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語文含解析_第1頁
2023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語文含解析_第2頁
2023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語文含解析_第3頁
2023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語文含解析_第4頁
2023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語文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合肥市2023年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

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現(xiàn)代文閱讀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歷史劇是基于歷史真實進行藝術虛構的產(chǎn)物。從媒介形態(tài)來劃分,歷史劇可以用話劇或影視劇的形

式呈現(xiàn);從風格類型來劃分,歷史劇又有“正說”與“戲說”的區(qū)別。但究其共性,它們都是基于歷史

真實與藝術虛構展開的。

歷史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歷史劇以“歷史”為修飾,就杜絕了完全虛構的可能。如果一個故事毫無

疑問是虛構的,那么觀眾不會向創(chuàng)作人責問其是否真實。如《步步驚心》《宮》這類穿越劇被限定在“奇

幻”一隅,這是因為劇中的穿越情節(jié)消解了歷史框架,解構了觀眾對于歷史真實的意義期待。

那么,歷史劇應該對歷史忠實到何等程度呢?這一向是戲劇評論家們爭論的課題。諸多論者都論及

這個“度”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厘清“度”的形式邊界。比如,有的論者認為這個“度”體現(xiàn)了與歷史

真實相符合的程度,一旦失去這個“度”,就有可能改變“正說”的本質,而完全走向“戲說”;有的

論者認為歷史劇雖然應該嚴格遵循歷史,但不等于不可虛構,只是要注意把握住“度”,即萊辛所說的

“歷史內(nèi)在的可能性”和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可能發(fā)生的事”。前者以“度”來劃分正說與戲說,后者

以“度”來評估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二者都強調了“度”在歷史劇創(chuàng)作中的關鍵性,但都沒有說清楚

可供判別的標準。所以,類似于“適度的戲說、隱射、反諷、戲仿,有助于讓歷史人物脫掉過于僵化刻

板的面具”這種說法,往往又會遭遇“過度戲說以致消解歷史”的批評。由此來看,文本類型與觀眾闡

釋之間始終存在著形式邊界與解釋策略的關系問題,這就需要著力探討歷史劇在建構真實上的敘述策

略,即“度”的形式特征。

真實與虛構的意義判定無法交由個體,畢竟任何文本都會被一些人視作“事實”,而被另一些人視

作“虛構”。再者,意義判定的標準也在流變,虛構的邊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是動態(tài)的,是不斷變化著

的。例如,遠古神話被先民視為歷史真實,如今卻被判定為藝術虛構。因此,對于真實與虛構的意義判

定只能交由整個闡釋社群。但是,闡釋社群提供的意義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闡釋社群會隨文化

的發(fā)展而不斷變遷,成員范圍也在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解讀文本的真實與虛構時要有一種動態(tài)的視

域。

歷史真實所承載的內(nèi)容是有限的、片段的、存有矛盾與秘密的,這些空白可以經(jīng)由劇的內(nèi)容來串

聯(lián)、豐富與自洽。歷史劇有意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洽的可能世界,并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生成新的景觀。真實

的歷史人物、事件與細節(jié)為歷史劇的虛構提供了底本,在此基礎上的推演、改造、填充,既保證了情節(jié)

要素的正確,又差異化地再現(xiàn)了某種可能真實。

最終的結果是,歷史劇的真實與虛構需要確立各自的意義限度,即通過一系列敘述策略去建構彼此

之間的形式區(qū)隔,既不能消解觀眾對于歷史真實的期待,更不能陷入消解歷史的虛無。歷史劇中的虛構

也只是有限度地去改編歷史真實,歷史真實也需要為其中的虛構部分提供必要的理據(jù)支撐;而在真實與

虛構博弈過程中生成的形式特征,恰恰是需要通過學理辨析才可以廓清的。

(摘編自陳文斌《真實與虛構:歷史劇中的符號區(qū)隔及其文化效應》)

材料二:

“失事求似”的創(chuàng)作理念,為歷史劇創(chuàng)作插上了浪漫主義的翅膨。郭沫若說:“劇作家的任務是把

握歷史的精神而不必為歷史的事實所束縛。劇作家有他創(chuàng)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歷史的成案,對于既

成事實加以新的解釋、新的闡發(fā),而具體地把真實的古代精神翻譯到現(xiàn)在?!?/p>

在歷史劇《屈原》的創(chuàng)作中,郭沫若對史料進行了提煉加工,運用豐富的想象,去推測歷史的必

然,發(fā)掘歷史的精神,進行了大膽而合理的虛構。他有意削弱屈原憂郁彷徨的一面,而突出其剛毅堅定

的一面;削弱屈原忠君的一面,強調其反抗的一面,并且將屈原放在抗秦反媚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其不

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同時,郭沫若根據(jù)個別史料進行想象,把宋玉寫成一個小人。張儀的形象,也不完

全符合歷史真實。這些藝術創(chuàng)造,都盡可能有史實的依據(jù),既不失歷史真實的限制,又能凸顯歷史人物

的精神,滿足現(xiàn)實斗爭的需要。

《屈原》的演出在當時的國統(tǒng)區(qū)產(chǎn)生了三大的影響。劇中的屈原與現(xiàn)實生活中堅持抗日、進步的愛

國者和民族志士,面臨的矛盾和遭遇有神似之處。因此,屈原所受的冤屈、陷害,以及他的憤怒、他的

抗議,便極能叩擊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心靈,引起他們強烈的共鳴。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使這部作品更具

戰(zhàn)斗性和時代性。

(摘編自寧爽《淺析郭沫若話劇〈屈原〉的藝術特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史劇可以按照媒介形態(tài)或風格類型進行劃分,但這都基于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展開,兼具真實與虛

