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治療預防措施_第1頁
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治療預防措施_第2頁
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治療預防措施_第3頁
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治療預防措施_第4頁
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治療預防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生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的分析及其治療預防措施(開題報告)前言西方國家把抑郁癥稱為“世紀之病”,也有學者稱它為“心靈感冒”。據(jù)世界斷上升。抑郁癥越來越“偏愛”高學歷、高智商人群。大學生作為高智商人群的聚集者,抑郁癥越來越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疾病繼續(xù)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之一。工作者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國學者陳笑麗、付彩云研究認為大學生抑郁的誘發(fā)原因有環(huán)境的不適應、人際關系矛盾、家庭貧困、失戀等原因,但是筆者認為,大學生抑郁癥的發(fā)病原因仍然應該從大學生自身的內(nèi)部原因找起,人格特點及其應激能力是影響人的主要的內(nèi)部原因,個人不同的人格特質(zhì)及其應激水平影響著人類不同的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為了透徹的了解大學生抑郁癥發(fā)病的內(nèi)部原因,本文決定對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人格特質(zhì)和應激水平之間的關系作一系統(tǒng)研究,并對其治療及第一部分研究綜述抑郁既是一種低落的情緒狀態(tài),又是一種嚴重的情感障礙,既是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又是精神病學的研究熱點。但由于這兩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研究體系,造成了在心理學家常用抑郁自評量表對抑郁進行評估,但在確定抑郁嚴重程度時卻存在不同的意見,如一些研究者把獲得抑郁量表高分的人看作是抑郁者[1]。而在另一些研究中,卻把符合臨床診斷的病人界定為抑郁者,而獲得抑郁自評量表高分數(shù)者則被視為有抑郁傾向或抑郁情緒[2]。總體來說,心理學因此并不注重對抑郁程度的嚴格劃分,當需要嚴格對抑郁進行診斷分類時,往往要在精神病學中,抑郁被看成是一種情感障礙,并根據(jù)通用的診斷標準對其進行國目前使用的是《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CCMD一3)》,在CCMD—3中,分別從癥狀標準、嚴重標準和病程標準對抑郁進行診斷。其中癥狀標準包括(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4)自我評價過自責,或有內(nèi)疚感;(5)聯(lián)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6)反復出現(xiàn)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欲減退。具有這些癥狀4個及4個以上,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嚴重標準),并且病程持續(xù)2周以上(病程標準),則可診斷為抑郁癥[5]。對比于精神病學的診斷標準來說,心理學僅僅使用自評量表對抑郁進行評估過于簡單,即使一個被試得到了抑郁量表的高分,也僅僅處于抑郁情緒中,并不能以此確定其患有抑郁癥。精神病學把這種處于抑郁情緒中,存在部分抑郁癥狀,但又不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的抑郁,稱為閾下抑郁(subthresholddepression)[6]。雖然,閾下抑郁目前還沒有公認完善的定義,但B.GeiSelmna和M.Bauer提出,可以從兩個方而對其進行定義,閾下抑郁從量上來說,比抑郁癥的癥狀輕,或者是僅有很少的幾個抑郁癥狀;從質(zhì)上來說,閾下抑郁者比抑郁癥患者有更少的自殺想法及一、大學生抑郁的特點及研究現(xiàn)狀(一)大學生抑郁癥的特點降;在身體上出現(xiàn)疲憊感、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及記憶力差、失眠多夢等。偶爾有(二)大學生抑郁癥的研究現(xiàn)狀人類健康疾病的第二位,占全球疾病負擔的15%。美國造成的總經(jīng)濟負擔達到622億人民幣。抑郁癥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2006年12月北京市團市委和北京市學聯(lián)發(fā)布了《首都大學生發(fā)展報告》,該報告公布了2006年9月份的一項調(diào)研數(shù)據(jù),估算北京地區(qū)大學生抑郁癥患研究證明:大學生抑郁癥患病率為13.25%~79.9%。