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_第1頁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_第2頁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_第3頁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_第4頁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次授課內容:嬰兒粗大運動發(fā)育第一節(jié)粗大運動發(fā)育規(guī)律一、反射發(fā)育

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第二節(jié)影響因素及異常發(fā)育一、影響因素二、異常發(fā)育第三節(jié)粗大運動發(fā)育評定

一、評定內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評定量表第一頁第二頁,共96頁。第一節(jié)粗大運動發(fā)育規(guī)律第二頁第三頁,共96頁。粗大運動發(fā)育一.反射發(fā)育的過程

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的過程第三頁第四頁,共96頁。一、反射發(fā)育有哪幾方面?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應第四頁第五頁,共96頁。(一)原始反射(primitivereflex)

什么是原始反射?新生兒與生俱來的非條件反射,也是嬰兒特有的一過性反射,其中樞位于脊髓、延髓和橋腦,是胎兒得以娩出的動力,是人類初期各種生命現(xiàn)象的基礎,也是后來分節(jié)運動和隨意運動的基礎。特點:不精確、易泛化原始反射缺如、減弱、亢進或殘存,都是異常的表現(xiàn)。第五頁第六頁,共96頁。

(一)原始反射:1.覓食反射(rootingreflex)2.手握持反射(handpalmargraspreflex)3.足握持反射(footpalmargraspreflex)

4.擁抱反射(Mororeflex)①擁抱型;②伸展型5.放置反射(placingreflex)6.踏步反射(steppingreflex)7.張口反射(Babkin)8.上肢移位反射(armpassagereflex)9.側彎反射(incurvationreflex)10.緊張性迷路反射(toniclabyrinthinereflex,TLR)11.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asymmetricaltonicneckreflex,ATNR)12.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symmetricaltonicneckreflex,STNR)13.交叉伸展反射(crossedextensionreflex)14.陽性支持反射(positivesupportingreflex)15.咬合反射(Occlusalreflex)第六頁第七頁,共96頁。1.覓食反射(rootingreflex)

該反射缺失預示較嚴重的病理現(xiàn)象,智力落后、腦癱可持續(xù)存在。

(1)檢查方法:用手指觸摸嬰兒的口角或上下唇。(2)反應:嬰兒將頭轉向刺激側,出現(xiàn)張口尋找乳頭動作。(3)存在時期:0~4個月。

第七頁第八頁,共96頁。2.手握持反射(handpalmargraspreflex)

出生后即出現(xiàn),逐漸被有意識的握物所替代,肌張力低下時不易引出,腦癱患兒可持續(xù)存在,偏癱患兒雙側不對稱,也可一側持續(xù)存在,將會影響小兒主動抓握和前臂的支撐。(1)檢查方法:將手指或其它物品從嬰兒手掌的尺側放入并輕壓掌心。

(2)反應:小兒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時期:0~4個月。第八頁第九頁,共96頁。出生后即出現(xiàn),隨著獨站功能的建立而消失。持續(xù)存在將會影響小兒站立功能。腦癱患兒此反射可持續(xù)存在。(1)檢查方法:將手指或木棍從嬰兒足掌的尺側放入并按壓

(2)反應:小兒足趾屈曲。

(3)存在時期:0~10個月。3.足握持反射(footpalmargraspreflex)

第九頁第十頁,共96頁。4.擁抱反射(Mororeflex)

又稱驚嚇反射。由于頭部和背部位置關系的突然變化,刺激頸深部的本體感受器,引起上肢變化的反射??哼M時下肢也出現(xiàn)反應。

肌張力低下及嚴重智力障礙患兒難以引出。早產、低鈣、核黃疸(膽紅素腦?。?、腦癱等此反射可亢進或延遲消失。偏癱患兒左右不對稱。該反射持續(xù)存在,將會影響小兒手的主動運動發(fā)育、雙手中間位的發(fā)育、手口眼協(xié)調發(fā)育等。

