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解剖與生理學_第1頁
頭部解剖與生理學_第2頁
頭部解剖與生理學_第3頁
頭部解剖與生理學_第4頁
頭部解剖與生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頭部解剖與生理學匯報人:XX2024-01-22contents目錄頭部骨骼結構頭部軟組織結構顱內器官與生理功能頭部血管、神經分布及功能眼部解剖與視覺生理機制耳部解剖與聽覺生理機制頭部骨骼結構01CATALOGUE顱骨由23塊形狀、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guī)則骨組成,包括8塊腦顱骨和15塊面顱骨。腦顱骨圍成顱腔,保護腦;面顱骨構成面部支架,容納和保護感覺器官。顱骨之間以骨縫相連,骨縫間有結締組織膜封閉,這些膜中含血管和神經,有營養(yǎng)顱骨和感覺的作用。顱骨組成及特點0102面部骨骼與表情肌表情肌附著于面部骨骼上,通過收縮和舒張產生面部表情。主要表情肌有額肌、眼輪匝肌、口輪匝肌等。面部骨骼包括上頜骨、下頜骨、顴骨等,構成面部的基本輪廓。顱縫是顱骨之間的連接縫隙,在新生兒和嬰兒期尚未完全閉合,允許顱骨在一定程度上變形以適應大腦的快速生長。囟門是新生兒顱頂蓋各骨間的膜質部,分為前囟和后囟。囟門的存在為醫(yī)生提供了觀察顱內壓變化的窗口,同時也是評估嬰兒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顱縫和囟門的存在對于分娩過程中顱骨的變形以及嬰兒期大腦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顱縫、囟門及其意義頭部軟組織結構02CATALOGUE頭部皮膚薄而富有彈性,含有大量的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不同部位的皮膚厚度和移動性有所不同,如額部皮膚較薄,顳部和枕部皮膚較厚。由疏松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連接皮膚和帽狀腱膜,為頭部提供了一定的緩沖和保護作用。皮膚與皮下組織皮下組織皮膚帽狀腱膜是一層堅韌的結締組織膜,覆蓋在顱骨的頂部,前連額肌,后連枕肌,形成頭部的“帽狀”結構。它對于維持頭部形狀和穩(wěn)定顱內壓力具有重要作用。枕額肌位于帽狀腱膜下方,由枕肌和額肌組成。枕肌位于后腦勺部位,負責后仰動作;額肌位于前額部位,負責抬眉和皺眉等動作。帽狀腱膜與枕額肌顳筋膜是一層堅韌的結締組織膜,覆蓋在顳肌的表面,向上連接帽狀腱膜,向下連接面部肌肉。它對于維持面部輪廓和表情具有重要作用。面部肌肉包括表情肌和咀嚼肌等。表情肌主要控制面部的表情變化,如笑、哭、怒等;咀嚼肌則負責咀嚼食物。這些肌肉與顳筋膜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面部的軟組織結構。顳筋膜及面部肌肉顱內器官與生理功能03CATALOGUE大腦皮質基底核邊緣系統(tǒng)白質大腦半球結構及功能分區(qū)01020304控制運動、感覺、語言、認知等高級神經功能。參與運動調節(jié)和情緒控制。與情緒、記憶、行為控制等密切相關。連接大腦各區(qū)域,傳遞神經信號。協(xié)調運動、維持平衡和姿勢控制。小腦腦干間腦連接大腦與脊髓,負責基本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如呼吸、心跳等。包括丘腦和下丘腦,參與感覺整合、內分泌調節(jié)和自主神經控制。030201小腦、腦干和間腦功能概述在腦室脈絡叢中生成,通過蛛網膜顆粒吸收進入靜脈系統(tǒng)。腦脊液生成與吸收從腦室經第四腦室正中孔和外側孔流入蛛網膜下隙,再經蛛網膜顆粒吸收進入靜脈系統(tǒng)。腦脊液循環(huán)途徑通過腦脊液循環(huán)、顱內靜脈回流和腦組織自身調節(jié)等方式維持顱內壓穩(wěn)定。顱內壓調節(jié)機制腦脊液循環(huán)與顱內壓調節(jié)頭部血管、神經分布及功能04CATALOGUE03后交通動脈連接頸內動脈與椎-基底動脈。01頸內動脈系統(tǒng)供應大腦半球前2/3和部分間腦。02眼動脈供應眼部。動脈血管供應及靜脈回流途徑123供應內囊后肢、大腦腳、海馬、杏仁核等。脈絡膜前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后1/3及部分間腦、腦干和小腦。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供應枕葉、顳葉的底部。