構這兩個特征。

B.萊辛等人認為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要體現(xiàn)與歷史真實相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要遵循歷史內(nèi)在的可能性,敘述

可能發(fā)生的事。

C.當代藝術研究者未必認同遠古先民眼中的歷史真實,因為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是動態(tài)的,可能隨著歷史

發(fā)展不斷變化。

D.“失事求似”的理念為歷史劇創(chuàng)作擺脫歷史事實的束縛提供了可能的途徑,也有助于把真實的古代精

神翻譯到現(xiàn)在。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歷史劇中真實和虛構的關系,但二者論述的側重點并不相同。

B.歷史真實與虛構的意義判定無法交由個體,這導致個體不能判斷歷史劇情節(jié)的真?zhèn)巍?/p>

C.歷史劇《屈原》根據(jù)個別史料進行虛構創(chuàng)作,充分體現(xiàn)郭沫若所要表現(xiàn)的歷史精神。

D.歷史劇若實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便能引發(fā)當代觀眾的共鳴,體現(xiàn)戰(zhàn)斗性和時代性。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黑格爾把歷史劇界定為“向過去的時代取材”的文本類型,把“維持歷史的忠實”作為歷史劇創(chuàng)作的

重要原則。

B.《紅樓夢》采用了“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特殊筆法,真實、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

衰的特征。

C.俄羅斯文學家阿?托爾斯泰在《論文學》一書中說:“戲劇的本質就是大家在一起,創(chuàng)造性地把虛構

變?yōu)檎鎸??!?/p>

D.歷史劇《膽劍篇》取材于“臥薪嘗膽”的歷史記載,但是作者曹禺在原有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虛

構與加工。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復興中學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舉辦在即,同學們準備依據(jù)教材中《屈原列傳》《離騷》等作品,創(chuàng)作歷史課

本劇《屈原新傳》參加匯演。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同學們創(chuàng)作時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答案】1.B2.A3.D

4.①材料一圍繞歷史劇真實與虛構的理論問題,從歷史真實及其“度”的爭議、判定,到歷史真實與虛構

各自意義限度的確立,縱向展開,以例證、引證等方法加以闡釋;②材料二圍繞歷史劇《屈原》的實際創(chuàng)

作,首先引用郭沫若的論述闡釋“失事求似”的創(chuàng)作理念,接著以屈原等人的形象塑造為例介紹其藝術處

理方法,最后以演出效果與其觀點形成呼應。

5.①確立歷史真實與虛構各自的意義限度,實現(xiàn)情節(jié)要素正確與差異化再現(xiàn)某種可能真實之間的統(tǒng)一;②

發(fā)掘歷史精神,呼應時代需要,在不失歷史真實的限制下觀照當下,實現(xiàn)歷史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萊辛等人認為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要體現(xiàn)與歷史真實相符合的程度”錯,原文“有的論者認為這個‘度'

體現(xiàn)了與歷史真實相符合的程度”“有的論者認為歷史劇雖然應該嚴格遵循歷史,但不等于不可虛構,

只是要注意把握住‘度’,即萊辛所說的'歷史內(nèi)在的可能性’”,可見萊辛等人是認可第二種觀點,

并不要求“創(chuàng)作要體現(xiàn)與歷史真實相符合的程度”。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B.“這導致個體不能判斷歷史劇情節(jié)的真?zhèn)巍卞e,原文是“真實與虛構的意義判定無法交由個體,畢竟

任何文本都會被一些人視作‘事實’,而被另一些人視作‘虛構’",歷史真實與虛構的意義判定無法

交由個體是因為個人認知有差別,因此無法確定統(tǒng)一的標準,而不是說個體不能判斷歷史劇情節(jié)的真

偽,“導致”的說法強加關系;

C.“充分體現(xiàn)郭沫若所要表現(xiàn)的歷史精神”錯,原文是“既不失歷史真實的限制,又能凸顯歷史人物的

精神,滿足現(xiàn)實斗爭的需要”,可見郭沫若要表現(xiàn)的是現(xiàn)實精神;

D.“若……便能……”說法絕對,原文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使這部作品更具戰(zhàn)斗性和時代性”,是

針對《屈原》這部劇而言的,選項以偏概全,且“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并非引發(fā)當代觀眾的共鳴,體現(xiàn)

戰(zhàn)斗性和時代性的充分條件,還應該有其他因素。

故選A?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觀點是:歷史劇是基于歷史真實進行藝術虛構的產(chǎn)物,歷史劇的真實與虛構需要確立各自的意義

限度。

A.只強調歷史劇創(chuàng)作的“真實”,不能做材料一的論據(jù);

B.“真事隱去,假語存焉”表明它是虛構的,消解了歷史框架,不屬于歷史劇范疇。不能做材料一的論

據(jù)。

C.“把虛構變?yōu)檎鎸崱敝械摹罢鎸崱敝傅氖欠从超F(xiàn)實,不是歷史劇中歷史的“真實”,不能做材料一的

論據(jù)。

D.取材于“臥薪嘗膽”的歷史記載,在原有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虛構與加工,體現(xiàn)了歷史劇創(chuàng)作基

于歷史真實進行藝術虛構的特點,能夠做材料一的論據(jù)。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首先給出了歷史劇的定義“歷史劇是基于歷史真實進行藝術虛構的產(chǎn)物”,以及歷史劇的不同分

類,然后說明“歷史劇以‘歷史'為修飾,就杜絕了完全虛構的可能”,從而引出問題“那么,歷史劇

應該對歷史忠實到何等程度呢?”,接著指出“諸多論者都論及這個‘度’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厘清

'度'的形式邊界”,并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有的論者認為這個'度'體現(xiàn)了與歷史真實相符合

