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大學之道》教案和導學案_第1頁
《4.2 大學之道》教案和導學案_第2頁
《4.2 大學之道》教案和導學案_第3頁
《4.2 大學之道》教案和導學案_第4頁
《4.2 大學之道》教案和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2大學之道》教案【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理解“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nèi)部關聯(lián)。2、使學生能夠梳理論說邏輯并賞析論說風格。3、帶領學生思考儒家智慧對于塑造中國民族精神的作用?!窘虒W過程】:(一)文學常識:《禮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在儒家政教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學》是《禮記》中的第四十二篇,《大學》的成書時代大體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戰(zhàn)國前期,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純?nèi)寮易髌罚侨寮业諅魉?,是正宗的儒學作品,受后世理學家朱熹、程頤、程顥推崇。課文節(jié)選的兩段是《大學》的開篇部分,是全篇的總綱。(二)疏通文意,標注重點字詞:(三)研讀:1.大學:“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薄稘h書》“大學”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學”,即倫理、政治、哲學等方面的學問,與“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小學”相對?!按髮W之道”講的是大人之學、成人之學的基本原理。2.“三綱”:是指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明德:Q:從“德”內(nèi)涵的轉變過程中談談儒家倡導的“德”是怎樣的?周人“明德慎罰”“敬德保民”——傾向指先王圣哲的政治行為孔孟之“德不孤,必有鄰”“君子修道立德”——傾向道德倫理的意義朱熹的《大學章句集注》:“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故學者當因其所發(fā)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朱熹解讀《大學》之“德”,“德”生來具有,后天被人的欲望所迷惑,他強調(diào)道德主體通過學習、修養(yǎng)來修復本性“明明德”。既有對儒家“性善論”的繼承,又有自己對于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強調(diào),突出自我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新民:Q:結合上學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的“推恩論”理解“新民”。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犊嫡a》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笔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新者,革其舊之謂也?!洞髮W》鼓之舞之之謂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大學》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孟子》總結:在《大學》中,“革新”的行為傾向于一種政治行為,是在個體經(jīng)過“明明德”,在個體道德完善之后運用到群體,由個體之善擴充之天下萬民的思路,具有“民本”“仁政”思想的萌芽?!靶旅瘛边@一規(guī)定與下文“治國”“平天下”的出現(xiàn)也具有緊密聯(lián)系。止于至善:Q:如何理解儒家倡導的“至善”之境?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于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清、親民,皆當至于至善之地而不遷?!祆洹洞髮W章句》蓋必其有以盡于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祆洹洞髮W章句》總結:“至善”是儒家最為的理想和高遠的道德境界,是“明明德”和“親民”二綱領的最終發(fā)展歸宿。后經(jīng)朱熹解讀,強調(diào)了要將個人的主動性發(fā)揮到最高點的“盡天理,滅人欲”。我們應看到,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由于政治勢力的干預以及對“人欲”的壓制,儒家的發(fā)展好似沒有走向一條真正關心人、尊重人的道路?!洞髮W》崇尚的“至善”最終變?yōu)閺恼谓嵌瘸霭l(fā),從思想上對封建知識分子進行全面控制,使其服從于宗法的各種規(guī)范的工具。3.“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其中,道德的內(nèi)在修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道德的外在修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修身的起點物格者,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無不盡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盡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祆洹洞髮W章句》刻苦地研究事物的道路達到窮盡的地步,從而使自己的認識也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這里強調(diào)的是理想人格在修己時應時刻注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和研究,以豐富自身知識,為“誠意正心”做準備。正心、誠意:修身行為的強化“正心”與“誠意”的關系是什么?“誠意”與“慎獨”是否一脈相承?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洞髮W》正心要摒棄外界干擾和不良情緒的的影響,專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心”能發(fā)揮他正常的辨別事物的功能。這也是通過規(guī)定道德規(guī)范,引導人們克服私欲、消除不合理的欲望和情緒,也表明道德主體主觀努力的極端重要。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獨也。——《大學》表里如一,不自欺欺人,在通過“格物致知”后,主體已經(jīng)意識到事物發(fā)展的高深道理,認識到自我在社會中應注重和施行的內(nèi)容,如果下決心追求理想人格,就要在日常行為中自覺地以理想人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是萌發(fā)于內(nèi)心的自覺,也就是“慎獨”:閑居獨處,沒有別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依舊謹慎地實踐道德修為。這是一種不依賴外界約束的“道德自律”,也是后世大儒倡導的重要一點。即便在現(xiàn)代競爭激烈的社會關系中,“慎獨”仍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道德原則。(孟子強調(diào)“內(nèi)圣”也是如此。)