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1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2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3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4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測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現(xiàn)代文閱讀Ⅰ

材料一:

“五四”以來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現(xiàn)一種認為“世界文化本一體,中西文化的差異純粹是時代性”的觀點,可稱為“有古今無中外論”。這種論調(diào)的根本錯誤,在于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這一歷史事實。既然人類社會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類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僅可以把一定數(shù)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這些人與其他人區(qū)別開來。人類社會以民族為基本形式這一事實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文化總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類文化只能存在于這些具體的民族文化之中。離開了各種各樣具體的民族文化,所謂一般的人類文化只是一種虛構(gòu)。因此,文化“有古今無中外論”既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

文化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

首先,地理的隔絕機制是民族差異形成的基本條件。因為地域的遼闊、山海的阻礙等因素,各個民族各自獨立地生存,文化上差異的產(chǎn)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是民族差異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例如,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下,就分別產(chǎn)生了農(nóng)業(yè)部族、畜牧業(yè)部族及少數(shù)以工商為主的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發(fā)展成果對人類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異的最高表現(xiàn)。文化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文化發(fā)展的成果又不斷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創(chuàng)造不同風格的音樂、美術(shù)的同時,也發(fā)展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各民族不同的審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長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結(jié)果。審美趣味如此,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也莫不如此。在這個意義上,一個民族的共同文化不僅表現(xiàn)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創(chuàng)造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這種文化成果與人自身的身心變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異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穩(wěn)定器。

其三,一定范圍內(nèi)自由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異形成的重要機制。種族、地理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等是人們從事文化創(chuàng)造的基礎,同時也是對文化創(chuàng)造的限制,而自由創(chuàng)造只是在這一定范圍內(nèi)的發(fā)揮。因而,文化的發(fā)展既非絕對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統(tǒng)一。

(摘編自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精神》)

材料二:

文化差異性是始終存在的。歷史上對待這種差異性曾經(jīng)有過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

第一種是對凡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為異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絕滅之而后快。當年白種人占領南、北美洲,對當?shù)赝林幕褪浅诌@種態(tài)度。

第二種是承認其價值,但只是作為珍稀的收藏、獵奇的點綴或某種可供研究的歷史遺跡,實際上是排斥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抽空其生命,崇拜其空殼。如果我們混同了已成遺跡的、定型了的“傳統(tǒng)文化”和今天仍然活著的并主宰著億萬中國人民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的,受過現(xiàn)代文化洗禮的“文化傳統(tǒng)”之間的根本區(qū)別,以復舊充新生,抵銷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那么,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將陷入困境。

第三種態(tài)度是一種文化相對主義的態(tài)度。這是將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語境內(nèi)去進行觀照的一種方式。它贊賞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對用產(chǎn)生于某一文化體系的價值觀去評判另一文化體系,承認一切文化,無論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因而應受到尊重。這種態(tài)度當然遠比前兩種態(tài)度來得寬容合理,但再進一步追問:千差萬別的文化有沒有普遍認同的東西呢?人類有沒有可能超越民族中心主義?這些都是文化相對主義所面臨的、必須回答的問題。

無論如何,文化差異總是現(xiàn)階段普遍存在的事實。正是這些差異賦予了人類文化以多樣性。我們固然不必保留辮子或者“三寸金蓮”以供獵奇者玩賞,但中國文化自有其無法“歐化”的特殊的魅力,中國文化的更新也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所謂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導致的“世界文化一體化”,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diào)和沒落。事實上,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各個文化體系之間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鑒,并在相互參照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自己,將異國作為幫助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他者”,從另一種文化的陌生角度來觀察自己,看到許多從內(nèi)部無法看到的東西。

由于文化的差異性,當兩種文化接觸時,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誤讀。所謂誤讀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他原有的“視域”決定了他將對另一種文化如何選擇,如何切割,然后又決定了他如何對其認知和解釋。文化之間的誤讀難以避免,無論是主體文化從客體文化中發(fā)現(xiàn)新義還是反觀自己,都很難不包含誤讀的成分。而從歷史來看,這種誤讀又常是促進雙方文化發(fā)展的契機,因為恒守同一的解讀,其結(jié)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閉。

(摘編自樂黛云《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社會在一定歷史階段以民族形式存在,決定人類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體的,不存在一般的人類文化。

B.地理環(huán)境影響民族文化的形成,還阻礙了文化之間的同化、融合;地理條件不同,產(chǎn)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發(fā)展成果長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過來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D.文化相對主義贊賞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認一切文化的合理性,應成為我們文化交流時需要堅守的原則。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差異造就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它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它的存在有必要性與普遍性。

B.如果在自由創(chuàng)造上不同,即使種族、地理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等要素相同,發(fā)展出來的文化也仍然有可能不一樣。

C.對待傳統(tǒng)文化,應發(fā)揮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以保持其生命力,而不應把它珍藏起來或當作歷史研究的對象。

D.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國文化的特殊性以避免被同化,又要分清主客,利用客體文化來反觀自我、發(fā)展自我。

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一第一段觀點的一項是()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

B.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三國志夏侯玄傳》)

C.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北史吐谷渾傳》)

D.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林則徐)

4.對“世界文化一體化”論調(diào)的批駁,兩則材料的側(cè)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

5.下列文字提到美國動畫片《花木蘭》與中國《木蘭辭》存在差異,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這種差異?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

《木蘭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講述木蘭替父從軍、最后榮歸故里的故事,體現(xiàn)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忠孝兩全的價值觀。美國動畫版《花木蘭》則對《木蘭辭》進行重新詮釋,木蘭為了證明男女平等、實現(xiàn)自身價值而主動從軍,體現(xiàn)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的民族性格?!痘咎m》在中國上映后,獲得不錯的票房。不少觀眾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帶來啟發(fā)。

