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2023年九年級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1頁
遼寧省2023年九年級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2頁
遼寧省2023年九年級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3頁
遼寧省2023年九年級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4頁
遼寧省2023年九年級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遼寧省2023年九年級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題(解析)遼寧省2023年九年級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題

1.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腹c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腹?,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1)選出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______

A.小信未孚/棄信于諸侯

B.公與之乘/不如與之

C.而大國侵魯亦甚矣/王之蔽甚矣

D.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遂許先帝以驅馳

(2)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②于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zhàn)所亡地盡復予魯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

(4)簡要回答問題。

①甲乙兩段選文中,弱魯勝強齊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②甲乙兩段選文中,魯莊公的“鄙”各體現(xiàn)在哪里?

2.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A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shù)引①。B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喜怒哀樂,動人必深。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寫②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③,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為尉于劍浦④。區(qū)區(qū)在東南數(shù)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y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進琴以為別。

(選自歐陽修《送楊寘序》,有刪減)[注]①官聲數(shù)引:幾首樂曲。宮,與下文中的“羽”同為古代五音之一。②寫:宣泄。③楊君:即楊寘(zhì)。④劍浦:今福建南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負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負:______

②以衾擁覆以:______

③為尉于劍浦為: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窮冬烈風悲守窮廬(《誡子書》)

B.無鮮肥滋味之享陶后鮮有聞(《愛蓮說》)

C.予嘗有幽憂之疾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

D.且少又多疾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

B.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

C.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

D.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A.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B.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5)甲、乙兩文同為贈序,都是通過自身經(jīng)歷勸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勸勉馬生①______,乙文勸勉楊君②_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3.閱讀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岳陽樓記》)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所嫉,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

(選自《過庭錄》)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①春和景明______

②檣傾楫摧______

③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______

④以書抵文正______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A.以書抵文正何以戰(zhàn)

B.不以物喜以其境過清

C.自康樂以來策之不以其道

D.皆以美于徐公是亦不可以己乎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

(5)從兩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可貴品質?

4.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諸葛孔明千載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誠。二十余年之間,。玄德臨終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焙笾麟m庸懦無立,亦舉國聽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魏盡據(jù)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發(fā)一矢以臨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鐘會③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節(jié)選自洪邁《容齋隨筆》)

①千載人:千年的偉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為。③鐘會:魏國將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兵甲已足______

②當獎率三軍______

③一出于誠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廣故數(shù)言欲亡(《陳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轉轉不已(《河中石獸》)

C.亦舉國聽之而不疑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

D.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3)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B.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C.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D.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5)諸葛亮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請依據(jù)甲、乙兩文內容,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5.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王曰:“善。”乃下令:“;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晏子①聘于吳,吳王曰:“敢問長保威強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對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誅②。強不暴③弱,貴不凌賤,富不傲貧。百姓并進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強退人之君⑤,不以眾強兼人之地。其用法為時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為眾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勞。此長保威強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p>

。

晏子曰:“寡君之事畢矣嬰無斧頷°之罪請辭而行?!彼觳粡鸵姟?/p>

(選自《晏子春秋》)①晏子:名嬰,春秋末期齊國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賞賜。誅:指刑罰。③暴:損害。④進:進用,任用。⑤退人之君:使別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ǐng):排除,消除。⑦鎮(zhèn)(zhì):腰斬時所墊的砧板。斧銹,這里是斬首的意思。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______

A.乃下令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B.聞寡人之耳者一老河兵聞之(《河中石獸》)

C.故世不逆其志《齊諧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魚》)

D.故民不疾其勞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②吳王忿然作色,不說。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寡君之事畢矣嬰無斧锧之罪請辭而行。

(4)寫出文中齊國大治在國外有所表現(xiàn)的句子。

(5).兩文都是君臣間的言論,齊威王______,體現(xiàn)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吳王表面虛心,卻并未接受晏子______的思想。

6.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孟子富貴不能淫》)

崔杼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劍既在心,維③子圖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義也。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⑥矣。”崔杼將殺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選自《晏子春秋》,有改動)

①既:即。便。②脰(dòu):頸。③維:語氣詞,不譯。④回:轉變,改變。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變。⑦為:算作。算是。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______

A.崔杼謂晏子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B.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C.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D.以順為正者策之不以其道(韓愈《馬說》)

(2)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得志,與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矣

