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_第1頁
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_第2頁
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_第3頁
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_第4頁
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河南省周口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19分)

(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和諧的氣氛是大觀園詩社的顯著特點,其中寄寓著作者曹雪芹對理想的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

先說平等的態(tài)度。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凹晶館聯(lián)句中有“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之句,恰可以用來概括詩社成員在詩社活動和詩作評論上平等的態(tài)度。詩社中多次通過“拈鬮”一類的形式來決定限韻和詞調(diào)。如第三十七回初結海棠社詠白海棠時,迎春抽出一本詩集“隨手一揭,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即“遞與眾人看了,都該作七言律”。又讓一個丫頭隨便說出一個字來決定韻部,那丫頭正倚在門上,就說了一個“門"字。迎春又命這一丫頭從韻部匣子這一韻部中隨手拿出四塊來,遂以“盆”“魂"“痕”“昏"四字和“門”字為韻腳?!澳轸b"這一形式雖不科學,但卻體現(xiàn)了“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為后邊評詩的公正奠定了基礎。

次說民主的原則。在始結海棠社時,寶玉就率先提出:“這是一件正經(jīng)大事,大家鼓舞起來,不要你謙我讓的。各有主意自管說出來大家平章。"接著他又點名鼓勵說:“寶姐姐也出個主意,林妹妹也說個話兒。”于是寶釵說:“你忙什么,人還不全呢。"議事要待“人全”,也是民主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可以說是在詩社創(chuàng)建之初,就是充滿民主氣氛的。后來因林黛玉偶然作《桃花行》,大家“稱贊不已",于是大家議定改為“桃花社”,林黛玉就為社主。林黛玉此時雖被推為社主,但當次日擬題時她提議“大家就要桃花詩一百韻"時,寶釵卻道“使不得,從來桃花詩最多,縱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這一首古風,須得再擬”。可見即便有了“社主",事情怎么辦,還得大家說了才算,其民主風氣之濃,亦可見一斑。

再說公平的價值尺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價值尺度客觀公正,是大觀園詩社一大特色。初結海棠社時,寶玉即提議讓“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的李紈“評閱優(yōu)劣",得到大家的贊同,這就首先從“人事”安排上決定了評詩的客觀公正。詠白海棠的詩,眾人都說黛玉的為上,可李紈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深厚,終讓蘅稿",得到探春的贊同,眾人亦再無異議,足見公平之外,李紈確能作到客觀公正,不講情面。又如眾人作《螃蟹詠》,大家雖推寶釵之作為絕唱,但又指出其“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足見評價既公正,又有分寸。

這里沒有勾心斗角,也沒有“文人相輕"的傳統(tǒng)惡習,有的是相互之間的衷心贊美和欣賞,這在詩社活動中處處可見。正因為大觀園詩社具有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和公平的價值尺度,因而詩社自始至終都是人人心情舒暢,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摘編自楊安政、韋愛萍《紅樓詩社——曹雪芹理想的社會模式》)

材料二:

大觀園的六次詩社中有三次是用抓鬮的方式?jīng)Q定詩詞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韻腳,第一次詠白海棠、第五次詠柳絮詞、第六次中秋聯(lián)句??此茻o心隨意,卻透露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只能隨波逐流。

最后一次中秋聯(lián)句時,湘云就感慨,“偏又是十三元了”。一個“偏"字,一個“又”字提醒著讀者這個“元"韻再次出現(xiàn)了。上一次寫詩押“元”韻,是第一次詠白海棠。紅樓詩社,始于“元"韻,而終于“元”韻,偶然隨意之下,都是躲不過的輪回,逃不脫的悲慘命運,生命的軌跡不知不覺間畫了一個圓,起點也是終點?!安萆?蜿蜒曲折,“灰線”時隱時出,但卻把開始與終點相連接。群芳們在白海棠詩中隱隱透露出的悲涼之氣,在詠柳絮詞中依然縈繞不散,悲劇意味更加濃郁。悲劇始終不可逃脫,兜兜轉轉,繞來繞去,最終都會走向開始早已設定好的結局。

白海棠的純潔嬌艷,卻擋不住秋風秋雨,“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菊花的傲霜高潔,卻擋不住季節(jié)的輪回,“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梅花的紅艷倔強,卻擋不住命運的無常,“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桃花的嬌柔鮮妍,卻經(jīng)不起風雨的摧殘,“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柳絮的潔白輕盈,卻經(jīng)不住人世的生離死別,“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離開了紅樓詩社,迎春是懦弱的,惜春是孤介的,探春是功利的,李紈是枯槁的,湘云是憨傻的,寶釵是無情的,黛玉是愛哭的。但是在詩社里她們都綻放出了滿身光華,展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不只有悲劇的陰翳與無奈。

紅樓詩社的六次活動,經(jīng)歷了成立、興盛、衰亡的過程。所有的主題無一不透露著“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的宿命思想。詩社的興亡,是大觀園興亡的縮影,是整個賈府興亡的縮影,是曹雪芹尋求出路希望的破滅。曹雪芹無奈地發(fā)現(xiàn),即使自己已經(jīng)意識到家族在一步步走向衰亡,自己也清晰地看到了社會的黑暗腐朽,也努力嘗試了各種辦法去改變?nèi)ヅまD,最后卻發(fā)現(xiàn)只剩下了一聲嘆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曾經(jīng)庇護自己的大廈轟然倒塌。

(摘編自侯莉《詩社在<紅樓夢>中的三重哲學意味》)

材料三: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崩罴w道:“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nóng)’,再無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睂氂竦溃骸熬邮?、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這里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芭蕉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來?!北娙寺犃硕夹ζ饋怼L酱阂蛐Φ溃骸澳銊e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shù)拿捞柫恕?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大家聽說,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頭方不言語。

(摘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1.下列對大觀園詩社活動的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A.林黛玉因偶作《桃花行》而成為桃花社社主,但其“要桃花詩一百韻”的提議卻遭到寶釵反對,可見詩社民主風氣濃厚。

B.眾人都認為寶釵的《螃蟹詠》是絕唱,但李紈并不認同,她認為此作“諷刺世人太毒了些",可見詩社價值尺度的客觀公正。

C.大觀園的六次詩社中,詩社成員特意安排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寫詩都押“元”韻,是為了告訴讀者悲劇始終不可逃脫的道理。

D.詩社是曹雪芹營造的理想國度,它有力地庇護著人物和作者,使之遠離現(xiàn)實悲劇,實現(xiàn)精神自由,展示生命華彩。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結海棠社詠白海棠,但兩者的目的不同,材料一為了突出詩社具有平等、民主、公平的特點,材料二為了突出詩句透露出的悲涼之氣。

