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講
先秦諸子散文
本講學習要點: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二、儒家思想概說三、道家思想概說四、先秦諸子語錄賞析五、《秋水》賞析一、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從根本上說,是社會大變革的產(chǎn)物。士階層的解放為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各國國君爭相禮賢下士,稷下是重要的文化學術(shù)中心。養(yǎng)士之風盛行。百家爭鳴①經(jīng)濟根源:生產(chǎn)力開展出現(xiàn)多種經(jīng)濟根底并存局面。②政治狀況: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jīng)歷著劃時代的變革。③階級根底:階級結(jié)構(gòu)、階級關(guān)系十分復雜,代表不同階級立場的思想家層出不窮,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別,出現(xiàn)了“諸子百家”。④社會環(huán)境:在諸侯割據(jù)稱雄的時期,統(tǒng)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專制主義,相反,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氣,使各個學派都有了開展時機。⑤不同派別的代表人物競相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笆揖帕鳌薄稘h書藝文志》將戰(zhàn)國主要思想學派分為十家——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農(nóng)、小說。西漢人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講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
“三教九流”本意是指三種宗教和九種學術(shù)流派。“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是先秦的九個學術(shù)流派: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二、孔子及儒家思想
〔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其先祖原為宋國貴族,后逃難到魯國,成了魯人??鬃佑啄陠矢?,曾做過小官吏。中年以后,擔任過魯國的中都宰和司寇等職。去職后,他周游列國。晚年又回到魯國。孔子后半生大局部時間從事講學。孔子的言論,由其門人整理成為《論語》,《論語》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
孔子像〔唐吳道子畫〕“仁者愛人”孔子認為,要實現(xiàn)“德治”〔禮治〕,必須提倡“仁”學,即通過各人內(nèi)心修養(yǎng),形成“仁”這個無美不備的德性。“仁”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叭收邜廴恕?、“克己復禮為仁”就是他給“仁”所下的兩個最主要的定義??鬃愚k教育孔子辦教育,推廣私人講學,對打破“學在官府”、貴族壟斷教育有很大奉獻。他破除等級、地域和種族的界限,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這是學術(shù)下移、庶人議政歷史趨勢的必然結(jié)果??鬃釉诮虒W實踐中重視啟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強調(diào)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鬃釉诮虒W中強調(diào)學與思的關(guān)系、學習與復習的關(guān)系??鬃邮且晃弧皩W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育家,他的弟子以“循循善誘”來贊揚他。后人評孔子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煜戮踔劣谫t人眾矣,當時那么榮,沒那么已焉??鬃硬家拢瑐魇嗍?,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史記·孔子世家》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吨熳诱Z類》卷九三蓋聞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無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范百王,師表萬世者也。元《加封孔子制》曲阜孔廟中的孔子塑像
清康熙題寫的匾額孔子問李老聃圖〔明代畫〕《論語》十那么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學那么殆?!?.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薄捕趁献雍腿寮宜枷肟鬃铀篮?,儒家分為八支,即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在戰(zhàn)國時期,儒家除和其他學派論戰(zhàn)外,他們內(nèi)部的各派間也相互論爭。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軻。孟軻〔公元前371年~前289年〕,戰(zhàn)國時鄒〔山東鄒縣〕人。他曾受業(yè)于子思〔孔子嫡孫〕的門人。孟子的學生整理記載他的言論,編成《孟子》一書。《先秦諸子語錄·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病睹献印ち夯萃跎稀贰?/p>
○老吾老,幼吾幼。第一個“老”和“幼”是動詞,第二個“老”和“幼”是名詞。教材解釋為“恭敬地奉養(yǎng)自己的長輩,慈祥地養(yǎng)育自己的子女”,更精確翻譯應該是以恭敬老人的禮數(shù)來奉養(yǎng)我的父輩,以關(guān)愛孩子的態(tài)度來養(yǎng)育我的子弟。
○以及,以這樣的態(tài)度來推及〔別人的老人和孩子〕。
○運于掌,運轉(zhuǎn)于掌心,比喻很容易就能治理天下。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那么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病睹献印ち夯萃跸隆贰?/p>
○雪宮:齊宣王的離宮〔行宮〕。
○非,非其上的“非”即非議,非也的“非”即不對,錯誤。
○齊宣王在雪宮里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這樣的快樂嗎?“孟子答復說:”當然有的。人們要是得不到快樂,就會非議他們的國君。因為得不到快樂就非議國君當然是不對的;可是為人君者而不能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假設(shè)國君能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那么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假設(shè)國君能以人民的憂愁為憂愁,那么人民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與天下人同樂,與天下人同憂,假設(shè)這樣而還不能稱王天下的,從來也沒有過。
