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孟子?告子下)

B.百里奚舉于市。(同上)

C.晉韓室子聘于周,王使請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D.屈原放逐于楚國。(鹽鐵論?刺相)

滿分:2分

2.古代漢語的指示代詞也有與現(xiàn)代漢語大體相稱的近和遠指。下列表達遠指的是:D

A."”是"

B."斯"

C."茲"

D."夫"

滿分:2分

3.('()"是"已普遍用作系詞C

A.先秦時期

B.漢代

C.六朝時期

D.唐代

滿分:2分

4.(南北朝時期產(chǎn)生了一個第三人稱代詞是B

A.渠

B.伊

C.他

D.其

滿分:2分

5.(下列句子中,"疑問代詞+動詞”是狀中詞組的是:D

A.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B.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紀)

C.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孟子?離婁上)

D.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滿分:2分

6.(下列句子中助詞"之"用來強賓語前置的是:A

A.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

B.螟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飲埃土,下飲黃泉,專心一也。(荀子?勸學)

C.仲尼之徒天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D.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逍遙游)

滿分:2分

7.(下列句子中連詞“若“表達并列關(guān)系的是:A

A.天地開辟,人皇以來,隨壽而死若中年天亡以億萬數(shù)。(《論衡?論死》)

B.必有忍也,若能濟也。(國語?周語)

C.愿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告父之仇。(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D.時有軍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漢書?食貨志上)

滿分:2分

8.(先秦漢語里"是"字重要是A

A.指示代詞(相稱于"此")

B.系詞

C.動詞

D.名詞

滿分:2分

9.(,"被"字表達被動的用法,大約產(chǎn)生于)A

A.戰(zhàn)國末期

B.漢代

C.魏晉時期

D.唐代

滿分:2分

10.?!绊棽畾⑷?,臣活之”中的“活之”屬于()結(jié)構(gòu)。A

A.動賓

B.動補

C.連動

D.偏正

滿分:2分

11.(下列句子中“于”用來表達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因素的是:A

A.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B.師還館于虞。(左傳?僖公五年)

C.子路宿于石門。(論語?憲問)

D.季氏將有事于顓臾。(論語?季氏)

滿分:2分

12.(判斷句的句末不用語氣詞,”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斷的作用是什么時候:D

A.先秦以后

B.西漢以后

C.東漢以后

D.魏晉以后

滿分:2分

13.(在古代漢語里,名詞經(jīng)常用作狀語表達各種不同的意義。下列句子中表達工具的

是:D

A.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B.彼秦者……虜使其民。(戰(zhàn)國策?趙策)

C.夫山居而谷汲者,膜臘相遺以水。(韓非子?五蠹)

D.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滿分:2分

14.(古今漢語中()都不充當句子成分,都不表達句子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只表達說話的

各種語氣。B

A.謙詞

B.語氣詞

C.嘆詞

D.助詞

滿分:2分

15.(為了使"之”字語法的作用充足體現(xiàn),我們把定中詞組中的"之"字統(tǒng)稱為(B)。

A.介詞

B.助詞

C.連詞

D.代詞

滿分:2分

二、判斷題(共20道試題,共40分。)V

1.從組合功能上說,古今形容詞一般都能同限度副詞和否認副詞“不"組合。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2.第三人稱代詞"之”、"其”是由指示代詞兼任的,因此在充當句子成分上有較大的區(qū)別。

“之”字只作賓語,"其”字只作定語,都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語。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3.古今漢語的連詞“而”都可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里連接主語和謂語,表達假設或轉(zhuǎn)折。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4.C"為"字式的介詞"為"和"于"字式中的"于"同樣,自身并不表達被動,只是引進行為積極

者。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5.C古今漢語的名詞在句中一般都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6.(在古漢語里,量詞的體系還不完備,只有計算人或事物單位的物量詞,沒有表達動作行為

單位的動量詞。表達動作行為的數(shù)量,是用數(shù)詞直接置于動詞前。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7.?!绊棽畾⑷恕睂儆谥髦^句。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8.(在古代漢語里,“曾"作副詞是表達事情發(fā)生在過去,與“曾經(jīng)”的用法相同。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9.('“他哼了一聲”中的嘆詞在句中充當了句子成分。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0.(現(xiàn)代漢語的結(jié)構(gòu)助詞"的"、"得"、"地”大約產(chǎn)生在唐代,宋以后逐漸增多。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1.“子歸,何以報我?”是賓語前置句。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2.(在古代漢語里,判斷句的句尾經(jīng)常使用語氣詞"也”幫助表達判斷語氣。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3.(在古代漢語里,副詞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它的位置總是置于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邊,

不能遠離動詞或形容詞。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4.(在古代漢語,形容詞經(jīng)常同介詞結(jié)構(gòu)組合成述補結(jié)構(gòu)的形容詞詞組。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5.古今漢語的"為",用作介詞,在用法上相同之處是都可用來引進動作的服務對象,動作

行為的目的。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6.(在古代漢語里,動補詞組除了重要充當謂語外,還可以充當主語、賓語或定語。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7.“亞父者,范增也?!笔桥袛嗑?。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8.(在古代漢語里,名詞直接與數(shù)詞組合受特定條件的限制,應用范圍很窄,并且結(jié)

合的形式固定,名詞總是置于數(shù)詞之后。A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19.(“公入而賦”是連動詞組。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20.('在古今漢語里,不及物動詞一般都不帶賓語。B

A.錯誤

B.對的

滿分:2分

三、多選題(共15道試題,共30分。)V

1.(下列句子中"仍"用作副詞表達動作的頻繁的是:ABC

A.壽星仍出,淵耀光明。(史記?封禪書)

B.晉仍無道而鮮胄。(國語?周語)

C.勛謂虞、紹曰"吾仍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于左右耳。(后漢書?蓋勛傳)

D.白居易《早興》詩:"半銷宿酒頭仍重?!?/p>

滿分:2分

2.(在古代漢語中,指示代詞是()AD或ABCD

A.者

B.莫

C.或

D.所

滿分:2分

3.(下列句子中”僅"用作副詞表達范圍小,數(shù)量少的是:AB

A.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zhàn)國策?齊策)

B.齊備奔走,僅以身免。(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C.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韓愈《張中丞傳后敘》

D.自是下謫江陵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白居易《與元九書》)

滿分:2分

4.古代漢語除了用"母數(shù)+分+之+子數(shù)”的分數(shù)表達式外,還用下列哪些表達方式:

ABCD

A."母數(shù)+名詞+之+子數(shù)"式。

B."母數(shù)+之+子數(shù)”式。

C.”母數(shù)+分+名詞+之+子數(shù)”式。

D.”母數(shù)+子數(shù)”式。

滿分:2分

5.(由否認詞()構(gòu)成的否認句,賓語是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置于動詞前。ABCD

A."不"

B."毋"

C."未"

D."莫"

滿分:2分

6.(在古漢語里有諸多不同寫法的第一、二人稱代詞,下列表達第二人稱的是: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