(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現(xiàn)代文閱讀Ⅱ

徘徊

丁玲

地要不要獻出去呢?吃過飯,婦女主任董桂花到顧家去了。李之祥覺得渾身發(fā)軟,他答應替他大伯收麻的,也懶得去了。躺著又感到發(fā)慌,他便踱到巷頭上,那邊樹蔭底下蹲得有幾個人,看殺豬。李之祥走過去,他們笑著問:“割一斤回家吃餃子吧,比集上便宜,一百六一斤呢?!崩钪橐仓坏膯枺骸吧×??”“沒有,好豬肉?!薄罢l家的?大伏天殺什么豬,要是一天賣不盡不壞了?”大家卻不答應他。隔半天,里面那個叫王有才的后生才說:“是咱哥的。咱哥聽人說要共產(chǎn)了,他就這么口豬,也舍得殺了。他說一年四季沒吃到什么肉,大家都嘗嘗腥味兒吧?!边@倒把大家都說笑了。大家說:“村子上論有錢人,要輪到你哥可早呢,真是著的什么急!”也有人說:“你哥真小氣,就是失了你們一只豬,也沒關系。村上就這二百多戶人,不是大伯子就是小叔子,還請不得客?……”

李之祥也忘了問這群人為啥不下地去,自己又走開了。在大街上碰到了李昌,李昌的興致仍舊很好,他喊:“大哥,沒下地去?今晚還開貧農(nóng)會呀!你早些來?。 薄班??!崩钪閼袘械拇饝??!按蟾?,得起勁的鬧,這是咱們窮人翻身的時候。你別信那些鬼話,說共產(chǎn)黨在不長,……”李昌走開了,說:“害怕可翻不了身,晚上早些開會去吧,換換你那腦筋?!崩钪橐膊辉冈僬f了,心里想:“唉,咱也想換換腦筋嘛,只是摸不開啦,咱們是翻不了身的。唉,你們翻了身,可要站得穩(wěn)呀,別再翻過來才好。”

大伯一家人都收麻去了,女人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門上只剩一把鎖。同院子的人驚詫的問:“李大哥,你病了?看你臉色白的!”

他退回來的時候,又串到了他姑丈家里。姑丈是個干癟的老頭子,剛泥完了屋頂,從房上爬下來,一身都是土??匆妰?nèi)侄來了,張開兩只手,趕忙朝里讓,一邊說道:“怎么,今兒閑下了?咱這屋一年拾掇的錢可不少,太破了。前一晌那一場雨,漏得夠瞧,院子里下大雨,屋子里就下小雨,院子里不下了,屋子里還在滴滴答答下不完。咱老早想搬個家,拿拾掇的錢添做房租,保險要住得寬敞些。只是,唉,別看你姑丈人老了,面皮可薄呢,開不出口嘛。這房子也是殿魁叔爺?shù)模瑤资攴N著人家的地,又是一家子,如今人家也在走黑運,墻倒眾人推,咱不來這樣事。哈哈,屋里坐吧,看你姑媽窮忙些什么?!彼约鹤哌M屋,在瓢里含了一口水,噴在手上,兩手連連的搓著,洗掉了一半泥,剩下的便擦在他舊藍布背心上了。

這個在四十多年前曾被人叫做糯米人兒的侯忠全,現(xiàn)在已經(jīng)干巴成一個陳蕎面窩窩了,只有那兩顆骨碌碌轉(zhuǎn)著的閃亮的眼睛,還沒有改變舊形。

侯忠全的女人也笑著走下炕來:“唉,一年到頭就忙著這點窮活,縫不完的破破爛爛?!彼е欢逊植磺孱伾钠撇?,塞在炕頭上,又接下去說:“你媳婦如今算有出息,東跑西跑忙的才是正經(jīng)事呢?!?/p>

侯忠全的女人,他姑母,昨晚害怕老頭子,沒有去開會,心里卻老惦念著,她問道:

“昨晚你媳婦開會去了,你去了么?講了些什么來?說又要鬧清算,要把地均勻,誰種著的就歸誰,真有這么回好事?”老頭子卻忙著說:“唉,一個婦道人家,老也老了,還愛打聽,咱說這就不關你的事。還吵著要去開會,也不管自個聽不聽得懂,頂不頂事。還是守點本分,少管閑事吧。”

李之祥也趕忙答道:“咱們家那個簡直是封了王啦,好像她真能干個什么的。咱也摸不清,還是讓去,還是不讓。姑爹,你老人家說說,如今這會的事,到底會怎么樣?村上人的話,各式各樣,可多著啦?!崩钪橛X得找到了一個可以商量的人,心里頓時覺得輕松了一點。

“你問咱么,”老頭子摸了摸那幾根短胡子,把眼朝兩人臉上掃了一下,卻笑了起來:“哈,不行了,咱這個腦子不時興了。如今是新世界,新世界有新的辦法,哪一樁不為窮人打算?不過——唉,咱這一輩子就算毬了,哈……你還是隨著你媳婦吧,她是個能干人;如今是男女平等,哈……”

“這就叫做問路問到瞎子頭上來了。村子上誰還不知道你姑爹,把候殿魁的一畝半地又退給人家了?嗯,樹葉子落下來都怕打死人的,有啥好說的嘛,嗯!”平日拗不過老頭子的姑母,今天就在侄兒面前,發(fā)起牢騷來。

李之祥聽著這兩個老人,這個這么一說,那個又那么一說,心里又做難起來。他想起候忠全這老頭的困執(zhí),想起村上人對他的不同情,都罵他是死人,一點人氣也沒有,他便告訴他說,村上人講,他若是肯出頭的話,侯殿魁準得賠他十畝地和一所房子。

老婆便附和著答應,“嗯,可不是,嗯,嗯。”她還用眼睛在老頭臉上搜索,想在那里找出一點仇恨,或者一點記憶也好??墒撬耍项^子一點表情也沒有。

李之祥無奈地站起來。老太婆心里很難過,送了侄子出來,悄悄的告訴他,說自己晚邊要去看敢說敢干的桂花媳婦,要他少理他姑丈,這老頭兒不是個好東西。

(節(jié)選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有刪改)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所描寫的是1946年華北解放區(qū)土地改革運動初期的情況,通過暖水屯一個普通村莊的土改運動,從發(fā)動到取得初步勝利的描寫,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農(nóng)村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揭示出各個不同階級不同的精神面狀態(tài),并且展現(xiàn)了中國農(nóng)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已經(jīng)踏上的光明大道。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之祥覺得渾身發(fā)軟、懶得去替他大伯收麻,寫出了李之祥在要不要“獻地”問題上的猶豫、矛盾。