○孟子答非所問,轉(zhuǎn)換話題,利用一切時機勸諫君王實行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那么變置?!病睹献印けM心下》〕
○社,土神;稷,谷神。設(shè)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后世以社稷指代國家。
○丘,田野。丘民,田野之民,草民。想要為天子必須得到草民的擁護,而得到天子歡心最多也就能當諸侯,得到諸侯歡心最多也就能當大夫。
○諸侯假設(shè)危及社稷,那么應撤換他們另立新君。
○補: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那么變置社稷?!薄采琊⒓僭O(shè)不能庇佑百姓,那么就連社稷壇都要變置重修??迹簹v史上有過毀壇變置的記錄嗎?〕粢zi1,古代供祭祀的谷物。
○這是最能集中反映孟子民本思想的一段話。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酰俊犹煜轮畯V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薄病睹献印る墓隆贰?/p>
○景春,孟子同時代人,縱橫家。人姓名。公孫衍、張儀,也都是縱橫家。公孫衍合縱,張儀連橫。公孫衍先在秦國為相,后又離開秦國籌劃合縱,一度身佩楚、韓、趙、魏、燕五國相印。張儀先說楚,楚相失玉,門人誣之,張乃說秦,說從前我沒有偷你的玉,無限我竊玉,今天小心點,我要來偷你們的城了??v橫家們多類此,沒有一定行為準那么,所以孟子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沒有資格稱大丈夫,只配稱小婦人。
○“居天下之廣居”三句,說大丈夫應該立足高遠,立身正大。道,即仁政。
○“得志”兩句,得志便率領(lǐng)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這兩句演變?yōu)楹笫廊寮抑膬删湓挘哼_那么兼濟天下,窮那么獨善其身。
○富貴不能淫,淫,《辭?!方狻盎髞y”,有的人“一闊臉就變”,迷惑了本心,不知自己是誰。貧賤不能移,移,改變節(jié)操。如《論語·雍也》載: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而不改其樂,孔子稱贊他說:"賢哉回也!"威武不能屈,屈,使動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蘇武、文天祥等。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那么無法家拂士,出那么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空,窮也;乏,絕也。使其一無所有。
○行拂亂句,言使為事總是出錯,不能成功。
○動心忍性,謂竦動其心,折磨其心緒。堅忍其性,以難以忍受之事磨練其性,使其堅忍。
○曾,通"增"。以上述方法來增加其原來不具備的品質(zhì)。
○恒,經(jīng)常。人總是在屢次錯誤后,才能知道應該怎么做。
○衡,權(quán)衡。人總要在心力交瘁,權(quán)衡再三后,才會有所作為。
○征,表征。這樣的脫胎換骨過程,最終一定會從神情上表現(xiàn)出來,從語言上表達出來,而后必然為人們所了解。
○法家拂士。法家,非百家之法家,乃制定法度堅持法度的大臣。拂bi4通弼,弼士,輔弼的賢士。
○入,指國內(nèi);出,指外部。內(nèi)無人敢于忤逆,外無敵國外患,這樣的國家很快會亡。
○然后,然,這樣,指上面這些話。
○日后司馬遷有一段話可是說是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最好注解?!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拔粑鞑辛hyou3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薄踩耻髯榆髯用麤r,字卿,戰(zhàn)國末趙國人,生卒年不詳,他的學術(shù)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著作保存在《荀子》中。荀子是儒家八派中的一派的創(chuàng)始人。荀子“重法”,他的思想在實質(zhì)上和法家思想有不少一致的地方,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學說為根底,批判地吸取各家之長,自成體系的思想家。三、老莊及道家思想
姓李,名耳,字聃,號伯陽,春秋后期楚國人,曾任“周守藏之史”,與孔子同時而年長于孔子,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作《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老子圖老子講道圖一、以“道”為核心?!独献印返恼軐W思想“道”在《老子》中出現(xiàn)了七十屢次。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是萬物存在與變化的普遍原那么和根本規(guī)律?!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老子》的哲學思想二、以辯證法思想為其思想的精髓?!疤煜履崛跤谒?,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章七十八)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章五十八)《老子》的哲學思想三、“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和“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章四下八)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四、獨特的美學觀: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要通過”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方法表達。《老子》的哲學思想一、韻散結(jié)合的特殊文體。文句大體整齊,隨文成韻,規(guī)那么不一,與論語的純散文體不同。谷神不死,是謂玄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假設(shè)存,用之不勤。(章六)《老子》的藝術(shù)特色《老子》的藝術(shù)特色二、善于運用具體形象表現(xiàn)抽象哲理。
比喻蘊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簡單比喻。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章七十七)天地之間,其猶橐籥(古代風箱)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章五)三、語言凝練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六十四)《老子》的藝術(shù)特色〔二〕莊子及其思想