的程度”“有的論者認為歷史劇雖然應該嚴格遵循歷史,但不等于不可虛構,只是要注意把握住

‘度’”,然后分析了歷史劇“對于真實與虛構的意義判定只能交由整個闡釋社群”“我們在解讀文本

的真實與虛構時要有一種動態(tài)的視域”的兩個原因,最后給出了結論“歷史劇的真實與虛構需要確立各

自的意義限度”??梢姴牧弦粐@歷史劇真實與虛構的理論問題,從歷史真實及其“度”的爭議、判

定,到歷史真實與虛構各自意義限度的確立,縱向展開;并且以例證“遠古神話被先民視為歷史真實,

如今卻被判定為藝術虛構”、引證“即萊辛所說的'歷史內(nèi)在的可能性’和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可能發(fā)

生的事’”等方法加以闡釋:

材料二先指出屈原的創(chuàng)作理念“失事求似”,然后以其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屈原》為例介紹這個藝術處理方

法,如“他有意削弱屈原憂郁彷徨的一面,而突出其剛毅堅定的一面……同時,郭沫若根據(jù)個別史料進

行想象,把宋玉寫成一個小人。張儀的形象,也不完全符合歷史真實”,最后寫了演出效果“《屈原》

的演出在當時的國統(tǒng)區(qū)產(chǎn)生了三大的影響”“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使這部作品更具戰(zhàn)斗性和時代性”。

可見材料二圍繞歷史劇《屈原》的實際創(chuàng)作,首先引用郭沫若的論述闡釋“失事求似”的創(chuàng)作理念,接

著以屈原等人的形象塑造為例介紹其藝術處理方法,最后以演出效果與其觀點形成呼應。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觀點“歷史劇的真實與虛構需要確立各自的意義限度”“真實的歷史人物、事件與細節(jié)為歷史

劇的虛構提供了底本,在此基礎上的推演、改造、填充,既保證了情節(jié)要素的正確,又差異化地再現(xiàn)了

某種可能真實”可得出:確立歷史真實與虛構各自的意義限度,實現(xiàn)情節(jié)要素正確與差異化再現(xiàn)某種可

能真實之間的統(tǒng)一;

由材料二“在歷史劇《屈原》的創(chuàng)作中,郭沫若對史料進行了提煉加工,運用豐富的想象,去推測歷史

的必然,發(fā)掘歷史的精神,進行了大膽而合理的虛構”“這些藝術創(chuàng)造,都盡可能有史實的依據(jù),既不

失歷史真實的限制,又能凸顯歷史人物的精神,滿足現(xiàn)實斗爭的需要”“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使這部作

品更具戰(zhàn)斗性和時代性”可得出:發(fā)掘歷史精神,呼應時代需要,在不失歷史真實的限制下觀照當下,

實現(xiàn)歷史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

(二)現(xiàn)代文閱讀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潼關之夜

楊朔

經(jīng)過整天勞頓的旅程,這是我第一次吃飯。一碗湯面,夾雜著泥沙的湯里加進多量的醬油,我的因

饑餓而燒熱的腸胃舒暢地膨脹起來?!皝硪煌腚u蛋炒飯。”第二個客人跨進來,走向小飯館里獨一無二

的食桌前,坐在我的對面。短時間,我們的目光交織成一條直線。他的年輕而健康的臉膛曾給我留下一

點新鮮的記憶。

就是今天下午,他身上穿的也是這件軍用的黃色棉大衣,頭上也是這頂灰色軍帽。他坐在黃河渡船

的舷板上,前后左右擠滿人群。旅客們十分嘈雜,但這不能夠淹沒一個嬰兒的哭聲,嬰兒的母親是一個

三十多歲的婦人。

他——年輕的軍人——站起來,把座位讓出來,又摸出一塊干硬的饅頭,用類似女人的柔聲說:

“孩子餓了。嚼點饅頭給他吃吧。”

現(xiàn)在,他的聲音仍帶著女性的氣味,這和他矯健的舉動似乎不大調配。

我們這是第二次見面,但彼此全把臉埋在食器上,保持著靜默。

剛吃完面,隔壁客店送我來吃飯的茶房招呼我說:

“警察來查店了。請您回去看看。”

巡警盤問得很詳細。不到一刻鐘,我聽見警察也從對面房間出來,皮鞋的聲響漸漸地消失下去。誰

在敲我的門?

“請進。”

板門輕快地推開,他站在我眼前。一種熟悉的柔軟的話語滾動在我耳邊:

“請別見怪,同志也是從八路軍前方來的么?我住在對面房間,警察的話,我全聽見了?!?/p>

原來我們是同時離開前線,同時坐上火車,同時渡過黃河,現(xiàn)在更住到同一個客店。我們熱烈地握

著手,五分鐘以后,便成了很熟的朋友。

“楊同志……”。

“黃同志……”

我提議去散散步,他高聲叫道:

“茶房,鎖門。”

這家旅店坐落在潼關城外,接近隴海路車站。馬路兩旁的店鋪已經(jīng)早早關上門,潼關的城墻和城樓

襯映在星空之下,畫出深黑色的輪廓,比較白天似乎更加突兀、雄偉。

我們橫穿過一條小巷,停留在黃河岸上。這其間,黃同志不停地哼著各種救亡歌曲。他手里拿著一

只電筒,四下照射著,忽然,我聽見他興奮地喊道:

“喂,你看,這里全是戰(zhàn)壕。”

他敏捷地跳下去,我跟隨在他后面。他把身子俯在戰(zhàn)壕邊上,電筒一扳,做了一個射擊的姿勢,繼

而懊惱地咕噥著:

“你不知道,楊同志,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游擊隊,誰知只準他加入,偏叫我

到延安去學習。”

“他是誰?”我一點不明白他的話。

“我的丈夫呀!”

