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2023年中考語文三輪復習試題(解析版)_第1頁
詩歌鑒賞-2023年中考語文三輪復習試題(解析版)_第2頁
詩歌鑒賞-2023年中考語文三輪復習試題(解析版)_第3頁
詩歌鑒賞-2023年中考語文三輪復習試題(解析版)_第4頁
詩歌鑒賞-2023年中考語文三輪復習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2023年中考語文三輪沖刺情景試題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承擔青春使命”首先要樹立愛國的責任擔當意識。在這次主題實踐學習活動中,

有同學對杜甫的經典作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產生了疑問,請你來幫他解答。

1.這首詩先敘事描寫,后進行(表達方式),表達了詩人的情

感。

2.完成詩歌鑒賞表格。

詩句內容鑒賞

八月秋高風八月里秋已深,狂風怒號,狂

怒號,卷我屋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___________

上三重茅草。

俄頃風定云運用景物描寫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

墨色,秋天漠□_______________圍,從而烘托出詩人凄涼的心境,暗

漠向昏黑示了一場秋雨即將來臨。

【答案】L議論、抒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憂國憂民2.“風怒

號”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秋風聲勢之盛?!熬怼薄帮w"“渡灑”"掛胃”“飄轉”等動詞組成了

一幅鮮明的秋風怒號圖,渲染了凄苦的氛圍,襯托出詩人的焦急和痛惜,為下文做鋪墊。

一會兒風停了,云層墨黑,秋天的天空陰沉迷蒙,天也漸漸黑了下來。

【解析】L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主旨。

詩歌前半部分“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泗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

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

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是敘事描寫,后半部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

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是議論抒情,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

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2.L本題考查詩歌鑒賞。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勢迅猛?!帮L怒號”三字,音響宏大,猶如秋風

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而且富有濃烈的感

情色彩——詩人好不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

草,使得詩人焦急萬分。

U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意為:不久后風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樣黑,

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本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

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料之

中。

3.在“童心向黨?探索紅色密碼”的主題教育活動中,某同學找到下面的材料,請你和他

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務。

我們發(fā)現地處粵湘贛三省交界“紅三角”地區(qū)的韶關,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1935年3月,項英、陳毅率部突圍來到粵贛邊境的北山、梅嶺、油山地區(qū),領導紅軍

游擊隊堅持打了3年艱苦卓絕的南方游擊戰(zhàn)爭。在南雄的梅嶺一帶開展游擊戰(zhàn)期間,陳

毅軍了氣壯山河的《梅嶺三章》。

梅嶺三章

[其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其二]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其三]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1)宋人陸游絕筆詩《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與《梅嶺三章》

中哪一句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最相似,請用正楷抄下來。

(2)作為華夏后人,我們應該從《梅嶺三章》的詩句中汲取我國革命家的哪些精神財富?

【答案】(1)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2)答:陳毅雖然處在危難之際,但獻身革命的決心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心卻矢志不移。他

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后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艱苦創(chuàng)業(yè),

勇往直前,這些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詳解】(1)本題考查詩文理解。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意思是: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

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詩

的情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與《梅嶺三章》

中“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最相似,其意思是:那些還活

著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勝利的消息來祭奠我。詩句中透露著一個共產主義戰(zhàn)士

在臨危之際,對革命事業(yè)仍然充滿樂觀主義的堅定信念。

(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斷頭今11意如何?(今即將兵敗身死我該寫些什么?)”“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

國門懸(南方已經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頭顱要掛在城門上)“,寫陳毅處在

生死存亡之際;“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卜萬斬閻羅(這次我要到陰間去召集已經犧牲

過的同志。帶領十萬英靈擊敗國民黨反動派!)”“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那

些還活著的同志要多多努力,?定要用勝利的消息來祭奠我)”“取義成仁今∏事,人間

遍種自由花(今天為正義的事業(yè)犧牲生命,反動派必將失敗,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將

