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課件_第1頁
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課件_第2頁
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課件_第3頁
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課件_第4頁
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落枕(stiffneck)是指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證,系頸部傷筋。輕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數周不愈;如果頻繁發(fā)作,常常是頸椎病的反映?!静∫虿C】頸項側部主要由手三陽.ppt和足少陽經所主,因此,手三陽和足少陽筋絡受損,氣血阻滯,為本病的主要病機。西醫(yī)學認為本病是各種原因導致頸部肌肉痙攣所致?!颈孀C】主癥

頸項強痛,活動受限,頭向患側傾斜,項背牽拉痛,甚則向同側肩部和上臂放射,頸項部壓痛明顯。風寒襲絡氣血瘀滯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

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

外勞宮阿是穴肩井后溪懸鐘

配穴操作

毫針瀉法。先刺遠端穴落枕、后溪、懸鐘,持續(xù)捻轉,囑患者慢慢活動頸項,一般疼痛可立即緩解。再針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點刺出血。方義

2.其他治療(1)拔罐法(2)耳針法

【按語】

1.針灸治療本病療效極好,常立即取效,針后可配合推拿和熱敷。

2.睡眠時應注意枕頭的高低要適度,避免風寒。

3.中老年人反復出現(xiàn)落枕時,應考慮頸椎病。頸椎病.

頸椎?。╟ervicalspondylosis)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交感神經,并由此產生頸、肩、上肢一系列表現(xiàn)的疾病,稱其為頸椎骨性關節(jié)病,簡稱頸椎病。西醫(yī)將頸椎病分為5型,即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型。分類局部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混合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后縱韌帶骨化椎間盤鈣化頸型

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jié)不穩(wěn)等表現(xiàn)。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神經根型

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xiàn)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脊髓型

①臨床上出現(xiàn)頸脊強損害的表現(xiàn)。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fā)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fā)性末梢神經炎。椎動脈型

關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于研究的問題。①曾有猝倒發(fā)作。并伴有頸性眩暈。②旋頸試驗陽性。③X線片顯示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或樞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癥狀。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交感神經型

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qū)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x線片有失穩(wěn)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其他型

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頸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的鑒別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發(fā)病原因臨床癥狀特殊試驗椎間盤退行性變的早期,髓核與纖維環(huán)脫水變性,椎體不穩(wěn),頸肌防御性痙攣,刺激后縱韌帶和椎體神經末梢。頸部疼痛、酸脹及沉重不適感,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頸部肌肉緊張、僵硬感,有壓痛。無髓核向后外側方突出或鉤突關節(jié)處的骨刺突入椎間孔,引起對神經根的壓迫,常因寒冷、勞累、睡眠不佳而誘發(fā)。一側頸肩上肢反復發(fā)作的疼痛、麻木,仰頭、咳嗽時癥狀加重,手指麻木,活動不靈。壓頭、牽拉試驗陽性鉤椎關節(jié)增生及椎體不穩(wěn),關節(jié)松動,使橫突孔出現(xiàn)移位,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出現(xiàn)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發(fā)病。與頭頸部活動相關,出現(xiàn)頭痛、頭暈、視覺障礙、耳鳴耳聾,頭痛多為一側,呈跳痛、刺痛引頸、旋頸試驗陽性病理病因學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外傷頸椎管狹窄運動和頸椎病的關系脊髓血供和頸椎病的關系椎間盤椎間盤結構椎間盤退行性變病理發(fā)展

“離心模式”椎間盤成分水蛋白聚糖膠原外傷常是誘發(fā)頸椎病的因素(1)外傷會加重頸椎病變的壓迫作用而發(fā)作頸椎病直接外力打擊頭部或頸部間接暴力醫(yī)源性(2)好發(fā)部位:下頸椎頸椎椎管狹窄是頸髓壓迫癥即脊髓型頸椎病的前置因素中國人頸椎椎管前后徑X線片:大于13mm正常小于13mm狹窄CT:大于10mm正常小于10mm狹窄運動和頸椎病的關系頸椎和腰椎活動度大,所以頸椎和腰椎病變多,胸椎椎管比頸椎腰椎的小但不發(fā)病?;顒訒r突出物與神經或脊髓相互摩擦,造成局部充血和腫脹,可使癥狀出現(xiàn)和加重。突出物和椎動脈摩擦會出現(xiàn)血管痙攣,出現(xiàn)腦缺血癥狀。制動和頸椎牽引是防治頸椎病的一個方法。C5上臂外側C6拇指C7示、中指C8環(huán)、小指T1上臂內側