“怎么,你是位女同志?”意外的驚訝使我不自覺地把語音特別提高。

黃同志用電筒向我臉上一掃,也許我的表情太驚奇,遏制不住的笑聲從她的嘴里迸發(fā)出來,仿佛黃

河的浪花,四處飛濺著。末了,她喘息著說:

“算了吧,男女有什么關系,值得這樣大驚小怪?!?/p>

“你們結婚多久了?”

“兩年,還有一個男孩。"她突然靜默下來。她的革命意志雖然堅強,但她的心始終有血有肉。她

-時沉入寂靜的回憶中,更用簡單的語音把我領進她那回憶的門限。

她的小孩剛一周歲,又白又胖。她的熱情高揚在民族革命的怒潮里,時時吸引她走向戰(zhàn)場,然而小

孩總牽掣她。地的丈夫幾次激勵地說:

“勇敢點吧,你該做大眾的母親,不要做一個小孩的母親?!?/p>

她當然是勇敢的。因此,一天早晨,她同丈夫離開家庭。拋在身后的是他們的小孩和一封留給父母

的信……。

“動搖了嗎?”時常,他們彼此故意譏笑著。

然而,當他們看見前方的戰(zhàn)士們?yōu)榱藝液兔褡逶鯓釉诔钥啵麄兏械叫邞M,渺小。

“我一定打游擊去,決不后退!”丈夫堅決地說。

“我一定追隨你?!逼拮右膊辉鴦訐u。

“去吧,革命不一定在前線?!闭煞驑O力安慰地。

“我真焦急,只想立刻飛到延安?!彼龔堥_兩臂,做一個飛翔的姿態(tài)。

談話愉快地進行著,沒有人留心到漸漸逼近的輕細的腳步聲。突然,我的眼睛受到強烈電光的照

射,同時聽見有人在壕溝上罵道:

“什么人?滾上來!”

這意外的襲擊使我們暫時失去鎮(zhèn)靜,但不久就恢復了神智。我們爬出戰(zhàn)壕,黃同志亮一亮電筒,發(fā)

覺對方是一位武裝的士兵,右手拿著手槍,左手是一只正在放光的電筒。

“你們是什么人?”兵士喝道。但當他知道我們是來散步,而且臉過我們的護照,就十分客氣地

說:“對不起。我剛在城門口放哨,看見這邊一亮一亮的,當是有漢奸了。”

他走開幾步,停住腳,又叮嚀我們說:

“近來這里很嚴,同志們頂好早早回棧房去。”

這是一個多么富有傳奇意味的夜晚——在潼關。

一九三八年

(有刪改)

文本二:

在當代散文發(fā)展的歷程中,楊朔對散文的開拓和貢獻是得到公認的。楊朔曾說:“我向來愛詩,特

別是那些久經(jīng)歲月磨煉的古典詩章。這些詩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鮮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尋味,

而結構的嚴密、選詞用字的精煉,也不容忽視。我就想:寫小說、散文不能也這樣嗎?于是就往這方面

學,常常尋求詩的意境?!彼v究的“詩意”,包括謀篇布局的精巧、錘煉字句的用心,以及“詩的

意境”的營造,其實是“從一些東鱗西爪的側影,烘托出當前人類歷史特征”的那種思維和感情方式。

在此基礎上,楊朔散文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化散文模式”。

(摘編自唐歆瑜《當代文學主潮中的散文頌歌典范》)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開篇敘述巧妙,以倒敘的方式設置了懸念,而一段具有傳奇意味的故事就從兩個人一頓簡單的

晚飯展開。

B.文本一中“跳”“俯”“扳”“做”等一系列動詞的集中使用,使語言極富感染力,體現(xiàn)了革命青年

的戰(zhàn)斗熱情.

C.文本一對潼關夜晚環(huán)境的描寫給人以優(yōu)美雄渾之感,而巡警的盤問和哨兵的叮囑又將人時時帶入動蕩

時代之中。

D.文本二肯定了楊朔“詩化散文模式”對當代散文發(fā)展的貢獻,他將詩與散文結合起來,提升了散文的

美學價值。

7.關于文中黃同志回憶投身革命及奔赴延安的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女扮男裝”給黃同志增添了木蘭從軍般的傳奇色彩,也使敘事具有戲劇性。

B.黃同志離開家庭,由“一個小孩的母親”成為“大眾的母親”,形象得以升華。

C.黃同志既有革命青年勇敢、豪爽的性格,也有作為普通女子怨恨、不滿的情緒。

D.黃同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整個抗戰(zhàn)時代的一個側影。

8.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文本一結構緊湊?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9.楊朔認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好詩”。論者稱,文本一有著“樸中懷詩”的創(chuàng)作風格,亦即質樸的敘

述話語中彰顯了詩意的萌芽。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6.A7.C

8.①場景相對集中。通過壓縮時間和空間的方式,將場景集中在潼關一夜。②敘事方式巧妙。通過一系列

巧合,在對話中引入插敘,加快敘事節(jié)奏。③景物自然勾連。黃河、戰(zhàn)壕、電筒等物象反復出現(xiàn),前后勾

連、照應。

9.①質樸情懷中的詩意傳達。作品將質樸的革命情懷和真摯的個人情感傾注到黃同志的一言一行中,詩情

盎然。②質樸敘述中的詩意構思。作品未正面書寫戰(zhàn)場,而是截取生活剪影,以普通女性彰顯時代風采,

詩懷壯闊。③質樸語言中的詩意描繪。作品選取日常的詞匯和語句,精準刻畫了黃同志獨一無二的個性和

品質,詩味雋永。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倒敘方式”錯,文章采用的是正敘的方式,中間有插敘,但沒有采用倒敘的手法。

故選A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怨恨、不滿的情緒”錯,文中寫“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游擊隊,誰知只準他加

