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十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論成果 第3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1頁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十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論成果 第3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2頁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十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論成果 第3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3頁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十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論成果 第3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4頁
(江蘇專用)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十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論成果 第37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eq\a\vs4\al(┃江蘇卷五年命題統(tǒng)計┃)考點范圍考查角度題型與分值“師夷長技”的主張(2015·江蘇單科,7)對“中體西用”思想的評價選擇題,3分(2014·江蘇單科,22)“中體西用”思想的內容及評價非選擇題,13分(2012·江蘇單科,5)洋務運動與“師夷長技”思想的關系選擇題,3分維新思想(2012·江蘇單科,22)以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為例,論證“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的主題非選擇題,13分新文化運動(2016·江蘇單科,22)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及其評價非選擇題,15分(2013·江蘇單科,7)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選擇題,3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2014·江蘇單科,11)鄧小平理論與現代中國的教育成就選擇題,3分第37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江蘇考試說明1.“師夷長技”的主張:(1)林則徐與魏源的主張;(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2.維新思想:(1)嚴復、康有為和梁啟超的維新思想;(2)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歷史作用。3.新文化運動:(1)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內容;(2)新文化運動的影響。4.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2)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知識點一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1.背景(1)清朝國勢漸衰,社會矛盾尖銳。(2)讀書人與統(tǒng)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不能自拔。2.概況(1)林則徐:組織編輯《四洲志》、《華事夷言》等書籍,被譽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3.影響(1)啟發(fā)人們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以探求強國御侮之策。(2)促進了洋務運動的興起。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知識點二資產階級向西方學習1.維新變法——維新派(1)背景eq\b\lc\{(\a\vs4\al\co1(①洋務運動的開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②早期維新思想的影響。))(2)概況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為維新變法第一人《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梁啟超維新思想主要宣傳者①指出變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②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③指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廢科舉,變官制譚嗣同維新派中的激進派①對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大膽批判。②譴責專制君主是“大盜”嚴復理論宣傳貢獻巨大《天演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3)作用eq\b\lc\{(\a\vs4\al\co1(①直接動員和指導了維新變法運動。,②是愛國的、進步的,具有啟蒙作用。,③客觀上有利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2.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1)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實現①方案提出:1894年,興中會誓詞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主張。②正式確立:1905年,“同盟會”成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定為政治綱領。③初步實現: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zhàn)①中心問題: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體。②實質:圍繞三民主義展開論戰(zhàn)。③影響:大大促進了民主思想的傳播,為民主革命的爆發(fā)做好了輿論上的準備。3.激進派——新文化運動(1)背景eq\b\lc\{(\a\vs4\al\co1(①政治:北洋軍閥妄圖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②階級: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留學風氣的盛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隊伍日益壯大。,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已經深入人心。))(2)興起eq\b\lc\{(\a\vs4\al\co1(①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②代表人物: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知識分子。,③指導思想: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④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北京大學逐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3)內容eq\b\lc\{(\a\vs4\al\co1(①前期: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②后期: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4)意義①進步性eq\b\lc\{(\a\vs4\al\co1(a.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b.促進了民眾的覺醒,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c.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觀念、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②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存在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知識點三無產階級——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1)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號召中國人民向十月革命學習。(2)1919年,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tǒng)介紹馬克思的學說。2.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1)工讀互助團實踐的失敗,使很多青年開始接受科學社會主義。(2)1919年,李大釗和胡適展開了問題與主義的討論,1920年,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與改良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進行激烈交鋒,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3)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團體、學會,舉行演講,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趨勢:由學術思想向社會改造指導思想的轉變。(2)途徑:各地共產主義小組進一步擴大宣傳。(3)影響: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新的理論指南??