B.李昌興致勃勃地說貧農(nóng)會要開,要起勁鬧革命爭取翻身,從心理角度寫出所有人對土改的熱切盼望。

C.李之祥到大伯家去,看見門上只剩下了一把鎖,這表現(xiàn)了李之祥到處尋找解析卻不得的落寞內(nèi)心。

D.談到昨晚開會時,李之祥說董桂花“簡直是封了王”,側(cè)面烘托董桂花能干,又寫出李之祥的不解。

7.關于文中李之祥與姑丈、姑母談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姑丈認為幾十年種著人家的地,不能墻倒眾人推,體現(xiàn)了侯忠全的善良和做人的本分。

B.侯忠全從瓢里含水噴手洗泥,又在舊藍布背心上擦,活畫出姑丈一個農(nóng)人的本色模樣。

C.姑母積極向李之祥打聽一些關于開會的事,與下文侯忠全對姑母潑冷水形成鮮明對比。

D.從李之祥姑丈的臉上搜索不出仇恨,說明他已成了一個“糯米人兒”和“陳蕎面窩窩”。

8.李之祥四處尋找是否參加晚上會議的解析,他的思緒隨著其所見所遇而逐步生發(fā)展開。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

9.著名作家王蒙說,丁玲“確實是一個擅長寫女性的作家”。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

二、詩文閱讀(43分)

(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文言文閱讀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節(jié)選自歐陽修《朋黨論》,有刪改)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B.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C.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D.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古代泛指德才出眾的人,常與“小人”對舉,與《論語》中“君子喻于義”中的“君子”意思相近。

B.漢獻帝、唐昭宗:獻帝,稱呼的是東漢最后一任皇帝劉協(xié)的謚號;唐昭宗,稱呼的是唐代皇帝李曄的廟號。

C.太廟是皇帝宗廟,最初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經(jīng)皇帝批準也可被供奉在太廟。

D.《書》即《尚書》,儒家四書之一?!吧小奔础吧稀?,《尚書》就是上古的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12.下列對選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先劃清君子和小人的界限,緊接著剖析“小人無朋”和“君子有朋”的道理,最后指出朋黨與興亡的關系。

B.乙文通過敘述莊宗得天下的過程,先盛贊其成功,繼而感嘆他的迅速衰敗,從而強調(diào)成敗皆由人事的道理。

C.選文均使用了引用和對比論證,既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同時也使事理在正反兩面的對比中顯得更加明白清楚。

D.選文均借前朝舊事勸諫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教訓,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體現(xiàn)了古代知識分子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②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

14.歷史總能給人以啟迪,請簡要概括兩則選文在國家治理方面給予后人的啟示。

(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詩歌閱讀

矮小的白樺樹

葉夫圖申科劉文飛譯

我們是矮小的白樺樹,

我們像一根根尖刺,

死死地扎進你們嚴寒的指甲縫。

永凍帶的王國

帶來各種愚昧,

為了把我們壓得更低。

巴黎的栗樹,你們奇怪嗎,

傲慢的棕櫚,你們痛苦嗎,

看到我們躬身?

時裝的衛(wèi)士,你們憂愁嗎,

見我們?nèi)际强湮髂啵?/p>

你們溫暖舒適,

我們有公民的勇敢,

你們憂傷而又莊重,

送來了道德的支撐。

我們的同行,你們認為

我們不是殘疾樹,

可綠葉雖然不美,

冰雪中卻是攻擊的旗幟。

謝謝!無論如何,

我們堅守在天空下,

當我們受到野蠻的欺辱,

并未見你們的道德支撐。

當然,你們比我們自由,

我們的根卻扎得更深。

當然,我們不在巴黎,

但在寒帶我們卻價值更高。

我們是矮小的白樺樹。

我們狡猾地搔首弄姿,

可這只是虛情假意。

依戀也是一種不屈的姿勢。

我們殘疾地躬身,

可我們相信永凍帶并不永凍,

這頭怪獸會被趕走,

我們將獲得勻稱的權(quán)利。

但如果氣候變化,

我們的枝丫

能否接受自由的形狀?

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丑陋。

這讓我們深深地痛苦,

嚴寒始終在將我們折磨。

可我像尖剌死死地站著,

我們是矮小的白樺樹。

1966年

(有刪改)

15.下列對本詩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巴黎的栗樹,你們奇怪嗎,/傲慢的棕櫚,你們痛苦嗎,/看到我們躬身?”用了呼告、擬人的手法,表述了對這些“時裝的衛(wèi)士”的質(zhì)問。

B.“時裝的衛(wèi)士,你們憂愁嗎,/見我們?nèi)际强湮髂??”句中的“時裝的衛(wèi)士”外表光鮮,而“夸西莫多”外表丑陋,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C.“見我們?nèi)际强湮髂唷币痪渲?,把矮小的白樺樹比作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鐘人夸西莫多,生動形象?/p>

D.“但如果氣候變化,/我們的枝丫/能否接受自由的形狀?”一句使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奠定了一種激昂的感情基調(diào)。

16.詩中所寫的矮小的白樺樹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

17.(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名篇名句默寫

(1)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屈原的《離騷》評價極高,其中認為其文字簡練、用詞精到的兩句是“,”。

(2)《過秦論》中,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獲得勝利,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文中“,”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五代史伶官傳序》以“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兩種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引出了“,”的經(jīng)驗教訓。

(4)高適《燕歌行》中,“,”兩句揭露了軍中將軍和士兵苦樂不均、生死迥異的地位和待遇。

(5)李賀《李憑箜篌引》中,以女媧補天的神話表現(xiàn)箜篌樂音的震撼效果的詩句是“,”。

(6)李商隱《錦瑟》中回環(huán)曲折地表述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7)陸游《書憤》中,“,”"兩句是對抗金壯舉的回憶。

三、課內(nèi)歸納點(每題0.5分,共10分)

18.(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扶輦下除,觸柱折轅除:殿階

B.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陰:暗地里

C.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幸:幸運地

D.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假:代理的,臨時的

19.(2022高二下·盤錦開學考)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沐者必彈冠沐:洗頭

B.是以見放放:流放

C.新浴者必振衣振:振奮

D.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隨:順應

20.(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對加點詞語的意義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明于治(治理)亂

