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參考題庫(共25題)1.防護服的分類2.病例摘要:男性,60歲,農民,因昏迷半小時來診。 半小時前晨起時兒子發(fā)現(xiàn)其父親叫不醒,未見嘔吐。昨晚還一切正常,晚飯照常進食,未用任何藥物,臥室內未見異常藥瓶,但有一煤火爐,患者一個人單住。 既往體健,無高血壓和心、肝、腎疾病及糖尿病史,無藥物過敏史。 查體:T36C,P94次/分,R24次/分,BP130/80mmHg。 患者昏迷,呼之不應,平臥位,皮膚黏膜無出血點,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鞏膜無黃染,瞳孔等大,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口唇櫻桃紅色,頸軟無抵抗,甲狀腺(-)。心肺(-),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Kernig征(-),Brudzinski征(-),雙側Babinski征(+),四肢肌力對稱。 實驗室檢查:Hb135g/L,WBC7.2×109/L,N70%,L30%,PLT180×109/L;尿常規(guī)(-);ALT381U/L,TP68g/L,Alb40g/L,TBil18μmol/L,DBil4μmol/L,Cr95μmol/L,BUN7.0mmol/L,血K+4.2mmol/L,Na+142mmol/L,Cl-100mmol/L。進一步診斷分析?3.疾病概況4.傷寒和副傷寒疫情處理。5.氯氣中毒臨床癥狀和體征6.簡要病史:女性,31歲,發(fā)熱13天,全身出現(xiàn)皮疹2天。初步診斷:傷寒。以及相關病史?7.傳染病暴發(fā)調查資料統(tǒng)計分析8.鞋套的選擇要求9.胸外心臟按壓禁忌證10.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蘇沭陽縣疾控中心接到張圩鄉(xiāng)衛(wèi)生院電話報告,稱該鄉(xiāng)中學有20余名學生發(fā)生發(fā)熱、腹瀉、嘔吐等癥狀,正在張圩鄉(xiāng)衛(wèi)生院就診。接到報告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學調查人員,于10∶00左右趕赴現(xiàn)場進行調查采樣,初步認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學生到醫(yī)院就診,并出現(xiàn)"里急后重"、膿血便等癥狀。29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現(xiàn)場調查,確定為一起學生集體細菌性痢疾暴發(fā)事件。急性細菌性痢疾應做哪些鑒別診斷?11.顯微鏡的正確使用12.霍亂診斷要點13.流行性感冒14.流行性出血熱預防15.預防接種組織形式16.流行性出血熱鑒別診斷17.病毒性肝炎鑒別診斷18.請簡述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檢測的參考值以及臨床意義19.外周血管檢查20.噴灑技術21.2005年12月12日,某疾病控制中心及醫(yī)院報告,某儀表廠陸續(xù)有5名工人出現(xiàn)乏力、雙下肢沉重感、食欲不振、失眠、多夢,頭痛、以額顳部為主,嚴重時惡心、嘔吐,無耳鳴,隨后出現(xiàn)手抖,全身疼痛,情緒不穩(wěn)定。查體:手指震顫(+),舌震顫(+),眼瞼震顫(+)。實驗室檢查:尿汞0.18μmol/L。請你根據上述報告情況,對所接診病例作出初步判斷,并簡述診斷依據。22.簡要病史:患者女性,32歲,工人,突發(fā)畏寒、發(fā)熱,伴頭痛、身痛3小時。初步診斷:流行性感冒。以及相關病史?23.病例摘要:男性,40歲,農民,因多食、多飲、消瘦半年,雙下肢麻木半個月來診。 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逐漸食量增加,由原來每天400g逐漸增至500g以上,最多達750g,而體重逐漸下降,半年內下降達5kg以上,同時出現(xiàn)煩渴多飲,伴尿量增多,曾看過中醫(yī),服中藥治療1個多月無好轉,未驗過血。半個月來出現(xiàn)雙下肢麻木,有時呈針刺樣疼痛。病后尿便正常,睡眠好。 既往體健,無藥物過敏史。個人史和家族史無特殊。 查體:T36C,P80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 無皮疹,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鞏膜無黃染,雙眼晶狀體透明無混濁,甲狀腺(-)。心肺(-),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感覺減退,膝腱反射消失,Babinski征(-)。 實驗室檢查:Hb125g/L,WBC6.5×109/L,N65%,L35%,PLT235×109/L;尿常規(guī):尿蛋白(-),尿糖(+++),鏡檢(-);空腹血糖(11mmol/L)。請簡述進一步診斷結果?24.防護鏡、防護面罩的作用2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糖尿病患病人數呈上升趨勢。欲了解某市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和主要危險因素,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特進行本次調查。需要做哪些調查準備工作?卷II一.參考題庫(共25題)1.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診斷要點2.鼠疫疫情處理3.滅鼠4.某男從2007年6月在某家具廠從事海綿噴膠粘貼工作。既往身體健康,無家族血液病史。1年后開始自覺頭暈、頭痛、乏力、鼻出血,四肢皮膚出現(xiàn)瘀斑,于2008年7月1日到醫(yī)院門診部檢查,結果為白細胞明顯減少,患者未作任何治療,繼續(xù)返廠工作。因上述癥狀加重伴雙側鼻孔、牙齦出血,于7月10日再次到醫(yī)院求醫(yī),診斷為慢性職業(yè)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有幾種?5.簡要病史:女性,26歲,發(fā)熱、體重明顯下降1月余,咳嗽、咳痰2周。初步診斷:艾滋病。以及相關病史?6.公共衛(wèi)生的特點7.甲狀腺檢查8.流行性乙型腦炎防控關鍵點9.請簡述腎功能血清肌酐(Cr)測定的參考值以及臨床意義10.口罩的應用指征11.腦血栓形成進一步檢查12.X線片概述13.請簡述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參考值以及臨床意義14.腦血栓形成治療原則15.暴發(fā)疫情調查步驟16.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蘇沭陽縣疾控中心接到張圩鄉(xiāng)衛(wèi)生院電話報告,稱該鄉(xiāng)中學有20余名學生發(fā)生發(fā)熱、腹瀉、嘔吐等癥狀,正在張圩鄉(xiāng)衛(wèi)生院就診。接到報告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學調查人員,于10∶00左右趕赴現(xiàn)場進行調查采樣,初步認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學生到醫(yī)院就診,并出現(xiàn)"里急后重"、膿血便等癥狀。29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現(xiàn)場調查,確定為一起學生集體細菌性痢疾暴發(fā)事件。你認為應該如何判定痢疾疫情?17.肺和胸膜檢查方法18.流行性感冒疫情處置19.手足口病預防20.流行性乙型腦炎治療原則21.腦栓塞治療原則2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情處理23.艾滋病預防24.請簡述血尿素氮的參考值以及臨床意義25.請簡述病毒性肝炎血清標記物--丁型肝炎的參考值以及臨床意義卷III一.參考題庫(共25題)1.某工廠有職工2226人,外來民工735人。工人除少數在廠外居住,基本都住在廠內職工宿舍。廠內沒有供職工用餐的食堂,飲用廠自備的水源井自來水,平時管理不善,工人與民工多有飲用生水習慣。9月6日有11人發(fā)生腹瀉,大便呈黃水樣,無里急后重,多無腹痛,僅個別有低熱、嘔吐。至15日共有70人發(fā)病,其中本廠職工43例,外來民工27例。同期廠外無類似病人發(fā)現(xiàn),近期無集體聚餐活動。以往廠內每月偶爾發(fā)生1~2例腹瀉病人。當地防疫部門接到疫情報告后,迅速派人員到現(xiàn)場查明原因,從病人的糞便中找到了霍亂弧菌(O1),并及時控制了疫情。在什么時候可解除疫點?2.流行性出血熱進一步檢查3.防護水平分級概述4.個體防護方法5.2006年11月8~16日,某縣某小學某班發(fā)現(xiàn)5個學生出現(xiàn)高熱,伴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畏光等癥狀,發(fā)病4~5天皮膚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由于未對患者隔離和及時進行疫情報告,該小學陸續(xù)出現(xiàn)多數病例,累計發(fā)病125例??h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報告,進行現(xiàn)場調查及疫情處理,經確認為麻疹暴發(fā)。對本次疫情控制效果如何評價?6.汞中毒診斷及分級標準7.惡性腫瘤臨床類型和臨床表現(xiàn)8.艾滋病例調查和處置9.體格檢查的基本要求10.病歷摘要:患者女性,35歲,工人,因昏迷1小時而就診。 患者1小時前因與家人不和,自服藥水1小瓶,把藥瓶打碎扔掉,家人發(fā)現(xiàn)患者服藥后5分鐘左右出現(xiàn)腹痛、惡心,伴嘔吐1次,嘔吐物有明顯的大蒜臭味,隨后逐漸神志不清,呼之不應,急送來就診,同時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多。 既往體健,無心臟病、高血壓、肝腎疾病、糖尿病史,無藥物過敏史,月經史、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異常。 查體:T36.5℃,P60次/分,R30次/分,BP110/80mmHg。被動體位,神志不清,呼之不應,壓眶上有反應,皮膚濕冷,肌肉顫動,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鞏膜未見黃染,瞳孔呈針尖樣大小,對光反射弱,口腔流涎,肺叩診清音,兩肺較多哮鳴音和散在濕啰音,叩診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律齊,未聞心臟雜音。腹平軟,肝脾于肋下未觸及,下肢未見水腫。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Hb125g/L,WBC7.4×109/L,N0.68,L0.30,M0.02,PLT156×109/L。以及診斷依據?11.霍亂防控關鍵點12.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原則13.高血壓鑒別診斷14.二氧化碳檢測儀的應用15.大氣樣品采集方法16.病歷摘要:男性,16歲,米泔水樣大便2天,呼吸深快3小時。 