道家學派是由老子創(chuàng)始的,戰(zhàn)國前期繼承老子思想的有關(guān)尹等,關(guān)尹又叫環(huán)淵,“學黃老道德之術(shù)”,成為老子思想的直接繼承人。戰(zhàn)國中期的莊子,繼承和發(fā)揮了老子、關(guān)尹的思想,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名周,宋國蒙〔河南商丘附近〕人。莊子的思想,保存在《莊子》一書中。莊子的學說比老子更消極。秋水賞析(1)(2)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設(shè)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假設(shè)’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那么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p>
北海假設(shè)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秋水》譯文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jié)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水流巨大,兩岸的水邊、洲島之間,不能區(qū)分牛馬。于是乎黃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里了。順著流水往東走,到了渤海,臉朝東望去,看不到水邊。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變〕了欣喜的臉色,抬頭看著渤海神假設(shè)嘆息道:“有句俗話說,‘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說的我呀。并且我曾經(jīng)聽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見聞、輕視伯夷的義行,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見您的大海難以窮盡,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來,那就危險了,我會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辈澈I窦僭O(shè)說:“對井里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guān)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guān)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guān)于大道理的問題,是由于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向大海觀看,才知道你的淺陋,這就可以與你談論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萬千條江河歸向大海,不知什么時候停止,可它不滿盈;尾閭排泄它,不知什么時候停止,可它不虛空;春天、秋天它沒有變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這說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黃河的容量,不可計數(shù)。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為自以為列身于天地之間,從那里汲取陰陽之氣,我在天地里面,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正存有自己所見很少的想法,又怎么會自我夸耀呢?計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間,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澤里嗎?計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倉里嗎?稱事物的數(shù)量叫做‘萬’,人類只是占其中的一類;人類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長的地方,車船所通達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這說明人與萬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嗎?五帝所連續(xù)統(tǒng)治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擔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全不過如此而已。伯夷以辭讓君王位置而博得名聲,孔子以談論天下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剛剛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樣嗎?”【題解】《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
【主旨】在無限廣闊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為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它的客觀思想意義在于人的認識既然是有限的,人們就不能囿于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滿自足,而應不斷開闊眼界,不停止學習。全文分文兩段:第一段:寫河伯望洋興嘆,自識其丑。1、展現(xiàn)一幅秋水應時而降的景象,河伯見而自喜。2、展現(xiàn)北海的浩瀚景象,何伯見而自識其丑。第二段:寫北海假設(shè)以自然之廣闊、宇宙之無窮開導何伯,使之開闊眼界,不敢自滿。1、說明人的認識要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2、與天地陰陽相比,大海也微缺乏道,所以自己不敢自滿。3、進一步說明世間萬物的大小都是相對的道理。4、對伯夷、仲尼的“自多”進行嘲笑?!緦哟谓Y(jié)構(gòu)】1、莊子散文善于運用寓言來進行說理。2、文章開頭有一段景物描寫,這有兩個作用:一是從河伯初見河水上漲的壯觀景象,到看到大海蒼茫無垠的氣象,形象渲染主旨,表現(xiàn)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客觀世界是無限的,二是用河景與海景這樣具體的景物互相比照,來襯托河伯與北海假設(shè)兩種不同的認識境界。
3、莊子散文善于援譬設(shè)喻?!熬懿豢梢哉Z于?!薄跋南x不可以語于冰”“曲士不可以語于道”比喻人的認識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動的客觀環(huán)境,因而是有限的,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等幾個比喻,說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十分有限,因而應該不斷開拓自己視野。
