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修正模式_第1頁
行為修正模式_第2頁
行為修正模式_第3頁
行為修正模式_第4頁
行為修正模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

行為修正模式第一節(jié)行為修正模式的理論根底理論背景

華生斯金納班杜拉“給我一個健全的嬰兒,再給我一些特定的環(huán)境。只要滿足這兩點,不管嬰兒的才能、個性、本能及其父母的血統(tǒng)、職業(yè)如何,我都能將其中任何一個訓練成我所需要的任何一種人,譬如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乞丐或者小偷。〞——華生(Watson,1878一1958)華生認為,任何行為都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都是在“刺激——反響“的條件反射形成的。1.行為是心理學研究的目標2.環(huán)境塑造行為3.刺激—反響模式第一節(jié)行為修正模式的理論根底華生JohnBroadusWatson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

個體的行為可以操作外在的環(huán)境,從而產(chǎn)生一定的結果,這個結果將決定個體行為重復出現(xiàn)的可能性。斯金納簡潔明快地揭示了人類行為的發(fā)生機理,同時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簡潔明快的行為改變方法。斯金納BurrhusFredericSkinner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1.觀察學習2.替代強化3.認知的重要性4.交互決定論班杜拉AlbertBandura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激進的行為主義者,排除自我決定及自由的可能性。人的行為具有很高的可變性,環(huán)境改變,那么人的行為也隨之改變。.(一)人性觀

當代的一些行為治療學者那么強調人類自主的特性,他們認為人類有能力控制和改變已有的思想和行為。強化消退泛化分化1.經(jīng)典條件作用

巴甫洛夫〔二〕行為機制

又叫工具性條件作用。它的關鍵之處是有機體做出一個特定的行為反響,這個行為反響導致環(huán)境發(fā)生某種變化。操作性條件反射強調的是行為的后果對該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此理論認為行為的改變之所以發(fā)生,是因行為后面所伴隨某種特別的結果,因此強調強化的作用。有影響機體行為的單元、有機體行為的強化程序和強化物的類型。2.操作性條件作用斯金納〔1〕影響行為的單元正增強需要性刺激負懲罰正懲罰厭惡性刺激負增強給予消減〔2〕強化的程序固定比率強化程序變動比率強化程序固定時距強化程序變動時距強化程序〔3〕強化的類型物質強化物社會強化物活動強化物3.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人類不一定要親身經(jīng)歷承受刺激與制約的過程。由他人的反響表現(xiàn),可以透過自我調節(jié)、自我回饋等能力來到達行為的改變觀察學習包括四個具體過程: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xiàn)過程、動機確立過程。班杜拉理論思想注重可觀察和可測量以學習作為核心概念以行為作為理論研究的中心強調外部環(huán)境在行為習得中的作用一般理論假設觀察觀察案主行為的次數(shù)與強度?!补潭〞r距觀察、隨即時段觀察、聯(lián)合時段觀察〕記錄包括行為的次數(shù)或頻率、行為出現(xiàn)的時間、行為的強度等?!惨弧掣踪Y料的收集

第二節(jié)行為修正模式的方法與技術主要內容行為修正〔二〕治療方法與技術1.放松練習〔relaxationtraining〕放松訓練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一種漸進式緊張—松弛放松法。它是通過循序漸進地放松一組一組肌肉群組后到達全身放松的。2.系統(tǒng)脫敏〔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要求案主在放松狀態(tài)下逐漸接近、接觸恐懼對象,從而抑制或消減焦慮反響,并逐漸克服恐懼病癥。3.滿灌療法又稱暴露法、快速脫敏法,是讓案主直接處于最嚴重的焦慮狀態(tài)中直到焦慮狀態(tài)消除。該療法認為案主的害怕行為是一種條件反射,如果采取逃避行為,只會增強案主的恐懼程度,起到負強化的作用。因此,需要讓案主直接處于最嚴重的焦慮情境中,使其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恐懼,并通過反復的練習直到案主對焦慮習以為常,不再感到害怕。4.自我管理在行為修正過程中,工作者只是幫助案主制定行為改變的目標和方案,指導和監(jiān)督案主行為修正方案的執(zhí)行情況,并對案主行為改變的狀況作出評估。