患者于2天前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xiàn)米泔水樣便,每日10余次,無糞臭,伴有發(fā)熱,體溫38.0℃,腹痛。后出現(xiàn)嘔吐,呈噴射狀,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后為水樣,無惡心。3小時前開始出現(xiàn)呼吸深快,遂來我院就診。發(fā)病以來,飲食差,睡眠較前差,尿量減少。 既往體健,無慢性腹瀉病史,當地有類似病人。 體格檢查:T37.8℃,P136次/分,R31次/分,BP85/55mmHg。脫水貌,皮膚黏膜干燥,皮膚彈性差,淺表淋巴結不大。眼窩稍凹陷。呼吸深快,31次/分,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噦音。心率136次/分,律齊,各瓣膜區(qū)無異常雜音。腹部稍凹陷,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腸鳴音亢進。神經系統(tǒng)未發(fā)現(xiàn)病理性陽性體征。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Hb130g/L,WBC10.3×109/L,N0.78,L0.22;尿常規(guī):蛋白(+),可見少許紅、白細胞;糞常規(guī):有少量黏液及白細胞;電解質:NaHCO313mmol/L;病原菌懸滴檢查(+)。請簡述診斷結果?17.腦栓塞鑒別診斷18.請簡述肝功能血清總膽紅素(STB)和結合膽紅素(CB)的參考值以及臨床意義19.病歷摘要:患者男性,42歲,工人,因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半年而就診。 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逐漸出現(xiàn)飲食量增加,由原來每天400g逐漸增加至500g以上,最多達700g。而體重逐漸下降,半年內下降達5kg以上,同時出現(xiàn)煩渴多飲、尿量增多、乏力等,曾看過中醫(yī),口服中藥治療1個多月無明顯好轉,未曾進行任何化驗檢查。病后大小便正常,睡眠可。 既往體健,無藥物過敏史。個人史和家族史無特殊情況。 查體:T36℃,P80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皮膚黏膜未見皮疹,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鞏膜未見黃染,雙眼晶狀體透明,未見混濁。甲狀腺(-),心肺(-),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未見水腫,Babinski征(-)。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Hb125g/L,WBC6.5×109/L,N0.65,L0.35,PLT236×109/L;尿常規(guī):尿蛋白(-),尿糖(+++),酮體(-),鏡檢(-);空腹血糖:11.6mmol/L。請簡述診斷結果?20.簡要病史:患兒男性,3歲,高熱,頭痛伴嘔吐3小時。初步診斷:流行性乙型腦炎。以及相關病史?21.胸外心臟按壓術22.流行性乙型腦炎進一步檢查23.霍亂概述24.霉變甘蔗食物中毒張某,女,35歲,農民,于3月15日進食甘蔗約1h后,突然出現(xiàn)意識喪失,面色青紫,雙眼上翻,口吐白沫,伴四肢抽搐,呈強直性發(fā)作,15min后發(fā)作終止,意識轉清。就醫(yī)后確診為霉變甘蔗食物中毒。25.有機磷農藥中毒臨床表現(xiàn)卷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根據制作材質的不同,防護服可分為一次性防護服和重復使用的布制隔離衣。2.參考答案: 進一步檢查根據初步診斷與鑒別診斷,為確診應作: (1)血液碳氧血紅蛋白定性和定量試驗。 (2)血氣分析。 (3)必要時腦CT。3.參考答案: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故亦稱為志賀菌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丙類傳染病。痢疾桿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是革蘭陰性桿菌,該菌抵抗力較弱,加熱60℃,10min或被殺死,對酸和一般消毒劑敏感。4.參考答案: 目前傷寒、副傷寒預防措施主要以做好飲水、飲食衛(wèi)生等切斷傳播途徑為主導的綜合性措施預防控制。 1.針對傳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級醫(yī)療機構對集體單位2周內出現(xiàn)5例或以上傷寒、副傷寒疑似癥狀的就診病例按照流腦診斷標準診斷為疑似、臨床診斷、實驗室確診的傷寒、副傷寒病例,除做好電話報告外,應按照傳染病網絡報告要求,做好網絡直報。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傷寒、副傷寒暴發(fā)疫情報告后,應派人員赴現(xiàn)場調查核實,同時用電話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并電話報告給本地區(qū)衛(wèi)生行政部門。對診斷為疑似、臨床診檢、實驗室確診的傷寒、副傷寒患者應送傳染病醫(yī)院或設有傳染病病房的醫(yī)院隔離治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傷寒、副傷寒暴發(fā)疫情報告后,應組織人員按照傷寒、副傷寒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要求,對傷寒、副傷寒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追蹤和掌握密切接觸者,制定和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和對密切接觸者實施醫(yī)學觀察(期限為最后接觸患者日起7天),控制疫情暴發(fā),防止疫情擴散與傳播。 2.傳播途徑控制措施做好飲水、飲食衛(wèi)生和健康教育:封閉或停用被傷寒、副傷寒污染的水源,停止銷售并銷毀被傷寒、副傷寒污染的食品;在觀察期內,指導病家做好飲水、飲食衛(wèi)生;將傷寒、副傷寒預防知識告訴病家,督促留家患者做好治療。 3.針對易感人群的保護措施 (1)預防性服藥:對確認的密切接觸者可應用諾氟沙星(氟哌酸)或復方新諾明進行預防性服藥。 (2)衛(wèi)生處理:對住院患者的病家做好終末消毒,對留家患者應指導病家做好對糞便、便器、食具、衣被及居室環(huán)境日常性消毒。5.參考答案: (一)急性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化學性眼結膜炎、中毒性支氣管炎、化學性肺炎、化學性肺水腫等,極高濃度下可致猝死。接觸液氯或高濃度氯氣可能導致暴露部位皮膚化學灼傷及眼的灼傷。 (二)慢性作用長期接觸低濃度氯氣可引起上呼吸道、眼結膜及皮膚刺激癥狀,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慢性非特異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增高,對深部小氣道功能可有一定影響?;颊呖捎蟹αΑ㈩^暈等神經衰弱癥狀和胃腸功能紊亂,皮膚可發(fā)生痤瘡樣皮疹和皰疹,還可引起牙齒酸蝕癥。6.參考答案: 有關病史 (1)藥物過敏史; (2)與該病有關的其他病史:當地有無傳染病流行史,有無疫水疫區(qū)接觸史,有無結核病史等。7.參考答案: 1.資料整理查看所有個案調查表內容是否完整、準確;診斷是否正確;其他資料是否齊全。 2.描述分布對疫情全貌及三間分布情況進行描述。如對本次疫情波及的地區(qū)、時間范圍進行描述,計算總罹患率;按不同的人口學特征、發(fā)病時間、發(fā)病地區(qū)及是否具有某種生活習慣或經歷等分組,分別收集具有某一特征的總人數及本次疫情發(fā)病人數,計算各組的罹患率、感染率;對各組率進行比較等。 3.確定流行類型 (1)一次同源暴露:暴發(fā)為一次暴露時,受感染的人是同次暴露于某個共同傳染源,病例常集中在一個最短與最長潛伏期之間。其發(fā)病日期曲線呈單峰型,受感染的日期通常是在發(fā)病高峰往前推一個平均潛伏期的日期前后。 (2)多次暴露:暴發(fā)為持續(xù)暴露時,人們多次暴露于傳染源或暴露因素,發(fā)病日期持續(xù)較久,發(fā)病時間曲線表現(xiàn)為有兩個以上高峰或持續(xù)性高峰。 (3)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一般不形成大規(guī)模暴發(fā),多表現(xiàn)為當地多發(fā),呈家庭內續(xù)發(fā)。大多數經消化道傳播的傳染病暴發(fā)疫情中,這一形式的傳播會同時存在。 4.暴露日期推算根據最短、最長潛伏期可推算出暴露日期,一次同源暴露的第一個病例往前推一個最短潛伏期或最后一個病例往前推一個最長潛伏期就是大概的暴露日期。 因為暴發(fā)曲線一般呈對數常態(tài)分布,故通過幾何均數或中位數可計算平均潛伏期,進一步推算出暴露日期。 5.流行因素分析 (1)對計算出的各組率之間的差別是否有顯著性進行檢驗,以確定這種差別是否由于抽樣誤差所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χ檢驗,根據P值的大小確定各組率間的差別由抽樣誤差造成的可能性有多大。 (2)對比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病例發(fā)生情況,形成暴發(fā)原因的假設。如飲用某一水源、食用某一地點或某種食物、居住在某一環(huán)境人群罹患率高于其他人群,即可提出發(fā)病可能與這一水源、食物、環(huán)境有關的線索或假設。 (3)病例對照研究資料分析的中心內容是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中暴露者的比例,并由此估計暴露與疾病間的關聯(lián)強度,以及估計差別與聯(lián)系由隨機誤差造成的可能性有多大。常用OR值估計疾病與暴露因素的關聯(lián)強度。 (4)隊列研究資料可分析暴露與疾病關聯(lián)強度及由于暴露增加或減少的發(fā)病率(死亡率)數值。常用指標RR。 (5)通過檢測可疑環(huán)境標本(食物、水、器具涂抹等)、患者生物標本等的病原學指標,通過病原學上的一致性,來進一步證實食物、水在暴發(fā)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及患者間的傳播關系。 (八)調查報告提綱撰寫及主要內容暴發(fā)調查結果應及時總結,寫出書面報告,報送有關部門和單位。調查報告是對整個暴發(fā)疫情發(fā)生及調查處理經過等的全面總結,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題目應簡明扼要,一般應包括疫情性質及發(fā)生地點等內容。 2.暴發(fā)疫情的發(fā)現(xiàn)和報告經過包括暴發(fā)疫情的發(fā)現(xiàn)和報告的單位或個人(醫(yī)院、疾控中心、其他醫(yī)療機構、公眾等)、發(fā)現(xiàn)的渠道(網絡、電話、疫情報告卡片等)、報告的主要內容(發(fā)病地點、病種、數量等)、接報時間、接報單位等內容。 3.發(fā)病經過及三間分布包括首例患者情況,疫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患者時間、地區(qū)、人群分布情況等。 