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學習”,是對不能參加游擊隊到前線打仗的遺憾,沒有怨恨、不滿。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的體裁特征和寫作手法的能力。

本題可從“場景”、“結構”或“情節(jié)”、“景物”或“物象”等角度作答。

①場景相對集中。本文寫在潼關吃飯遇到一個下午在渡船上見過的人,后來發(fā)現(xiàn)兩人住在旅店的對門,

通過攀談更得知“我們是同時離開前線,同時坐上火車,同時渡過黃河,現(xiàn)在更住到同一個客店”,于

是兩人相約去散步,在戰(zhàn)壕邊交談,得知她是女性,拋下幼小的孩子和丈夫一起參加革命??傊?,本文

通過壓縮時間和空間的方式,將場景集中在潼關一夜。

②敘事方式巧妙。通過一系列巧合,在對話中引入插敘,加快敘事節(jié)奏。如吃飯時巧遇,通過插敘交代

下午在渡船上見過她給帶孩子的母親讓座;通過警察查房,發(fā)現(xiàn)我們住對面,攀談之后得知我們“同時

離開前線,同時坐上火車,同時渡過黃河,現(xiàn)在更住到同一個客店”,于是相約去散步,通過交談得知

了她和她的家庭情況等。

③景物自然勾連。黃河、戰(zhàn)壕、電筒等物象反復出現(xiàn),前后勾連、照應。如“他手里拿著一只電筒,四

下照射著”“他把身子俯在戰(zhàn)壕邊上,電筒一扳,做了一個射擊的姿勢”“黃同志用電筒向我臉上一

掃”“遏制不住的笑聲從她的嘴里迸發(fā)出來,仿佛黃河的浪花,四處飛濺著”“我們爬出戰(zhàn)壕,黃同志

亮一亮電筒,發(fā)覺對方是一位武裝的士兵”等。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的審美意蘊的能力。

本題抓住“樸中懷詩”,即質樸的敘述話語中彰顯了詩意的萌芽,從“人物”、“主旨”、“結構”或

“情節(jié)”、“語言”等角度作答。

①質樸情懷中的詩意傳達。通過黃同志的講述及對她的描寫,我們能體會到她質樸的革命情懷和真摯的

個人情感,如“你不知道,楊同志,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游擊隊,誰知只準他加

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學習”“她突然靜默下來。她的革命意志雖然堅強,但她的心始終有血有肉。她一

時沉入寂靜的回憶中,更用簡單的語音把我領進她那回憶的門限”“她的小孩剛一周歲,又白又胖.她

的熱情高揚在民族革命的怒潮里,時時吸引她走向戰(zhàn)場,然而小孩總牽掣她”。由此可見,作品將質樸

的革命情懷和真摯的個人情感傾注到黃同志的一言一行中,詩情盎然。

②質樸敘述中的詩意構思。本文寫在潼關的一夜認識了黃同志,她和丈夫矢志參加革命,“拋在身后的

是他們的小孩和一封留給父母的信……”,本文沒有寫戰(zhàn)爭場面,截取關于黃同志的幾個片段,通過寫

這位普通女性為了革命拋開家庭的選擇,彰顯通女性的時代風采。由此可見,作品未正面書寫戰(zhàn)場,而

是截取生活剪影,以普通女性彰顯時代風采,詩懷壯闊。

③質樸語言中的詩意描繪。如'‘你不知道,楊同志,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游擊隊,

誰知只準他加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學習”中“偏叫我”等詞語的運用,生動的刻畫出一個年輕女性不能

實現(xiàn)愿望時帶點抱怨的語氣?!拔艺娼辜?,只想立刻飛到延安”,寫出黃同志對延安的向往.由此可

見,作品選取日常的詞匯和語句,精準刻畫了黃同志獨一無二的個性和品質,詩味雋永。

二、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秦謂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參、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鮑焦、史鰭,兼此三行以事

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對日:“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臣且處無為之事,歸耕乎

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織而衣之。”

王日:“何故也?”對日:“孝如曾參、孝己,則不過養(yǎng)其親其。信如尾生高,則不過不欺人耳。

廉如鮑焦、史鰭,則不過不竊人之財耳。今臣為進取者也。臣以為廉不與身俱達,義不與生俱立。仁義

者,自W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

王日:“自憂不足乎?”對日:“以自憂為足,則秦不出般塞,齊不出營丘,是不出琉章。三>4代

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憂故也。臣聞之,善為事者,先掌其國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強弱,故功可成,

而名可立也。不能為事者,不先量其國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強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東

向伐齊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日:”子何以知之?"對日:"矜戟砥劍,登丘東向而嘆,是以愚臣知之。今夫烏獲舉千鈞之

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齊雖強國也,西勞于宋,南罷于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p>

燕王日:“善。吾請拜子為上卿,奉子車百乘,子以此為寡人東游于齊,何如?"對日足下以愛之

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

者,忠信也??忠灾倚胖?,見罪于左右。

王日:“安有為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對曰:"今臣為足下使于齊,恐忠信不諭于

左右也,愿足下之無制于群臣也?!?/p>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對曰/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

/何如人哉/

B.對曰/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

/何如人哉/

C.對日/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

何如人哉/

D.對曰/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

何如人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完之道也”的“完”指保全,與蘇洵《六國論》中“不能獨完”的“完”不相同。

B.三王,一般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和后文中的“五伯”一樣都是君主的典范。

C.“先量其國之大小”的“量”指權衡,與賈誼《過秦論》中“比權量力”的“量”相同。

D.上卿,指古代官名或爵位名,文中燕昭王拜蘇秦為上卿,意味著蘇秦受到了重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昭王認為如果侍奉自己的大臣兼具孝、信、廉等品行,他就滿足了;而蘇秦卻表示燕昭王如果滿足

