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衡陽師范學院祁東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衡陽師范學院祁東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測試
語文卷試題
時量:150鐘分值: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xiāng)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糠N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農業(yè)直接取資于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土,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與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人們的往來也必然疏少,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fā)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
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不是法律,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我們大家都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為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F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效力。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斑@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lián)。
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
材料二:
“鄉(xiāng)土中國”是費孝通在“江村經濟”和“祿村農田”的“微觀社會學”研究基礎上提煉出的一個理想型概念。鄉(xiāng)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tǒng)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費孝通構建的鄉(xiāng)土中國理論,實際就是為了回答“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性質是什么”這一問題,而對此問題的回答是:“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币虼耍l(xiāng)土中國即指中國基層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性質是鄉(xiāng)土性的,確切地說,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性質是鄉(xiāng)土性的。
從歷史變遷的經驗事實看,從20世紀40年代到今天,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已經經歷了四次重大的歷史變遷,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場轉型。如今,鄉(xiāng)村社會的“鄉(xiāng)土本色”逐漸淡去,后鄉(xiāng)土性色彩越來越明顯。
“后鄉(xiāng)土中國”是對“鄉(xiāng)土中國”理論的發(fā)展,是對當下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性質的理論概括和解釋。用后鄉(xiāng)土性來概括和解釋當下的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是要說明在現代化的大趨勢下,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具有著自己的一些特質。正是這些特質,使得鄉(xiāng)村變遷與社會現代化并行相隨,而非被現代化所取代。
變遷之后的鄉(xiāng)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現在村落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開放后,鄉(xiāng)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yōu)椤傲鲃拥拇迩f”和“空巢社會”。由此看來,如今的鄉(xiāng)村社會,雖然村落共同體依然存在和延續(xù),但共同體內的主體構成以及主體的社會行動都已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遷。
后鄉(xiāng)土社會的另一個重要變遷就是農戶生計模式的轉型,盡管在鄉(xiāng)村發(fā)展進程中,農業(yè)經濟與糧食生產也在不斷增長和發(fā)展,但是對于多數農戶而言,農業(yè)卻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生計模式。多數農戶的生計模式屬于農業(yè)+副業(yè)的兼業(yè)模式,而且越來越多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與生活來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經營,從農業(yè)收入在農戶總收入中所占比例來看,較多農戶的主業(yè)其實已從農業(yè)轉型為非農業(yè)。
鄉(xiāng)土文化在與現代性文化的交匯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們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識、規(guī)范和價值系統(tǒng),隨著現代性文化不斷向鄉(xiāng)土社會的滲透,村民生活方式從單一的村落生活邁向鄉(xiāng)—城兩棲生活,社會經濟的轉型驅動著鄉(xiāng)土文化的變遷。
(摘編自陸益龍《后鄉(xiāng)土中國的基本問題及其出路》)
1.下列對“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鄉(xiāng)民是中國社會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生存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束縛。
B.人與人在空間排列上的不流動性,造成鄉(xiāng)土社會里鄉(xiāng)民個體之間彼此的孤立與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鄉(xiāng)土社會里的個體為了謀生這一共同目標,分工協(xié)作,有機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沒有陌生人的“熟人”社會。
D.無論是生活的環(huán)境還是所接觸的人物,對鄉(xiāng)民而言都是生而與俱,再熟悉不過的,于是他們選擇固守鄉(xiāng)土,終老于斯。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禮俗社會,而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法理社會,兩者的人際交往原則有別。
B.在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暴露出弊端,“土氣”一詞因而有了貶義。
C.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產生于對一種行為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這種信用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
D.“后鄉(xiāng)土中國”是于“鄉(xiāng)土中國”理論和中國鄉(xiāng)村轉型與發(fā)展經驗而提煉出的一個概念,是對當下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性質的理論概括和解釋。
3.下列選項中不具有“鄉(xiāng)土社會”特征的一項是()
A.井水河水兩相分,凡事講理不講親。
B.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C.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D.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4.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中國鄉(xiāng)村從“鄉(xiāng)土社會”到“后鄉(xiāng)土社會”的特征變化。
5.如何理解中國社會的鄉(xiāng)下人“土氣”?請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留一餅
趙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老牛是個賣餅的。
寶慶和平街最末的一間小木屋,上插一黃布幌子,寫著“留一餅”三個大字?;献拥淖筮?,有一棵大桂花樹,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沒人能說得清,總之沒五個漢子是別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樹底下,擺著張椅子,老牛沒事就躺在椅子上搖著蒲扇,吹著風。
老牛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執(zhí)。就拿這賣餅來說,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個,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這些個餅,沒半個時辰就被搶光了,弄得許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飽,怨氣滿街。
光這還不算什么,更讓人氣的,是老牛拿著最后一個餅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裝進袋子,說一句:“不賣了?!?/p>
關于老牛為啥留一餅,有人說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餅揉碎在明天的面團里,還有人說那是老牛留給自己吃的。
“留一餅”就是留一餅,誰來了也不賣!