大腦后動脈動脈血管供應及靜脈回流途徑03靜脈回流途徑:通過硬腦膜靜脈竇回流至頸內靜脈和乙狀竇,再匯入上腔靜脈,最終回流至右心房。01小腦上動脈:供應小腦上面。02小腦下前、后動脈:供應小腦下面。動脈血管供應及靜脈回流途徑傳導頭面部的感覺信息。三叉神經傳導舌前2/3的味覺信息。面神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通路聽神經傳導聽覺信息。動眼神經支配上瞼提肌、上直肌等眼外肌。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通路02030401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通路滑車神經:支配上斜肌。展神經:支配外直肌。面神經:支配面部表情肌和舌肌。舌下神經:支配舌肌。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膚及內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升,小支氣管舒張,胃腸蠕動減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減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縮等。交感神經其作用與交感神經作用相反,它雖不如交感神經具有明顯的一致性,但也有相當關系。其纖維不分布于四肢,汗腺豎直肌、腎上腺、腎小管和腎小球只有少量交感神經分布處才有副交感神經分布。副交感神經植物神經系統(tǒng)在頭部的表現眼部解剖與視覺生理機制05CATALOGUE分為外、中、內三層,外層為纖維膜,中層為葡萄膜,內層為視網膜,具有維持眼球形狀、保護眼內組織和感光成像等功能。眼球壁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體腔,充滿房水和玻璃體,具有維持眼內壓和屈光作用。眼內腔包括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通過折射和反射作用,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屈光系統(tǒng)眼球結構特點及功能概述視網膜感光細胞包括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分別對顏色和明暗敏感,能夠將光信號轉換為神經信號。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接收感光細胞的信號輸入,進行整合和編碼,形成視覺信息的初步處理。視覺傳導通路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的軸突匯集成視神經,傳遞至外側膝狀體和中腦頂蓋等結構,進行進一步的信號處理。視網膜成像原理及視覺信號處理

視覺傳導通路和中樞處理機制視覺傳導通路包括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和中腦頂蓋等結構,負責將視網膜產生的視覺信息傳遞至大腦皮層進行識別。大腦皮層視覺處理大腦皮層的枕葉是視覺信息處理的中心,接收來自視覺傳導通路的信號輸入,進行復雜的分析和整合,形成我們的視覺感知和認知。視覺中樞處理機制包括特征提取、模式識別、空間定位和注意機制等,使我們能夠準確地感知和理解周圍環(huán)境中的物體、形狀、顏色和運動等信息。耳部解剖與聽覺生理機制06CATALOGUE中耳由鼓膜、聽小骨和鼓室組成,鼓膜將外耳與中耳隔開,聽小骨連接鼓膜和內耳,起到放大聲音的作用。內耳包括前庭、半規(guī)管和耳蝸,前庭和半規(guī)管負責平衡感覺,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將聲音轉換為神經信號。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用于收集聲波,外耳道將聲波傳導至鼓膜。外耳、中耳和內耳結構特點聲波經外耳收集并傳導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動,經過聽小骨的放大作用,傳遞至內耳。聲波傳導途徑內耳的聽覺感受器將聲音轉換為神經信號,傳遞給聽覺神經,進一步傳遞至大腦皮層進行識別。聽覺信號處理聲波傳導途徑和聽覺信號處理聽覺傳導通路和中樞處理機制聽覺神經將內耳傳遞來的神經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