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地球(第1課時)》示范課教學設計【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_第1頁
《認識地球(第1課時)》示范課教學設計【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_第2頁
《認識地球(第1課時)》示范課教學設計【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_第3頁
《認識地球(第1課時)》示范課教學設計【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_第4頁
《認識地球(第1課時)》示范課教學設計【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11《認識地球》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作為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節(jié),涉及經緯網判讀等難點知識,容易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畏難情緒,以致放棄對整個地理科目的進一步學習。因此,本節(jié)課程設計中應特別注意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抓住學生對地球和地球儀的好奇心理,并加入了很多動畫和視頻,讓其在自覺的“動手”和“動口”過程中掌握知識要點,在“發(fā)現”中獲得地理興趣從而不斷地主動學習。教學目標1.掌握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探索精神;2.了解地球儀的作用以及其與真實地球的差異。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和大小的大致過程,知道一些對地球認識的主要學說;2.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教學難點】知道地球儀表面主要點、線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并能正確區(qū)分它們。教學過程【課程引入】2017年9月份,微信啟動頁背景圖首次發(fā)生變化,畫面從人類起源的非洲大陸逐漸過渡為華夏文明起源地,寓意著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的歷史發(fā)展,旨在向億萬微信用戶展示華夏大地的河山風貌。師:相信同學們都用過微信,那是否有人注意過它登錄界面的變化呢?生:有/沒有。師:這兩幅圖都呈現了地球的全貌,我們一目了然可以知道地球的真實形狀是?生:球體!師:沒錯,地球是個“球”,這在我們看來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在古代這樣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討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球形狀的探索歷程?!拘抡n學習】(板書)一、地球的形狀從古到今,人類對地球的探索,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展示系列圖片資料和文字說明,表現人類在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過程中出現過的幾種典型而有影響學說或認識。課件展示整個過程,再分階段講解。(板書)階段1蓋天說古人由于認識上的局限,認為宇宙是由天地構成的,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圓像張開的傘,地方像棋盤,即“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后來認為天像一斗笠,中間高四周低,蓋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個倒扣的大盤子,也是中間高四周低,日月星辰隨天蓋而運動,這個就是新“蓋天說”。(板書)階段2渾天說出自張衡的“渾天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的關系猶如蛋殼包著蛋黃。(板書)階段3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航行。師:同學們小組討論下,觀察麥哲倫船隊的探險航線,看看,他是從哪里出發(fā)的,依次經過了哪些大洋,最后有沒有回到出發(fā)點呢?生: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回到了原點。(邊請學生講,邊PPT展示路線)師:這一次航行證明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那就是——生:地球是一個球體!師:這一次航行,麥哲倫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進行的,是帶著殖民擴張的目的的,而在他們到達菲律賓群島時,麥哲倫船隊因為參與了當地部落的斗爭而身亡,所以準確來說,完成這次全球航行的是他的船隊,他并沒有。下面我們來看一則視頻,來了解這次航行和麥哲倫。(板書)階段4科學探索階段進入20世紀,人類科技高度發(fā)展,衛(wèi)星、宇航員等相繼進入太空,人類擁有了直接的證據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1961年宇航員加加林進入太空親眼看到了地球的形狀確證地球是球體。師:以上就是人類對地球形狀探索的總過程了,對現在的我們而言,地球是一個球體師再簡單不過的客觀事實,那么,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證明這個客觀事實的嗎?生:(可能的答案)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主要有以下幾個:登高望遠;2.遠望海上船只靠岸和離岸;3.月全食的形狀;4.飛機上看地平線是弧線等;根據學生的答案選下面兩個進行講解。(1)遠望船只靠岸設情景:在海邊游玩時,看到遠處駛來的帆船,左側哪種情況符合實際?生:第二個。師:站在海邊眺望從遠方駛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遠離海岸的船只,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這就是地球是球體的證據。月食。師:同學們都聽過天狗吃月吧?這其實就是指月食,你們觀察月食發(fā)生時,陰影的形狀,是什么?生:圓弧、弧形、球形等等。師:發(fā)生月食時,地球擋住了一部分太陽光,我們看到投到月球表面的地球影子的邊緣總是弧形的,故而,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結合課本18頁的閱讀,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的真實形狀——不規(guī)則球體。展示ppt圖片,并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畫出描述地球形狀的句子。(過渡)師:了解完地球的形狀探索歷程后,我們現在來學習地球的大小的相關知識。(板書)二、地球的大小活動: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第18頁的圖2-26,自行進行記憶,然后即時提問,并對這些抽象數據進行類比,便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地球的大小,如:赤道的周長相當于10萬個400米跑道的總長;地球表面積相當于728億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000平方米)。(板書)平均半徑-637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過渡)師:同學們思考一下,地球如此巨大,我們要對它的整體進行學習和研究的話,該如何操作呢?生:利用衛(wèi)星、航拍、進入太空、利用地球儀等。師:是的,我們可以利用地球儀來進行學習和研究。(板書)三、地球儀1.認識地球儀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借助地球儀,我們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觀地演示地球的運動等,它是我們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過渡)師:地球儀師真實地球的縮小模型,是否代表兩者完全一致呢?同學們認真對比這兩幅圖,來思考這個問題。地球儀與真實地球的差異,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用ppt直觀展示圖來詳細講解地球儀表面的地軸、經緯線和南北極,重視它們的概念理解,以及彼此的區(qū)別,降低學生混亂率。生:地球儀有托盤、有一條軸、表面還有很多線條網格。師:地球儀表面橫豎交織的線和點,是有自己名字的,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些點和線。(板書)2.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活動)請結合課本,對地球儀表面的點、線進行判斷,將地軸、經線、緯線、南極、北極與圖中ABCDE進行一一對應。請學生進行回答和補充。(板書)地軸從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假想軸,是地球的自轉軸。注意強調地軸是非真實存在的,知識一根假想軸。(板書)北極、南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有兩個交點。頂部交點為北極,是地球的最北端;底部交點為南極,是地球的最南端。其中北極所指示的方向是北極星在的方向。在北極點,所有方向都是南方,在南極點,所有方向都是北方。(板書)緯線地球儀表面,所有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線圈。邊講解邊演示,重點強調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講解的同時演示動畫,輔助理解記憶。(板書)經線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線。最后展示空白的地球儀圖,請同學進行補充?!菊n堂小結】【隨堂練習】如圖為手機微信的最初的啟動畫面。這顆“藍色彈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羅17號太空船宇航員拍攝的照片。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這顆“藍色彈珠”實際上是一個()A.圓柱體 B.不規(guī)則的球體 C.圓錐體 D.圓球2.人類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件是()A.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發(fā)射和使B.鄭和下西洋C.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D.人類登上月球3.在中學生科普交流會上,小強對這顆“藍色彈珠”的描述,你認為有誤的是()A.它的平均半徑大約6371千米B.它的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C.它最南的點稱為南極點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軸4.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列認識過程排序正確的是()①天圓地方②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③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個球體④地球衛(wèi)星照片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