于此,自己將回歸田園,耕織自足。

B.蘇秦以素、齊、楚三國為例,說明君王如果只有自憂之心,是無法開拓疆域的:之后他直接指出燕昭

王有伐齊之心,誘導燕王繼續(xù)發(fā)問。

C.蘇秦指出即使是烏獲這樣的大力士,到了年老體衰時也需要他人攙扶;與此相似,齊國雖然是強國,

如今也需要得到宋、楚兩國的支持。

D.當燕昭王請?zhí)K秦代表燕國出使齊國時,蘇秦并未立即答應;他擔心自己的忠信不被理解,反而招來災

禍,希望燕昭王能夠不受制于群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矜戟砥劍,登丘東向而嘆,是以愚臣知之。

(2)安有為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

14.蘇秦為什么不滿足于兼具孝、信、廉等品行?請簡要概括。

【答案】10?B11.A12.C

13.(1)手持長戟,磨礪寶劍,登上山丘,向東嘆息,所以我就知道了。(2)哪有作為臣子盡心竭力,反

而獲罪的呢?

14.①這些品行只能用來奉養(yǎng)親人、不欺騙他人、不竊取他人財物;②蘇秦認為自己是進取之人,想要有所

作為;③這些品行不能給他帶來顯達,使他有所成就。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蘇秦回答說:“您這是由于偏愛我的緣故才賞賜我,那么為什么不賞賜您的愛子及各位舅父、叔

父、那些靠床而立還不會走路的孫子呢?他們得不到這些,卻把這些賞賜給無能的臣下,為什么?大王

評價臣下,是怎樣一種人呢?

“與”是動詞“賞賜”,是上句的謂語,不能斷開;“則”一般用于下句句首,其前斷開,排除AC;

“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都是“與”的賓語,其后應斷開;“不得”省略了主語“愛子與諸舅/叔

父/負床之孫”,單獨成句,其前斷開,排除D。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錯誤?!?自完之道也'的'完'指保全”錯誤,“自完之道也"的''完”是“完善”,“不能獨

完”的“完”是“保全”。句意:不過是自我完善的法則。/不能獨自保全自己。

B.正確。

C.正確。兩個“量”都是“權衡”。句意:先衡量一下自己國家的大小。/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力和力

量。

D.正確。

故選A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如今也需要得到宋、楚兩國的支持”錯,原文是“故齊雖強國也,西勞于宋,南罷于楚,則齊軍可

敗,而河間可取”,意思是齊國在西面同宋國交戰(zhàn),在南面對楚國用兵,這樣齊國的國力就會削弱,齊

軍就會被打敗,而河間的土地就可以攻取。這里的“勞”“罷”都是指的齊國,其中“罷”通“?!?。

故選C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砥”,磨礪;“東向”,賓語前置句,向東;“是以”,因此。

(2)“安”,哪里;“而",反而;“得罪”,獲罪。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孝如曾參、孝己,則不過養(yǎng)其親其。信如尾生高,則不過不欺人耳。廉如鮑焦、史鰭,則不過不竊

人之財耳”可得出:這些品行只能用來奉養(yǎng)親人、不欺騙他人、不竊取他人財物;

由“今臣為進取者也”可得出:蘇秦認為自己是進取之人,想要有所作為;

由“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可得出:這些品行不能給他帶來顯達,使他有所成就。

參考譯文:

蘇秦對燕昭王說:“現(xiàn)在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像曾參、孝己那樣孝順,像尾生高那樣守信,像鮑焦、

史鰭那樣廉潔,兼有這三種品行來侍奉大王,怎么樣?”燕昭王說:“如此就夠了?!碧K秦回答說:“您

認為這樣就夠了,那么臣下就不會侍奉您了。臣下就會做出無所作為的事,就會歸耕于周朝的土地上,耕

種吃飯,織布穿衣?!?/p>

燕昭王說:“這是什么緣故呢?”蘇秦回答說:“像曾參、孝己那樣孝順,那也不過是奉養(yǎng)雙親罷了。

像尾生高那樣守信,那也不過是不欺騙別人罷了。像鮑焦、史鰭那樣廉潔,那也不過是不偷別人的錢財罷

了。如今臣下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人。臣下認為廉潔不會同自身一道顯貴,信義不會同生命一起存在。仁義,

不過是自我完善的法則,不是追求進取的手段?!?/p>

燕昭王說:“自我完善還不夠嗎?”蘇秦回答說:“如果認為自我完善就夠了,那么秦國就不會從毅

山的邊塞出兵,齊國就不會從營丘出兵,楚國也不會兵出疏章河。三王更替,五霸輪換執(zhí)政,都是因為不

僅僅局限于自我完善的緣故。臣下聽說,善于處理國事的人,先衡量一下自己國家的大小,再考慮一下自

己兵力的強弱,因此可以功成名就。不善于處理政事的人,不能夠先衡量自己國家的大小,也不去考慮自

己兵力的強弱,所以不能功成名就。現(xiàn)在大王有向東攻打齊國的想法,愚臣知道?!?/p>

燕昭王說:“您怎么知道的?!碧K秦回答說:“您常常手持長戟,磨礪寶劍,登上山丘,向東嘆息,

所以我就知道了。即使如今有烏獲這樣的力士,能舉起千鈞重量,年齡到了八十歲的時候也要人攙扶。所

以齊國雖然是強國,由于在西面的宋國使勞師動眾,在南面的楚國使軍隊疲乏,那么齊國軍隊就可以被擊

敗,齊國的河間也可以被攻取。”