4.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測結果包括患者中各種主要臨床癥狀、體征的發(fā)生情況、一般實驗室指標檢測結果、特異性或病原學指標檢測結果等。 5.流行因素分析包括傳染來源、傳播途徑及患者之間的傳播關系等的調查結果、采用的調查方法及主要調查過程。 6.采取措施及效果評估已經采取的防控措施,對疫情是否起到了控制作用。 7.經驗教訓提出建議總結從本次疫情得到的經驗教訓,為今后防止類似疫情的發(fā)生提出建議。8.參考答案: 鞋套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應用。9.參考答案: 1.胸壁開放性損傷。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確心、肺、腦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無法逆轉者,可不必進行復蘇術。如晚期癌癥等。10.參考答案: 急性細菌性痢疾應同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性腹瀉相鑒別。 (1)阿米巴痢疾(又稱阿米巴腸病):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寄生于結腸而引起的,因臨床上常出現(xiàn)腹痛、腹瀉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癥狀。 (2)沙門菌腸炎:鼠傷寒桿菌、腸炎桿菌等常為其病原,其胃腸型主要臨床癥狀同急性非典型菌痢相似,但糞便多樣化,一般抗菌藥物療效差,糞便培養(yǎng)可分離出沙門菌,或從該病的敗血癥型患者血中培養(yǎng)出致病菌。(3)副溶血性弧菌腸炎:此種腸炎由副溶血性弧菌(嗜鹽桿菌)引起。為細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其臨床特征:有進食海產品或腌漬食品史;同餐者同時或先后迅速發(fā)病;主要癥狀為陣發(fā)性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多無里急后重;糞便呈黏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樣,有特殊臭味;取患者吐瀉物或可疑食物進行細菌培養(yǎng)有確診價值。 (4)霍亂與副霍亂:病前1周來自疫區(qū),或者與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觸史。突然起病,先瀉后吐,常無惡心、腹痛等癥狀,大便呈米泔樣或黃水樣。重癥病例可致外周循環(huán)衰竭。糞便或嘔吐物中檢出霍亂弧菌或愛爾托弧菌。 (5)空腸彎曲菌腸炎:該病于發(fā)達國家發(fā)病率高,甚至超過菌痢,主要臨床表現(xiàn)與菌痢類似,伴咽痛、肌痛、關節(jié)痛、背痛等癥狀。糞便在微需氧或厭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可檢出該菌,或雙份血清特異性抗體效價增長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 (6)病毒性腸炎:多由輪狀病毒、Norwalk病毒致急性腸道感染,有其自限性,消化道癥狀輕,糞便鏡檢無特殊,電鏡或免疫學方法檢查及病毒或病毒顆??纱_診,雙份血清特異性抗體效價4倍以上增長有診斷意義。此外,急性菌痢應同腸套疊、耶爾森菌病、產腸毒性大腸桿菌腸炎、類志賀毗鄰單胞菌腹瀉、親水單胞菌腹瀉等疾病相鑒別。11.參考答案: 操作要點: 1.提取安放:提取時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將鏡座安放在距邊臺>5cm處。 2.安裝鏡頭:了解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并將所需倍數的目鏡和物鏡分別裝在各自位置上。 3.對光:選最大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雙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見明亮視野為止。 4.安裝玻片:調整載物臺與物鏡之間的距離最大,將載玻片放于載物臺上,并檢查物鏡放大倍數;再用粗螺旋調至與物鏡保持最小距離,為防止物鏡損壞,要從側面觀察。 5.調焦觀察選擇低倍鏡,用粗螺旋緩慢拉大片子與物鏡的距離并從目鏡中找到物像,再用微螺旋調到片子上的物像清晰后仔細觀察。 6.移動玻片:眼睛注視目鏡,輕輕前后、左右移動載玻片,使欲觀察涂片標本置于視野中央。 7.玻片消毒:觀察后的載玻片(如不保留)放于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缸內浸泡消毒; 8.復位放回:將載物臺降至最低位置以防止螺旋"疲勞"損壞,轉動轉換器使物鏡朝向前方,轉動反光鏡使其豎立中央。 9.如用油鏡頭,用后要用擦鏡紙蘸取二甲苯將油鏡頭擦拭干凈。12.參考答案: 1.有腹瀉癥狀,糞便培養(yǎng)霍亂弧菌陽性。 2.霍亂流行期間,在疫區(qū)內有典型的霍亂腹瀉和嘔吐癥狀,迅速出現(xiàn)嚴重脫水,循環(huán)衰竭和肌肉痙攣者。雖然糞便培養(yǎng)未發(fā)現(xiàn)霍亂弧菌,但并無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有條件可作雙份血清凝集素試驗,效價4倍上升者可診斷。 3.糞便培養(yǎng)陽性且前5日內有腹瀉癥狀者,可診斷為輕型霍亂。13.參考答案: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冬春季多見,臨床以高熱、乏力、頭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重而呼吸道卡他癥狀較輕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發(fā)生變異,傳染性強,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一)流行病學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發(fā)生變異,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可感染人類,引起暴發(fā)或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較穩(wěn)定,可感染人類,多為散發(fā)病例,目前發(fā)現(xiàn)豬也可被感染。流感病毒不耐熱,100℃1分鐘或56℃30分鐘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傳染源: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播為主。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二)診斷可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綜合診斷。 1.流行病學史:流行期間一個單位或地區(qū)出現(xiàn)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病人或醫(yī)院門診上感病人明顯上升。 2.臨床表現(xiàn)為較輕微。 3.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 (2)從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離到流感病毒。 (3)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4倍以上增高。 (4)呼吸道上皮細胞病毒抗原檢查陽性。 (5)鼻咽分泌物經敏感細胞增殖1代后呈抗原陽性。 (6)可用RT-PCR檢測病毒核酸。 診斷分類: ①疑似病例:根據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xiàn)。 ②確診病例:符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病原學檢查(2)、(3)、(4)、(5)中一條。14.參考答案: (一)監(jiān)測 1.疫情監(jiān)測各級醫(yī)療機構發(fā)現(xiàn)疑似病例,同時采集病人血標本進行抗體檢查和個案調查,以核實疫情,及時網絡直報。如果發(fā)現(xiàn)暴發(fā)疫情,則于2小時內進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 2.病原學監(jiān)測各監(jiān)測點每年采集一定數量的急性期病例全血送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病毒分離、核苷酸序列測定和交叉中和實驗,分析流行型別。 3.血清學監(jiān)測流行性出血熱監(jiān)測或流行地區(qū),可定期選擇不同年齡的人群采集血液標本進行出血熱抗體檢測,了解人群隱性感染狀況。 4.宿主動物監(jiān)測根據監(jiān)測點的疫情分布情況和地理景觀選擇調查地點。每年3~4月和9~10月,分別在農村居民區(qū)和野外同時進行鼠密度調查,每次分別在居民區(qū)和野外各捕鼠50只以上,進行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計算感染率。 (二)滅鼠和防鼠出血熱發(fā)病地區(qū),每年在春季和秋季開展滅鼠,一般春季重點在居民區(qū)開展滅鼠;秋季重點在居民區(qū)周圍和野外滅鼠。同時加強防鼠,清理環(huán)境衛(wèi)生,減少人接觸鼠感染危險。 (三)宣傳教育和培訓 1.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媒體和形式,開展出血熱防病知識的宣傳,增強群眾防病和參與防治的意識,重視滅鼠和防鼠;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與鼠類及其排泄物接觸。 2.對基層臨床醫(yī)生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進行培訓,掌握病例診斷與防治技術,做好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就近治療,提高治愈和減少死亡。 (四)免疫預防根據不同型的疫區(qū),進行Ⅰ型純化疫苗或Ⅱ型疫苗或雙價純化流行性出血熱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應在流行高峰季節(jié)前一個月完成,出血熱疫苗接種要嚴格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書進行,有禁忌證者嚴禁接種。經觀察,接種疫苗后機體能產生特異的中和抗體,有預防本病的作用。15.參考答案: 1.常規(guī)接種接種單位按照國家免疫規(guī)劃和當地預防接種工作計劃定期為適齡人群提供的預防接種服務。 2.群體性預防接種群體性預防接種是指在特定范圍和時間內,針對可能受某種傳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組織地集中實施預防接種的活動。 3.應急接種在傳染病流行開始或有流行趨勢時,為控制疫情蔓延,對易感染人群開展的預防接種活動。