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試題(政治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1頁
大學試題(政治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2頁
大學試題(政治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3頁
大學試題(政治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4頁
大學試題(政治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大學試題(政治學)-毛澤東思想概論筆試(2018-2023年)真題摘選含答案(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卷I一.參考題庫(共30題)1.政治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有()A、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B、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C、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D、完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2.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lián)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據(jù)此,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經濟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設想,這些設想包括()A、兼顧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三者的關系B、企業(yè)要建立“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管理制度C、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方面的積極性,適當擴大地方的權力3.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4.1956年4月和5月毛澤東前后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做了《論十大關系》報告,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明確提出以()為鑒,獨立自主的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A、美國B、共產國際C、歷史經驗D、蘇聯(lián)5.鄧小平理論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A、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B、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C、怎樣建設黨D、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6.如何把握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7.有關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正確認識是()A、是對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tài)的一種反映B、是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必然結果C、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D、是在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突出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相互作用而趨向于形成多極格局的一種發(fā)展趨勢8.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提出了()的外交戰(zhàn)略,共同對付蘇聯(lián)霸權主義A、一條線B、一邊倒C、不結盟D、另起爐灶9.2005年4--5月間,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邀請臺灣主要政黨的黨主席率團訪問大陸,開展兩岸政黨交流與對話。他們是()A、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B、親民黨主席宋楚瑜C、民進黨主席游錫堃D、新黨主席郁慕明10.黨的_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A、十三屆三中全會B、十三屆四中全會11.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有哪些?12.經濟增長的速度、比例、效益的相互關系是()A、速度是前提B、比例是必要條件C、效益是中心D、速度是中心E、比例是中心13.“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14.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反“臺獨”斗爭的總方略是()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B、寄希望于臺灣人民C、絕不承諾放棄武力D、文攻武備15.新的社會階層在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方面作用較小。()16.如何正確認識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17.人民軍隊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A、重要力量B、基本力量C、領導力量D、保障力量D.科技化18.黨的八大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是()A、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B、既反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C、調整、鞏固、充實、提高D、以工業(yè)為主導,以農業(yè)為基礎19.材料8: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以進口激增對其國內產業(yè)造成嚴重損害為由,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蔥、生草菇和藺草席等三種農產品實行200天緊急限制進口措施,即一旦這三種農產品的進口量超過最高限度,日方對其征繳的關稅率將從現(xiàn)行的3%、4.3%和6%提高到256%、266%和106%。" 材料9:我國決定,自2001年6月22日起,對原產于日本的汽車、手持和車載無線電話機、空調機加征稅率為100%的特別關稅。 根材料8、9,試述日本向中國挑起貿易爭端的原因。20.江澤民指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里,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斗目標的最高綱領?!边@兩個綱領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tǒng)一,就是()A、堅持理想和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B、堅持方向和道路的統(tǒng)一C、堅持不斷發(fā)展和發(fā)展階段的統(tǒng)一D、堅持革命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的統(tǒng)一2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繼續(xù)回答了一系列重大問題,歸納起來就是深化了()A、對中國共產黨黨建規(guī)律的認識B、對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C、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D、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22.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確定的發(fā)展國民經濟的方針是()A、建設規(guī)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B、以工業(yè)為主導,以農業(yè)為基礎C、中國社會主義經濟三個“主體”和三個“補充”的構想D、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23.鄧小平關于對外開放的理論和政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24.統(tǒng)籌兼顧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講究工作方法,做到()A、既要總攬全局、統(tǒng)籌規(guī)劃B、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C、尤其要抓住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D、對主要工作和突出問題要著力推進,重點建設25.我們國家的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A、基本制度B、基本理論C、基本理想D、基本原則26.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xiàn)()。A、民族獨立B、人民解放C、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D、共同富裕27.下列不屬于近代中國革命根本任務的是()A、建立人民民主專政B、推翻帝國主義C、推翻官僚資本主義D、推翻封建主義28.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其性質應該是()。A、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B、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方式的改變C、社會主義原有體制的修補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變革29.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主要為()服務。