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宜春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宜春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宜春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宜春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江西省宜春市重點中學高二(上)期末語文模擬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9分,每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論語》開篇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種快樂究竟是什么呢?朱熹說:“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后,后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弊赃@番注解之后,《論語》之“學”的方向似乎就是對性和理的探究,“學而時習之”之“說”則是這“性”或者“理”的形而上探究之樂。不過這里與孔子本人的言說有一點矛盾,子貢明確說過:“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笨鬃颖救水斎挥斜M性或盡理之學,而孔子施教,在于盡量理解每人學生的性情,讓他們成為“和而不同”的君子,而非一個個形而上學家。劉寶楠認為孔子所談的“學”并非在性或理上下功夫,而是在《詩》《書》《禮》《樂》的學習之中認識自己,認識政治生活。但這何“說”之有呢?《說文解字》解釋:“兌,說也?!薄罢f”指為政君子身先士卒,不辭勞苦,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為政者和民之間共有的“說”?!罢f”意味著一種美好的政治風俗的形成,或者說對政治生活參與的真正熱情??鬃与m然經(jīng)歷挫折而退而修,但這是以真誠的政治生活參與為前提的。他所感嘆的“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說”的政治風俗的形成,可能是“成”的一個標志。由于有這種“說”,才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退而修《詩》《書》《禮》《樂》”之后,“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yè)焉”。在這種“樂”中,一時一地的政治風氣的良善才會引向更加深刻的關于政治生活之道的某些永恒之善的探究?!坝信蟆敝畼房梢哉f是思想場景的活生生的展開圖景?!叭瞬恢粦C”,似乎是對君子是否成學的考驗。經(jīng)由所學與朋友的切磋琢磨,學者或已有所成,但還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慍”,方可謂君子。《論語》中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斷乎不能為陰郁的情感所左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抑制小人之風肆意生長的“風”。從“說”到“樂”再到“不慍”,呈現(xiàn)了孔子期待的“君子”的精神品格的逐漸形成。無論《論語)的編纂者是誰,他或者他們一定在某種程度上體會到孔子的這種期待。(婁林:《君子之樂:<論語>的開端》,選自《光明日報》2023﹣02﹣17,有刪改)材料二:《論語》作為傳,與其他釋經(jīng)之傳相比,特殊在于《論語》中敞開了一個孔子與弟子、孔子與當時人之間活生生的場景:這是一個活躍的思想場景。曹植在寫給楊修的信中曾經(jīng)說:“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保ā杜c楊德祖書》)與人通流即謂其言辭常常平易而可與人交流,并沒有故作高深的玄妙。錢基博的修辭性解釋可以作為這種“與人通流”的另一種說明:“《論語》二十篇,其中‘之’‘乎’‘也’‘者’‘矣’‘焉’哉’無不具備;渾噩之語,易為流麗之辭,作者神態(tài)畢出。”司馬遷在《史記》中偶爾修改《論語》的文本,有時不慎遺漏了這種現(xiàn)場的細膩感?!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痹凇妒酚洝防锔臑椤叭诵?,必得我?guī)??!鳖欕S在點評時說,“是還是,而沒味了”?!墩撜Z》中有對話,也有許多孔子的直言,常常含有這種“味”。所謂直言,就是大多數(shù)我們無法判斷歷史場景的“子曰”之文。學者們統(tǒng)計,二百二十則左右的孔子直言中,以問句設言者,大約有一百二十余則,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比如《八佾》首尾兩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對于政治秩序潰散的憤怒溢于言表。孔子之所以善于以問句設教,正是為了將聽者——當時的學生,未來的歷代讀者——喚入思想問題的場域,激發(fā)其思考。更典型者,當然還是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子夏問孔子《詩經(jīng)》中這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究竟何意呢?