修身齊家:Q:如何理解“修身”在八條目中的位置?“修身”是八條目的核心,既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根本目的,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出發(fā)點。從“修身”出發(fā),對外部的探究是“格物”,往內(nèi)探索達到“致知”“誠意”“正心”。再往外部擴充,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儒家所說的“內(nèi)圣外王”。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構中,“家”“國”同構同質,“家”是“國”的縮影,家之不齊,國必不治?!洞髮W》引發(fā)人們對修身齊家的重視,以便更好地做到政治與倫理的統(tǒng)一。結合《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血緣到地緣”相關論述解讀,這種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對現(xiàn)代經(jīng)濟建設可能存在負面影響。治國平天下:修身的價值目標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大學》一國之君要治理好國家,在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同時,還要對廣大民眾予以教誨,把“老老”“長長”“恤孤”作為“治國”的前提條件和堅實可靠的社會基礎與保障?!洞髮W》中“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與上學期《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之掌上?!钡乃枷胗兄黠@的繼承關系。(四)論證思路與方法:1.分析“三綱”“八目”內(nèi)部關聯(lián)?!叭V”之間存在著遞進的邏輯關系,道德主體從“明明德”出發(fā),經(jīng)過“新民”的發(fā)展,最終達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界,引出“內(nèi)”“外”兩種具體的修為方式,進而引出后面具體的修為方式“八目”。“八目”的內(nèi)容是一個由內(nèi)到外,相互關聯(lián),不能顛倒的統(tǒng)一整體,以格物為起點,以修身為核心,以平天下作為其奮斗目標,指示著修為的具體進階方式。2.《大學之道》采用了怎樣的推理方法來闡明概念的?正反相成的推演邏輯。先以學習者為主,從遠大目標寫起,把八個條目由遠及近、由外而內(nèi)地倒敘出來,強調(diào)過程的循序漸進。再以學習對象為主語,由近及遠、由內(nèi)到外地正敘一遍,突出結果的水到渠成。假設推理:“欲……先”,通過排比,以如虹氣勢了強調(diào)了達成目的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因果推理:“而后”,強調(diào)手段正確對于目標達成的關鍵作用??傊洞髮W》條貫分明,同時蘊含著儒家文質彬彬、言之有物、充滿用世激情的正統(tǒng)美學觀。(六)作業(yè):1.翻譯語段,整理文言字詞與文言現(xiàn)象。2.概括“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nèi)部關聯(lián)?!?.2大學之道》導學案一、學習目標1.積累文學常識。2.理解文意,準確翻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3.分析本文的論證特點。4.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及現(xiàn)實意義。二、預習要求1.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2.通讀課文,查工具書,給生字詞標注拼音。3.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通讀課文,初步理解文意。三、預習檢測1.《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 所編。《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 選集,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2.《大學之道》出自《 》?!? 》與《 》《 》《 》合稱為“四書”。四、研習文本。(一)自主學習積累詞語:1.道: 。2.明明德: 。3.親民: 。4.止: 。5.知止: 。6.靜: 。7.安: 。8.慮 。9.得: 。10.齊其家: 。11.修其身: 。12.致其知: 。13.格物: 。14.庶人: 。15.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翻譯下列句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五、探究思考(一)第一段重點寫了什么內(nèi)容?(二)第一段的三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三)第二段重點寫了“八目”,包括哪些內(nèi)容?(四)“八目”之間是什么關系?(五)“三綱”“八目”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六)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特點六、課后檢測(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儒家思想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一向不缺答案。但無論“仁”還是“中庸”,都僅僅部分地反應了儒家的思想觀念;綜合起來,只有“責任”,才是儒家思想內(nèi)核的內(nèi)核,盡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責任意識”為根本指針的儒家思想,拒絕道家那種“高大上”式的玄遠,拒絕墨家“草根”式的瑣屑,拒絕法家“獄吏”式的苛細,人性化地滿足了社會對理論的需要,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顯著的特征。儒家對“人”(而不是“神”)有著極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边@種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觀點,決定了儒家的“人生”設計十分嚴肅——至少要對得起“人”在天地間的這種地位。然而人性是復雜的,就其本能而言,人總是傾向于膨脹私欲、擠占他人權利空間。若不加以約束,必然導致沖突,引發(fā)社會危機。為避免這種情況,儒家認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還需要一套軟制度,來教化人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不忘對他人對社會盡責。他們把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軟制度歸納為“禮”,刑法與禮,是社會治理的左右手。關于“禮”,大部分典籍散遺了,現(xiàn)存的《禮記》,是對古典“禮儀”的解釋,可謂“禮”的冰山一角。《禮記》說圣人“為禮以教人,使人有禮”,首要的是為了將人與“能言”的猩猩鸚鵡區(qū)別開來——發(fā)揚人的社會性、抑制人的動物性,確保人的言行像個人而非禽獸,是禮的底線。由《禮記》等書可知,禮的規(guī)矩是非常詳備的。規(guī)范人的言行、教導人們該干什么、該怎么干,禮本質上是一份責任清單。在儒家看來,習禮,最重要的是通過“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從自己的角色出發(f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恰當?shù)貫槿颂幨?。