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庖丁解?!吠卣归喿x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庖丁解?!吠卣归喿x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庖丁解牛》拓展閱讀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庖丁解?!吠卣归喿x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庖丁解?!吠卣归喿x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采擷文明之光,輝映現(xiàn)實生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庖丁解牛》拓展閱讀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查閱相關(guān)資料,深入理解“廟堂”與“江湖”的深刻含義。2、通過《侍坐》和《庖丁解?!返膶Ρ乳喿x,深入理解儒道兩家蘊含在文章當中的“廟堂夢”與“江湖夢”。3、聯(lián)系中國文學史,從古往今來的名人與詩文中尋找“儒道互補”的例證,從而引導(dǎo)學生正確理解“儒道互補”的含義?!窘虒W重點】聯(lián)系中國文學史,從古往今來的名人與詩文中尋找“儒道互補”的例證,從而引導(dǎo)學生正確理解“儒道互補”的含義?!窘虒W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導(dǎo)入語】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采擷文明之光,輝映現(xiàn)實生活》——《中國文人的廟堂與江湖》,讓我們繼續(xù)徜徉在那些最經(jīng)典的作品中采擷中華文明之光,在那些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中感悟生命的力量。我想,提到中國文人的廟堂與江湖,大家腦海中閃現(xiàn)的一定是范仲淹的那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熟讀中國的詩詞和文章,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國人思想中存在的一對強烈的矛盾:一方面他們渴望“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另一方面,他們又想著“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他們秉承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原則,在入世與出世的糾結(jié)中不斷掙扎,不停抉擇。今天我們繼續(xù)探討孔子與莊子的文章,去尋找廟堂與江湖的源頭吧。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要內(nèi)容有兩部分,一是廟堂江湖,心懷夢想;二是儒道互補,內(nèi)圣外王?!緩R堂江湖,心懷夢想】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了孔子問其弟子的志向,曾皙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和諧安樂、禮治大同的太平盛世的景象,這里有一幅對聯(lián),請大家填個空,讓我們用這樣一種方式再來回顧曾皙的志向吧。東魯____吾與點,南華秋水我知魚。請大家補出對聯(lián)中的空白。請大家回想一下對聯(lián)的具體要求,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平仄……對,“春風”。我們這篇《侍坐》還有一個標題就是“沂水春風”。沂水湯湯,春風駘蕩,那一場關(guān)于理想的對話,千載而后,仍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心馳神往!這不僅是曾皙心中的夢,也是孔子心中的夢啊。儒家弟子心中有夢,那莊子的心中有夢沒有呢?當時的他們,都身處江湖,那他們的夢都跟什么相關(guān)呢?回顧我們上節(jié)課所學,孔子及其弟子、莊子都身處江湖,那他們的夢必然跟廟堂有關(guān)。那何為廟堂?何為江湖?非常神奇的就是,這兩個詞都出自《莊子》,可見當時莊子對這個問題思考是非常深入的。他說:“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栗乎廟堂之上?!边@是在說,真正的賢者都躲藏進了泉林山野之中,而權(quán)勢顯赫的君王卻憂心惶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處于朝廷之上。廟堂,指太廟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地方。后來則引申為國家決策中樞(諸侯王都也算)的首都。那么什么是江湖呢?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的江湖體現(xiàn)了“天下”的意思,后來引申出遠離朝廷與統(tǒng)治階層的民間。廟堂代表著入仕為官,江湖代表著出世為隱。前者承載著文人們的人生至高理想和信念,而后者則意味著著置身事外,游歷人間,實現(xiàn)且歌且酒的灑脫與豪放。占據(jù)中國主流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從來沒有避世的教義,我們來看文章中的描寫,他們平常的生活是聚在一起哪怕是聊閑天,都要談?wù)勛约旱闹螄硐?,平日里的牢騷話也都是“不吾知也”。那就是一旦有人了解他們、重用他們,他們馬上就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所以他們渴望被理解被重用,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一直都是積極進取的。他們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和擔當,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治國安邦即便國家處于戰(zhàn)亂——“加之以師旅”、饑荒——“因之以饑饉”、夾在幾個大國間艱難求生存——“攝乎大國之間”也毫不退縮,只求能“使民有勇”,懂得道理,能夠安居樂業(yè),太平幸福。這就是儒家追求的大道,當然,他們受教于孔子,他們也認為實現(xiàn)理想的途徑就是以禮治國,所以在文章中才反復(fù)提到“禮”“禮樂”“舞雩臺”等名詞。那曾皙的志向就不僅屬于他自己,更屬于孔子,屬于儒家。是子路的平定戰(zhàn)亂、冉有的讓百姓富足之后的終極理想。而這個理想與個人無關(guān),恰恰屬于廟堂,是有關(guān)國家政治制度,關(guān)乎國家富強、百姓安樂的宏大命題。所以,儒家子弟的夢真的是點滴都與廟堂相關(guān),是時刻準備著從江湖踏入廟堂。那與之相對的莊子呢?他有沒有夢想?他的夢想又與什么相關(guān)呢?《庖丁解?!愤@篇文章選自《養(yǎng)生主》,表面上講了一個優(yōu)秀的廚師殺牛的全過程,而由此引申出的是人的養(yǎng)生之道,人生在世,首先要能全命養(yǎng)生。是在告訴人們要想獲得健康的身心,就不能硬碰硬,應(yīng)該避免各種傷害,做人做事都要順其自然,一切都要順從它本來的樣子,要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遇到特別難處理的問題要小心翼翼,要能“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如此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內(nèi)心平靜安樂。