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語系與漢語音韻學相關(guān)知識簡介培訓課件_第1頁
印歐語系與漢語音韻學相關(guān)知識簡介培訓課件_第2頁
印歐語系與漢語音韻學相關(guān)知識簡介培訓課件_第3頁
印歐語系與漢語音韻學相關(guān)知識簡介培訓課件_第4頁
印歐語系與漢語音韻學相關(guān)知識簡介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印歐語系與漢語音韻學相關(guān)知識簡介沒有語法不能很好地表達,沒有詞匯則什么也表達不了。看看怎么記17種方法巧妙破解記憶密碼:Madagascar:madagascarVulnerable:諧音“王拿熱寶”Chrysanthemum:諧音:“快算算么”Guy:toughguyBoot:knee-highbootsDunce:拼音法拆分dun+cejobmobrobsob:串聯(lián)法詞根法講解透徹,上推到印歐語系詞根,有的還利用歷史比較語言學方法與漢語音義相近的字進行比較,用漢語學英語!友情提示

千萬不要被有些新鮮、陌生的名詞、概念嚇倒,本講座只是讓您大體了解一下相關(guān)知識而已,破解工作我已經(jīng)完成。

了解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深入掌握詞根法和英漢比較法有幫助。走出非洲——Wearefamily.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深入開展,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地男性的Y染色體都攜帶有相同的M168突變,而細胞中的線粒體DNA亦能顯現(xiàn)母系遺傳路線,從而找到了遺傳意義的“亞當”和“夏娃”。以2002年在中非找到的乍得人骨骼化石推算,人類與猿類分離獨自進化的時間大約在七百萬年以前。遠古人類曾相繼離開非洲,散居在各地,但由于冰川期的寒冷、火山爆發(fā)、疾病、現(xiàn)代人的競爭等原因,他們相繼滅亡。中國境內(nèi)雖然有遠古人類化石(例如40萬年前的“北京人”),但距今10萬年至5萬年間卻缺失人類化石。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都來自非洲的晚期智人(現(xiàn)代人),他們大約在20萬年至15萬年前由非洲的早期智人進化而來,并在6萬年前從東非大裂古走出非洲,首先到達西亞,一部分遷往東南亞和東亞,一部分遷往歐洲。

既然人類有共同的起源,各種語言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類似特征。第一部分印歐語系思考幾個問題:1、母語為英語的人通常掌握5萬個單詞,他們是如何掌握如此巨大的詞匯量的?

2、外國人學習母語之外的語言很容易的原因?

3、印度人英語好的原因是什么?

了解印歐語系有關(guān)知識,為英語學習插上翅膀!

人們認識到印歐語系同源已經(jīng)有四、五百年的時間,近200多年來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第一部分印歐語系一、單詞的類似二、語法的類似三、格林法則一、單詞的類似(英、荷蘭、捷克、西班牙語比較)一、單詞的類似(英、古英語、古斯堪的納維亞語、拉丁語比較)一、單詞的類似(英、拉丁、希臘、梵語比較)二、語法的類似三、格林法則

原始印歐語向原始日耳曼語(英語的前身)系統(tǒng)性地發(fā)生了輔音轉(zhuǎn)變,這就是著名的Grimm’slaw(格林姆法則/格林法則)?!鴅→p→f例如:英語中的father在拉丁語中是pater,在梵語中為pati;英語中的foot,在拉丁語中是ped-?!鴇→t→th例如:英語中的two,在拉丁語中是duo;英語中的tooth,在拉丁語中是dent?!鴊→k→h例如:gall(膽汁)與choler(膽汁)同源;core(果核,中心)與heart(心臟)同源。

原始印歐語與上古漢語一樣都沒有輕唇音f,而且缺少現(xiàn)代漢語拼音中的聲母zh、ch、sh、j、q、x、c。

同學們只需要理解一下就可以了,凡是通過格林法則變化而來的同根詞在我的《速記觀止----高考及四級詞匯記憶》一書中均已經(jīng)按同根詞列出。補充六點:

一、雖然公元900年以前就有了tF音,但古英語中并無二合字母ch-,直到諾曼人1066年以后開始統(tǒng)治時英語中才大量使用ch-。由此可見chart與card是同源詞。再如chaff(谷殼,糠)在古英語中的拼寫為ceaf,其發(fā)音非常像漢語中的“糠麩”;chuckle(母雞咯咯地叫,像母雞一樣咯咯笑)則確實是一個擬音詞。二、字母i和u曾經(jīng)既用來表示元音也表示輔音。16世紀才有了明確分工,i和u只表示元音,表示輔音時用j/y和w/v,這就解釋了為什么Jesus在挪威、芬蘭、丹麥、德國等國家的發(fā)音類似于漢語的“耶穌”,而不是像英語發(fā)音那樣的“濟哲思”;junior(年少的)相當于iunior和young,音、義接近于漢語的“幼(年)”;jug(大壺)相當于iug,其音、義與漢語中表示“酒壇子”的“酉”接近。我們不但可以發(fā)現(xiàn)urn(甕)與vase(花瓶)是同源詞,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urn(按印歐語系的發(fā)音規(guī)律去發(fā)音)與漢語“甕中捉鱉”的“甕”音、義相近;urge(驅(qū)策,促進)與work(工作,運轉(zhuǎn))同源于印歐語系詞根*werg-;v音也可演變成f音,因此fan和wind同源,furnace和warm同源。補充六點:

三、字母C最初只發(fā)k、g兩個音(不發(fā)s音),后來為了區(qū)分增加了字母G(就是在C上加一橫)。G在古時只發(fā)國際音標g音,而不發(fā)dV。認識這一規(guī)律就可以更好地理解corn和grain同源,decent和dignity同源,angle和ankle同源。四、b/p、d/t、g/k這三對輔音在印歐語系的不同分支語言中是經(jīng)??梢曰Q的,甚至說同一種語言的人也是如此。例如,Caesar有的人會發(fā)出“凱撒”的音,有的人會發(fā)成“蓋撒”。意大利語中toga的發(fā)音不像英語那樣發(fā)成“頭嘎”,而是發(fā)成“都嘎”。補充六點:

五、在英語、日語和漢語方言中都存在著r、l、n不分的情況。例如英語中nuptial(婚姻的)、nymph(寧芙女神)和lymph(淋巴)同源;日語只有l(wèi)音而無r音,因此Ronald讀若“羅納德”;漢語四川方言中“難”和“蘭”,“鳥”和“了”不分,有的地方會把“淚流滿面”說成“內(nèi)牛滿面”。六、音韻學家(例如唐朝的守溫和尚)很早就知道,漢語中的“飽”和“甭”其輔音音位并不一樣,用國際音標表示分別是p(相當于spend中p的讀音)和b(相當于boy中b的讀音)。注意,漢字“坡”的輔音用國際音標表示是p‘。sp-、st-、sk-(sc-)前面的s應視為音位指示符號,并無實際意義。有的單詞字首的s是ex-的縮寫,例如scald。在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sl-、sm-、sn-這樣的復輔音會丟失一個輔音(例如丟掉s或l)。最后一點,以漢語拼音x開頭的一些漢字與英語中s開頭的單詞有對應規(guī)律。第二部分音韻學

同學們在學習《詩經(jīng)》中的詩歌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不押韻的現(xiàn)象,事實上,這些詩歌在當時是嚴格壓韻的,只不過由于幾千年來漢語語音的變遷造成了今音不押韻的情況。經(jīng)過幾百年的努力,音韻學家已經(jīng)構(gòu)擬出中古和上古音系,雖然還有小的分歧,但總體而言是“大同小異”。王力先生的《詩經(jīng)韻讀》向我們完整地展現(xiàn)了上古(公元三世紀以前)時的詩歌原貌,例如:詩經(jīng)·伐檀坎坎伐輻[piuEk]兮,

寘之河之側(cè)[?iEk]兮,

河水清且真[diEk]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iEk]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dEk]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iEk]兮!第二部分音韻學