A、祖國統(tǒng)一B、經濟建設C、依法治國D、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30.對于政府在我國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有種觀點認為,政府的角色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種觀點()A、全面看到了政府的宏觀調控的職能B、體現(xiàn)了我國原有經濟體制的重大弊端C、實質上就是主張政企不分D、忽視了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卷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A,B,C,D2.參考答案:A,B,D3.參考答案: 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毛澤東以中國實踐為基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全面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并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第一,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它們不但表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始終,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第二,系統(tǒng)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適應條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對抗性而是非對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思想。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它的解決可以依靠社會主義自身的力量,通過對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進行調整得到解決。第四,在闡明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狀況和性質的基礎上,毛澤東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矛盾。指出我國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即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同時他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了這一理論,為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一,判斷一種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是否相適應,要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適應當時當?shù)厣a力的要求,能否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第二,在社會主義社會依然有解放生產力的問題,從而為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三,把社會主義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統(tǒng)一起來。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途徑是發(fā)展生產,為此,必須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第四,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矛盾的途徑是改革。鄧小平從歷史經驗教訓出發(fā),找到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4.參考答案:D5.參考答案:B6.參考答案:主要內容: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2.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3.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的理論4.政策和策略的理論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6.黨的建設理論歷史地位:(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2)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3)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7.參考答案:A,B,C,D8.參考答案:A9.參考答案:A,B10.參考答案:B11.參考答案: 1.堅持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2.采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進行改造。12.參考答案:A,B,C13.參考答案: “四個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并形成“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這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14.參考答案:D15.參考答案:錯誤16.參考答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是毛澤東1938年在題為《論新階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稱之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實踐證明,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離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引,我們的實踐就會陷入盲目性,我們的事業(yè)就會遭受挫折和失??;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精神力量;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境界。17.參考答案:A18.參考答案:B19.參考答案: 日方此舉嚴重背離了它一貫主張的貿易自由化原則,而它援引WTO的有關規(guī)定對我產品設限的借口也是站不住腳的。 其原因有二: 一是政治因素。日本參議院選舉在即,執(zhí)政的自民黨打著“限制中國農產品出口以保護本國農民利益”的旗號,目的是為了拉農民的選票。 二是經濟因素。日方之所以采取這種不公正的做法,歸根結底在于目前其國內經濟不景氣,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20.參考答案:A,B,C,D21.參考答案:D22.參考答案:B23.參考答案: ⑴毛澤東:毛澤東就指出,中國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中國與世界緊密聯(lián)系的事實,也是我們的立腳點。⑵鄧小平:鄧小平十分重視對外開放的問題,多次論述了對外開放的重要性。24.參考答案:A,B,C,D25.參考答案:A26.參考答案:C27.參考答案:A28.參考答案:A29.參考答案:B30.參考答案:B,C,D卷II一.參考題庫(共30題)1.為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的是建立了()A、國家資本主義經濟B、私人資本主義經濟C、個體經濟D、國營經濟2.判斷改革開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是什么?提出這一標準有什么意義?3.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4.必須堅持()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A、科學發(fā)展B、改革開放C、民主法治D、以人為本5.進一步分析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6.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必須始終放在首位的是()A、思想建設B、組織建設C、作風建設D、政治建設7.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中國共產黨必須增強()。A、憂患意識B、創(chuàng)新意識C、宗旨意識D、使命意識8.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要實現(xiàn)對同盟者的領導必須具備的條件有()A、率領同盟者向著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B、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對同盟者實行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政策C、對同盟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給予政治教育D、對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策略原則9.鄧小平理論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這是因為:()A、它遵循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B、它堅持了社會主義制度和根本任務C、它遵循了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總規(guī)律D、它遵循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三個有利于標準”10.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江澤民強調要從當前的、現(xiàn)實的、已經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實際出發(fā),思考問題,概括出“三個著眼于”()A、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B、著眼于經濟全球化的大局C、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D、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1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成分主要有()A、國營經濟與合作社經濟12.