對己對人對社會“盡責任”這種活法,不是儒家憑空設計出來的,是孔子“述而不作”、從“先王”“先賢”那里梳理出來的。那些“先王”“先賢”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楷模”,是“責任意識”的絕佳體現(xiàn)。堯舜協(xié)和萬邦天下為公,被孔子視為不可超越的標桿。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實他完全可以弄條“方舟”,只給自己喜歡的人發(fā)船票,一走了之??鬃訉Υ笥硪病盁o間然”,沒什么可批評的了,因為他盡了作為君主的那份責任。用兩個字來概括儒家思想,是“責任”;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家”。不愛家的人,很難說他能愛國。長期以來,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嚴重破壞了人們的家庭觀念。魏晉時期,儒家思想被拋棄,信仰大廈崩塌,導致了三百年戰(zhàn)亂。今天,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更強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辯證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內(nèi)核、圍繞它形成的責任文化與家國情懷,依然是現(xiàn)實社會重要的支點和動能。(摘編自荊培運《儒家思想的本質是“責任”》)1.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關于儒家思想的本質問題,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內(nèi)核應是“責任”。B.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間的地位,與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對待“人生”設計的嚴肅態(tài)度。C.儒家認為,刑法對人的私欲的約束,不如禮的約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別強調(diào)禮的教化作用。D.現(xiàn)存的能供我們研究儒家“禮”的資料并不多,《禮記》一書至少能讓我們知曉禮的底線。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復雜性這個前提,探討儒家的“禮”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B.文章指出要從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兩者的價值取向進行論述。C.文章運用了例證法,以“堯舜”“大禹”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質的來源。D.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層層深入地闡述了作者對儒家思想本質的全新見解。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是因為它具有其他的思想都沒有的人性化特征。B.儒家的“禮”的規(guī)矩十分詳備,除了“先王”“先賢”外再無人能達到“禮”的要求。C.文中用一個字“家”來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質,實際上是對“責任”的進一步補充。D.無論是個人修養(yǎng),還是國家治理,儒家的“責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二)將下面的短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分)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踩??!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大學之道》導學案答案四、研習文本:積累詞語1.道:本指道路,在這里指的是在學習政治、哲學時所掌握的規(guī)律和原則。2.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彰顯、發(fā)揚之意。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含有高尚、光輝的意思。3.親民:親近。一說是“新民”,使人棄舊因新,棄惡揚善。4.止:至,到。5.知止:知道目標所在。6.靜:心不妄動。7.安:所處而安,性情安和。8.慮:思慮精詳。9.得:處事全宜。10.齊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家業(yè)繁榮。11.修其身: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12.致其知:獲得知識。一說,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推到極致。13.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14.庶人:普通百姓。15.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翻譯句子“《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人達到完善的境界。凡物都有根本有末節(jié),凡事都有終結有開始,明白了本末始終的先后順序,就接近《大學》的道理了。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從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養(yǎng)德行作為根本。五、探究思考(一)第一段重點寫了什么內(nèi)容?指出大學的宗旨,提出了大學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首先,《大學》對儒學作了一個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三項,即宋代儒家們所說的大學“三綱領”。這一概括非常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學》的主旨?!洞髮W》是講治國平天下的學問,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論事,而是將人的精神的弘揚和品德修養(yǎng)置于首位?!懊髅鞯隆笔前l(fā)揚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發(fā)求學者完善自己的自覺性,而不是用某種外在的、固定的道德準則束縛自己。“親民”即“新民”,就是不僅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而且努力提高全體人民的道德品質,在儒家看來這是為治國平天下的偉業(yè)奠定精神基礎?!爸褂谥辽啤本褪且獙⒆约旱牡赖缕焚|和社會、國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達到最理想的境界絕不停止,實際上是一個無限的完善過程。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二)第一段的三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首句開宗明義,提出大學之道的“三綱”,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對如何達到大學之道,闡明其中的邏輯關系,為下文引出八條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