老牛剛開始賣餅時,生意并不好,店鋪在街末,鋪前又有大樹擋著??墒抢吓H匀粓猿置刻熳?00個餅,賣不完的親自送給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張老爺是個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連當官的都敬他三分。這一天張老爺過生日,許多賣吃的、賣喝的店鋪,紛紛關了門,給張老爺賀壽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張老爺還是趙老爺,他過他的壽,我賣我的餅”。
別的鋪子關了門,那些賣力氣的漢子找不著填飽肚子的地,只得遠走幾步到老牛的鋪子里。沒一會兒,竟然排起了長隊。
餅快賣完時,來了個白凈男人,他從隊伍后面插了過來,摸出一兩銀子,往老牛桌上一擲:“兩個餅,快點。”
老牛像是沒聽見,繼續(xù)笑著裝餅,笑著收銀子。白凈男人猛地一拍桌,銀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頭,你聾嗎?”
老牛沒瞧白凈男人一眼:“餅不多了,現在到后面排隊說不定還能吃上一口?!?/p>
白凈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卻被一個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擋住。折扇男人堆著笑臉:“我們這就去排隊?!贝桨變裟腥藭r,剛好還剩下最后一個餅,老牛把餅裝好,指指掛在門口的幌子,“留一餅!”
白凈男人頓時來了氣,“知道我家公子是誰嗎?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凈男人一眼,“好,我們明天再來。”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來了,吃了幾口餅,說了幾句“好吃”,離開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個月時,有人敲鑼打鼓送來一塊牌匾。轎子里走出來一個白凈男人,男人揭開紅布蓋頭,上寫“留一餅”三個大字。看熱鬧的人上前一看那題款,驚了一聲:“這……這竟然出自當今皇上的親兄弟,康親王之手。”
就在寶慶人都聽說了這事,來看康親王親筆題的字時,老牛鋪子前的牌匾卻不見了。寶慶人問他,他指指鋪子里的一個角落:“在那呢!”
讓老牛揚名的倒不是他的餅,也不是康親王題的字,而是寶慶城人人都在傳老牛要被殺頭。你想想,把親王題的字丟在犄角里,殺十次頭恐怕都不夠。
傳言像一陣風,連寶慶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寶慶人都早早地排隊到老牛的店鋪前買餅,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老牛的頭還長在脖子上,還悠閑地在桂花樹底下?lián)u著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還是一個人在鋪子里做餅。有好心的小伙子來老牛店里幫忙,有時會問起老牛做餅的訣竅,老??偸切πΓ骸澳憧催@胖胖圓圓的餅,放高處不俯視你,放低處不仰視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還在做餅。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個餅帶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2018年第2期)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牛性格固執(zhí)的特點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對此明顯帶著一種欣賞的態(tài)度,這與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是吻合的。
B.老牛敢將匾額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為通過賣餅一事,他已對康親王的人品和氣度有所了解,并不擔心會有性命之憂。
C.“放高處不俯視你,放低處不仰視你”一句,表面上說的是餅的特點,實質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點與人生追求。
D.老牛作為一個賣餅者,從中參透人生,將從事的職業(yè)與自己的為人處世很好地融為一體,也贏得了人們的認同與尊重。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二段環(huán)境描寫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特點,而大桂花樹這一物象與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謂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買餅時,白凈男人飛揚跋扈的言語行動與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靜應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矛盾沖突中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
C.老牛對有頭有臉的張老爺、地位顯赫的康親王以及普通的買餅者一視同仁,這樣寫更有利于刻畫其鮮明的人物形象。
D.關于老牛到底為什么要留一餅,小說自始至終沒有明確說明,這種伏筆手法的使用,增強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讀性。
8.(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小說中老牛餅藝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種手法來體現的?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
9.小說的題目“留一餅”有哪些內涵?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顏真卿,字清臣,瑯邪臨沂人也。少勤學業(yè),有詞藻,尤工書,事親以孝聞。開元中,舉進士,登甲科。四命為監(jiān)察御史,充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獄,久不決,真卿至,立辯之。天方旱,獄決乃雨,郡人呼之為“御史雨”。又充河東朔方試覆屯交兵使。有鄭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殯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齒天下聳動。遷殿中侍御史、東都畿采訪判官,轉侍御史、武部員外郎。楊國忠怒其不附已,出為平原太守。