爭寵而心害(嫉妒)其能

B.博聞(學識)強識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聰明)也

C.饞人間之,可謂窮(處境艱難)矣

其文約(簡約),其辭微

D.舉類邇(近)而見義遠

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看見)

21.(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B.“離騷”者,猶離憂也

C.厚幣委質(zhì)事楚

D.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22.(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人口繁衍,一個民族分為若干分支,它們的稱號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氏”而不是“姓”。

B.“齊與楚從親”中“從”指“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指諸侯聯(lián)合抗秦的同盟。

C.齊桓,即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曾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使國力強盛。

D.湯武,商湯與周武王的并稱,商湯曾武力推翻殷紂的統(tǒng)治,周武王曾武力推翻夏桀的統(tǒng)治。

23.(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句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奪:強取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污染

C.舉賢以自佐佐:輔佐

D.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祖先

24.(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屬(shǔ)草稿慘怛(dá)帝嚳(kù)靡(mǐ)不畢見

B.餔(pǔ)其糟蟬蛻(tuì)滋垢(gòu)濁(zhuó)穢

C.啜(chuò)其醨皭(jiào)然既絀(chù)溫蠖(hù)

D.被(pī)發(fā)憔(qiáo)悴濯淖(nào)罹(lí)難

25.(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詞有一詞多義現(xiàn)象,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亡:①追亡逐北,伏尸百萬(名詞,逃亡的軍隊)

②吞二周而亡諸侯(動詞,使滅亡)

③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動詞,損失,丟掉)

B.兵:①吳起、孫臏……趙奢之倫制其兵(名詞,軍隊)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名詞,兵器)

③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名詞,軍隊)

C.弱: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形容詞,弱?。?/p>

②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形容詞,弱?。?/p>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動詞,變?nèi)酰?/p>

D.制:①趙奢之倫制其兵(動詞,統(tǒng)領、統(tǒng)率)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動詞,制裁,制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動詞,控制)

26.(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欲因此時降武

B.始以強壯出空以身膏草野

C.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D.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

27.(2022高二下·盤錦開學考)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贏糧而景從B.鋤櫌棘矜

C.躡足行伍之間D.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

28.(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至尊:至高無上的地位,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語言

C.隳名城,殺豪杰隳:毀壞

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池:護城河

29.(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從文言文句式角度看,下列各組句子特點不相同的一項是()

A.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申之以孝悌之義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D.鑄以為金人十二蚓無爪牙之利

30.(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務:要務

B.有甯越……杜赫之屬為之謀屬:下屬

秦人開關延敵延:迎擊

C.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系:縛

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抗爭

D.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舉:全,整個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致,招引

31.(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A.因厚賂單于B.其一人夜亡

C.反欲斗兩主D.天雨雪,武臥嚙雪

32.(2022高三上·武侯開學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單于視左右而驚B.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C.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D.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33.(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輦”是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輦。因此,“輦”常為天子、天子車駕的代稱。

C.“節(jié)”,旄節(jié),以竹為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憑證。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即“持節(jié)”。

D.“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種爵位。

34.(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舉

B.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愛護

C.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35.(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祭祀用牛、羊、豬各一頭叫太牢,用牛、豬各一頭叫少牢。

B.雜戲:古代娛樂形式之一,包括百戲、雜樂、歌舞戲、傀儡戲等。

C.告廟:天子或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

D.伶官: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伶官。

36.(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下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37.(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贏糧而景從B.函梁君臣之首

C.倉皇東出D.負而前驅(qū)

四、語言運用(2分)

38.(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落后生產(chǎn)力被先進生產(chǎn)力不斷取代、以文明取代蒙昧、從隔絕到聯(lián)通、由封閉到開放。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就是中國人民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趨勢、解答時代之問的必然結(jié)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站在時代前列,把握歷史規(guī)律,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推動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輝煌成就彪炳史冊,偉大使命任重道遠。

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機遇總是垂青有理想、有擔當,敢于拼搏、樂于奉獻的人。今天,我們要繼續(xù)保持“趕者”的清醒和奮進的姿態(tài)、把握歷史脈搏,與時代共命運。惟其如此,才能贏得現(xiàn)在,贏得未來。

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

五、寫作(60分)

39.(2022·濰坊模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扶正祛邪”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扶正”指扶助、補益人體虛弱不足的正氣,使身體恢復正常狀態(tài);“祛邪”指祛除使人體發(fā)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醫(yī)療治堅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非常重視對“正”即人體自身機能的生發(fā)保護。

以上文字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C

2.C

3.B

4.①材料一,重點批駁這種錯誤的本質(zhì)(根源),指出其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或:指出其既離開了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又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②材料二,重點分析這種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diào)和沒落。

5.①這種差異體現(xiàn)中國與美國的文化差異,即中國的忠孝觀念與美國的個人主義的不同。②這種差異是文化誤讀的產(chǎn)物。美國人照自身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來解讀《木蘭辭》。③對這種差異應當寬容?!痘咎m》可提供“他者”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或:中美文化進行互動、交流,可以相互借鑒、共同發(fā)展)

社會科學類;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

⑴本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對應的句段,仔細辨別原文內(nèi)容與選項內(nèi)容的細微之處。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時間、頻率、范圍的副詞,以及某些代詞的指代對象。理清選項中的內(nèi)容在原文中的邏輯關系,審查是否有增刪詞語的現(xiàn)象。

⑵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推斷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⑶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與論證關系的能力。解答本題,先理解材料一第一段的觀點是什么,再逐個分析選項,判斷正誤。

(4)本題考查分析文本側(cè)重點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認真閱讀文本,分析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再分析兩則材料的側(cè)重點分別是什么。

(5)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本題解析來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現(xiàn)有材料是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依據(jù),但現(xiàn)有材料的原句絕不是最佳解析,更不是最佳解析的全部,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讀懂多文本的內(nèi)涵、聯(lián)系社會生活現(xiàn)實而解決實際問題的高層次能力。