孔子回答非常簡約:“繪事后素?!弊酉暮芸祛I悟,追問說:“禮后乎?”孔子對子夏的回答極其滿意,他表揚子夏說:“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奔粗^子夏是可以啟發(fā)自己的好學生。《韓詩外傳》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以“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加以贊許。孔子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激發(fā)或許表明,孔子讓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生,以子夏為代表的學生也讓孔子成為更好的孔子?!墩撜Z》最吸引人的,或許正是這師生之間砥礪琢磨的精神場景。而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孔子又常常給出不同的、切合其人的回答?!稙檎分忻宪沧?、孟武伯、子游與子夏各自問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因材施教當然是方便的解釋,但更進一步來說,這更意味著一個基本的思想事實:人與人之間雖有可溝通之處,但每人人皆是不同的個體,其為人為學,必須找到那個切己之處才能有真正的成長,而孔子正擅長于這一點上的啟發(fā)?!墩撜Z》中的孔子弟子,經(jīng)由孔子的教育和啟發(fā),最終成長為“愷悌君子”,也是由于這個緣故,孔子才會在顏回、子路去世之后悲痛不已。思想原初的場景的首要含義并不在于學問的精深追求,而是這些人格教育最初的豐茂情景。(婁林:《<論語>作為思想場景的開端》,有刪改)(1)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說”是“‘有朋’之樂”的前提,有所成后,再“人不知而不慍”,可成“君子”。B.作者認為,《論語》中活躍的思想場景,可以喚入思想問題的場域,激發(fā)學生的思考。C.曹植認為孔子言辭平易不高深,可與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蹦荏w現(xiàn)此特點。D.朱熹和劉寶楠都認為,孔子所談的“學”是在學習之中認識自己,認識政治生活。(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激發(fā)表明,沒有學生就沒有孔子的成就,也就沒有《論語》。B.孔子雖多次經(jīng)歷挫折,但依然真誠地參與政治,使所治之地三年后形成向善的風俗。C.《論語》提供了活躍的思想場景的例子,我們可以從中了解人格教育最初的豐茂情景。D.《論語》作為君子之樂開端,是因其以美好政治風俗抑制小人之風,養(yǎng)成“君子”品格。(3)對材料中所用的論據(jù),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二引用子夏和孔子關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等內容的對話,是為了說明教學可以相長。B.材料二引用《為政》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與子夏各自問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的論述,是為了說明有教無類。C.材料一引用孔子“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是為了說明孔子身先士卒,不辭勞苦地推行他的學說。D.材料一引用《孔子世家》“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yè)焉”,是為了說明孔子施教,在于理解每個學生的性情。(4)兩則材料均提到了“開端”,各有什么側重,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如何印證材料二相關內容?請結合材料加以述。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6分,每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樹命關天陳耀宗好像沒有任何預兆,昨晚,河濱路一棵古樹突然轟然倒下了,連根拔起,幸好當時無人無車經(jīng)過。看著倒下的這棵樹,周圍的居民不由聚集起來。有人說,這棵樹怎么會一下子倒下呢?是不是起了大風,將樹吹倒的呢?有人搖頭,昨晚哪里有大風,連一絲風都沒起!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人說是上半夜倒的,有人說下半夜倒的。有人眼尖,這是一棵黑木相思,值好多錢呢!有人扼腕嘆息:太可惜了!好端端的一棵樹怎么說倒就倒呢?有人便念叨起這棵樹的種種好處來:它既能遮風又能擋雨,散步走路時,累了,可以在樹下歇歇,納涼聊天,炎炎夏日,又能抵擋毒辣辣的日頭。有人說,這棵樹有一百年了吧?馬上有人比畫著,何止一百年,這棵樹,要兩三個人才能抱住,我看起碼有好幾百年。有人試圖將倒下的這棵黑木相思移開,可根本無法移動。這棵樹這么名貴!人群中有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說,兒戲不得,樹命關天!這棵古樹突然倒下,得報告縣里的有關部門。