安祿山逆狀牙孽,真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壯,儲廩食。祿山既陷洛陽,殺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以三首遣段子光來徇河北。真卿恐搖人心,紿諸將曰:“吾素識憕等,其首皆非是?!彼煅鼣刈庸猓懿厝?。異日,結芻續(xù)體,斂而祭,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歸,共推真卿為帥,得兵二十余萬。
方朝廷草昧不暇給,而真卿繩治如平日。廣平王總兵二十萬平長安,辭日,當闕不敢乘,趨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騎,真卿劾之。帝還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諄諄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卑俟倜C然。
李希烈僭稱帝,使問儀式,對曰:“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者諸侯朝覲耳?!鼻矊⑿辆罢?、安華至其所,積薪于廷曰:“不能屈節(jié),當焚死?!闭媲淦鸶盎穑罢榈儒嶂怪OA沂归幣群φ媲洌唬骸坝性t?!闭媲湓侔荩唬骸耙速n卿死。”曰:“老臣無狀,罪當死,然使人何日長安來?”奴曰:“從大梁來。”罵曰:“乃逆賊耳,何詔云!”遂縊殺之,年七十六。子額、碩護喪還,帝廢朝五日,贈司徒,謚文忠。
(綜合《舊唐書》《新唐書》,有刪改)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殯僧舍A垣地B真卿C劾奏之D兄弟E三十年F不齒G天下H聳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科舉測試用語,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測試者稱為進士。
B.出:與“入”相對,古代臣子離開朝廷到外地做官稱“出”,反之為“入”。
C.僭:超越本分,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或禮儀。如:僭越。
D.再拜:指第二次拜,是我國古代為了表示恭敬采取的一種禮節(ji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真卿辦案細心,關心百姓。擔任河東交兵使期間,在五原冤案久而不決的情況下,他到任后立馬公正判決,被當地百姓稱贊。
B.顏真卿才兼文武,隱忍負重。當叛賊攻破洛陽,殺了留守將領并以他們的首級示眾時,他強忍悲痛,暫時隱瞞真相,安撫軍心。
C.顏真卿剛正守禮,敢于彈劾。廣平王在宮門前不敢乘馬,急步走出宮外設置的木柵樘桓后才騎上。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廣平王上馬,顏真卿上奏彈劾他。
D.顏真卿忠貞不渝,視死如歸。反賊李希烈威逼他屈節(jié),顏真卿不畏強暴,寧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忠貞的志節(jié)。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少勤學業(yè),有詞藻,尤工書,事親以孝聞。(4分)
(2)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者諸侯朝覲耳。(4分)
14.在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之事件中,你認為顏真卿有哪些值得肯定的行為?(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咸陽①西門城樓晚眺
許渾②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③。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渭水寒聲晝夜流。
①咸陽,今屬陜西,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里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唐代咸陽城隔渭水與新都長安相望。②許渾,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以懷古、田園詩見長。③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里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xiāng)。
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扣題抒情寫景。其中“蒹葭”,暗用《詩經秦風蒹葭》的詩意,表述思念心緒。
B.“山雨欲來風滿樓”形象地寫出了山城暴雨即將來臨時的情景,景致凄迷,意遠而勢雄。
C.頸聯(lián)寫近景,詩意轉折,鳥下綠蕪,蟬鳴高樹,其自在悠閑的神態(tài)沖淡了詩人內心的愁怨。
D.尾聯(lián)融情于景,以不變寫變,與劉禹錫的“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16.這首詩以“愁”字統(tǒng)領全篇,體現了中國文人登高而悲的文學傳統(tǒng),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登高遠眺引發(fā)了哪些“愁”?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詩人徜徉于蜿蜒山徑,陶醉于花石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