1.A.“決定人類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體的,不存在一般的人類文化”錯誤,材料一說“人類社會以民族為基本形式這一事實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文化總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類文化只能存在于這些具體的民族文化之”,可見有一般的人類文化。

B.“地理條件不同,產(chǎn)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錯誤,表述絕對,材料一是“因為地域的遼闊、山海的阻礙等因素,各個民族各自獨立地生存,文化上差異的產(chǎn)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是民族差異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不能推斷出“地理條件不同,產(chǎn)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

D.“應成為我們文化交流時需要堅守的原則”錯誤,材料二表述是“因而應受到尊重”。

故解析為:C。

2.C.“而不應把它珍藏起來或當作歷史研究的對象”錯誤,于文無據(jù),材料二是“第二種是承認其價值,但只是作為珍稀的收藏、獵奇的點綴或某種可供研究的歷史遺跡”,原文強調(diào)的是“只是”把它珍藏起來或當作歷史研究的對象的做法是錯誤,沒有說就不能把它“當作歷史研究的對象”。故解析為:C。

3.材料一第一段觀點是:文化“有古今無中外論”既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強調(diào)借鑒,不符合第一段觀點。

B.“和羹之美,在于合異”指羹湯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種不同的調(diào)料合到了一起。表現(xiàn)了文化的差異性。符合第一段觀點。

C.“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強調(diào)團結(jié),不符合第一段觀點。

D.“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強調(diào)包容,不符合第一段觀點。

故解析為:B。

4.由“這種論調(diào)的根本錯誤,在于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這一歷史事實”“文化‘有古今無中外論’既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可知,材料一直接批駁這種錯誤的本質(zhì)。由“那么,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將陷入困境”“所謂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導致的‘世界文化一體化’,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diào)和沒落”可知,材料二重點分析這種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diào)和沒落。

5.由“《木蘭辭》……體現(xiàn)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忠孝兩全的價值觀”“美國動畫版《花木蘭》則對《木蘭辭》進行重新詮釋,……體現(xiàn)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的民族性格”可知,美國動畫片《花木蘭》與中國《木蘭辭》的差異體現(xiàn)的是中國與美國的文化差異,中國強調(diào)的是忠孝觀念,而美國強調(diào)的是人主義。

由“由于文化的差異性,當兩種文化接觸時,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誤讀。所謂誤讀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可知,之所以中國的《木蘭辭》被改編為美國動畫片《花木蘭》,是因為美國按照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思維方式來解讀中國文化,屬于文化誤讀的產(chǎn)物。

由“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各個文化體系之間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鑒,并在相互參照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自己,將異國作為幫助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他者’,從另一種文化的陌生角度來觀察自己,看到許多從內(nèi)部無法看到的東西”“而從歷史來看,這種誤讀又常是促進雙方文化發(fā)展的契機,因為恒守同一的解讀,其結(jié)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閉”可知,應對這種誤讀進行包容,因為這樣可以提供“他者”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促進發(fā)展。

6.B

7.D

8.①在巷頭見到幾個看殺豬的人對“共產(chǎn)”議論紛紛,李之祥內(nèi)心茫然若失。②走到大街上碰到勸他晚上開會的李昌,李之祥心中憂慮。③面對觀點不一致的姑丈、姑母,李之祥感到很無奈

9.①描寫的女性類型豐富:既有敢說敢干的婦女主任董桂花,也有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的姑母。②塑造的女性性格立體:侯忠全的女人向往革命活動又害怕侯忠全,順從侯忠全又有不滿。③描寫女性的手法多樣:既有直接描寫,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刻畫出姑母形象,又有側(cè)面烘托,通過李之祥與姑父姑母的對話,側(cè)面烘托董桂花的能干。

分析作品的結(jié)構(gòu),概括作品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作品的內(nèi)涵;欣賞作品的形象;小說

(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的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nèi)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nèi)容有所把握;然后結(jié)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jié)論。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人物心理是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而變化的,解答本題,應先梳理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再分析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心理發(fā)生的變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寫人物心理的詞語。

(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及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題,可從女性類型、性格、描寫手法的角度,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和自己的理解簡要分析。

6.B.“從心理角度寫出所有人對土改的熱切盼望”錯誤。結(jié)合“‘大哥,得起勁的鬧,這是咱們窮人翻身的時候。你別信那些鬼話,說共產(chǎn)黨在不長,……’李昌走開了,說:‘害怕可翻不了身,晚上早些開會去吧,換換你那腦筋’”等分析,“心理角度”無,“所有人對土改的熱切盼望”錯,主要是貧農(nóng)。故解析為:B。

7.D.“說明他已成了一個‘糯米人兒’”錯誤。結(jié)合“這個在四十多年前曾被人叫做糯米人兒的侯忠全,現(xiàn)在已經(jīng)干巴成一個陳蕎面窩窩了”分析,“已成了一個‘糯米人兒’”錯誤,因為以前人們就是這樣稱呼的。故解析為:D。

8.結(jié)合“里面那個叫王有才的后生才說:‘是咱哥的。咱哥聽人說要共產(chǎn)了,他就這么口豬,也舍得殺了。他說一年四季沒吃到什么肉,大家都嘗嘗腥味兒吧’”“村子上論有錢人,要輪到你哥可早呢,真是著的什么急”“你哥真小氣,就是失了你們一只豬,也沒關系。村上就這二百多戶人,不是大伯子就是小叔子,還請不得客?……”等分析,李之祥在巷頭見到幾個看殺豬的人對“共產(chǎn)”議論紛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李之祥內(nèi)心也沒有準確的認識,他茫然若失。

結(jié)合“害怕可翻不了身,晚上早些開會去吧,換換你那腦筋”“唉,咱也想換換腦筋嘛,只是摸不開啦,咱們是翻不了身的。唉,你們翻了身,可要站得穩(wěn)呀,別再翻過來才好”等分析,在街上,遇到了李昌,說到了晚上開會的事情,抓住“翻了身”“別再翻過來”等分析,此時李之祥心中充滿憂慮。