頸神經感覺支配區(qū)C2-3胸鎖乳突肌C5-6肱橈肌C3-4斜方肌C5-6橈側伸腕肌C4-5菱形肌C5-6旋后肌C5-7前鋸肌C5-6伸指總肌C5-T1胸大肌C5-6外展拇肌C5岡上肌C6-7旋前圓肌C5-6岡下肌C6-8橈側屈腕肌C6-8背闊肌C8-T1拇收肌C5-6三角肌C8-T1尺側屈腕肌C5-6肱二頭肌C8-T1蚓狀肌C7-8肱三頭肌C8-T1骨間肌上肢肌肉神經支配X線檢查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椎體前陰影增寬頸椎失穩(wěn)椎間隙變窄骨贅形成小關節(jié)增生椎間孔改變椎管矢狀徑改變韌帶鈣化椎間盤鈣化椎間盤真空現(xiàn)象許莫結節(jié)形成

【病因病機】感受外邪、跌仆損傷、動作失度,可使項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肝腎不足,筋骨失養(yǎng);經絡受阻;頸椎病主要與督脈和手、足太陽經密切相關。

【治療】

治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取穴:風池頸夾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關操作用毫針瀉法或平補平瀉法。腧穴的選取——循經取穴《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手陽明經穴位主治本經腧穴主治口、齒、鼻等頭面器官病,咽喉病,及經脈循行所過的上肢外側前緣、肩前、頸部的病變。

商陽高熱、昏迷三間嗜臥合谷汗證、滯產陽溪頭面器官病,熱病腕痛偏歷水腫、耳疾手三里上肢不遂曲池上肢不遂、熱病、隱疹

臂臑目疾

肩髃隱疹扶突局部病癥肺疾迎香面疾、膽道蛔蟲癥上臂

臂臑: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三角肌下端)肩

肩髃:肩峰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肩平舉,肩前凹陷中)頸

扶突:平喉結(旁開3寸),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面

迎香:鼻翼中點外(0.5寸)鼻唇溝中。

商陽:食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手三間:第2掌指關節(jié)后。合谷:第1、2掌骨之間,約當第2掌骨橈側中點。腕

陽溪:腕橫紋橈側,拇短長伸肌腱之間(拇指上翹)前臂

偏歷:陽溪與曲池,腕上3寸手三里:連線上,肘下2寸肘

曲池:屈肘,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手少陽經穴主治主治療側頭病,耳、目、咽喉病,以及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變。中渚耳疾陽池側頭病,耳、目、瘧疾、消渴支溝咽喉病、脅肋、熱病便秘、脅痛外關外感熱病、上肢痹痛肩髎肩背痛翳風耳疾、面癱、頰腫耳門局部病癥耳疾絲竹空偏頭痛、目疾中渚:第4、5掌指關節(jié)后之間凹陷中。上肢陽池: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外關:尺、橈骨之間2寸支溝:腕背橫紋上3寸

肩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肩yu后寸許的凹陷中。翳風:平耳垂下緣后方,下頜角與乳突之間。頭面耳門:耳屏上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絲竹空:眉梢處凹陷中。手太陽經穴主治主治頭面器官病、咽喉病、熱病及經脈循行所過的上肢外側后緣、肩胛部、頸項部、面部病變。少澤乳少、昏迷、高熱后溪頭面器官病、落枕、腰扭傷、盜汗支正咽喉病、熱病疥瘡生疣天宗顴髎局部病癥聽宮

少澤: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1寸。上肢后溪:第5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中,橫紋頭赤白肉際。腕骨:第5掌骨基底部與鉤骨之間。支正:腕上5寸,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陽谷: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凹陷中,赤白肉際。小海: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尺N溝中)肩胛

天宗:岡下窩中點,平第4胸椎。肩胛岡下緣中點與肩胛下角連線上1/3折點處

顴髎: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約平鼻翼下緣)聽宮: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