(3)荀子在《勸學》中,以雕刻為喻,正面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回憶往事,用詩中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把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聯(lián)系起來,從“誰主沉浮”的設問到“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擊水”的壯志,鮮明地彰顯出詩人少年時期__①__,含蓄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正是需要這樣胸懷崇高理想千千萬萬個的熱血青年負責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把詩人心憂天下和人民的生活處于__②__之中的情景和祖國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強烈的對比反差展現了人民無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在字里行間,充分顯露出詩人要改造舊天地,建立新世界的決心和胸懷。從湖南農村走出的一個農民的兒子,到是一位“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負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須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血性青年。在心中始終流動著奔涌的鮮血,旨在報國,作為一個青年,能夠把祖國放在心中,以天下為己任,在文中展現得__④__。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上合適的成語。(3分)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5分)
20.下列有關修辭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比擬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無數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均用了比擬的手法。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里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與《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呦!”都運用了排比的手法。
C.“百合花”“紅燭”“云雀”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百合花象征著純潔的情感,紅燭象征詩人對祖國的赤誠,云雀象征歡樂、光明、美麗。
D.《沁園春·長沙》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記住書中的內容嗎?解析是否定的。①。記憶型閱讀是我們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為它容易導致盲從書本知識,從而失去質疑精神。批判型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閱讀,它不追求②,而主張激發(fā)想象力和靈感,帶著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變得更有思想。能通過閱讀提出有價值的疑問,③,通過分析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在泛閱讀——追求短暫快感的淺嘗輒止式閱讀——日益普遍的時候更顯得難能可貴。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這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這簡直就是——說得不客氣點——無恥的勾當!
B.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么慌過!
D.到山上打柴的記憶是幸福的——盡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種勞作。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根據要求寫作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總是在順境與逆境的交織中曲折前行。
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有的人能從困境中突圍,實現自我超越。如被貶黃州的蘇軾,歸隱田園的陶淵明,挑戰(zhàn)極限的鐘揚,向死而生的史鐵生······而有的人不能擺正心態(tài),或受挫后一蹶不振,或順境中一味自滿、故步自封,錯失良機······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對此你有何見聞、經歷或思考、感悟?請以“順境與逆境”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參考解析
1.A2.C3.A
4.①鄉(xiāng)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yōu)椤傲鲃拥拇迩f”和“空巢社會”。
②農業(yè)已經不再是農民主要的生計模式。
5.①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靠種地謀生,離不了泥土。
②鄉(xiāng)土社區(qū)間人口流動率小,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③鄉(xiāng)下人的生活方式、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節(jié)奏。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造成鄉(xiāng)土社會里鄉(xiāng)民個體之間彼此的孤立與隔膜”錯誤,曲解文意。根據“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可知,孤立和隔膜并不是鄉(xiāng)民個體之間的,而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言的;“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是研究鄉(xiāng)民個體關系的前提,并不是結果,因此選項的因果關系也不成立。
C.“鄉(xiāng)土社會里的個體為了謀生這一共同目標,分工協(xié)作”錯誤,張冠李戴。根據原文所說鄉(xiāng)土社會是“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而“為了謀生這一共同目標,分工協(xié)作,有機地聚合在一起”不是鄉(xiāng)土社會,而是法理社會。