傳染病暴發(fā)、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衛(wèi)生行政部門需要采取應急接種措施。16.參考答案: 1.以發(fā)熱為主癥者應與上感、流感、流腦、敗血癥、斑疹傷寒、鉤端螺旋體病等鑒別。 2.以休克為主癥者應與休克型肺炎、暴發(fā)型流腦、敗血癥休克等鑒別。 3.以出血為主癥者應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傷寒腸出血、潰瘍病出血等鑒別。 4.以腎損害為主癥者應與腎小球性腎炎、急性腎盂腎炎及其他原因的急性腎功能不全相鑒別。 5.以腹痛為主癥者應與外科急腹癥,如急性闌尾炎、腹膜炎、腸梗阻及急性膽囊炎相鑒別。17.參考答案: 1.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 (1)溶血性黃疸有藥物或感染的誘因,常有紅細胞本身缺陷,有貧血、血紅蛋白尿、網織紅細胞增多,血清間接反應膽紅素升高,尿便中尿膽原增多。 (2)肝外梗阻性黃疸肝腫大較常見,膽囊腫大常見,肝功能改變較輕,有原發(fā)病的癥狀、體征如膽絞痛、Murphy征陽性、腹內腫塊和化驗檢查特征如血清堿性磷酸酶和膽固醇顯著增加、X線及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結石癥、肝內膽管擴張等。 2.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EB病毒和巨細胞病毒都可引起肝炎,但一般不稱為病毒性肝炎。鑒別診斷應根據原發(fā)病的臨床特點和血清學檢查結果。 (2)感染中毒性肝炎細菌、立克次體、鉤端螺旋體感染都可引起肝腫大、黃疸及肝功能異常。應根據原發(fā)病的臨床特點和實驗室檢查來加以鑒別。 (3)藥物引起的肝損害有用過能引起肝損害藥物的歷史。如為中毒性藥物,肝損害程度常與藥物劑量有關。如為變態(tài)反應性藥物,多同時伴有發(fā)熱、皮疹、關節(jié)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變態(tài)反應表現(xiàn)。初次應用至出現(xiàn)肝損害之間有一段潛伏期,再次暴露于同一藥物時迅速發(fā)生。 (4)酒精性肝病長期嗜酒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根據個人史和血清學檢查加以鑒別。 (5)免疫-結締組織病如免疫性肝炎、干燥綜合征、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等。 (6)血吸蟲性肝病曾到過血吸蟲病流行區(qū)并有接觸疫水史,可從糞便或直腸黏膜活檢中尋找蟲卵及進行血清學檢查加以鑒別。 (7)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血清銅及銅藍蛋白降低,眼角膜邊緣可檢出凱-弗環(huán)(Kayser-Fleischerring)18.參考答案: 1.參考值(表2-9) 2.臨床意義 (1)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多: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量高于參考值高限。多次檢查成年男性紅細胞>6.0×1012/L,血紅蛋白>170g/L;成年女性紅細胞>5.5×1012/L,血紅蛋白>160g/L時即認為增多。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多分為相對性增多和絕對性增多。 1)相對性增多:因血漿容量減少,使紅細胞含量相對增加。見于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癥,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 2)絕對性增多:臨床上稱紅細胞增多癥,按病因分為繼發(fā)性和原發(fā)性兩類。①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是血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多所致,見于血氧飽和度減低或與某些腫瘤或腎臟疾病有關,如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腎癌、肝細胞癌、卵巢癌、子宮肌瘤及腎盂積水、多囊腎等。②原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臨床稱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紅細胞增多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認為是多能造血干細胞受累所致。 (2)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 1)生理性減少:見于嬰幼兒及15歲以前的兒童,一般比正常成人約低10%~20%,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可見減少。 2)病理性減少:見于各種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急慢性失血性貧血等。以血紅蛋白為標準,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即為貧血。臨床根據血紅蛋白減低的程度將貧血分為4級,輕度:血紅蛋白<參考值低限至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極度:<30g/L。 (3)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大小異常見于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形態(tài)異常見于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染色反應異常見于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結構異常見于巨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鉛中毒等。19.參考答案: 1.脈搏 (1)脈率、脈律、強弱:多觸診橈動脈,注意脈搏的速率、節(jié)律、強弱以及兩側是否對稱。 (2)脈波:常見異常脈搏有水沖脈、交替脈和奇脈。交替脈系節(jié)律規(guī)則而強弱交替的脈搏,常見于左心衰竭。奇脈系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的情況,見于右心室充盈受限(如心臟壓塞和心包縮窄)或胸膜腔內壓顯著增加(重癥哮喘)。 2.血管雜音 (1)靜脈雜音:多無臨床意義。肝硬化門脈高壓所致腹壁靜脈曲張時可在上腹或臍周出現(xiàn)靜脈營營聲。 (2)動脈雜音:多見于局部血流豐富(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血管狹窄(粥樣硬化、大動脈炎)、動靜脈瘺等。 3.周圍血管征脈壓顯著增加時可出現(xiàn)周圍血管征,包括水沖脈、毛細血管搏動征、槍擊音和Duroziez征。常見于主動脈關閉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20.參考答案: 霧滴的尺寸和噴霧作業(yè)時噴霧壓力是影響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1.霧滴的尺寸對防治效果的影響霧滴的尺寸對防治效果影響很大。霧滴尺寸用體積中值直徑表示。粗霧(>400μm)、細霧(101~200μm)、彌霧(50~100μm)、氣霧(<50μm)四種。霧滴覆蓋密度與防治效果密切相關,一般說來,在一定數值范圍內,霧滴細則覆蓋密度高,防效好。此外,小霧滴還具有穿透性好和沉積率高的特點。 2.噴霧壓力對防治效果的影響噴霧作業(yè)時噴霧壓力是將藥液化成細小霧滴的外力和手段。壓力高,霧滴細、分散,覆蓋均勻,防治效果好。因此,噴霧壓力對防效也是有直接影響的。在正常工作壓力范圍內,選用較高壓力還可增大噴霧容量,增大噴射幅寬,增大噴霧角,改善霧化程度和噴灑質量。 3.常用噴灑技術在有害生物防治作業(yè)中,常用的噴灑技術有常量噴霧、彌霧噴霧、超低容量噴霧、熱煙霧噴霧等。 (1)常量噴霧:噴霧霧滴一般為粗霧,中霧和細霧,小型家用噴霧器和手動噴霧器屬于此類,主要用于蚊等孳生地處理和表面滯留噴灑,也可作小型室內空間處理。 (2)彌霧噴霧:即低容量噴霧。霧滴直徑介于常量噴霧和超低容量噴霧之間。 (3)超低容量噴霧:噴霧霧滴一般為氣霧,主要用于空間處理防治飛行害蟲,對環(huán)境要求較高,但是當氣溫較高,風力大于3級時,不宜選用,原因是霧滴容易蒸發(fā)和飄移。 (4)熱煙霧噴霧:噴霧霧滴屬于氣霧,由于采用油劑稀釋,所以又稱煙霧,其霧滴在空間不易蒸發(fā),懸浮時間長,穿透性、附著性都較強,主要用于空間處理防治飛行害蟲和下水道等處防治蟑螂等。室外空間處理時,如風力超過3級,或非逆溫氣象條件下,不宜選用熱煙霧噴霧。21.參考答案: 初步判斷:慢性汞中毒。診斷依據:患者均在某儀表廠工作,均出現(xiàn)乏力,雙下肢沉重感,食欲不振、失眠、多夢、頭痛,以額顳部為主,嚴重時惡心、嘔吐,無耳鳴,隨后出現(xiàn)手抖,全身疼痛,情緒不穩(wěn)定。查體:手指震顫(+),舌震顫(+),眼瞼震顫(+)。實驗室檢查:尿汞0.18μmol/L(尿汞正常值:消化法<250nmol/L)。故初步考慮慢性汞中毒。22.參考答案: 相關病史 (1)流行病學史:患者單位及其周圍接觸人群是否出現(xiàn)較多癥狀相似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 (2)有無藥物過敏史,有無疫區(qū)接觸史,既往有無類似病史。23.參考答案:進一步檢查(1)檢查血脂,定期監(jiān)測血糖變化。(2)24小時尿糖定量。(3)眼底檢查。(4)肝腎功能檢查。24.參考答案: 醫(yī)務人員為病人進行診療護理過程中,佩戴防護鏡或防護面罩可有效防止病人的血液、體液等物質濺入醫(yī)務人員眼睛、面部皮膚及黏膜。25.參考答案: 調查前需要做的工作 (1)預調查,改進并確定調查表; (2)抽樣、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 (3)培訓調查員; (4)制定質量控制方案。卷I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1.中老年人。 2.表現(xiàn)為頸內動脈系統(tǒng)或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癥狀和體征。 (1)頸動脈系統(tǒng)TIA發(fā)作性偏癱或單肢輕癱最多見,主側半球病變可出現(xiàn)失語。亦可出現(xiàn)面部、單上、下肢或偏身麻木及感覺障礙、一過性失明、同向偏盲等。 (2)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TIA常見的癥狀為陣發(fā)性眩暈伴惡心、嘔吐。也可出現(xiàn)一側或兩側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復視、眼震、共濟失調、平衡障礙、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及交叉癱等。 