結(jié)合“昨晚你媳婦開會去了,你去了么?講了些什么來?說又要鬧清算,要把地均勻,誰種著的就歸誰,真有這么回好事”“唉,一個婦道人家,老也老了,還愛打聽,咱說這就不關你的事。還吵著要去開會,也不管自個聽不聽得懂,頂不頂事。還是守點本分,少管閑事吧”“李之祥聽著這兩個老人,這個這么一說,那個又那么一說,心里又做難起來”等分析,姑丈和姑母的觀點不同,一個認為是“真有這么回好事”,一個認為“還是守點本分,少管閑事”,這個這么一說,那個又那么一說,李之祥心里又做難起來,內(nèi)心充滿無奈。

9.結(jié)合“地要不要獻出去呢?吃過飯,婦女主任董桂花到顧家去了”“咱們家那個簡直是封了王啦,好像她真能干個什么的。咱也摸不清,還是讓去,還是不讓。姑爹,你老人家說說,如今這會的事,到底會怎么樣?村上人的話,各式各樣,可多著啦”“看敢說敢干的桂花媳婦”等分析,文中塑造了敢說敢干的婦女主任董桂花。

結(jié)合“侯忠全的女人,他姑母,昨晚害怕老頭子,沒有去開會,心里卻老惦念著”“平日拗不過老頭子的姑母,今天就在侄兒面前,發(fā)起牢騷來”等分析,文中還塑造了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但心里卻還老惦念的姑母。文中塑造的女性類型豐富,有雷厲風行的,也有猶豫不決的。

結(jié)合“侯忠全的女人,他姑母,昨晚害怕老頭子,沒有去開會,心里卻老惦念著”“‘這就叫做問路問到瞎子頭上來了。村子上誰還不知道你姑爹,把候殿魁的一畝半地又退給人家了?嗯,樹葉子落下來都怕打死人的,有啥好說的嘛,嗯!’平日拗不過老頭子的姑母,今天就在侄兒面前,發(fā)起牢騷來”分析,姑母向往革命,又害怕姑丈,沒有去開會,內(nèi)心卻老惦記。后來在侄兒面前發(fā)起牢騷來,抱怨姑丈。姑母是向往革命卻拗不過姑丈,順從姑丈內(nèi)心又有不滿,塑造的姑母形象比較立體。

結(jié)合“侯忠全的女人也笑著走下炕來:‘唉,一年到頭就忙著這點窮活,縫不完的破破爛爛’“她抱著一堆分不清顏色的破布,塞在炕頭上”“她還用眼睛在老頭臉上搜索”等分析,有對姑母的直接描寫,寫她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刻畫出姑母的形象。

結(jié)合“你媳婦如今算有出息,東跑西跑忙的才是正經(jīng)事呢”“哈……你還是隨著你媳婦吧,她是個能干人;如今是男女平等,哈……”“悄悄的告訴他,說自己晚邊要去看敢說敢干的桂花媳婦”等分析,這里運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寫他們的對話,引出姑父姑母對董桂花的評價,側(cè)面烘托董桂花的能干。

10.B

11.D

12.C

13.①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

②用繩索捆綁著燕國父子,用木匣子裝著后梁皇帝、大臣的頭,進入太廟把箭交還到先王的靈位前。

14.①要能分辨君子與小人,使君子形成一個同心共濟的整體;②要能博采眾長充分發(fā)揮團隊中君子的才能。③要有憂患意識,勤勉為政,不可耽于享樂。

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文化常識

⑴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⑵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解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⑶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nèi)容理解分析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我聽說關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jié)為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相同結(jié)為朋黨,這是很自然的規(guī)律。

但是我以為小人并無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喜愛的是薪俸,所貪圖的是財物。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地互相勾結(jié)成為朋黨,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后,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漠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親人也不會互相保護。所以說小人并無朋黨,他們暫時結(jié)為朋黨,也是虛假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jié)。用這些來提高自身修養(yǎng),就能志趣一致而相互補益;用這些來服務于國家,就能同心協(xié)力把事辦成,自始至終,一貫如此。這就是君子的朋黨啊。所以做君主的,只應當擯斥小人的假朋黨,任用君子的真朋黨,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說得上是不結(jié)朋黨了,然而紂王卻因此亡國。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結(jié)成一個大朋黨,但周朝卻因此而興盛。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結(jié)為朋黨的,誰也不及商紂王;能禁絕好人結(jié)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能殺害清流黨人,誰也不及唐昭宗之時;但是都由此而使他們的國家招來混亂以至滅亡?;ハ喾Q頌、謙讓而不相疑忌的,誰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進用他們;但是后世并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蒙騙,卻贊美虞舜是聰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區(qū)別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結(jié)成一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這些使國家興盛衰亡的史事,作君王的很可以引為借鑒啊。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用漂亮的錦囊裝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他用繩索捆綁著燕國父子,用木匣子裝著后梁皇帝、大臣的頭,進入太廟把箭交還到先王的靈位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么威風!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的出兵向東逃跑,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睉n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10.句意: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地互相勾結(jié)成為朋黨,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后,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漠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親人也不會互相保護。所以說小人并無朋黨,他們暫時結(jié)為朋黨,也是虛假的。

“爭先”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或”表示另外提一種情況,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斷開;排除AD;“交疏”是主謂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則”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斷開;排除AC。故解析為:B。

11.D.“儒家四書之一”錯誤,《尚書》為儒家“五經(jīng)”之一,“四書”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故解析為:D。

12.C.“選文均使用了引用和對比論證”錯誤,選文甲并未使用引用論證的方法,只有對比論證,如“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故解析為:C。

13.得分點:

(1)“用”,憑借,因為;“厭”,滿足;“者也”,判斷句。

(2)“系”,捆綁;“系燕父子以組”,狀語后置句,“以組系燕父子”;“函”,名詞作動詞,用木匣子裝;“還矢先王”,省略句,“還矢(于)先王”。

14.結(jié)合君子“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可概括出,要能分辨君子與小人,使君子形成一個同心共濟的整體;

結(jié)合“君子……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可概括出,要能博采眾長充分發(fā)揮團隊中君子的才能。

結(jié)合莊宗李存勖興國亡國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要有憂患意識,勤勉為政,不可耽于享樂。

15.D

16.①生長在“永凍帶的王國”的惡劣環(huán)境中,倍受壓迫;②形體矮小,外表丑陋;③有公民的勇敢,冰雪中是攻擊的旗幟;④堅忍頑強,不懼嚴寒,堅信公平正義終會到來。

