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小古文閱讀(河南專用)(原卷+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小古文閱讀(河南專用)(原卷+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小古文閱讀(河南專用)(原卷+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小古文閱讀(河南專用)(原卷+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小古文閱讀(河南專用)(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12022學年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小古文閱讀(河南專用)(原卷+解析)專題05小古文閱讀(原卷版)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1.(2022·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盛物的器皿(),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本文選自《__________》。

2.根據(jù)文中畫“——”部分的解釋在括號里寫出正確的詞語。

3.對下列重點字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去”是距離的意思

B.“及其日中如探湯”中“湯”字古義為熱水,今義為蔬菜的汁水

C.“孔子不能決也”中“決”字是判斷的意思

4.翻譯句子。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5.“兩小兒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2.(2021·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A.思援弓繳而射之。援: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

B.弗若之矣。弗若: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各用兩個成語來形容兩個學弈者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

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河南駐馬店·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日:“我以目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以:______去:______汝:______知:______

2.“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朗讀該句的語氣應該是()

A.疑問、幸災樂禍、冷嘲熱諷。

B.反問,帶有嘲諷,表現(xiàn)出小孩子的機智可愛。

3.兩小兒辯斗時,一兒從的角度分析,認為“日初出大如車蓋”;一兒從的角度分析,認為“日初出滄滄涼涼”。

4.從兩小兒辯論的角度我明白(),從“孔子不能決也”的角度我明白()。

A.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不知道的東西,我們應該實事求是。

B.知識是不分年齡的,只有多聽取小孩子的意見,才能有所進步。

C.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

4.(2021·河南鄭州·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②觸株,折頸而死。因③釋其耒④而守株,冀⑤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⑥?!x自《韓非子·五蠹》

①株:樹樁。②走:跑。③因:于是。④耒(lěi):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nóng)具。⑤冀:希望。⑥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而身為宋國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走觸株”中“走”是“跑”的意思,推想“走馬觀花”的意思可能是

3.借助解釋,想一想“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的意思,寫下來。

4.從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5.(2021·河南商丘·六年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___________,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上空。

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通國:________________弗若:______________

3.選擇正確的釋意,把解析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之:A.他,指第一個好學的人;B.天鵝;C.的;D.弈秋的教導

(1)通國之善弈也。()(2)一人雖聽之。()

(3)思援弓繳而射之。()(4)雖與之俱學。()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6.(2021·河南鶴壁·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使弈秋誨二人弈,,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把課文內(nèi)容補充完整。

2.文中加點的兩個“之”字分別指________和_________(填選項)

A.指弈秋的教誨B.他C.指鴻鵠

3.兩位學弈者態(tài)度有何不同,請分別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一人是___________,一人是_____________,結(jié)果是:_________________。

4.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具體事例說說這篇古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7.(2021·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對牛彈琴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②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zhuǎn)為蚊虻③之聲,孤犢④之鳴,即掉⑤尾奮耳,蹀躞(diéxiè)⑥而聽。(載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解釋:①清角之操:指高深的曲子。②非:不是。③虻:吸血的蒼蠅。④孤犢:離開母親的小牛。⑤掉:擺動。⑥蹀躞:邁小步來回走動。

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為: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鳴:____________奮: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3.我能寫出對牛彈琴的近義詞()以及它的反義詞()。

4.用自己的話試著概括下這則寓言的含義?

8.(2021·河南信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將短文內(nèi)容補充完整。

2.下面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問其故(原因)B.我以日初出遠(認為)

C.孔子不能決也(堅決)D.孰為汝多知乎(誰)

3.一個小孩認為“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他的理由是根據(jù)近大遠小的原理,太陽剛升起來時大如車蓋,到了中午_______________;另一個小孩認為“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他的理由是根據(jù)___________的原理,太陽剛升起時涼,到了中午很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

4.從“孔子不能決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_______的人,《論語》中的“_____________”就表現(xiàn)了他的這種品質(zhì)。

9.(2020·河南南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繳”的讀音為__________,“繳”在這里指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句子中“善”的意思。

(1)通國之善弈者也。()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善戰(zhàn)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翻譯下面的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4.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10.(2020·河南南陽·六年級期末)閱讀《兩小兒辯日》,完成后面的練習。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孟,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探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3.《兩小兒辯日》選自《_________________》,他們辯論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