(4)文中的晏子就是文孟了所說的“大丈夫”,請結合文內容,用自己的話概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孟子用“______”作類比,指出公孫衍和張儀的本質;文崔杼釋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訴他晏子是“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7.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自《湖心亭看雪》)

四林皆雪,登眺時見。絮起風中,千峰堆玉;鴉翻城角,萬壑鋪銀。無樹飄花,片片繪子瞻之壁①;不妝散粉,點點糝②原憲③之羹。飛霰④入林,回風折竹。徘徊凝覽,以發(fā)奇思。畫冒雪出云之勢,呼松醪⑤茗飲之景,擁爐煨芋,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選自《小窗幽記》)

①子瞻之壁: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糝:散開,散落。③原憲:孔子的弟子,安貧樂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濁酒,汁渣混合的酒。

(1)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______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

B.畫冒雪出云之勢/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銘》)

D.回風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記》)

(2)將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林皆雪,登眺時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4)寫出文中表現(xiàn)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兩文同樣是賞雪,但所寄情感卻不盡相同。文寂寥空曠的意境隱含著的______;文明麗鮮活的文字表述了的______。

8.閱讀下面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三年,勾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fā)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zhàn)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②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痹酵踉唬骸拔嵋褯Q之矣?!彼炫d師。吳王聞之,悉發(fā)精兵擊越,敗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棲④于會稽。吳王追而圍之。

(原文有改動)

①勒兵:操練士兵。②末:解決問題的下策。③夫椒:地名。④保棲:退守。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______

①雜然而前陳者陳:陳列

②往來而不絕者絕:隔絕

③云歸而巖穴暝暝:昏暗

④且以報越報:報答

⑤越欲先吳未發(fā)往伐之伐:討伐

⑥遂興師遂:于是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2)請將選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吳王聞之,悉發(fā)精兵擊越,敗之夫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斷句正確的一項______

A.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4)根據(jù)選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①結合甲文第二段內容,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太守因何而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文中越王為什么先發(fā)制人、主動出擊?(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問題。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宣子①憂貧,叔向②賀之。宣子曰:“子賀我何故?”對曰:“昔欒武子③無一卒之田④,宣其德行,順其憲則,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郤昭子⑤,其富半公室⑥,其家半三軍,侍其富寵以泰⑦于國其宗滅于絳⑧,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毙影莼籽桑唬骸捌鹨矊⑼?,賴子存之?!?/p>

(選自《國語叔向賀貧》)

①宣子:即韓宣子,晉國上卿,又名韓起。②叔向:晉國大夫。③欒武子:欒書,晉國上卿。④一卒之田:即百頃土地。上卿享受的待遇應該是五百頃田地。⑤郤(xì)昭子:郤至,晉國卿。⑥公室:國庫。⑦泰:驕橫。⑧絳:晉國的國都。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______

A.媵人持湯沃灌熱水

B.綴公卿之后跟隨

C.諸侯親之親自

D.起也將亡滅亡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侍其富寵以泰于國其宗滅于絳

(4)兩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中與同舍生求學條件相差懸殊,他卻能保持內心充實和強大,其中的原因是“______”;乙文將欒、郤兩個家族的興衰作對比,用“______”道出郤昭子家族衰敗的原因。(請分別用文中原句回答)

10.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①,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②,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③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

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④,秀外而惠⑤中,飄輕裾,翳⑥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⑦;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⑧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選自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有刪改)①廟:這里指帝王的宗廟,是古代帝正祭祀和議事的地方。②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③才畯:才能出眾的人。畯,同“俊”。④便體(biàn):體態(tài)輕盈。⑤惠:通“慧。⑥翳:通“曳”,拖著。⑦茹:吃。⑧車服:車馬與禮服。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道古今而譽盛德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

B.列屋而閑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

C.秀外而惠中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D.黜陟不聞陟罰臧否《出師表》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①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②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

(4)請依據(jù)選文,回答問題。

兩文都采用了先立后破的寫法。文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的原因:“______,______”;文闡述了一般人認為“大丈夫”______,______的所為。文借好友李愿“窮居而野處”的抉擇體現(xiàn)文孟子的千古名言對“大丈夫”之道的闡述,即“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問題。

河中石獸(節(jié)選)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石鐘山記(節(jié)選)

《水經(jīng)》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②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③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④,北音清越,枹⑤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選自《古文觀止》)

①彭蠡(lí):即今鄱陽湖。②酈元:即酈道元。③李渤:唐代人。曾作《辨石鐘山記》。④函胡:厚重模糊。⑤枹(fú):鼓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______