足少陽經穴

瞳子髎:目外眥旁,眶骨外緣凹陷中。聽會:屏間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頭面陽白:瞳孔直上,眉上1寸。頭臨泣:陽白穴直上,入發(fā)際0.5寸。

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中,平風府穴。

肩井:大椎~肩峰端連線之中點。軀干日月: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帶脈:第11肋端(章門)直下平臍處。足少陽膽經

環(huán)跳:股骨大轉子高點~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界處。

股風市:大腿外側正中,腘橫紋上7寸。

(直立垂手,中指尖下是穴。)下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小光明外踝5寸腓骨肢

腿懸鐘上3寸前緣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中。足臨泣:第4、5跖骨結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側

足凹陷中。足竅陰:第4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足少陽經穴主治概要本經腧穴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頭項部穴——局部病癥軀干脅肋部穴——局部病癥、鄰近臟腑病癥肘膝以下穴——主治頭、目、耳、咽喉病以及神志病。風池頭痛、眩暈——內外風所致均宜祛風風市預防中風、遍身瘙癢

環(huán)跳臀部病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經痛陽陵泉

膽病、筋病等治療措施

1、口服藥物治療:內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癥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tài),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xiàn)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癥、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治療措施

3、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甚至導致癌變。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y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fā)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癥、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jié)結構紊亂、骨關節(jié)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治療措施

5、針灸法:根據中醫(yī)基礎理論,頸椎病的發(fā)生多由于風寒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因此針灸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針灸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針灸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暈針、懼怕扎針的情況;且針灸會導致一些并發(fā)癥。

6、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xù)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神經阻滯療法常于第一次阻滯治療后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xù)治療2~4個療程。治療措施

7、手術法: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wěn)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并發(fā)癥與禁忌癥較多,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癥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8.用貼劑!一般市場上比較好的貼劑有很多,比如:通錐速效帖治療頸椎病就很不錯!要選的話最好就是純中藥的!生化藥物治療

采用從豬的四肢骨或牛的胎骨提取出的骨肽制劑骨肽片、骨肽注射液等治療頸椎病,有臨床研究表明,口服骨肽片3周(2片,tid),對神經根型、脊椎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總有效率為分別為74%、68%、90%和75%。預防措施

1、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yī)生治療,減少復發(fā)。

3、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5、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6、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fā)展為頸椎病。

7、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8、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9、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醫(y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jié)退變的作用。選擇一張適合頸椎病患者的床

從頸椎病的預防角度說,應該選擇有利于病情穩(wěn)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為佳。因此,選擇一個放在床板上有彈性的席夢思床墊為好。它可以隨著脊柱的生理曲線變化起調節(jié)作用。選擇一個適合頸椎病患者的枕頭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重量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tài)。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

其次,對枕蕊內容物選擇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①蕎麥皮:高。

枕頭高以8~15cm為宜,或按公式計算:

(肩寬-頭寬)÷2。

②頸椎枕亦可起預防或治療作用。頸椎病患者的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松,這樣,最好采取側臥或仰臥,不可俯臥。頸椎病啞鈴醫(yī)療體操(一)

1.屈肘擴胸:兩腿分立肩寬,兩手啞鈴自然下垂,兩臂平肩屈肘,同時向后擴胸。反復12~16次。

2.斜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肘置于胸兩側,上體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3.側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進置于胸兩側,左手持啞鈴向右側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4.上方出擊,兩腿分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時置于胸兩側,右手持啞鈴向上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頸椎病啞鈴醫(yī)療體操(二)

5.伸臂外展: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持啞鈴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舉,左右交替重復6~8次。

6.聳肩后旋: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臂伸直向下,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兩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復進行12~16次。

7.兩肩后張擴胸后伸: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肩伸直外旋,兩肩后張,同時擴胸,反復12~16次。

8.直臂前后擺動:兩腿前后分立,兩手持啞鈴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時前后交替擺動,重復6~8次,兩腿互換站定位置,同時擺動6~8次。頸椎病啞鈴醫(yī)療體操(三)

9.頭側屈轉: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向左屈曲,達最大范圍,再向右側旋轉到最大范圍,左右交替,反復6~8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