第十頁第十一頁,共96頁。(1)檢查方法:小兒呈仰臥位,5種引出的方法:①聲法:用力敲打床邊附近發(fā)出聲音。②落法:抬高小兒頭部15cm后下落。③托法:平托起小兒,使成半坐位,軀干與床面呈30°,迅速使其頭部向后傾斜10°~15°④彈足法:用手指輕彈小兒足底。⑤拉手法:拉小兒雙手慢慢抬起,當肩部略微離開桌面(頭并未離開桌面)時,突然將手抽出。4.擁抱反射(Mororeflex)

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96頁。(2)反應:分為兩型①擁抱型:小兒兩上肢對稱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軀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節(jié)屈曲,呈扇形張開,然后上肢屈曲內收呈擁抱狀態(tài)。

②伸展型:又稱不完全型,可見小兒雙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有時伴有啼哭,多見3個月以上的嬰兒。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96頁。(3)存在時期:擁抱型0~3個月伸展型4~6個月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96頁。5.放置反射(placingreflex)

又稱跨步反射,偏癱患兒雙側不對稱。

(1)檢查方法:扶小兒呈立位,將一側足背抵于桌面邊緣。

(2)反應:可見小兒將足背抵于桌面邊緣側下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時期:0~2個月。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96頁。

6.踏步反射(steppingreflex)

又稱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兒、肌張力低下或屈肌張力較高時該反射減弱;痙攣型腦癱患兒此反射可亢進并延遲消失。(1)檢查方法:扶持小兒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側足踩在桌面上,并將重心移到此下肢。(2)反應:可見負重側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類似邁步動作。(3)存在時期:0~3個月。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96頁。7.張口反射(Babkin)

延遲消失提示腦損傷、腦癱或智力低下,錐體外系損傷時明顯。

(1)檢查方法:小兒仰臥位,檢查者用雙手中指與無名指固定小兒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壓小兒兩側手掌。

(2)反應:小兒立即出現(xiàn)張口反應,亢進時一碰小兒雙手即出現(xiàn)。

(3)存在時期:0~2個月。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96頁。8.上肢移位反射(armpassagereflex)

腦損傷或臂叢神經損傷時難以引出,偏癱時一側缺失。(1)檢查方法:小兒俯臥位,顏面著床,兩上肢放于脊柱兩側,稍候觀察變化。(2)反應:小兒首先顏面轉向一側,同側的上肢從后

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邊。(3)存在時期:0~6周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96頁。9.側彎反射(incurvationreflex)

又稱軀干內彎反射。肌張力低下難以引出,腦癱患兒或肌張力增高可持續(xù)存在,雙側不對稱具有臨床意義。持續(xù)存在,將影響軀干的自主運動,從而影響翻身、坐、站及體位變換功能。(1)檢查方法:嬰兒處于俯臥位或俯懸臥位,用手指在小兒一側背部從肋緣下至髂嵴劃脊柱的平行線。(2)反應:嬰兒出現(xiàn)軀干向刺激側彎曲。(3)存在時期:0~6個月。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96頁。10.緊張性迷路反射(toniclabyrinthinereflex,TLR)也稱前庭脊髓反射,頭部在空間位置及重力方向發(fā)生變化時,產生軀干四肢肌張力的變化。該反射持續(xù)存在將影響小兒自主伸展、屈曲以及抬頭的發(fā)育。(1)檢查方法:將嬰兒置于仰臥位及俯臥位,觀察其運動和姿勢變化。(2)反應:仰臥位時身體呈過度伸展,頭后仰;俯臥位時身體以屈曲姿勢為主,頭部前屈,臀部凸起。(3)存在時期:0~4個月。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96頁。11.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asymmetricaltonicneckreflex,ATNR)▲頭部位置變化,頸部肌肉及關節(jié)的本體感受器受到刺激時→四肢肌緊張的變化。▲去大腦強直、錐體外系損傷時亢進,錐體系損傷也可見部分亢進?!?個月后殘存,是重癥腦癱的常見表現(xiàn)之一。▲持續(xù)存在將影響小兒頭于正中位、對稱性運動、手口眼協(xié)調、軀干回旋、翻身、四肢支撐爬行等運動發(fā)育。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96頁。(1)檢查方法:小兒仰臥位,檢查者將小兒的頭轉向一側。(2)反應:小兒顏面?zhèn)壬舷轮蛏旒埩υ龈叨煺梗^側上下肢因屈肌張力增高而屈曲。(3)存在時期:0~4個月。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96頁。12.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symmetricaltonicneckreflex,STNR)