②求之地中,不更顛乎______

③故莫能知______

④余是以記之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是如何評價酈元、李渤的觀點的?請用原文語句回答為何這樣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共同闡釋了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南陽劉子驥,好游山水。嘗采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潤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閉一開水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蛘f困中皆仙方靈藥及諸雜物。子驥欲更尋索,不復知處。

長沙醴陵縣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見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跡,異之,乃相謂曰:“可試入水中,看何由爾?!币蝗吮阋泽易哉?,人穴。穴才容人。行數(shù)十步,便開明朗然,不異世間。

①囷(qūn):這里指似圓形谷倉的巨石。②斫:砍伐。

(1)用“/”為下面句子劃分節(jié)奏。(標兩處)

一閉一開水深廣不得渡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

①黃發(fā)垂髫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______

③嘗采藥至衡山______

④深入忘反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A.乃不知有漢乃相謂曰

B.忘路之遠近水陸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無馬邪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深山中有人跡,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開明朗然”與文中的______一詞相仿。

(6)文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文寫劉子驥“欲更尋索,不復知處”。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小石潭記

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子瞻遷于齊安①,廬于江上?!?/p>

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③氣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⑤一飽,而同委于臭腐⑥,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選自《武昌九曲亭記》)

①齊安:黃州,今湖北黃岡。②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③移日:連續(xù)好幾天。④灑然:吃驚。⑤要之:總之。⑥委于臭腐:(吃下的食物)都歸于腐臭。

(1)選出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A.蓋天下之樂無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B.酌水而飲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C.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所以動心忍性也

D.雜陳于前雜然而前陳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①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

②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

(3)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

(4)甲乙兩文分別是柳宗元和蘇軾被貶后所作,甲文“心樂之”,乙文“有樂于是”,結合全文理解兩文中的“樂”有什么不同。

14.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

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馬說》)

趙襄子學御于王子期①。俄

與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后②。襄子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睂υ唬骸胺灿F③,今君后則欲逮⑥臣,先則恐

逮于臣。夫誘道⑦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調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

(選自《韓非子喻老》)

①趙襄子: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御:通“馭”,駕車。王子期:趙國的大臣,善于駕車。②易:更換。后:落后。③貴:最重要的。④安:安穩(wěn)。⑤調:協(xié)調。⑥逮:及,趕上。文中指超過。⑦誘道:“道”同“導”,誘導,把馬引到正路上去。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______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

③俄而與子期逐:______

④先則恐逮于臣:______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______

A.才美不外見/下見小潭(《小石潭記》)

B.執(zhí)策而臨之/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記》)

C.何以調于馬/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D.此君之所以后也/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術已盡,用之則過也。

(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進速致遠

(5)托物寓意是一種常用寫法。文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文通過趙襄子學御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______

15.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①,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②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③得反國。

(選自《新序》)[解釋]①發(fā)政舉事:施政辦事。②侍御:侍從妃子。③卒:終于。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①時時而間進______

②被服以立______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______

A.有求于王至于鄙

B.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吾知所以亡

C.皆朝于齊朝臣千人

D.皆以美于徐公被服以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②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

(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

(5)同樣都是一國之君,齊威王和宋昭公最后的結果卻不同,結合語段說說造成不同結局的原因是什么?

16.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狩,將入洛,次于顯仁宮,官苑官司①多被責罰。侍中魏徵進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為是舊征行處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監(jiān)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為獻食。此則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獻食,獻食不多,則有威罰。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竟為無限,遂至滅亡。此非載籍⑥所聞,陛下目所親見。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當戰(zhàn)戰(zhàn)栗栗,每事省約,參蹤前列,昭訓子孫,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碧诖篌@曰:“非公,朕不聞此言。自今已后,庶幾無如此事?!?/p>

①官司:侍從,侍衛(wèi)。②幸:臨幸,到。③舊征行處:以前征戰(zhàn)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違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載籍:史書。⑦不啻(chì):不止,不僅僅。

(1)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______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

B.由此觀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C.下必有甚下視其轍《曹劌論戰(zhàn)》

D.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當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②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3)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斷兩處)。

若以為不足萬倍于此亦不足也。

(4)兩文中,鄒忌和魏徵分別是針對什么問題進諫的?他們的進諫方式有什么不同?

