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章節(jié)測試: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及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_第1頁
高三歷史章節(jié)測試: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及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_第2頁
高三歷史章節(jié)測試: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及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_第3頁
高三歷史章節(jié)測試: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及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_第4頁
高三歷史章節(jié)測試: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及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及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45分鐘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條規(guī)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大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A。開放五個口岸 B.要求設立公行C。規(guī)定五口通商 D.中國自開商埠2.“對一個民族來說,更重要的是從民族災難中獲得新生。"下列說法符合該觀點的是()A.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社會開始了半殖民地化B.鴉片戰(zhàn)爭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C.太平天國運動形式上仍是舊式農民運動D.義和團運動是兩種文明的碰撞3。1852年英國駐廣州代辦密切爾驚異地說:“經(jīng)過和這么一個大國開放貿易10年之久,并且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立制度。而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中國,其消費我們的制造品竟不及荷蘭的一半……這好像是一個奇怪的結局?!痹诋敃r的英國人看來,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國自然經(jīng)濟的阻礙B。中國沒能給予最惠國待遇C。中國人消費能力較低D.中國的對外通商口岸太少4。晚清人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記載:二十七戊子記“聞圓明園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奪余物,至挽車以運之,上方珍秘散無孑遺”。這段材料說明()A.作者經(jīng)歷圓明園遭劫,是第一手史料B.夷人毀壞圓明園過程中也有國人參與C。圓明園最終毀于某些中國人趁火打劫D。清政府尚未成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5.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日本國內知識界的一般看法是“雖說戰(zhàn)爭的事實是日中兩國之間引起的戰(zhàn)爭,然而尋其真因卻是文明開化謀求進步與妨礙進步之戰(zhàn),決非兩國間的戰(zhàn)爭”,即“文明和野蠻之戰(zhàn)”“吾人的目的是驚醒支那,論定朝鮮戰(zhàn)爭是義戰(zhàn)”。這些觀點的本質是()A.認定戰(zhàn)爭是推動文明的根源B。堅持認為戰(zhàn)爭可超越國家利益C。以狹隘地區(qū)觀總結戰(zhàn)爭性質D。對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視角主觀化6.羅榮渠在《現(xiàn)代化新論》一書中說:“在此以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直接改變了原有的‘小農——手工業(yè)生產方式’,使中國在經(jīng)濟上和財政上都日益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體系的依附地位?!币芯窟@一狀況產生的原因,應首選()A?!赌暇l約》 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7。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聯(lián)名上書反對議和說:“賠款、割地的各條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聞,三千年所無之變局’,如照此簽約,后果必然是‘法人窺粵,英人窺滇,俄人西窺新疆、東窺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據(jù)此可知,這些反對者()A。頑固地堅守傳統(tǒng)政治體制B。“天朝上國"觀念根深蒂固C.對19世紀末的時局認識較清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質8。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侵略軍以“未按職分保護外國人”等罪名在保定處斬三位清政府官員,對此,清政府抗議道:“即使中國官員有辦理不善之處,應交中國自行處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權?"對此,以下解讀正確的是()A。侵略軍這一行為的依據(jù)是《辛丑條約》B。反映了中國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強烈的主權意識D.說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權9.下列不平等條約的相關條款,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②“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谧鳛橥ㄉ讨骸雹邸皯{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④“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A.②③④① 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10.