意義同ATNR,該反射持續(xù)存在,將會影響小兒全身自主伸展與屈曲的發(fā)育。

(1)檢查方法:小兒呈俯懸臥位,使頭前屈或背屈。

(2)反應:頭前屈時,上肢屈曲,下肢伸展;頭背屈時,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3)存在時期:0~4個月。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96頁。13.交叉伸展反射(crossedextensionreflex)

此反射胎兒期已經很活躍。(1)檢查方法:①小兒仰臥位,檢查者握住小兒一側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壓或敲打此側足底;②小兒仰臥位,一側下肢屈曲,一側下肢伸展,檢查者使伸展側下肢屈曲。(2)反應:①可見對側下肢先屈曲,然后內收、伸直,似要蹬掉這個刺激;②可見對側屈曲位下肢變?yōu)樯煺埂?/p>

(3)持續(xù)時間:0~2個月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96頁。14.陽性支持反射(positivesupportingreflex)

3個月以后仍呈陽性,提示反射發(fā)育遲滯。

(1)檢查方法:檢查者雙手托住小兒腋下使患兒保持直立位,使其雙足輕觸桌面,然后上下掂動數(shù)次。(2)反應:下肢伸直,可支持自身體重片刻,6-7個月后再做此檢查時,正常小兒有兩下肢主動的反復屈伸跳躍動作。

(3)持續(xù)時間:0~2個月。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96頁。15.咬合反射(Occlusalreflex)

(1)檢查方法:檢查者將手指放入小兒的口內,并觸摸牙床的咬合面。(2)反應:上下牙床咬合的反應。

(3)持續(xù)時間:0~6個月,咀嚼運動出現(xiàn)后即消失。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96頁。

原始反射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原始反射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覓食反射手握持反射足握持反射擁抱反射放置反射踏步反射張口反射上肢移位反射側彎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交叉伸展反射陽性支持反射0~4m0~4m0~10m

0~6m0~2m0~3m0~2m

0~6w0~6m0~4m0~4m0~4m0~2m0~2m脊髓、延髓橋腦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96頁。(二)立直反射又稱矯正反射,是身體在空間發(fā)生位置變化時,主動將身體恢復立直狀態(tài)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樞在中腦和間腦。其主要功能是維持頭在空間的正常姿勢、頭頸和軀干間、軀干與四肢間的協(xié)調關系,是平衡反應功能發(fā)展的基礎。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96頁。

1.頸立直反射(neckrightingreflex)

2.軀干立直反射(bodyrightingreflexactingonthehead)

3.軀干軀干立直反射(bodyrightingreflexactingonthebody)

4.迷路性立直反射(labyrinthinerightingreflex)

5.視性立直反射(opticalrightingreflex)

6.降落傘反射(parachutereflex)

(二)立直反射: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96頁。1.頸立直反射(neckrightingreflex)

新生兒期唯一能見到的立直反射。是小兒軀干對頭部保持正常關系的反射,以后逐漸被軀干立直反射所取代。出生后出現(xiàn),持續(xù)6~8個月。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96頁。(1)檢查方法:小兒仰臥位,檢查者將小兒頭部向一側轉動。(2)反應:小兒的肩部、軀干、骨盆都隨頭轉動的方向而轉動。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96頁。2.軀干立直反射