有人說,趕緊報110!馬上有人糾正,那是報警電話!有人說,打119!另一個人說。錯了。那是火警電話!還有一個人說,打120。有人笑了,那是醫(yī)院急救中心電話,這是樹,不是人。有人想起來了,得打樹木的管理部門才是。對,就找園林局!在場的無人知道園林局電話。有人說,通過114就能查詢到。有人拿出手機,很快就查到園林局的電話號碼。電話打過去,沒人接,繼續(xù)撥,依然無人接。旁邊有個人說,今天是周六,不上班。有人建議,這棵樹倒在這里,成了路障,應該讓環(huán)衛(wèi)局的人過來清運處理。隨即,有人打電話到環(huán)衛(wèi)局。環(huán)衛(wèi)局答復:你們有沒有搞錯,倒下的樹,不歸我們管理,如果是垃圾,我們立馬拉走,真是亂彈琴!有人將倒下的這棵黑木相思拍了照片,曬在網(wǎng)上:倒在地下的古樹名木無人問津,到底歸誰管?跟帖的接踵而至,網(wǎng)民們紛紛指責園林局失職,連倒下的古樹名木都不聞不問,這是不作為!網(wǎng)上的消息,讓園林局徐局長吃驚不小。他親自帶人趕到現(xiàn)場。察看了這棵倒在地上的黑木相思,正準備讓手下處理,可轉眼一想:且慢!這不是普通樹木,這是一棵古樹名木,可不能隨便亂動,按管理權限,應由縣林業(yè)局處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徐局長拿出蘋果手機,將情況通報給縣林業(yè)局曾局長。他和曾局長是老熟人,經(jīng)常在一起打麻將。曾局長很重視,很快派綠委辦的方主任帶了兩個人來到事發(fā)地。察看、拍照、取證一番后,方主任說,又沒起風,這棵樹怎么會無緣無故倒下去?真奇怪!隨從說,會不會遭到人為破壞?方主任點著頭,這種可能也不能排除??磥?,這棵樹涉及的事情很復雜,得請求公安部門支持和配合。警方很快介入此事調查。通過現(xiàn)場勘查、調取監(jiān)控、排查,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蓄意破壞的蛛絲馬跡。方主任心里很郁悶。他在綠委辦翻遍名樹古木檔案,奇怪的是,這棵黑木相思連同河濱路種植的樹木,并沒有登記、編號、造冊,其身份是“黑戶”。方主任不由傻了眼。一年前他才從外單位調來綠委辦,自然不知內情。而且,這些年來,綠委辦主任都換了好幾任。單位有位元老悄悄告訴他:當年,河濱路兩旁啥樹都沒有,縣里為了將河濱路美化綠化成樣板路,可舍得下本錢,花高價從深山旮旯里或從外地移植了一批名樹古木,全部栽種在這條路上。方主任問,為何對它們沒有進行身份登記?對方雙手一攤,天知道!家丑不可外揚!這件事,方主任叮囑手下對外要封鎖消息。因為這牽涉到他的前任的前任的前任,這些前任,都提拔到縣里的要害部門或重要崗位當頭頭了。一旦捅出去,會引火燒身和帶來很多麻煩事。既然不是人為破壞,那么這棵黑木相思究竟是何原因倒下去的呢?方主任不敢下結論,向曾局長請示。不久,縣林業(yè)局在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消息稱:這棵黑木相思因年老體弱,屬自然死亡。漸漸地,人們淡忘了此事。有關部門也好像忘了這棵樹,它一直躺在河濱路上,沒有被處理和清運走,任由雨淋日曬。一天,一個開根雕工藝的小老板,經(jīng)過河濱路時無意發(fā)現(xiàn)這棵孤零零躺在地上的黑木相思。他如獲至寶:這是做根雕產品的最佳材料!他雇來一輛汽車,將這棵黑木相思運回自己的加工場去了。(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講到“河濱路一棵古樹突然轟然倒下了”,這不僅引出下文,還設置懸念,激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B.小說中眾人圍繞大樹倒下這一事件展開對話,眾人的對話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還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C.小說運用倒敘的方式交代了河濱路兩旁名樹古木的來源,縣政府為了將河濱路打造成樣板路才種植了這些樹。D.小說結尾寫人們曾熱切關注的古樹卻被搞根雕工藝的小老板拉走,淪為根雕的原材料,這樣的結局具有諷刺意味。(2)小說標題“樹命關天”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3)小說中的居民對大樹倒下這一事件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居民的這種態(tài)度變化對當下人們關注社會問題有何啟示?請簡要分析。三.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20分,每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泰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ㄟx自《左傳》)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囤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縣釜而炊。