B.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用“抓鬮"的方式?jīng)Q定詩詞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或韻腳,材料一體現(xiàn)了平等思想,即資源平等、能力平等,材料二突出個體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

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詩社與大觀園的關系,材料一認為大觀園中歡樂和諧的氣氛得益于詩社另外的三大顯著特點,材料二認為詩社的興亡是大觀園興亡的縮影。

D.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認為詩社寄寓了曹雪芹深層次的思考,材料一認為詩社是曹雪芹對理想的社會模式的思考,材料二認為詩社體現(xiàn)了曹雪芹對黑暗社會的深思。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紅樓詩社活動的主題以花卉植物為主,以第三十七回的海棠開篇,既而分別以菊花、梅花、桃花為題,最后以第七十回的柳絮收束,突顯出了女子詩社的特點。

B.由第四十九回的“割腥啖膻”引出了第五十回的“爭聯(lián)即景詩",由大俗到大雅,最后由寶玉乞紅梅及寶琴、李紋、邢岫煙的三首紅梅詩收束,將活動推向新階段。

C.第三十七回迎春令丫鬟點了一支“夢甜香”,在第七十回填柳絮詞時紫鵑也點燃了一支“夢甜香",雖香名相同,但眾人心境已大不相同,昭示一切如煙如夢散去無痕。

D.第三十七回擬菊花題最有詩情的史湘云和林黛玉參與其中,第七十六回“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時,唯有湘云與黛玉在凹晶館聯(lián)句,此兩人見證了詩社的開啟與結束。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藝術。

5.材料二認為讀者可以從紅樓詩社中感受到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同時也可以看到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請結合材料三中探春或黛玉的別號,對此作簡要分析。探春——蕉下客黛玉——瀟湘妃子

二、古代詩文閱讀

(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題。

材料一: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饼R王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王令群臣獻計。上柱國子良入見,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諸侯。"子良出,昭常入見,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闭殉3觯磅幦胍?,曰:“不可與也。雖然,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天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獻地于齊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愿待戰(zhàn)。"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懷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庇⑼踝又趪摺U仰略唬骸巴跖c太子俱困于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齊得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齊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

6.材料一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王乃遣A子良北B獻地于齊C立昭常D為大司馬E使守東地F又遣景鯉G西索H救于秦。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與,意指給,給予,同《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的與”字含義相同。

B.玉聲,似玉相擊之聲,引申為美妙的聲音。這里是對楚襄王言語的敬稱。

C.“乃歸子"的“歸”指讓……回去,與《蜀道難》“使人聽此凋朱顏"的“凋”字用法相同。

D.倍,指違背。跟《鴻門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義相同。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懷王死后,在齊國做人質的楚國太子向齊王請辭回楚國,但齊王阻擾,提出放歸條件,楚太子采納了慎子的建議,答應了齊王的條件。

B.楚太子回國繼位,齊王派使臣來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獻地,向群臣問計,集思廠益,最后解除了危機,說明楚襄王善納言。

C.子良告訴齊王此行受王命來獻地。昭常假托王命駐守獻地。秦軍壓境并指責齊國行為不當,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齊軍決戰(zhàn)。最終楚國不戰(zhàn)保全東地。

D.材料一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應獻地給齊國。材料二表述齊王放歸楚太子是因為怕空有人質,還在天下落下個不義之名。

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

②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

10.楚襄王不愿獻地給齊王,向子良、昭常、景鯉三人問計,三人在割讓東地的問題上有何不同意見請簡要說明。

(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歐,完成下面的小題。

放言五首①(其三)

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②。

試玉要燒三日滿③,辨材須待七年期④。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雜興八首(其三)

顧嗣協(xié)

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

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舍長以就短,智高難為謀。

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注釋】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貶江陵,寫了五首《放言》詩;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②鉆龜、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兩種方式。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等人造作流官,說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懼,外出追難。后來成王發(fā)現(xiàn)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來,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④王莽:漢元帝皇后侄,后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

1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詩首聯(lián)設置懸念,說要贈人一個判斷真假的方法,卻不正面說明,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百洝弊謴娬{(diào)此法乃經(jīng)驗之談。

B.白詩充滿了對朋友的勸慰之情,也含蓄地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以及對自身遭遇的憤憤不平,并堅信自己與友人的冤情終會昭明。

C.顧詩用語淺近、如話家常,卻表現(xiàn)出作者思維的深刻與縝密,詩中闡釋的道理頗具思辨性和開放性。

D.兩首詩都以議論說理為主,富有理趣,體現(xiàn)了詩人對世事的洞察。兩詩結尾處均未點破觀點,富有情味,讓人思而得之。

12.古詩中蘊含的人才觀往往豐富而深刻,請分別概括以上兩首詩的人才觀,并簡要分析兩首詩是如何表達人才觀的。

(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閱讀下面的明代詩歌,完成問題。

文士二首

陶安

其一

文士甘藜藿,林棲閱歲華。

一衾春自足,千駟我何加?

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釣槎。

今朝煙火晚,帶露采松花。

其二

文士經(jīng)綸學,時來志或酬。

玉堂①清不夜,金鑒②照千秋。

白發(fā)憂民瘼,丹心為國謀。

所期功業(yè)盛,富貴一浮漚③。

【注釋】①玉堂:官署名,此處指翰林院。②金鑒:指對人進行諷喻的文章與書籍。③浮漚:泡沫。

13.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駟我何加"“富貴一浮漚”雖修辭手法不同,但都表現(xiàn)出讀書人對富貴生活的蔑視。

B.“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擬人手法描寫文士的居住環(huán)境,“欺”字有“欺負、欺侮"之意。

C.“丹心為國謀”指文士一心為國謀劃,其中的“丹心"運用典故,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

D.兩首詩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堅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賴外部條件,堅守志向才能實現(xiàn)抱負。

14.兩首詩分別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種生活模式,每一種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有其艱辛和不易,請選擇其中一首詩歌并結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15.(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死是人生大事,面對生死,陶淵明和王羲之不約而同地否定了莊子的觀點。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用“”否定了莊子“乘彼白云,歸于帝鄉(xiāng)"的幻想。王羲之則在《蘭亭集序》中用“___,”告訴世人,莊子的說法是虛妄之談。

(2)姜夔《揚州饅》中“"與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用筆相似,都以草木的繁盛反襯城市的荒涼衰敗。

(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僅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載著無盡的漂泊之苦、思鄉(xiāng)之情或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如“___,___”。

(4)錢塘江和錢江潮是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會徽的核心形象,柳永在《望海潮》中用“,"兩句直接描寫了錢塘江的澎湃與浩蕩。

(5)唐代名臣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_____________”兩句,指出歷代君王創(chuàng)立基業(yè)時大多能兢兢業(yè)業(yè),但能夠堅持到底的很少。

(6)學校里的國學愛好者計劃組建國學研習社團,征集社團名稱,要求在課文《十二章》中選取兩個字。你會選擇“"二字,依據(jù)的是“___,”兩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

(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說起象牙,大家想到了什么?象牙制品?偷獵?