4.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兩小兒的“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11.(2020·河南洛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懼學,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上空。

2.選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括號內(nèi)。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3)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A.鴻鵠B.的

C.他,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D.弈秋的教導

3.與上題(1)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A.問之,曰:“欲作針。”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人之將死,其言也善。D.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下列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使弈秋誨二人\弈B.使弈秋\誨二人弈C.使\弈秋誨二人弈

5.短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_____________,一個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2.(2020·河南焦作·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①,誦②,其母方織③。孟子輟然中止④,乃復進⑤。其母知其渲⑥也,呼而問之:“何為⑦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⑧?!逼淠敢岬读癣馄淇?,曰:“此織斷,能復續(xù)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渲矣。

解釋:①少時:小時候。②誦:背誦,背書。③方織:正在織布。方,正。④輟然中止:突然終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⑤乃復進:然后再背誦下去。乃:于是,就。復:再,又。⑥渲:遺忘,忘記。⑦何為:即“為何”,為什么。⑧有所失,復得:有的地方忘記了,后來又想起來了。⑨引:拿來,拿起。⑩裂:割斷。戒:告誡。自是之后:從此之后。

1.結(jié)合解釋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母引刀裂其織

2.孟母這樣做,是為了告誡孟子

13.(2020·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①,家貧無資。太夫人②以獲③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④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⑤,下筆已如成人。

①孤:小時候死了父親。②太夫人:指歐陽修的母親。③荻(dì):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像葦葉,秋天開紫花。④閭(lǘ)里:鄉(xiāng)里。⑤文字:文章。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以獲畫地以:用B.教以書字書:寫

C.使學為詩為:作為D.及其稍長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陽修聰明過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間里士人家慷慨借書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你認為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什么?

5.你還知道哪些名人苦讀的故事呢?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4.(2020·河南省直轄縣級單位·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兒日:“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

1.文中加點的字讀音為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2.下面詞語中的“湯”字和文中的“湯”意思相同的是(填序號)

A.四菜一湯B.柴胡湯C.赴湯蹈火D.小湯山

3.用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一兒“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依據(jù)是____________;一兒“以日初出遠,面日中時近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

4.請根據(jù)下面的話題表明自己的觀點,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小學生,上網(wǎng)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15.(2020·河南洛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弈秋,通國之。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上空。

2.文中用_______的手法敘述二人對待學弈的態(tài)度。

3.文中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表現(xiàn)各有不同,請分別用兩個成語來概括兩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

第一個人:

第二個人:

4.用文中的話說說另一個人“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

5.寫出這篇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

6.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6.(2020·河南開封·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畫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賜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p>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逐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①祠:祭祀。②舍人:達官貴族家里的門客。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1.一舍人“終亡其酒”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翻譯下面的句子。

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

3.給下列句子中的“足”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p>

A.夠B.腳C.畫腳

1.數(shù)人飲之不足()2.蛇固無足()

3.子安能為之足?()4.為蛇足者()

4.現(xiàn)在人們常用“畫蛇添足”這一成語來諷刺哪些人?。

17.(2020·河南安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①無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③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④。”虎以為然,故遂⑤與之行。獸見之皆⑥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①子:你。②無:不。③長:同“掌”,掌管。④走:逃跑。⑤遂:于是。⑥皆:都。

1.請用一則成語概括這個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lián)系上下文,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

(1)虎求百獸而食之:_____________(A.請求B.尋求、尋找)

(2)虎以為然:_____________(A.對的、正確的B.然而)

3.對文中畫“”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天帝讓我長得比百獸長,今天你要是吃了我,就是違背了天帝的意思。

B.天帝派我來做百獸的首領(lǐng),今天你要是吃了我,就是違背了天帝的命令。

C.天帝讓我比百獸長壽,今天你要是吃了我,就是違背了天帝的命令。

18.(2020·河南開封·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解釋:①本文選自《列子·湯問》,題目為后人所加。②〔辯斗〕辯論,爭論。③〔以〕認為。④〔日中〕正午。⑤〔車蓋〕古時車上的圓形篷蓋,像雨傘一樣。⑥〔及)到,到了。⑦〔盤盂〕盛物的器皿。圓的為盤,方的為盂。⑧〔滄滄涼涼〕寒涼。⑨〔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這里指天氣很熱。湯,熱水。⑩〔孰〕誰。⒒〔為〕同“謂”,說。⒓〔汝〕你。⒔〔知〕同“智”,智慧。

1.練習上下文,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1)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_________(2)孔子不能決也。_________

2.解釋下面句子的意思。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3.兩個小孩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4.借助學過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詞語的意思。

(1)過猶不及(2)赴湯蹈火

19.(2020·河南洛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蜀鄙二僧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教年來欲買舟④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⑤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⑥不如蜀鄙之僧哉?