分析作品的結(jié)構(gòu),概括作品的主題;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欣賞作品的形象;詩歌

(1)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對詩歌中意象特點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題,先讀懂詩歌,再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意象的特點,最后組織語言作答。

15.D項,“使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錯。設問是有問有答,反問是解析在問中。“但如果氣候變化,/我們的枝丫/能否接受自由的形狀?”這一句應是設問,解析在下文。且“為文章奠定了一種激昂的感情基調(diào)”的表述也不準確。故解析為:D。

16.“特點”既指外在的,也包括內(nèi)在的。

外在特點方面,生長在“永凍帶的王國”“把我們壓得更低”等,說明矮小的白樺樹生存環(huán)境惡劣,備受壓迫;“綠葉雖然不美”“殘疾地躬身”“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丑陋”等,說明白樺樹形體矮小,外表丑陋。

內(nèi)在特點,由“我們有公民的勇敢”“冰雪中卻是攻擊的旗幟”可知,矮小的白樺樹具有勇敢的品質(zhì);由“死死地扎進你們嚴寒的指甲縫”“可我們相信永凍帶并不永凍……我們將獲得勻稱的權(quán)利”可知,矮小的白樺樹具有內(nèi)心不屈、堅信公平正義終會到來等內(nèi)在品質(zhì)。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回答即可。

17.(1)其文約;其辭微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5)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6)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名句;名篇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錯字的書寫:微、怨、禍、煉、逗、渡。

故解析為:(1)其文約;其辭微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5)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6)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疾槊痴b,分為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8.C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C.句意: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幸:希望。

故解析為:C

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19.C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

C振:抖動。句意:剛洗完澡一定要抖動衣裳。

故解析為:C

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jié)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解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解析的正確與否。

20.C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A.“明于治亂”意思是“明了國家太平動亂的道理”,治:太平。

B.“屈平疾王聽之不聰”意思是“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聰:聽得清楚。

D.“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意思是“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xiàn)出來的”。見:同“現(xiàn)”,展現(xiàn)、表現(xiàn)。

故解析為:C

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21.D

通假字

A.“指”通“旨”,意旨,句意: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意旨趣卻是極博大。

B.兩個“離”都是通“罹”,遭受,句意:“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

C.“質(zhì)”通“贄”,見面禮,句意:拿著豐厚的禮物作為見面禮呈獻給楚王。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本題針對通假設題。通假字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用字現(xiàn)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從本質(zhì)上說體現(xiàn)的是文字之間一種共時的關系。解答此類題型,要注重課堂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要能夠從具體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斷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22.D

文化常識

D.“商湯曾武力推翻殷紂的統(tǒng)治,周武王曾武力推翻夏桀的統(tǒng)治”錯誤,應是商湯曾武力推翻夏桀的統(tǒng)治,周武王曾武力推翻殷紂的統(tǒng)治。

故解析為:D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解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23.D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D.“祖:祖先”解釋錯誤,應是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鼻祖”,也可直接譯成“效法”。句意: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辨析文言實詞用法和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先要熟知文言實詞的幾種特殊用法,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然后結(jié)合句子明確字義、詞性,從而確定其用法和意義。

24.D

形近字的分辨;習慣性誤讀字

A.“屬草稿”的“屬”應讀“zhǔ”。

B.“餔其糟”的“餔”應讀“bū”。

C.“溫蠖”的“蠖”應讀“huò”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該題每一個選項中的字詞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復習字音和字形字義結(jié)合起來,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效果會更好。

25.C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C.會盟而謀弱秦,“弱”,這里應該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削弱。句意:六國諸侯都很害怕,于是聯(lián)合結(jié)盟商討削弱秦國的辦法。

故解析為:C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26.D

理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A項,介詞,經(jīng)由、通過;介詞,趁,趁機。

B項,介詞,在……的時候;介詞,用。

C項,介詞,在;介詞,到。

D項,副詞,于是,就。

故解析為:D

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對于文言虛詞類題目,要著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性而言的。解答此題時,需要逐項分析。

27.C

通假字

此題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A項,“景”同“影”;

B項,“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農(nóng)具;C無誤,句意為:(他)躋身于戍卒的隊伍中;

D項,“鄉(xiāng)”同“向”。

故解析為:C

此題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要求學生在記憶背誦名句名篇時,不但能正確地書寫出來,還要注意領悟其含義,結(jié)合名句名篇的含義和具體語境記憶。

28.B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B.“言:語言”錯誤,應為“言:言論,這里指著作”。

故解析為:B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29.B

文言句式

A.①狀語后置句,應為“余威于殊俗震”。句意: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懾著邊遠的地方。②狀語后置句,應為“以孝悌之義申之”。句意:把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他們聽。

B.③省略句,狀語后置句,應為“(于)咸陽聚之”。句意:收集天下的武器,把它們集中到咸陽。④賓語前置句,應為“未有之也”。句意:這樣卻不能稱王,還沒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

C.⑤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自身死在別人(項羽)手里,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么呢?⑥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在內(nèi)被鄭袖迷惑,在外被張儀欺騙。

D.⑦定語后置句,應為“鑄以為十二金人”。句意:冶煉它們鑄造十二個銅人。⑧定語后置句,應為“蚓無利爪牙”。句意: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

故解析為:B

此題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jié)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

30.D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A.“務”,致力于,專力從事。

B.“屬”,類、輩、指某一類人。

C.“抗”,匹敵、相當。

故解析為:D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31.C

文言句式

C項與例句皆為動詞的使動用法;A無活用;B為名詞作狀語;D為名詞作動詞。

故解析為:C

此題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jié)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

32.C

古今異義

此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中古今異義詞的能力。

C項,謀殺,古今義相同,謀劃殺害。

A項,左右,古義,身邊侍候的人;今義,左和右兩方。

B項,丈人,古義,對長輩的尊稱;今義,岳父。

D項,貨物,古義,財物;今義,供出售的物品。

故解析為:C

此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中古今異義詞的能力。古今異義詞指的是古漢語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因其演變情形不同,故古今意義上存在差別。解答此類題,一定要結(jié)合好詞語所在的句子語境進行理解。