襄子謂張孟談曰:“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張孟談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蹦艘婍n、魏之君,說之曰:“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趙亡,則君為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張孟談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二君乃與張孟談陰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高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庇纱擞^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保ㄟx自《淮南子?人間訓》)(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面約之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侯,西周春秋時期爵位名稱,當時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執(zhí)事,辦事官員。此處代指對方(秦穆公),表示對對方尊敬的稱呼。C.《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戰(zhàn)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著,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D.《淮南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哲學著作,屬于雜家作品。(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段一燭之武說秦伯而退晉師,可謂一箭雙雕,文章最后一段從側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機智與出色的辭令。B.文段二趁著智伯軍隊混亂之機,韓軍和魏軍從兩翼攻打過來,趙襄子又率領軍隊從正面出擊,殺死智伯,又將晉國分成了韓、魏、趙三國。C.文中主要人物燭之武、張孟談都是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請纓,挺身而出,一個夜縋而出,一個涉水出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D.文中主要人物燭之武、張孟談兩人都以紓解國難為重,有膽識,有智慧,為了國家利益,不顧個人安危,令人尊敬。(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②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5)趙襄子賞有功之臣,眾大臣認為首要的功勞是誰的?為什么趙襄子卻首先獎賞高赫?四.詩歌閱讀(共1小題,滿分9分,每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詩人登高的見聞。詩人對風、天、猿、渚、沙、鳥等景物進行了生動的刻畫。B.頷聯(lián)中,詩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蕭蕭的落木、滾滾的長江水,加以渲染,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C.頸聯(lián)點明詩歌主旨。詩人登高望遠,由落木、江水,聯(lián)想到自己漂泊萬里、暮年多病的處境,抒發(fā)了怨天尤人的慨嘆。D.詩歌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渾然一體。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長年漂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2)尾聯(lián)中“艱難”一詞指的是個人還是國家?“苦恨”二字如何理解?這一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五.默寫(共1小題,滿分6分,每小題6分)5.(6分)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從空間的角度寫出自己漂泊異鄉(xiāng)之愁,“”從時間的角度寫出自己年老體衰之苦。(2)韓愈《師說》中總結“師道之不復”的原因,“,”兩句說明士大夫們不愿以地位比自己低或高的人為師。(3)《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傳情:“”側面寫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表達了贊美之情;“繞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孤寂之情。六.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8分,每小題8分)6.(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袁行霈的課堂是北大的一道“風景線”——他的課堂從來不用擔心出勤率,因為座位上坐滿了人,過道、講臺邊甚至窗戶外都站滿了人。這樣的情景使他興奮、喜悅、感激……一向寡言的①地講出一連串自己也覺得新鮮的話語。師生間的切磋琢磨,一直被袁行霈視為樂事?!岸肥抑辛呷舜傧ザ?,往復辯難,于一字一句一典故一名物亦不敢茍且”。