(bodyrightingreflexacting

onthehead

)(1)檢查方法:小兒呈仰臥位,檢查者握住小兒兩下肢向一側回旋成側臥位。(2)反應:此時小兒頭部也隨著軀干轉動,并有頭部上抬的動作。

(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

2~3個月→5歲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96頁。3.軀干軀干立直反射

(bodyrightingreflexactingonthebody)

(1)檢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兒轉成側臥位。(2)反應:小兒主動回到仰臥位的姿勢。(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3~4個月→5歲。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96頁。4.迷路性立直反射(labyrinthinerightingreflex)當頭部位置發(fā)生變化時,從中耳發(fā)出的信號經過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頸肌的運動神經元,產生頭部位置的調節(jié)反應。(1)檢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兒雙眼,檢查者雙手扶住小兒腰部,使小兒身體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傾斜。檢查時注意不要過分傾斜。(2)反應:無論身體如何傾斜,小兒頭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3~4個月出現(xiàn),5~6個月明顯→終生。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96頁。迷路性立直反射

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96頁。5.視性立直反射(opticalrightingreflex)

是頭部位置隨著視野的變化保持立直的反射,該反射在人類相當發(fā)達,是維持姿勢的重要反射。該反射缺如多為視力障礙,延遲出現(xiàn)提示有腦損傷。(1)檢查方法:雙手抱起清醒、睜眼的小兒,放于檢查者的膝上,然后將小兒身體向前、后、左、右傾斜。(2)反應:無論身體如何傾斜,小兒頭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出生后4個月左右出現(xiàn),5~6個月明顯→終生。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96頁。6.降落傘反射(parachutereflex)

又稱保護性伸展反射中樞在中腦,意義等同于立直反射。觀察兩側上肢是否對稱,如果一側上肢沒有出現(xiàn)支撐動作,提示臂叢神經損傷或偏癱;延遲出現(xiàn)或缺如,提示腦癱或腦損傷。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96頁。(1)檢查方法:托住小兒胸腹部,俯懸臥位,將小兒頭部向前下方俯沖一下。(2)反應:迅速伸出雙手,稍外展,手指張開,似防止下跌的保護性支撐動作。(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6~7個月→終生

腦癱患兒此反射可出現(xiàn)雙上肢后伸呈飛機樣的特殊姿勢,或上肢呈緊張性屈曲狀態(tài)。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96頁。

立直反射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名稱出現(xiàn)及存在時期頸立直反射新生兒→持續(xù)6~8個月軀干立直反射2~3個月→5歲左右

軀干軀干立直反射3~4個月→5歲左右迷路性立直反射6~7個月以前→終生視性立直反射5~6個月以前→終生降落傘反射/保護性伸展反射6~7個月→終生第三十八頁第三十九頁,共96頁。

(三)平衡反應(6種)

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的高級階段,中樞在大腦皮層。身體重心移動或支持面傾斜時,機體為了適應重心變化,調節(jié)肌張力以及軀干與四肢的代償性動作,保持正常姿勢。是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條件,多在立直反射出現(xiàn)不久即開始逐步出現(xiàn)和完善,終生存在。完成平衡反應不僅需要大腦皮層的調節(jié),而且需要感覺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等綜合作用才能完成。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96頁。(三)平衡反應

1.仰臥位傾斜反應(tilting-supinereaction)2.俯臥位傾斜反應(tilting-pronereaction)3.膝手位/四爬位反應(four-footkneelingtiltingreaction)4.坐位傾斜反應(sittingtiltingreaction)

5.跪立位傾斜反應

(kneeling-standingtilltingreaction)

6.立位傾斜反應(standingtiltingreaction)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96頁。

1.仰臥位傾斜反應(tilting-supinereaction)