()一般而言,象牙幾乎會伴隨著象的一生,成為最忠誠的記錄者。一項發(fā)表在《科學》上的研究就從一根1.7米長的象牙入手,為我們演繹了一部“冰河時期一只猛犸象的生死之旅"的連續(xù)劇。

研究人員通過激光在象牙生長層上進行取樣分析,將同位素分布情況與地質圖進行比較,并從發(fā)現(xiàn)猛犸象遺骸的位置進行回溯,通過算法繪制出了這頭猛犸象最有可能走過的路線:年輕時,這頭公象的足跡遍布育空河流域和廣闊的阿拉斯加內(nèi)陸,它有規(guī)律地進行重復的長途旅行,這和現(xiàn)代象群的遷徙行為十分類似,預示著年輕的猛犸象或許是隨著象群進行遷徙的。①在大約16歲左右,②因為象牙中多樣化的同位素模式,③研究人員發(fā)覺它離開了象群。④開始自由遷移,⑤這個階段維持了10年之久。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這頭公象的活動范圍驟然變小,縮小到了北極圈內(nèi)阿拉斯加北部海岸附近,并在這里結束了自己不算太長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象牙底部記錄了一種獨特的同位素模式——δ13C減少,而δ15N大幅增加,這被認為是哺乳動物饑餓的明顯標志,說明饑餓可能是導致這頭公象死亡的最終原因。

16.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其實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B.其實,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C.然而,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D.然而,比起被打磨加工成工藝品,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17.文中粗線句有三處存在語病,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陽光正好暖和,絕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帶來一股幽遠的淡香;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nèi)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時鑒賞。

作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tài);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么就穿什么;你盡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這樣的自由頂好是不要約伴,只許你獨身。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里跳動,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18.句式的靈活使用可讓文字表達更靈動優(yōu)美。請對粗線句進行賞析。

19.使用標點與否,可以流出不同的情緒,蕩出不同的節(jié)奏。原文句與“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長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何句表達效果更好?請簡要賞析。

20.詞語感彩的變化可產(chǎn)生特殊的表達效果,請賞析加點詞“縱容"的妙處。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C

4.①論證結構及思路: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總論點,大觀園詩社的特點寄寓了曹雪芹對理想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后從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入手分析,最后總結點明詩社的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詩社的和諧氣氛,即詩社是曹雪芹的理想社會。②論證方法:材料一多采用舉例論證,選取《紅樓夢》中的典型例子,有理有據(jù),加強論證的力度。③論證語言:準確連貫又鮮明生動。

5.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別號隱匿了人物的悲劇命運。如“蕉中鹿”常用以比喻世事真假錯雜變幻無定,暗示了探春的幸福如夢幻泡影,最后孤身遠嫁他鄉(xiāng)(或:鹿的結局就是探春的結局,她就是那頭被人追逐、被人打死的鹿,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她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以悲劇告終;黛玉戲謔說將探春做成鹿脯來吃,與其不能自主、任人宰割的悲劇命運恰有巧合);又如“瀟湘妃子"暗示了黛玉以淚洗面、淚盡而亡的悲劇命運。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二人在取別號時,引經(jīng)據(jù)典(如“蕉下客”脫胎于“蕉葉覆鹿"的典故,“瀟湘妃子”脫胎于“娥皇女英灑淚成斑"的典故),別致有趣,展示其博聞和文才。

【知識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點、論證方法;論據(jù)支撐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nèi)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qū)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3)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nèi)容表達的細微差別。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題,需在平時的學習中掌握常見的論證方法,答題時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具體判斷運用了什么論證手法,再組織語言作答。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nèi)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李紈并不認同"錯誤,根據(jù)原文“大家雖推寶釵之作為絕唱,但又指出其……”可知,李紈也認同寶釵的作品為絕唱,只不過還存在“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的問題。C.“詩社成員特意安排”有誤,原文為“偶然隨意之下"。D.“它有力地庇護著人物和作者,使之遠離現(xiàn)實悲劇”錯誤。從材料二看,并非“有力地庇護",并未能使之“遠離現(xiàn)實悲劇”。故答案為:A。

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B.“資源平等、能力平等"錯誤,應是“機會平等”。故答案為:B。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論證詩社三重哲學意味中的“人生如夢"意味,材料提到“看似無心隨意,卻透露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只能隨波逐流”“偶然隨意之下,都是躲不過的輪回,逃不脫的悲慘命運,生命的軌跡不知不覺間畫了一個圓,起點也是終點"“最終都會走向開始早已設定好的結局”等等。A.強調(diào)詩社以花卉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體現(xiàn)“物我合一"的哲學意味;B.強調(diào)詩社融合了“大俗”與“大雅",無法體現(xiàn)“人生如夢”;D.陳述湘云、黛玉參與詩社的事實,并未體現(xiàn)人生如夢的意味。故答案為:C。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的能力。從論證結構及思路來看:材料一共有五段,第一段,由“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和諧的氣氛是大觀園詩社的顯著特點,其中寄寓著作者曹雪芹對理想的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可知,先提出總論點,大觀園詩社的特點寄寓了曹雪芹對理想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第二到四段,由“先說平等的態(tài)度”“次說民主的原則"“再說公平的價值尺度”可知,從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入手分析;第五段,由“正因為大觀園詩社具有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和公平的價值尺度,因而詩社自始至終都是人人心情舒暢,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可知,總結點明詩社的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詩社的和諧氣氛,即詩社是曹雪芹的理想社會。據(jù)此分析可知,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從論證方法來看:結合“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凹晶館聯(lián)句中有‘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之句”“在始結海棠社時,寶玉就率先提出……"等分析可知,材料一多采用舉例論證,選取《紅樓夢》中的典型例子,有理有據(jù),加強論證的力度。從論證語言來看:由“這里沒有勾心斗角,也沒有‘文人相輕’的傳統(tǒng)惡習,有的是相互之間的衷心贊美和欣賞,這在詩社活動中處處可見”“事情怎么辦,還得大家說了才算,其民主風氣之濃,亦可見一斑"可知,“處處”等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詠白海棠的詩,眾人都說黛玉的為上,可李紈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深厚,終讓蘅稿’,得到探春的贊同",引用原文中的話,絲毫不見生硬,表達連貫又鮮明生動。