這是袁行霈在一篇文中寫到的情景。他認為教書有很多快樂,有了心得跟學生們分享,學生們再提問啟發(fā)新的思路,這樣的②,讓他始終“享樂”其中。1992年,北京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國際漢學家研究基地成立,袁行霈主持兩個機構,為中華文化的弘揚做了大量工作。他認為,起源最早的文明并不是中華文明,卻是唯一從未中斷的文明。他希望與經(jīng)濟全球化同時到來的,是“文明的自主、饋贈”,是“多元文明的“繁榮”。走進書齋,袁行霈是書卷氣息很濃的文人,溫厚清雅。詩意的人生是他追求的生活方式,但書齋亦不會困囿住他。袁行霈始終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傳播③地奔走,傾盡了全部智慧。(1)請在文中的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七.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12分,每小題12分)7.(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元人多隱士,已是學界共持之論。由于社會矛盾凸顯【a】戰(zhàn)爭頻仍,士人的觀念受此沖擊,隱逸之風在此期更盛。其突出的代表是以楊維楨為代表的鐵門文人群體、以黃公望為代表的畫家群體和以高啟等人為代表的吳中詩人群體。作為①_____,無疑成了元末文人共同尊奉的精神偶像。貢奎詩云:“我愛陶淵明,夢幻視今古【b】他們不僅從陶淵明的隱逸生活和崇高人格中培養(yǎng)起文人的獨立價值以及尋找其心靈與行跡的精神支撐,②_____,進而培育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詩學內容。他們細致地體悟陶詩中的“自然”。其中,楊維楨認為謝靈運對“自然”的欣賞與觀察重在“游”,所到之處并不深入體會自然真意,只得山水之“形”【c】而陶淵明則在靜處深入體察“自然”之“神”,享受的則是景物本身所帶來的趣味。也因此楊維楨為學陶者指出了一條可資借鑒的途徑【d】③_____,再以自己的志趣發(fā)言為詩。(1)下列【a】、【b】、【c】、【d】中標點符號在原文中的使用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B.、?!?,——C.,?!?,——D.、”。,:(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八.作文(共1小題,滿分60分,每小題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哲學家尼采說:“感恩就是靈魂上的健康?!蹦阃膺@種說法嗎?請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2023-2024學年江西省宜春市重點中學高二(上)期末語文模擬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9分,每小題19分)1.【解答】(1)D.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朱熹說:‘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后,后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和“劉寶楠認為孔子所談的‘學’并非在性或理上下功夫,而是在《詩》《書》《禮》《樂》的學習之中認識自己,認識政治生活”可判斷,劉寶楠認為,孔子所談的“學”是在學習之中認識自己,認識政治生活。朱熹認為學習是模仿,后覺模仿先覺,學習的最高成果是回到初心,并探究“性”或者“理”。故選:D。(2)A.“沒有學生就沒有孔子的成就,也就沒有《論語》”于文無據(jù),材料二第四段的表述為“相互激發(fā)或許表明,孔子讓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生,以子夏為代表的學生也讓孔子成為更好的孔子”。B.“使所治之地三年后形成向善的風俗”混淆已然與未然。材料一第三段中“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的表述是一種假設,并非實際發(fā)生。D.“是因其以美好政治風俗抑制小人之風,養(yǎng)成‘君子’品格”強加因果。材料一第五段的表述為“君子斷乎不能為陰郁的情感所左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抑制小人之風肆意生長的‘風’”。故選:C。(3)B.“是為了說明有教無類”分析錯誤?!稙檎分忻宪沧?、孟武伯、子游與子夏各自問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的論述,是為了表明因材施教。C.“是為了說明孔子身先士卒,不辭勞苦地推行他的學說”分析錯誤。引用孔子“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是為了說明他參與政治生活,三年可能會形成政治風俗。D.“是為了說明孔子施教,在于理解每個學生的性情”分析錯誤。引《孔子世家》“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yè)焉”,是為了說明因為有“說”,才會有“樂”,才有“弟子彌眾,至自遠方”。故選:A。