解釋:①蜀:四川。②鄙:邊遠的地方。③恃:憑借。④買舟:租船。⑤越:到了。⑥顧:難道。

1.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1)吾欲之南海()

A.相當手“的”B.往,到……去。C.代指他

(2)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

A.欲望,欲念。B.喜歡,愛好。C.想要,希望

2.請把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分別舉“富者”和“貧者”的例子,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guān)鍵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河南洛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孤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①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①長:首領(lǐng)②信:誠實)

1.“求”在字典里的解釋有:①設(shè)法得到;②懇請;③需要。在“虎求百獸而食之”中應選第____種解釋;“虎以為然”中“然”的意思是。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劃線部分

3.文中“故遂與之行”中的“之”指的是,“獸見之皆走”中的“之”指的是。專題05小古文閱讀(解答版)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1.(2022·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盛物的器皿(),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本文選自《__________》。

2.根據(jù)文中畫“——”部分的解釋在括號里寫出正確的詞語。

3.對下列重點字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去”是距離的意思

B.“及其日中如探湯”中“湯”字古義為熱水,今義為蔬菜的汁水

C.“孔子不能決也”中“決”字是判斷的意思

4.翻譯句子。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5.“兩小兒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1.列子﹒湯問2.盤盂3.B4.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5.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結(jié)論就會不一樣。

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文章講述了(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說明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2.本題考查字詞解釋。

聯(lián)系句子:“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我們可知,孔子東游之時,遇到兩個小孩在爭論問題。于是“問其故”,問(他們)爭論的原因。因此故是緣故、原因的意思。

3.本題考查對文章句子的理解和字義的識記。

B.“湯”的古義為熱水,今義為食物煮熟后得到的汁水?!敖窳x為蔬菜的汁水”說法錯誤。

故選B。

4.本題考查翻譯句子。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句子意思是: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可以從多個角度談閱讀啟示,如知識的角度、認知態(tài)度的角度等。

示例:對待事物要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一點上,要實事求是,認真思考。

譯文: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绷硪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離人近一些。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得像車上的篷蓋,到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第二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正午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笨鬃右膊荒芘袛嗍钦l對。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2.(2021·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A.思援弓繳而射之。援: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

B.弗若之矣。弗若: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各用兩個成語來形容兩個學弈者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

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引,拉指鴻鵲不如指專心學習的那個人2.三心二意一無所獲專心致志學有所成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1.本題考查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解答此題時要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和平時積累的字、詞、句,進行分析得出解析。

A.思援弓繳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援:引,拉。之:指鴻鵲。

B.弗若之矣: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弗若:不如。之:指專心學習的那個人。

2.本題考查成語的運用。

文章寫了兩個學弈者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一個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在學習上肯定學有所成。另一個三心二意,在學習上肯定一無所獲。

形容學習專心的成語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等。

形容學習不專心的成語有: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等。

形容學習有所成就的成語有:學有所成、功成名就等。

形容學習沒有成就的成語有:一無所獲、一事無成等。

3.(2021·河南駐馬店·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日:“我以目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以:______去:______汝:______知:______

2.“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朗讀該句的語氣應該是()

A.疑問、幸災樂禍、冷嘲熱諷。

B.反問,帶有嘲諷,表現(xiàn)出小孩子的機智可愛。

3.兩小兒辯斗時,一兒從的角度分析,認為“日初出大如車蓋”;一兒從的角度分析,認為“日初出滄滄涼涼”。

4.從兩小兒辯論的角度我明白(),從“孔子不能決也”的角度我明白()。

A.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不知道的東西,我們應該實事求是。

B.知識是不分年齡的,只有多聽取小孩子的意見,才能有所進步。

C.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

1.認為離你知識“知”為古字,“智”為今字。2.B3.形狀溫度4.CA

譯文:孔子到東方游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p>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1.考查了對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的理解。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耙浴笔钦J為的意思,“去”距離;