3.發(fā)作突然,歷時短暫,一次發(fā)作持續(xù)數秒至24小時。 4.癥狀完全恢復,不留神經功能缺損。 5.常反復發(fā)作,每次發(fā)作出現(xiàn)的局灶癥狀符合一定血管供應區(qū)的腦功能障礙。2.參考答案: 鼠疫的預防控制措施主要采取滅鼠、滅蚤和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早控制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1.針對傳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級醫(yī)療機構在診治中,發(fā)現(xiàn)在村、居委會或學校等其他集體單位中7天內2例或2例以上鼠疫病例;或在1個鄉(xiāng)鎮(zhèn)14天內出現(xiàn)3例或3例以上鼠疫病例;或在1個縣1個月內出現(xiàn)5例或5例以上鼠疫病例疫情,除做好電話報告外,應按照《國家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guī)范》的要求,做好網絡直報。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鼠疫暴發(fā)疫情報告后,應派人員赴現(xiàn)場調查核實,同時用電話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本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報告。在患者較少的情況下,一般就地隔離治療,在疫情嚴重,患者較多且分散的情況下,須建立臨時隔離病院,隔離病房必須經過徹底的消毒、滅蚤、滅鼠后方可收治患者。發(fā)生在城市的患者應將其集中在指定的傳染病院。同時對鼠疫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追蹤和掌握密切接觸者,制定和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和對密切接觸者實施醫(yī)學觀察,控制疫情暴發(fā),防止疫情擴散與傳播。在疫區(qū)范圍內加強檢疫,限制貨物外運,尤其旱獺等動物;對出入疫區(qū)的車輛開展消毒、殺蟲、滅鼠處理,注意觀察過往行人的健康狀況。對鼠疫尸體和疑似鼠疫尸體,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法規(guī)要求,應立即火葬,而火葬或深埋前,應用消毒液浸泡棉球堵塞口、鼻、耳、肛門、陰道等,處理時用消毒液浸泡過的被單或白布將尸體包裹。 2.針對傳播途徑的控制措施 (1)消毒:消毒是防止鼠疫疫情擴散的重要措施,是疫區(qū)處理的主要措施之,其目的是將污染范圍內的病原微生物殺滅或消除,使之無害化。對鼠疫患者居住的房間、小隔離圈內患者居住的房間、污染的環(huán)境及物品進行嚴格消毒。 (2)滅蚤:鼠疫疫區(qū)判定后,根據先滅蚤后滅鼠的原則,對疫區(qū)所有房屋、地面、墻壁等普遍噴灑滅蚤藥物,進行初步滅蚤。接著進行第二次徹底普遍的藥物滅蚤,對大小隔離圈首先進行環(huán)境滅蚤,同時進行鼠疫滅蚤處理。對疫區(qū)所有房屋、地面、墻壁、室內物品等噴灑滅蚤藥物,加強對隔離圈及警戒圈范圍內貓、犬的管理。 (3)滅鼠:在滅蚤的基礎上對大、小隔離圈室內外開展滅鼠,應用高效滅鼠劑,采用熏蒸法或毒餌法進行。大、小隔離圈內經滅鼠處理后,無論家鼠、野鼠都要達到無鼠無洞標準。 (4)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對大、小隔離圈內環(huán)境開展整治工作,做到窗明幾凈,室內無塵、墻壁無縫,家具離地半尺。室內外無散在垃圾糞便,禽畜圈養(yǎng),環(huán)境整潔,使居室內形成一個清潔衛(wèi)生的環(huán)境,清除鼠蚤孳生地的場所和病原體存在的隱患。 3.保護易感人群措施 (1)預防性服藥:對鼠疫密切接觸者可運用磺胺、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強力霉素)等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服藥。 (2)加強個人防護:參與治療或進入疫區(qū)的醫(yī)護人員發(fā)源空防護服和高筒靴、戴面罩、厚口罩、防護鏡、橡皮手套等。 (3)預防接種:對疫區(qū)及其周圍的人群、參與疫情處理的工作人員接種鼠疫活菌苗。 (4)健康教育:對疫區(qū)居民和進入疫區(qū)的群眾開展鼠疫防制知識教育,重點宣傳教育內容為:實行"三報三不"制度。鼠疫"三報"是指:報告病死鼠、報告疑似鼠疫患者、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患者和急死患者。鼠疫"三不"是指: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qū)。3.參考答案: 1.器械滅鼠:如鼠籠、鼠夾等,電子貓,不能自拉電網捕鼠。 2.毒餌滅鼠:當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嚴重威脅時,則應在嚴密組織、充分宣傳的基礎上,開展毒餌滅鼠。 毒鼠只能用國家準用的鼠藥,盡可能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滅鼠劑,如0.025%敵鼠鈉、0.0375%殺鼠迷、0.01%氯敵鼠、0.005%浚敵隆或大隆、殺它仗。如果情況緊急,必須使用急性藥,應首選磷化鋅,但它對人和禽畜有一定危險,尤其對雞、鴨毒性大,只應使用0.5%~1.0%的低濃度。必須加強投藥全過程的管理,絕對不能用毒鼠強、氟乙酚胺等禁藥,不用未獲國家登記的其他藥物和集貿市場上私賣的毒餌。 若需當地配制毒餌,需由專業(yè)技術人員統(tǒng)一制備。根據鼠情決定毒餌投放量,一般每10m2布放2堆,敵鼠鈉和殺鼠迷每堆10g,氯敵鼠、濕敵隆等5g,磷化鋅2g。晚上放,早晨收或用物品掩蓋,晚上再暴露,有消耗處補充毒餌至原量,吃光處加倍。敵鼠鈉、殺鼠迷連放5晚,氯敵鼠、溴敵隆、大隆、殺它仗在第1和第4晚各投1次,磷化鋅連投3晚。 3.確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餌,更不能用餅干或方便面等。毒餌必須有警告色。投餌點應有醒目標記。投餌工作由受過培訓的滅鼠員承擔。投毒后及時搜尋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餌結束應收集剩餌,焚燒或在適當地點深埋。衛(wèi)生部門要做好中毒急救的準備。 為避免鼠死后,離開鼠體的蟲類叮咬,最好在滅鼠同時,在居住區(qū)噴灑殺蟲劑。 必須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柴草遠離住房,室內物品保持整潔,保管好糧食、飼料。重點要做好村邊的滅鼠防鼠,清除雜物,設置投餌帶,隨時消滅逃竄進村的野鼠。村內滅鼠可用捕鼠工具,也可使用毒餌。必要時也可挖防鼠坑。 4.參考答案: 慢性苯中毒分為3種: (1)慢性輕度中毒:觀察對象無苯中毒的臨床表現(xiàn);有頭暈、頭痛、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2)慢性中度中毒:多有慢性輕度中毒癥狀,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傾向。 (3)慢性重度中毒: 出現(xiàn)下列之一者: ①全血細胞減少癥; ②再生障礙性貧血; ③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④白血病。5.參考答案: 相關病史 (1)有無藥物過敏史; (2)與該病有關的其他病史:有無不潔性交史,有無毒品吸入史,有無疫水疫區(qū)接觸史,有無肝炎、結核病等其他傳染病史。6.參考答案: ①公共衛(wèi)生既是一種制度、學科和實踐活動,又是科學的藝術;②公共衛(wèi)生服務成本低、效果好,但它的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③公共衛(wèi)生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居民健康,延長期望壽命;④公共衛(wèi)生以人群為研究重點;⑤公共衛(wèi)生的實質體現(xiàn)在公共政策上,政府宏觀調控和積極干預在公共衛(wèi)生工作中將發(fā)揮關鍵性作用;⑥公共衛(wèi)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社會問題而非技術問題,具體實施中將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因此應加強部門間協(xié)作和社區(qū)參與;⑦應建立一支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多學科背景的人員隊伍,作為公共衛(wèi)生的技術支撐。7.參考答案: 甲狀腺位于甲狀軟骨下方和兩側,正常約15~25g,表面光滑,柔軟,不易觸及。 甲狀腺檢查方法: (一)視診觀察甲狀腺的大小和對稱性。正常人甲狀腺不突出,視診多不易見到。女性在青春發(fā)育期可略增大。檢查時囑被檢查者做吞咽動作,可見甲狀腺隨吞咽動作而向上移動,如不易辨認時,再囑檢查者將兩手放于枕后,頭向后仰,再進行觀察即較明顯。明顯見到甲狀腺及其隨吞咽上下活動,多提示甲狀腺增大。(二)觸診觸診能更明確甲狀腺的輪廓及病變的性質。觸診包括甲狀腺峽部及甲狀腺側葉的檢查。1.甲狀腺峽部:站于受檢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檢者后面用示指從胸骨上切跡向上觸摸,可感到氣管前軟組織,判斷有無增厚,請受檢者吞咽,可感到此軟組織在手指下滑動,判斷有無增大和腫塊。2.甲狀腺側葉:前面觸診:一手拇指施壓于一側甲狀軟骨,將氣管推向對側,另一手示、中指在對側胸鎖乳突肌后緣向前推擠甲狀腺側葉,拇指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觸診,配合吞咽動作,重復檢查,可觸及被推擠的甲狀腺。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另外一側甲狀腺。后面觸診:一手示、中指施壓于一側甲狀軟骨,將氣管推向對側,另一手拇指在胸鎖乳突肌后緣向前推擠甲狀腺,示、中指在其前緣觸診甲狀腺。配合吞咽動作,重復檢查。同樣方法檢測對側。 (三)聽診當觸及甲狀腺腫大時,將鐘型聽診器放于腫大的甲狀腺上,聽有無血管雜音。甲狀腺腫大分三度:不能看見腫大但能觸及者為Ⅰ度;能看見腫大又能觸及,但在胸鎖乳突肌以內者為Ⅱ度;超過胸鎖乳突肌外緣者為Ⅲ度。引起甲狀腺腫大的常見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及甲狀旁腺腺癌等。8.參考答案:采取多種有效方法殺滅蚊媒;搞好畜、禽棚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密切結合農業(yè)生產,消滅蚊媒孳生地;有計劃地開展幼畜和非疫區(qū)來的家畜乙腦疫苗免疫。有計劃地組織易感人群進行乙腦活疫苗的預防接種。開展乙腦人間疫情、畜間仔豬疫情、易感人群、蚊蟲媒介等為主要內容的監(jiān)測,確定優(yōu)勢蚊種、了解不同蚊蟲的自然帶毒率,分析研究流行規(guī)律及主要流行因素,進行預測預報。9.參考答案: [參考值]男性44~133μmol/L(0.5~1.5mg/dl),女性70~106μmol/L(0.8~1.2mg/dl) [臨床意義]不是腎功能損害的早期指標,升高具有臨床意義。