故答案為:①論證結構及思路: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總論點,大觀園詩社的特點寄寓了曹雪芹對理想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后從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入手分析,最后總結點明詩社的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詩社的和諧氣氛,即詩社是曹雪芹的理想社會。②論證方法:材料一多采用舉例論證,選取《紅樓夢》中的典型例子,有理有據(jù),加強論證的力度。③論證語言:準確連貫又鮮明生動。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題引導學生從分析材料三中的“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以及“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這就要求學生能夠解讀出“別號”對人物悲慘命運的暗示意義以及其所呈現(xiàn)的生命光彩,引導學生真正掌握《紅樓夢》中的核心人物和核心情節(jié)。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別號隱匿了人物的悲劇命運。結合“群芳們在白海棠詩中隱隱透露出的悲涼之氣,在詠柳絮詞中依然縈繞不散,悲劇意味更加濃郁。悲劇始終不可逃脫,兜兜轉轉,繞來繞去,最終都會走向開始早已設定好的結局"分析,《紅樓夢》中的人物悲劇意味濃郁,悲劇始終不可逃脫,有著陰翳與無奈。如探春的別號“蕉中鹿”,“蕉中鹿"常用以比喻世事真假錯雜變幻無定,暗示了探春的幸福如夢幻泡影,最后孤身遠嫁他鄉(xiāng)(或:鹿的結局就是探春的結局,她就是那頭被人追逐、被人打死的鹿,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她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以悲劇告終;黛玉戲謔說將探春做成鹿脯來吃,與其不能自主、任人宰割的悲劇命運恰有巧合);又如“瀟湘妃子”的別號,因“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此別號暗示了黛玉以淚洗面、淚盡而亡的悲劇命運。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由“但是在詩社里她們都綻放出了滿身光華,展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不只有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可知,探春與黛玉在取別號時,引經(jīng)據(jù)典(如“蕉下客"脫胎于“蕉葉覆鹿”的典故,“瀟湘妃子"脫胎于“娥皇女英灑淚成斑”的典故),別致有趣,展示其博聞和文才。故答案為: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別號隱匿了人物的悲劇命運。如“蕉中鹿"常用以比喻世事真假錯雜變幻無定,暗示了探春的幸福如夢幻泡影,最后孤身遠嫁他鄉(xiāng)(或:鹿的結局就是探春的結局,她就是那頭被人追逐、被人打死的鹿,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她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以悲劇告終;黛玉戲謔說將探春做成鹿脯來吃,與其不能自主、任人宰割的悲劇命運恰有巧合);又如“瀟湘妃子”暗示了黛玉以淚洗面、淚盡而亡的悲劇命運。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二人在取別號時,引經(jīng)據(jù)典(如“蕉下客"脫胎于“蕉葉覆鹿”的典故,“瀟湘妃子"脫胎于“娥皇女英灑淚成斑”的典故),別致有趣,展示其博聞和文才。

【答案】6.CEF

7.A

8.C

9.①(您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

②(如果)楚都另立一王,我們可以趁機和新王作交易。【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0.子良建議要割地。若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盟;昭常建議不能割地。如果割掉東地五百里,是割掉東國的一半,楚國實力大減,并表示愿意去守衛(wèi)東地。景鯉建議也不能割地。因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表示愿西行向秦國求救。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稱謂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附參考譯文】

【材料一】

楚襄王做太子時,被送到齊國做人質。他父親懷王死了,太子便向齊王告辭,要回楚國去,齊王不準許,說:“你要給我割讓東地五百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則,不放你回去?!碧诱f:“我有個師傅,讓我找他問一問。"太子的師傅慎子說:“您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我所以說獻地對你有利?!碧颖愦饛妄R王,說:“我敬獻出東地五百里。齊王這才放太子回國。太子回到楚國,即位當了楚王。齊王派車五十輛來,向楚國索取東地。楚王讓群臣獻計。上柱國子良入宮拜見楚王,說:“大王不能不給啊!大王金口玉言,答應了強大的齊國卻又不給,就是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交了。"子良走后,昭常進見楚王,說:“不能給。所謂萬乘大國,就是因為地大廣博。如果現(xiàn)在割掉東地五百里,這是讓掉了東國的一半啊,楚國就徒有萬乘的虛名而無千乘的實力了,不能給。我愿意去守衛(wèi)東地。”昭常出宮后,景鯉進見楚王,說:“不能給。雖說這樣,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應了強大的齊國,現(xiàn)在又不想給它,會在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楚國又不能單獨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國求救。"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守衛(wèi)東地;還派遣景鯉去西邊向秦國求救。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人帶兵去接收東地。昭常回應齊國使臣說:“我負責防守東地,將與東地共生死?!饼R王問子良:“大夫您來獻地,現(xiàn)在昭常卻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說:“我受敝國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饼R王調(diào)動大軍討伐昭常。齊軍還未進入楚境,秦國已派大軍五十萬逼近齊國的西境。秦將說:“你們阻撓楚太子回國是不仁;又想搶奪楚國的東地五百里是不義。你們?nèi)绻毡鴦t罷,不這樣的話,我們就等著決戰(zhàn)一場。"齊王害怕了,就請子良在南邊到楚國,向西到秦國進行講和,解救齊國的災難。楚國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東地。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國扣留了楚懷王,楚國大臣對此感到憂慮,互相商議說:“我們的君王扣在秦國回不來,被要脅割地,而太子又在齊國充當人質;如果齊國秦國一起算計我們,那楚國就完了。”便打算擁立一位在國內(nèi)的王子繼位為王。昭雎說:“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敵國,如今你們又違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為王,這是不合適的。"于是楚國就詐稱楚王薨,去齊國接太子歸國。齊王召集群臣商議,有人建議:“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挾楚國割讓淮河以北之地?!饼R相說:“不行。若楚國另立一王,這樣,我們不僅空有人質,還在天下落下個不義之名。"那人又說:“不會,如果楚國另立一王,我們可以趁機和新王作交易,給我下東國,我替你殺死太子,不然的話,我們就聯(lián)合三個國家立太子為楚王。”齊王最終采納了國相的意思而放歸楚太子回去。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守衛(wèi)東地;還派遣景鯉去西邊向秦國求救?!坝邶R"作“獻地”的狀語,狀語后置,其后斷句,所以C處斷句;“大司馬"做動詞“為”的賓語,結構完整,“大司馬"后應斷開,所以E處斷句?!笆故貣|地”是“使之守東地",“東地”做“守"賓語,單獨成句,賓語后斷句,所以F處斷句。故答案為:CEF。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錯誤。含義不同。給,給予;交好、結交。句意:大王不能不給啊。/這是因為它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五國啊。B.正確。C.正確。使動用法,讓……回去,使……回去;使動用法,使……凋謝。句意:我才放你回去。/使人聽到此處容顏為之改變。D.正確。違背。句意:如今你們又違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為王。/希望您全部告訴項王我不敢背叛恩德。故答案為:A。