“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誰說你智慧多呢?“汝”是你的意思?!爸敝R“知”為古字,“智”為今字。

2.考查了對短文中句子的朗讀情況的掌握。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這句話是一個反問句,表現(xiàn)出了兩個孩子對孔子“不能決也”的嘲諷,因此要讀出反問和嘲諷的語氣,表現(xiàn)出小孩子的機智可愛。

3.考查了對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情況。

兩小兒辯斗時,一兒從太陽的形狀的角度來看,認為“日初出蒼蒼涼涼”;一兒從太陽的溫度的角度來看,認為“日初出大如車蓋”。他們看太陽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結(jié)論不同。

4.考查了對短文所蘊含的道理的掌握情況。

《兩小兒辯日》通過講述兩小兒辯論太陽距人遠近的問題連孔子也答不上來的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淵博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從兩小兒辯論的角度我明白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從“孔子不能決也”的角度我明白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有不知道的東西,我們應該實事求是。

4.(2021·河南鄭州·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②觸株,折頸而死。因③釋其耒④而守株,冀⑤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⑥?!x自《韓非子·五蠹》

①株:樹樁。②走:跑。③因:于是。④耒(lěi):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nóng)具。⑤冀:希望。⑥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而身為宋國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走觸株”中“走”是“跑”的意思,推想“走馬觀花”的意思可能是

3.借助解釋,想一想“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的意思,寫下來。

4.從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1.被2.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多指粗略地觀察。3.于是,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4.不努力,而抱有僥幸心理,希望靠好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的?;蛑挥型ㄟ^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譯文:宋國有個種地的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1.考查翻譯詞語。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在具體句子中理解詞語意思。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為:被。

2.考查翻譯詞語。

“兔走觸株”的意思是一只野兔(飛快)跑過來(誤)撞在樹樁上。故“走”的意思是跑。推想“走馬觀花”的意思可能是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多指粗略地觀察。

3.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

重點詞:因:于是;釋:放下;冀:希望。句意為:于是,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4.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遇到新的問題要用新的方法解決,要看到事實的變化,不要死守狹隘經(jīng)驗、墨守成規(guī),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jié)果只能是一事無成。

5.(2021·河南商丘·六年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___________,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上空。

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通國:________________弗若:______________

3.選擇正確的釋意,把解析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之:A.他,指第一個好學的人;B.天鵝;C.的;D.弈秋的教導

(1)通國之善弈也。()(2)一人雖聽之。()

(3)思援弓繳而射之。()(4)雖與之俱學。()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專心致志鴻鵠將至2.全國。不如。3.CDBA4.闡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人下棋,其中一人十分認真,專心,只聽弈秋的教誨;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想著有大雁將要飛來,想要用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明顯不如前者高。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嗎?解析是:“不是這樣的?!?/p>

1.考查文言文默寫。

出自文言文《學弈》,原文為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2.考查詞語解釋。

先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文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要注意辨析詞義用法的變化。

通國之善弈者也: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通國:全國。

為是其智弗若與?: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嗎?弗若:不如。

3.考查多義字。

(1)通國之善弈者也: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之:助詞,的。

(2)一人雖聽之: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之:弈秋的教導。

(3)思援弓繳而射之:卻一心想著有大雁將要飛來,想要用弓箭將它射下來。之:天鵝。

(4)雖與之俱學:雖然他們一起學習下棋。之:代詞,他,指第一個好學的人。

4.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

文章通過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應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6.(2021·河南鶴壁·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使弈秋誨二人弈,,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把課文內(nèi)容補充完整。

2.文中加點的兩個“之”字分別指________和_________(填選項)

A.指弈秋的教誨B.他C.指鴻鵠

3.兩位學弈者態(tài)度有何不同,請分別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一人是___________,一人是_____________,結(jié)果是:_________________。

4.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具體事例說說這篇古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1.通國之善弈者也其一人專心致志2.AC3.專心致志三心二意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4.學習時應該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或是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說:不是這樣的。