D.“于是他們選擇固守鄉(xiāng)土,終老于斯”錯誤,曲解文意。原文說“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可見“固守鄉(xiāng)土,終老于斯”不是人們主動的選擇,也無需選擇。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這種信用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錯誤,曲解文意。原文說“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選項意思恰恰相反。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A.“井水河水兩相分”說明井水和河水之間沒有關系,“凡事講理不講親”可以看出人和人之間是靠“理”聯(lián)結在一起的,而不是靠“親情”,沒有體現禮俗,不具有“鄉(xiāng)土社會”特征。
B.“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體現出的是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
C.“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體現出“鄉(xiāng)土社會”的“在鄉(xiāng)下離不了泥土”的特征,體現出“鄉(xiāng)土社會”的“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的特征。
D.“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體現出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孤立和隔膜。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
從材料二第五段“變遷之后的鄉(xiāng)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現在村落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開放后,鄉(xiāng)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yōu)椤鲃拥拇迩f’和‘空巢社會’”可以總結出,首先,與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社會”相比,“后鄉(xiāng)土社會”中鄉(xiāng)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動,如今的村落已演變?yōu)椤傲鲃拥拇迩f”和“空巢社會”。
從材料二第六段“后鄉(xiāng)土社會的另一個重要變遷就是農戶生計模式的轉型,盡管在鄉(xiāng)村發(fā)展進程中,農業(yè)經濟與糧食生產也在不斷增長和發(fā)展,但是對于多數農戶而言,農業(yè)卻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生計模式。多數農戶的生計模式屬于農業(yè)十副業(yè)的兼業(yè)模式,而且越來越多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與生活來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經營”可知,在“后鄉(xiāng)土社會”,農業(yè)已經不再是農民主要的生計模式,而變成了農業(yè)十副業(yè)的兼業(yè)模式,而且越來越多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與生活來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經營。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對于“土氣”的理解,從材料一第一段“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可以總結出: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靠種地謀生,離不了泥土。
從材料一第一段“農業(yè)直接取資于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土,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第二段“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人們的往來也必然疏少,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可以總結出:鄉(xiāng)土社區(qū)間人口流動率小,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從材料一最后一段“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可以總結出:鄉(xiāng)下人的生活方式、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節(jié)奏。
6.B7.D
8.主要采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
①餅總是被搶購一空、供不應求,吃不到、吃不飽的齊聲抱怨;
②當朝皇上的親兄弟康親王對餅贊不絕口并題贈牌匾;
③傳言老牛要被殺頭,人們早早排隊買餅,生怕第二天吃不上。
9.①“留一餅”是老牛多年的獨特行為習慣孕育形成的餅鋪招牌:每天都把最后一個餅留給自己,直至生命結束。
②“留一餅”體現了老牛的性格特點:固執(zhí)、倔強。
③“留一餅”蘊含著老牛的生意原則:不論貧富貴賤,餅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
④“留一餅”蘊含著老牛的做人準則:堅守本心,不卑不亢。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他已對康親王的人品和氣度有所了解,并不擔心會有性命之憂”錯誤,由原文“管他張老爺還是趙老爺,他過他的壽,我賣我的餅;老牛像是沒聽見,繼續(xù)笑著裝餅,笑著收銀子。白凈男人猛地一拍桌,銀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頭,你聾嗎?老牛沒瞧白凈男人一眼,‘餅不多了,現在到后面排隊說不定還能吃上一口’”可知老牛的做法只是其不媚權貴的率性而為,并不存在對后果的預判。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分析藝術特色的能力。
D.“伏筆手法”錯誤,伏筆手法指的是在文章中,前文為后文做的提示或暗示。而在這里的留一餅到文章結尾也沒有說明,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所以應為“留白手法”。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烘托手法使用的能力。