17.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劉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蓋峰下。①。徑歸,盡則更出。日攜一竹籃,中貯大小筆、棕帚、麻拂②數(shù)事,遍游諸寺廟,拂拭神佛塑像??h市一富人,嘗贈一衲袍,劉欣

謝而去。。問之,云:“吾幾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門不掩,既歸就寢,門亦不扃④。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則心系念,因市一鎖,出則鎖之?;?/p>

衣以出,夜歸則牢關以備盜。數(shù)日營營⑤,不能自決。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

一袍故,使方寸⑥如此,是

大可笑。適遇一人過前即解袍與之吾心方坦然無復系念

。嘻,吾幾為子所累矣!”

(選自宋代郭彖《睽車志》,有刪改)

①鹽酪:指食鹽等食品。②麻拂:除塵工具。③褐:粗麻布衣。④扃(jiōnɡ):關閉。⑤營營:指內心憂愁的樣子。⑥方寸:內心。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劉欣謝而去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

B.或衣以出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C.忽自悟以一袍故以中有足樂者(《送東陽馬生序》)

D.是大可笑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①間出衡山縣市,從人乞得錢,則市鹽酪。

②越數(shù)日見之,則衣故褐如初。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適遇一人過前即解袍與之吾心方坦然無復系念

(4)文重在議論說理,首段運用A______論證提出觀點,第二段列舉B______的事例進一步論證。對于他人的給予,兩文中的“乞人”都選擇了拒絕。他們的選擇分別反映了C______和D______的人生態(tài)度。(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18.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要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干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愛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

封之于商③,號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

④公平無私;

罰不諱⑤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⑥。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于商君,辭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蒞政有項,商君告歸。

(節(jié)選白《戰(zhàn)國策秦策》)

[注]①衛(wèi)鞅:即商鞅。②孝公:指秦孝公。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貫徹到底。⑤諱: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衛(wèi)鞅因太子犯法,對其師傅處以黥劓的刑罰。黥、劓,皆為古代酷刑。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皆以美于徐公咨臣以當世之事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能謗譏于市朝欲傳于商君

D.宮婦左右莫不私王賞不私親近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②衛(wèi)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

(3)用“/”為[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斷兩處)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

(3)在甲、乙兩文中,君臣同心使國力變強。齊國在國外取得了______的巨大成效,秦國則很快取得了______的效果。(用原文句回答)

(4)鄒忌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向齊王進諫,使齊王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見?

19.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回答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枪仕猩跤谏?,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①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②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③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解釋]①芝蘭:一種香草。②化:同化。③鮑魚:咸魚。④肆:店鋪。⑤丹:丹砂,礦物名,紅色。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故不為茍得也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

③與善人居______

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3)給下面句子劃分節(jié)奏。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4)文的觀點是______;文的觀點是______(用原文回答)。兩文都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論證方法。

20.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元德秀,宇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舉進士,不忍去左右,自負母入京師。既擢第①母亡,廬墓側食不鹽酪藉無茵席。德秀不及親在而娶,不肯婚,人以為不可絕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為?”初,兄子被褓喪親,無資得乳媼,德秀自乳之,數(shù)日湩②流,能食乃止。有盜系獄,會虎為暴,盜請格虎自贖。吏白:“彼詭計,且亡夫,無乃為累乎?”德秀曰:“許之矣,不可負約。即有累,吾當坐,不及馀人?!泵魅?,盜尸虎還,舉縣嗟嘆。

(選自《新康書元德秀列傳》有刪節(jié))

①擢第:科舉測試得中②湩dòng:乳汁,這里指湯汁。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人以為不可絕嗣沿溯阻絕(《三峽》)

B.不及馀人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C.許之矣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送東陽馬生序》)

D.不可負約負篋曳屣(《送東陽馬生序》)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為?

②有盜系獄,會虎為暴,盜請格虎自贖。

(3)請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廬墓側食不鹽酪藉無茵席

(4)結合選文,宋濂與元德秀身上的異同點有哪些?