燕昭王說:“太好了。請允許我拜您為上卿,送給您馬車百輛,您按照這種說法替寡人到東面的齊國

去離間游說,怎么樣?”蘇秦回答說:“您這是由于偏愛我的緣故才賞賜我,那么為什么不賞賜您的愛子及

各位舅父、叔父、那些靠床而立還不會走路的孫子呢?他們得不到這些,卻把這些賞賜給無能的臣下,為

什么?大王評價臣下,是怎樣一種人呢?現(xiàn)在臣下所以侍奉您,是為盡忠守信。臣下?lián)囊驗楸M忠守信的

緣故,被大王左右的大臣怪罪?!?/p>

燕昭王說:“哪有作為臣子盡心竭力,反而獲罪的呢?”蘇秦回答說:“如今臣下為您到齊國出使,

擔心我盡忠守信不被大王的左右大臣所理解。希望您不要被群臣挾制。”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二月二日挑菜節(jié)(D大雨不能出

[北宋]張耒

久將法芥芭②南羹,佳節(jié)泥深入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靜聲。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價枕上口占

[南宋]洪咨夔

葛根已盡麥方青,延頸東來米價平。

怕聽三更三點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注】①挑菜節(jié):舊俗,農(nóng)歷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觀其間。②筆:用菜雜肉,制作羹湯。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詩首句寫自己之前二月二日這天常會以菜做羹,呼應詩題中的挑菜節(jié)。

B.張詩并未直接寫大雨,而是以道路泥深、不見人行側面烘托,可謂精妙。

C.洪詩首句寫田家已吃盡葛根,而小麥方青,可見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

D.洪詩次句“延頸”二字,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田家對莊稼豐稔強烈渴望。

16.同樣是二月二日的雨,卻觸發(fā)了兩位詩人各自不同的情懷。請結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答案】15.D16.①張詩中的雨掃了踏青挑菜的興致,令人無奈;由此想到故園灌溉的樂趣,卻又洋

溢溫情?!坝辍庇|發(fā)了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懷。②洪詩中的雨是占卜收獲時谷價高低的工具,預示著收獲時谷賤

傷農(nóng),田家因此會感到憂懼?!坝辍庇|發(fā)了詩人憫農(nóng)的情懷。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D.“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田家對莊稼豐稔的強烈渴望”曲解文意。從詩題《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價枕

上口占》可以看到這種二月二的占卜,已經(jīng)超出了農(nóng)業(yè)豐收的概念,是和秋天的米價聯(lián)系在一起。結合

全詩來看,“延頸”表現(xiàn)的是農(nóng)民對米價的關心。以種糧食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nóng)民們自然希望米價高

漲,但結果卻是“米價平”。一旦秋收豐稔,則往往意味著“米價平”,這是農(nóng)家不愿意看到的。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

題干中“同樣是二月二日的雨,卻觸發(fā)了兩位詩人各自不同的情懷”明確了答題的基本角度,即圍繞著

二月二日的雨,分析兩人詩人不同的所思所想。

張詩中,“佳節(jié)泥深人未行”寫詩人因大雨不能外出,被困家中,“想見故園蔬甲好”明確提示詩人借

助想象,“一畦春水轆轎聲”虛寫了家鄉(xiāng)的美好景象,由此可知這里流露出思鄉(xiāng)之情。

洪詩中,詩題已經(jīng)明確提示二月二日的晴雨是和谷價聯(lián)系在一起的。按道理二月二,驚蟄時期,雨水越

充足越好。但農(nóng)民卻怕聽到雨聲,擔心到時“米價平”,反倒期待二月二日最好不下雨,以讓今年收成

少點,米價漲些。由此可見,南宋此時的社會經(jīng)濟存在問題,國家調節(jié)糧食價格的能力薄弱。由此可

見,詩人流露出強烈的憫農(nóng)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當文武大臣爭相效力時,君王就能在玩樂養(yǎng)生的同時達到

“,”的理想政治境界。

(2)“雨水”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當我們在校園里聽雨賞花時,會聯(lián)想到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

“,”的詩句。

(3)生活在自然之中,“清風”二字常會撩動古人心弦,化作佳句融入詩文之中,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

兩句是“,”。

【答案】□,鳴琴垂拱□,不言而化□.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清

風徐來□,水波不興示例二: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蘇軾《赤壁賦》)示例三: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示例四:薄帷鑒明月清

風吹我襟(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拱”“徐”“惟”“帷”“鑒”等。

三、語言文字運用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費孝通筆下的土地上有著幾千年來孩子、爸爸、爺爺分別在土里玩耍、干活和守望的平凡中國人的

真實生活。

踏上鄉(xiāng)村的土地,一條條迂回的羊腸小道,載著你輕快的步伐。田野間,不時傳來布谷鳥悠閑的聲

音,偶爾也會有幾聲蛙叫,摻雜著①的鳥聲,似一曲田間交響;風吹麥浪,一顆顆飽滿的穗頭輕

輕搖曳,黃昏的斜陽緩緩落下,掛在樹梢間,又披在田野間,最后消失在遠處的山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鄉(xiāng)村人靠的是土地。土地給了他們依靠,給了他們溫暖,更給了他們生命;

對于一個世居鄉(xiāng)村的人來說:土地是希望,是慰藉,更是情感的寄托。②,日落而息,到了收獲

的季節(jié),每一塊田地里,到處可見收獲的農(nóng)人,金燦燦的麥子,象征著希望,被收割于刀下。而割倒一

片片麥子之后,人們又會拾起掉在地里極少數(shù)的穗頭,因為鄉(xiāng)村人更加懂得,一飯一粥,當思

③。

黃土地不會辜負鄉(xiāng)村人,就像鄉(xiāng)村人不會虧待黃土地一樣。人們將一顆顆、一粒粒的種子勤勞地播

撒在土地上,用心血去經(jīng)營,用汗水去澆灌:土地以根肥苗壯、麥飽果實報答著熱愛它的鄉(xiāng)村人。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黃土地”“鄉(xiāng)村人”按照不同的次序出現(xiàn)了兩次,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