有學者認為,“近代條約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對游戲規(guī)則在參加者之間平等討價還價的概念引入中國……打破了官方對商業(yè)的壟斷和對私商的任意侵奪,要求清政府將稅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條約制度便利了列強控制中國經(jīng)濟B.近代條約制度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C.近代條約制度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產生D。近代與列強簽訂的條約具有平等性11?!陡釉婅b》記載,拳民搜索教堂,“見蠟人不能辨,以為人臘”?!坝龌浿笾Ω?,又以為人眼,相與痛詈西人,暴其殘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洋教勢力對中國民眾的毒害B。東西文化碰撞中產生的誤解C。義和團拳民深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D。義和團運動中的盲目排外12。孫中山認為,義和團運動是“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奇佩服。所以經(jīng)過那次血戰(zhàn)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以上材料說明孫中山對于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是()A。否定其排外主義 B。贊揚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贊揚又有否定 D.全面贊揚與肯定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6分,共52分)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覲見中國乾隆皇帝,以下是英國的禮單和中國的回禮單:禮單一(英國):天文儀器有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望遠鏡、氣壓計等,工業(yè)設備有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和織布機,軍事裝備有步槍、裝備有110門火炮的巨型戰(zhàn)艦模型等.禮單二(中國):琺瑯、珍寶、玉器、漆器、花緞、畫冊、鼻煙壺、扇、普洱茶48團,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據(jù)《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材料整理比較禮單一、二,提取兩項關于18世紀末中、英社會文明進程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26分)14.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偶然與必然工業(yè)革命英國明清時期的中國禁煙運動材料二商務與碰撞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鴉片戰(zhàn)爭)不過是一個持續(xù)了二十年,并且要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的斗爭的開端”。今天有的歷史學者又提出了“鴉片戰(zhàn)爭-—農耕文明和工業(yè)文明的碰撞"的新認識。材料三破壞與建設有人說,如果沒有鴉片戰(zhàn)爭砸開我們這個封閉的鐵罐頭,中國不知道還要經(jīng)歷幾百年、幾千年才能進化到現(xiàn)代文明社會。也有人說,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以上四個詞語,以“偶然與必然"為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10分)(要求:①緊扣主題,觀點合理;②史料準確,史論結合;③條理清晰,合乎邏輯;④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2)材料二中“決定東西方商務關系"的觀點是站在什么立場上看待鴉片戰(zhàn)爭的?其本質意圖在于什么?材料二中“兩種文明碰撞”的新認識的立場又是什么?(6分)(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10分)答案解析1.【解析】選C.結合所學知識,《南京條約》有五口通商的內容,故選C。而A是有迷惑性的選項,開放不僅有通商內容,還包括其他內容,如設廠等.因此A不對.B“公行”的內容是鴉片戰(zhàn)爭前的。D中國開商埠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炯庸逃柧殹恐杏ⅰ赌暇l約》的第一條為“嗣后大清大皇帝與英國君主永存平和,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對此條款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A.是國際條約文本格式的體現(xiàn)B。表明英國想同中國保持長久和平關系C。體現(xiàn)了英國對人身權和財產權的高度重視D.為侵略中國所做的托詞【解析】選C。本題考查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從條約內容看,中英兩國人民友好相處,但中國必須保護英國人的人身安全,A材料中未體現(xiàn);B未體現(xiàn)長久和平;D中的“托詞”不符合題意,故選C。2.【解析】選B。西方列強的侵略給中國帶來深重災難。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也開始了,洋務運動標志著工業(yè)化的開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啟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從民族災難中獲得新生。其他幾項都沒有體現(xiàn)重獲新生.【名師指津】列強侵略給中國帶來的客觀進步作用列強在侵華的同時也把西方先進的制度、技術、思想文化傳入中國,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1)政治上:推動了民主革命的高漲,封建專制制度受到不斷的沖擊,最終君主專制制度瓦解。(2)經(jīng)濟上:自然經(jīng)濟逐步瓦解,民族資本主義出現(xiàn)并緩慢發(fā)展。(3)文化上:西方啟蒙思想傳入,民主、平等、自由、博愛漸入人心,儒家思想受到強烈沖擊。(4)社會生活上:人們的衣食住行開始與國際接軌.3?!窘馕觥窟xD。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的商品并沒有在中國暢銷,主要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的抵制,但是英國人認為是通商口岸開放得太少,因此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用武力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4?!