21.閱讀文言文,完成問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節(jié)選自《出師表》)

況守①時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燼。遺火③者,一吏也?;鹣ǎ瑳r守出坐礫④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歸舍。亟⑤自草奏,一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奏上,罪止罰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無怨。使以今人處此,

(選自《智囊》,有刪改)

①況守:況,況鐘,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況鐘時任蘇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遺火:因失職造成火災。④礫: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趕快。⑥周旋:這里是對待的意思。

(1)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______

A.躬耕于南陽躬耕:親身耕種

B.遂許先帝以驅馳驅馳:驅趕效勞

C.文卷悉燼悉:全,都

D.喝使歸舍舍:房舍,住宅

(2)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②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

(3)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況守時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燼

(4)兩文都體現(xiàn)了責任擔當意識,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怎樣才能擔負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請談談你的看法。

22.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元豐三年,余得罪遷高安。夏六月,過廬山,知其勝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陽入棲賢谷。谷中多大石,岌業(yè)①相倚。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者,震掉②不能自持,雖三峽之險不過也。故其橋曰三峽。渡橋而東,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練,橫觸巨石,匯為大車輪,流轉洶涌,窮水之變。院據(jù)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穹骞质栉栌陂苌?。杉松竹箭,橫生倒植,蔥蒨③相糾。每大風雨至,堂中之人,疑將壓焉。問之習廬山者,曰:“雖茲山之勝,棲賢蓋以一二數(shù)矣。”

(蘇轍《廬山棲賢寺新修僧堂記》)①岌嶪(yè):危急的樣子。②震掉:驚恐。③蔥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是______

A.不以疾也/棲賢蓋以一二數(shù)矣

B.良多趣味/此皆良實

C.窮水之變/欲窮其林

D.雖三峽之險不過也/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2)翻譯下列句子。

①過廬山,知其勝而不敢留。

②每大風雨至,堂中之人,疑將壓焉。

(3)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斷2處)。

留二日涉其山之陽入棲賢谷

(4)文兩段文字分別突出江水______和______的特點,文寫水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從側面突出______(景物名稱)地勢險峻。兩文都表述______的情感。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jié)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蓋其操心制行①,一出于誠,生于亂世,躬耕隴畝,使無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顧,則茍全性命,不求聞達必矣。其始見玄德,論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氏②可與為援而不可圖,唯荊、益可以取。言如蓍龜③,終身不易。

①操心制行:思慮行動。②孫氏:孫權。③蓍(shī)龜:蓍占,龜卜。

(1)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______

A.不求聞達于諸侯聞寡人之耳者

B.陛下亦宜自謀肉食者謀之

C.一出于誠誠宜開張圣聽

D.孫氏可與為援援疑質理

(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②言如蓍龜,終身不易。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皆本于仁義節(jié)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4)文中追述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和先帝臨終托孤三件事,抒發(fā)了怎樣的情緒?

(5)結合兩個語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諸葛亮被稱為“千載人”的原因。

24.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

純仁①字堯夫,資警悟,八歲,能講所授書。中皇佑元年進士第。仲淹門下多賢士,純仁皆與從游。晝夜肄業(yè)②至夜分不寢置燈帳中帳頂如墨色。范純仁知慶州。秦中方饑,擅發(fā)常平粟賑貸③。僚屬請奏而須報④,純仁曰:報至無及矣,吾當獨任其責?;蛑r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⑤。會秋大稔⑥,民歡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晝夜爭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

(節(jié)選自《宋史范純仁列傳》,有刪節(jié))

①純仁,字堯夫,范仲淹次子,官至參知政事。②肄業(yè):修習課業(yè)。③賑貸:救濟。④須報:等待批復。⑤按視:察看。⑥稔(rěn):谷物成熟。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A.詔遣使按視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B.秦中方饑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

C.吾誰與歸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魚》)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公實活我,忍累公邪?

(3)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三處)

晝夜肄業(yè)至夜分不寢置燈帳中帳頂如墨色

(4)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

①從表述方式而言,甲文側重于______和______,乙文側重于______。

②乙中范純仁的行為恰好體現(xiàn)了甲文中“古仁人”______的情懷。

25.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

小石潭記(節(jié)選)

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幾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觀第五泄①記(節(jié)選)

袁宏遠從山門右折,得石徑。。山僧曰:“此瀑聲也?!奔糙叾仁立谄僖?。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③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游人坐欹⑥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

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在今浙江諸暨境內,此處有五大瀑布,當?shù)厝朔Q瀑布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勝地。②罅(xià):縫隙,裂隙。③掉:搖動。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折。⑥欹(qī):斜靠。

(1)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日光下澈______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______

③疾趨度石罅瀑見______

④山行之極觀也______

(2)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疾趨度石罅瀑見

(3)翻譯選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②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

(4)兩篇選文,讓我們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氣勢,其中分別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記》______