所以,莊子的人生觀,是要獲得個人內(nèi)心平靜自在,不受世俗的拘束和紛擾,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最終能夠出塵離世。惟其如此,才能成就一派和諧寧靜的社會,達到太平盛世的理想境界。但是他真的沒有政治理想嗎?且看他這則寓言故事是講給誰聽的,我們就能明白莊子的真實意圖所指了。不錯,是梁惠王,是諸侯國君,他就是簡單要告訴一國之君如何養(yǎng)生嗎?而一國之君聽完這么一個充滿智慧的故事,僅僅是懂得了養(yǎng)生全命的道理嗎?如果真的是治國只講究“無為”,那莊子為什么還要講從“族庖”到“良庖”這樣一個艱難的修煉過程呢?恐怕這些都有待我們深思。想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明白,莊子實在是一個“眼冷心熱”的人,或許他迷戀于江湖的花草蟲魚,或許他特立獨行放蕩不羈,或許他真心不愿意在朝堂為官而被拘束,但他并非不關(guān)心政治,他關(guān)心,甚至還提出了打造太平盛世的方法——那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這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奇特的現(xiàn)象,可能儒家和道家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卻是相通的,那就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社會理想——打造一個太平盛世,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和諧幸福。而這個社會理想,就是他們的廟堂夢。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儒家和道家并不是截然對立的兩個流派,相反,它們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儒家強調(diào)有為,道家主張無為;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yè)為價值取向,內(nèi)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而道家的人生觀,是追求個人內(nèi)心的平靜自在,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命為最高追求。但是他們都有天下為公的理想,都渴望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制度,都將目光投注到了國家治理、百姓安樂上。所以,不管是積極入世的孔子及其弟子,還是高蹈出世的莊子,真的是“身在江湖,心在廟堂”??!【儒道互補,內(nèi)圣外王】但是儒道思想對中國文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儒道思想一直糾結(jié)著世世代代的讀書人,處廟堂之上,羨慕著山水林泉的清逸悠閑;居江湖之遠,亦幻想著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豪壯蔚然。他們就一直這么糾結(jié)著,在儒道之間進進出出,尋求一條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道路。然而,千百年來,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的文人士大夫把手中的一支筆,當作由江湖通往廟堂的橋,每向前邁出一步,離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就近了一分。“天下”二字,早已烙在他們的心里。這些句子你熟悉嗎?達則兼濟天下,貧則獨善其身。——孟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T葛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吨傺推埨麌疑酪裕M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達則兼濟天下,貧則獨善其身”,這是孟子留給我們的、讓無數(shù)文人當做人生導(dǎo)向的圭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恐怕應(yīng)該是諸葛亮除了足智多謀之外最深入人心的一個形象吧;我們多少次因為范仲淹這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感動;“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讓我們相信林則徐不僅是一個能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更讓我們知道他更是一個滿懷愛國情懷的文人;而能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更讓我們知道中國文人向來都是把廟堂、把國家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如今看來,這些我們向來當做名言背誦、當做作文金句的句子,聽起來好像只是豪言壯語的呼號,而在當事人,卻無一不是發(fā)自肺腑的信仰和實實在在的行動,絕非口號而已。儒家為什么特別強調(diào)入世的精神?儒家認為,人生在世,不應(yīng)虛無頹廢,應(yīng)該有終極目標,那就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同樣,這些句子也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這就是責任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就是正義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就是悲天憫人的情懷;“雖千萬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就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除了這些被載于竹帛的詩文,還有很多偉大人物的事跡不僅載于史冊,更留在了我們心里:屈原自沉汨羅江,寧可葬身魚腹也不愿隨波逐流;司馬遷發(fā)憤著書,即使遭受宮刑也不改初衷;韓愈不懼皇權(quán),一篇《論佛骨表》差點將自己送上黃泉路,被貶往潮州后又將一片丹心獻給了當?shù)匕傩眨弧熬覉髧彼膫€字不僅刻在了岳飛的背上,更烙印在了他心里,終究讓一腔忠魂留在了風波亭;王安石體貼百姓實行“青苗法”、陸游夢里夢外都期盼收復(fù)失地、海瑞抬著棺材為民請命……這么多傳誦千古的詩篇,這么多讓人感懷的壯舉,被一條綿延兩千多年的紅線貫穿起來,綴珠成串,閃爍著入世精神的光輝。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做人要有一點精神。應(yīng)該說,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身上這一點昂揚奮發(fā)、傳承數(shù)千載的入世精神,是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執(zhí)著入世的精神難能可貴,現(xiàn)實與理想的鴻溝往往難以逾越。當他們的理想在現(xiàn)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當他們的廟堂夢一再被打擊,甚至破碎得撿都撿不起來,他們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應(yīng)當如何抉擇?