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C.“昭常假托王命駐守獻地”錯誤,子良向齊王說昭常假托王命,這是托辭。故答案為:C。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用來……的,……的憑借;“愛”,吝惜;“愛地不送死父,不義",判斷句。(2)“立王”,另立一王;“因",趁機;“市”,做交易,做買賣。

故答案為:①(您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來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

②(如果)楚都另立一王,我們可以趁機和新王作交易。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子良建議是要割地。由原文“上柱國子良入見,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諸侯"可知,原因是因為大王一字千金,若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盟;昭常建議不能割地。由原文“昭常入見,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請守之”可知,萬乘大國,就是因為地大廣博。如果割掉東地五百里,是割掉東國的一半,楚國實力大減,并表示愿意去守衛(wèi)東地。景鯉建議也不能割地。由原文“景鯉入見,曰:“不可與也。雖然,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天于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可知,因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表示愿西行向秦國求救。故答案為:子良建議要割地。若不講信用,以后就很難與諸侯結盟;昭常建議不能割地。如果割掉東地五百里,是割掉東國的一半,楚國實力大減,并表示愿意去守衛(wèi)東地。景鯉建議也不能割地。因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負不義的名聲,表示愿西行向秦國求救。

【答案】11.D

12.白詩人才觀:若想辨識人才,必須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不能根據(jù)一時一事下結論。

顧詩人才觀: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用人當用人所長、避其所短,因材施用,不要求全責備。

白詩手法:①類比。白詩以試玉、辨材之例,說明認識事物好壞真?zhèn)蔚恼_方式是時間的考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②用典。用周公攝政輔佐成王的故事,再用王莽篡漢自立的典故,證明上述道理;③假設。尾聯(lián)先用假設引發(fā)讀者思考,再用反問揭示自己的看法。④正反對比。正面以試玉、辨材之例,說明認識事物好壞真?zhèn)蔚恼_方式是時間的考驗;反面以周公、王莽之例說明不經(jīng)過時間考驗就會誤判人才,以為周公想篡權,王莽是君子。

顧詩手法:類比。使用駿馬犁田渡河來表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知識點】表達技巧類題目;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構、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jīng)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解讀此題,首先指出是什么表達技巧,再結合內(nèi)容、主題、藝術效果來分析其作用。要抓意象,挖內(nèi)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xiàn)出來的色調(diào)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xiàn)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

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兩詩結尾處均未點破觀點"錯誤。顧詩結尾“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直接點明了觀點。故答案為:D。

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白詩人才觀:對人和事物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jù)一時一事的現(xiàn)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詩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然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顧詩人才觀:“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寫駿馬在歷險上具有優(yōu)勢,但犁田上不如牛,處于劣勢,這說明任何事物既有長處也有短處,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用人當用人所長、避其所短,因材施用,不要求全責備。天下的萬物貴在量才使用,請千萬不要對它加以過多苛刻的要求。白詩手法:類比?!霸囉褚獰諠M,辨材須待七年期?!焙芎唵危朗挛锏恼?zhèn)蝺?yōu)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xiàn)出來的。白詩以試玉、辨材之例,說明認識事物好壞真?zhèn)蔚恼_方式是時間的考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用典。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jīng)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歷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漢朝政權時,假裝謙恭,曾經(jīng)迷惑了一些人;《漢書》說他“爵位愈尊,節(jié)操愈謙"。但歷史證明他的“謙恭”是偽,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用周公攝政輔佐成王的故事,再用王莽篡漢自立的典故,證明上述道理;假設?!跋蚴巩敵跎肀闼?,一生真?zhèn)螐驼l知?"先用假設引發(fā)讀者思考,再用反問揭示自己的看法?!皼Q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zhèn)?。真?zhèn)畏智辶?,狐疑自然就沒有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xiàn)象所蒙蔽,不辨真?zhèn)危┣萌?。正反對比。“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zhèn)蝺?yōu)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xiàn)出來的。以上是從正面說明這個方法的正確性,然后掉轉筆鋒,再從反面說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去識別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例子。顧詩手法:類比。駿馬奔馳千里,卻不能像牛那樣耕種田地,堅固的車輛能載重前行,卻不能像船那樣穿行在河流之上。舍棄自己的長處,而對某些事物使用或展現(xiàn)自己的短處,即使能力再高也難以獲得好的發(fā)展。使用駿馬犁田渡河來表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故答案為:白詩人才觀:若想辨識人才,必須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不能根據(jù)一時一事下結論。顧詩人才觀: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用人當用人所長、避其所短,因材施用,不要求全責備。白詩手法:①類比。白詩以試玉、辨材之例,說明認識事物好壞真?zhèn)蔚恼_方式是時間的考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②用典。用周公攝政輔佐成王的故事,再用王莽篡漢自立的典故,證明上述道理;③假設。尾聯(lián)先用假設引發(fā)讀者思考,再用反問揭示自己的看法。④正反對比。正面以試玉、辨材之例,說明認識事物好壞真?zhèn)蔚恼_方式是時間的考驗;反面以周公、王莽之例說明不經(jīng)過時間考驗就會誤判人才,以為周公想篡權,王莽是君子。顧詩手法:類比。使用駿馬犁田渡河來表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答案】13.D

14.【示例1】第一首詩歌代表隱者的人生模式。它的價值在于“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乾坤任釣槎”的自由,以及“帶露采松花"的詩情畫意。它的艱難和不易是要自甘貧賤,不慕富貴,須忍受甘食藜藿、“雨雪欺茅屋”的生涯。

【示例2】第二首詩歌代表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它的價值在于“時來志或酬"的自我成就感,“金鑒照千秋”的生命不朽,“所期功業(yè)盛"中期待的盛世偉業(yè)。它的艱難和不易是要付出“玉堂清不夜”“白發(fā)憂民瘼"這樣徹夜工作、憂慮纏身的代價。

【知識點】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重點考核詩歌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注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答題時先答出情感,然后結合詩歌的內(nèi)容解說。

