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與真題演練專題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含答案)_第1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與真題演練專題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含答案)_第2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與真題演練專題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含答案)_第3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與真題演練專題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含答案)_第4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與真題演練專題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屆中考歷史必背知識清單及真專題二: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第一部分必背知識清單一、朝代更替1.禹死后,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王位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zhàn)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zhàn)。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穩(wěn)定周初形勢,鞏固疆土分封對象:宗親和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受封者的權利: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管理土地和人民,封地內實行再分封受封者的義務:向周王進納貢物,隨從作戰(zhàn)等作用:積極影響:加強了周王室對地方的統(tǒng)治,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擴大了疆域。消極影響:諸侯勢力的發(fā)展最后削弱了王權,導致春秋戰(zhàn)國長期的戰(zhàn)亂。三、燦爛的青銅文明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精品)。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qū)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四、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一)春秋爭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zhàn)后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二)戰(zhàn)國七雄1.戰(zhàn)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2.發(fā)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zhàn)役是長平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五、大變革的時代(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2.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zhàn)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zhàn)國推廣。(二)著名的都江堰戰(zhàn)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筑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三)商鞅變法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六、文化(一)中華文化的勃興(一)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使用象形、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二)中華文化的勃興(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說(思想核心),主張“愛人”,“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道德經》由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3.墨子是戰(zhàn)國時期人,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zhàn)爭。4.孟子是戰(zhàn)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zhàn)”,反對一切戰(zhàn)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保護環(huán)境。5.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第二部分真題演練1.(2020·山東東營)第一屆全運會于2020年10月在山東省舉行,“和諧齊魯風,精彩全運情”等是本屆全運會的宣傳口號。那么,用齊魯代表山東應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B)A.禪讓制B.分封制C.世襲制D.郡縣制2.(2020年遼寧丹東)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況示意圖。叔虞、康叔受封,因為他們的身份是(A)A.宗親 B.殷商貴族后代C.功臣 D.周王母系親戚【解析】宗親大多分封在富庶之地。3.(2020·江蘇蘇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孔子周游列國”,與“諸侯”“列國”的產生相關的制度是(C)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4.(2020年四川成都)據《史記》記載:周武王封尚父于齊,封弟周公旦于魯,封召公奭于燕。這一記載反映西周實行了(

B

)A.井田制 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5.(2020·山東濱州)史書記載,西周建立后“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十一國”。這反映出西周實行的政治制度是(C)A.世襲制B.郡縣制C.分封制D.宗法制6.(2020年山東東營)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B)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隸書【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產生于商朝時期的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B項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C項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統(tǒng)一的文字;D項也是秦朝之后的文字。故選A。7.(2020年四川宜賓)通過《甲骨文字形舉例》,可以發(fā)現甲骨文(B)A.字形不具延續(xù)和傳承性 B.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 C.造字法最主要為假借字 D.文字載體多數是青銅器8.(2020年山東菏澤)下列農具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生產技術進步的是(B)9.(2020年湖北恩施)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下列不屬于這一時期社會變化的是(A)A.甲骨文開始用于記事 B.周王室衰微,諸候爭霸C.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D.諸子百家,思想大爭鳴10.(2020年山東聊城)“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商鞅說這句話的主要目的是(D)A.頌揚湯武功德 B.批評商朝暴政 C.強調以禮治國 D.宣揚變法圖強11.(2020年山東青島)人文勝跡滿載歷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們可以感受到下列哪一人文勝跡的魅力(B)A.長城 B.都江堰 C.靈渠 D.紫禁城12.(2020年黑龍江大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他是(

A

)A.孔子 B.墨子 C.莊子 D.韓非13.(2020年江蘇蘇州)提出“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的思想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子14.(2020·安徽)1.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是(B)A.兵馬俑B.司母戊鼎C.竹木簡D.青花瓷15.(2020·浙江寧波)2020年4月1日起,為期三個月的“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珍寶展”在寧波博物館舉行。其中右圖的展品出自中國的(A)A.商周時期B.隋唐時期C.宋元時期D.明清時期16.(2020·山東濰坊)《周禮》載“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边@反映了(B)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銅器的鑄造工藝C.金文的形成與發(fā)展D.鐵農具的制造技術【解析】青銅器的制作配方有六種調配同喜比例的配方,錫占六分之一是制造鐘鼎的比例。

17.(2020·廣東東莞)諸侯爭霸是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最早“霸諸侯,一匡天下”的是A.齊恒公B.晉文公C.秦穆公D.楚莊王(A)18.(2020·山西)戰(zhàn)國初期,三家分晉的卿大夫是①韓②趙③楚④魏(B)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2020·江蘇連云港)“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yè)。”材料中的這位歷史人物應是(A)A.齊桓公B.晉文公C.宋襄公D.楚莊王20.(2020·呼和浩特)戰(zhàn)國末期使流過再無力抵擋秦強大攻勢的戰(zhàn)役是:(D)A.城濮之戰(zhàn)B.桂陵之戰(zhàn)C.馬陵之戰(zhàn)D.長平之戰(zhàn)21.非選擇題讀下圖,回答問題。請回答:(1)圖一中的農具由什么材質制成?在我國最早出現于什么時期?它反映了手工業(yè)中哪一技術的進步?鐵;春秋后期;冶鐵業(yè)。(2)材料二中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的戰(zhàn)國墓葬中,其中牛的形象說明了什么?牛鼻穿有鼻環(huán),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牽牛鼻子以役使耕作的方法(或人們已經掌握了牛的生理特性和習性,為利用畜力生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3)以上技術運用于農業(yè)生產,起了什么作用?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fā)山林更低創(chuàng)造了條件。(4)今天我國的一些農村還在使用牛耕。對此,你有何感想?春秋時就使用牛耕,說明我國古代生產力發(fā)達,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至今一些農村還使用牛耕,說明我國農村生產工具改進緩慢,農村發(fā)展不平衡。我們應該大力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科技,超越世界先進國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2.閱讀下列圖文材料:材料一如下圖。材料二孔子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獲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總高為9.5米的孔子青銅雕像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北廣場落成。材料三孔子的政治活動失敗了,而孔子的教育事業(yè)卻留下一個絕大的影響。——摘自錢穆《國史大綱》請回答:(1)材料一是誰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國的什么時期?他是哪一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哪一部著作里?老子;春秋時期;道家;《道德經》(2)最能體現他的思想觀點的寓言故事是(B)A.守株待兔B.塞翁失馬C.刻舟求劍D.愚公移山(3)他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用?請舉出實例加以說明。有用。使人認識到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都是可以變化的。貌似強大的人可能會被弱者打倒,看起來聰明的人可能一生無所作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等。例如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等。(言之成理即可)(4)據材料二和圖二,孔子提出了怎樣的治國主張?這一主張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內容的具體體現?以德治國?!叭省钡膶W說。(5)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在教育對象和教育方法兩方面對教育事業(yè)留下了什么“絕大的影響”?創(chuàng)辦私學,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擴大了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