(4)材料一在開始由《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句引出對其中“說”為何種快樂的追問。接著,作者引入朱子對此的解釋,“……形而上探究之樂”,但作者顯然不同意朱子的解釋,指出“這里與孔子本人的言說有一點矛盾”,然后自己分析了“說”的原因。由“說”到“樂”,再到“不慍”,通過層層深入的分析,分析了“說”的具體內涵,闡述了期待的“君子”品格。所以材料一側重闡述《論語》作為君子之樂的開端。與材料一不同,材料二側重闡述《論語》作為思想場景的開端。作者首先指出《論語》提供的思想場景,“這是一個活躍的思想場景。曹植在寫給楊修的信中曾經(jīng)說:“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保ā杜c楊德祖書》)與人通流即謂其言辭常常平易而可與人交流,并沒有故作高深的玄妙”,而且這個思想場景在對話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孔子之所以善于以問句設教,正是為了將聽者——當時的學生,未來的歷代讀者——喚入思想問題的場域,激發(fā)其思考”“這更意味著一個基本的思想事實:人與人之間雖有可溝通之處,但每人人皆是不同的個體,其為人為學,必須找到那個切己之處才能有真正的成長,而孔子正擅長于這一點上的啟發(fā)”。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強調思想場景的重要性,“思想原初的場景的首要含義并不在于學問的精深追求,而是這些人格教育最初的豐茂情景”。體現(xiàn)《論語》作為思想場景的開端。(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表明了當時的場景,弟子侍坐在側,師生間進行思想對話,敞開孔子與弟子的活躍對話場景。接著孔子引導各位學生說出自己的志向。子路的治國之治,冉有的要成為祭祀中的小相以及公西華的瀟灑灑脫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志向,都是在孔子的啟發(fā)下說出的。在這段記錄中,使用了語氣詞“也”“乎”等,如“且知方也”“亦各言其志也”“風乎舞雩”等,通過語氣詞“也”“乎”等詞,體現(xiàn)了現(xiàn)場細膩感。最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各自談志,都是在孔子的啟發(fā)下說出的,而且孔子還專門回答了曾皙的問題,體現(xiàn)了孔子善于適時引導啟發(fā)的教育方式。答案:(1)D(2)C(3)A(4)①材料一側重闡述《論語》作為君子之樂的開端。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引入朱子對此的解釋,由此分析“說”的原因。然后由“說”,到“樂”,再到“不慍”,層層深入,闡述了期待的“君子”品格。②材料二側重闡述《論語》作為思想場景的開端。《論語》提供了一個活躍的思想場景,這個思想場景在對話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最后再次強調思想場景的重要性,體現(xiàn)《論語》作為思想場景的開端。(5)①弟子待坐,敞開孔子與弟子的活躍對話場景。②“亦各言其志也”,啟發(fā)學生暢所欲言。③談志,通過語氣詞“也”“乎”等詞,體現(xiàn)了現(xiàn)場細膩感。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各自談志,孔子啟發(fā),體現(xiàn)了孔子善于適時引導啟發(fā)的教育方式。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6分,每小題16分)2.【解答】(1)C.“倒敘”錯,小說運用插敘的方式交代了名樹古木的來源。故選:C。(2)從表層看,結合“這棵樹這么名貴!人群中有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說,兒戲不得,樹命關天!這棵古樹突然倒下,得報告縣里的有關部門”可知,“樹命關天”指這棵倒下的大樹是名貴古樹,關系重大,對它的處理需要向縣里的有關部門進行報告;從深層看,結合“有人拿出手機,很快就查到園林局的電話號碼。電話打過去,沒人接,繼續(xù)撥,依然無人接”“人打電話到環(huán)衛(wèi)局。環(huán)衛(wèi)局答復:你們有沒有搞錯,倒下的樹,不歸我們管理,如果是垃圾,我們立馬拉走,真是亂彈琴!”“網(wǎng)上的消息,讓園林局徐局長吃驚不小。他親自帶人趕到現(xiàn)場……這不是普通樹木,這是一棵古樹名木,可不能隨便亂動,按管理權限,應由縣林業(yè)局處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曾局長很重視,很快派綠委辦的方主任帶了兩個人來到事發(fā)地……看來,這棵樹涉及的事情很復雜,得請求公安部門支持和配合”“家丑不可外揚……一旦捅出去,會引火燒身和帶來很多麻煩事”“縣林業(yè)局在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消息稱:這棵黑木相思因年老體弱,屬自然死亡”可知,一棵名貴古樹倒下了,牽連出了園林局、環(huán)衛(wèi)局、公安局、林業(yè)局等諸多部門,而這些部門對待這件事卻采取了相互推諉或暗箱操作的做法,因為對它的處理關系到當?shù)毓賳T的仕途命運,不是小事,關系重大,標題“樹命關天”暗示小說的主題,映射官場。(3)變化:小說開頭“看著倒下的這棵樹,周圍的居民不由聚集起來”“有人說,這棵樹怎么會一下子倒下呢?是不是起了大風,將樹吹倒的呢?”