①由原文“這些個餅,沒半個時辰就被搶光了,弄得許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飽,怨氣滿街”分析可知,老牛的餅總是被搶購一空、供不應求,吃不到、吃不飽的齊聲抱怨;
②由原文“折扇男人果然來了,吃了幾口餅,說了幾句‘好吃’,離開了”“看熱鬧的人上前一看那題款,驚了一聲:‘這……這竟然出自當今皇上的親兄弟,康親王之手’”分析可知,當朝皇上的親兄弟康親王對餅贊不絕口并題贈牌匾;
③由原文“傳言像一陣風,連寶慶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寶慶人都早早地排隊到老牛的店鋪前買餅,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分析可知,傳言老牛要被殺頭,人們早早排隊買餅,生怕第二天吃不上;
綜合以上都是對老牛高超制餅手藝的側面描寫。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標題含義的能力。
對小說的題目“留一餅”內涵的理解,需結合內容分析。
由原文“寶慶和平街最末的一間小木屋,上插一黃布幌子,寫著‘留一餅’三個大字;光這還不算什么,更讓人氣的,是老牛拿著最后一個餅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裝進袋子,說一句:‘不賣了’;轎子里走出來一個白凈男人,男人揭開紅布蓋頭,上寫‘留一餅’三個大字;看熱鬧的人上前一看那題款,驚了一聲:‘這……這竟然出自當今皇上的親兄弟,康親王之手;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還在做餅。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個餅帶到棺材里,他做到了”分析可知“留一餅”是老牛多年的獨特行為習慣孕育形成的餅鋪招牌:每天都把最后一個餅留給自己,直至生命結束。
10.BDG(殯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齒,天下聳動。)
11.D(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先后拜了兩次,表示恭敬之意。)
12.A(時序錯位,斷此案是在擔任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任上。)
13.(1)(顏真卿)年少時學習勤奮,詞采華美,尤其擅長書法,侍奉父母憑借孝順聞名。(“工”“事”“以”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我已經老了,曾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罷了。(“?!薄皣Y”“朝覲”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①(顏真卿)假托修補城墻、疏通護城河之名挑選丁壯,充實府庫。②(顏真卿)為穩(wěn)定軍心假意否認李憕等人頭顱,并腰斬段子光。③顏真卿使十七郡主動歸順并被推舉為主帥后,收編軍隊二十多萬,成為了強大的反安祿山勢力。(每點1分,共3分)
譯文:顏真卿,字清臣,瑯邪郡臨沂縣人。(顏真卿)年少時學習勤奮,詞采華美,尤其擅長書法,侍奉父母憑借孝順聞名。開元年間,參加進士科測試,考中甲科。四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擔任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五原有樁冤案,很久不能決斷,顏真卿到任后,立即查明情況。當時正值大旱,案件判決后就下雨了,當地人稱這是“御史雨”。(顏真卿)又擔任河東朔方試覆屯交兵使。有個叫鄭延祚的人,母親去世二十九年,仍停柩在寺廟院內,顏真卿奏本彈劾他,鄭氏兄弟三十年未被錄用,全國轟動。(顏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東都畿采訪判官,調任侍御史、武部員外郎。楊國忠惱火他不親附自己,調(他)出京任平原郡太守。
安祿山剛露出反叛的苗頭,顏真卿預料(他)定會叛亂,假托久遭陰雨,修補城墻疏通護城河。挑選丁壯,充實府庫。安祿山攻破洛陽后,殺了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判官蔣清,派段子光送三人的首級到河北示眾。顏真卿擔心動搖軍心,欺騙各位將領說:“我一向認識李憕等人,這些首級全都不是(他們的)?!庇谑茄鼣囟巫庸猓孛懿仄鹑说氖准?。過了幾天,用稻草扎成軀體接到首級上,裝殮并祭奠,設靈位哭祭了他們。十七郡同一天主動歸順,共同推舉顏真卿為主帥,有軍隊二十多萬。
當時朝廷紛亂無暇他顧,而顏真卿約束管理一如往日。廣平王統(tǒng)率二十萬軍隊前去平定長安,辭別那天,在宮門前不敢乘馬,急步走出宮外設置的木柵樘桓后方才騎上。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廣平王上馬,顏真卿上奏彈劾他?;实郏▽⑺模┳嗾逻€回,安慰并答復(他)說:“朕的兒子每次出行,(朕)都諄諄教誡,因此不敢有失。管崇嗣年老又跛足,你姑且寬容他?!卑俟俣际止Ь?。
李希烈僭越稱皇帝,派人詢問儀式,(顏真卿)回答說:“我已經老了,曾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罷了?!保ɡ钕A遥┡蓪㈩I辛景臻、安華來到他的住處,在院中堆積柴草說:“再不屈服,就燒死你。”顏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派閹奴等人謀害顏真卿,說:“有詔書?!鳖佌媲浒萘藘砂?,閹奴說:“應賜你死?!保佌媲洌┱f:“老臣失禮,罪應處死,但使者何時從長安來?”閹奴說:“從大梁來。”(顏真卿)罵道:“只是反賊罷了,為何稱詔書!”(閹奴)于是勒死了他,(顏真卿)享年七十六歲。兒子顏顆、顏碩護送靈柩回朝,皇帝(為他)停止上朝五天,追贈司徒,謚號為文忠。
15.C16.①思念家鄉(xiāng)之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詩人登樓遠望,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就像家鄉(xiāng)江南的汀洲一般,觸動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愁。
②國勢動蕩之愁?!吧接暧麃盹L滿樓”,涼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緊張凄迷的情景引發(fā)了詩人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憂慮。