1.本題考查的是補全文段的內(nèi)容。

注意平時對學過的課文內(nèi)容及時鞏固復習,注意不要寫錯別字,不要寫混課文內(nèi)容即可。

2.本題考查的是字詞解釋。

結(jié)合詞語的特點以及語境的特點進行分析。本題中第一句“一人雖聽之”意思是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所以“之”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誨。第二句“思援弓繳而射之”意思是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所以“之”的意思是指鴻鵠。

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

結(jié)合原文的內(nèi)容“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笨梢缘贸鲆粋€人是學習非常認真,可以用詞語專心致志概括,另一個人學習不用心就想怎么射天鵝,可以用詞語三心二意來概括。根據(jù)原文的內(nèi)容“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笨梢缘贸鼋Y(jié)果。

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

結(jié)合原文的內(nèi)容以及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辨析,寫出自己從這篇文章中得到的道理。例如要圍繞學習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等方面來展開。

7.(2021·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對牛彈琴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②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zhuǎn)為蚊虻③之聲,孤犢④之鳴,即掉⑤尾奮耳,蹀躞(diéxiè)⑥而聽。(載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解釋:①清角之操:指高深的曲子。②非:不是。③虻:吸血的蒼蠅。④孤犢:離開母親的小牛。⑤掉:擺動。⑥蹀躞:邁小步來回走動。

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為: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鳴:____________奮: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3.我能寫出對牛彈琴的近義詞()以及它的反義詞()。

4.用自己的話試著概括下這則寓言的含義?

1.給。以前。叫聲。豎起。2.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diào)不悅它的耳。3.雞同鴨講對癥下藥4.說話不看對象,或?qū)τ薮赖娜酥v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譯文:

公明儀為牛彈奏曲名是《清角》的音樂,牛低頭依舊吃草。不是牛沒聽見,是不適合它的耳朵聽。轉(zhuǎn)而發(fā)出牛虻的聲音,孤單牛犢的鳴叫聲,那就牛馬上搖擺尾巴,豎起耳朵,踮著小步仔細地聽。

1.本題考查的歸納點為字詞解釋。同學們在做此類題目時,首先要學會翻譯文言文句子,要識記常見文言文字詞的字音及一些常見詞語的意思,還要注意要聯(lián)系上下文。

為:給;故:以前;鳴:叫聲;奮:豎起。

2.本題考查的歸納點為句子翻譯。同學們在做此類題目時,要注意積累句子翻譯相關(guān)方面的知識。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牛不想聽,是曲調(diào)不悅它的耳。

3.本題考查的歸納點為近義詞。同學們在做此類題目時,要注意積累近義詞相關(guān)方面的知識。

對牛彈琴,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漢代牟融撰寫的《理惑論》。該成語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對牛彈琴”的近義詞舉例:對牛鼓簧、無的放矢、白費口舌等。

4.本題考查的歸納點為概括內(nèi)容主旨。同學們在做此類題目時,要注意積累概括內(nèi)容主旨相關(guān)方面的知識。

這則寓言的含義為:人講話時要看對象,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等于白費口舌。

這是一道相對開放性的試題,同學們言之有理即可。我們在做此題時,要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我們要用恰當?shù)恼Z言,將自己想象到的語句表述出來,要語句通順,表意明確,符合題目要求。

8.(2021·河南信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日:“,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將短文內(nèi)容補充完整。

2.下面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問其故(原因)B.我以日初出遠(認為)

C.孔子不能決也(堅決)D.孰為汝多知乎(誰)

3.一個小孩認為“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他的理由是根據(jù)近大遠小的原理,太陽剛升起來時大如車蓋,到了中午_______________;另一個小孩認為“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他的理由是根據(jù)___________的原理,太陽剛升起時涼,到了中午很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

4.從“孔子不能決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_______的人,《論語》中的“_____________”就表現(xiàn)了他的這種品質(zhì)。

1.日初出大如車蓋日初出滄滄涼涼2.C3.小如盤盂近熱遠涼熱4.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到東方游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绷硪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1.此題考查了結(jié)合原文填上空的能力,根據(jù)對原文的誦讀進行填上空。

2.此題考查了對文言文中字詞理解的能力。我們可以聯(lián)系原文內(nèi)容,對句子中字詞進行理解,我們由句子:“孔子不能決也”可知,是孔子不能對兩個小孩的觀點進行選擇,因此“決”的意思是“決定”。

3.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我們根據(jù)文言文的意思:孔子向東游歷的時候,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yōu)槭裁炊鵂庌q。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绷硪粋€小孩子則相反,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可知解析。