達效果。

【答案】18.①不絕于耳(宛轉悠揚)②日出而作③來之不易

19.費孝通筆下的土地上,有著幾千年來平凡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孩子,在土里玩耍;爸爸,在土里干活;

爺爺,在土里守望。

20.①先以擬人手法寫黃土地如何對待鄉(xiāng)村人,再寫鄉(xiāng)村人如何對待土地,二者形成類比;

②使語意得以強化,更好地揭示出二者之間密切相關、相互依存關系;

③使語句整齊勻稱,給人以回環(huán)往復的意趣。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處,此處形容鳥聲,與前面的布谷鳥和蛙聲摻雜,強調各種聲音不斷絕:“似一曲田間交響”則對

前面的信息進行補充,要求所填寫的成語應該如交響樂一般悅耳動聽。這樣該空填寫“不絕于耳”“宛

轉悠揚”等詞語都可以。不絕于耳:聲音在耳邊鳴響不斷;宛轉悠揚:指委宛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

聽。

第二處,此處是農(nóng)人的生活,由后面的“日落而息”提示前面的成語應該是“日出而作”。日出而作: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第三處,前文“人們又會拾起掉在地里極少數(shù)的德頭”是表現(xiàn)了人們對糧食的珍惜,所以該空應填寫珍

惜糧食的原因,即“一飯一粥”得來的不容易,應填寫“來之不易”。來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

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長句變短句的能力。

本題中,首先確定主干句,句子的主干為“費孝通筆下的土地上有著幾千年來平凡中國人的真實生

活”,可以將這個主干句放在前面或者后面做總結性語句。

然后分析句子的修飾成分,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并列的文字,“孩子、爸爸、爺爺”和“在土里玩

耍、干活和守望”兩處文字前后呼應,“分別”將兩處并列文字銜接起來。拆開這兩處并列的文字分別

表述就是幾個短句“孩子在土里玩?!薄鞍职衷谕晾锔苫睢薄盃敔斣谕晾锸赝薄?/p>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從手法上:前一個句子中“辜負”一詞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將黃土地人格化,強調黃土地會給予鄉(xiāng)村人

恩惠,報答鄉(xiāng)村人:第二句則直接表達了鄉(xiāng)村人對土地的情感。“像”將前后兩個句子連接起來形成類

比。

內(nèi)容上:“黃土地”“鄉(xiāng)村人”按照不同的次序出現(xiàn),在語意表達上強化了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內(nèi)容得

以強化。

語言上:句式的相似性也造成了音韻上的回環(huán)往復之美,使語句整齊勻稱。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你有沒有遇到過下面這些情況?每月月初,你信心十足地制定了嚴密的學習計劃,但到月末時,卻

沮喪地發(fā)現(xiàn)你不知道怎樣才能完成?你一直很希望做好某件事,可不知道為什么總也開始不了?我們往

往以為這是因為自己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但事實上,①。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但是不同的

精力狀態(tài),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在體力勞動的時代,勞動時間和效率幾乎成正比;而在腦力勞動的

時代,精力代替時間成為了更重要的資源。

精力管理金字塔可以分為四種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lián)的精力,依次是體能、情感、思維、意志。這意

味著身體不好的時候,心情也不好;②,做判斷容易失誤:強大的思維能力背后,往往是堅定

的意志力。③,我們做事才能“全情投入”?了解了精力金字塔后,當我們重新看待很多人說

的“狀態(tài)不好”,就明白這實際上意味著很多東西。比如,腦力活動者的疲倦是思維疲倦,對他們來

說,需要的不是體力休息,而是精力補充,他們應當散步、讀書、聽音樂、看電影,以這樣的方式“換

個腦子”。

21.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畫橫線處的“我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小麗呀,明天是教師節(jié),我們送老師一張自己繪制的漂亮賀卡吧。

B老校長說:“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會碑厲奮發(fā),不負韶華!”

C.我們要照顧好各自學校的“小菜園”,勞動基地不能虛有其表啊。

D.有了我們這位小皓歌手,你想聽歌太容易了,要多少,就有多少。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

個字。

【答案】21.A22.□我們或許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

口情緒不佳的時候

□只有管理好這四種精力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人稱代詞的能力。

原文中的“我們”實指說話的人和聽話的人。

A.“我們”實指說話的人和聽話的人。

B.“我們”實指聽話的人,不包括說話的人,相當于“你們”。

C.“我們”包括說話的人、聽話的人和其他人,意義虛化,在這里作句子主語。

D.“我們”包括說話的人、聽話的人和其他人,意義虛化,在這里作句子定語,相當于“我們的”。

故選A。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下句''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但是不同的精力狀態(tài),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可知,講

的是精力,不同的精力狀態(tài),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再結合上文“我們往往以為這是因為自己缺乏時

間管理能力,但事實上”可知,事實上我們并不是因為自己缺乏時間管理能力,而或許缺乏的是精力管

理能力,所以此處應該填寫“我們或許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

第二空,結合上句”這意味著身體不好的時候,心情也不好”可知,講的是心情不好:再結合下句“做

判斷容易失誤”可知,應該是在情緒不佳的時候,做判斷容易失誤,所以此處應該填寫“情緒不佳的時

候”。

第三空,上文內(nèi)容講是體能、情感、思維、意志這四種精力,精力不好的時候判斷容易失誤,精力好

的時候思維強大,可見要想我們做事才能“全情投入”,就要管理好這四種精力,所以此處應該填寫

“只有管理好這四種精力”。

四、寫作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郭熙《林泉高致》中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