“有人搖頭”“有人扼腕嘆息”“有人說”“有人想起來了”“有人建議”“有人將倒下的這棵黑木相思拍了照片,曬在網(wǎng)上:倒在地下的古樹名木無人問津,到底歸誰管?”居民特別關心大樹倒下這件事,也很熱心地獻計獻策,直到網(wǎng)曝了這一問題;后來“縣林業(yè)局在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消息稱:這棵黑木相思因年老體弱,屬自然死亡。漸漸地,人們淡忘了此事”“有關部門也好像忘了這棵樹,它一直躺在河濱路上,沒有被處理和清運走,任由雨淋日曬”等到最后相關部門公布大樹倒下的原因后,居民逐漸淡忘此事,倒下的大樹并未得到妥善解決,事情不了了之。啟示:從居民對待名貴古樹這一事件可知,大家議論、建議和網(wǎng)曝的行為透露出關注的只是這件事的表面和熱度,而沒有從根本上探討和解決問題,倒下的大樹并未得到妥善解決,古樹最后的結局也啟示我們,關注社會問題不能只是蹭熱度,對敏感事件要用于揭露,要有始有終,真正起到監(jiān)督和督促的作用。答案:(1)C(2)“樹命關天”既指這棵倒下的大樹是名貴古樹,關系重大,對它的處理需要向縣里的有關部門進行報告,又指這棵倒下的名貴古樹關系到當?shù)毓賳T的仕途命運,他們?yōu)榱俗约旱睦婊蛳嗷ネ普?,或暗箱操作。?)第一問:小說中的居民一開始對大樹倒下充滿好奇與疑問,并為處理大樹積極獻計,網(wǎng)曝了這一問題,等到最后相關部門公布大樹倒下的原因后,居民逐漸淡忘此事,倒下的大樹并未得到妥善解決,事情不了了之。第二問:人們關注社會問題不能只是感受事件的熱度,對社會問題停留在感知的層面,應該督促相關部門把問題解決掉,解決問題要有始有終。三.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20分,每小題20分)3.【解答】(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是并列結構,兩句各自斷開,排除AC?!耙姟笔侵^語,“韓魏之君”是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B。譯文:國家面臨滅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難卻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們這些有智謀的人了。請讓我試著偷偷出城,去會會魏、韓兩國的君王,和他們商定這件事。(2)C.“戰(zhàn)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著”錯,應當是“春秋末年”。(3)C.“燭之武、張孟談都是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請纓”錯,結合原文“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珡闹?,可見燭之武不是主動請纓,而是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他。(4)①鄙遠:把遠地當作邊邑;焉:為什么;陪:增加。譯文: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②且,況且;同情,相同情況;成,成全;同利,相同利益;其,語氣副詞,還是;圖,考慮。譯文:況且相同情況的人應該互相成全,有相同利益的人應同生共死。請兩位君王還是仔細考慮吧?。?)結合原文“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高赫為賞首,何也’”,可見晉陽能夠保住,眾大臣認為是張孟談的功勞。結合原文“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纱擞^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可見趙襄子認為作戰(zhàn)的功勞比不上施行忠義來得高貴。答案:(1)B(2)C(3)C(4)①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②況且相同情況的人應該互相成全,有相同利益的人應同生共死。請兩位君王還是仔細考慮吧!(5)晉陽能夠保住,眾大臣認為是張孟談的功勞。趙襄子認為作戰(zhàn)的功勞比不上施行忠義來得高貴。參考譯文: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嵅饬恕T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選自《左傳》)智伯率領韓、魏兩國攻打趙國,包圍了晉陽城,并挖開晉水灌淹它。(晉陽)城中的軍民爬上樹居住,懸掛著鍋來燒飯。(這時)趙襄子對張孟談說:“(晉陽)城里人力已經(jīng)耗盡,糧食也十分缺乏,將領們也都疲憊不堪,怎么辦呢?”張孟談說:“國家面臨滅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難卻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們這些有智謀的人了。請讓我試著偷偷出城,去會會魏、韓兩國的君王,和他們商定這件事。”于是張孟談見到魏、韓兩國的君王,游說道:“我聽說,唇亡齒寒?,F(xiàn)在智伯率領你們兩國來攻打我們趙國,趙國就要滅亡了。趙國如果滅亡,你們兩國就是下一個(要滅亡的)了。如果不趁現(xiàn)在想辦法,災難也就很快要落到你們兩國頭上了?!表n、魏兩國君王說:“智伯這個人,內心驕橫而少恩寡情。我們的計謀如果泄露,事情就壞了,這如何是好?”