③世事滄桑(昔盛今衰)之愁。頸聯(lián)寫昔日的秦苑漢宮,雜草叢生,枯葉凋零,唯有鳥雀棲息,秋蟬哀鳴,引發(fā)了詩人的世事滄桑之嘆和懷古之愁。
④頹勢難救之愁?!拔妓晻円沽鳌保斈甑姆比A盛事早已不在,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渭水晝夜無語奔流的景象,讓詩人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愁。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內容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C.“其自在悠閑的神態(tài)沖淡了詩人內心的愁怨”錯誤。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滄桑巨變,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概括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聯(lián)扣題,抒情寫景:“高樓”,指咸陽城西樓,咸陽舊城隔渭水與長安相望,代指京師長安;“蒹葭”,暗用《詩經·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里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xiāng)。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游宦長安,遠離家鄉(xiāng),一旦登臨,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詩人傍晚登上城樓,只見磻溪罩云,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lián)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以景作結,融情于景?!靶腥恕?,泛指古往今來征人游子,也包括在內;“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詩人最后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莫問”二字,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
17.①.千巖萬轉路不定②.迷花倚石忽已暝③.無邊落木蕭蕭下④.不盡長江滾滾來⑤.鍥而不舍⑥.金石可鏤
18.崢嶸歲月水深火熱淋漓盡致
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崢嶸歲月,形容不平凡、不尋常的年月。蹉跎歲月,把時光白白地耽誤過去。指虛度光陰。語境中有“豪情”“壯志”的提示,表述的思想是積極的,故填“崢嶸歲月”。
第二空:水深火熱,比喻人民生活處境異常艱難痛苦。生靈涂炭,形容政治混亂時期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環(huán)境中。語境指人民的生活處境艱難困苦,故填“水深火熱”。
第三空:淋漓盡致,形容文章、談話等詳盡透徹,發(fā)揮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徹底。酣暢淋漓,形容非常暢快、舒適。常指文章、繪畫、文藝作品感情飽滿,筆意流暢,情感得到充分抒發(fā)。語境修飾的對象是《沁園春·長沙》,且形容把“國放在心中,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感表述得充分透徹,故填“淋漓盡致”。
19.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正是需要這樣胸懷崇高理想千千萬萬個的熱血青年肩負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20.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里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運用的是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沒有生命的“東西”擬人化,讓其擁有了人的行為“沉睡”;“黑暗”擬人化后也有了“懷里”。“毀滅,毀滅,毀滅呀”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沒有運用排比的修辭。
故選B。
21.B22.①閱讀有記憶型和批判型之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后子女監(jiān)護權與探望權約定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門衛(wèi)巡邏車購置與維護合同5篇
- 二手房買賣合同模板2024年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牛糞有機肥原料采購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具原材料采購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儲藏室與車位租賃買賣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匯貸款合同違約責任范本
- 2025年度房地產估價咨詢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民辦學校教師學術交流與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教兼職學術研究資助合同
- 2025屆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學高考仿真模擬英語試卷含解析
- 新修訂《保密法》知識考試題及答案
- 電工基礎知識培訓課程
- 住宅樓安全性檢測鑒定方案
-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qū)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題
- 市政道路及設施零星養(yǎng)護服務技術方案(技術標)
- 選擇性必修一 期末綜合測試(二)(解析版)2021-2022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數學選修一
- 《論語》學而篇-第一課件
- 《寫美食有方法》課件
- 學校制度改進
- 各行業(yè)智能客服占比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