33.D

文化常識

D.“舊說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種爵位”錯誤,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沒有“王”。

故解析為:D

此題考查文學和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文學和文化常識題一般出自課文內(nèi)容,又有所延伸,所以應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積累、識記。解答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

34.B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B項,“愛:愛護”錯誤,“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意思是: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所以“愛”的意思是“吝惜”?!敖穑航饘勹T成的”錯誤,“金城千里”意思是:指遼闊的國土堅城環(huán)繞,險固可靠。所以“金”的意思是“堅固”。B錯誤。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忌鶕?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

35.A

文化常識

A.“古人又把牛和豬叫‘太牢’”錯誤,古人又把牛叫“太牢”。

故解析為:A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解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6.D

理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A項,.……的原因。句意: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用來知道興衰的道理。

B項,.……的原因。句意: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C項,.……的原因。句意: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

D項,用來……的。句意: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

故解析為:D

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答題時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實詞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則對,不通則錯。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等。

37.B

詞類活用

A項,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名詞用作狀語;B項,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裝著,名詞用作動詞;倉皇東出,東:向東,名詞用作狀語;D項,負而前驅(qū),前:向前,名詞用作狀語。

故解析為:B

此題考查把握實詞詞類活用的能力。詞類活用包括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和意動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38.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以先進生產(chǎn)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chǎn)力、以文明取代蒙昧、從隔絕到聯(lián)通、由封閉到開放的歷史。我們共產(chǎn)黨人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并與歷史同步、與時代同步才能贏得未來,因為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而歷史總要不斷前進。

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

畫橫線句存在兩處語?。?/p>

一是成分殘缺,最后少了與“一部”對應的中心語,可在“開放”后加上“的歷史”;

二是語序不當,從后面的“以文明取代蒙昧、從隔絕到聯(lián)通、由封閉到開放”來看,前面的“落后生產(chǎn)力被先進生產(chǎn)力不斷取代”可改為“以先進生產(chǎn)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chǎn)力”。

故解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以先進生產(chǎn)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chǎn)力、以文明取代蒙昧、從隔絕到聯(lián)通、由封閉到開放的歷史。我們共產(chǎn)黨人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并與歷史同步、與時代同步才能贏得未來,因為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而歷史總要不斷前進。

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題一般可通過以下方法篩選正確解析:一讀,通讀語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認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沒有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搭配不當、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和不合邏輯;三改,針對病因,對癥下藥,進行刪、補、換、移,修改病句;四查,對修改后的句子進行校對閱讀,看是否通順、句意準確。

39.略

材料作文

材料關鍵詞——“扶正祛邪”,原意指邪正的發(fā)展、轉(zhuǎn)化。材料舉了中醫(yī)療治的例子,疾病的發(fā)生、變化在于邪正的盛衰變化。正氣充沛,則抵抗力強,疾病自然減少、消失;正氣不足,則疾病就會發(fā)生、發(fā)展。所以,治療疾病的關鍵在于扶助正氣,祛除邪氣。

中醫(yī)哲學觀帶給我們的自然不僅僅是祛除身體疾病的力量,更在于對于我們?nèi)松鷥r值觀念的引導。當今世界,正是價值觀念劇烈沖突、碰撞的時候,青少年成長成才之際,如果不擅長培育浩然正氣,則容易在“精神”上出現(xiàn)疾病,誤入歧途。另外“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也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國家發(fā)展,不能容忍“致病因子”的存在,有了小問題必須及時處理,不能釀成大禍,傷及自身之“正”;在處理問題時既要敢于下手,又要注意不能“傷正”。

寫作時可采用遞進式結(jié)構(gòu),從中醫(yī)治病需要“扶正祛邪”,再到青少年成長中的“扶正祛邪”,到國家發(fā)展的“扶正祛邪”,逐步深入論述??梢哉劄楹我胺稣钚啊保捎谜磳Ρ仁址ㄕ撟C“扶正祛邪”的重要性;可以談如何“扶正祛邪”,通過涵養(yǎng)正氣低于邪氣侵襲,有了“邪”不能諱疾忌醫(yī),要敢于暴露并“動刀”將其祛除。

立意:

1.扶正方能祛邪。

2.邪不壓正,自古如此。

3.祛邪需要勇氣,扶正則要正氣。

本題考查哲理類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哲理性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我們思想素質(zhì)和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的過程。注意先需要找關鍵詞和關鍵句,探究關鍵詞的比喻義或象征意義,化虛為實或化實為虛,再把握材料全局,確立幾個關鍵詞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聯(lián)系現(xiàn)實,準確立意。從這三步驟入手,才能撥得云開見月明,通過作文審題立意,探討人生、生命、自然、社會。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第一次月測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2高二下·肇州月考)現(xiàn)代文閱讀Ⅰ

材料一:

“五四”以來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現(xiàn)一種認為“世界文化本一體,中西文化的差異純粹是時代性”的觀點,可稱為“有古今無中外論”。這種論調(diào)的根本錯誤,在于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這一歷史事實。既然人類社會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類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僅可以把一定數(shù)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這些人與其他人區(qū)別開來。人類社會以民族為基本形式這一事實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文化總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類文化只能存在于這些具體的民族文化之中。離開了各種各樣具體的民族文化,所謂一般的人類文化只是一種虛構(gòu)。因此,文化“有古今無中外論”既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

文化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

首先,地理的隔絕機制是民族差異形成的基本條件。因為地域的遼闊、山海的阻礙等因素,各個民族各自獨立地生存,文化上差異的產(chǎn)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是民族差異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例如,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下,就分別產(chǎn)生了農(nóng)業(yè)部族、畜牧業(yè)部族及少數(shù)以工商為主的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發(fā)展成果對人類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異的最高表現(xiàn)。文化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文化發(fā)展的成果又不斷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創(chuàng)造不同風格的音樂、美術(shù)的同時,也發(fā)展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各民族不同的審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長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結(jié)果。審美趣味如此,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也莫不如此。在這個意義上,一個民族的共同文化不僅表現(xiàn)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創(chuàng)造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這種文化成果與人自身的身心變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異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穩(wěn)定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