(1)檢查方法:仰臥位,傾斜板向一側傾斜。(2)反應:頭部挺直的同時,傾斜板抬高一側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傾斜板下降一側的上、下肢可見保護性支撐樣伸展動作。(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6個月出現(xiàn)→終生存在。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96頁。

2.俯臥位傾斜反應(tilting-pronereaction)

(1)檢查方法:俯臥位,傾斜板向一側傾斜。(2)反應:頭部挺直的同時,傾斜板抬高一側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傾斜板下降一側的上、下肢可見保護性伸展和支撐動作(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6個月出現(xiàn)→終生存在。

第四十二頁第四十三頁,共96頁。3.膝手位/四爬位反應

(four-footkneelingtiltingreaction)

(1)檢查方法:四爬位,推動小兒軀干,破壞其穩(wěn)定性,或四爬位于檢測臺上,檢查者將檢測臺一側抬高而傾斜。(2)反應:頭部和胸廓出現(xiàn)調整,受力側上、下肢或檢測臺抬高側上、下肢外展、伸展,另一側出現(xiàn)保護性伸展和支撐動作。(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8個月出現(xiàn)→終生存在。第四十三頁第四十四頁,共96頁。4.坐位傾斜反應(sittingtiltingreaction)

(1)檢查方法:坐位,用手分別向前、左右、后方推動,使其傾斜。

(2)反應:為了維持平衡,出現(xiàn)頭部和胸部立直反應的同時,分別出現(xiàn)兩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傾斜側上肢立刻向側方支撐、另一側上肢有時伸展;兩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撐動作。通過上述反應,保持身體的平衡。

(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前方:6個月→終生存在,側方:7個月→終生存在,后方:10個月→終生存在。第四十四頁第四十五頁,共96頁。坐位反應6個月7個月10個月第四十五頁第四十六頁,共96頁。5.跪立位傾斜反應

(kneeling-standingtilltingreaction)

(1)檢查方法:取跪立位,牽拉一側上肢,使之傾斜。

(2)反應:頭部和胸部出現(xiàn)調整,被牽拉的一側出現(xiàn)保護反應。對側上、下肢外展,伸展。

(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約15個月左右出現(xiàn),維持一生。

第四十六頁第四十七頁,共96頁。6.立位傾斜反應

(standingtiltingreaction)

(1)檢查方法:站立位,用手向前方、左右、后方推動小兒,使其身體傾斜。(2)反應:為了維持平衡,出現(xiàn)頭部和胸部立直反應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時,分別出現(xiàn)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彎曲以及腳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邁出一步。

(3)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前方:12個月→終生存在,側方:18個月→終生存在,后方:24個月→終生存在。第四十七頁第四十八頁,共96頁。立位傾斜反應12個月18個月24個月第四十八頁第四十九頁,共96頁。平衡反應出現(xiàn)及存在時間名稱出現(xiàn)及存在時期仰臥位傾斜反應俯臥位傾斜反應膝手位傾斜反應坐位傾斜反應前方坐位傾斜反應側方坐位傾斜反應后方跪位傾斜反應立位傾斜反應前方立位傾斜反應側方立位傾斜反應后方6個月→終生

6個月→終生

8個月→終生

6個月→終生

7個月→終生

10個月→終生

15個月→終生

12個月→終生

18個月→終生

24個月→終生第四十九頁第五十頁,共96頁。

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第五十頁第五十一頁,共96頁。(一)姿勢運動的控制(6項)

1.身體形態(tài)(骨骼、肌肉等形態(tài)變化以及比例不協(xié)調)2.肌力的作用(原動肌、固定肌、拮抗肌、協(xié)同肌在運動中的協(xié)調作用)3.肌張力的作用(正常肌張力是維持正常姿勢和運動的基礎,分為:靜止、姿勢、運動)