自我管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人們知道自己在做一些不良行為,也同樣不能去阻止自己去做這些,所以,行為的自我控制不單靠所謂的意志力量,還要靠一系列行為技術的綜合。自我控制的治療應用戒酒,戒毒,減肥以及一些適應性不良癥恐高癥貪食癥自我管理方法1.加強改變不良行為的愿望2.從理性上分析這種不良行為的有害性;3.讓其他人幫助作監(jiān)督;4.還要制定自我控制的方案,它可以長期地維持和強化恢自我控制的愿望。自我管理方案例如—減輕體重步驟1:目標選擇我為了健康和有一個滿意的自我形象必須減輕體重。我方案在12個月內減輕48斤,以到達理想的體重——127斤。步驟2:監(jiān)測目標行為步驟2a:過程目標的選擇1、我將制定一個方案食譜2、我將制定一個常規(guī)鍛煉方案3、我將制定一個常規(guī)步行方案步驟2b:基線評估1、我現(xiàn)在體重175斤2、我目前每天攝入熱量在4000-5000大卡之間3、我沒有進行任何常規(guī)鍛煉4、因為我隨時都有錢買衣服5、我每天都在職工餐廳大吃免費午餐步驟2c:記錄與過程目標和結果目標有關的行為1、在一張圖示表格上記錄體重〔兩周一次〕2、堅持每天計算熱量3、每天完成鍛煉方案4、步行要每天進行5、我的督導者將在她的案頭日志上記錄確認我每天帶去了我的指定午餐步驟3:改變環(huán)境因素1、每天須做好次日的低熱量午餐2、看電視或學習時,吃胡蘿卜和芹菜3、設定鬧鐘,每天早晨7點4、把跑鞋放在進門處,提醒自己5、在督導員的監(jiān)督下吃我的午餐步驟4:獲取有效結果1、XX個月,我的體重減輕4斤,丈夫就在我賬戶上打進50元,反之,扣除50元。2、學習時一定要放胡蘿卜,否那么停止學習3、每次鍛煉了,我就可以享受20分鐘溫水澡,否那么是冷水澡4、每次完成步行方案,就可花15分鐘照料花草,沒做到,我替丈夫擦皮鞋5、午餐給督導過目,否那么就要受批評6、我丈夫同意,看到好的,就表揚我。步驟5:穩(wěn)固收獲步驟5a:評價步驟5b:維持5.厭惡療法理論依據(jù)是,當出現(xiàn)不適當行為時采取厭惡性刺激,使案主的不適應行為與厭惡性反響建立聯(lián)系。這樣,案主就會逐漸回避或放棄不適應行為。

6.模仿治療技術包括兩個方面:典范的示范和案主的模仿練習。首先,個案工作者需要讓案主觀察那些需要模仿的行為,了解各種行為的要點;其次,在個案工作者的指導下,案主具體練習正確的行為,個案工作者需要及時給予案主各種行為的反響,不斷強化案主的正確行為反響。7.代幣制它假設一種原本無強化作用的刺激物與真正的強化物建立聯(lián)系后,就會獲得強化的作用。代幣管制與直接強化不同,它能在正確行為出現(xiàn)后及時給予強化,從而消除了直接強化滯后的現(xiàn)象,使得案主的正確行為反響與強化物直接建立起聯(lián)系。

代幣制

--拿“好行為〞購置獎勵行為主義理論的應用

50%的學生在認真聽講

30%的學生看似在聽講,手里卻做著小動作,神情不專注。

20%的學生各自忙著,其中6個孩子在相互打鬧,3個后排的孩子正在睡覺,右邊角落的2個女孩子在吃零食。

上課了?。?!

慣用的方法講道理

獎勵

懲罰

沃爾夫和考利斯用黑猩猩做的一個實驗

考利斯先教一只猩猩學會投入一枚幣,啟動按鈕,而后獲得葡萄;接著教它使用另一種機器,即拉動一條附有彈簧的拉桿,桿的另一端附有葡萄,猩猩必須用力拉動,才能獲得葡萄;等這個動作熟練以后,桿的另一端附有一枚幣以代替葡萄,結果發(fā)現(xiàn)猩猩先獲得幣,然后將幣投入自動販賣機以取得葡萄。后來兌換的標準提高,要用兩枚、三枚以上才能獲得葡萄。猩猩逐漸地學會了在換取葡萄之前,將代幣儲存起來的行為代幣只是一種次級強化物,其價值不在它本身,而在于它能換取葡萄,因而它產(chǎn)生了一種代籌的作用,最終對個體具有了吸引力,產(chǎn)生了獎勵個體行為的價值。

代幣制是指把獎勵的結果用虛擬的貨幣量化,完成了規(guī)定的事項就獎勵規(guī)定數(shù)量的代幣,然后個體用代幣換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是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代幣目標行為選定強化物制定代幣與強化物的兌換標準消除代幣二、運用行為修正模式的主要原那么〔一〕建立良好的專業(yè)關系需要個案工作者傾聽、理解、關注和接納案主,努力培養(yǎng)與案主之間的相互信任,建立和諧的專業(yè)合作關系?!捕硿蚀_的行為評估目的是確定案主需要修正的行為的范圍,了解案主不適應行為產(chǎn)生的條件、過程和影響等。需要明確三個問題:需要修正的行為是不適應什么,影響不適應行為的外部環(huán)境刺激是什么,不適應行為將導致什么樣的環(huán)境變化?!踩秤行У男袨樾拚穗A段個案工作者需要制定行為修正的具體方案,并與案主合作實施行為修正的方案,調整案主的不適應行為。包括:1.確定行為修正的目標2.選擇行為修正的治療技術3.實施行為修正方案〔四〕合理的修正效果評估行為修正方案完成以后,個案工作者還需要對案主的行為改變狀況進行評估,確定行為修正方案的完成狀況,并對行為修正過程中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第三節(jié)行為修正模式的評論一、奉獻1.治療效果明顯2.治療方法和技術易操作3.治療標準和效果可測量二、局限1.無視對案主內心的探討2.把人的行為理解成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3.過分注重行為病癥的消除三、開展前景1.用明確、系統(tǒng)化的方法及科學的手段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