窘馕觥窟xB。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有效信息是“奸民乘之”,故選B。5.【解析】選D.材料中“然而尋其真因卻是文明開化謀求進步與妨礙進步之戰(zhàn)”,可以看出是站在侵略者的角度,為侵略辯護。沒有看到侵略的本質,即對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視角主觀化了?!炯庸逃柧殹?887年,黃遵憲花了12年的時間終于寫成了《日本國志》,但國內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總理衙門章京袁昶痛心地對黃遵憲說:“你的書如果早一點讓大家看到,價值可以抵得二萬萬兩銀子."他說這番話應該在什么歷史事件之后()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中日甲午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解析】選C.依據(jù)材料中的信息“《日本國志》"“抵得二萬萬兩銀子”,甲午戰(zhàn)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賠償日本白銀二億兩可知袁昶是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所說。6。【解析】選C。根據(jù)材料“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可知此時列強經(jīng)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變成了資本輸出為主,選擇C,《馬關條約》是一個分界線,此后列強侵華以資本輸出為主。7?!窘馕觥窟xC。關鍵信息:“后果必然是‘法人窺粵,英人窺滇,俄人西窺新疆、東窺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從關鍵信息分析可知,反對者認為議和簽訂不平等條約帶來列強侵略中國的巨大危害,C正確;題干僅是涉及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等,沒有涉及政治制度,A排除;題干反映反對者對時局的認識較清,沒有涉及天朝上國的觀念,B排除;這些反對者都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沒有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質,D排除。8.【解析】選B.題干反映清政府與帝國主義關于清政府官員處置的問題的爭論,說明清政府正在淪為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工具,中國正在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正確;A、C、D說法錯誤,與史實不符?!久麕熤附颉俊缎脸髼l約》的特點(1)懲罰對象主要是中國人民。列強要求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當時中國人口是4億5千萬,用意是要每個中國人都要向它們交1兩白銀的“罰金”,借此懲罰、侮辱所有的中國人。(2)沒有割地等相關條款。由于帝國主義各國矛盾錯綜復雜,使它們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對中國領土的割占要求.(3)既維護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又加以嚴格控制。此條約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和對反帝運動鎮(zhèn)壓不力的官吏。但絲毫未涉及處置慈禧太后。相反,繼續(xù)推行“以華治華”的策略,確立清政府繼續(xù)充當它們在華的代理人.(4)使中國長期陷入被動狀態(tài).巨額賠款使得中國在后來的幾十年中經(jīng)濟跌入低谷。9.【解析】選D.①說的是允許外國在華開辦工廠,這是《馬關條約》內容,對應中日甲午戰(zhàn)爭。②說的是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是《北京條約》的內容,對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③是協(xié)定關稅,是《南京條約》的內容,對應鴉片戰(zhàn)爭。④是設立使館界,是《辛丑條約》的內容,對應八國聯(lián)軍侵華。所以D的排列正確。10.【解析】選B。本題考查對近代條約的評價。近代西方列強侵華條約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依據(jù)材料可知該學者從積極方面評價近代條約。認為近代條約制度有利于促進中國法制化,稅收制度更公平、透明.故選B。11.【解析】選B。題干中拳民“見……以為”和“遇……以為"事實上是以古老中國傳統(tǒng)的封閉的觀念去臆想被他們痛恨的外國傳教士,這體現(xiàn)的是東西文化碰撞中產生的誤解。A不符合題意,C、D則只體現(xiàn)了對題干的一部分認識。故選B?!炯庸逃柧殹筷愋衤聪壬赋?“愛國主義永遠是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但從愛國出發(fā)走向近代化,與從愛國主義出發(fā)回到中世紀—-并不同義。”陳先生講到的后一種“愛國主義”的典型是()A.太平天國運動 B.戊戌變法運動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解析】選C?!皬膼蹏髁x出發(fā)回到中世紀"反映了用“中世紀”(落后的)方式進行愛國,這一愛國行為與近代化相悖.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與材料關系不大,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提出《資政新篇》.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與“中世紀”不符。故只有C符合題意。12.【解析】選C?!皩τ跉W美的新文化之反動"說明孫中山否定其排外主義;從材料“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說明孫中山贊揚其反侵略精神,故C正確.A、B不夠全面,D錯誤,應是既有贊揚又有否定。13?!窘馕觥勘绢}可從雙方禮單物品的差異等信息分析當時雙方的經(jīng)濟形態(tài)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外交活動的差異。答案:信息1:由1793年這個事件背景可知,中、英兩國外交目的不一樣.(6分)說明:英國所處資本主義階段,目的是試圖通過外交打開中國市場,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貢外交、閉關鎖國。(7分)信息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