曾琳娜對320名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果抑郁癥患病率為13.25%,女性抑郁評分顯著高于男性[7]。杜召云等用貝克(Beck)抑郁自評問卷對2所大學1597名大學生進行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輕度抑郁癥患病率為42.1%,重度抑郁癥患病率為2.1%[8]。曾強等采用自評生共428人為研究對象,大學生抑郁癥患病率達50.24%,其中男生為50.00%,女生為50.54%;醫(yī)學學生為53.29%,非醫(yī)學學生為47.39%[9]。高海燕等采用不同專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大學生中抑郁的患病率也在不斷的增加,這也有它學習成績是評價一個大學生素質(zhì)的重要參照。有許多大學生在中學時代是班級甚至自尊水平、人格特征、應激水平等,然而,對于大學生抑郁者發(fā)生的個人內(nèi)部機制的研究卻寥寥無幾。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人格特征、應激水平與抑郁的關系。對于抑郁的發(fā)生和持續(xù),不同的研究者分別從生物、心理、社會角度進行了探討。心理學家們提出了多個抑郁成因的心理學理論模型,得到眾多研究者普遍認素質(zhì)一壓力模型(diathesis-stressmodel)。素質(zhì)一壓力模型不是一種具體的理論,而是一種解釋抑郁的理論框架。該模型指出,壓力因素和素質(zhì)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抑郁的產(chǎn)生,其中壓力因素是指消極的生活事件,這些事件是一個人失去愛、安全、自我認同或者自我價值的來源。素質(zhì)因素指的是一個人的易感性,它影響應激事件給人所帶來的傷害的大小。抑郁性素質(zhì)主要有歸因方式、人格、應對方式和自我。抑郁性素質(zhì)具有非特定性,不同的素質(zhì)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產(chǎn)生作用[13]。Monroe找必要條件,二者缺一不可。二是素質(zhì)是抑郁產(chǎn)生的唯一必要條件,壓力是素質(zhì)的一個結果或者是抑郁產(chǎn)生的一個結果。第三種關系是,抑郁產(chǎn)生的唯一必要條件是壓抑郁的認知理論美國心理學家Beck創(chuàng)立了抑郁的認知理論。他主要從深層的功能失調(diào)的圖式和Beck指出,童年失敗或被遺棄的經(jīng)驗使個體形成了消極的認知圖式,貝克把這種消極的認知圖式稱為功能失調(diào)性圖式。這種功能失調(diào)的圖式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潛在的認知結構,它就像一個過濾器,使抑郁者會選擇性的注意和記憶那些與自我圖式一致的消極刺激,而不會注意和記憶與自我圖式相反的積極信息。這種功能失調(diào)的圖式是抑郁者的易感因素,平常是潛在的,當遇到壓力事件時,才會被激活,從而產(chǎn)生大量的負性的自動想法,這些負性自動想法使抑郁者具有了認知的三聯(lián)征(traid),即消極的看待自己、世界和未來。負性自動想法導致了個體的消極情緒,而消極情緒又會引發(fā)更多更廣泛的負性自動想法,如此惡性循環(huán),從而導致了抑郁Beck的認知理論提出之后,引起了抑郁認知研究的熱潮。尤其是抑郁的三聯(lián)征得了大量自我報告測驗研究的證實[15],然而隨后的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三聯(lián)征事實上是一不容易區(qū)分的整體。比如,對未來的消極想法僅僅指的是對自己的未來的消極想法,在測量對未來消極想法的無望感問卷中,每一個題目都是關于對自己未來命運的預測(比如,我不能得到我真正想要的東西);對世界的消極想法也都是對與自己相關的外環(huán)境的態(tài)度,而并不是對整個世界的想法。因此,界的消極態(tài)度事實上也都是對自己的消極態(tài)度[16]。有研究表明,抑郁三聯(lián)征的測是從積極和消極一個維度進行定義的,顯得十分單調(diào),可以考慮豐富其內(nèi)容。另一方面,可以將抑郁者的三聯(lián)征縮減為對自我的消極自動想法一個維度[16]。認為抑郁者完全沒有積極認知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抑郁者僅僅是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消想法而已,他們并沒有完全否定自己[16]。這也是我們研究抑郁與人格的一個原2.1.2抑郁者自我圖式的研究消極的自我圖式作為一種素質(zhì)因素對抑郁的發(fā)生和持續(xù)有重要作用,那么抑郁者是否存在這種消極的自我圖式呢?這一直是抑郁的認知研究的熱點,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fā)現(xiàn),抑郁者消極的自我圖式是自動進行的,自我報告測驗并不適合評估認知圖式或認知加工的存在和運作。Gotlbi和Krasnopeorva認為,認知的加工建立在圖式或聯(lián)結網(wǎng)絡的基礎上,是自動的和無意識的。個體一般不能準確報告他們潛在的認知過程[17]。