實現)“,寫陳毅愿獻身革命,無懼生死,堅信革命勝利的那一天必將到來,表現了一

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華夏兒女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艱苦奮斗,

不畏艱苦,奮勇向前,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虎嘯群山辭舊歲,兔奔大地慶新春“,明年正好是農歷癸卯兔年,初一語文組決定組織

一次“兔年說兔”的古詩文探究活動,下面是小青和小竹同學整理的與免子相關的古詩文

資料,探究如下:

宮詞

唐王建

新秋白兔大于拳,紅耳霜毛趁草眠。

天子不教人射擊,玉鞭遮到馬蹄前。

宋梅堯臣

迷蹤在塵土,衣褐?戀蓬蒿。有狡難穹穴,中書惜拔毫。

獵從原上脫,靈向月中逃。死作功勛戒,良弓合自發(fā)力

【注釋】門衣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典出自春秋末期范蠡對越國大夫文種的話: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p>

4.小竹對《宮詞》與《兔》提出以下見解,其中不無聲的一項()

A.這兩首詩都是詠物詩,所詠對象都是兔子,所用的手法都是托物言志。

B.兩首詩都寫了兔子的習性與兔子的形態(tài)特點。

C.兩首詩雖都寫的是兔子,二者的命運卻大不相同,《宮詞》中的小白免受人憐惜與保

護,而《兔》詩中的兔子卻遭人追逐與獵殺。

D.《兔》詩中梅堯臣借范蠡對越國大夫文種所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

烹?!钡牡涔?,從而告誡開國元勛應及時隱退,免遭殺身之禍。

5.小竹最愛小白兔,兩首詩中她偏愛《宮詞》里的兔子,她想就“紅耳霜毛趁草眠''這

一句畫一幅《玉兔秋睡圖》,請你在這句詩中找一個最能突出小兔子特點的字,體現在

畫中,并說明理由。

【答案】4.A5.參考答案(一):我選"趁''字,因為“趁”有利用條件的意思,詩中

寫出了幼小的兔子“睡態(tài)”可掬借著長長的青草的遮掩,躲在草叢里睡覺的可愛情態(tài),表

達了作者對兔子的憐惜與喜愛之情。用在《玉兔秋睡圖》中更顯兔子的靈動可愛,突出

畫中秋睡的主題。

參考答案(二)我選“霜”字,“霜”可作形容詞,意思為白,也可作名詞,意為霜花,這

里借用霜花的潔白比喻兔子的毛色晶瑩潔白,玉雪可愛,表達了表達了作者對兔子的憐

惜與喜愛之情。此圖名為《玉兔秋睡圖》,"霜''字更能體現“玉''的色澤與質感,突出白

兔的可愛。

【解析】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A.不正確。根據《宮詞》“新秋白兔大于拳,紅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擊,玉鞭

遮到馬蹄前”的意思“初秋時節(jié),一只小白兔正安靜地在草叢中睡覺,正在圍獵的皇帝發(fā)

現后,一時間殺心頓無,憐愛之情頓起,馬鞭一檔不準別人射殺,遠遠地小心翼翼欣賞

著白兔靜美的睡態(tài):可知,本詩是敘事詩,而非詠物詩,況且也沒有運用托物言志手

法。

故選Ao

5.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紅耳霜毛趁草眠'’意思是:紅通紅通的豎耳,潔白如雪的體毛,一只小兔正安靜地在草

叢中睡覺?!八币馑紴榘祝Y合前一句的“新秋”可知,用富有時令特點的“霜”比喻兔子

的毛色晶瑩潔白,玉雪可愛,表達了表達了作者對兔子的憐惜與喜愛之情;如用在《玉

兔秋睡圖》中"霜''字更能體現“玉兔”的色澤與質感,突出兔的潔白可愛。

“趁'’有趁機的意思,借以表現小白兔借著長長的青草的遮掩,躲在草叢里睡覺的可愛情

態(tài),表達了作者對兔子的憐惜與喜愛之情。如用在《玉兔秋睡圖》中能突出兔子的靈動

可愛,突出畫中秋睡的主題。

活動:“月”這一意象是李白詩歌中的一道絢麗風景線,老師選擇了三篇作品進行專題閱

讀,請完成下面問題。

【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歇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丙】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6.下列對甲乙丙三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用楊花和子規(guī)兩個意象,表明時間已到暮春初夏,楊花落盡,杜鵑聲聲表達了