4.此題考查的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孔子不能決也”可以看出知識淵博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反映了孔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說明他是一個誠實虛心的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闭f的就是這種品質(zhì)。意思是:在學習上應該堅持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裝懂。

9.(2020·河南南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繳”的讀音為__________,“繳”在這里指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句子中“善”的意思。

(1)通國之善弈者也。()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善戰(zhàn)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翻譯下面的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4.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1.zhuó帶有絲繩的箭2.擅長好的思想品德好3.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一些的原因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4.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1.本題考查字音、字義的辨析。

“繳”為多音字,在此處讀音為zhuó,指帶有絲繩的箭;還可以讀作jiǎo,繳納。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題時要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和平時積累的字、詞、句,進行分析得出解析。

(1)通國之善弈者也: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善:擅長。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善:長處,好的思想品德。

(3)善戰(zhàn)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彈琴彈得真好,琴聲就像是巍峨的泰山。善:好。

3.本題考查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詩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本題要注意“為”的意思是因為;“智”的意思是智力;“弗若”的意思是不如。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币馑际鞘且驗樗闹橇Ρ葎e人差一些的原因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4.本題考查文言文的啟示。

文章寫了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jié)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

10.(2020·河南南陽·六年級期末)閱讀《兩小兒辯日》,完成后面的練習。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孟,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探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3.《兩小兒辯日》選自《_________________》,他們辯論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

4.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兩小兒的“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1.把手伸到熱水里去。這里指天氣很熱。同“智”,智慧。2.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得像車上的篷蓋,到了中午,卻像個盤盂,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的道理嗎?3.列子·湯問早上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哪個離人比較近4.其中一個小孩的觀點是太陽早上近中午遠,因為早上的太陽比較大,中午的太陽比較?。涣硪粋€小孩的觀點是太陽早上遠中午近,因為早上比較涼,中午比較熱。我們要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譯文:孔子到東方游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p>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做好積累,對于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分類做好整理。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知:同“智”,智慧。

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這里的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3.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掌握?!秲尚恨q日》《列子·湯問》,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于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觀真理,并能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展開故事情節(jié),人物語言極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則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掌握。根據(jù)譯文可知:其中一個小孩的觀點是太陽早上近中午遠,因為早上的太陽比較大,中午的太陽比較?。涣硪粋€小孩的觀點是太陽早上遠中午近,因為早上比較涼,中午比較熱。

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于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觀真理,并能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11.(2020·河南洛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懼學,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上空。

2.選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括號內(nèi)。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3)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A.鴻鵠B.的

C.他,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D.弈秋的教導

3.與上題(1)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A.問之,曰:“欲作針?!盉.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人之將死,其言也善。D.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下列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使弈秋誨二人\弈B.使弈秋\誨二人弈C.使\弈秋誨二人弈

5.短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_____________,一個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為是其智弗若與2.BDAC3.B4.B5.三心二意專心致志學習應該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或是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說:不是這樣的。

1.本題考查文言文默寫。注意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避免寫出錯別字。學生需要注意“弗”和“與”的寫法。

2.本題考查“之”的用法。

(1)結(jié)合本句意思“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可知,“之”解釋為“助詞,的”,所以選B解析。

(2)結(jié)合本句意思“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或是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可知,第一個“之”解釋為“它,代指老師的教導”,所以選D解析;第二個“之”解釋為“它,代指鴻鵠”,所以選A解析。

(3)結(jié)合本句意思“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可知“之”解釋為“他,代指那個學生”,所以選C解析。

3.本題考查“之”的用法。結(jié)合上題(1)的意思“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可知,“之”解釋為“助詞,的”。

A解析: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庇纱丝芍爸钡挠梅榇~,指代老婦人。

B解析: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由此可知“之”的用法為助詞,的。

C解析: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由此可知“之”的用法為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D解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的呢?由此可知“之”的用法為賓語前置的標志。

所以選B解析。

4.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朗讀的停頓與組詞的理解與辨析。“使弈秋誨二人弈”意思是: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結(jié)合句義,朗讀停頓劃分:使弈秋\誨二人弈。故選B解析。

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文中“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可知,一個人專心聽講,一人三心二意。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主旨,從文中兩個人學習的經(jīng)歷來看,專心致志是事情成功的先決條件。