見于任何導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降至正常1/3及以下)的疾病,如急慢性腎衰。10.參考答案: 應根據不同的操作要求選用不同的口罩: 1.一般醫(yī)療活動可佩戴紗布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 2.在手術室工作或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時、進行體腔穿刺時應戴外科口罩。 3.接觸經空氣、飛沫傳播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時,應戴外科口罩或醫(yī)用防護口罩。11.參考答案:1.血壓、血糖、血脂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以便對相關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2.頭顱CT或MRI是臨床確診腦梗死的最重要方法。多數腦梗死病例在發(fā)病24-48小時后腦CT逐漸顯示與閉塞血管供血區(qū)一致的低密度影。而在腦梗死數小時內病灶區(qū)即有MR信號改變。3.TCD可發(fā)現(xiàn)顱內外動脈的狹窄、動脈粥樣硬化斑或血栓形成。4.腦血管造影可發(fā)現(xiàn)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部位,可顯示動脈炎、煙霧病、動脈瘤和血管畸形等。12.參考答案: 臨床醫(yī)師應了解人體正常解剖及病理解剖X線特點,進行X線圖像分析時,首先要觀察投照條件是否恰當,然后要按一定順序,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觀察,發(fā)現(xiàn)病變,分析X線病變的病理基礎,最后將X線的各種表現(xiàn)與臨床資料綜合分析,作出較正確的X線診斷。13.參考答案: 1.參考值正常成人血清總蛋白(STP)60~80g/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A/G為(1.5~2.5):1。 2.臨床意義 (1)急性或局灶性肝損害時,血清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仍可正常。多數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總蛋白可正常,而球蛋白增加;亞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總蛋白常隨病情加重而減少。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現(xiàn)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減低,并可隨病情加重而愈見明顯。白蛋白逐漸下降者預后不良,白蛋白減少到25g/L以下者易出現(xiàn)腹水。 (3)血清總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稱為高蛋白血癥或高球蛋白血癥,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見于肝硬化、慢性炎癥、慢性感染、惡性淋巴瘤、M-蛋白血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血清總蛋白低于60g/L,稱為低蛋白血癥,主要由白蛋白減少引起,可見于慢性肝病、腎病綜合征、大面積燒傷、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慢性營養(yǎng)不良或吸收障礙等疾病。 (5)A/G比值倒置見于肝功能嚴重損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好轉時白蛋白則可回升,A/G比值也趨于正常。 (6)血清球蛋白降低見于生理性減少、免疫功能抑制和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癥。14.參考答案: 1.急性期治療 (1)調整血壓。 (2)溶栓治療。 (3)抗凝治療。 (4)血液稀釋療法。 (5)血管擴張劑。 (6)防治腦水腫。 (7)抗血小板聚集劑。 (8)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9)腦代謝活化劑。 (10)中醫(yī)藥治療。 2.恢復期治療康復治療。15.參考答案: 1.到達現(xiàn)場后,對疾病發(fā)生的全面情況進行一般了解,繼之開始做初步調查。對初步調查的資料按疾病分布進行整理分析,結合病因推理方法提出疾病發(fā)生原因(或因素)的初步"假設"。 2.根據初步"假設"再深入現(xiàn)場做進一步調查分析??捎貌±龑φ昭芯糠椒?,對某個可疑因素進行調查;也可以人群為單位,調查有某因素的人群和無某因素的人群發(fā)病的差異。注意排除混雜因素。同時進行現(xiàn)場流行病學觀察并采集必要的材料進行有關檢驗。弄清具體條件和因素,檢查最初"假設"是否正確。 3.根據以上調查所作的結論,采取相應措施,觀察疫情發(fā)展情況,從評價措施效果中以進一步驗證結論是否正確。16.參考答案: 痢疾疫情一般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判定。 (1)流行病學史:病人有不潔飲食或與菌痢病人接觸史。 (2)臨床癥狀體征 1)急性非典型菌?。喊Y狀輕,可僅有腹瀉、稀便。 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杭毙云鸩?、腹瀉(除外其他原因的腹瀉)、腹痛、里急后重,可伴發(fā)熱、膿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壓痛。 3)急性中毒型菌?。喊l(fā)病急,高熱,呈嚴重毒血癥癥狀,小兒起病時可無明顯腹痛腹瀉癥狀,常需經灌腸或肛拭做糞檢,才發(fā)現(xiàn)是菌痢。 根據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以下類型: ①休克型(周圍循環(huán)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癥狀,如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細速、血壓下降、皮膚發(fā)花、發(fā)紺等。 ②腦型(呼吸衰竭型):有腦水腫表現(xiàn),如煩躁不安、驚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變,甚至出現(xiàn)腦疝、呼吸衰竭。 ③混合型:同時出現(xiàn)休克型、腦型的癥候,是最兇險的一型。 4)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為慢性菌痢。 (3)實驗室檢查 1)糞便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或膿細胞≥15/HPF(400倍),可見紅細胞。 2)病原學檢查:糞便培養(yǎng)志賀菌屬陽性為確診依據。確診病例:具備實驗室檢查的第2條和"臨床診斷病例"中任何一項。17.參考答案: 1.視診 呼吸運動是通過膈肌和肋間肌的活動完成。正常成人男性和兒童的呼吸以膈肌運動為主,胸廓下部和腹壁動度較大,形成腹式呼吸。女性呼吸則以肋間肌運動為主,形成胸式呼吸。檢查時應注意呼吸頻率、呼吸深度、呼吸節(jié)律、并注意胸兩側呼吸運動是否對稱。 2.觸診 (1)胸廓擴張度一般在胸廓前下部檢查,因為該處呼吸運動度最大。檢查者雙手置于被檢查者胸廓前下部對稱部位,左右拇指分別沿兩側肋緣指向劍突,手掌和其余4手指置前側胸壁。囑被檢查者做深呼吸,比較兩手的動度。(2)語音震顫語音震顫是受檢查者發(fā)出聲音,聲波沿氣道傳到肺泡,并通過胸壁使檢查者的手掌感到震動,故又稱為觸覺語顫。檢查方法:檢查者將雙手掌尺側緣放在胸壁的對稱部位,然后囑受檢者重復發(fā)出"yi"的長音,或者發(fā)出"1、2、3",比較兩手掌感受的震顫。語音震顫的強弱受到發(fā)音的強弱、音調的高低、胸壁的厚薄以及氣道通暢程度的影響。男性、成人和消瘦者比女性、兒童和肥胖者為強,前胸上部比下部強,右上胸比左上胸強。 (3)胸膜摩擦感正常人胸膜腔內有少量液體起潤滑作用,故呼吸時胸壁捫不到摩擦感。胸膜炎癥使表面粗糙,當被檢查者呼吸時檢查者可用手掌觸診,若有皮革相互摩擦感覺,稱為胸膜摩擦感。一般在胸廓前下側部容易觸及,因為該處胸廓活動度最大,深吸氣末尤其明顯。 3.叩診 (1)叩診方法受檢者取坐位或臥位,放松肌肉,兩臂下垂,呼吸均勻。檢查順序為從上到下,從前胸到側胸,最后為背部。 1)間接叩診檢查者以左手中指為板指,平貼肋間隙,并與肋骨平行。但在叩肩胛區(qū)時,板指可以與脊柱平行。叩診用右手中指指端叩擊板指第2節(jié)指骨前端,每次叩2~3次。叩擊力量需均勻,輕重適當。 2)直接叩診檢查者將右手2~4指并攏,以其指腹對胸壁進行直接拍擊,以了解不同部位的聲音改變。在叩診時應進行上下、左右對照。叩診主要是腕關節(jié)和掌指關節(jié)運動,肩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應盡量不動。 (2)正常胸部叩診音叩診音與肺泡含氣量、胸壁厚薄以及鄰近器官有關。正常肺叩診音為清音,但各部位略有不同。前胸上部較下部稍濁;左上肺叩診較右上肺叩診稍濁;左側心緣稍濁;左腋前線下方因靠近胃泡叩診呈鼓音;右下肺受肝臟影響叩診稍濁;背部較前胸稍濁。 (3)肺的邊界 1)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叩診方法自斜方肌前緣中央開始,逐漸叩向外側和內側,直至清音變濁為止。正常人其內側為頸肌,外側為肩胛帶。兩者之間距離即肺尖的寬度,為5~6cm。 2)肺前界正常人右肺前界在胸骨線位置,左肺前界在胸骨旁線第4~6肋間隙處相當于心絕對濁音界。 3)肺下界正常人平靜呼吸時肺下界鎖骨中線在第6肋間隙,腋中線在第8肋間隙,肩胛線在第10肋間隙。 4)肺下界移動度相當于深呼吸時橫膈移動范圍。首先叩出平靜呼吸時肺下界,然后囑受檢者作深吸氣并且屏住氣,同時向下叩肺下界,做一標記。待受檢者恢復平靜呼吸后再囑其作深呼氣,并且屏住,再叩肺下界。深吸氣和深呼氣兩個肺下界之間的距離即肺下界移動度。檢查肺下界移動度一般叩肩胛線處,也可叩鎖骨中線或腋中線處。正常人肺下界移動度為6~8cm。 4.聽診 受檢查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口微張開以免空氣通過口唇發(fā)出聲音,保持呼吸均勻。從肺尖開始由上而下、從前胸到側胸再聽背部,應左右、上下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異常時可囑受檢者深呼吸或咳嗽再聽診,注意有無變化。 (1)正常呼吸音 1)支氣管呼吸音為呼吸氣流在聲門、氣管或主支氣管形成湍流所產生的聲音,如同將舌抬起經口呼氣所發(fā)出的"ha"的聲音,該聲音吸氣相短呼氣相長。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窩、背部第6、7頸椎和第1、2胸椎附近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 2)肺泡呼吸音為呼吸氣流在細支氣管和肺泡內進出所致。吸氣時氣流經支氣管進入肺泡,使肺泡由松弛變?yōu)榫o張,呼氣時肺泡由緊張變?yōu)樗沙?。