詩人心中苦悶、彷徨、傷感之情。

B.乙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讓人感覺到行船之快,傳達出詩人

江行的獨特體驗,抒發(fā)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C.丙詩以“峨眉山月''為主線貫穿始終,詩人由自己寫到故鄉(xiāng)月,再由月寫到人,月成

為李白詩歌中的經典意象。

D.李白的許多詩歌都寫到了月亮,月在他的筆下富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和情感內涵,充

分體現詩人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

7.請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并加以合理的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

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8.“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和"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在抒情

方式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內容加以賞析。

【答案】6.D7.巍峨聳立的峨眉山,空中懸掛著半輪秋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

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8.兩句都運用擬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將月亮人格化,借月亮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拔壹某钚呐c明月”句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

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寄托了詩人對友人

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和深切的思念?!霸鲁龆朊颊諟婧!本鋵懗隽思亦l(xiāng)的月亮從峨眉而出,

和人萬里相隨,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戀。

【解析】6.本題考查詩歌鑒賞及文學常識。

D.“現實主義”有誤,應是“浪漫主義

故選D。

7.本題考查畫面描述。所描述的畫面要符合詩歌內容,抓住詩句中的具體意象,加上

合理的聯想和想象,對詩句內容進行生動形象描述,使之呈現“畫面感

句子翻譯:半輪明月高高懸掛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著月影。作答時抓住

'訕月半輪、江水流”等意象,描繪出一幅月映清江的美好畫面。

示例: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

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8.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

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

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將月亮人格化,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

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擬人化,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

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

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王

昌齡的同情和慰藉。

意思是:遙憶家鄉(xiāng)的峨萬山月從峨萬而出,普照滄海,與與人萬里相隨?!霸鲁龆朊颊?/p>

滄?!本鋵懗隽思亦l(xiāng)的月亮從峨眉而出,將伴送他到長安去。這明月不僅照到江夏,照

到長安以及周圍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擬人的修辭,表達了作者對家

鄉(xiāng)的思戀。

可據此作答。

小南在活動的過程中對詩人岑參產生了興趣,于是找了他的其他詩作進行探究,請你幫

他一起完成。

送李副使赴破西?官軍

岑參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②,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坤,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釋】口磺(qi)西:即安西都護府。口祁連城:在今甘肅張掖南??谳喤_:在今新

疆境內,李副使赴磺西經過此地。

9.下列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經的火山、赤亭開篇,間接寫出了旅程的艱苦,暗含一路珍

重的送別之意。

B.三、四兩句寫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

C.詩人勸說李副使脫鞍稍駐,暫入酒家,飲酒話別,直接提出此次西行“擊胡”的使命,

化惆悵之意為豪放之情。

D.最后兩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馬上取“語氣堅決,這是詩人對李副使的勉勵。

10.亭,諧音"?!保湃顺T谕み吽蛣e,如李白的“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因此送

別詩常抒發(fā)惜別哀婉之情。有詩評說,此詩為送別詩中的“另類佳作“,你是否同意“另

類”這種說法?請結合本詩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9.A10.示例一:同意。常見的送別詩多寫離愁別緒,而這首詩抒發(fā)的卻

是勸勉友人建功立業(yè)的豪邁之情。李副使將遠赴磺西,詩歌點明了旅程的艱苦,但詩人

用“豈能”故作反問,暗示出李副使長期馳騁沙場,早已把鄉(xiāng)愁置于腦后了。又直接提出

此次西行“擊胡”的使命,化惆悵為豪放,詩末兩句直抒胸襟,更是氣貫長虹;”功名請

向戎馬沙場上求取”,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本詩抒發(fā)了詩人勸勉友人建功立業(yè)的豪邁