張孟談說:“話從二位君王口中出來,進入到我的耳中,誰還會知道呢?再說,情況相同的人應該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應該生死與共。二位君王還是仔細想想吧!”于是韓、魏兩國的君王與張孟談暗中謀劃,和他商定舉事日期。張孟談就回城報告趙襄子。到了約定日期的夜晚,趙襄子(派人)殺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開大堤(使水倒)灌進智伯的軍營,智伯軍隊連忙堵水,一片慌亂。韓軍和魏軍從兩邊打過來,趙襄子又率軍隊從正面出擊,將智伯的軍隊打得大敗,殺死了智伯,又將他的封地一分為三。趙襄子于是獎賞有功之人,但最先受獎賞的是高赫。大臣們提出問題:“晉陽能夠保住,是張孟談的功勞。可現(xiàn)在卻是高赫獲首賞,這是什么緣故?”趙襄子回答:“當晉陽被圍困,我的國家社稷危難滅亡的時候,眾多大臣沒有不對我流露出輕侮驕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禮節(jié),所以我首先獎賞他。”由此看來,“義”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有戰(zhàn)勝敵人,挽救國家的功勞,也比不上施行忠義來得高貴。所以《老子》說:“美好的言辭可以志在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眾人。”(選自《淮南子?人間訓》)四.詩歌閱讀(共1小題,滿分9分,每小題9分)4.【解答】(1)C.“抒發(fā)了怨天尤人的慨嘆”不符合詩歌的主旨,詩人的思想感情是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憂國憂民、凄苦悲傷。故選C。(2)尾聯(lián)寫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分析作答時,要知道杜甫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其詩歌中的“艱難”既指個人遭遇,又指國家命運。所以,在分析“苦恨”的內涵和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時都要以此為出發(fā)點。答案:(1)C(2)“艱難”既是國家的,也是個人的??陀^上,國破與家亡是因果關系;主觀上,詩人一直憂國憂民,為國破家亡憂心如焚。“苦”是副詞“極”,“恨”是動詞“遺憾”,詩人很遺憾不能多為國家出力。這一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譯文: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深為憾恨鬢發(fā)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后停酒傷懷。賞析: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jīng)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經(jīng)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頷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盁o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前兩聯(lián)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lián),才點出一個“秋”字?!蔼毜桥_”,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俺W骺汀?,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鞍倌辍?,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氨铩眱勺謱懙贸镣础G锾觳灰欢杀?,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lián)“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lián)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lián)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xiāng)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xiāng)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尾聯(lián)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xiàn)。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xiàn)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五.默寫(共1小題,滿分6分,每小題6分)5.【解答】故答案為:(1)萬里悲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