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齊桓晉文之事》同步練習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齊桓晉文之事》同步練習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齊桓晉文之事》同步練習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齊桓晉文之事》同步練習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齊桓晉文之事》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齊桓晉文之事—高一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課堂速測

基礎知識填空:

1.請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含義。

(1)吾不忍其毅穌

(2)若無罪而就死地

(3)齊國雖褊小________________

(4)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________________

(6)齊集有其一________________

(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8)從之也輕________________

(9)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10)奚暇治禮義哉

(11)無失其時________________

(12)申之以孝悌之義

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釋義。

(1)王說________________

(2)為長者折枝________________

(3)刑于寡妻________________

(4)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

(5)蓋亦反其本矣

(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7)是罔民也________________

(8)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3.《齊桓晉文之事》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孟子提出"”的主張,批

評齊宣王未實行王道,不是“",而是“”。

第二部分(""至""),從反面論述"霸道"的危害,

敦促齊宣王徹底改弦易轍,放棄“霸道”,實行“”。

第三部分(“王曰:'吾憎,不能進于是矣。'”到篇末),孟子闡述施行王道的

練習題: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不吾知也B.何由知吾可也

C.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D.臣未之聞也

2.下列句子中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故民之從之也輕②雞、豚、狗、彘之畜③然后從而刑之④然后驅(qū)而之善

A.①②兩個“之”字相同③④兩個“而”字也相同

B.①②兩個“之”字相同③④兩個“而”字不同

C.①②兩個“之”字不同③④兩個“而”字也不同

D.①②兩個“之”字不同③④兩個“而”字相同

3.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無以,則王乎

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D.朝秦楚

4.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說、說道)保民而王(安、安撫)

B.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吝嗇)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傷痛、哀憐)

C.足以察秋毫之末(視力)度,然后知長短(估量,考慮)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我雖不敏,請嘗試之(聰慧、通達)

5.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可使有勇②加之以師旅③不吾知也④何厭之有⑤是乃仁術也⑥良庖

歲更刀,割也⑦敢以煩執(zhí)事⑧構(gòu)怨于諸侯⑨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A.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B.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C.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D.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6.下列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今山東鄒城)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

孔儀(孔子的孫子)的再傳弟子。

B.孟子30歲左右收徒講學,44歲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著述,直到去

世。元文宗時封他為“亞圣”。

C.《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章又都分為上下兩

篇,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時,朱熹把《孟子》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

“四書”,成為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取材依據(jù)。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在儒家傳統(tǒng)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

①既有《論語》,則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

③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作蘇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圖。

④既有大成至圣,則有亞圣。

⑤《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p>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D.④①②⑤③

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認為統(tǒng)治者要想使“民之從之也輕”,首先應做到制民

之產(chǎn)",;,"。

(2)《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強調(diào)重視學校教育的句子是“,

(3)《齊桓晉文之事》中,體現(xiàn)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的句子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齊桓晉文之事》中,強調(diào)應該將敬老護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5)《齊桓晉文之事》中,說明以身作則可以推廣到治理國家的句子是

答案以及解析

基礎知識填空:

1.答案:(1)形容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2)走向;(3)狹??;(4)痛惜,哀憐;

(5)統(tǒng)治;(6)集聚,這里指總計面積;(7)憎恨;(8)容易;(9)足;(10)

講求;(11)季節(jié);(12)申誡,告誡

2.答案:(1)“說”同“悅”,高興

(2)“枝”同“肢”,肢體

(3)“刑”同“型”,典范、榜樣,這里用作動詞,做榜樣

(4)“采”同“彩”

(5)“蓋”同“盍”,何不

(6)“涂”同“途”,道路

(7)“罔”同“網(wǎng)”,張網(wǎng)捕捉,比喻陷害

(8)“頒”同“斑”

3.答案:王請度之;保民而王;不能;不為;抑王興甲兵,危士臣;孰能御之;王

道;具體措施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思路的能力。第一部分:從開頭至“王請度

之”,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則王乎”),提出并明確話題,以問

“霸道”開始,轉(zhuǎn)入說“王道”。第二層(從“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到“是

以君子遠庖廚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論點,肯定齊宣王能夠保民而王。在孟

子看來,王天下的關鍵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張。第

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剖析齊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

“不能”,而是“不為"。所以,①處為“王請度之”,②處為“保民而王”,③處

為“不能”,④處為“不為”。

第二部分:文中孟子先以“興甲兵”幾句,不直說霸道,卻列舉了霸道的種種害處,

使齊宣王不得不說出“吾何快于是",從而引導他說出“大欲”。然后孟子再道破其

“大欲”乃是以力爭霸天下。孟子再步步緊逼,以鄒與楚戰(zhàn)為喻,說明齊國若與天下

對抗,強弱不均之勢顯而易見,從而導出小不敵大、寡不敵眾、弱不敵強的結(jié)論,以

使齊宣王徹底放棄“霸道”。霸道的危害既已講清,孟子再正面鋪寫施行仁政王道的

威力,就不能不令齊宣王怦然心動了。所以,從“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

之”,這一部分從反面論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齊宣王徹底改弦易轍,放棄霸道,

實行“王道”。所以,⑤處為“抑王興甲兵,危士臣”,⑥處為“孰能御之”,⑦處

為“王道”。

第三部分:經(jīng)過上文對王霸利弊的說明,齊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這才水到渠成地

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張:“制民之產(chǎn)”和“謹庠序之教”。使百姓有恒產(chǎn),足以飽身養(yǎng)

家,然后再對他們施以禮義道德的教育,這就是施行王道的具體措施。最后以一幅王

道樂土的美好畫卷作結(jié)。所以,⑧處為“具體措施”。

練習題:

L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沒有人了解

我的才能。賓語前置句,“吾”作“知”的前置賓語。B.句意:從哪里知道我可以

呢?賓語前置句,“何”作“由”的前置賓語。C.句意:百姓認為我很吝嗇是應該的

啊。主謂倒裝,"百姓之謂我愛”作“宜”的主語,主謂倒裝。D.句意:我沒有聽說

過這樣的事。賓語前置句,“之”作“聞”的前置賓語。故選C。

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①助詞,取消句子獨立

性;②代詞,這些;③④連詞,表示順承關系。故選D。

3.答案:B

解析:A項,王,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名詞作動詞。C項,遠,遠離,疏遠,不接近。形容詞作動

詞。D項,朝,使……朝見,名詞作使動詞。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C.“足以察秋毫之末”是說

“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安臁?,看清;“度,然后知長短”是說“量一

量,這樣才能知道是長還是短”?!岸取保闪?。故選C。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省略句,正常語序

“可使(之)有勇”,句意:可以讓(百姓)勇敢起來。②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以師

旅加之”,句意:有別國的軍隊來侵犯它。③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不知吾”,

句意:人們不了解我啊。④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

志,句意: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呢?⑤判斷句,以“也”為標志,句意:這是行

仁政的途徑。⑥判斷句,以“也”為標志,句意: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是用刀

割斷筋肉。⑦省略句,正常語序是“敢以(之)煩執(zhí)事",句意:怎敢冒昧的拿這件事

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⑧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諸侯構(gòu)怨”,句意:與各諸侯

國結(jié)怨。⑨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是“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