第五十一頁第五十二頁,共96頁。4.平衡功能

(1)軀體感覺系統(tǒng)的作用(2)視覺系統(tǒng)的作用(3)前庭系統(tǒng)的作用5.運動系統(tǒng)的作用(以不同的協(xié)同運動模式控制姿勢變化)6.運動的協(xié)調性(各肌群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第五十二頁第五十三頁,共96頁。(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的特點(139)1.仰臥位姿勢運動發(fā)育特點:

①由屈曲向伸展發(fā)育。

②從反射活動到隨意運動發(fā)育。

③手、口、眼的協(xié)調發(fā)育。第五十三頁第五十四頁,共96頁。1.頭向一側或正中、四肢屈曲(1個月)2.頭向一側或左右回旋、非對稱性伸展模式(2個月)3.頭正中位、對稱性屈曲、翻身、手口眼協(xié)調(3~4個月)4.頭自由活動、四肢自由伸展、軀干回旋、左右翻身靈活(8~9個月)第五十四頁第五十五頁,共96頁。嬰兒仰臥位運動發(fā)育特點

分期年齡特點第1屈曲期第1伸展期第2屈曲期第2伸展期0~6周7~15/16周4~7個月8/9~12/14個月四肢、軀干呈半屈曲位(主要為對稱性屈曲)

軀干上部、上肢伸展(可有非對稱伸展)

軀干穩(wěn)定、用手支撐,(對稱性屈曲)

可呈立位(自由伸展)第五十五頁第五十六頁,共96頁。(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的特點

2.俯臥位姿勢運動發(fā)育特點:①由屈曲向伸展發(fā)育。②抗重力伸展發(fā)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發(fā)育。

第五十六頁第五十七頁,共96頁。1.緊張性迷路反射姿勢,瞬間抬頭(1個月)2.臀頭同高,緊張性迷路反射姿勢,瞬間抬頭(2個月)3.抬頭45度,兩肘支撐(3個月)4.抬頭45度~90度,胸離床(4個月)5.抬頭90度兩手支撐(5~6個月)6.腹爬(8個月)7.四爬(10個月)8.高爬(熊步)(11個月)第五十七頁第五十八頁,共96頁。(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的特點3.坐位姿勢運動發(fā)育特點:①全前傾→半前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與平衡反應密切相關。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關肌群發(fā)育的過程。第五十八頁第五十九頁,共96頁。1.全前傾(1個月)2.半前傾(2~3個月)3.扶腰坐(4~5個月)4.拱背坐(6個月)5.直腰坐(7個月)6.扭身坐(8個月)7.坐位自由玩(9個月)第五十九頁第六十頁,共96頁。(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的特點

4.立位姿勢運動發(fā)育10個階段:陽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體重→短暫支持體重→足尖支持體重→立位跳躍→扶站→抓站→獨站→牽手走→獨走第六十頁第六十一頁,共96頁。1.陽性支持反射(1個月)2.不支持(2個月)3.短暫支持(3個月)4.尖足支持(4個月)5.立位跳躍(5~6個月)6.扶站(7~8個月)7.獨站(10個月)8.牽手走(11個月)9.獨走(12個月)第六十一頁第六十二頁,共96頁。(二)姿勢運動發(fā)育的特點

5.步行姿勢運動發(fā)育嬰幼兒特點8項:(1)由兩腳分開大足距向兩腳并攏小足距發(fā)展。(2)由上肢上舉到上肢下降發(fā)展。(3)由無上肢的交替運動到有上肢的交替運動。(4)由肩與骨盆的無分離運動,到有分離運動。(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邁大步、有節(jié)律的步態(tài)發(fā)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強骨盆的回旋。(7)足尖與足跟接地時間短,主要為腳掌著地。(8)站立位的膝過伸展。第六十二頁第六十三頁,共96頁。步行姿勢運動發(fā)育第六十三頁第六十四頁,共96頁。(三)姿勢運動發(fā)育的順序與特點6項