《觀第五泄記》______

26.閱讀選文,完成各題。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太祖視事東閣,天熱甚,汗?jié)褚?,左右更衣以進,皆經(jīng)浣濯者。參軍宋思顏曰:“主公躬行節(jié)儉,真可示法子孫。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終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遠,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將然?!蹦速n之幣。

(節(jié)選自《故典紀聞》)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左右更衣以進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B.或惟及于目前所惡有甚于死者(《魚我所欲》)

C.乃賜之幣乃下令(《鄒忌諷齊王納諫》)

D.臣恐今日如此縣官日有廩稍之供(《送東陽馬生序》)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左右更衣以進,皆經(jīng)浣濯者。

②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將然。

(3)請用“/”給選文中畫橫線句子斷句,斷兩處。

今思顏見我能行于前而慮我不能行于后信能盡忠于我也。

(4)請用原文回答文中的鄒忌和文中宋思顏分別針對什么來勸諫君王的。

鄒忌針對齊王“______”(文中語句)的狀況勸說齊王要______;宋思顏針對朱元璋“______”做法,敢于說出忠言“______”。(除第二個空外其余都用文中語句回答)

27.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甲)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者,滁人游也。臨

溪而漁,溪深而魚肥,①,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謂

誰?廬陵歐陽修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①先之。有不得

至,為之悵然移日②。至其翩然

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②。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

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選自蘇轍《武昌九曲亭記》)

①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②移日:連續(xù)好幾天。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醒能述以文者______

②太守謂誰______

③有不得至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往來而不絕者湖中人鳥聲俱絕(《湖心亭看雪》)

B.臨溪而漁把酒臨風(《岳陽樓記》)

C.至其翩然獨往然則北通巫峽(《岳陽樓記》)

D.及其既厭及下船(《湖心亭看雪》)

(3)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

B.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

C.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

D.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5)甲、乙兩文中“太守之樂”和“子瞻之樂”不同,分別是______、______,都運用______、______的表述方式。

28.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

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

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

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

滇游日記

余束裝寓中以待。乍雨乍霽①。上午得回音,仍欲留至明晨云。②閣頗宏麗,中乃銅像,而兩廡塑群仙像,極有生氣,正殿四壁,畫亦精工。遂過萬壽寺,停行李于其右廡②。飯后登寺左鐵龍峰之脊,石骨棱棱,皆龍鱗象角也?!吨尽酚址Q為天馬峰,以其形似也。既下,還寺中見右廡之北有停樞焉詢之乃吾鄉(xiāng)徽郡游公柩也

。游諱③大勛,任廣西三府。今其子現(xiàn)居其地,不得歸,故停柩寺中。余為慨然。是晚,遇李如玉、楊善居諸君作醮④道場寺中,屢承齋餉。僧千松亦少解人意。是晚月頗朗。

(選自《徐霞客游記》有刪改)

①霽:雨雪停止,云霧散,天放晴。②廡:高堂下周圍的廊房、廂房。③諱:封建社會稱死去的帝王和尊長的名。④作醮:這里指做道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______

②此樂何極:______

③余束裝寓中以待: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______

A.而或長煙一空惟長堤一痕《湖心亭看雪》

B.把酒臨風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C.上午得回音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D.中乃銅像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還寺中見/右廡之北有停樞焉/詢之/乃吾鄉(xiāng)徽郡游公柩也。

B.還寺中/見右廡之北/有停樞焉詢之/乃吾鄉(xiāng)徽郡游公柩也。

C.還寺中/見右廡之北有停樞焉/詢之/乃吾鄉(xiāng)徽郡游公柩也。

D.還寺中/見右廡之北有停樞焉/詢之乃吾鄉(xiāng)/徽郡游公柩也。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乃攜行李出西門,入玉皇閣。

(5)兩段選文都運用了敘事、寫景和議論抒情的寫作手法,但他們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卻是不同的。文抒發(fā)了范仲淹的政治理想與抱負;文表述了______。(思想感情)

29.閱讀下面甲,乙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黽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②,而趙、魏之走集③,蓋四方之必爭之地也。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④之候⑤也?!?/p>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⑥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蹴⑦,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而俱亡,無余處矣。予故嘗曰:“園囿⑧之興廢,洛陽盛衰之候也?!?/p>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褒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囿之興廢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已之私,自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注]①淆(xiáo):山名。黽(miǎn):古隘道名。②襟喉:喻要害之地。③走集:出入必經(jīng)的要地。④治亂:即太平和動亂。后文的“治忽”同“治亂”。⑤候:征兆。⑥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⑦蹂蹴:蹂躪。⑧囿(yòu):飼養(yǎng)動物的園地。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人恒過______