12.(2020·河南焦作·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①,誦②,其母方織③。孟子輟然中止④,乃復進⑤。其母知其渲⑥也,呼而問之:“何為⑦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⑧。”其母引⑨刀裂⑩其織,曰:“此織斷,能復續(xù)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渲矣。

解釋:①少時:小時候。②誦:背誦,背書。③方織:正在織布。方,正。④輟然中止:突然終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⑤乃復進:然后再背誦下去。乃:于是,就。復:再,又。⑥渲:遺忘,忘記。⑦何為:即“為何”,為什么。⑧有所失,復得:有的地方忘記了,后來又想起來了。⑨引:拿來,拿起。⑩裂:割斷。戒:告誡。自是之后:從此之后。

1.結(jié)合解釋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母引刀裂其織

2.孟母這樣做,是為了告誡孟子

1.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她織好的布。2.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

譯文:孟子年少的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紡織。孟子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再背。他的母親知道他忘記了,叫住了他并問他說:“為什么要中間停下來了?”孟子回答說:“有些忘記了,又記起來?!泵献拥哪赣H拿起刀子就割斷她的織物用來警告孟子,說:“這些絲斷了,能再繼續(xù)織嗎?”從此以后,孟子不會再遺忘了。

1.考查翻譯句子。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裂:割斷。引:拿來。

2.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志。這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否則將半途而廢;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適當?shù)姆椒ǎ詡魃斫淌掳牍Ρ丁?/p>

13.(2020·河南新鄉(xiāng)·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①,家貧無資。太夫人②以獲③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④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⑤,下筆已如成人。

①孤:小時候死了父親。②太夫人:指歐陽修的母親。③荻(dì):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像葦葉,秋天開紫花。④閭(lǘ)里:鄉(xiāng)里。⑤文字:文章。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以獲畫地以:用B.教以書字書:寫

C.使學為詩為:作為D.及其稍長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陽修聰明過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間里士人家慷慨借書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你認為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什么?

5.你還知道哪些名人苦讀的故事呢?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C2.D3.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只是致力讀書。4.家長的善于教育和嚴格要求。5.《車胤囊螢夜讀》: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里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鄲馈R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里。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jīng)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于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

A正確。以獲畫地,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字。以:用。

B正確。教以書字,教給他寫字。書:寫。

C有誤?!笆箤W為詩”意思是“讓他學習寫詩”,為,作,這里指寫詩。

D正確。及其稍長:等到他年齡大些了。及:等到。

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結(jié)合前后文作答,根據(jù)前文提示“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由此可見,歐陽修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刻苦攻讀。故選D。

3.本題考查翻譯句子。

(1)誦,讀。篇章,文章。翻譯:誦讀許多古人的篇文章。

(2)唯,只是。務,致力,從事。翻譯:只是致力讀書。

4.本題考查了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

句子“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意思是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歐陽修的母親還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從這句話可知,家長的善于教育和嚴格要求也是促使他成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5.本題考查課外搜集及積累。

學生按照要求寫出名人苦讀的故事即可,解析不唯一。

示例:蘇洵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fā)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jié),蘇洵從早晨起來就扎在書房里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fā)現(xiàn)粽子已經(jīng)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參考譯文: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可供他讀書。他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字,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到他年齡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沒有書可讀,他便到街坊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鈔寫。還未抄完,就已經(jīng)能背誦文章,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14.(2020·河南省直轄縣級單位·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兒日:“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

1.文中加點的字讀音為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2.下面詞語中的“湯”字和文中的“湯”意思相同的是(填序號)

A.四菜一湯B.柴胡湯C.赴湯蹈火D.小湯山

3.用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一兒“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依據(jù)是____________;一兒“以日初出遠,面日中時近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

4.請根據(jù)下面的話題表明自己的觀點,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小學生,上網(wǎng)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1.zhì同“智”,智慧2.C3.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遠者小而近者大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近者熱而遠者涼4.我認為小學生,上網(wǎng)弊大于利。首先小學生上網(wǎng)會抄襲作業(yè),其次小學生上網(wǎng)會點擊不應該看的網(wǎng)頁,還有小學生會沉迷于游戲,學習成績會下降。

譯文:孔子到東方游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p>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1.考查了漢字的讀音和釋義。