1.沿著抬頭、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

2.先軀干近端,后軀干遠端。

3.從泛化到集中、不協(xié)調到協(xié)調。

4.先學會抓,后會放下手中的東西。

5.先能從坐位拉著欄桿站起,后會從立位坐下。

6.先學會向前走,后會向后倒退著走。第六十四頁第六十五頁,共96頁。自學為主年齡頭與軀干控制翻身坐爬.站、行走新生兒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臀高頭低,瞬間抬頭短暫抬頭,臀、頭同高

肘支撐抬頭45度

抬頭45~90度,頭高

于臀部、玩兩手

雙手或前臀支撐,抬頭90度,手、口、眼協(xié)調

隨意運動增多,抬頭>90度仰臥位翻身至側位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俯臥位至仰臥位全前傾半前傾扶腰坐獨坐手支撐陽性支持反射不支持短暫支持足尖支持跳躍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特點第六十五頁第六十六頁,共96頁。

年齡頭與軀干控制翻身坐爬.站、行走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2個月雙手或單手支撐,支撐向后成坐位

胸部離床

手或肘支撐,腰部離床直腰坐扭身坐坐位自由交換體位肘爬,扶站腹爬后退移動、抓站四爬、獨站高爬.牽手走跪立位前移、獨走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特點第六十六頁第六十七頁,共96頁。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fā)育特點年齡頭與軀干控制翻身坐爬.站、行走15個月18個月2歲3歲獨走穩(wěn)、蹲著玩拉玩具車走、爬

臺階跑步、跳

踮著足尖走或以

足跟走,雙足交

替下跪第六十七頁第六十八頁,共96頁。第二節(jié)影響因素及異常發(fā)育第六十八頁第六十九頁,共96頁。一、影響因素:

家族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精神發(fā)育遲滯神經肌肉疾病腦損傷和腦發(fā)育障礙其他疾病

第六十九頁第七十頁,共96頁。(一)家族遺傳因素

有些小兒會有暫時性運動發(fā)育障礙或遲緩,家族中也有類似的病史,由遺傳因素所致,原因尚不明確。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發(fā)育最終會達到正常。(二)環(huán)境因素

由于不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缺乏運動及鍛煉的機會,會造成運動發(fā)育落后。第七十頁第七十一頁,共96頁。(三)精神發(fā)育遲滯

大多數(shù)精神發(fā)育遲滯的小兒運動發(fā)育較正常兒童延遲,與學習、建立和鞏固運動功能及技巧遲緩有關,也與肌張力偏低有關。但弱智兒童不存在異常姿勢,都能夠學會粗大運動的基本功能。

(四)神經肌肉疾病

常表現(xiàn)為行走發(fā)育落后,有些疾病最終喪失運動能力。各類先天性代謝性疾病除有運動功能障礙外,都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第七十一頁第七十二頁,共96頁。(五)腦損傷和腦發(fā)育障礙

1.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先天畸形

2.腦室周圍白質軟化

3.神經生化改變

4.產傷或外傷所致腦損傷

5.膽紅素腦病

6.缺氧缺血性腦?。┢渌膊〖怪选⒛X積水、骨關節(jié)疾病、四肢的先天畸形、重癥癲癇等,都可導致運動發(fā)育落后或運動障礙。第七十二頁第七十三頁,共96頁。二、異常發(fā)育(6項)P165

1.運動發(fā)育的未成熟性

2.運動發(fā)育的異常性

3.運動發(fā)育的不均衡性

4.姿勢運動的非對稱性

5.運動障礙的多樣性

6.異常發(fā)育的順應性第七十三頁第七十四頁,共96頁。(一)運動發(fā)育的未成熟性

小兒在發(fā)育過程中,由于未成熟的腦組織受到損傷或發(fā)育障礙,可導致運動功能發(fā)育遲緩或停止,運動發(fā)育順序和規(guī)律被破壞,與同齡兒相比運動發(fā)育明顯落后或停滯。(二)運動發(fā)育的異常性