比如,抑郁個體可能但他們卻無法意到自己這樣做的真正原因,在自我報告測驗中,他們可能會根據(jù)社會習得性信息,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解釋,但這卻往往會阻礙對抑郁者真正認知過程的認識[17]。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開始應用認知心理學的實驗方法對抑郁者的自他們具有消極的自我圖式,這個消極的自我圖式很可能是抑郁者的素質(zhì)因素,促進了他們的抑郁的產(chǎn)生和持續(xù)。但在所有對自我圖式的研究中,抑郁者僅僅將大約30%的消極詞作為自我描述,而且在許多研究中,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抑郁者會選擇與消極描述詞同樣多的積極詞[16]。在對抑郁病人的研究中,甚至發(fā)現(xiàn)抑郁病人平均每報告3個消極詞,就會報告兩個積極詞[16]。因此,我們并不能簡單的得出抑郁者具有消極自我圖式的結論,同時還必須注意到,抑郁者雖然比正常人多關注了一些消極信息,但他們的認知結構中還存在很大程度的積極信息。抑郁者的認知結構中存在的積極成分[16],這也說明抑郁者的人格特質(zhì)并不完全像之前的研究一樣抑郁癥組的抑郁是如何產(chǎn)生的?這個問題引起了國外眾多研究者的研究興趣。由于研究者和自我批評(self—critical)或自主性(autonomous)之間有顯著的相關。國外(introjective)抑郁,與之相對應的人格為依賴型人格和自我批評型人格[19]。貶低為特征。Blatt認為依賴取向體現(xiàn)了個體對人際關系和與重要他人建立聯(lián)系的自于兒童時期被撫養(yǎng)者早期的不安全依戀[20],如一些母親沒有對孩子提供足夠的引導。這兩種不同的養(yǎng)育類型都會導致個體形成不同的脆弱型人格[21]。研究是由于苛刻的、懲罰性的、無情的批判型超我的發(fā)展而造成的。顯然Blatt認為這和自主型人格。社會獎賞型以對親密、接受和理解的高需要為特征。社會獎賞型個過指向的目標和角色期待而產(chǎn)生的[22]。這個理論認為,抑郁者由于受到早期痛把生活看成僅有對錯兩極[23]。這些非理性的圖式儲存在個體的認知思維中,當他而使個體與情境的交互關系呈現(xiàn)出一種失敗和被剝奪的狀態(tài)[24]。4.1被試的選擇抑郁狀態(tài)組。對象選自陜西科技大學學生,平均年齡(?)歲,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計算,采用SPSS10.0軟件處理,將Beck抑郁問卷和自評抑郁量表的分值均達到抑郁指標的被試選出,并排除抑郁指標已達嚴重程度的被試。即Beck抑郁問卷得分在14—21分;自評抑郁量表指數(shù)為0.5—0.65。共選出?人,其中男?人,女?人。(2)正常對照組。在Beck抑郁問卷和自評抑郁量表問卷的得分值均小于抑郁指標的被試中選出?個被試。即Beck抑郁問卷(5分;自評抑郁量表指數(shù)<0.4。共選出?人,其中男?人,女?人。4.2選擇標準和工具Beck量表的每個條目便代表一個類別。評分為4級評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為BDI(Beck抑郁問卷)于臨床抑郁評定相關顯著0.60-0.90。區(qū)分效度BDI于臨床抑郁評定相關0.59顯著大于與焦慮的相關0.14。制的自評抑郁量表由20個陳述句和相應的問題條目組成。按1-4級評分。最高分為80分,最低分為20分。抑郁嚴重程度指數(shù)=各條目累積分/80分,指數(shù)范圍為0.25-1.0,指數(shù)越高,抑郁程度越重。Zung等曾進行了信效度檢驗,其內(nèi)部一致性滿意,奇、偶數(shù)條目辟半相關為0.73(1973)和0.92(1986)。自評抑郁量表與Beck抑郁問卷、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RSD)、MMPI的“D”分量表的評分之間(3)人格特質(zhì)采用明尼蘇達多相個性測查表(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臨床量表和6個研究量表。兩表采用中文版556題問卷。4.3測驗方法對陜西科技大學的在讀大學生進行隨機抽并進行測驗,測驗的學生在每個年級[1]余展飛.抑郁癥的早期識別與有效防治.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1一2[2]MurrayCJLassessmentofmortalityanddisabilityfromdiseases,injuries,and[3]錢銘怡,陳仲庚,張萃.抑郁者操作任務中目標設立與自我評價的特點,心理學報,1999,31(2),209-214.大[6]GeiselmannB,BaurM.Subthreshol[7]邱炳武,王極盛.抑郁研究中的素質(zhì)壓力理論述評.心理科學[J].2000,23dependency,silencmediationalmodel.PersonalityandIndiviforDepression.PsychologicalBulletin[J].1995,118(3):358.Depression.JournalofPersonalityAsstressresearch:ImplicaClinicalPsychology,2,191—197.[16]Haaga,DAFDyckMJ.Empiri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