枷蛞弧翱盗壕S新思想的內容、特點[史料研讀]史料一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tǒng)象征系統(tǒng)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M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無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代化史》史料二特發(fā)明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皆孔子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覽觀,知大圣之改制,審通變之宜民,所以訓諭國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涤袨椤墩堊鹂资閲塘⒔滩拷虝钥鬃蛹o年而廢淫祀折》(1898年6月)史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王,既不驚人,自可避禍?!涤袨椤犊鬃痈闹瓶肌?.史料一信息“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表明康有為把借助傳統(tǒng)儒學宣傳西學,“透露出叛逆色彩”說明康有為借助儒學否定君主專制。2.史料二反映了康有為借助儒家外衣來宣傳維新變法、改制等思想。3.史料三信息“既不驚人,自可避禍”反映了當時封建頑固勢力強大,借助“先王”是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1.根據史料一、二,概括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基本特點??涤袨榈摹芭涯嫔省痹谄渌枷胫鲝埳嫌泻尉唧w體現?提示:特點:借助封建傳統(tǒng)文化,宣傳維新變法理論。體現:主張廢除君主專制,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2.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回答“康有為打著孔子的旗號來宣揚變法”的目的和原因。提示:目的:減少變法的阻力。原因: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儒家思想處于正統(tǒng)地位,運用它可以減少變法阻力。[史論歸納]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利用孔子的學說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2)成因:①客觀原因: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薄弱,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傳資產階級主張,否定封建倫理道德,阻力很大,必然會失敗。②主觀原因:康有為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密切聯(lián)系,其思想認識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結合”。[命題分析]考法1從維新思想內涵的角度命題。維新思想家倡新學、興民權、定新法,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為維新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解題時需先獲取材料有效信息,再聯(lián)系相關史實進行判斷和排除??挤?從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命題??涤袨橹鲝埧鬃邮峭泄鸥闹?、主張變革的先師,借助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解題時需結合其目的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分析。1.(2015·江蘇單科,7)1876年,郭嵩燾出使海外期間常寫信給李鴻章,報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學生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勸其擴大留學范圍。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有人說他是“漢奸”。結果,出使不到兩年他就回國了。這說明()A.李鴻章的洋務思想日趨保守B.郭嵩燾對西方體制過于推崇C.郭嵩燾的主張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對外政策發(fā)生了變化解析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郭嵩燾“勸其擴大留學范圍。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的確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項正確。雖然郭“常寫信給李鴻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鴻章的洋務思想,故A項錯誤;“勸其擴大留學范圍”,報告日本“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體制,故B項錯誤;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一位駐外使節(jié)的人事調整并不能說明“清廷的對外政策發(fā)生了變化”,故D項錯誤。答案C2.(2016·江蘇單科,8)1897年10月,嚴復等人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一方面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另一方面還派員到各地采訪,國內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這表明()A.國內無報刊供其選稿B.維新派要讓讀者了解國內外大事C.清政府允許自由辦報D.維新思想的傳播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國聞報》是維新派創(chuàng)辦的報刊,A項說法過于絕對;由“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國內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可知,維新派想讓讀者了解國內外大事,故答案為B項;清政府不可能允許自由辦報,排除C項;由“偏重于北方各省”可知D項錯誤。答案B考向二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內容及其影響[史料研讀]史料一孔子生長封建時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時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狀態(tài),封建時代之孔教,封建時代之生活狀態(tài)也;所主張之政治,封建時代之政治也。封建時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狀態(tài)、政治,所心營目注,其范圍不越少數君主貴族之權利與名譽,于多數國民之幸福無與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會道德與生活,莫大于禮;古代政治莫重于刑?!幾躁惇毿恪犊鬃又琅c現代生活》史料二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錢玄同曾在文章中寫道:“我將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與孔經是絕對不能并存的東西,如其要保全中華民國,惟有將自來的什么三綱五倫、禮樂、政刑、歷史、文字,‘棄如土苴’?!薄X玄同《姚叔節(jié)之孔經談》史料三我還記得先前的醫(y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地悟得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的事實?!斞浮秴群啊纷孕?.史料一信息“禮”是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刑”指封建專制制度。新文化運動的斗爭矛頭指向專制制度和傳統(tǒng)道德。2.史料二中錢玄同強調“共和與孔經是絕對不能并存的東西”表明新文化運動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堅決反對孔教。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對中國文化認識的偏激,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態(tài)度。1.依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陳獨秀批判儒家思想的著眼點及背景。提示:著眼點: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制度的倫理道德。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民主化政治運動開展;尊孔復古逆流出現;廣大民眾被封建思想束縛;民主思想的廣泛傳播。2.根據史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錢玄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提示:評述:錢玄同認為要實現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須徹底批判中國的封建思想,摒棄“三綱五倫”,打破傳統(tǒng)精神枷鎖。在思想上忽視甚至否定文化的傳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絕對化與簡單化的傾向。[史論歸納]1.新文化運動的特點(1)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批判封建正統(tǒng)思想,實質是實現民主政治。(2)新文化運動有思想戰(zhàn)線和文學戰(zhàn)線兩條戰(zhàn)線,其目的為實現民主政治而營造新文化氛圍。(3)新文化運動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絕對肯定和東方傳統(tǒng)文化絕對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運動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2.儒家思想在維新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不同命運(1)命運前者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后者全面否定儒家的傳統(tǒng)道德。