4、本文采用逐層推進式論證方法。由小及大,由河伯至大海;再由大至小,說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通過層層比較得出“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的道理。文章運用排比與反詰兩種修辭手法,使說理極有氣勢?!舅囆g(shù)特色】
法家和韓非
戰(zhàn)國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吳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都是各國變法運動的倡導者。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韓非是韓國人,約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公元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法家是主張君主專制的,商鞅注重“法”,申不害注重“術(shù)”,慎到注重“勢”?!蹲髠鳌贰蹲髠鳌肥且徊烤幠牦w春秋史,亦稱《春秋左傳》。舊傳是春秋時魯國人左丘明所撰。近人多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以《春秋》為綱,博采各國史料編成的。《左傳》的紀事編年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與春秋相同;止于魯?shù)抗哪辍睬?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其敘事直到悼公十四年。戰(zhàn)國的史學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魯隱公元年至魯?shù)抗哪?60年間周王朝及各國諸候國之間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各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與西漢初年寫定的《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簡介關(guān)于作者身份說法不一。司馬遷、班固都說是左丘明,班固并說左丘明為魯太史。唐以后學者多有異議。然作者為戰(zhàn)國初年或稍后之人,且為一個充分掌握春秋時代各國史料的學者那么無疑問。關(guān)于《左傳》的作者《左傳》的思想傾向1、民本思想。記述根據(jù)人民利益發(fā)表的政見。2、愛國思想。記載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事例。《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1、敘事富于故事性、戲劇性。2、善于寫戰(zhàn)事。3、行人辭令之美。國語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其文偏重記言。全書二十一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十二年至戰(zhàn)國初年這一歷史時期內(nèi)周王朝及魯、齊、晉、鄭、楚、吳、越等七國的重要史實。與《左傳》相為表里,故后來又名《春秋外傳》。司馬遷認為此書是左丘明所作;現(xiàn)代學者認為它是戰(zhàn)國初期之人整理的史料集,具體的作者已不可考見。《國語》的思想傾向反映了儒家崇禮重民等觀念。由注重天命轉(zhuǎn)而對人事重視,以民心的向背為施政的依據(jù)。《國語》的藝術(shù)特色一、以記言為主,同時注意描述人物的精神面貌。二、語言平實自然,明白流暢。三、非出一人之手,文章風格并不統(tǒng)一?!稇?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二百四五十年間謀臣策士的言論和活動。作者不可考,大概是戰(zhàn)國時各國史官或策士所輯錄。西漢劉向重加整理,按國別整理為十二策,定名為《戰(zhàn)國策》。1、崇尚計策策略,尊奉機巧權(quán)變。2、宣揚爭名逐利的人生觀。《戰(zhàn)國策》的思想傾向曾被視為“畔經(jīng)離道之書”?!稇?zhàn)國策》的藝術(shù)特色一、長于說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二、描寫人物的形象極為生動。三、運用譬喻、寓言增強論者的說服力。課外閱讀提示1、結(jié)合所學文章,了解先秦時期形成百家爭鳴的歷史狀況,進一步理解先秦散文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2、儒家與道家同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構(gòu)成局部,泛讀一些儒家文化的主要作品,體會儒與道的思想精華。3、先秦散文經(jīng)歷了散文最初的開展過程,注意體會不同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方法的演變。一、填空題1、先秦時期,我國散文可分為___散文和___散文兩大類。2、老子為我國_______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3、《左傳》是我國很早的一部____體史書。4、所謂《春秋三傳》,指的是___、___和___。5、____和___是先秦時期兩部國別體史。6、戰(zhàn)國策是記載戰(zhàn)國時期________言行的史料匯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裝修工程合同協(xié)議
- 小型建筑企業(yè)貸款合同協(xié)議書
- 網(wǎng)絡廣告位出租合同協(xié)議
- 能源項目合作合同
- 附帶義務委托代理合同樣本
- 其三:工程機械租賃合同模板示例
- 蔬菜批發(fā)銷售合同范例
- 農(nóng)村自建房工程包工包料合同
- 家居用品加盟合同書范本
- 實習單位勞動合同標準合同
- 2024年濟南廣播電視臺招聘工作人員筆試真題
- 2025年臨床醫(yī)師定期考核必考復習題庫及答案(1060題)
- 市場消防安全課件
- 名師工作室建設(shè)課件
- 2025-2025學年度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shù)下冊教學計劃
- 《電力建設(sh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NB∕T 10096-2018)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部分學校高一(上)第一次聯(lián)合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黃色新聞的泛濫》課件
- 2024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化工原理Ⅱ?qū)W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2024-2025學年初中體育與健康九年級全一冊人教版(2024)教學設(shè)計合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