孰為汝多知乎:是誰說你智慧多呢。知:zhì。通假字,原為智。

2.考查了對文言字詞的理解。

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句子含義及詞語意思來理解。

“及其日中如探湯”意思是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湯:熱水、開水。

“四菜一湯”“和柴胡湯”的“湯”是食物加水熬成的汁液。赴湯蹈火:赴:奔向;湯:開水;蹈:踩。奔赴滾燙的開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意思是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不留余力地前進。因此選C。

3.考查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提煉信息的能力。

題目中的“現(xiàn)象”可結(jié)合翻譯作為解析,“依據(jù)”可以通過第四、五段來回答。

“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的現(xiàn)象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依據(jù)是遠者小而近者大。

“以日初出遠,面日中時近也”的現(xiàn)象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依據(jù)是近者熱而遠者涼。

4.考查了知識的遷移。

聯(lián)系實際來回答問題,要先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然后結(jié)合其好處或缺點進行補充,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認為小學生,上網(wǎng)弊大于利。首先小學生上網(wǎng)會抄襲作業(yè),其次小學生上網(wǎng)會點擊不應該看的網(wǎng)頁,還有小學生會沉迷于游戲,學習成績會下降。

15.(2020·河南洛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弈秋,通國之。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上空。

2.文中用_______的手法敘述二人對待學弈的態(tài)度。

3.文中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表現(xiàn)各有不同,請分別用兩個成語來概括兩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

第一個人:

第二個人:

4.用文中的話說說另一個人“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

5.寫出這篇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

6.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善弈者也專心致志有鴻鵠將至弗若之矣2.對比3.專心致志三心二意4.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5.兩個和老師學下棋的人學習態(tài)度不同,學習結(jié)果也大不相同。6.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他(曾經(jīng))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想著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1.本題考查學生按課文內(nèi)容填上空,學生平時要注意積累。

《學弈》課文原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2.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辨析,注意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

結(jié)合文章“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可知,文章運用對比的手法,將二人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對比,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tài)度一定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告訴了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本題考查學生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學生平時要注意積累。

結(jié)合文章“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可知,第一個人學習“專心致志”;第二個人“三心二意”。

4.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作答。

結(jié)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可以得到解析。

5.本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可以根據(jù)“誰做了什么,結(jié)果怎樣”的公式概括作答。

文章主要人物是:兩個學生,事件是:兩人用不同的態(tài)度和老師學習,結(jié)果是:學習結(jié)果大不相同。據(jù)此可以得到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注意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

這篇文章通過兩人學習下棋的這件事,意圖說明學習應該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

16.(2020·河南開封·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畫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賜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逐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①祠:祭祀。②舍人:達官貴族家里的門客。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1.一舍人“終亡其酒”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翻譯下面的句子。

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

3.給下列句子中的“足”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p>

A.夠B.腳C.畫腳

1.數(shù)人飲之不足()2.蛇固無足()

3.子安能為之足?()4.為蛇足者()

4.現(xiàn)在人們常用“畫蛇添足”這一成語來諷刺哪些人?。

1.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2.于是左手拿著酒杯,右手在地上畫蛇。3.ABCC4.諷刺那些自作聰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辦糟了的人。

參考譯文:

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幾個人喝這壺酒不夠,一個人喝這壺酒還有剩余。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p>

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準備飲酒,然后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給蛇添上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奪過他的酒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呢?”于是就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1.考查對文章的理解。

從“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中可以看出是因為蛇本來沒有腳但是卻畫上了腳。

2.考查對句子的翻譯,這類題要從整體進行意譯的分析,然后結(jié)合拆字的方法進行直譯的理解,如果出現(xiàn)表述不通順的情況,還需要按修改病句的方法進行調(diào)整。

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于是左手拿著酒杯,右手在地上畫蛇。

3.考查對一詞多義的掌握和辨析。

數(shù)人飲之不足:幾個人喝這壺酒不夠,足指夠。

蛇固無足:蛇本來沒有腳,足指腳。

子安能為之足: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足指畫腳。

為蛇足者:那個給蛇畫腳的人。足為畫腳。

4.考查對成語的理解和文章的理解。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gòu)事實,無中生有,多此一舉。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二》。

17.(2020·河南安陽·六年級期末)小古文閱讀。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①無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③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