(2)原因前者:①封建頑固勢力比較強大,也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②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具有兩面性;③與康有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經歷有關。后者:①北洋軍閥企圖利用孔子達到復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③陳獨秀等人的思想和經歷。(3)目的前者: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合理性。后者: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掃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礙。(4)不足之處前者: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后者:全盤否定儒家傳統(tǒng)道德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命題分析]考法從對比聯(lián)系角度命題。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借助孔子的外衣來宣傳維新思想;而新文化運動時期,在民主與科學的旗幟下,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尊孔和復古的思想逆流進行了猛烈批判。不同歷史階段,儒家思想的境遇也不同。解題時需根據二者所出的不同社會環(huán)境和目的來分析。1.(2013·江蘇單科,7)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tǒng),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边@一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A.反對舊道德崇尚現代文化B.混淆了先進與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價值D.存在對舊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解析從材料“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tǒng),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光芒”,可以判斷題干的觀點是新文化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舊文化。A、B、C三項是對材料的錯誤解讀,在材料中無法體現這些信息。故正確答案選D。答案D2.(2011·江蘇單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滅也?!洳荒苌谱兌c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B.剔除傳統(tǒng)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解析“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說明B不正確;20世紀初,維新變法運動已經失敗,故C錯誤;“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說明D不正確。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順應時代潮流,進行變革,否則就會被歷史淘汰。答案A考向一“師夷長技”的主張1.(2016·江蘇無錫模擬)蕭功秦教授指出:“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并不是人權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fā)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的意識?!逼渲小笆浪桌硇缘淖畛跤X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君民共治”意識B.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C.早期維新派“君主立憲”主張D.辛亥革命時期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由材料“為民族生存而激發(fā)”“擺脫危機為目標”得知,該“覺醒”指的是近代以來的救國意識,故A項錯誤;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是針對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國對中國的侵略提出的救國主張,故B項正確;早期維新派出現于19世紀60年代以后,時間上較魏源要晚,故C項錯誤;辛亥革命時期的民主共和思想,強調“自由”“民權”,與材料“不是人權自由的啟蒙意識”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B2.(2017·江蘇蘇州模擬)有史家評論道:“須知那個時候的中國,要在充斥封建主義舊文化的天地里容納若干資本主義的新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來?!贝擞^點強調了“中體西用”()A.是理想的救國方案 B.容納資本主義的新文化C.符合了當時的國情 D.充斥封建主義的舊文化解析材料中“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來”說明它適合當時的中國,故C項正確。答案C考向二維新思想3.(2016·江蘇南通、揚州、泰州調研)《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經支持變法的管學大臣孫家鼐馬上上折彈劾,連對維新不遺余力的湖南巡撫陳寶箴也大力抨擊,至于守舊者則攻擊康氏離經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實。這反映出()A.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已經動搖B.維新陣營內部因是否立憲發(fā)生分歧C.維新變法遭到清朝官員普遍反對D.康有為減少變法阻力的策略存在問題解析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與材料中“《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符,故A項錯誤;維新陣營內部,與材料中“至于守舊者則攻擊康氏”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有“管學大臣孫家鼐馬上上折彈劾,……湖南巡撫陳寶箴也大力抨擊”兩位官員,但沒有涉及“官員普遍反對”,故C項錯誤;康有為寫《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經支持變法的管學大臣孫家鼐馬上上折彈劾,連對維新不遺余力的湖南巡撫陳寶箴也大力抨擊”,故D項正確。答案D4.(2017·江蘇宿遷模擬)“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之于民而已?!边@一言論可能出自()A.梁啟超的《變法通議》B.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C.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D.嚴復的《辟韓》解析“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之于民而已”出自嚴復的《辟韓》,故D項正確。答案D5.(2017·江蘇宿遷模擬)英國哲學家羅素說:“甲午戰(zhàn)爭,中國被日本打敗,義和團運動后,中國又遭到列強的報復,這終于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的更現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辈牧现械摹坝凶R之士”提倡()A.中體西用 B.維新變法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學解析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推翻清政府的統(tǒng)治,與材料“這終于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的更現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相符,故C項正確。答案C考向三新文化運動6.(2017·江蘇宿遷模擬)一位學者說:“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為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辈牧现械默F象出現在()A.洋務運動期間 B.維新變法時期C.辛亥革命期間 D.新文化運動期間解析材料中的現象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內容: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故D項正確。答案D7.(2016·江蘇南京、鹽城一模)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林紓在《公言報》上發(fā)文批評某項運動是“覆孔孟,鏟倫?!?,“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是“叛親蔑倫”,“人頭畜鳴”。材料表明該學者()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號B.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基本主張C.否定袁世凱尊孔復古的政策D.重建中國傳統(tǒng)儒學思想體系解析材料反映了林紓批評新文化運動中“覆孔孟,鏟倫?!奔础按虻箍准业辍钡目谔?,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反對‘覆孔孟,鏟倫?!?,‘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是‘叛親蔑倫’,‘人頭畜鳴’”可知,他反對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家店”和廢除文言文,推行白話文的主張,故B項正確;袁世凱尊孔復古的政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重建中國傳統(tǒng)儒學思想體系,故D項錯誤。答案B8.(2016·江蘇徐州模擬)中國近代思想的演進“既不是一江長流,也不止一個洪峰,而是以一個接一個思潮的漲落相繼出現的,然而在這起伏的過程中始終流淌著一個永恒的主題?!边@一“主題”是()A.實業(yè)救國 B.崇尚科學C.政治共和 D.民族獨立解析由于列強的不斷入侵,近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