如果真的需要犧牲自己的人格尊嚴與心靈自由來作為進入廟堂的代價,他們是否還愿意留在官場?所以又很所道德高尚、本性恬淡自由的知識分子,最終選擇隱遁山林、遠離官場。不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經(jīng)常產(chǎn)生這樣的誤解:既然“入世”精神植根于儒家思想,“出世精神”暗合道家隱逸、無為的主張,那么,“入世”與“出世”的關(guān)系就應(yīng)該是相互矛盾的,甚至儒道兩家就應(yīng)該是相互排斥的。事實上,同一個歷史人物在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環(huán)境下,表現(xiàn)出的思想狀態(tài)是不盡相同的,甚至在同一時期同一事件上,影響他的思想也是多元的:仕途得意時,少不了建功立業(yè)的心胸,但也不妨有羨慕漁夫、樵子的雅致;人生失意時,固然有求仙訪道的超脫,但也不妨有“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悲憤。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在孔子思想中就有體現(xiàn)。孔子當然持積極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但也不乏出世之想。雖然他對楚狂接輿的嘲笑和誘惑不屑一顧,但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生活卻也心向往之,對自己理想和追求的落空流露出痛苦和失望。甚至明確提出了“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處事原則。這種矛盾的精神氣質(zhì)影響了歷代許多士人,他們?nèi)松闹髁魇欠e極入世、兼濟天下的,但內(nèi)心深處對獨善其身的出世生活又充滿了想往,一旦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激發(fā),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李澤厚先生曾說,中國人外表是儒家,其實內(nèi)心永遠是莊子。以“出世精神”為主流的道家思想的信奉者,同樣也面臨著這樣兩難的抉擇。老子主張“無為”。老子說過“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少私寡欲,絕學無憂”,如果真的按照這樣的主張來辦事,他自己又何必寫下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有人曾經(jīng)提出,《老子》與孔子一樣,都是在為這個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時代“開藥方”,只不過他的藥方是“不吃藥”罷了。從這一點說,老子對現(xiàn)實社會的關(guān)切同樣深沉。莊子又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有人會說,莊子是對“入世精神”最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人。你看《莊子》記載的那個故事,楚王派兩個大臣邀請莊子入朝為官,態(tài)度還非常謙虛,說:“國家的事讓先生受累了。”可莊子連眼皮兒都不抬,跟兩個大臣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愿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兩個大夫說:“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鼻f子說:“那你們還多說什么?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這個故事確實是最能證明莊子無意仕途的佐證之一,但我們除了看故事,還要看寫故事的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來的這個故事。在這里,我覺得胡文英曾的評價特別精到:“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弘m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從這段話中我們就知道,真正的道家在天下大亂時,也不會終老田園,也要出來搏一番事業(yè),解天下于倒懸,救萬民于水火。只是干完就走,決不停留,更不會居功自傲,引來殺身之禍。正所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深藏”固然是“出世”的精神,但“事了”卻離不開“入世”的支撐。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陶淵明,那個被鐘嶸尊為“千古隱逸之宗”的詩人,寫了一篇傳世奇作《桃花源記》,不僅表達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向往,更為中國后世文人開創(chuàng)了一片心靈棲息地。他迷戀田園生活,即便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也不愿意再返回官場。但是,他是真的那么厭惡官場,沒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嗎?當然不是。年輕時的陶淵明,出身書香世家,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對“入世精神”不僅不鄙夷、不排斥,反而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熱衷。他也曾有過“猛志逸四?!钡倪h大志向,先后在當時的軍閥桓玄、劉裕、劉敬宣等人的帳下為官。陶淵明選擇退離官場,并非沒有有關(guān)廟堂的夢想,只是他在陳腐、壓抑的官場生活不斷反思和內(nèi)省,不斷將官場束縛與順應(yīng)自然天性進行權(quán)衡,最終還是選擇了迷途知返。陶淵明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出世精神”最偉大的貢獻就在于:中國文人不僅可以做一個山水田園的旁觀者、羨慕者、鑒賞者,更可以做一個融入其中的參與者;山水田園不僅可以是審美的對象、仕途失意的寄托,還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處所和精神家園。當我們讀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詩句時,油然而生的一定是對溫暖、平靜、悠然自在而又生機勃勃的心靈世界的向往。可是,若沒有入世的經(jīng)歷與思索,他怎么能如此深刻地把握自己內(nèi)心的愿望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夢與江湖夢,是纏繞在中國文人心中一個永世難解的“結(jié)”,多少人在出世與入世的“蹺蹺板”上尋找那個可以平衡的支點。其中,我們最熟悉的蘇軾可稱得上一個成功的范例。蘇軾一生經(jīng)歷了幾次大起大落,因此入世與出世的的矛盾成為他時刻要考慮去解決的心靈問題。他也為此苦悶徘徊過,試圖逃避現(xiàn)實,獲得心靈的寧靜:“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但終于在黃州、在赤壁領(lǐng)悟了人生真諦,得到了解脫。面對仕途失意、入世理想的幻滅,以及造物永恒、人生在世的渺小,他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