①原始反射亢進和殘存;②立直反射及平衡反應延遲出現(xiàn)或不出現(xiàn);③肌力和肌張力異常;④運動不規(guī)律、不協(xié)調或不自主運動;⑤病理反射出現(xiàn)等。運動發(fā)育異常性可表現(xiàn)為運動的原始模式、整體模式、聯(lián)合反應模式、代償性的異常模式等。第七十四頁第七十五頁,共96頁。

(三)運動發(fā)育的不均衡性

①運動發(fā)育與精神發(fā)育的不均衡性;②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fā)育過程中的分離現(xiàn)象;③不同體位運動發(fā)育的不均衡性;④各種功能發(fā)育不能沿著正確的軌道平衡發(fā)展;⑤對于外界刺激的異常反應而導致的運動紊亂。

(四)姿勢運動的非對稱性

由于ATNR、STNR、TLR等原始反射的殘存,小兒姿勢運動發(fā)育很難實現(xiàn)對稱性和直線化發(fā)展。難以實現(xiàn)豎頭、將雙手向胸前聚攏、手、口、眼動作的協(xié)調、抗重力伸展和體軸的自由回旋。第七十五頁第七十六頁,共96頁。(五)運動障礙的多樣性由于腦損傷部位和程度不同,導致運動障礙的特點不同。如錐體系損傷呈痙攣性癱瘓;錐體外系損傷呈不自主運動、肌陣攣或強直;小腦損傷呈平衡障礙、共濟失調、震顫等。(六)異常發(fā)育的順應性

由于得不到正常運動、姿勢、肌張力的感受,不斷體會和感受異常的姿勢運動模式,形成異常的感覺神經通路和神經反饋,導致發(fā)育向異常的方向發(fā)展、強化而固定下來,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逐漸明顯,癥狀逐漸加重。第七十六頁第七十七頁,共96頁。運動功能調控障礙及特點自學為主運動調控障礙特點姿勢感覺障礙運動感覺障礙視覺空間處理障礙指令一運動結合障礙身體在空間位置的感覺障礙,可導致平衡障礙難以保持身體中間位的運動(如在站立,跳躍時)難以對空間區(qū)域范圍進行預測和運動時機的判別(如很難判斷能夠抓住物體和拋出物體的軌跡)

難以對言詞指令翻譯并正確反應(如難以遵循訓練中的指令)

第七十七頁第七十八頁,共96頁。運動功能調控障礙及特點運動調控障礙特點運動計劃障礙肌群協(xié)調障礙運動記憶障礙肌張力控制障礙調節(jié)和控制障礙對于運動需求難以預測結果和篩選策略(如難以預測跑多快才能抓到球)難以調整不同需求所適用的不同肌群,活動中缺乏肌肉的協(xié)同

難以快速和準確記憶特定技巧所需的肌肉活動次序

難以正確而恰當?shù)陌l(fā)展肌張力和肌肉長度難以判斷有效的肌肉活動方式第七十八頁第七十九頁,共96頁。

第三節(jié)粗大運動發(fā)育評定第七十九頁第八十頁,共96頁。一、評定內容及方法

第八十頁第八十一頁,共96頁。1.評定的原則(10項)P1492.姿勢與運動發(fā)育評定(1)姿勢評定(2)運動發(fā)育評定(3)異常姿勢和運動發(fā)育(4)動態(tài)觀察3.肌力評定(MMT)P1744.肌張力評定(Ashworth)(1)肌張力增高(2)肌張力降低第八十一頁第八十二頁,共96頁。肌張力評定表檢查方法評定肌張力增強肌張力低下安靜時肌肉形態(tài)肌肉硬度伸展度擺動度望診:肌肉的外觀觸診:肌肉的硬度過伸展檢查,被動運動檢查擺動運動檢查豐滿硬過度擺動幅度減少平坦軟抵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