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八年級語文下冊第6單元22禮記二則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
2024春八年級語文下冊第6單元22禮記二則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
2024春八年級語文下冊第6單元22禮記二則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
2024春八年級語文下冊第6單元22禮記二則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
2024春八年級語文下冊第6單元22禮記二則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禮記》二則第22課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答案呈現溫馨提示:點擊進入講評習題鏈接123DC基礎題4D567C答案呈現習題鏈接綜合題89101112131415161718D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A.弗學(fú) 男有分(fèn) 天下為公(wéi)B.嘉肴(yáo) 教學相長(zhǎng) 不必為己(wèi)C.學學半(xiào) 選賢與能(jǔ)貨惡其棄于地也(wù)D.兌命(yuè) 講信修睦(mù)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jīn)【點撥】“矜”同“鰥”,應讀“guān”。????????????D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雖有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3)其此之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賢與能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男有分,女有歸 ____________________

味美?????道理說同“舉”,推舉職分,職守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擇其善者而從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D.力惡其不出于身也【點撥】C項中的“其”為連詞,其他三項中的“其”為代詞。?C???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B.盜竊亂賊而不作C.教然后知困D.貨惡其棄于地也????D【點撥】A項中的“獨”,古義指老而無子,今義指獨自;B項中的“賊”,古義指害人,今義指偷東西的人;C項中的“困”,古義指困惑,今義指困難;D項中的“惡”,古義與今義相同,厭惡?!?.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A.故人不獨親其親B.壯有所用,幼有所長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D.處處志之【點撥】A項中的“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B項中的“壯”“幼”,形容詞作名詞,壯年人,孩子;C項中的“反”,反思,無活用現象;D項中的“志”,名詞作動詞,做記號。?C????6.填空。(1)《雖有嘉肴》中,揭示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雖有嘉肴》中,說明學習和教人之后能讓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學相長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大道之行也》中可以為現在政府任用人才,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所借鑒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中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薄洞蟮乐幸病分信c之意思相近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為己有?!军c撥】(1)句中的重點詞:雖,雖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2)句中的重點詞:是故,所以;困,困惑。(3)句中的重點詞:貨,財物;惡,厭惡;于,在;不必,不一定。(一)閱讀《雖有嘉肴》,完成下面練習。8.文章集中論述了______與______的關系,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教學教與學互相促進9.“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同點:前者說明了“教”和“學”的相互關系——兩者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后者則只說明了“教”對“學”的促進作用,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兩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后者是作為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中心論點的,兩者是主從關系。【點撥】先根據“教學相長”與“學學半”兩者各自的意思來分析,“教學相長”是指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學學半”的意思是“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從中可知,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相長”強調“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學學半”僅強調了“教”對“學”的促進作用,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再聯系全文內容來分析,易知“教學相長”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學學半”是用來證明中心論點的引用論據,兩者是主從關系。(二)閱讀《大道之行也》,完成下面練習。10.寫出“大同”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11.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結合文中的語句,試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军c撥】由“故人不獨親其親……皆有所養(yǎng)”可分析概括出: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由“男有分,女有歸”可分析概括出: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由“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可分析概括出: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講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獨親其親 _____________________(3)盜竊亂賊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民大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同學們看《典中點》第110頁第12-14題。培養(yǎng)????以……為親興起同“悅”,高興,喜悅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2)明日,秦人皆趨令?!军c撥】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重點詞語要翻譯準確。(1)句,行,施行;為,是;公,公共的。(2)句,明日,第二天;皆,都;趨,遵循,遵守。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第二天,秦國人都遵守新法了。14.請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簡要分析推行新法后秦國的社會面貌是否符合“大同”社會的理想。示例:符合?!炯住课闹姓J為“大同”社會的天下是公共的。人們都為公共利益著想,推舉賢能的人來管理社會事務,人與人之間講信用,保持和睦友善。秦國在商鞅變法十年后,“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即路上沒有人將別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山林里也沒了盜賊,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為國作戰(zhàn),不敢為私利爭斗,鄉(xiāng)村、城鎮(zhèn)安定太平。【點撥】根據【甲】文可知,“大同”社會的天下是公共的,“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根據【乙】文可知,秦國在商鞅變法十年后,“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據此作答即可。15.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食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3)俱__________ (4)但__________請同學們看《典中點》第110頁第15-18題。吃飯這一起只【點撥】食,根據句意“我曾經整天不吃飯”可知是“吃飯”的意思;是,古今異義詞,根據句意“這留存的不是不充實的內心”可知是“這”的意思;俱,根據句意“雖然他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可知是“一起”的意思;但,與“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中的“但”意思相同,只。1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然則但求放心,可不必于學問乎?(2)何其不同邪?既然這樣,那么只尋求喪失了的善心,就沒有必要學習求問了嗎?怎么那樣不同呢?【點撥】(1)句中的重點詞:然則,用在句子的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么……”;但,只;放心,喪失了的善心;學問,學習求問。(2)句中的重點詞:何其,副詞,怎么那樣;邪,疑問語氣詞,呢。17.下面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既求“放心”,也求“學問”,二者都很重要。B.本文通過寫兩個人學弈的事,論述了“求其放心”的重要性。C.文末的“然但知求放心,而未嘗悉雁行之勢,亦必不能從事于弈”論證了學習求問的重要性。D.本文論述了仁義和禮法不學習也能清楚的道理。D【點撥】D項,由“夫仁與禮未有不學問而能明者也”可知,仁義和禮法需通過學習求問才能清楚。故選D項。18.本文與《雖有嘉肴》皆論述了學習之道,兩文運用的論證方法有何異同?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說明。相同點:兩文均運用了引用論證。本文引用了孔子和孟子之言,《雖有嘉肴》引用了《兌命》中的“學學半”。不同點:本文還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