肺泡的這種彈性變化和氣流的移動形成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很像上齒咬下唇吸氣時發(fā)出的"Fu"的聲音,為一種柔軟吹風樣性質,該聲音吸氣相比呼氣相聲音較響,音調較高且時間較長。正常人胸部除支氣管呼吸音部位和支氣管肺泡呼吸音部位外其余部位均可聞及肺泡呼吸音。正常人的肺泡呼吸音的強弱與呼吸深淺、肺組織彈性大小、胸壁厚薄以及受檢者的年齡性別有關。肺組織較多且胸壁較薄的部位肺泡呼吸音較強,如乳房下部、肩胛下部和腋窩下部,而肺尖和肺下邊緣則較弱,矮胖者肺泡呼吸音較瘦長者弱,男性肺泡呼吸音較女性強,兒童肺泡呼吸音較老年人強,因為兒童胸壁較薄且肺泡富有彈性,而老年人肺泡缺乏彈性。 3)支氣管肺泡呼吸音又稱混合呼吸音,兼具支氣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的特點。吸氣音與肺泡呼吸音相似,但音調較高且較響亮。呼氣音與支氣管呼吸音相似,但強度較弱,音調較低,時間較短。正常人在胸骨兩側第1、2肋間,肩胛間區(qū)的第3、4胸椎水平及右肺尖可聽到支氣管肺泡呼吸音。其他部位聽及支氣管肺泡呼吸音提示有病變存在。 (2)語音共振語音共振與語音震顫產生機制與檢查方法相似,但前者憑聽覺感受,后者憑觸診感受的振動,故前者更為靈敏。語音共振檢查時囑受檢查者發(fā)出"yi"長音或發(fā)出"1、2、3",同時用聽診器聽語音,聽診時應上下左右比較。正常人聽到的語音共振音節(jié)含糊難辨。語音共振增強時強度和清晰度均增強。若受檢者用耳語發(fā)音,用聽診器可以在胸壁上聽到極微弱的音響,稱為耳語音。 5.異常呼吸音 (1)異常肺泡呼吸音 1)肺泡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可在局部、單側或雙肺出現(xiàn)。肺泡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可見于肺泡通氣量減少、氣體流速減慢或呼吸音傳導障礙。 2)肺泡呼吸音增強雙側肺泡呼吸音增強是肺泡通氣量增強或氣體流速加快所致。單側肺泡呼吸增強見于單側肺部病變引起呼吸音減弱,而健側肺可以代償性增強。 3)呼氣音延長肺泡彈性回縮力減弱或下呼吸道阻力增加造成呼氣延長。 4)粗糙性呼吸音支氣管黏膜水腫或炎癥,使內壁不光滑或狹窄,氣流通過不暢所形成。 5)斷續(xù)性呼吸音肺部局部的炎癥或支氣管狹窄,氣體不能均勻地進入肺泡,可引起呼吸音斷續(xù),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又稱齒輪樣呼吸音,多見在肺尖,由肺結核或肺炎引起。但在寒冷、疼痛或精神緊張時,呼吸肌發(fā)生斷續(xù)的不均勻收縮,也可聽到斷續(xù)性肌肉收縮附加音,但后者與呼吸運動無關,應與斷續(xù)性呼吸音鑒別。 (2)異常支氣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聽到支氣管呼吸音者即為異常支氣管呼吸,或稱管狀呼吸音。常見于肺組織實變、肺內大空腔、壓迫性肺不張。 (3)異常支氣管肺泡呼吸音若正常肺泡呼吸音的部位聽到支氣管肺泡呼吸音即為異常支氣管肺泡呼吸音,系由于肺實變區(qū)與正常肺組織摻雜或者肺實變區(qū)被正常肺組織遮蓋所致。 6.啰音 啰音是呼吸音之外的附加音,分為干啰音和濕啰音兩種。 (1)干啰音干啰音是由于氣流通過狹窄或部分阻塞的氣道所發(fā)出的聲音。病理基礎為氣道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加、平滑肌痙攣、管腔內異物、腫瘤、肉芽腫以及管壁外淋巴結或腫瘤壓迫等。干啰音在吸氣相與呼氣相都能聽到,但呼氣相尤為明顯。持續(xù)時間較長,聲音響度和性質容易改變,部位也易變換。低音調的干啰音稱為鼾音,如同熟睡中的鼾聲,多發(fā)生于氣管或主支氣管。高音調的干啰音起源于較小的支氣管或細支氣管,類似于鳥叫、飛箭或哨笛音,通常稱為哮鳴音。 (2)濕啰音濕啰音是由于氣流通過氣道內稀薄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產生的聲音,故稱水泡音。也有認為是氣道因分泌物黏著陷閉后,在吸氣時重新張開所發(fā)出的聲音。濕啰音多見于吸氣相,也可見于呼氣早期,時間短暫,連續(xù)多個,部位較恒定,性質不易變化,中小水泡音可以同時存在,咳嗽后可出現(xiàn)或消失。濕啰音的響度與病變周圍組織對聲音傳導性有關。如肺實變或空洞共鳴,濕啰音便響亮;如病變周圍有較多正常肺組織,音響度便減弱。濕啰音可分為大、中、小水泡音。大水泡音發(fā)生于氣管、主支氣管或空洞部位,多出現(xiàn)于吸氣早期。中水泡音發(fā)生于中等大小支氣管,多出現(xiàn)于吸氣中期。小水泡音發(fā)生于小支氣管,多在吸氣后期出現(xiàn)。捻發(fā)音是一種極細而又均勻一致的濕啰音,多出現(xiàn)于吸氣末,如同用手指在耳旁搓捻一束頭發(fā)所發(fā)出的聲音。系細支氣管壁或肺泡壁因分泌物黏著陷閉,當吸氣時被氣流沖開重新充氣所發(fā)出的聲音。但深呼吸數次或咳嗽后,便會消失。7.異常語音共振 語音共振增強或減低的臨床意義同語音震顫增強或減弱。囑被檢查者用一般的聲音強度重復發(fā)"yi"長音,喉部發(fā)音產生的振動經氣管、支氣管、肺泡傳至胸壁,由聽診器聽及。在病理情況下,根據聽診音的差異可分為支氣管語音、胸語音、羊鳴音、耳語音。 8.胸膜摩擦音 正常胸膜表面光滑,胸膜腔內有少量液體起潤滑作用,因此呼吸時胸膜活動并不發(fā)生音響。當胸膜發(fā)生炎癥時,由于纖維素滲出,表面粗糙,呼吸時可聽到臟層和壁層胸膜摩擦的聲音。胸膜摩擦音的性質和響度與胸膜病變有關,有的柔軟細微,如同絲織物的摩擦聲;有的粗糙,如同搔抓音。胸膜摩擦音吸氣和呼氣相均可聽到,以吸氣末或呼氣開始最為明顯,屏氣即消失。深呼吸或聽診器胸件加壓時,摩擦音增強。摩擦音可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消失或復現(xiàn),也可持續(xù)數日或更久。胸膜摩擦音可發(fā)生于胸膜任何部位,但最多見于腋中線下部胸膜移動度較大部位。當胸腔積液增多使兩層胸膜分開時,摩擦音可消失。在胸腔積液吸收過程中,兩層胸膜接觸時摩擦音又可出現(xiàn)。18.參考答案: 1.針對傳染源的控制措施對流感患者做好隔離工作,患者較多時可以就地隔離,減少傳播的機會,對于密切接觸者進行3天醫(yī)學觀察。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發(fā)現(xiàn)本地區(qū)在某一相對集中的區(qū)域內(如村莊、學校、幼托機構、工廠、公司等集體單位),短時間內出現(xiàn)較多聚集性的流感或流感樣病例,要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主動和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聯(lián)系,建立學校、幼托機構流感或流感樣病例聚集性發(fā)病的報告渠道。各級醫(yī)療機構執(zhí)行職務的醫(yī)務人員發(fā)現(xiàn)疑似、臨床診斷或實驗室確診的病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于24h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網絡直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后,應組織人員在24h內到達現(xiàn)場開展調查。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的同時,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開展疫情追蹤,控制疫情的進一步蔓延。 2.針對傳播途徑的控制措施在流行期間減少或暫停大型集會和集體文體活動。必要時學校停課,停止使用共用教室,并做好消毒處理等工作。 (1)通風換氣:發(fā)生疫情的單位在自然通風不良的地方增加機械通風設備,或停用空調設備。學校等公共場所應在課間等時間開窗通風換氣,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2)空間消毒:重點場所、公用物品積極進行消毒處理,可進行物體表面消毒和空氣消毒。 (3)停課、停業(yè):根據疫情規(guī)模,必要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采取停工、停業(yè)、停課等緊急措施,控制疫情的進一步擴散蔓延。 (4)加強個人防護、避免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到達公共場所時應戴口罩,少去醫(yī)院或衛(wèi)生所等患者集中的地方診病。 3.對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重點為保持個人衛(wèi)生:教育公眾用紙巾掩著口鼻打噴嚏、咳嗽,用過的紙巾妥善處理勿亂扔;在打噴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接觸患者;接觸患者及處理呼吸道分泌物后應立即洗手,看護患者時戴口罩;通過良好的飲食、規(guī)則的鍛煉和充足的休息,減少壓力和戒煙建立良好的機體免疫;盡量不去公共場所等。 (2)藥物預防:在流感暴發(fā)初期,高危人群(48h內)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如金剛烷胺、甲基金剛烷胺、奧司他韋等,可有效預防流感。此外,中藥(方劑或合劑)也可用于預防。 (3)接種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國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種:全病毒滅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 每種疫苗均含有甲1亞型、甲3亞型和乙型3種流感滅活病毒或抗原組分。對于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接種流感疫苗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流感暴發(fā)流行時,如確有必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衛(wèi)生主管部門可采取應急接種措施,保護老年人、幼兒、慢性病患者、體弱多病者等易感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對于部分人群禁止接種流感疫苗,如急性發(fā)熱性疾病患者、對雞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過敏者、妊娠3個月以內的孕婦、慢性病發(fā)作期、嚴重過敏體質者、12歲以下兒童禁用全病毒滅活疫苗。19.參考答案: (一)健康教育 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在政府領導下,與當地教育、宣傳、廣電等部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12320公共衛(wèi)生公益熱線、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短信、宣傳單/宣傳畫等多種方式,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工作,使5歲以下兒童家長及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等了解手足口病的臨床癥狀,掌握最基本的預防措施,強調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及環(huán)境衛(wèi)生措施對于有效預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動員托幼機構老師和管理人員、兒童家長成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動參與者,形成群防群控。