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D.“不能依賴外部條件”說法有誤?!皶r來志或酬"表明文人實現(xiàn)志向是需要時機的,光有時機也還不夠,還需要其他條件,而且山林和廟堂本就是外部條件。故答案為:D。

1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第一首詩歌展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文人“林棲閱歲華”的生活,即隱者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不用為朝不保夕而憂懼,以及“乾坤任釣槎”的自由,不用日日為案牘之勞形而束縛,以及“帶露采松花"的詩情畫意,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但與此相對,隱者生活也意味著清貧,與世隔絕,因此,他們要忍受“甘藜藿”的粗茶淡飯、“雨雪欺茅屋"的布衣茅屋之生活。第二首詩歌,根據(jù)“時來志或酬”“所期功業(yè)盛"可知,代表的應是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在這里,“時來志或酬”表現(xiàn)的是文人豪情壯志得以實現(xiàn),因此可產(chǎn)生自我成就感;“金鑒照千秋"的意思是自己的豐功偉績能夠光照千秋萬代,為后人銘記,因此這里有生命不朽之樂;“所期功業(yè)盛”則表現(xiàn)自己能夠生逢盛世,創(chuàng)造偉業(yè)之樂。而想要達到這些成就,非殫精竭慮、辛苦經(jīng)營不可得,因此,詩人在詩歌里也表達了文人“玉堂清不夜"這樣徹夜工作的辛苦,以及為人民與國事而“白發(fā)憂民瘼”之憂慮纏身的代價。故答案為:【示例1】第一首詩歌代表隱者的人生模式。它的價值在于“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乾坤任釣槎”的自由,以及“帶露采松花"的詩情畫意。它的艱難和不易是要自甘貧賤,不慕富貴,須忍受甘食藜藿、“雨雪欺茅屋”的生涯?!臼纠?】第二首詩歌代表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它的價值在于“時來志或酬"的自我成就感,“金鑒照千秋”的生命不朽,“所期功業(yè)盛"中期待的盛世偉業(yè)。它的艱難和不易是要付出“玉堂清不夜”“白發(fā)憂民瘼"這樣徹夜工作、憂慮纏身的代價。

15.【答案】(1)帝鄉(xiāng)不可期;(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2)盡薺麥青青

(3)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4)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5)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6)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開放性默寫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誕”“殤"“薺”“駕"“匏樽”“塹"等。

故答案為:(1)帝鄉(xiāng)不可期(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2)齊彭殤為妄作盡薺麥青青

(3)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

(4)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5)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6)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或思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寫,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和內(nèi)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寫的時候,我們就要在緊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寫題所提示的語境:包括題干所給出的敘述性情景,以及題干給出的要默寫語句的關鍵詞,題干提示所要默寫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等。

【答案】16.B

17.第一處:序號①改為“在大約16歲的時候”或“在16歲左右";

第二處:序號②改為“通過象牙中多樣化的同位素模式”;

第三處:序號③改為“研究人員推斷它可能離開了象群"。

【知識點】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句子的銜接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銜接連貫的能力。這是考核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重點考核語句連貫,語句銜接的題目是課標卷必考的題目,有時是排序,有時是填寫銜接句,排序的題目主要從陳述對象的轉換、關聯(lián)詞語的呼應、指代性詞語的指代意義、和上下文的順序照應、和空格前后的銜接等角度分析。填寫銜接句主要從陳述對象的一致,虛詞的運用,句式選用、情感基調(diào)、前后的邏輯順序的角度選取。

(2)本題考查學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捎脡嚎s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

16.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銜接連貫的能力。A.“非常重要”不符合句子“比較"的語境。C、D兩項“然而”使用不當,應用“其實"。兩個詞都有轉折的效果,但“然而”側重從另一方面講,“其實"側重從實際的情況講。C.還存在語序不當?shù)腻e誤,“象牙對于科學家而言”與“非常重要"語意相關性更大,不宜分開。故答案為:B。

17.本題考查學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處語病:第一處,“大約”和“左右"語意重復,刪掉其一,改為“在大約16歲的時候”或“在16歲左右";第二處,“因為”使用不當,語句不存在因果關系,改為“通過";第三處,“發(fā)覺”使用不當,發(fā)覺:開始知道(隱藏的或以前沒注意到的事)。推斷:根據(jù)事實或前提推論。這里是科學家對象牙研究得到的一種猜想,并非事實。“發(fā)覺"改為“推斷”。故答案為:第一處:序號①改為“在大約16歲的時候"或“在16歲左右”;第二處:序號②改為“通過象牙中多樣化的同位素模式";

第三處:序號③改為“研究人員推斷它可能離開了象群”。

【答案】18.【示例1】長短句結合,句式錯落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敖葍?nèi)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兩個短句形成對偶,接一個長句悠閑舒緩,再用一個短句結束,干凈利落。

【示例二】整散句結合,靈活自然,富有變化,音節(jié)和諧?!敖葍?nèi)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是整句,結構相同長短一致,對偶典雅、淺易,十分整飭;與散句配合使用,整齊中寓疏落蕩漾之致,顯出變化之妙,音韻之暢。

19.【示例一】無標點句表達效果更好。把連續(xù)的動作“呼吸"“走道”“看"“聽”組合起來,無停頓,形成快讀,給人一種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節(jié)奏角度);傳達出作者在山中巨大的愉悅和幸福感(情感角度)。

【示例二】有標點句表達效果更好。逗號標示的停頓將四個動作間隔開,單一個動作都能感受到來自山中的幸福感。(情感角度)“呼吸"與“走道”用逗號,停頓較長;“長眼看"與“聳耳聽”用頓號間隔,停頓較短,說明“看"與“聽”融合度高,感受自然。不同標點的停頓,讓節(jié)奏的表達更細致。(節(jié)奏角度)

20.“縱容"本帶有貶義的感彩,在本句中化為褒義,貶詞褒用。這里寫出作客山中之人任由滿腮胡須如苔蘚般自然生長,不加剔除,表達出不受羈絆、暢享自由的自得之情。

【知識點】標點符號的使用;語句表達效果的對比、鑒賞;句子藝術手法辨析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句式和表達效果的能力。比較句子的表達效果,應先分析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如句式特點、修辭運用等,再有針對性地結合文意加以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標點符號和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標點符號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結合語句進行判斷。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頓,表示語氣,表示詞語的性質和作用。標點符號分兩大類:點號和標號。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點號包括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

(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感彩和表達效果的能力。詞語的表達效果,應先分析詞語的詞性、詞義等,然后分析詞語蘊含的情感,再有針對性地結合文意加以分析。