中國南方的粵語和吳語非常接近漢語的上古音,而且日語和韓語(還有越南語)從漢語的借詞也基本保留了中國的古音。當代日語的聲母與漢語拼音相比缺少f、zh、sh、ch、r,韓語的聲母則缺少f、zh、sh、r、j、q、x、c,這恰恰反應了古漢語的發(fā)音特點,上古時期的漢語聲母缺少今天漢語拼音中的f、j、q,另外zh、ch、sh、c有與之相似的發(fā)音。漢語上古音至今音的部分聲母轉(zhuǎn)變(以漢語拼音標注)上古音bdgzb/pmz/gc/z/k/gs/z/h/ed/zt/d/z今音ptkcfwjqxzhch

從上表可以看到類似于格林法則的漢語音變規(guī)律(以拼音標注):b→p;d→t;g→k;b/p→f;g→j;k→q。

如果漢語中某字的上古音義與印歐語系詞根的音義有完美的對應關(guān)系,則可視為同源例詞,懂漢語就懂英語。英漢同源比較

英語中bound表示“邊界”,而漢語中發(fā)音與其相近的“邦”也同樣表示“邊界”,其甲骨文為田上種樹以示邊界;梵語中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代詞的發(fā)音分別像漢語中的“俺”、“汝”、“他”;梵語中的nara表示“男人”;英語中的cave(洞窟)顯然與梵語中的kūpa同源,而在漢語中則對應“窟”;英語中的lea與漢語的“綠”對應;lodestar(北極星,指路星)中的lode-和法語rue與漢語“路”對應;jinn(神靈)與漢語的“精”音近義同;英語中的hussar(輕騎兵)源于塞爾維亞語husar(強盜),漢語中“胡子”也表示“土匪”、“強盜”;dross和dregs與漢語中的“渣滓”音近義同;dose與“打盹”的“盹”音近義同;cricket(蛐蛐兒,蟋蟀)與“曲”的上古音kiwCk音近義同;gush(噴涌)、gurgle(汩汩聲)與漢語中的“汩”音義相近;古希臘稱“轱轆(上古音:kalok)”為kuklos;英語單詞loot(v.擄掠n.劫掠物)在公元1788年才根據(jù)印度語產(chǎn)生,古漢語中“虜(上古音:la)”則有“搶劫”、“俘獲”的意思,“擄”是后起字。國際音標與英語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是用來記錄全世界人類語言的符號集合,因此要比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復雜,而且也不一致。例如,漢語拼音中的b與國際音標中的pw、p、b、b?相對應,漢語拼音中的h與國際音標中的xw、x、?、h相對應。為了避免混淆,方便沒有學習過音韻學的同學們學習,本書將漢字上古音的國際音標輔音進行了適當轉(zhuǎn)寫。例如,“亦”的上古音國際音標為?iak,轉(zhuǎn)寫為jak。英語音標中并沒有和漢語拼音x(“西”的聲母)類似的符號,因此仍采用國際音標?(相當于漢語拼音x)表示。

《錢伯斯詞源字典》在構(gòu)擬的詞根前面加上星號*,h則表示發(fā)音時送氣,例如dark的印歐語系詞根為*dherg-/dhorg-。為了方便學生們閱讀,本書一般只選擇一個與上古漢字發(fā)音最接近的構(gòu)擬拼寫,并將表示送氣音的“h”省略,因此本書中dark的印歐語系詞根會寫為*derg-。印歐語系的元音除了E外,還有a、e、i、o、u五個元音及相應的長音,發(fā)音分別類似漢語的“啊”、“愛(即英語單詞set中e的發(fā)音)”、“衣”、“歐”、“屋”。原始印歐語沒有復合元音,因此拼讀時不要受英語音標的影響,快速將輔音與元音逐個讀出即可。另外,本書在標音時不區(qū)分聲調(diào)和時長。結(jié)語有了捷徑,但路還得靠自己一步步去走,不要讓書在書架上睡覺。Amancanleadahorsetothewater,buthecannotmakeitdrink.加上我博客上介紹的數(shù)字轉(zhuǎn)換法和五筆二級簡碼法(考慮到讀者的差異,書中未用這兩種方法),近20種方法用來記單詞,八年時間里我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