與重癥或死亡病例發(fā)病前1周或發(fā)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歲以下兒童,要對其家長或監(jiān)護人進行健康教育,做好兒童的密切觀察,出現(xiàn)癥狀要及時就診和治療。 (二)重點人群及重點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為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減少聚集性病例,避免醫(yī)院感染,各地要做好以散居兒童為主的重點人群和以托幼機構、醫(yī)療機構為主的重點場所的預防控制工作。 1.散居兒童的預防控制措施 (1)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 (2)嬰幼兒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消毒;不喝生水及不吃生冷食物。(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5)兒童出現(xiàn)發(fā)熱、出疹等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 (6)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2.托幼機構預防控制措施 (1)每日進行晨檢,發(fā)現(xiàn)可疑患兒時,要立即送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2)出現(xiàn)重癥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xiàn)2例及以上病例,建議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xiàn)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分別出現(xiàn)2例及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后,可建議托幼機構停課10天。 (3)教育、指導兒童養(yǎng)成正確洗手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老師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狀況。 (4)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wèi)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5)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6)托幼機構應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掃、消毒,工作人員應戴手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7)托幼機構應配合衛(wèi)生部門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3.醫(y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各級醫(y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專辟診室(臺)接診發(fā)熱、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診及就診等區(qū)域的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潔方式。 (2)醫(y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例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或更換使用一次性手套。 (3)診療、護理手足口病病例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儀器、體溫計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時消毒。 (4)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后才能繼續(xù)使用。 (5)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20.參考答案: 1.一般治療住院隔離、防蚊、降溫,注意防止繼發(fā)性肺部感染等,加強護理。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昏迷者可予鼻飼。 2.對癥治療 (1)高熱采用物理降溫為主,藥物降溫為輔,同時降低室溫。高熱伴抽搐者可用亞冬眠療法,療程5~8天。 (2)驚厥或抽搐處理包括去除病因及鎮(zhèn)靜鎮(zhèn)痛。 (3)呼吸衰竭依引起的原因給予相應的治療,必要時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3.恢復期及后遺癥處理要注意進行功能訓練,可用理療、針灸、按摩、體療、高壓氧治療等。21.參考答案: 1.治療原發(fā)病。 2.改善腦循環(huán)。 3.減輕腦水腫。 4.減少梗死面積。 5.抗凝治療。22.參考答案: 1.針對傳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級醫(yī)療機構對診斷為疑似、臨床診斷、實驗室確診的流腦病例,應按照傳染病網絡報告要求,做好網絡直報。對診斷為疑似、臨床診檢、實驗室確診的流腦患者應送傳染病醫(yī)院或設有傳染病病房的醫(yī)院隔離治療,做到早隔離、早治療??h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流腦疫情報告后,應組織人員按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病學個案凋查表要求,對流腦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查找傳染來源和傳播途徑,追蹤和掌握密切接觸者,對密切接觸者實施醫(yī)學觀察(期限為最后接觸患者日起7天)防止疾病的進一步傳播。 2.針對傳播途徑的控制措施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yè)人員開展和指導社區(qū)、學校等疫源地和周圍環(huán)境開展?jié)袷角鍧?;室內保持開窗通風、透光、清潔。加強體育鍛煉,增強疾病抵抗力。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幼托、學校、電影院、會場等應加強定期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開展健康教育。 3.針對易感人群的保護措施 (1)應急接種:發(fā)生疫情后,對暴發(fā)疫情的地區(qū)內15歲以下未接種疫苗的密切接觸者和周圍地區(qū)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可應用A群流腦多糖疫苗或A+C群流腦多糖疫苗進行應急接種。 (2)預防性服藥:對確認的密切接觸者可選擇應用諾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頭孢或氯霉素、利福平、磺胺甲基異惡唑等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服藥。 (3)特別應急控制措施:如發(fā)生流腦暴發(fā)或流行時,要及時確定疫點、疫區(qū),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有關條款規(guī)定,根據流腦疫情暴發(fā)程度和控制流腦暴發(fā)需要,提出有關停課、停工、停業(yè);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人群聚集的活動等特別緊急措施。 (4)環(huán)境及污染物的衛(wèi)生處理:流腦雙球菌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較弱,因而對病家及患者接觸過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藥物消毒和開展終末消毒??刹捎猛L、洗曬或太陽下暴曬方法殺滅病原體。23.參考答案: 預防HIV/AIDS唯一有效策略,是依靠全社會及政策改變和(或)減少高危行為。 (一)健康教育公眾和學校的健康教育必須強調,多性伴,特別是同時多性伴以及共用針具吸毒,都會增加感染HIV的危險性。禁欲、忠誠和安全套,均能減少性傳播危險。 (二)安全針具交換項目增加靜脈吸毒者治療設施,指導其消毒方法,開展安全針具交換項目,減少HIV傳播。 (三)HW檢測和咨詢服務HIV檢測和咨詢服務是一項重要的干預措施,可了解HIV感染現(xiàn)狀、促進行為改變和HIV感染的診斷。 可針對下列人群: ①病人,或有過高危行為的人; ②產前檢查的孕婦; ③夫妻咨詢服務(婚前或已婚); ④健康但擔心感染的匿名和(或)保密性HIV咨詢和檢測。 (四)孕期抗病毒治療,減少母嬰傳播 (五)安全用血管理所有捐獻血液成分必須檢測HIV抗體,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隴南古建筑雕塑施工方案
- 鋁格柵幕墻施工方案
- 句容別墅地暖施工方案
- 盆式橡膠坐墊施工方案
- 遼寧苗圃立體綠化施工方案
- 石子粉基層施工方案
- 遼寧輕型鋼結構施工方案
- 地鐵指示牌安裝施工方案
- 中國激光晶體材料未來趨勢預測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建議報告
- 鞋店裝修保修協(xié)議樣本
- 軟件項目應急措施及方案
- 2025河北邯鄲經開國控資產運營管理限公司招聘專業(yè)技術人才5名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民法典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及答案(共50題)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 期末綜合卷(含答案)
- 中考英語688高頻詞大綱詞頻表
- 九年級初三中考物理綜合復習測試卷3套(含答案)
- 傳熱學-第一章
- 移民推薦信4篇【精選】
- 管理制度評價表(填寫模板)
- 工地設計代表服務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