1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句式和表達效果的能力。鑒賞句式可以從長短、整散兩個角度進行。“近谷內(nèi)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供你閑暇時鑒賞"是短句,干凈利落,簡潔凝練,“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是長句,給讀者悠閑舒緩、不疾不徐的感覺。長短句結合,使句子長短錯落,既有節(jié)奏感,又有舒緩有致?!敖葍?nèi)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是對偶句,“近谷”對“遠山",“內(nèi)”對“上",“生煙”對“起靄",結構一致,句式整齊,給人以典雅感?!澳敲佬泔L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時鑒賞"是散句,長短不一,錯落有致。整散結合,既有韻律美,又有變化美。

故答案為:【示例1】長短句結合,句式錯落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敖葍?nèi)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兩個短句形成對偶,接一個長句悠閑舒緩,再用一個短句結束,干凈利落?!臼纠空⒕浣Y合,靈活自然,富有變化,音節(jié)和諧。“近谷內(nèi)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是整句,結構相同長短一致,對偶典雅、淺易,十分整飭;與散句配合使用,整齊中寓疏落蕩漾之致,顯出變化之妙,音韻之暢。

1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標點符號和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如無標點句表達效果更好。句子用“單就”串聯(lián)起“呼吸"“走道”“看"“聽”四個連續(xù)的動作,邊呼吸,邊走路,邊睜眼,邊看,邊聽,中間沒有任何停頓,一氣呵成,給讀者一種作客山中,有感于大山的魅力,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給他人的意味,反映出作者身處其中內(nèi)心的喜悅和幸福。如有標點句表達效果更好?!皢尉秃粑?,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中用頓號和逗號標示了不同的停頓層次,頓號停頓較短,逗號停頓較長,不同的層次代表不同的關系和不同的感受,這樣的標點使內(nèi)容更加豐富,節(jié)奏表達更加細致。

故答案為:【示例一】無標點句表達效果更好。把連續(xù)的動作“呼吸”“走道"“看”“聽"組合起來,無停頓,形成快讀,給人一種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節(jié)奏角度);傳達出作者在山中巨大的愉悅和幸福感(情感角度)?!臼纠坑袠它c句表達效果更好。逗號標示的停頓將四個動作間隔開,單一個動作都能感受到來自山中的幸福感。(情感角度)“呼吸”與“走道"用逗號,停頓較長;“長眼看”與“聳耳聽"用頓號間隔,停頓較短,說明“看”與“聽"融合度高,感受自然。不同標點的停頓,讓節(jié)奏的表達更細致。(節(jié)奏角度)

2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感彩和表達效果的能力??v容:指放任,不加拘束。本是貶義詞,形容對錯誤的言行放任不加制止?!安环量v容你滿腮的苔蘚”一句中褒義詞貶用,語境是說獨自作客山中,可以不受任何約束,任由胡須瘋長,無需在意儀表,內(nèi)心怡然自得。故答案為:“縱容"本帶有貶義的感彩,在本句中化為褒義,貶詞褒用。這里寫出作客山中之人任由滿腮胡須如苔蘚般自然生長,不加剔除,表達出不受羈絆、暢享自由的自得之情。

1/1河南省周口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培優(yōu)專項練試卷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19分)

(2023高三上·周口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和諧的氣氛是大觀園詩社的顯著特點,其中寄寓著作者曹雪芹對理想的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

先說平等的態(tài)度。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凹晶館聯(lián)句中有“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之句,恰可以用來概括詩社成員在詩社活動和詩作評論上平等的態(tài)度。詩社中多次通過“拈鬮"一類的形式來決定限韻和詞調(diào)。如第三十七回初結海棠社詠白海棠時,迎春抽出一本詩集“隨手一揭,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即“遞與眾人看了,都該作七言律"。又讓一個丫頭隨便說出一個字來決定韻部,那丫頭正倚在門上,就說了一個“門”字。迎春又命這一丫頭從韻部匣子這一韻部中隨手拿出四塊來,遂以“盆"“魂”“痕"“昏”四字和“門"字為韻腳?!澳轸b”這一形式雖不科學,但卻體現(xiàn)了“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為后邊評詩的公正奠定了基礎。

次說民主的原則。在始結海棠社時,寶玉就率先提出:“這是一件正經(jīng)大事,大家鼓舞起來,不要你謙我讓的。各有主意自管說出來大家平章?!苯又贮c名鼓勵說:“寶姐姐也出個主意,林妹妹也說個話兒。"于是寶釵說:“你忙什么,人還不全呢?!弊h事要待“人全",也是民主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可以說是在詩社創(chuàng)建之初,就是充滿民主氣氛的。后來因林黛玉偶然作《桃花行》,大家“稱贊不已”,于是大家議定改為“桃花社",林黛玉就為社主。林黛玉此時雖被推為社主,但當次日擬題時她提議“大家就要桃花詩一百韻”時,寶釵卻道“使不得,從來桃花詩最多,縱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這一首古風,須得再擬"??梢娂幢阌辛恕吧缰鳌保虑樵趺崔k,還得大家說了才算,其民主風氣之濃,亦可見一斑。

再說公平的價值尺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價值尺度客觀公正,是大觀園詩社一大特色。初結海棠社時,寶玉即提議讓“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的李紈“評閱優(yōu)劣”,得到大家的贊同,這就首先從“人事"安排上決定了評詩的客觀公正。詠白海棠的詩,眾人都說黛玉的為上,可李紈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深厚,終讓蘅稿”,得到探春的贊同,眾人亦再無異議,足見公平之外,李紈確能作到客觀公正,不講情面。又如眾人作《螃蟹詠》,大家雖推寶釵之作為絕唱,但又指出其“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足見評價既公正,又有分寸。

這里沒有勾心斗角,也沒有“文人相輕”的傳統(tǒng)惡習,有的是相互之間的衷心贊美和欣賞,這在詩社活動中處處可見。正因為大觀園詩社具有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和公平的價值尺度,因而詩社自始至終都是人人心情舒暢,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摘編自楊安政、韋愛萍《紅樓詩社——曹雪芹理想的社會模式》)

材料二:

大觀園的六次詩社中有三次是用抓鬮的方式?jīng)Q定詩詞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韻腳,第一次詠白海棠、第五次詠柳絮詞、第六次中秋聯(lián)句??此茻o心隨意,卻透露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只能隨波逐流。