之情,因而這首詩頗顯“另類(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給分。)

示例二:不同意。送別詩中并不缺少這類樂觀豪邁的作品,如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

涯若比鄰”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所以這首詩算不上“另類”。

【解析】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

A.結合“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可知,環(huán)境惡劣,路途艱辛,屬于直接描寫,

A選項中“間接寫出了旅程的艱苦”說法有誤;

故選Ao

10.本題考查對詩歌的鑒賞評價。開放性試題,無論是否同意“另類”這種說法,都必須

言之有理。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邊塞詩大都充滿建功立業(yè)的豪邁之情,“雄奇瑰麗”是岑參

詩歌的突出特點,即使是寫送別,也體現了他的“樂觀豪邁”之情。所以在解答時一定要

扣住詩的情感基調回答,再舉出例子加以佐證即可。

示例一:同意,常見的送別詩多寫離愁別緒,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而這首詩中“脫鞍暫入酒家城,送君萬里西擊胡”作者越過一般送別詩多訴依依不舍之情

的藩籬,直接提出此次西行''擊胡"的使命,化惆悵為豪放,在送別的詩題下開拓了新的

意境。抒發(fā)的是勸勉友人建功立業(yè)的豪邁之情。所以,這首詩頗顯“另類”

示例二:不同意。送別詩中也有不少豪情萬丈,熱血澎湃的作品。如高適的《送李侍御

赴安西》中的“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一句,勸慰朋友盡管你將要去的地方有萬里之

遙,朋友之間的離別之苦也的確令人難過,但是要把心放寬些,不要因別離而心情惆悵,

應該為捍衛(wèi)國家的安全而貢獻力量,所以這首詩不算另類。

小文小雅在翻閱《唐詩鑒賞詞典》時,發(fā)現下面的這首詩歌很適合推薦給全班同學閱讀:

題弟侄書堂小

杜荀鶴[唐代]

何事居窮道不窮②,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④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英向光陰惰寸功。

【注】□這是一首題壁詩,是杜荀鶴詠其侄子讀書之處而作。作此詩時,恰逢黃巾起義,

戰(zhàn)火紛飛??诰痈F道不窮: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yǎng)。□家山:家鄉(xiāng)的山,這里代指

故鄉(xiāng)??诟筛辏哼@里代指戰(zhàn)爭。

IL小文發(fā)現這首詩的頸聯很有特色,請你自選角度賞析。

12.班級舉行《君子當自強不息》綜合性實踐活動,小雅想為本詩中“少年辛苦終身事,

莫向光陰惰寸功。’'這句詩找?guī)讉€典型人物,下面哪一項不符合()

A.祖逖聞雞起舞B.范仲淹斷命畫粥

C.劉備三顧茅廬D.匡衡鑿壁借光

【答案】IL示例一:

這句詩運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

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我們可以想見其弟侄伏案苦讀、硯池墨耕的情形。表現了弟侄性情

高潔,刻苦好學的美好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弟侄的贊許。

示例二:這句詩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竹影添案,泉流入池的畫面,畫面有

動有靜,意境美妙,烘托出侄子性情高潔,刻苦好學的美好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弟侄的

贊許。

示例三:用詞精妙?!皳u”字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竹影曼妙靈動、搖曳生姿的特點,富有畫

面感;“入”字形象地營造了野外泉水融入硯池的清幽意境,表現了弟侄性情高潔,刻苦

好學的美好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弟侄的贊許。

示例四:情景交融。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詩人通過竹

影、書案、泉聲、硯池等意象,創(chuàng)設出清幽高雅的環(huán)境,烘托出弟侄性情高潔、勤奮好

學的美好形象,間接含蓄有情味。(手法判定準確,言之有理即UJ)12.C

【解析】11.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頸聯“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意思是: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遠