②衡于慮______

③予故嘗曰______

④化而為灰燼______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______

A.國恒亡/去國懷鄉(xiāng)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

C.欲退享此/欲報之于陛下也

D.蓋四方之必爭之地也/何陋之有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

(4)乙文第二段“園囿之興廢”的事例印證了甲文中______的觀點。

(5)談談乙文給你的啟示。

30.閱讀兩段選文,完成問題。

①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謝無逸①閑居。一日,有一舉子來謁,坐定,曰:“每欲問公一事,輒

忘之?!睙o逸熟視久之,曰:“舊亦一書生,后甚顯達,嘗參大政?!庇謫枺骸澳芪恼路瘢俊睙o逸曰:“文章也

得?!贝说扰e子,如何喚作書生?

解釋:①宋代臨川城南人,北宋文學家。

(1)梳理文第①段內容,填寫表格。

場景文章主旨

滁人游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

表述了歐陽修③______(四個字)的思想。

①______

②______

太守醉

(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A.至于負者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B.太守謂誰秦王謂唐雎曰(《唐雎不辱使命》)

C.太守也文章也得(乙文)

D.飲少輒醉輒忘之(乙文)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

B.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

C.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

D.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

(4)翻譯句子。

①對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大家知道太守游玩很快樂,并且不知道太守樂在其中啊。

B.大家知道跟從太守游玩很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C.大家知道跟從太守游玩很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樂在其中啊。

D.大家知道太守游玩很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②對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曾經(jīng)聽人說過歐陽修,果然有這樣一個人嗎?

B.曾經(jīng)聽人說過歐陽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C.嘗試聽你說過歐陽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D.嘗試聽你說過歐陽修,果然有這樣一個人嗎?

(5)下列選項中對兩篇文章理解不正確的是______

A.從兩文中可以看出歐陽修兩大才能,一是善理政,二是善為文。

B.文講了一個“懷樸為璞”的道理,也就是不懂裝懂,井底之蛙。

C.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宴游的場面,表現(xiàn)出是個放肆游玩、不理政事的人。

D.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圖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

參考解析

1.B

(1)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A.信用;

B.和/給;

C.很,十分;

D.答應。

故選:B。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①重要詞語有:惠,恩惠;遍,遍及;弗,不;從,聽從。整句的意思是: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②重要詞語有:乃,就;侵,侵占;亡,失去;盡,全部;復,又;予,給。整句的意思是:這樣,桓公就割還了侵占的魯國領土,曹沫三次戰(zhàn)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還給了魯國。

(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為: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臉色不變,言辭從容如故。斷句為: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

(4)①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由甲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弱魯勝強齊的根本原因第一點是魯國在政治上能夠取信于民;由“齊人三鼓。劌曰:‘可矣’”“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熘瘕R師”可知,第二點原因是曹劌能夠掌握戰(zhàn)機,詳查敵情。由乙文“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可以看出,弱魯勝強齊的原因的第三點是曹沫的膽氣過人、善于謀劃、以死衛(wèi)國。

②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由甲文“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以看出,魯莊公在政治上無知,把打勝仗的希望寄托于神靈、寄期望于小恩小惠;由“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可知,魯莊公在軍事上盲目沖動,不查敵情。由乙文“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可以看出,魯莊公兵敗無良策,只能割地求和。這些都體現(xiàn)出魯莊公的鄙。

解析:

(1)B

(2)①重要詞語有:惠,恩惠;遍,遍及;弗,不;從,聽從。整句的意思是: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②重要詞語有:乃,就;侵,侵占;亡,失去;盡,全部;復,又;予,給。整句的意思是:這樣,桓公就割還了侵占的魯國領土,曹沫三次戰(zhàn)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還給了魯國。

(3)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

(4)①弱魯勝強齊的根本原因第一點是魯國在政治上能夠取信于民;第二點原因是曹劌能夠掌握戰(zhàn)機,詳查敵情;第三點是曹沫的膽氣過人、善于謀劃、以死衛(wèi)國。

②魯莊公“鄙”的體現(xiàn):魯莊公在政治上無知,把打勝仗的希望寄托于神靈、寄期望于小恩小惠;由“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