最后一次中秋聯(lián)句時,湘云就感慨,“偏又是十三元了"。一個“偏”字,一個“又"字提醒著讀者這個“元”韻再次出現(xiàn)了。上一次寫詩押“元"韻,是第一次詠白海棠。紅樓詩社,始于“元”韻,而終于“元"韻,偶然隨意之下,都是躲不過的輪回,逃不脫的悲慘命運,生命的軌跡不知不覺間畫了一個圓,起點也是終點?!安萆摺彬暄亚郏盎揖€"時隱時出,但卻把開始與終點相連接。群芳們在白海棠詩中隱隱透露出的悲涼之氣,在詠柳絮詞中依然縈繞不散,悲劇意味更加濃郁。悲劇始終不可逃脫,兜兜轉轉,繞來繞去,最終都會走向開始早已設定好的結局。

白海棠的純潔嬌艷,卻擋不住秋風秋雨,“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菊花的傲霜高潔,卻擋不住季節(jié)的輪回,“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梅花的紅艷倔強,卻擋不住命運的無常,“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桃花的嬌柔鮮妍,卻經(jīng)不起風雨的摧殘,“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柳絮的潔白輕盈,卻經(jīng)不住人世的生離死別,“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離開了紅樓詩社,迎春是懦弱的,惜春是孤介的,探春是功利的,李紈是枯槁的,湘云是憨傻的,寶釵是無情的,黛玉是愛哭的。但是在詩社里她們都綻放出了滿身光華,展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不只有悲劇的陰翳與無奈。

紅樓詩社的六次活動,經(jīng)歷了成立、興盛、衰亡的過程。所有的主題無一不透露著“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的宿命思想。詩社的興亡,是大觀園興亡的縮影,是整個賈府興亡的縮影,是曹雪芹尋求出路希望的破滅。曹雪芹無奈地發(fā)現(xiàn),即使自己已經(jīng)意識到家族在一步步走向衰亡,自己也清晰地看到了社會的黑暗腐朽,也努力嘗試了各種辦法去改變?nèi)ヅまD,最后卻發(fā)現(xiàn)只剩下了一聲嘆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曾經(jīng)庇護自己的大廈轟然倒塌。

(摘編自侯莉《詩社在<紅樓夢>中的三重哲學意味》)

材料三: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李紈道:“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nóng)’,再無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這里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碧酱盒Φ溃骸坝辛?,我最喜芭蕉,就稱‘芭蕉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北娙瞬唤狻w煊裥Φ溃骸肮湃嗽啤度~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探春因笑道:“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shù)拿捞柫?。”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贝蠹衣犝f,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頭方不言語。

(摘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1.下列對大觀園詩社活動的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A.林黛玉因偶作《桃花行》而成為桃花社社主,但其“要桃花詩一百韻"的提議卻遭到寶釵反對,可見詩社民主風氣濃厚。

B.眾人都認為寶釵的《螃蟹詠》是絕唱,但李紈并不認同,她認為此作“諷刺世人太毒了些”,可見詩社價值尺度的客觀公正。

C.大觀園的六次詩社中,詩社成員特意安排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寫詩都押“元"韻,是為了告訴讀者悲劇始終不可逃脫的道理。

D.詩社是曹雪芹營造的理想國度,它有力地庇護著人物和作者,使之遠離現(xiàn)實悲劇,實現(xiàn)精神自由,展示生命華彩。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結海棠社詠白海棠,但兩者的目的不同,材料一為了突出詩社具有平等、民主、公平的特點,材料二為了突出詩句透露出的悲涼之氣。

B.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用“抓鬮”的方式?jīng)Q定詩詞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或韻腳,材料一體現(xiàn)了平等思想,即資源平等、能力平等,材料二突出個體在命運面前的無奈與無力。

C.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寫到了詩社與大觀園的關系,材料一認為大觀園中歡樂和諧的氣氛得益于詩社另外的三大顯著特點,材料二認為詩社的興亡是大觀園興亡的縮影。

D.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認為詩社寄寓了曹雪芹深層次的思考,材料一認為詩社是曹雪芹對理想的社會模式的思考,材料二認為詩社體現(xiàn)了曹雪芹對黑暗社會的深思。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紅樓詩社活動的主題以花卉植物為主,以第三十七回的海棠開篇,既而分別以菊花、梅花、桃花為題,最后以第七十回的柳絮收束,突顯出了女子詩社的特點。

B.由第四十九回的“割腥啖膻"引出了第五十回的“爭聯(lián)即景詩”,由大俗到大雅,最后由寶玉乞紅梅及寶琴、李紋、邢岫煙的三首紅梅詩收束,將活動推向新階段。

C.第三十七回迎春令丫鬟點了一支“夢甜香",在第七十回填柳絮詞時紫鵑也點燃了一支“夢甜香”,雖香名相同,但眾人心境已大不相同,昭示一切如煙如夢散去無痕。

D.第三十七回擬菊花題最有詩情的史湘云和林黛玉參與其中,第七十六回“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時,唯有湘云與黛玉在凹晶館聯(lián)句,此兩人見證了詩社的開啟與結束。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藝術。

5.材料二認為讀者可以從紅樓詩社中感受到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同時也可以看到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請結合材料三中探春或黛玉的別號,對此作簡要分析。探春——蕉下客黛玉——瀟湘妃子

【答案】1.A

2.B

3.C

4.①論證結構及思路: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總論點,大觀園詩社的特點寄寓了曹雪芹對理想社會結構模式的思考,后從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原則、公平的價值尺度入手分析,最后總結點明詩社的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詩社的和諧氣氛,即詩社是曹雪芹的理想社會。②論證方法:材料一多采用舉例論證,選取《紅樓夢》中的典型例子,有理有據(jù),加強論證的力度。③論證語言:準確連貫又鮮明生動。

5.人物悲劇的陰翳與無奈:別號隱匿了人物的悲劇命運。如“蕉中鹿”常用以比喻世事真假錯雜變幻無定,暗示了探春的幸福如夢幻泡影,最后孤身遠嫁他鄉(xiāng)(或:鹿的結局就是探春的結局,她就是那頭被人追逐、被人打死的鹿,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她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以悲劇告終;黛玉戲謔說將探春做成鹿脯來吃,與其不能自主、任人宰割的悲劇命運恰有巧合);又如“瀟湘妃子"暗示了黛玉以淚洗面、淚盡而亡的悲劇命運。人物的光華與生命色彩:二人在取別號時,引經(jīng)據(jù)典(如“蕉下客”脫胎于“蕉葉覆鹿"的典故,“瀟湘妃子”脫胎于“娥皇女英灑淚成斑"的典故),別致有趣,展示其博聞和文才。

【知識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點、論證方法;論據(jù)支撐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