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

內容上看,山人寫到書堂之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使人想見其弟侄伏案苦讀、硯池墨

耕的情形,描繪了弟侄性情高潔,刻苦好學的美好形象,蘊含著作者對弟侄的贊許之意。

從遣詞造句(煉字)上看,“搖”字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竹影曼妙靈動、搖曳生姿的特點,

富有畫面感;“入”字形象地營造了野外泉水融入硯池的清幽意境。

從表現手法上看,竹影添案,泉流入池,畫面有動有靜,運用J'動靜結合的手法。

從情感抒發(fā)上看,通過竹影、書案、泉聲、硯池等意象,融入了作者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可謂情景交融。

1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意思是: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

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松自己的努力。表達了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

時光、學業(yè)。

C.不符合詩意?!皠淙櫭]”說明他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虛心求才的優(yōu)

秀品質?,F在“三顧茅廬''常用于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有專長的賢人。因此,與詩句勤

奮、惜時的意思不符。故選C。

13.在學習成果展示活動中,小淳決定朗誦杜甫的《登岳陽樓》,他向你請教這首詩歌

的情感基調,請你結合詩歌內容幫他確定,并說明理由。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環(huán)②,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答案】感情基調:悲傷。詩中寫到親朋好友沒有消息,自己年老多病孤苦伶仃,北方

戰(zhàn)爭還未平息,自己報國無門,靠著欄桿不由傷心流淚,可見詩人當時心情極為悲傷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情感基調把握。作答此題,要明確詩歌大致內容,結合寫作背景

闡明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主旨,據此推斷詩歌的情感基調。

詩歌大意: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像把吳

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

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寫作背景:杜甫57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

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歷三年(768年),

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

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

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丁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孤”字是本首詩的詩眼。頸聯寫出作者政治生活坎河,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老”

且“病”,漂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不知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

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尾聯寫眼望著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卻報國無門的哀傷。因此,整

首詩的感情基調應為悲傷。

14.詩歌閱讀和傳統(tǒng)文化常識。

浣溪沙?

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縹車②,牛衣?服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④,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公元1078年,徐州春旱,太守蘇軾曾率眾求雨??谲嚴p絲所用的器具,紡

車?!跖R拢核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诼疾柘腚S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

隨意。

(1)下列對這首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詞從農村常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

B.上片寫棗花、堞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點染出一幅初夏時節(jié)農村風俗

畫。

C.“村南村北響綴車”通過寫嘈雜的“緘車”聲,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煩躁郁悶之情。

D.上片寫景,重在路途之聲;下片記事,轉寫詞人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動。

(2)這首詞清新樸實,明白如話,“敲門試問野人家”中“試問”兩字就讓詞人形象栩栩傳神。

請賞析本句,分析詞人的形象和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古代,“方”可計量面積,“石”可計量容積,“尋'’可計量長度,“更”可用作夜間計

時。

B.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驚艷世界。如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選擇了

唐代詩人杜甫《月夜憶舍弟》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表現白露時節(jié)。

C.酒杯,在古代有不同的稱謂,如“觥籌交錯”中的“觥”“籌”,"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D.風騷本指《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答案】(I)C

(2)塑造了一個平和謙遜的太守形象;整首詞表達詞人在久旱風雨后看到百姓安居樂業(yè)的

喜悅之情。

⑶C

【詳解】(I)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把握。

C.有誤,“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煩躁郁悶之情”有誤?!按迥洗灞表懣澻嚒钡囊馑际牵杭壹?/p>

戶戶傳出軋軋的綠車聲。緘車之聲喧騰便是蠶鄉(xiāng)豐收的象征,作為此地長官的詞人聽到

這豐收的聲音,內心自然應是雀躍的;

故選C。

(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把握詞人的形象與思想感情。

“敲門試問野人家'’的意思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蘇軾當時是一州

的行政長官,筆下稱當地農民為“野人家”,正出于他當官的口氣。但是“試問”兩字表明

他并沒有什么官氣。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親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門,