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經濟基礎是()。A、社會主義生產資料的公有制B、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C、存在舊的社會分工,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D、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商品經濟13.2003年7月1日,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方面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啟示,主要是()A、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B、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汲取世界先進文化的成果C、最廣大人民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動力和源泉D、必須在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14.建國初期開展的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運動是()A、三反五反B、農業(yè)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15.鄧小平理論始于毛澤東,成于鄧小平。1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依據(jù)()A、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B、我國生產力還不夠發(fā)達C、一大二公三純不適合我國D、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發(fā)展社會主義服務17.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A、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zhàn)略目標和任務B、適應我國發(fā)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C、抓住機遇、搶占未來發(fā)展制高點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8.當今時代的主題是()A、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B、戰(zhàn)爭與革命C、和平與發(fā)展D、經濟全球化19.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或和諧社會建設的主要民生問題是指()A、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B、就業(yè)、收人分配C、社會保障D、社會管理20.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關系是()A、堅持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C、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統(tǒng)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實踐中D、堅持改革開放是立國之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強國之路21.公民道德建設中的著力點,即我們常說的“三德”建設是指()A、政治品德、經營道德、思想品德B、社會公德、思想品德、職業(yè)道德C、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D、思想品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22.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逼湓蛑饕牵ǎ〢、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zhí)政黨B、黨的工作方式發(fā)生了變化C、全國大陸即將解放D、中國將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yōu)樯鐣髁x社會23.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zhàn)略思想的領導人是()A、鄧小平B、毛澤東C、江澤民D、胡錦濤24.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都是以生產力的發(fā)展為前提的,但這些社會的生產關系最終又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而被淘汰。而社會主義比其他社會形態(tài)優(yōu)越的地方,就在于()A、它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B、它體現(xiàn)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C、它創(chuàng)造了比任何制度都燦爛的物質和精神文明D、它能打破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25.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首先在農村拉開序幕,農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廢除人民公社B、改革人民公社C、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D、建立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為主,統(tǒng)分結合、雙層經營的新型集體所有制2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過程包括()A、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B、有計劃的商品經濟C、計劃與市場內在的統(tǒng)一D、社會主義可以實行市場經濟27.關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表述不正確的是()A、二者是中國革命進程必經的兩個階段B、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C、二者可以同時進行,“畢其功于一役”D、二者體現(xiàn)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辯證統(tǒng)一28.鄧小平歷來十分重視農業(yè)問題。他強調指出:“農業(yè)是根本,不要忘掉”?!稗r業(yè)搞不好,工業(yè)就沒有希望,吃、穿、用的問題也解決不了”。他告誡我們:90年代經濟如果出問題,很可能出在農業(yè)上;如果農業(yè)出了問題,多少年緩不過來,整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全局都要受到嚴重影響?!边@些話指出了()A、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第一產業(yè)B、農業(yè)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C、農業(yè)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起主導作用D、農業(yè)是經濟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2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這是因為()A、都堅持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具有完全一樣的思想和信仰B、都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C、都堅持在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完全相同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D、都站在無產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具有完全相同的價值取向30.“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形成與發(fā)展的客觀依據(jù)是()。A、從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主題的實際出發(fā)提出的B、從世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并存的實際出發(fā)提出的C、從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這個實際出發(fā)提出的D、從港、澳、臺的歷史和現(xiàn)實出發(fā)提出的卷I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D2.參考答案: 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把“三個有利于”作為根本判斷標準,人們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一切符合這個標準的東西,都應當大膽采用,對于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都應當大膽吸收和借鑒;而一切違背這個標準的東西,不管它看起來多么“正確”、多么“革命”,都應當大膽加以革除。(2)“三個有利于”標準排除了離開生產力標準抽象爭論姓“社”姓“資”的教條主義干擾,對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3.參考答案: 1,改革不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而是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具體體制。制度和體制并不等同,兩者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同一種制度可以有不同體制。在改革開放之初,針對一些人因為我們多年來在極左路線影響下導致的嚴重后果而懷疑甚至否定社會主義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