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xiāng),能不能給一點茶解解渴呀?形象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

知州形象。這首詞寫初夏(或夏季)時的(鄉(xiāng)村生活)情景。表現出詩人久旱雨后豐收

有盼的喜悅之情(或表現了對人民生活的關心)。

(3)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把握。

C.有誤,籌”是酒籌。酒籌又名酒算、酒枚,古代中國筵席上飲酒?輪謂之一巡,用籌

子記巡數,稱之酒籌。不是酒杯的意思;

故選C。

15.運用策略,感受詩歌。

《春》

艾青

春天了

龍華的桃花開了

在那些夜間開了

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

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著風的

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

而這古老的土地呀

隨時都像一只饑渴的野獸

舐吮著年輕人的血液

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

經過了冰雪的季節(jié)

經過了無限困乏的期待

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

在神話般的夜里

爆開了無數的禧蕾

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

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寫

《土》

曹世武(八歲)

土是花兒成長的家

摸一摸

這個字軟軟的

春天

這個字長出了頭發(fā)

(選自《孩子們的詩》)

策略一?捕捉意象

(1)依據下表,梳理《春》里的意象及其內涵。

意象桃花冰雪、______等

內涵0________交代了桃花開放的歷程與環(huán)境,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悲凄。

【發(fā)現總結】一首詩選用幾個的意象,情感內涵不一定相同。

策略二?朗讀品味

(2)為《土》中的劃線句進行朗讀設計,并說明理由。(參考角度:語速、語氣、重音、

停連等)

策略三?資料助讀

【資料鏈接】

(《春》的)了結處以一種貌似怪誕的問答牽引出讀者更深廣的思索……使這首在

內容上具有明顯時間性的作品具備了跨越時間的藝術魅力。

(《新詩鑒賞辭典》)

小語:《春》用怪誕的方式結尾確實牽引出了更深廣的意味,《土》雖然是小朋友寫的,

結尾好像也給人同樣的感覺。

(3)你贊同小語的說法嗎?請參考【資料連接】,結合具體詩句,闡述你的觀點。

(4)運用以上三個策略后,同學邀你再推薦一個策略來解讀《春》或者《土》?;仡櫟谝?/p>

單元課文,結合某一課文的學習體驗,闡述推薦理由。

活動?探究任務一學習鑒賞2

1.沁園春?雪/毛澤東3

2.周總理,你在哪里/柯巖5

3.我愛這土地/艾青8

4.鄉(xiāng)愁/余光中9

5.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句愛的贊頌/林徽因10

6.我看/穆旦12

【答案】(1)夜晚(墓窟、血跡)寓意春天到來,傳達出作者對希望的美好憧

憬。

(2)示例:“土”字停頓一下、讀出重音,強調土地孕育萬物的重要性,“摸一摸”“軟軟的”

讀得稍慢一些,有一種觸摸后、回味著泥土柔軟的舒適感。

(3)示例:贊同?!洞骸方Y尾的對話指出春“來自郊外的墓窟“,言下之意正是春的到來、

桃花的盛放是因為烈士流血犧牲,表達了作者對烈士的崇敬贊揚與對?希望美好必將到來

的信心。貌似怪誕的問答引發(fā)了聯想,讓讀者明白沒有烈士的舍生忘死就沒有希望與美

好的來臨?!锻痢方Y尾處用字“長出J'頭發(fā)''引發(fā)J’讀者的聯想:春回大地,草木蔥蘢。

結尾通過擬人讓漢字充滿了生命力,傳達出對春天到來的驚喜,讓讀者感到孩子的天真

想象與春天的無比美好。

(4)示例一:我推薦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品詩的方法。在學習《鄉(xiāng)愁》時,老師說詩歌創(chuàng)作于臺

灣和大陸由于政治原因長時間的隔絕,詩人無比思念親人、渴望統(tǒng)一,《春》的結尾處

也提示了創(chuàng)作“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表達作者對烈士犧牲換來祖國之春的贊頌。

示例二:發(fā)揮想象與聯想。在學習《沁園春?雪》時,我們通過想象“山舞銀蛇、原馳蠟

象”的場景感受到了詩人賦予靜止雪原以動感,帶給冰雪天地無限的生機;在讀《土》

時,也可以通過想象土逢春生發(fā),感受花木盛開的美好春天。

【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和內涵。

空一:據題干中的內涵“交代了桃花開放的歷程與環(huán)境,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悲凄”以及詩

句“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著風的,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可知,此詩的意

象除了“桃花”、“冰雪”,還有“夜”;據“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舐

吮著年輕人的血液,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等詩句,可知此詩的意象還有“血跡”“墓窟”,

它們象征著反動派的瘋狂屠殺,象征著黑暗勢力。

空二:《春》是現代詩人艾青于1937年4月,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新詩。這

首詩把烈士的犧牲與春天的到來直接地聯系起來,除了表現出作者對于反動派的瘋狂屠

殺的憤怒和仇恨之外,還表現著一種堅定的信念:光明和新的社會一定會到來。詩一開

始,詩人就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春”,點出了"桃花”:”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這是

實寫,也是虛寫。實寫:五烈士犧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開放。虛寫:"春天”、

“桃花”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光明,象征著新的社會。“桃花”寓意春天到來,傳達出作

者對希望的美好憧憬。

(2)本題考查詩歌的朗誦停頓。

詩歌的朗讀設計可從不同角度展開,如字音、重音、停頓、節(jié)奏、語氣和語調等角度,

結合文本內容、文本的情感有所側重,讀出詩歌的音韻美,讀出詩歌的情感。劃線句子

“土是花兒成長的家,摸一摸,這個字軟軟的“要讀出兒童獨有的天真和好奇,對“土”的

喜愛。

示例:“土”字讀出重音,稍稍停頓,以示強調土地的重要;“摸一摸”讀得慢一些,輕一

些,讀出那種天真、好奇;“軟軟的''要輕快,讀出喜愛的語氣,感受著泥土的柔軟舒適。

(3)本題考查詩歌表達方式。

詩歌的結尾往往令人深思。參考【資料連接工結合具體詩句,闡述對兩首詩結尾方式

和所體現的情感的看法。首先要表明觀點,贊同小語的說法,然后結合兩首詩的結尾方

式和【資料連接】的啟發(fā),分別賞析。

《春》的結尾“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通過對話的方式指出“春”

來自于“郊外的墓窟”。這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這首詩的整個內涵濃縮而成的,起到

了振聾發(fā)瞧的作用。春天的到來,是由千萬烈士的英勇犧牲換來的,這一思想,更集中

地點了出來。通過問答,“牽引出讀者更深廣的思索”,讓詩歌"跨越時間”,讓讀者明白

沒有烈士的舍生忘死就沒有希望與美好的來臨。是烈士的犧牲,換來了“春”的到來,勝

利和希望的到來。

《土》一詩的結尾“春天,這個字長出了頭發(fā)”,透著孩童的童真,讓讀者自然而然展開

聯想:春天來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一派蔥蘢。而且,”這個字長出了頭發(fā)”運用了

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漢字也充滿了生命,仿佛僅從“土”的字面就看到了春的信息,感受

到春天到來的驚喜,讓讀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孩子想象力的豐富美好。

(4)本題考查詩歌的鑒賞策略。

本題已有的三個策略分別是“捕捉意象”“朗讀品味”“資料助讀”,除此以外,還有“感悟

聯想鑒賞詩歌”“煉字鑒賞詩歌”“表達手法鑒賞詩歌”“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鑒賞詩歌”……本題

要求回顧第一單元課文,結合某一課文的學習體驗,推薦一個策略來解讀《春》或者《土》

并闡述推薦理由。

示例:我推薦通過表達手法的鑒賞品味詩歌。在學習《鄉(xiāng)愁》時,我們知道,它采用托

物寄情的表現手法。詩人借用郵票、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